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研究

2022-11-10

一、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迫切需要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的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更是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 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心理健康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14项内容。从工作职责分析, 辅导员的工作更趋专业化, 而伴随着高校人才培训模式、目标的转变,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二) 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切实需求

相对公办院校而言, 民办院校的生源素质相对不高, 生源结构比较特殊, 学生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多个性张扬, 不受拘束, 给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且民办院校的辅导员的整体素养欠缺, 调查问卷显示:本科学历占78.22%, 硕士研究生只有17.06%;初级职称占47.24%, 中级只有21.78%;专业不对口, 思政类专业仅占8.92%, 这与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需求极不相符, 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三) 辅导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 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修订, 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 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群体中所出现的学习、情感、心理、经济、就业创业、网贷等方面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便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 辅导员简单的事务性管理已不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成长成才则需要辅导员更为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1. 年龄层次结构不合理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是否应阐述下发了多少问卷, 以哪些学校为对象?], 30岁以下的辅导员占约53.8%, 辅导员年轻化程度较高, 与学生无代沟, 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 充满朝气和活力, 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占比不高, 呈现出“两头大, 中间小”的队伍结构, 未能很好地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良性发展结构。

2. 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辅导员学历层次偏低, 本专科毕业占80.88%;中级、高级职称人数偏少, 仅占22.57%;学术水平亟待提高, 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的辅导员仅占11.28%, 不能很好的服务民办高校的发展。

3. 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得出, 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仅占8.92%, 有人文社科专业背景[理工科班主任呢?学术背景和所带班级学科背景是一样的]的辅导员也很少, 这与教育部要求辅导员应该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知识不相符。

(二) 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过低

1. 重视程度不够, 工资待遇过低

民办高校非常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 把大部分精力和经费用于学术骨干和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 对辅导员不够重视, 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可以。因此, 在辅导员的引进、管理、激励和考核方面缺乏长效机制, 辅导员的工资普遍偏低。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辅导员占81.37%;工资在4000元以下的辅导员占95%, 辅导员生活压力大, 很难专心致志工作, 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缺乏。

2. 发展空间不足, 自身发展受限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繁琐, 事务性工作较多, 很难抽出时间从事学术科研活动, 与专业教师无法比翼。因此, 很多工作出彩的辅导员在专业职称评定上存在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 民办高校对辅导员重视不够, 没有畅通辅导员的晋升渠道, 辅导员的考核与使用不能有效结合, 辅导员晋升到科级以后, 就很难得到提拔。

3. 职责分工模糊, 琐事杂事较多

教育部43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实行二级学院和学工处 (部) 的双重领导”。但实际工作过程中, 学校各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发号施令、布置工作。辅导员工作内容包罗万象, 种类繁多, 如:学习、生活、情感、保险、安全、缴费等几乎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工作区域。辅导员整日奔波于各机关处室和学生的日常琐事中, “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是辅导员生活的真实写照, 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分析、研究学生的问题, 更谈不上从事学术研究。

4. 考核激励脱节, 进修机会缺乏

一直以来, 民办高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上, 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 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往往边干边学, 边总结边提升, 没有建立相应的辅导员培养机制, 辅导员的学习交流、培训以及进修机会较少, 即使组织了相关培训, 时间也较短, 主要以业务培训为主, 专题培训较少、学术提升欠缺。同时, 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没有形成量化, 考核指标基本都是粗线条的, 根本没法准确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 且考核结果与使用往往脱节, 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 民办高校大多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与奖励机制, 不能很好地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 完善辅导员选聘机制, 打造结构合理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相对公办院校,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选聘可以适当放低要求, 但不能无底线, 要通过提高辅导员职业地位、工作待遇、发展路径, 吸引专业对口、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来充实辅导员队伍, 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增强辅导员年龄梯队的合理性, 知识结构的互补性和团队合作的融洽性。

(二) 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把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方向

民办高校要厘清管理关系, 准确把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分工, 让辅导员从“保姆式”管理和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思考、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提高辅导员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 建立专业化长效机制, 推动人才队伍的精英化良性发展

1. 提高辅导员工资待遇, 提升职业认同

民办高校党政领导要站在政治的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到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同样的位置,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摒弃过去辅导员是“勤务兵、安全员、大保姆”的传统思想, 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 给辅导员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同时, 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投入, 大幅提升辅导员的工资待遇, 缓解辅导员的生活压力, 让辅导员集中精力搞好学生思政工作。

2. 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 拔升综合素质

民办高校要全面开展辅导员培训, 制定系统的辅导员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 坚持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全面系统的提升辅导员的素质。同时, 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学习、交流,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和学工沙龙、经验交流、报告会等形式, 学习交流先进的学生管理经验, 并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到其他高校锻炼、学习。此外, 加强辅导员学习阵地和培训基地建设, 使辅导员的学习、培训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 切实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3.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畅通晋升渠道

民办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 结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特点, 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制定系统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量化, 并由二级学院、学生、学工处 (部) 分别评价, 形成最终考核数据, 真实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实效, 且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绩效工资、晋升结合起来, 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制定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 对作风过硬, 业绩突出的辅导员予以重用提拔;对工作不称职的辅导员予以转岗, 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辅导员职称评定实行“三单”的原则, 让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上有出路, 真正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此外, 要积极谋划辅导员的出路, 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畅通晋升渠道, 让辅导员有希望、有盼头、有动力。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学生的思想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各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与实际需求却极不协调, 民办院校尤为突出。不久前,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的召开及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的出台, 为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吹响了集结号, 加强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更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冰峰.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J].新课程, 2016 (5) .

[2] 徐济陆.关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9) .

[3] 秦鹏, 黄岩.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中国商界, 2013 (8) .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探讨下一篇:临床支气管哮喘伴随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