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2024-05-24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共8篇)

篇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近年来,我校少先队组织始终不渝地抓好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落实辅导员的有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利用业务学习和班主任工作例会,组织 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国少工委四届四次全委会工作要求。通过集体学和自学达到四个人人明白和四个人人主动,即 : 人人明白“坚持把德育 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个个主动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人人明白“新形势下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效果”,个个主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 人人明白“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个个主动“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措施及努力拓展德育工作的渠道” ;人人明白“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个个主动“提高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几年来,在全体老师和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被定为“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 青少年税收教育基地”等各类少年儿童的学习天地,滕菲老师被评为市十佳辅导员,盛誉等被评为市优秀少先队员,刘琴艳、舒春金老师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大队部在元旦前夕进行优秀中队、优秀队干、优秀队员的评选表彰活动。盛誉、危婉玲等队员参加“知荣辱、树新风”的演讲比赛,分别获得市、区级二等奖和一等奖。

我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虽然仍有不足之处,比如:没有征订德育类的报刊杂志,科研力度有待于加大;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设备、组织调解,受条件制约,经常举行的话,有很大难度等等。但,辅导员能共同协作、克服困难,在有限的条件里有序地、认真地、有实效地开展了活动和工作,实在令人欣慰。希望不满足于现状的我们,继续追求,让我们的德育之花,更加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鹰潭市第五小学

关于校外活动的几点做法

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所接受的教育。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体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携手,共同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服务,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校外教育因不受分数和升学的限制,把各类活动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以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同时以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为打课堂,更加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能力锻炼和素质提高。做好校外教育工作离不开各单位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起步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联系

学校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影剧院、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公共文化设施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的文化体育设施及校外教育设施建立长期联系,与各单位达成共识。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向青少年学生开放的时间,节假日免费或低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

二、制定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出发前对学生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对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本次校外集体活动的全过程。

3、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在校学生校外集体活动服务。

4、活动前,校方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把校外集体活动委托给有资质的旅行单位,并要求旅行单位为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师生购买保险。

鹰潭市第五小学

篇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促进学校工作发展

麻江县宣威中学(2012年11月17日)

学校“一训三风”显示了整个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所学校办学的内涵和品位。宣威中学从深化对“一训三风”内涵的理解入手,加大对“一训三风”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践行“一训三风”的效度,使“一训三风”建设有效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宣威中学从196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44年的风雨历程。在这44年的风雨变迁中,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当年开设的两个教学班发展成为麻江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经过了长期的积淀和培育,形成了“明礼、诚信、拼搏、创新”的校训,“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爱心、严谨、奉献”的教风和“立志、勤奋、创新”的学风。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繁荣校园文化;进一步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近年来,宣威中学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一训三风”教育开展。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主题教育。通过教育,在广大师生中形成爱岗敬业、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一、“一训三风”精神内涵

“明礼、诚信、拼搏、创新”的校训,重在强调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信守承诺,诚信待人,言行一致;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从而达成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它涵盖了学校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显示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现了对人的非智能素质培养的特别关注,是对学校办学特色、校园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提升。

“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要求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锐意进取;面向实际,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爱心、严谨、奉献”的教风,要求教师遵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重视为人师表,严以律己,教学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学生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

“立志、勤奋、创新”的学风,教育学生存在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才有所方向,学生的学习才有所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之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创造,学生学会创新。

二、开展“一训三风”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麻江县教育局《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以及相关文件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根本任务,教育全校师生围绕“明礼、诚信、拼搏、创新”的校训精神,建设“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自觉养成“爱心、严谨、奉献”的教风和“立志、勤奋、创新”的学风,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学校“一训三风”建设简要回顾

(一)以“一训三风”建设为抓手,重塑了学校教育整体形象

自2009年以来,宣威中学利用每学年九、十月份大力开展学校“一训三风”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思想发动、教育实践、总结表彰等措施,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一训三风”建设深入开展。当前,学校逐步形成了“作风硬、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的良好局面,重塑了宣威中学良好的教育形象。

(二)多措并举在狠抓 “一训三风”建设效果上下功夫,变化明显。一是继续在抓好学校班子建设上下功夫,促进了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通过自抓班子作风建设,班子成员能够按照县局要求兼课、听课,坚守工作岗位,领导班子坚持“以校为家”,工作勤奋踏实,吃住在校,尽心履职。二是继续在抓好教师教学常规上下功夫,促进了教师教风的良性转变。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从近年来校领导推门听课,检查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等情况来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大。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常规执行到位。

三是继续在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上下功夫,促使了学生学风积极转化。学校坚持以“主题教育实践月”为载体,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一训三风”、“学生守则”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初中生涯设计”、“校训化评价”等活动,学生的学风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近年来宣威中学校风、学风风气浓正,中考成绩、期末统考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赢得社会好评。

(三)凝心聚力在深化“一训三风”建设内涵上下功夫,成果凸显。第一,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管理。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派30人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高级研修班”等7类国家级培训,27名教师参加“2012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等8类省级培训,扎实提升了全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部分教师按照“五要”和“七不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三是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学校建立和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为发放绩效工资提供依据,又为学校全员竞聘,教师顺向流动提供依据。

第二,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了财务管理。一是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长效工作机制,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内容具体化。二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力度。

第三,进一步开展平安校园活动,切实优化了育人环境。一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周边安全进行督查,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投入强化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各要素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安全防范能力。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修建了文化浮雕墙、运动场、休闲广场,美化校园环境。

(三)以教育质量为中心,推进了教育事业发展 第一,积极开展德育活动,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一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渗透作用,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良好的学风形成。二是继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基本国情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是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体育、艺术、文学等兴趣小组,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第二,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促进了教育质量提高。一是继续推行教师岗位练兵“六个一”工程。二是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通过集体研修、交流来提高备课质量,广大教师增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以务实、有效、高质的课堂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我校中考成绩在稳步提升。

第三,加强教科研结合,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一是以“践行教风,塑造展示新时期教师形象”主题活动,全面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和水平。二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一、确立价值观, 自觉形成优良的办学行为

学校的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凝聚人心的基础, 学校的各项制度应该成为学校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但是, 文化不等同于口号,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怎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管理。让学校的价值观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让学校的师生在学校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学校价值观的熏陶, 还需要对学校的价值观进行具体的诠释和表达, 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东西, 让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上有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是一所建校近60年的老校, 地处海口市中心地区。学校创办的初衷就是解决周边居民子女的读书问题, 平民化的办学思想由来已久, 这与现今义务教育公平、均衡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学校以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为目标, 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民工子女的就读,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以及校安工程完成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师生安全的保障, 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谐、宽容、公平、均衡。同时,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 经过了二十八小人的艰苦努力, 逐步形成了二十八小所特有的价值观: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 不断扩大师生发展的自由度;推崇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以宽容大度的心态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的公平,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校长, 我发动老师对提炼出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以及学校的校训校风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并分别对学校制度规章等进行了梳理, 力求从认识上、制度上和管理上形成对学校价值观的共识。比如说, 我们想营造一个和谐的、激发教师奋发向上的氛围, 我们就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上侧重于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奖励制度的完善;我们强调教育的公平均衡, 在每年的一年级招生工作中, 我们尽量兼顾各个社会群体子女的教育权利, 自觉地落实市政府的有关规定, 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我们倡导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我们就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从实际出发, 开足开齐各类课程, 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

当然, 文化需要建设, 但最高境界是形成文化自觉, 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一所学校形成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 需要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共同建设, 共同维护, 形成良好的氛围。同时, 学校要以形成多样的活动载体来促进学校文化的丰富和稳固, 让师生深受熏陶, 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

环境能直接体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 影响着师生的发展。我校原有的三幢旧教学楼已拆除重建。新教学楼的落成, 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 还为我们进行校园整体规划, 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校园环境建设我们将本着“优化育人环境, 树立鲜明形象, 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为宗旨, 注重整体规划, 精心设计, 合理布局, 寓思想和文化教育环境建设中, 力求育人性、艺术性和时代感的有机结合。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更能熏陶人心, 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内容。一是地面文化。校门进入口两旁的墙壁上粘贴着学校的办学思想、规划愿景、规章制度和各项评比表栏等。走进校园即可看到一楼的柱子上 (一楼架空) 镶刻着“中华传统美德”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经”等宣传文字, 体现了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校园四周的围墙上, 布设着“祖国在我心中”“我爱家乡美”和“我们快乐成长”三大系列的主题展示, 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情感。二是走廊文化。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走廊墙上布置宣传橱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和师生艺术作品等, 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审美观和精神文化。三是教室文化。我们放手让师生根据实际和学科教学的特点, 布置一些学习园地、学习专栏等, 营造一种浓浓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未来的二十八小校园应该是这样的:一走进校门, 你就能看到“诚实、好学、活泼、向上”的校训镌刻在教学主楼正面的大墙上。走进校园, 就看到具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 会让你耳目一新, 陶冶其中。教学楼之间的读书围廊、矮树下、美文栏前, 给学生课外学习营造一个优雅的阅读空间。总之, 未来的校园建筑风格典雅, 布局合理环境优雅, 是一所颇具现代学校风貌的花园式的高品位的校园。

三、丰富学校文化内容, 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其一, 建设读书机制, 营造书香氛围。我们一直把书香型学校的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文化。一是延伸学科教育。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科教育的需要, 依据各学科教学的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阅读文学、科学等方面的课外书籍, 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二是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为了让学生会选书, 会读书, 多读书, 我们每年都举办“读书节”, 大力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同时为学生制定了《二十八小读书指南》, 罗列了一百多种各学科的经典名著,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参考。三是加强教师的读书指导。开展读书沙龙。新的教学大楼落以后, 我们将建立教师“阅读天地”, 增添阅读书籍, 并通过建立读书的监督、考评和奖励机制, 掀起新的读书高潮,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其二, 创设交流平台, 激发读书热情。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学校的刊物、板报、广播已成为师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增长知识的阵地。如我们创设的校报《童心·成长》和花蕾广播站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而且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 我们组建学校网站,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 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学校文化活动, 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也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相互交流的能力。

篇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師队伍 现状分析 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师资队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体育师资的数量、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曾经强调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除了改善体育方面的设施条件之外,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一、当前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到实处,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我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每周工作量等基本状况进行了现状分析,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性别、年龄结构的不合理。从事体育教学的女教师数量严重缺编,甚至于有近八成的学校没有配备女体育教师。当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教师偏少。

二是学历层次及职称结构不合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现状距教育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大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师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存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平等的待遇,不愿做徒劳无功的努力,因而产生消极态度对待高级职称的评定。

三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分布状况不合理。从总体来看,教师专业的多样性不够,分布也存在合理性。作为中小学体育基础课的田径教师数量最多,然而,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游泳、篮球等专业的体育教师数量很少。

四是综合素质不高, 工作适应能力差。一是教学能力较低。二是一专多能的教师奇缺, 艺术类教学人才紧缺。一些学校音体美课程的教学有名无实, 条件较差的学校 “课表有安排, 上课无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面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测试与上报都难以完成。

五是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改革满怀信心并积极参与,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接受了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观念,并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有些教师思想观念守旧, 缺乏创新意识。

六是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弱。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科研认识不足,学术氛围不浓,缺乏科学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是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不高。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体育也常常被学校领导及家长看成是副科,豆芽学科,不被重视,因此在政治和经济待遇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目标管理

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体育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为核心,以促进城乡体育、队伍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水平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建立配置、尽快解决结构短缺问题

充分利用最近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调整机会,在新增编制额中统筹考虑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和校医的配备,力争3-5年内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和校医队伍。

(三)切实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

各所学校要组织现任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中发〔2007〕7号文件,深刻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全体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历史使命。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的发展方向,树立体育教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四)改革学校人事制度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学校在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时,要科学合理地计算体育教师的课时量。

(五)注重专业引领、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二是强化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组织体育教师轮训工作,整体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三是注重继续教育培训,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培训。

(六)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以课题为切入点,促进体育教师在行动中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七)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课程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只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而是以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为载体协调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评价上,不仅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八)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快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教师

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调查,了解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对照国家有关法规,寻找差距,因地制宜地制定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

(九)以评价机制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奖励机制。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管理制度,加大奖励机制,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奖励方面应缩小与文化科目的差距。而在单位工作时间的计算上各校普遍相对文化课教师要低,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对时间问题更加敏感。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达到让干事业的人扬眉,使消极落伍者受到鞭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影响到学生健身强体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根据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形势和现状,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以饱满的热情、新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道德品德,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真正提高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体育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guohuaedu.co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6.6.13。

[3] 叶小建.关于中学体育学科实施新教材的现状与思考[J].体育师友.2002,(6)。

[4]张大超等.河南省普通中学体育师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

篇5: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要汇报的主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选取这个主题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学者顾泠沅说,如果一所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即使是在破庙里,也能办成一流的学校,可见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另外一方面是,对学校下一阶段的思考,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发生进一步,显然教师队伍素质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借此机会对这块工作进行一个梳理和思考。而不是因为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什么突破,所以还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指导。

一、教师队伍问题分析

1.教师数量

目前班级数11各,专任教师35名,其中代课教师5名,而且代课教师基本上为非师范类学科专业和流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给教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队伍结构

(1)年龄结构不合理。30岁及以下教师21人,30-40岁6人,40岁及以上8人,处于30-40岁间年富力强,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学校骨干缺乏,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中级以上职称率只有43%。40岁教师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引领,但不得不承担教育教学重任,成为学校“主力部队”。

(2)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结构不科学,比如学校没有一名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美术教师多1名任教计算机、音乐教师多1名任教语文。

3.职业期望

因为教师的职责和良知而敬业,却因为教师的收入和地位而不爱岗。对教师职业表现出被动认同,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工作积极性不高。

4.专业素质

(1)教育教学能力:被动参加培训是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方式,效果不理想,大部分教师凭借个人的直观经验开展工作,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2)教育科研的参与:多数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项目,但研究流于形式,科研的问题解决和自我提升意识不强。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新教师普遍掌握基本技能,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而老教师使用较少。

5.人际关系

部分老教师不求上进,不但不能起带头、示范、辐射作用还倚老卖老,对年轻的新教师进行负面影响。

二、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2011我校明确提出“建设一支爱生、精业的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爱生、精业这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的要求。

爱生,即热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尊重、理解、赏识、信任。我认为:只有老师树立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全面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真正实现“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师生朝夕相处,在管理学生时,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抱怨,不放弃;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们不迁怒与他们的不懂事,而进行和风细雨的说教和长期的教育。

精业,即精湛的业务能力。源自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意蕴教师要尽心于所从事的职业,精通本专业的业务。希望每个老师都是满腹经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知识以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下去,做到深入浅出。这样也势必要求教师进行补充、更新专业知识,针对学生情况研究调整教学的方法,同时还会与时俱进使用先进教学手段。

三、理清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第一方面

(一)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在师德建设中,既会有刚性的一面,也会有弹性的一面,所以师德建设贵在“刚柔相济”,这也是我们学校师德建设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刚性策略是指“制度约束”策略,所谓柔性策略是指“过程内化”策略。

1.过程内化是师德建设的主要渠道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学校师德环境的有效营造和教师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过程内化应该成为学校师德建设的主要渠道。(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1)注重组织精神的建构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它们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在师德建设中,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组织精神,对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发展应抓住各种机会促进组织精神形成。如学校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发展目标等的构建,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全体师生的意志,这些显性文化的构建,能使全体师生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如我校

教育教学管理核心的理念(办学理念)是:以生为本,育德育能; 教师基本要求(教风)是:爱生,精业;

学生基本要求(校训)是:勤劳朴实,勤奋好学; 标志性的物体(校花):仙人掌; 师生要达成的共同愿景(发展目标):打造丽水市农村教育特色品牌。

校徽的解读,校花的解读,刚开始我的做法就是要师生记住,而后在通过学校环境改造和学校物品标识不断加以渗透,在活动中体验(野外拉练),这些显性的文化逐渐深入人心(QQ群),这些显性的文化都能营造和体现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大激励并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并逐步内化积淀为教师自身的一种重要素质。这样,学校组织精神的建构过程,就成为了教师师德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2)注重双向有效的沟通

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我们决不能忽视人的存在。作为校长,每一种计划和设想的出台以及管理策略和手段的运用,都要关注人的思想信念和态度情感。校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处理关于人的问题,是关于改造人的信念体系的问题。因此,校长与教师开展沟通并促进认同,是学校成功管理的起点。校长与教师只有开展有效沟通,促进广泛认同,形成共同愿景并达成共识(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提炼、校标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唤起教师的道德自觉,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坚定他们的道德信念,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如今,校长与教师开展双向有效的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面对面的促膝交谈以外,还有手机电话、发手机短信、留言版、QQ聊天、书面写信等。总之,校长要经常与学校教师保持广泛的民主平等的对话,尤其是对那些有思想情绪和认识偏差的教师,更要和风细,2

雨潜移默化,在双向有效的沟通中解开他们的内心“疙瘩”,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

双向沟通还体现在师生上,每学期我校组织一次家访活动,看一组照片,通过家访让教师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另外一面,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生活,从而激发自身的责任意识。

(3)注重榜样典型的引领

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一是校长模范引领(这是打造团队精神的关键)。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这句话有些绝对,过高的估计了校长的价值,但它表明了校长在学校中的主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校长是打造团队精神的核心,校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因此,团队精神的打造校长必须模范引领。

二是校内模范教师引领。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每所学校,都有一批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业绩的模范教师,获得了各级各类的荣誉称号,比如县级先进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县教育教学质量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团员等等,我觉得我们要有一种认识,这些荣誉的取得,不是仅仅个人的成果收获更是一个学校的荣誉,每一张荣誉证书是体现了这位教师对学校做出的巨大贡献,前几天,被授予朝鲜“共和国英雄”称号朝鲜女交警在领奖时的声嘶力竭,嚎啕大哭,给我们感受很深刻,这样的激动心情我们可能不太能体会,但是,这样的殊荣让人们致敬,这样的民族也让人致敬。

三是校外模范典型引领。如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在生命的最后40秒忍痛完成停车确保乘客安全的杭州“最美司机”胡斌,还有经常会刊登全国和省内外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事例和感人事迹,我校每个学期都要定期组织教师们分组学习讨论,谈感想、谈收获、谈理想,让这些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时时处处启发和激励着学校老师的思想和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身边的模范教师,让更多的教师“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干有力量”,让更多的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

2.制度约束是师德建设的主要保障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实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而道德是依靠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师德建设不仅应当大力营造遵守师德为荣、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更要深化教育改革,健全人事、考核、分配、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形成对教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师德建设中,如果只靠“软”的疏导而没有“硬”的制约,那么师德建设往往会陷入事倍功半的怪圈。制度约束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制度约束机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着手:师德水平与职称评聘挂钩;师德水平与分配奖惩挂钩;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教谋私,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制定了严厉的处罚规定,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工不可触摸的“高压线”。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师德建设抓到位,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师德建设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管理艺术,而“刚柔相济”则是科学和艺术的最佳结合点,实践证明,以“柔”为主导,以“刚”辅之,则能使师德建设取得明显的实效。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只有满腔教育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我们学校在培养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这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自我反思(个人)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学校要求教师每天坚持上课后在备课本上写教后记,教后记内容主要为:教师教的情况、学生学的情况、教师感想体会、学生同伴的建议等,要求做到及时记、恒久记、记有价值的内容;每两周根据教后记内容,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写一遍教育教学反思,要求有深入思考、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每学期学校评选优秀教学反思,汇编成册,进行资源共享。

2.同伴互助(教研组)

加强教师互助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我校将集体备课作为同伴互助的重要载体,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讨论、交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集体备课上要求,一是教师要认真地研讨教材与课标,带着问题和反思参加研讨;二是教师要备好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三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有效教学,每个教学环节应注重教学效果,做到“以学定教”。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加强了同伴互助,共同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集中学习(全校)

每学期学校围绕一个主题,选取一本教育教学著作,开学初下发人手一本,有组织的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上学期我们主要学习《2011年义务教学课程标准》,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再由各教研组教师进行分章节主讲交流,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同时将教研交流、课堂观摩、论坛演讲、专家讲座等活动融入其中,丰富学习载体,提高学习实效。

4.骨干引领(新教师)

学校年青教师多,初入茅炉,其教学经验比较欠缺,但干劲十足。为此,我校将学校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做好新老教师传、帮、带工作,开展“青蓝工程”活动,让年轻教师尽快实现“三个转化”:从学生型到教师角色型,从模仿教学型到自主创新型,从偏于“双基”型到注重能力型。由于骨干教师少,所以在我们也向育英借力,利用他们优质的教师资源,把我们学校一分部教师与他们学校骨干教师进行结对。

5.外出学习

由于教师长期封闭在学校内,教育信息资料看的不多,好课看的不多,孤陋寡闻。加之教师由于日常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对于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感到陌生,对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暇顾及。所以有时他们自己也感到课堂教学举足不前,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足。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5年一轮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另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在县内学校交流学习外,还主动到县外、市外学校去学习,到学科优胜学校学习。我校分别在2008-2010年和2011年-2015年与桐乡洲泉中学和宁波北仑江南中学进行教育资源对口支援结对,借助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师生互派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质性的教育管理与学术交流,促进我校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学校增添全新的活力。

6.课题牵动

利用科研课题来拉动教师学习,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选择课题—立项—课题实施—课题总结,通过查找资料,学习理论,对自身的基本素质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科研能兴校,科研也能兴师,这条路是许多教师的成才之路,会使他们成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三)关心教师工作生活

有这样一句流行语:“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把工作拼命干;领导把我当牛看,我与领导对着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学校的各项任务最终都要靠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劳动得以实现,光靠给教师压力而忽视教师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会使广大教师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被动地为规章制度而工作,他们会疲于应付,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稳定。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 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只有学校善待老师,确定老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实施老师第一的理念,教师才可能真正地善待学生”。因此,对于校长来说关心老师们的生活实质就是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过程。

1.关心教师工作

(1)工作减负增效。改变“给教师加压,给学生减负”的观点,改进教学管理,减轻教师额外负担。取消无效材料的书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从重数量转向质量,提高实效性;精简会议,能不开的会就不开,能开短会的就开短会。

(2)搭建展示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名师申报、论文评选和学术主题报告,鼓励教师指导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力求通过这些平台让教师积极为学校做出贡献,从而达到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五种需要里的最好层次,此时教师会感觉到自己存在对学校很有价值的,也会焕发出巨大的潜能。(3)实现民主管理。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在课程改革中我校正在实施的分层走班教学和周周清都是我们教师建言献策的成果,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关注教师生活

(1)提高福利待遇。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学校坚持用好每一分可用于教师福利待遇上资金,坚持教师生日送蛋糕、节日送祝福、生病探望、健康查体、帮助教师解决乘车、生活等困难,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亲情与关怀。

(2)开展丰富活动。以工会为依托,每学期组建1个教工兴趣社团,本学期我校组建了气排球社团,而且坚持周一至周四傍晚开展活动。同时,另外在开展2-3次教工活动,如三八节拔河比赛、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景宁自驾游、青田自驾游、紧水滩仙牛烧烤、丽水东西岩烧烤、野外踏青等活动,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让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让情感留人。

(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在队伍建设中,我们认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但教师主人翁意识的确立不只是靠宣传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靠相应的机制支撑,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和谐与稳定。1.注重绩效评价机制。绩效工资实施目的是改善教职工的工作表现,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科学对教职工评价并产生积极的作用,是每个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制定科学、规范、到位的操作方案,并集体讨论通过。实施绩效结构工资制度,要实现“拉大距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目的。

2.加强教师考核机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对教师的德、勤、能、绩等进行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干部选拔等相联系,这不但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具有很好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教师队伍也具有很好的导向激励作用。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建立问责机制。

篇6: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因此,教师必须海纳百川,博学多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方法。近年来,我校聚焦高效课堂,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业务学习为前提,以教研教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通过师徒结队、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评教赛讲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以业务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首先,学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123” 理念,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狠抓三个提高(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学校始终把“三个结合” 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和撰写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学理论、强素质、练内功、精教艺;要求教师每天坚持“八个一点”: 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研究一点、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改进一点、提高一点;倡导教师每学期坚持“六个一” 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观看一堂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每月阅读一份教育杂志,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学期精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其次、为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全体教师树立了“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 和“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 的理念,形成了“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 的学习氛围;大家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网络学,向专家学,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学历进修培训。第三、用制度作保障,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纳入考核系列。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竞争机制,大家“坐下来学习,静下来反思,沉下去研究”,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以优质师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教师专业发展毋庸置疑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积淀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为使全体教师“闻道在先”、“ 业有所长”、“ 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有 1

教活教材、教活学生的源头活水,学校秉承“勤于在学习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 的校本研修理念,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办学特色,以教研组为基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坚持走好“七步棋”:

一是精心组织校本培训,坚持每月一个培训专题,做到“三定”:一定培训教师,二定培训时间,三定参训人员。通过远程教育、计算机培训,使老年教师掌握了远教设施模式

一、模式二使用方法,学会了用电脑制作课件、下载资料,发挥了远教设施、网络服务教学的作用,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坚持每周一个教研主题,围绕“活动” 主题,确定中心发言人,扎实开展了教学研讨。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制度、考核” 六落实。通过研讨,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听、评课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的把握能力、对科研的研究能力,解决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

三是采取骨干引领、观看课堂实录、能力展示、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形式,或分或合,张驰有度,突出了“三抓”: 即在青年教师中,从积累经验、掌握方法上抓提升;在中年教师中,从总结提高、升华开发上抓提升;在老年教师中,从创新教法、适应课改上抓提升,促使不同层面教师专业发展。

四是引领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实现“四个转变”,即思想上由“应付型” 转向“责任型”、能力上由“经验型” 转向“科研型”、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 转向“综合型”、方法途径上由“传统型” 转向“创新型”; 弘扬“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从教奠基。

五是搭建多元反思平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也有一句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中积极倡导反思研究,要求做到:“写精彩的教学片断或记下有待修改的地方,写典型的案例材料,说说独到的研究问题”。学

校拟定了20多条反思录,让教师反思内容有了明确的方向,便于操作。如: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教学活动是什么?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三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学展示课,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师作课后,首先让作课教师自我反思,再让指导教师点评,最后集体会诊,达成共识,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使教师感受到从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拜读老师的反思,有教学成功后的喜悦体验,有教学失败后的悲痛伤感;有教学艺术长进的简要记载,有摆脱不了传统教法的原因分析;有提问不当的案例,也有学生质疑问难的“难解”; 有上了公开课的自我评价,更有对别人评价的种种感悟。

六是实施四大工程、开展四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实现“四高”(高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高教学质量、高教研水平)。“四大工程”:(1)、名师工程。典型是动力、是形像、是样板,为了整合资源,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做到手上有典型,面上有样板,培植和打造一批社区叫得响,全县有影响的一级梯队,学校给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任务、压担子,有的放矢,培植典型,跟踪指导,集体加工、包装,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权冬芹、郑彩芹、曹志厚、徐亮等先后荣获县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称号;2006年,权冬芹同志顺利通过市级教学新秀闯关测试,并在县“强师兴教” 工作会上作了《我的成长之路》专题发言。(2)、“青苗工程”。为促使新上岗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定了“135” 青苗培养计划,提出新上岗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骨干”要求,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队、同伴互助”等活动,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议课” 一体多元的互动形式,为青年教师架桥铺路。(3)、“强师兴教工程”。“ 强师兴教” 是创建名校、打造亮点、凸显特色、制造精品的支撑点,为引导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艺、探索尝试、共同发展,构建“学习提高——教学探索——研讨升华——反馈矫正——理性突破——实践总结” 的课堂教学创新链,我们广泛开展了评教赛讲、同职称赛教、优秀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大赛、远教设施运用等活动,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掌握新教法。(4)、“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工程”。落实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目标,定期汇报展示,确保

过程扎实有效。2009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分片教研展示活动中,我校青年骨干苗子教师任文昌代表社区教师上了示范课,受到教研室同志的肯定。“四个培训” 是:教育科研方法培训、远程教育运用培训、新课改培训、先进教学方法培训。经过系列活动,教师的视线拉长、视野拉宽、位置拉高,激情得到张扬,潜能得到迸发。近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70余篇教研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其中徐田忠同志撰写的《新课改需要教师的激情》、《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让智慧之花在数学课堂快乐绽放》分别在《教师报》、《西部教育》、《教育与教师》、《宝鸡教育》上发表。同时《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让智慧之花在数学课堂快乐绽放》分别荣获宝鸡市2001-2010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良好习惯奠基人生》获宝鸡市优秀教研论文一等奖。

七是学习优秀案例、名人课例。教师需要跳出自我,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的课,我们可以去听优秀教师怎样上课,阅读优秀教师的教案,倾听优秀教师的备课思路,并与自己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比较。通过学习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并且找出教学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中,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每人至少要能对一篇以上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形式包括自选主题的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观摩、研讨由教师独立设计执教的课堂教学活动,广大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例如:闫培林老师上的《平移与旋转》就学了吴正宪老师的备课思路、教学理念;赵有余老师上的《分数的认识》学习了张齐华老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三、给教师专业发展架桥铺路,以有效教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师走向成功的“试验田”。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高效课堂”为着力点,把管理重心向课堂降低,管理视角向课堂延伸,管理决策向课堂集中,管理思维向课堂倾斜,通过骨干引领和同伴互助,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给教师专业发展架桥铺路。学校重点打好“三张牌”:

第一张牌:搞好“磨课” 活动。“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的境界和教师的成长,才能有真正的生命。”我校坚持“抓教学,重实践”,积极组织教师深钻教材,分析教材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求老师积极创设快乐教育教学情境,使教学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新服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校充分发挥县级及社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体,精心组织“汇报课”、“ 提高课”、“ 优质课” 为内容的“三课” 活动。通过反复“磨课”,让教师站在课堂上历练,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架桥。闫少芬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出课堂导入五法——故事导入、活动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例文导入,不仅使自己的课堂生机盎然,而且引领其他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做文章”,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二张牌:我校立足校情,在四至六年级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目标,落实了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高效课堂”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开展专题研讨、示范观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集体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集体设计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有效策略的渗透,关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必须”(必须是有效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在创新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我校实验教师杨亚平通过反复琢磨、认真实践、感悟提炼,终于从自己担任的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建构出符合校情、师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开展的赛教活动中多次被评为优质课;她借鉴外地经验,与其他语文老师一起总结的《课堂教学激励评价用语100句》,对全校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你听得真认真!”“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己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等被教师广为运用。

第三张牌:专家的参与是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培训资源。离开了专家等“局外人”的参与,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

从这个角度说,专家、名师的指点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他们的现场指导是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为了进一步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课改实验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我校先后多次邀请县教研室副主任王晓堂、教研员孙保刚、王仁凯、巴琼、李红等莅临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作专题讲座;多次选派骨干苗子教师赴省、市、县参观学习,聆听专家指导,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指点迷津。

篇7: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签发人:李立峰

会宁县北关小学

关于德育工作典型经验的报告

县教育局:

现将《会宁县北关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汇报材料》随文上报,请予以审核。

会宁县北关小学

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会宁县北关小学

2018年6月29日印发

加强学校社团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会宁县北关小学德育实践育人典型经验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们学校积极转变办学观念,认真梳理学校的管理、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等,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力支持学校音、体、美等教师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先后成立了学生“书法”、“美术”、“合唱”、“腰鼓”、“机器人”、“舞蹈”、“篮球”“乒乓球”“腰鼓”、“小小讲解员”等十个兴趣小组,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和周末在校内外开展各类活动,学校为各小组参加各级比赛提供便利和经费支持。

一、技能型社团得到长足的发展

科技制作,开启孩子智慧的又一扇门。以小制作、小发明、机器人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是我校的科技特色社团活动之一。

我校连续多年参加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其中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王志恒老师也曾被评为白银市科技制作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团体优胜奖。曹毅、武秉环两位老师辅导机器人兴趣小组连续五年参加省级机器人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2016年代表甘肃省参加亚洲区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亚军。曹毅、武秉环老师荣获甘肃省优秀教练员。为鼓励师生多创新,多突破,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也给予了有力的经费保障。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及机器人设备购置上,投资经费约15万元。由于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出色成绩,2015年,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授予“甘肃省科技创新示范校”。

机器人社团

二、特长型社团让学生的特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1.群舞蹁跹,捕捉百花园中舞蹈的精灵。

舞蹈队是我校文艺社团的中坚力量。在每年市县级文化艺术节上,学校舞蹈队的表现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多次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级的各种文艺汇演。如2015年的王玉霞、牟芹老师辅导的《鼓舞飞扬》节目获得省级二等奖,校舞蹈成员还在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庆活动中,参加了由鞠萍主持的《大手牵小手》的文艺演出,并且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得到社会各界的一直好评。

舞蹈社团排练场景

2.小画家社团,描绘五彩童年

我校美术社团成员共计100人。参加社团活动的人员除了自愿学习以外,还有在美术方面比较特长的学生。社团具体的活动内容为:简笔画教学、素描入门教学,构图,造型、色彩运用等知识。通过美术社团活动,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使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多的了解美术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学校开展了“北关小学第二届校园科技节暨“科普进校园”、PHC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300多件师生作品获市县级等次奖。在2016年、2017、2018年省市级科幻画创新大赛中,我校科技小组、美术小组在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韩彦江、王敏老师辅导王麒蛟、赵泰祥同学的科幻画获省二等奖。吕彩萍、王彩云老师辅导的学生科幻画获省级三等奖,辅导员创新项目:送法进校园“模拟法庭”获省级二等奖。

从组织到实施均有美术社团的全体师生共同完成,学生们积极参与,创造性的做好每一幅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

好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使广大学生绘画、鉴赏及审美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3.小小合唱团,唱响未来。

合唱——它本身就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像独唱,追求的只是个人的声音,它更需要长期的配合。我校合唱社团自2015年春季创建以来,共计100人。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已经成长为一支优秀的小合唱队,多次在市县比赛中获奖。

校合唱团参加白银市合唱比赛

三、能力型社团使学生得到了不小的锻炼 1.小小讲解员,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经学校与会宁县博物馆协商,由学校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博物馆解说员培训,然后分期分批在博物馆内给游客介绍管内展品。在2015年开展活动以来,先后安排学生培训三期,共计培训120人次。学生讲解员通过周六、周日,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

2.会师园引导员和教育展讲解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 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学校还利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会师园的引导员和教育展的讲解培训,在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庆活动中,会师园引导员和教育展讲解员为游客做了引导和会宁教育展的讲解,受到广大游客的一直好评。

小小解说员在会宁县博物馆训练

四、服务型社团加强了家校的联系

家长义工团,支持学校发展。家长义工活动让家长很好地参与到了学校的管理与活动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家校沟通。其实,家长应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成员、资源,应与学生、学校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有些学校和教师的观念没有这样转变、跟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想让“人民”(家长)满意,就应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中去,更甚者可以献言献策。每学期开学,德育处根据一学期德育工作拟定了家长义工活动的安排表,依照工作进程每周安排两项内容,班主任、家长可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内容参加义工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学校整体宏观调控,班主任、家长选择、安排的自主性较强。

篇8: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资源,高效课堂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飞速发展, 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高。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 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念掌舵, 提高教育信息化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本着“以信息资源促进教育发展”的理念, 我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各项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 教学校长任副组长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并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进而增强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校上下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三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实施新课改, 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硬件扬帆,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以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各种设备、设施严重匮乏。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把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几年来,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2015 年, 投入30 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微机室, 2016 年又投入16 万元建立了13 个标准的电子白板教室;各个班级和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电视, 建成了多功能会议室、网络监控室、图书室管理系统等。教师办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学校还开通了校园网, 形成了35 个网点的局域网, 成立了小公民电视台、小公民广播站, 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良好途径。学校建有独立的网站, 网站图文并茂, 内容丰富, 网页布局合理, 内容更新及时, 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 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计算机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同时学校3-6 年级16 个教学班都按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 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目前学生电子作品累计千余件。

学校也加强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将下载完毕的教育教学资源, 供师生阅览、使用。同时学校也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软件, 并且发动教师自制课件, 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从而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学校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建立并严格执行资源使用制度, 管理人员认真做好资源使用记录, 保证了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对教学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电子课件等分门别类、造册建档, 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及时建库。

三、措施鼓励, 增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我校把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 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 师徒结对子, 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终生学习的教师团队, 从而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全面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 学校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 并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 可以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成为了教师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是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同时,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引导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网络教学研讨会, 以体现“网络+课堂教学”为目标, 全面诠释信息技术助力下的课堂教学的魅力。其次,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 深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校有18名教师参与了《双教一课》、《城乡模创》、《视频教育》等省级电教实验课题的研究, 实验教师每学期均进行实验研究汇报课, 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教学问题、开展网上模创、视频教育等活动, 通过面对面培训、一对一指导、同上一节课,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四、教学领航, 实现信息资源优化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师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 使形、声、图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图文并茂, 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思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自测的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学生自评) 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即时地体会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下论述:“未来的教育=人脑+计算机+网络”, 因此, 我校每学期始终坚持领导讲引路课, 力求拿出新路子, 骨干教师讲示范课, 力求体现新特点, 青年教师讲示范课, 力求得到新提高, 从而让信息技术不断融入课堂教学, 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 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学生通过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构思, 将有关的信息再组合, 形成自己的观点, 获得了自己的认识方式, 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 激发了创造性思维, 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进行交流或咨询。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校多名教师在各项赛事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这些精彩的课堂教学都较好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 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创设出恰当情境、动静相依、声色相辅, 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启发了学生思维,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

上一篇:企业如何成立工会下一篇:副县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