辅导员队伍建设

2024-04-22

辅导员队伍建设(精选6篇)

篇1:辅导员队伍建设

魁星路小学四项措施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开学初,学校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和程序,选好配齐辅导员队伍,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质量。每周利用工作例会时间对辅导员进行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团队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是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少先队坚持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少年儿童,把思想道德的培养放在首位,用鲜艳的红领巾、神圣的队礼、嘹亮的歌声和庄严的呼号激励少年儿童。通过落实《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三是健全少先队队伍建设,抓好各班一日常规评比工作。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每周一召集少先队干部进行培训,规范队员的日常行为,提升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并对这些少先队干部进行详细的分工,层层落实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训练,队干部已经形成了管理意识,各司其职,为老师分担了大量管理工作。队员们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提升了责任感和自觉性,尽力做到以身作则,学校内部环境因少先队干部的参与管理变得更加优雅、卫生,学生课间秩序也得以更加规范。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大队部抓住有利契机,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王华妮)

篇2: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摘 要: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战略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化服务管理的骨干力量。围绕辅导员工作制度化建设、辅导员综合素质建设深入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方向,同时阐述了辅导员发展困境并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

1953年清华大学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成为我国高校中新角色,自此,高校辅导员制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其制度化建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化建设

1.1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本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教育部24号令)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辅导员理所当然地担负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双重任务,担当着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的双重身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处于时代变革前

沿的高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以前的“产品培育”模式为主的精英教育逐渐演变成当前的“以人为本”的大众化教育,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由“教育和管理”演变成现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要求。在当下处处凸显“以人为本”的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质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从而使之具有很多性质、特点,如基层性、直接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但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

我们确立和强调服务性,有利于辅导员思想上认识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观念,其本质就是强调辅导员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主体、核心和灵魂。因此,显现出许多特点,诸如主动性与预见性;系统性与针对性;以及动态性、思想性、方向性、创新性等。

1.2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的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大致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的培养;思想品德;

校风、班风、学风“三风”建设;及审美观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

(2)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有大学生应当遵守的有关校规校纪,如作息制度、请销假、教寝室卫生;上课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奖评优、贷款、勤工助学和减免学费等工作;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安全保卫、奖惩等管理。管理工作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严要求,按章办事,要做到量化、数据化,耐心细致,严肃认真;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并持之以恒。

(3)学风和班风建设。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建设,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抓起,强化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务实的态度,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注意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做到建设内容的细、新和深。

(4)学生会队伍建设。学生会队伍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建设一个完备、结构合理的学生会队伍,将会全面激活学生工作,并使之量化分配,同时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思想性。建设一支良好的学生会队伍,会使辅导员工作更加细致、有效,也会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5)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

务,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活动,以及各项文体活动、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师范生基本功等就业活动,创先进班级先进个人和争“三好”活动,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等。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面向多数对象,做到群众性和广泛性,要努力做到多样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努力做到时代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密切与所学专业的结合,努力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

(6)服务学生。其主要内容是为有困难的学生服务,为特困生服务,为考研的学生提供服务,以及为学生就业服务。做好服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深刻认识服务工作的政策性强,利害关系突出的特点,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把合情、合理、合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热情细致周到,又要坚持原则性和政策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时代性、年青性、高校性、思想政治性等特点。高校辅导员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发挥管理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发挥激励作用;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指导作用。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甚至是全部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必备素质建设

作为高校辅导员,为顺利开展学生工作,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素

质: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如果没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

(1)较高的思想素质。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另外,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熟悉掌握,而且要谙熟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

(2)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在开展学生工作中,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是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对作为辅导员应试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沟通交际能力,就是与别人谈话聊天,进行言语沟通从而增进彼此间了解的能力。辅导员与学生在交谈过程中能否让学生感到亲切和信任,把辅导员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地把自己想法告诉他们,体现了一个辅导员的沟通交际能力的强弱和沟通交际水平的高低,这种能力在处理危机情况中尤其显得重要。

(3)具有勇于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辅导员每天接触的都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面是相当大的,而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学生的思想也是日趋复杂的,如今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个性特点较为突出,思想观念比较前卫,容易出现极端分子,这就要求辅导员,平时应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主动关心、亲近学生,与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心谈心,及时进行疏导,对有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掌控并

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另外,辅导员日常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还包括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贫困学生的认定、奖学金评比的审核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监督等,做到实事求是、公正严明,热爱、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奖惩分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应对自身肩负的重担负责。

(4)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后用好人才。从学生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做到知人善任,调动好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良好的协调能力同样是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日常学生工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处理好各种矛盾,及时解决问题,在各项工作中既体现原则性又不乏灵活性,这样才能处理好学生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

(5)具有善于开拓创新的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趋频繁,不同思想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碰撞更加激烈。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在为我们提供新的工作渠道和手段的同时,也使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有了可乘之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要注重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积极性,连成一体,发挥最大的作用;要认真学习和积极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设备和手段,提高工作水平;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需求,增加工作实效。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与完善

3.1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走上制度化、系统化、现代化管理轨道,同时面临辅导员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1 背负过高的社会期望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专职辅导员要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是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例都超过这个规定,有的甚至达到1:400。在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管理、安全等方面工作,全都由辅导员来负责,他们所要背负的社会期望太高。面对政出多门的学校,辅导员要扮演“政策执行者”的角色,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任务;面对思想活动、个性十足的学生,辅导员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同时,对他们严加约束,保证所有的学生不出意外,不越“雷池一步”;面对出于同一个目的的家长,辅导员要尽善尽美,像父母一样对学生悉心照顾,让家长放心。辅导员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时都要被赋于很高的期望,随着期望越来越大,辅导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最终达成目标,但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长此以往,身心疲惫。

3.1.2 思想教育主力军变勤杂工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辅导员

没有明确的硬性任务指标,高校一些人便把他们当作“闲人”或称为三不像“不像教师,不像行政,更不像学者”。学校机构精简后,几乎所有行政后勤机关都不直接对学生服务,各类烦琐事务统统往辅导员身上压。本该由财务处发放助学金、保卫处办理毕业生户口迁移、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补考、学生处办理毕业派遣、银行办理学生助学贷款……现在统统转嫁给辅导员,辅导员陷入庞杂的管理事务中,极大地削弱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能。

职业发展不明确。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无法打持久战。全国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8年,比其他行业都短。由于辅导员本职工作发展空间狭小,日常工作压力大,相应的薪酬和地位却不高,学校对辅导员的长期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政策和制度,加之部分学生存在“在情感上抗拒辅导员、行政上惧怕辅导员、学术上轻视辅导员”的现象而产生失落心理,使大批喜欢和热爱这项工作的辅导员纷纷离开,另找出路。他们要么考研跳出去;要么转岗当公共理论课教师;要么转到行政管理部门。据有关部门统计,辅导员流失的高峰是工作后两年,很多人在工作第一年就提出转岗要求。全国各高校70%以上的辅导员正在读学位,他们的目标都是转行走人。因为同样是10年工龄,一毕业就搞专业教学的基本都评上了副教授,而当辅导员的顶多是个讲师。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给学生管理工作了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岗位知识最缺的职业。我国各高校现行的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

缺少专业辅导知识的职业,“缺乏职业知识深度是辅导员队伍留不住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各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大多从本校本院的本科毕业生中留任,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的都有,我国没有学生工作学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和课程,辅导员职业寿命又短,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几乎未经专业培训即匆忙上岗,最多参加本省教育厅组织的短短的一个星期的培训,平时忙于繁杂的学生工作,也没有多少学习培训机会。这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工作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3.2 改善高校辅导员现状的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有关领导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永廷说:西方发达国家每一所高校都有一栋楼作为学生辅导中心,辅导中心主任的地位、工资待遇仅次于校长,对校长负责,为学生服务。辅导员全部有博士学位。我国2000万大学生,80%毕业后工作专业不对口,专业技术都要重新学,就业后真正起作用的是思想教育的成果,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学生工作学没有理由不成为专门学科。

(1)改善社会环境,提高辅导员待遇。学校等有关部门应该引导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位不能过于简单或高不可攀。辅导员就是辅导员,他们只能扮演着辅导员的角色,承担着辅导员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只有社会给予高校辅导员正确的职业定位,他们才能把这份能够

承受得住的社会期望变成工作动力而非压力,只有在动力的前提下的激励,才能使社会期望变为现实的回归。对于辅导员的待遇,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理应缩小与学校其他岗位的收入差距。只有从根本上的激励,才能让高校辅导员真正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才能定下心来,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2)返本还原,回归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一直以来,高校里事务性工作的纠缠使得辅导员们疲于应付,使他们在高校里被定位为“全职保姆”、“消防员”、“勤务员”的角色,为学生的衣食住行等事务性日常工作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花费了全部精力,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谈不上对自我进行充电学习,长此以往,势必使辅导员对这些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应调整相关政策、改革相关制度,给辅导员以工作上的减负,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分担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给辅导员腾出点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原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这既符合国家教育部24号令的要求,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3)探索规律,努力构建辅导员发展的新机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关高校人士认为,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使辅导员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

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将是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

展方向,也是辅导员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所以,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工作,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个体发展,并且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门科学,辅导员队伍是高校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队伍”的观念。加深对辅导员及他们所从事工作的认识,体会他们的艰辛,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在政策上给予保障,才能促使他们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的职业来做,努力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辅导员队伍建设

笔者认为,辅导员具体工作理念的确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形成:第一,依照政府对辅导员的要求确立工作理念,如中央16号文件规定的“辅导员要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其中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就是具体的工作理念;第二,分析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从工作的对象确立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也就是从辅导员自身工作中确立;第三,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确立工作理念,比如,只会工作、不会思考、不会借鉴的辅导员,可能在某一具体事务上滴水不漏、严谨细致,但是从长远看不利于工作的延续性和创新性;第四,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精华确立理念;第五,可以从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中吸纳科学的理念。笔者将从其中四个角度探讨辅导员工作理念的确立。

一、从“自身视角”看辅导员工作理念确立

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如何把个人的做人、做事原则转化为工作中的理念,每个人都会见仁见智。笔者在具体的辅导员工作中总结出了“1+3”理念:“1”就是“与大学生在一起”,“3”代表“有爱心,敢于对学生负责;讲原则,敢于批评学生;爱学习,相信可以指导学生”。“1”是“3”的基础和途径,“3”是“1”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

“与大学生在一起”被笔者确立为总理念,是因为“与大学生在一起”是辅导员成为大学生“知心朋友”的基础,是让大学生认可辅导员并接受“人生导师”身份的基础。很多辅导员因为琐碎事务缠身,往往变成“办公室文员”,学生根本见不到辅导员的身影,这种状况有时可能是阶段性琐碎工作限制所致,但更多的是辅导员工作理念确立不科学造成的。工作再忙,辅导员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任务和职责要求,也要争取抽时间与大学生在一起。

“有爱心,敢于对学生负责”强调辅导员要有“爱人之心”,把大学生当成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去对待,容学生之短,多表扬、多鼓励、多谈话、多交流。“有爱心”还需要牢记“负责”,要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辅导员可以有“父母之爱”的责任和耐心,但是绝对不能有“父母溺爱”的方式和方法,对大学生过度关爱和纵容就是“害”。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立场去爱就是大爱,就是理智的爱。

“讲原则,敢于批评学生”强调的是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辅导员做事情要讲原则、讲立场,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做事合理、合适、可行。有时候,辅导员的一些“权力”往往会演化为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对抗”,原因就是有些辅导员做事情时不坚持原则。“讲原则,敢于批评学生”也需要很高的境界。大学生喜欢听鼓励的话语,但是面对错误和不足,他们往往意识不到。本着为大学生未来负责的考虑,辅导员在大学生犯错时一定要及时批评。批评学生需要有勇气,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高明的批评本身就是和风细雨的,那种骂街、训话式的批评要不得。一个辅导员,到了不愿意批评学生、怕学生反对、怕惹麻烦的时候,也就是他不负责任的开始。

“爱学习,相信可以指导学生”强调的是辅导员要主动地“充电”和提升。如果辅导员自身不注意学习和提升,时间一久,就会辅导乏力,出现“日功有余、年功不足”的情况。辅导员工作旨在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健康、有用的人才,随着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更替,辅导员自身往往产生“断代”的迷茫和隔阂,不进则退,迷茫不是大学生变化快而是辅导员自身退步快。

二、从“发展视角”确立辅导员工作理念

大学生要成才,辅导员更要成才,成长为专家型、职业化的辅导员。辅导员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爱学习、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辅导员工作专家田建国教授曾说过类似的话:“一定程度上说,学习就是工作,思考就等于在干工作,不思考就干不好工作。”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思考和工作的关系,值得我们体味。

很多辅导员都有这样的疑问:“工作那么忙,怎么有时间学习、思考和科研?”笔者所著的《大学生成长随思》一书出版后,有不少同事问我类似的问题。我的经历可以证明一点:“时间管理”就是“节约时间、掌控时间”。任何忙碌的人都可以挤出时间,挤不出时间的原因只有一个:个人不会协调,主观上没有把学习、思考、科研纳入个人的日常计划中。笔者提供给大家一个控制时间的思路:忙了一天,有没有时间睡觉?有的话就可以抽出睡觉前的半个小时;忙了整整一个星期,周末有没有一点时间利用?有的话就可以抽出两个小时思考和科研;忙了半年,有没有自己的假期?有的话就可以抽出7天时间搞科研。年轻人忙碌不是坏事,而是福气。这样看来,我们总还是有时间的。

抽时间学习、思考、科研,绝对不是为科研而科研,而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钻研辅导员工作,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从这个角度说,辅导员的思考要科学,不能思考一些成型的研究内容,科研效率要有保证,不能为写作而写作。如果写出来的东西仅仅是为记录,而没有深度和内涵,也是浪费时间罢了。

时间利用得科学、有效,就意味着日常工作中的高效;工作高效,就意味着工作中需要有激情,否则不可能高效;充满激情,工作就不会处于“自然状态”,肯定会在自然状态基础上出成绩,得到学生的认可。

三、从“传统视角”看辅导员工作理念确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让辅导员可资借鉴的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归结为儒、佛、道三大流派,而其中以《论语》等著作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道德经》等著作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世人的影响最深。

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提倡“忠恕之道”“仁爱”原则;推崇“内省、慎独”的道德修养法;强调“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方法,这些对辅导员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可以更多地应用到工作中,指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儒家文化注重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育,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济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辅导员可以运用这些思想在大学生中倡导责任感教育;儒家文化重视仁爱、谦敬礼让意识的培育,如“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学礼,无以立”等,都可以作为辅导员“爱学生”的理念支撑,引导辅导员确立“以生为本、以爱为源”的观念;儒家文化也重视诚信,“养心莫善于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等,告诫我们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讲究信用。这些都是辅导员需要具备的品质,也是辅导员工作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道家思想为例,《道德经》原文中有一句话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就是:以公平、公正的法律治国,法律是光明正大的,要求人人知法守法;用兵则不然,欲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必须运用奇谋;要想取得国家的领导权,成为人民拥戴的领袖,决不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必须以天下为公。这句话用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可以这样理解:“正”,就是辅导员作风正派,处事公正,进而引导大学生学习风气正,大学生为人正,这样就可以形成好的工作氛围。“奇”,讲的是辅导员有创新意识,工作思路宽广,活动丰富多彩,活动组织过程中有新意。育人也需要讲求方法,创新手段,这就是“奇”的寓意。比如,辅导员在网络上开“博客”、开论坛,都是“奇”的具体体现。“无事”,就是辅导员要防微杜渐,力争让大学生在校无事故、无冲突、无思想问题,就是花大力气关心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习情况,不让大学生“出事”。只有学生“无事”,辅导员才可能抽出时间更有效地接触学生,参与组织活动。把“正”“奇”和“无事”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和谐的辅导员工作氛围。

四、从“行业视角”借鉴和汲取辅导员工作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一些行业的科学的价值导向和理念也值得辅导员借鉴。如在企业管理中,过去强调的是“刚性管理”“粗放管理”,目前的趋势是“柔性管理”“精益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以“精益化管理”为例,精益的“精”就是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内生产出市场上需求的产品;“益”即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有效益,具有经济性。“精益化管理”就是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市场需求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来拉动企业生产商品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准确地组织各环节生产,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松弛点。我们理解“精益化管理”,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借鉴其基本思想,理解为辅导员工作要“精益求精、全面到位、高效准确”,这也恰恰是对辅导员理念的一个补充。

笔者在大学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期间,曾对学生会工作提出过两个原则。其一,学生会干部发展方面的“讲奉献、重服务、求发展”。其二,学生会干部素质提升方面的“三个三”,即“旗帜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心胸开阔、团结协作、永不满足,求真务实、雷厉风行、谦虚谨慎”。很多高校的相关组织也都有自己的理念或口号,如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提出“蓬勃朝气、昂扬士气、浩然正气”,“追求卓越、全面发展,共创和谐”等都可以衍生出部分辅导员工作理念。

篇4:辅导员队伍建设

笔者认为,辅导员具体工作理念的确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形成:第一,依照政府对辅导员的要求确立工作理念,如中央16号文件规定的“辅导员要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其中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就是具体的工作理念;第二,分析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从工作的对象确立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也就是从辅导员自身工作中确立;第三,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确立工作理念,比如,只会工作、不会思考、不会借鉴的辅导员,可能在某一具体事务上滴水不漏、严谨细致,但是从长远看不利于工作的延续性和创新性;第四,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精华确立理念;第五,可以从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中吸纳科学的理念。笔者将从其中四个角度探讨辅导员工作理念的确立。

一、从“自身视角”看辅导员工作理念确立

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如何把个人的做人、做事原则转化为工作中的理念,每个人都会见仁见智。笔者在具体的辅导员工作中总结出了“1+3”理念:“1”就是“与大学生在一起”,“3”代表“有爱心,敢于对学生负责;讲原则,敢于批评学生;爱学习,相信可以指导学生”。“1”是“3”的基础和途径,“3”是“1”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

“与大学生在一起”被笔者确立为总理念,是因为“与大学生在一起”是辅导员成为大学生“知心朋友”的基础,是让大学生认可辅导员并接受“人生导师”身份的基础。很多辅导员因为琐碎事务缠身,往往变成“办公室文员”,学生根本见不到辅导员的身影,这种状况有时可能是阶段性琐碎工作限制所致,但更多的是辅导员工作理念确立不科学造成的。工作再忙,辅导员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任务和职责要求,也要争取抽时间与大学生在一起。

“有爱心,敢于对学生负责”强调辅导员要有“爱人之心”,把大学生当成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去对待,容学生之短,多表扬、多鼓励、多谈话、多交流。“有爱心”还需要牢记“负责”,要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辅导员可以有“父母之爱”的责任和耐心,但是绝对不能有“父母溺爱”的方式和方法,对大学生过度关爱和纵容就是“害”。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立场去爱就是大爱,就是理智的爱。

“讲原则,敢于批评学生”强调的是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辅导员做事情要讲原则、讲立场,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做事合理、合适、可行。有时候,辅导员的一些“权力”往往会演化为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对抗”,原因就是有些辅导员做事情时不坚持原则。“讲原则,敢于批评学生”也需要很高的境界。大学生喜欢听鼓励的话语,但是面对错误和不足,他们往往意识不到。本着为大学生未来负责的考虑,辅导员在大学生犯错时一定要及时批评。批评学生需要有勇气,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高明的批评本身就是和风细雨的,那种骂街、训话式的批评要不得。一个辅导员,到了不愿意批评学生、怕学生反对、怕惹麻烦的时候,也就是他不负责任的开始。

“爱学习,相信可以指导学生”强调的是辅导员要主动地“充电”和提升。如果辅导员自身不注意学习和提升,时间一久,就会辅导乏力,出现“日功有余、年功不足”的情况。辅导员工作旨在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健康、有用的人才,随着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更替,辅导员自身往往产生“断代”的迷茫和隔阂,不进则退,迷茫不是大学生变化快而是辅导员自身退步快。

二、从“发展视角”确立辅导员工作理念

大学生要成才,辅导员更要成才,成长为专家型、职业化的辅导员。辅导员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爱学习、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辅导员工作专家田建国教授曾说过类似的话:“一定程度上说,学习就是工作,思考就等于在干工作,不思考就干不好工作。”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思考和工作的关系,值得我们体味。

很多辅导员都有这样的疑问:“工作那么忙,怎么有时间学习、思考和科研?”笔者所著的《大学生成长随思》一书出版后,有不少同事问我类似的问题。我的经历可以证明一点:“时间管理”就是“节约时间、掌控时间”。任何忙碌的人都可以挤出时间,挤不出时间的原因只有一个:个人不会协调,主观上没有把学习、思考、科研纳入个人的日常计划中。笔者提供给大家一个控制时间的思路:忙了一天,有没有时间睡觉?有的话就可以抽出睡觉前的半个小时;忙了整整一个星期,周末有没有一点时间利用?有的话就可以抽出两个小时思考和科研;忙了半年,有没有自己的假期?有的话就可以抽出7天时间搞科研。年轻人忙碌不是坏事,而是福气。这样看来,我们总还是有时间的。

抽时间学习、思考、科研,绝对不是为科研而科研,而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钻研辅导员工作,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从这个角度说,辅导员的思考要科学,不能思考一些成型的研究内容,科研效率要有保证,不能为写作而写作。如果写出来的东西仅仅是为记录,而没有深度和内涵,也是浪费时间罢了。

时间利用得科学、有效,就意味着日常工作中的高效;工作高效,就意味着工作中需要有激情,否则不可能高效;充满激情,工作就不会处于“自然状态”,肯定会在自然状态基础上出成绩,得到学生的认可。

三、从“传统视角”看辅导员工作理念确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让辅导员可资借鉴的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归结为儒、佛、道三大流派,而其中以《论语》等著作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道德经》等著作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世人的影响最深。

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提倡“忠恕之道”“仁爱”原则;推崇“内省、慎独”的道德修养法;强调“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方法,这些对辅导员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可以更多地应用到工作中,指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儒家文化注重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育,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济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辅导员可以运用这些思想在大学生中倡导责任感教育;儒家文化重视仁爱、谦敬礼让意识的培育,如“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学礼,无以立”等,都可以作为辅导员“爱学生”的理念支撑,引导辅导员确立“以生为本、以爱为源”的观念;儒家文化也重视诚信,“养心莫善于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等,告诫我们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讲究信用。这些都是辅导员需要具备的品质,也是辅导员工作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道家思想为例,《道德经》原文中有一句话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就是:以公平、公正的法律治国,法律是光明正大的,要求人人知法守法;用兵则不然,欲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必须运用奇谋;要想取得国家的领导权,成为人民拥戴的领袖,决不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必须以天下为公。这句话用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可以这样理解:“正”,就是辅导员作风正派,处事公正,进而引导大学生学习风气正,大学生为人正,这样就可以形成好的工作氛围。“奇”,讲的是辅导员有创新意识,工作思路宽广,活动丰富多彩,活动组织过程中有新意。育人也需要讲求方法,创新手段,这就是“奇”的寓意。比如,辅导员在网络上开“博客”、开论坛,都是“奇”的具体体现。“无事”,就是辅导员要防微杜渐,力争让大学生在校无事故、无冲突、无思想问题,就是花大力气关心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习情况,不让大学生“出事”。只有学生“无事”,辅导员才可能抽出时间更有效地接触学生,参与组织活动。把“正”“奇”和“无事”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和谐的辅导员工作氛围。

四、从“行业视角”借鉴和汲取辅导员工作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一些行业的科学的价值导向和理念也值得辅导员借鉴。如在企业管理中,过去强调的是“刚性管理”“粗放管理”,目前的趋势是“柔性管理”“精益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以“精益化管理”为例,精益的“精”就是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内生产出市场上需求的产品;“益”即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有效益,具有经济性。“精益化管理”就是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市场需求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来拉动企业生产商品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准确地组织各环节生产,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松弛点。我们理解“精益化管理”,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借鉴其基本思想,理解为辅导员工作要“精益求精、全面到位、高效准确”,这也恰恰是对辅导员理念的一个补充。

笔者在大学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期间,曾对学生会工作提出过两个原则。其一,学生会干部发展方面的“讲奉献、重服务、求发展”。其二,学生会干部素质提升方面的“三个三”,即“旗帜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心胸开阔、团结协作、永不满足,求真务实、雷厉风行、谦虚谨慎”。很多高校的相关组织也都有自己的理念或口号,如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提出“蓬勃朝气、昂扬士气、浩然正气”,“追求卓越、全面发展,共创和谐”等都可以衍生出部分辅导员工作理念。

一位优秀的教授告诉笔者:“干不好工作,一点理由没有;不钻研业务,一点本钱没有;工作讲价钱,一点威望也没有。”如果每个辅导员都依照这句话去做,怎么会没有成绩呢?怎么会缺失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呢?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篇5: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皖发[2005]8号)精神,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要求,进一步加强我院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全院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我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四条

通过本办法,旨在建设一支政治上可靠、思想上坚定、素质上过硬、作风上亲和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

辅导员聘用条件

第五条

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品行端正、勤勉敬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中共党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原则上男性年龄不超过50周岁,女性年龄不超过45周岁,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具有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和机关工作经验者和专业对口者优先。

(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学生工作能力,能适应经常性晚间值班和节假日值班。

(五)熟悉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

第三章

辅导员工作职责

第六条

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第七条

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第八条

辅导员全面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负责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劳动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辅导和管理。

第九条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贯彻和落实学院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压力,健全心理素质。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增强学生维护学院安定和谐的自觉性,及时报告和处理学生中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突发性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第十条

贯彻落实《学生管理制度汇编》中的各项制度。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做好班级的考勤、卫生、“奖、勤、助、贷”评定、违纪学生处理、学籍异动和毕业生文明离校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军训、实习、实训、学费催缴、组织发展、学生医保等工作;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创建文明平安宿舍,组织指导学生宿舍自律委员会工作。

第十一条

指导学生党团支部、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深入贯彻和落实《三联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争创先进班级(集体),配合做好课堂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通过率。

第十二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常性深入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操场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和管理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组织好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起到学院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作用。

第十三条

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院(系)组织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配合就业办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第十四条

根据学院、院(系)工作部署,拟定班级学生工作计划,并负责指导实施。

第十五条

做好学院、院(系)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辅导员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

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第十七条

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辅导员需按时参加院(系)、学生处、学院组织召开的工作例会,及时总结、交流、分析工作情况。院(系)每周组织召开一次辅导员工作例会,学生处每半个月组织召开一次学生工作会议,学院每学期组织一次辅导员的集中业务培训及业务交流会。

(二)辅导员每旬召开一次班会,传达、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学习时事、政策,评讲班级工作,表扬好人好事,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布置工作。不定期召开班干会议、汇总情况、布置工作,研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三)辅导员对所带班级保持每周听课1次,利用课外时间和晚间值班时间深入学生宿舍检查指导保持每周不少于3次,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学生不断规范在校内的行为。

(四)辅导员需了解所带班级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人数、学籍异动等情况和数据做到及时更新并上报;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使学校、家长与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紧密结合,并落实到实处。

(五)组织、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六)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七)每学期初有工作计划,每学期末有工作总结,每年有工作总结,认真做好“辅导员工作笔记”,学期末交系接受检查考核。

(八)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每学年完成一篇学生工作的调查报告或论文。

第十八条

辅导员可签批学生三天以内的请假手续,超过三天的报院(系)领导批准,超过一周的要报教务处、学生处备案。

第十九条

辅导员离任或辞职时,要认真进行工作交接,移交文件、工作记录、经济账目和有关资料,未经交接,不得离岗。

第五章

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

第二十条

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专职辅导员符合条件的可参加相应学科专业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

第二十一条

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组织辅导员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班学习,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第二十二条

学院给予辅导员50元人民币/月的通讯经费,按照标准及时兑现加班费、值班费、误餐费、交通费,改善其办公和值班条件。

第二十三条

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符合条件规定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适当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六章

辅导员的管理和考核

第二十四条

结合教育部令第24号要求,我院按师生比1:150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

第二十五条

辅导员选聘工作在学院的领导下,采取公开招聘方式。每学年开学前,由各院(系)根据学生人数及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向人事处提出用人申请,面向全院和社会公开招聘。人事处、院(系)按聘用条件进行面试、筛选和审定,将拟聘用意向形成书面材料报报院领导批准方可聘用。

第二十六条

按学院扁平化管理改革要求,辅导员实行归口系部统一管理,业务上由学生处指导。

学生处负责全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参与院(系)、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辅导员的考核、奖惩和评优等工作,对全院辅导员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检查;组织全院辅导员业务培训,新聘辅导员由院(系)在学生处业务指导下具体负责对其岗前培训(或学生处集中培训),试用期为两个月,经试用考察合格后,由院(系)正式提出书面聘用意见,报人事处审核,院领导审批后,签订聘用合同正式录用。

第二十七条

为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个人要求调整工作岗位的,原则上必须在本岗位工作满三年以上方可调整。

第二十八条

辅导员自然考核纳入学院年终统一考评表彰奖励体系中;每学开展“优秀辅导员”考评活动,优胜者由学院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奖金,并在教师节中予以表彰。

第二十九条

辅导员的考核由人事处牵头,学生处、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按《安徽三联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按学院有关政策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工资晋级、奖金分配等挂钩。

第三十条

各院(系)在辅导员考核中未按规定进行考核的,一经发现取消其系辅导员评优资格,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年终考核或者学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调整岗位或予以解聘;对于无故不参加考核或对考核者打击报复的,经发现学院将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予以解聘。

第七章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由人事处、学生处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安徽三联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辅导员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考核原则: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第二条

考核方式:学院成立“辅导员考评领导小组”,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为组长,成员由人事处、学生处正副处长,各院(系)主任或副主任组成,对辅导员考核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对15%优秀辅导员及不合格辅导员审定工作,每考核工作由人事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分辅导员互评、学生评议、院(系)考核、学生处考核四个方面,采取听汇报、查阅材料、召开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问卷测评、个别了解情况、集体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按照比例核算出总分。考核每年一次,时间为每年6月进行。

第三条

考核程序:

1、辅导员根据岗位职责、院(系)召集辅导员对照考核标准进行工作总结和相互评议,填写《安徽三联学院辅导员工作互评表》,取平均值。

2、学生评议由院(系)组织进行,院(系)在辅导员带班的学生范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原则每位辅导员不少于10位学生),辅导员做述职报告,由学生按照《安徽三联学院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测评问卷》对辅导员进行评分,然后取平均分值。

3、院(系)根据考核标准由负责人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定,填写《安徽三联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表》。

4、学生处根据考核标准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定,填写《安徽三联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表》。第四条

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实绩。辅导员工作考核采取分项评分的办法进行,从辅导员互评、学生评议、系考核、学生处考核四个部分进行,其中辅导员互评占10%、学生评议占20%,系考核占40%,学生处考核占30%,满分120分。

第五条

考核标准:考评由基本分90分和加分30分两部分组成。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直接列为“不合格”:(1)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受学校行政处分者;(2)严重违背师德师风,学生反响强烈,领导对其表现不满意者;(3)无责任心,工作推诿、拖拉、不能完成任务、不服从领导安排、领导对其工作不满意者;(4)所带班级出现较大责任事故(指所带班级学生发生重大、恶性安全事故、学生集体静坐、上访、罢课、罢餐等群体性事件、打群架、聚众蓄意闹事、火灾及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等行为)或经常性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及安全事故者(指所带班级学生受到司法机关治安拘留两人次或刑事拘留一人次以上)。

一、基本分(90分)

1、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2分。

2、所带班无发生重大、恶性、群体学生安全事故,学生面上稳定,无学生集体静坐、上访、罢餐、罢课、打群架、聚众蓄意闹事现象、火灾及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等行为;10分(除参照本办法第五条和基本分第6、7款规定执行外,本项基本分实行一票否决制,有其中一项即为0分)。

3、辅导员所带班级学生无严重违反法纪法规受到司法机关治安拘留或刑事拘留的分别10分;20分(除参照本办法第五条执行外,受到司法机关治安拘留的学院将对所带班的辅导员进行通报批评,责成作书面检查,被刑事拘留者学院将对所带班的辅导员责成作书面检查并给予行政处分)。

4、所带班级学生能遵纪守法、无违法案件,无寻衅斗殴、赌博、偷盗、敲诈勒索等违纪现象;10分(情节严重者除按本办法第五条执行外,本项基本分发生一起扣2分,扣完为止)。

5、所带班级学生能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个人注重品德修养和仪表整洁、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团结友爱,男女生交往举止文明,积极向上(以学生平时表现和宿管办在宿舍表现情况统计、财务处欠费还款诚信统计酌情给分);6分。

6、所带班级学生能遵守《宿舍管理规定》,无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和长期夜不归宿(以学生处、宿管办统计为准,私自校外租房居住者每人次扣2分,长期校外租房居住0分;宿管办周统计中一学期夜不归宿学生不超过四周(含)的,每人次扣1分,超过四周以上者0分,月统计中一人次扣4分)。8分。

7、经常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班级无一般安全事故;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并能及时到场积极处理,没有造成不良影响;6分(未按规定开展安全教育或经调查为责任事故的即为0分,查看“辅导员工作笔记”、入学教育及相关处(室)事故统计资料)。

8、认真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如考勤、班级纪律、值日、卫生、学籍异动、奖惩、组织发展、学生资助和医保等工作,查看“辅导员工作笔记”、班风学风建设专项活动情况、3月份安全活动月等情况);4分。

9、经常保持与家长联系,使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并落到实处(电话记录为准,辅导员私人电话记录可为考核依据);

410 分。

10、讲究工作方法,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之间矛盾,工作不推诿、扯皮、没有不了了之半途而废现象,注意同志之间协助,积极主动与同事、部门间搞好工作协调合作;3分。

11、能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督查学生行为;8分(以各楼宿管室辅导员进宿舍登记簿为准,每周每位辅导员不少于2次,缺一次扣一分)。

12、能及时反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能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2分。

13、按时参加各种会议、值班、检查等活动;5分(缺一次扣1分)。

14、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辅导员参与并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中,能按照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秩序良好;2分。

二、加分(30分):

1、能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发表文章或论文;3分(系级、团委刊物每篇加1分,院级刊物每篇加2分,省级刊物以上加3分)。

2、对学生工作提出有效建议或工作中有新思路,取得一定成效; 2分。

3、能积极承办并成功举办学校的大型活动;1分(系部活动每次加0.5分,院级活动每次加1分)。

4、及时发现和制止突发性事件(以值班记录和保卫处、学生处调查情况为依据);3分。

5、在校级以上比赛中,所带班学生个人或集体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1分、0.6分、0.4分;总分2分。

6、催缴费情况;4分(所带班级学期末无欠费3分;学期末欠费人数占所带班总人数比例3%(含)以下或欠费金额为其本人学费30%(含)以下的为2分;学期末欠费人数占所带班总人数比例5%(含)以下或欠费金额为其本人学费60%(含)以下的为1分;学期末欠费人数占所带班总人数比例10%(含)以下或欠费金额为其本人学费80%(含)以下的为0.5分;学期末欠费人数占所带班总人数比例超过10%(含)以下或欠费金额超过其本人学费80%以上的为0分;)。

7、新生入学阶段工作好(新生入学秩序、军训情况以武装部统计数字及资料为依据、入学教育情况以计划执行和落实书面资料和检查情况为依据);2分。

8、毕业生按时安全有序离校;2分。

9、所带班级获得院级以上先进集体(院级加1分,省级2分,同时获得3分);3分。

10、班级积极参加专业等级考试、社会实践活动和技能培训等活动;1分(以教务处、团委、国际合作中心资料为准,等级考试、技能培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酌情给分)。

11、所带班级学生人数超过150人(包括150);1分。

12、兼任系团总支书记的辅导员加0.5分,被评为年终优秀 团总支书记的辅导员加1分。

13、兼任党务工作的;1分。

14、本人参加院级以上社会活动获奖的;1分(以证书为依据)

15、所带班级学生宿舍每学年有3个以上被评为“五好宿舍”或“文明宿舍”;1分(以宿管办提供材料为依据)。

16、能按时完成领导交办临时任务;2分。第六条

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分以系为单位,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测评分达到108分(含108分,下同)以上者为优秀;考核测评分达到96分以上者为良好;考核测评分达到72分以上者为合格;考核测评分低于72分为不合格,学院对10%优秀辅导员进行审定。

第七条

学院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进行奖励和表彰,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奖金,予以表彰。

第八条

考核结果存入档案,辅导员本人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书面申请一次复议,以复议结果为最终结果。

第九条

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辅导员职务晋升、评选先进、工资评定、奖金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因招生、长期病事假,应办理班级移交手续。对因长期病事假不能正常履行工作的,原则上不可以参与“优秀辅导员”的评比。

第十一条

篇6: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辅导员数量不足、相关的政策有待落实、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坚持辅导员选拔标准、加强针对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工作、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落实相关的政策和待遇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承担着学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他们是

学生接触最多,同时也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择业、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直接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辅导员自身素质状况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影响纠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在辅导员人数配备、选聘、优化队伍结构,强化专业化培养培训、改善辅导员成长环境、绩效考评及落实辅导员保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如辅导员不专业;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上述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寻求破解之道,有利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科学、深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近距离地和学生接触,比较了解学生们的个性品质和性格特点。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人施教,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用和谐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方式处理矛盾,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形成互帮互助,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素质,才能使辅导员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一支熟悉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了解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更是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我们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上去,学生符合社会的用人要求,学校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广阔。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量不够充足。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规定,每120~150名大学生应配一名专职辅导员,但目前许多高校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包揽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辅导员整日忙于应付繁杂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工作很难做到细致人微、保质保量。

2.思想不够稳定,高校辅导员“流失”现象严重。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大、位置低、发展空间小、待遇也不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辅导员队伍难以稳定,造成了辅导员职业周期短的现实状况。不少辅导员都把从事这一工作作为进入高校工作的“捷径”,他们并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打算,而是希望工作几年后能转到其他岗位,辅导员岗位只是他们进入高校的“跳板”。辅导员队伍就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辅导员基本熟悉工作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了这一岗位,学校又得重新招聘一批新的辅导员。

3.素质不够高。老辅导员普遍“三偏低”,即理论水平偏低、文化水平偏低、业务水平偏低。而新辅导员大多是刚大学毕业留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思想活跃,但由于工作时间短、阅历浅、实践经验欠缺、业务素质不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不深入、不细致、就事论事,同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同时,高校疏于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辅导员平时也缺乏学习交流、进修培训、挂职锻炼等机会,辅导员素质不高已成为困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难题。

4.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不强。多数辅导员工作两年到三年就考研或转岗,有调查显示,工作时间在五年以上的辅导员只有21.5%。辅导员缺乏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高校里也非常普遍地不重视对辅导员的培养,任其自由发展,进一步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下降。

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机制

1.足额配备,保证专职辅导员的数量。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其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学校要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确保专职辅导员的数量。

2.精心选拔,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要科学严密地按照素质考试、公开答辩、专家面试、单位试用等程序进行选拔,并对合格人员实行“公示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既重视学历层次,又重视知识结构;既重视年龄优势,又重视工作经验和积累;既要求要有利于对学校干部队伍的培养和输送,又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应选聘老中青相结合、以青年为主体的辅导员工作队伍确保辅导员队伍素质,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择优选拔。

3.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

要制定辅导员的培训规划,为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要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校教师学位提升计划,设立辅导员出国研修项朗,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高校辅导员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对象,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的培训、学习和升学进修提供方便,短期的业务培训和学历、学位进修都是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4.完善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发展搭建平台。

上一篇:借钱协议(个人)下一篇: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