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上语文卷

2024-04-18

1年级上语文卷(共6篇)

篇1:1年级上语文卷

2013-2014学广场中学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

班级姓名座号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

三、名著阅读(10分)

一、积累和运用(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畸形(qí)诘责(jié)油光可鉴(jiàn)B.匿名(nì)不逊(xùn)深恶痛疾(è)C.解剖(pōu)教诲(huǐ)抑扬顿挫(yì)D.绯红(fēi)凄然(qī)杳无音讯(yǎo)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4、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下列语句中不含典故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D.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6、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把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粗制烂造正经危坐诚皇诚恐鹤立鸡群 无可置疑郁郁寡欢引人注目藏污纳沟

二、古诗背诵默写(12分,每空1分)

7、《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8、《赤壁》诗中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激发作者浮想联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10、《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

11、黔娄之妻有言:。(《五柳先生传》)

13、《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14、《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国作家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15、.《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还在于,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四、语言运用(6分,每小题2分)

16、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个句子。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仿写: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都得感谢我的老师。

17、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1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帐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贝尔纳说。

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58分)

(一)(16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2分)2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从.流飘荡()

21、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22、作者描绘水时抓住水、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高峻、多树的特征。(1分)

2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马说(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1分)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心领神会.B.安.求其能千里也 / 心安.理得 C.执策.而临之 / 束手无策.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 2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故虽有名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9.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抒发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B.第二段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C.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 ”之间,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D.第三段运用了排比、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的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3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3分)

“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过零丁洋(5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32.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月光启蒙(9分)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

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风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35.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将“安详”“慈祥”填人文中的甲、乙处:她[甲] ___________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____________。36.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人恰当的文字。(2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谜语。37.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3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五)火柴天堂(13分)

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好久,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点吧。”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还是很理解,可能与她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为了躲妈妈,我开始转战网吧。其实玩久了也有些厌倦,但是还是不愿下线,哪怕只待在安全区看热闹也觉得踏实。那天,一行字跳入眼帘:“火柴天堂:出售传奇最可爱女孩一名,愿意收徒的密谈!”多么独特的拜师启事!我点了她的名字,就这样,火柴天堂成了我的徒弟。

我急于提升等级,基本没带过她练过级。小火柴并不介意:“玩嘛,我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精力的。”她躲在安全的地方,一边打小怪物练级,一边和我聊天。她说游戏是为人服务,而我投入的本末倒置了。我何尝不知呢?只是迷恋已久„„

两周后,她只练到15级。然而那天我与一个40级武士PK,她却挺身而出,结果死了N次。我,也屡战屡败。一周后,她买了个42级道士号,我问:“不是说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吗?”“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

“你的号有没有密码保护啊?要是被黑了怎办?”“啊?”她半天才回道“看造化吧!”

从此,有人来犯,我们就下线换号,由我用“清风道士”出战。然而我发现,传奇与生活不同,纵然我杀死对方N次,他还是可以用脏话骂我。我突然有些厌恶这种生活。

又一晚,她呆站在安全区,半天才说:“清风道士的号果然被黑了。”我的心猛地就痛了。我明白那是她为我买的号,是她要给我的保护。可我不能表现的伤心,我劝她:“你说过的,游戏而已。”“可我真的不想你被欺负。”“是我技不如人,没关系的。游戏里败了就败了,生活中技不如人那才糟糕呢。”没想到,我居然用她的论调来安慰她。但,说着说着,想到日渐荒芜的学业,一种从未有过的彻悟穿过我心。

最后,我们相约退出传奇,但是我还想用QQ视频看看她。“不,不要!你会吃惊的。”“不会,你是我徒弟吗!不管你怎么样,我都不会吃惊的。”然而如火柴所说,接通视频,我还是吃惊了:妈妈!妈妈打过来一个笑脸:“生气了?东东,妈妈只是想更加了解你,只是想让你明白: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妈妈有没有自作聪明?”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叫“火柴天堂”吗?有首《火柴天堂》里唱“妈妈牵着我的手回家”,妈妈想牵着东东的手,回家„„

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但我还是笑着打出:“得了,还牵我回家呢,你不就是个小火柴吗?还要我保护呢!” “嗯。”妈妈说,“那么,师父,小火柴等你回家!”

3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2分)

40、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1、选用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变化过程()→()→()→()(每格2字)(4分)

42、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4分)

伏笔:简析:

4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在“放”、“管”、“疏”、“严”中选一个字填入下面的句子。(1分)教育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永远比“堵”更为有效。

六、作文(50分)

44、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800字。

篇2:1年级上语文卷

1.作者:林海音。主题: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林海音代表作《城南旧事》。

2.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 3.词句解析。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快乐与惧怕形成了苦乐交织,忧喜并存的复杂滋味,这种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篇3:1年级上语文卷

首先,经常用高考试卷测试学生,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知道。高考属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专家按照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针对高三学力的学生,命制的高考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大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经过了高三阶段的三轮复习和强化训练,已经具备了应试高考卷的能力。而基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课本,掌握的知识多为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这些知识尚不能适应高考卷的要求,让他们来做高考卷实在是勉为其难。我们也常看到一次高考卷考下来,很多学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可想而知,这样的成绩会让大多数学生信心全无,极大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以致对语文学习逐渐丧失兴趣。

其次,经常采用高考卷测试,极易给学生学习造成误导。众所周知,高考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只能是空中楼阁。高考卷的命题在立足课本的同时,又超越了课本。学生做多了高考卷,面对教师在课堂上就课文内容尤其是现代文内容分析的时候,难免心生这样的疑惑:“老师,您讲的这些内容高考又不考,您还讲它干什么?”学生不晓得课本只是个例子,不晓得高考“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于是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听讲,得出“语文不学也能考好”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蔓延开来,后果可想而知。

思考教师喜欢用高考卷测试学生的原因,我们发现,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给学校基础年级提供的阶段性试卷,多采用高考卷模式,而考试成绩又多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挂钩。这样,基础年级的教师为了能在阶段性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便采取了功利性的做法,抛开了课本,淡化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和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顾不上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把目标对准高考题型,大搞专项训练。这样做的结果,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无异于舍本逐末、揠苗助长。

篇4:1年级上语文卷

基础演练

1.读拼音,写汉字。

chéng qiáng yáo yuǎn wéi rào zhú lí()()()()2.查字典填空。

“偏”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査()部,再査()画。在字典中,“偏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a.不正,倾斜;b.仅注重一方面或对人对事不公c.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在“偏爱”一词中,“偏”应选()项。3.组词

陶()凌()磨()淘()陵()摩()

能力提升

4.填空。

(1)“花中四君子”指的是、、、。(2)《梅花》中赞美梅花香气清淡的诗句是:。(3)《幽兰》中表明兰花以其独有的馨香而得到人们喜爱的句子是:。(4)《菊花》中表明作者喜爱菊花的原因的句子是:。5.默写本课古诗中你最喜欢的一首。

。。小草

基础演练

1.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kuáng fēng xī shuǐ()()()yì chóng gān hàn máo tǎn()()()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写在句后的括号里。(1)它们在那里汪盛地生存、繁衍着。()(2)野火、狂风、干汗,都不能摧毁它那坚定的生活信念。()(3)在暴风雨中,在烈日下,小草越练越坚强。()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生命力()的信念()的北国()的沙漠 4.读读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1)你看,那一丛丛的小草,连成一片,宛如一张碧绿的毯子铺在地面。

把 比作。(2)小草长在路边,给道路镶上绿色的花边。

把 比作。

能力提升

5.诗与小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赞美了小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赞美了小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赞美了小草。

黄山松

基础演练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浩瀚 宏大 斑驳 稠密 矗立 谄媚 2.抄写你喜欢的描写松树的四字词语。、、、、3.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迎客松伸开手臂。(扩写)

。(2)黄山松那生命的活力,又有什么地方的松树能与之相比呢?(换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3)妈妈热腾腾地端来两杯绿茶。(修改病句)。

能力提升

4.课文加油站。

(1)课文详细介绍了黄山十大名松中的、、、,概括介绍了另外几种松树:、、。

(2)“黄山归来不看松”这句话的含义是

万紫千红

——花卉描写片段集锦

基础演练

1.给加点字注音。

()()()()集 锦 炫 耀 光 润 花 梗 ....()()()()污 浊 衬 托 点 缀 瓷 器 ....2.在括号里正确的拼音或汉字下面画横线。

别的花都要种在污浊(zhuó chóng)的泥里,才能生活,它却可以种在清洁的水里,(村 衬)着晶莹的白石,盛在精致的瓷(cí zī)盆里,那竟是脱尽凡胎俗骨的,无怪古人要以“凌波仙子”来比它了。3.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直线连接起来。青翠光润的 花瓣 疏落有致的 香气 冰肌玉骨的 叶片 芬芳清幽的 花序

能力提升

篇5:三年级语文卷

(在90分钟内完成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zhàn lán

chân shān

fán zhí

qínɡ

jīn

xiàn mù

yóu lǎn

ào

qīnɡ

jiàn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

教.书(jiāo jiào)

弓弦.(xián xuán)

窟窿.(lónɡ

lonɡ)

复.习(fú

fù)

否.则(fǒu

fǎo)

虽.然(suī

suí)

3、给多音字组词。

Zài()

dà()

xiánɡ()载

zǎi()

dài()

jiànɡ()

4、比一比,组成词语。

蹈()

洲()

悔()

致()踏()

州()

诲()

至()

5、在()里填上“的”、“地”、“得”。

光彩夺目()春天

时间过()真快

快快乐乐()学习

6、把成语补充完整。

大()小用

()口同声

和颜()色

()雀无声

苍翠()滴

落()缤纷

勤学()问

津津有()

7、选词填空。

一()清泉。

一()金光

(条

眼)

②妈妈的神情变得()了。

(严肃

严格

严厉)

③那只小猫,既漂亮,又活泼()。

(灵活

灵巧

机灵)

8、按要求写句子。(1)扩写句子

①一群()蝴蝶()翩翩起舞。

②老师()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②例: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3)造句。

①从“舒适”、“纷纷”、“喜出望外”、“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②„„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

》中的诗句。

(2)“__________________ 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写出一首你喜欢的课外背的古诗的题目《

》。

10、把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日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仙过海-————————————。

二、阅读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的事,说明翠鸟()的特点。

2、用“——”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等候——()

锋利——()

4、仔细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

(二)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的细雨

()的露珠

()的绿叶

()的海洋

2、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1)形状:

(2)颜色:开始呈

,后来

3、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

6、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

三、习作

你最喜欢谁? 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老师、同学?想一想,请你 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写一写。要用具体事例写出你为什么喜欢他(她)。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工整、不写错别字。要给自己的习作加个合适的题目呀!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zhàn lán

chân shān

fán

zhí

qínɡ

jīn

湛蓝

衬衫

繁殖

情不自禁

xiàn mù

yóu lǎn

ào

qīnɡ

xī kě

jiàn

羡慕

游览

奥秘

清晰可见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6分)教.书(jiāo jiào)

弓弦.(xián xuán)

窟窿.(lónɡ

lonɡ)

复.习(fú

fù)

否.则(fǒu

fǎo)

虽. 然(suī

suí

3、给多音字组词。(6分)

zài(载重)

dà(大人)

xiánɡ(投降)载

zǎi(记载)

dài(大夫)

jiànɡ(降落)

4、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蹈(舞蹈)

洲(绿洲)

悔(后悔)

致(一致)踏(踏步)

州(滨州)

诲(教诲)

至(至于)

5、在()里填上“的”、“地”、“得”。

(3分)

光彩夺目(的)春天

时间过(得)真快

快快乐乐(地)学习

6、把成语补充完整。(4分)

大材小用

异口同声

和颜悦色

鸦雀无声

苍翠欲滴

落英缤纷

勤学好问

津津有味

7、选词填空。(6分)

一(眼)清泉。

一(束)金光

(条

眼)

②妈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严肃

严格

严厉)

③那只小猫,既漂亮,又活泼(机灵)。

(灵活

灵巧

机灵)

8、按要求写句子。(14分)(1)扩写句子。(3分)

①一群(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②老师(高兴地)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4分)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这不恰好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吗?

(3)造句。(6分)

①从“舒适”、“纷纷”、“喜出望外”、“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

__新开了一座超市,里边的商品应有尽有。______

②„„因为„„所以„„ ___因为明天是元旦,所以放假不上学了。_____

9、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6分)(1)“嫦娥应悔偷灵药,__碧海青天夜夜心_。”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嫦娥》中的诗句。(2分)

(2)“__碧玉妆成一树高 __ 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的意思是:___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3分(3)请你写出一首你喜欢的课外背的古诗的题目《

》。(1分)

10、把语句补充完整。(6分)

(1)_____漠漠水田飞白鹭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日日行,___不怕千万里___;常常做,___不怕千万事____。

(3)八仙过海—_各显神通。

二、阅读(15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6分)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2分)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捉鱼)的事,说明翠鸟(机灵、灵活)的特点。

2、用“——”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等候——(等待)

锋利——(锐利)

4、仔细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锐利无比)。(1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家乡的银梨树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2分)

(蒙蒙)的细雨

(甜润)的露珠

(婆娑)的绿叶

(银色)的海洋

2、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2分)

(1)形状:

扁圆扁圆的(2)颜色:开始呈

淡绿色

,后来

变黄了

3、用“——”画出一个比喻句。(1分)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五月____、____中秋时节________。(1分)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1分)

6、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2分)

赞不绝口:同学们对小明漂亮的钢笔字赞不绝口。

三、习作(20分)

你最喜欢谁? 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老师、同学?想一想,请你 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写一写。要用具体事例写出你为什么喜欢他(她)。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工整、不写错别字。要给自己的习作加个合适的题目呀!

(1)形状:

扁圆扁圆的(2)颜色:开始呈

淡绿色

,后来

变黄了

3、用“——”画出一个比喻句。(1分)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五月____、____中秋时节________。(1分)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1分)

6、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2分)

赞不绝口:同学们对小明漂亮的钢笔字赞不绝口。

三、习作(20分)

你最喜欢谁? 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老师、同学?想一想,请你 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写一写。要用具体事例写出你为什么喜欢他(她)。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工整、不写错别字。要给自己的习作加个合适的题目呀!

我喜欢的人

我喜欢的人,有很多很多,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要就数吴老师了。

吴老师是我班的班主任,眉毛淡淡的,睫毛倒很少,白白的脸庞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只”法国茉莉香水味”的嘴,说起话来”香瓢四野”。

吴老师也很公正、严肃、铁面无私,面对大家一视同仁。就说上次的小测吧,许多人在埋头苦“写”,一个个都想早点回家,懒惰的林田耘却一溜烟逃出教室。后来,吴老师发觉了。我想:都回家了,还能送回来??他爸爸也是个大领导呀!送回来不是大大丢面子。但吴老师说就是市长也没用,谁犯错误都得管,她不管官位高低,立即拔打电话给林田耘的爸爸,林田耘被他爸爸送来了,他满脸通红,一声不吭,不敢抬头看吴老师了,一直在低头认罪。吴老师不怕官位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面如关公,铁面无私,一向公正,让我敬佩呀!

吴老师也爱生如子,上次熊林钦的头被吴泽璇的飞石打破了,那石头像长了眼睛似的,冲向熊林钦的后脑勺,“砰”的一声,熊林钦鲜血满头,放声痛哭,吴老师第一时刻赶到,将熊林钦送进医院。

篇6: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卷《桃花源记》

班别:

姓名: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异(惊异,诧异,这里是“

对…感到诧异”)

2.缘溪行。缘(沿着,顺着)

3.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4.辞去。

去(离开)

5.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6.悉如外人。悉(全,都)

7.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8.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9.欣然规往。规(计划,计划)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对、向)

具(详细地)

12.寻病终

寻(不久,随即

13.便扶向路。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4.寻向所志

寻(寻找)志(标志)

15.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不值得,不必)

足(值得)

为(对,向)道(说)

16.后遂无问津者。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索求”的意思)

17.具答之。具(详细)

之:他们(桃花源的人)

18.咸来问讯。咸(都,全)

19.并怡然自乐

并(都)

20.欲穷其林。穷(尽)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22.初极狭,才通人。才(仅仅,只)

23.及郡下,诣太守。及(到)

诣(拜访)

24.土地平旷

平旷(平坦宽阔)

25.既出

既(已经)

26.黄发垂髫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2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28.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居然)

29.停数日

停(停留)

30.芳草鲜美

芳(花)

鲜美(新鲜美好)

31.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云(说)

32.复行数十步

数(几)

33.落英缤纷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34.复行数十步

复(再,又)

3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36.鸡犬相闻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7.乃大惊

乃(于是,就)

38.皆叹惋

叹惋(感叹惋惜)

39.遂与外人间隔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40.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

41.未果(没有实现)

二、区别下列词的意思。

1.之:(1)具答之(他们,指桃花源人)

(2)闻之,欣然规往(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它,桃花林)

(5)忘路之远近(的)

2.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3.乃:(1)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4.寻:(1)寻向所志(寻找)

(2)寻病终(不久)

5.舍:(1)屋舍俨然(房子)

(2)便舍船(舍弃)

6.志:(1)寻向所志(标志)

(2)处处志之(做记号)

7.其:(1)欲穷其林(那,指桃花)

(2)得其舍(他的,指渔人的)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指渔人)(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桃花源人的)

8.遂:(1)遂迷(终于)

(2)后遂无问津者(就)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还做了记号。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缤纷。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和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也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0.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计划还没有实现,就病死了。

1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缤纷。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表示感叹。

13.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林片林子的尽头。

14.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5.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志。

1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四、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全文以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按照

发现

桃花源,进入

桃花源,离开

桃花源,再寻

桃花源的顺序叙事。

2.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无忧无虑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先世“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原因是

避秦时乱

4.文中描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两句是: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第一段为什么要花不少笔墨写桃花林?

答:作者写神奇桃林美景,既使人觉得新奇,又为下方写桃源美好的社会生活作铺垫。

6.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桃花源?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

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着力表现桃花源优美宁静的生活环境和人们和平安乐的景象。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桃源社会怎样的特点?

答:借代,表现了桃花源社会生活安乐,无忧无虑,人人和谐相处,自得其乐的特点。

8.桃花源众人“见渔人,乃大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桃花源人与人世隔绝很久了。

9.桃花源中的人们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写出其叹惋的原因。

答:(1)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2)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10.文中哪句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想继续在桃花源生活?

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11.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的,似真似幻的世界,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表现生活中并不在。

1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目的是不想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1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世界?

建立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和平幸福的理想社会。

五、判断题。

(1)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

(2)本文运用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

(3)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

(×)

(4)文中作者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

(√)

(5)第5段与开头“忽逢桃花林”相照应,增加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

(6)文章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六、课后思考题。

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故事,也可这些内容一

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答:“如此”包含渔人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所经历的种种。此处若再

ーー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抱中达二三里,拖沓冗长。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答:渔人的“具言”应该是说:桃花源以外的社会,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

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桃花源中人是为桃花源以外的人受到如此

苦难而叹息,也为自己能免受苦难而庆幸。

3.【主题归纳】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曲折离奇的情

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

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平生活的向往。

4.【写法特色】

(1)层层设疑,激发读者兴趣。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考查,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通道,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待进入桃源,顿现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图景。可是,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已却又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刘子骥寻而未果,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2)语言简洁,清新自然。本文仅用三百余字就异常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陶渊明的文章不事雕饰,朴素自然,接近口语,读后却令人有清新如画、诗意盎然之感,这是他善于用朴素、清淡的语言来表现丰富深厚的意蕴的结果。

5.【文章的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所见的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5段):写渔人离开

桃花源后,数人再访而不得其途的种种情景。

七、同步训练。

1.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表现桃花源人不愿和外界人交往,不希望外人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遂迷埋下伏笔。

2.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简要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②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作用:照应前文“避秦时乱”;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摆脱压迫的愿望,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3.渔人的行进路线:(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

4.文中结尾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答:一是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二是暗示了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5.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上一篇: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下一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