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2024-04-1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精选6篇)

篇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精神,进一步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促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重要意义

1.开展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是推动科研管理创新,优化研究资源配置,构建现代科研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新阶段,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改进科研评价,对树立良好学术风气,提升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近年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改进中发展,有效调动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但与时代和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注重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质量评价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评价方法亟待根本扭转;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门户之见等不良现象亟待有效遏制。因此,必须把改进科研评价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

3.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激发研究活力为根本,以提升研究质量为导向,以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为重点,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完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制度,规范评价办法,构建评价体系,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4.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评价活动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价值性与科学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继承积累和探索创新的统一,更好地发挥科研评价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导向、激励与诊断作用。

二、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

5.切实强化评价的质量意识。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正确把握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将创新和质量导向贯穿于科研评价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从根本上改变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优秀人才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6.严格遵循评价的质量标准。要以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最终标准,以服务国家需求、引领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为取向,严格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切实推进理论与实际结合。把是否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使用新资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形成新对策等作为衡量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

7.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研究成果是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判断研究人员、项目、团队、机构绩效和水平的根本依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要坚持以研究成果为主要评价对象,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等各种有益做法。要科学设置考核周期,引导研究人员潜心钻研、铸造精品,力戒过多过繁的评价;合理确定评价时限,使研究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充分尊重研究成果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破除学术合作的制度壁垒。

8.正确认识《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引文数据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避免绝对化。摒弃简单以出版社和刊物的不同判断研究成果质量的做法。对研究成果的具体贡献和不足之处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力戒虚假浮夸。

三、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

9.建立健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要针对人员、项目、机构、成果等不同评价对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论文、著作、教材、研究报告、普及读物、非纸质出版物等不同研究成果形式,建立健全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

10.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应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研究成果要在思想理论上有所创新,传承文明上有所贡献,学科建设上有所推动。应用对策研究应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成果要在提升国民素质上有所作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上有所建树。

11.合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要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评价的复杂性,准确把握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坚持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协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衔接、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四、完善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

12.加强评价制度建设。完善评价答辩制度、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反馈制度、申诉制度、举报制度和回溯评价制度,确保评价活动规范有序。健全以随机、回避、轮换为基本原则的专家遴选制度,大力推行匿名评审、署名评价,建立健全评价专家信誉制度、问责制度。建立评价结果的公布和共享制度。积极探索“非共识”研究项目和成果的评价制度。

13.完善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突出专家与同行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发挥“小同行”的重要作用。健全同行会议评价与通讯评价工作机制,加强对同行评价的社会监督。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实际,积极稳妥地引入海外同行专家评价。通过多学科同行联合评价、相关学科分别评价等方式开展跨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评价。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相应研究成果受益者参与的评价机制。

14.推动评价活动更加简约高效。优化评价过程,改进评价方法,注重评价实效,减轻被评机构和人员的负担。切实增强各类评价的相互协调,增强评价结果的共享性,避免围绕同一评价对象、相关评价主题,在相近时间范围内多头开展评价的现象。

五、采取有力措施将改进科研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15.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将改进评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要统筹协调评价制度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科研体制的改革,积极开展评价改革试点。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研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动员各方力量,为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保证。

16.深化研究,强化支撑。充分发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以及有关学会、协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加强评价理论和政策研究,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同行专家和评价结果等数据库建设,提高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介评价机构的资格认证和监督管理制度,引导评价机构规范运行、相互协作、健康发展。

17.端正学风,优化环境。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维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严肃性。规范高等学校出版社和学术期刊管理,切实把好研究成果出版与发表的关口。鼓励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学术环境,有效防止学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以优良的学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健康发展,以科学的评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良学风的形成。

篇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湘哲社领〔2008〕3号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提高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质量,促进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现就加强和改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科研项目,是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平台,是弘扬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对于提升科研层次、培养科研人才,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我省推进“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加快富民强省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以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量和立项数持续增长,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也存在“重立项、轻结项”和“重国家基金项目、轻省基金项目”的倾向,项目的立项率、结项率和成果的优秀率、转化率不高,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不多,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不大。这种情况表明,随着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的逐年增多和社科研究工作者积极性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已成为社科规划和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继续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健全课题指南发布制度,每年发布一次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指 南,征集到的部分意义重要但没有列入重大项目指南的选题,可考虑优先列入重点项目选题指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必须按课题指南规定题目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课题指南规定范围内可自拟申报选题。

按照准确、齐全、规范、一致的要求,认真做好课题申报材料工作。参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要求,重新修订《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从2008年起,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百人工程项目等)都必须填写新的申请书。一个项目原则上只确定一个主持人。凡是承担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未结题的主持人,不能申报新的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也不能申报项目成果奖和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报送奖励项目应认真填写《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励项目审批表》,由所在单位3名以上专家联合推荐,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核准,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按程序立项。报送基地委托项目应填写《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审批表》,由各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评审,由基地首席专家签字,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按程序立项。从2008年起,尚未结项的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未按时完成或违反鉴定规定和要求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不得申请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励项目和基地委托项目。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所有申报材料都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切实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维护申报工作的严肃性。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探索有利于减少干扰、保证质量的评审方式,不断完善通讯评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机制,加强与外省、市社科规划办协作,继续尝试开展异地评审的办法。参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做法,建立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评审备案制度,根据专家意见,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研究,报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批准,对部分质量较高但没有通过重大项目评审的课题,可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适当转立为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按照更新、充实、完善的要求,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坚持轮换、平衡、信誉与回避的原则,规范评审专家的聘请方式,建立和完善专家资信档案。

三、努力加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管理。完善项目开题报告会制度,帮助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进一步弄清题旨、把握规律、完善思路、确定进度。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由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主持,由各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召开,并请部分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参加;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题报告会,由各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召开,并请有关专家参加;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委托项目开题报告会,由各基地负责人或首席专家组织召开,并请基地有关成员参加;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开题报告会,由项目主持人召集,项目组成员参加。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开题报告会的情况要及时填写《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开题情况报告表》,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强化项目跟踪管理,采取建立专门档案、印发文件、电话询问、上门督促等多种形式,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阶段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成 果出版宣传推广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管理、监督。研究中期推出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要及时上报和宣传。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重要事项变更,要及时填写《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审批。凡是不能按时完成且没有履行延期审批手续的项目,视为自动撤销,不得办理结项手续和支付后期研究经费。认真开展项目检查,督促项目按时完成。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每年进行一次专门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填写《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检查报告表》,于当年底前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四、严格执行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规定。明确结项验收标准,所有项目除了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提交一份研究成果和成果简介(成果简介需附电子文档)外,今后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4篇以上论文或出版1本专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包括百人工程项目、奖励项目、委托项目)结题,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论文或出版一本专著。改革项目结项方式,参照我省自科基金项目结项办法,取消专家鉴定,实行结项验收制,由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根据验收标准进行审定。区分结项等级,将过去的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改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优秀等级成果通过网上宣传、入选成果要报、出版成果集等方式给予鼓励,对不合格等级项目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撤销。提高结项鉴定效率,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一般在受理结项申请两个星期内审核上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一般在受理鉴定结项材料40天内审定批复。定期公布结项信息,每月在《湖南社科规划网》上公布一次省哲学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结项信息。精心制作结项材料,进一步完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审批表》,完善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证书内容和格式。建立项目档案,对已经结题的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要保留一份立项申请书、一份结项审批表和一套结项成果。

五、大力推介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精心制作导向正确、内容清新、形式活泼的栏目和节目,广泛宣传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承担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较多的高等院校所办的学报,可开辟专栏发表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要与《湖南日报》理论部进一步办好《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摘要专栏》,《湖南社科规划网》要扩大成果荟萃专栏的容量,只要不涉及知识产权和保密规定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在网上发布。定期编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及时上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实际部门参阅,进一步疏通和拓宽优秀社科成果进入党和政府决策的渠道。鼓励学术部门与有关实际工作部门开展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逐步建立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注意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学科建设中,努力开发新兴学科。

六、建立健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单位要制订和完善经费配套、成果奖励、出版资助等一系列激励政策,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结项率和成果优秀率的机制和方法。对立项资助的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所在单位要给予经费配套;对立项由单位资助的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所在单位应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项目研究期内减少或抵折教学工作量,在职称评定和晋级等方面给予适 当倾斜,尽量为项目负责人提供项目研究所需的时间和条件保证。鼓励项目管理单位实行奖励与鉴定结项挂钩制度,对没有按时完成的项目,可实行取消经费配套支持的办法。从2008年起,凡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成率低于60%的管理单位,取消当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前3名而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励项目的资格;凡是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成率低于70%的管理单位,取消当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而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励项目的资格。对未按时完成的项目,除内部通报外,还要在《湖南社科规划网》上予以公布。对因项目研究无故延期、学术不严谨而被撤项的项目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七、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由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一次核定,分两次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具体管理按照《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湘社科办„2007‟11号)执行。

八、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除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要按照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管理的试行办法》(湘哲社领„2007‟5号)执行。

九、本文件从下发之日起执行,由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负责解释,此前文件规定与本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文件为准。

篇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就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方向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坚持客观性,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坚持公正性,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三、评价内容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2. 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3. 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 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 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评价程序

1. 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

2. 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

3. 公示审核。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4. 形成档案。各省(区、市)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提出基本要求。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1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2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3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突出,可以空缺。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后,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要对学生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

5. 材料使用。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五、组织管理

1. 加强组织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加强指导,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为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要加强培训,提升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要加强管理,可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为招生录取工作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要加强督导,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2. 坚持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

3.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篇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高中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并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各省(区、市)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提出基本要求。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意见还指出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篇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局 关于转发遂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遂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遂教发[2010]07号)转发你们,请各校务必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主题词:教育

师德师风建设

意见

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4月28日印发

校对人:罗鲲鹏

(共印5份)

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遂教发[2010]07号

遂宁市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师

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各区县教育(社事)局,市直属学校:

为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水平,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乃为师之本,德高才能为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神圣使命。教师的思想素质、价值取向、人格品质、精神风貌等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求知、创新和动手能力,而且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定型。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得到全面落实,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即将全面实施,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严谨治学,一身正气,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发展我市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教师不但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正在成为最让人羡慕、尊敬的职业之一。然而,一方面,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思想育人模式转变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少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职业信念动摇,师德产生

扭曲,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师风出现偏差,职业行为不规范。有的视钱办事,遇事则推,寸利必争,敬业奉献精神严重不足;有的不遵循教育规律,急功近利;有的治学不严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热衷搞有偿家教,参与社会机构收费培训,买卖生源,以教创收;有的以教谋私,要家长办私事或索取礼物;有的内心空虚,赌博酗酒,生活方式不健康;有的组织纪律观念薄弱,只要照顾不要责任,只要民主不要集中,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有的肯钻肯干劲头不足,敷衍了事,不求效果,误人子弟,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线,以服务服从于学生成人成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全面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素养,规范职业行为,努力

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教师队伍,为遂宁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各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立场坚定、旗臶鲜明的政治观念,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各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大教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正确处理育人和事业的关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为目标,真正使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教书育人的优异成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广大教师要真正树立起“用爱和责任教书育人”的思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思想,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各地、各学校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特别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全面兑现、非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即将实施、教师收入大幅提高、教师职业得到社会普遍尊重、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关怀这一实际,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感恩教育,真正把教育作为一生孜孜以求的崇高事业。要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培养广大教师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使他们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培训。要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教育制度,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各类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教师心理

健康知识培训,使教师掌握科学调节心理、心态、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健康的心理状态。

2、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要善于发现、挖掘身边的师德先进人物,开展师德典型事迹报告活动,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通过举办师德论坛等活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3、建立师德师风问责制。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和职业行为管理,在继续执行《遂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通知》(遂教发【2007】31号)文件精神基础上,重申和补充以下规定,若有违反,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扣发绩效工资、缓聘、低聘、待岗、解聘,考核予以基本称职以下评定,3至5年之内不得参加评优晋职晋级,并会商纪检、监察部门给予行政警告、记过、降职、直至开除处分。

(1)发表有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的言行及发表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观点和思想;

(2)拒不接受学校工作安排,不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消极怠工,以各种借口不完成教育教学或学校安排的其他临时性

工作任务;

(3)上班迟到、早退、旷工、旷课;未经学校同意随意调课办私事;不到岗到位或到岗不到位;课堂上抽烟,接打手机;课堂上打瞌睡;工作期间饮酒并酒后上课;

(4)工作时间上网娱乐、聊天、炒股以及浏览黄色等不健康的网站;在教学时间办公场所下棋、打牌;

(5)在教学科研中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害他人劳动成果;

(6)在评优、晋级、晋职、调动、招生、学生考试、学生成绩评定中弄虚作假,欺骗组织,谋取私利;

(7)推销、兜售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盈利性教辅读物、资料。

(8)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用粗鲁言行对待家长,给学校造成严重影响;

(9)利用教师职务之便索要、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宴请或要求家长办私事;

(10)采取串联、集体上访、罢教或变相罢教等方式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导致群体性不稳定事件发生等不良后果发生;

(11)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问题,利用网络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造谣中伤,蓄意滋事,以消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或发泄不满,给单位和他人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12)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之间介绍、暗示、诱导学生,互相为对方提供有偿家教生源的;在职公办教师为他人或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兼课获取收益、或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介绍家教生源并从中获利;

(13)见死不救,见危不扶,特别是当学生安全受到威胁时,无动于衷不采取有效措施;

(14)在公共场所有违背教师职业形象言行并造成恶劣后果;

(15)因违反法规、法纪等被公安机关拘留或受刑事处分。

五、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1、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教育管理制度、师德师风信息反馈系统,密切注视师德师风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苗头,及时反映,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一旦发生师德师风违纪案件,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必须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制定善后处理方案。

2、严格实行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达标升级、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对师德师风差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况对学校领导班子做出处理。

3、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网络。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

师德考核小组,制定和完善《师德考核评估细则》;二是要建立“师德建设校长信箱”;三是要建立以社区知名人士、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学生家长、离退休教师为督查员的师德督查制度。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臵于学生、家庭、社会的监督之下,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开展。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完善师德师风考核长效机制,把它作为对干部教师的和各种评先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纳入考核目标,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禁止参与一切评先评优、晋职升级等活动。同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必须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常规管理和明查暗访力度,树立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打艰苦战、持久战的思想,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各单位“一把手”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政

工人事的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落实机构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层层抓落实、求实效,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

师德

建设

意见

抄送:省教厅人事处,市委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市府办、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市人事局。

遂宁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4月22日印发

篇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共青团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精神,更好地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在全面建设新医专中发挥积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把握加强和改进新阶段我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新阶段我校共青团工作,既有利于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认清目标、把握方向、健康成长,真正把青年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又有利于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新医专建设之中,更好地开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2、明确新阶段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建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积极探索和创新共青团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推动团组织实现“五有”目标(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有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并具有青年特 点的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经费和阵地),不断增强团组织的贡献力、创造力和带动力,为新医专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3、明确新阶段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工作整体格局,在党建的带动下加强团建,以团建的成效服务于党建;坚持“两个服务”,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和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开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团组织主动适应、自我完善和自觉提高的能力。

二、切实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4、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团组织工作的首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各项任务的需要,切实把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并认真抓紧抓好。

5、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要结合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经常性地对团员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艰苦奋斗和革命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科研道德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及报告会、读书会、研讨会、座谈会、演讲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科技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

6、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注重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入学生和青年教工头脑的工作,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园生活和职业发展,积极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三、切实加强我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

7、加强我校团委的组织建设。校团委由全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配备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若干人(学生委员的任期视实际情况而定)。

8、加强系团总支的组织建设。各系团总支由系团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配备专职书记1名,副书记1名(可由学生担任),委员若干人(学生委员的任期视实际情况而定)。各系团总支的组织机构可参照实际情况设立,各部部长、副部长由学生担任。

9、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班级团支部是整个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点。团支部设书记1名,组织、宣传、文体等委员若干名,班级团支部每年进行换届,由班级团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并报本系团总支批准。

10、认真开展团员“推优”工作。要按照“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必须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规定,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地开展团员“推优”工作,把优秀团员骨干作为培养和推荐的重点对象,不断为学校党员发展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对团组织提出的推荐意见,党组织应及时回复,使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使共青团各级组织成为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主要渠道。

四、大力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

11、严格团干部的选配标准。共青团干部是党的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本着从严从优的原则,把素质高、能力强、学历高、热心共青团工作的优秀青年选拔到校、系团干部岗位上来进行锻炼和培养。共青团干部要坚持年轻化,校团委书记、副书记最高年龄一般不超过三十五周岁。系团总支书记的最高年龄一般不超过三十二周岁。担任团的书记、副书记职务的同志原则上应有二年及以上共青团工作经历,工作勤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青年服务,做青年的知心朋友。硕士以上学历者可适当放宽担任团的书记、副书记的条件,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破格任用。校团委书记、副书记须经全校团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系团总支书记须经系团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除特殊情况外,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

12、明确团干部职级待遇。校团委书记、副书记分别按学校副处级和正科级配备,依照学校党委干部管理规定和共青团干部管理规定履行考核任免手续。系团总支书记按副科级配备(学生担任的不在此列),依照学校党委干部管理规定履行考核任免手续。

13、加大团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关心和帮助团干部成长,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把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的干部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安排团干部参加理论和专业进修与学习,提高团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为团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4、建立团干部管理和转岗制度。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要真正成为学院各级干部的培养基地,要建立健全团干部管理制度,加强考核。要大力从青年教职工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有意识地放在团干部位臵上进行锻炼。得到充分锻炼或达到一定年龄不再适宜再担任团干部的要经过考核,安排在更适合的岗位,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团干部要予以重用,使共青团成为培养党的干部的主要阵地。

五、大力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弘扬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5、大力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系两级团组织要大力推动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增强其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其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要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精心打造以专业为依托的学生科技品牌赛事;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依托,制定并组织实施“学生科技英才”和“学生创业英才”培养方案,选拔打造优秀作品,力争在全市、全省竞赛中实现突破。

16、继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系两级团组织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和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组织好以文化、科技、卫生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挂职锻炼、勤工助学和社区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中自觉锻炼和提高服务祖国人民的本领。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为活动深入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17、积极促进社团文化的发展。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它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既是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实践舞台。要以“社团巡礼”为建设平台 继续打造一批受众面宽、影响力强的学生优秀社团,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社团文化,实现社团育人的目的。

18、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要通过课外艺术活动,在全院学生中普及艺术教育,使广大同学自觉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下大力气抓好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发挥艺术团在校园文化的骨干作用。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团文艺汇演等活动,提升高雅艺术育人功能,创作出富于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

六、进一步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19、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制度。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团的工作,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切实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格局,把团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检查、评估、考核校、系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校党委和系党总支要明确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团的工作,帮助团组织解决有关问题。党组织要对团的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逐步建立团干部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并纳入学校管理人员责任考核体系。各有关部门、单位在制定涉及青年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要吸收共青团的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注意保持共青团组织的系统领导,团组织自身建设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重视和指导团组织抓好按期换届选举工作,强化团内民主建设。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至少为团员青年上一次团课,作一次形势辅导报告。

20、确保团组织的活动阵地和经费。学校各级党组织、各有关部门要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团组织阵地建设列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团组织的管理和使用权。依托城市、社区、农村、企业,加强大学生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 面提高创造条件。适当增加团组织的活动经费,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等重要活动在经费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团组织要集思广益,以控制支出、争取社会支持等方法来节约、充实活动经费,增强开展工作的实力。

21、依法维护团员青年的合法权益。要全面加强校园综合治理等工作,净化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严厉打击危害团员青年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

22、加大对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和校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对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及时总结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先进经验,积极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为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和优秀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共南阳医专委员会

上一篇:1年级上语文卷下一篇:观《精灵鼠小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