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学研究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教育的哲学研究范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教研〔2009〕6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各重点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省教育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构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内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章 建设条件

第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立项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注重成果、合理布局、择优支持”的原则,由申报重点研究基地的依托高校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教育厅组织论证、批准后,进行立项建设(建设期一般为3年)。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成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对达到立项标准的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正式挂牌成立。

第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条件包括:

1.学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重点研究基地应依托陕西高校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突出的学科和地域特色。研究内容和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发展优势,能够带动该学科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2.科研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应占研究队伍的二分之一以上;科研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声誉;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能吸引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开展科研合作;具备组织全国、全省学术活动的实力;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

3.科研条件良好。基地拥有独立、集中的研究用房不少于400平方米(包括:研究室、配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术报告厅、拥有1万册以上的图书资料室、办公室等);配备科研所需的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办公设施;基地建有专门网站,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能满足国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来基地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每年有不低于10万元的运转经费;

4.管理措施到位。有学科建设近期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开展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研究,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成果;

2.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省内外相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咨询服务。主动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研究,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4.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推进理论创新。通过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重要作用,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和信息资源交流的重要平台;

5.深化科研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章 基地管理

第六条 陕西省教育厅是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重点研究基地的总体规划和检查指导,受理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组织专家评估和评审验收,并按财政管理体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第七条 依托高校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与评估,组织申报新建重点研究基地;

2.指导重点研究基地制订整体建设计划和中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并负责检查、落实;

3.为重点研究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经费支持;

4.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对外开放和开展重大学术交流活动;

5.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重点研究基地工作。

第八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是高校直属、独立设置的科研实体,具体要求是:

1.重点研究基地是依托高校正式批准成立的科研实体机构,配备有数量充足的专职科研和管理人员;

2.拥有独立的办公室、研究室和资料室,配备相应的科研设备;

3.经费独立建账,能自主安排科研工作和各类学术活动;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基地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以及基地平台的建设;

2.负责重点研究基地发展规划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

3.负责聘任副主任、专兼职科研人员及以科研管理人员;

4.负责向依托高校和教育厅汇报工作进展。

第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并报教育厅备案。

对任职期间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主任,应及时予以调整并报教育厅备案。

第十一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其主要职责包括:

1.审定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

2.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及基地开放课题的评审,参与重大研究成果的评审鉴定;

3.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4.听取基地主任的工作汇报,监督学术委员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一般为7—9人,其中,依托高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其任职条件是:(1)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3)身体健康。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一般不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完备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范围包括:

1.科研人员档案,如聘任合同书,出国学术交流证明等;

2.科研项目档案,如立项通知书、委托研究合同书等;

3.科研成果档案,如研究成果正本,奖励证书等;

4.学术会议档案,如会议通知,会议论文,会议纪要等;

5.科研经费档案,如各项经费拨入和支出账册等;

6.工作报告档案,包括各类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及决议文本,重点研究基地大事记等;

7.其他档案。

第五章 科研队伍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实行全员聘任制。基地主任与受聘的专兼职人员及受聘人员原工作单位(部门)三方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聘任合同,聘用周期一般为3年。

第十六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凝聚和建设一支具有政治素质高、治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团队。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和壮大科研队伍。

第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兼职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5人,副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8人以上。

第十八条 为保证重点研究基地骨干队伍的稳定和研究方向的长期发展,重点研究基地应设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科研岗位和科研人员。专兼职研究人员在重点研究基地从事项目研究的工作时间:校内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8个月;校内兼职人员每年不少于3个月;校外专兼职研究人员(含境外访问学者)应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驻基地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六章 项目和成果管理

第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瞄准前沿学科,发挥创新优势,强化质量意识,力争产出能够填补科学空白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精品成果,并注重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加强项目和成果管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建设性和影响力的咨询报告。

项目研究完成后,应首先由基地学术委员会进行审定,并签署意见,上报项目来源部门进行结项审查。

第二十一条 要注重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基地项目研究成果包括的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等,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相应的重点研究基地或依托高校。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其著作权由资助方和作者共同所有。

第二十二条 建立重点研究基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类报告(简报)及其内容将列入对基地的检查评估指标体系。

(一)工作报告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学术活动报告,如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学术活动纪要、依托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等;

2.重大项目研究进展报告;

3.规章制度制订、修改和执行情况报告;

4.承接和组织全国、省级学术交流、论坛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情况报告;

5.其它有较大影响活动的工作报告等。

(二)成果简报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

2.专题学术研讨会内容摘要;

3.研究咨询报告摘要;

4.标志性论文、专著摘要等。

第七章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第二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吸收中青年教师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吸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研究工作,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的推广和应用,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依托高校及相关院(系)应支持重点研究基地自主举办各类培训班,并支持其将部分培训收入留作基地学术发展基金使用。

第二十六条 各重点研究基地应充分发挥专业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每2年须主办或联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或全省学术会议,研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及研究进展,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增进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研究队伍。

第八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结算,并按规定提供项目结算清单。

第二十八条 省属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主要由依托高校投入。省教育厅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基地重点项目研究。依托高校每年应保证为基地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运行和开放课题等经费。

第九章 检查评估

第二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淘汰替补”的动态管理模式。省教育厅对正式挂牌的重点研究基地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科研成果突出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奖励,对未能通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1年期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经费支持)。整改仍未通过的,取消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第三十条 检查评估采取依托高校自检、组织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位自检:依托高校每年应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年度检查。帮助重点研究基地总结学术成就和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通过工作简报的形式向省教育厅报告。

2.专家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实地检查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及依托高校应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及时提出自评工作报告和评估申请。

第三十一条 评估的重点、内容和办法:

1.评估重点:以评价科研质量和成果水平为重点,考察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取得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及其学术贡献。基础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原创性和学术性;应用研究类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2.评估内容: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4项条件和5项职责任务为依据,考察建设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科研目标的实现,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特别是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在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管理工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情况。

3.评估方法:采取基地主任汇报和专家组实地考察打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估结果由省教育厅公布。

第三十二条 取得以下突出成绩的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结论为合格,特别突出的为优秀。省属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将获得在项目立项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1.依托高校支持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基地建设计划全面完成的;

2.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成绩突出,研究成果创新程度高,应用广泛,产生较大影响的;

3.积极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服务提出的论证报告和建议,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的;

4.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5.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工作成效突出的。

第三十三条 存在以下问题的重点研究基地,其评估结论为不合格。主管部门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一年后复查。经复查仍不合格的,撤销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1.依托高校对基地建设支持不力,每年经费投入不足或配套经费不到位的;

2.无正当理由,未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3.评估期内没有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

4.违反经费使用规定,擅自挪作它用的;

5.科研成果存在学术质量低劣、抄袭剽窃等问题的;

6.评估材料中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等现象的;

7.经专家检查评估确认,其他高校同一研究方向科研机构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实力已超过受评基地的;

8.严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产生不良影响的。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为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下简称重大攻关项目)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的宗旨是,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大攻关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等条件,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第四条 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

二、选题来源与确定

第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研究重大课题和学科前沿问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六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来源主要包括:

1.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的五年研究规划确定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

2.经学校推荐申报的,已获得重要进展,经过进一步提炼与加大支持力度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经专家推荐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急需研究的重大选题。

第七条教育部在认真分析不同来源选题的基础上,每年初向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

提交本学科拟招标课题草案,由教育部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

三、课题招标与投标

第八条教育部社科委审议通过的招标课题指南经教育部批准后,发布当年重大攻关项目招标公告。

第九条招标文件主要包括: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⑵《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请评审书》;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招标文件向教育部委托的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索取。部分文件亦可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下载。

第十条投标条件

(一)重大攻关项目投标者必须是法人(高等学校)担保的高等学校教授,并符合下列条件:

1.由对招标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首席专家;

2.由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研究群体构成课题研究骨干;

3.拥有对招标课题开展研究必备的条件(如相关研究机构等);

4.首席专家和主要研究人员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二)重大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项目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题组成员的聘任、研究经费的分配使用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重大攻关项目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但必须由一所高校作为牵头投标单位;鼓励联合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国外专家,以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

(四)一位首席专家,每次只能参加一个重大攻关项目的投标。正在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不能参加新项目的投标。

第十一条投标者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使之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不得自行改动投标课题名称。投标文件须由学校盖章密封,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部委托的社科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交,超过截止日期将不予受理。

四、项目评审与批准

第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工作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

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第十三条教育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投标项目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组的组成原则如下:

1.专家评审组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高校或非高校系统科研机构。根据回避原则,不从投标者所在学校聘请评审专家。

2.专家评审组成员应是具有教授或相当于教授的高级职称,并对评审课题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

3.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具有客观公正的职业声望。

第十四条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不得透露评审情况。

第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标准

1.从招标课题分解的问题属于科学前沿问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研究目标具有先进性,学术思想具有创新性;

2.研究思路清晰,积极吸收自然科学中先进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和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具有可行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较雄厚的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主要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的资料准备与合作精神;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

4.学校在相关研究机构、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具有较高的科研组织管理水平,并可以为研究任务的完成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条件;

5.经费预算合理。

第十六条重大攻关项目评审程序

1.评审会议由教育部组织,委托专家评审组组长主持,邀请所有投标者参加。开标顺序由投标者抽签决定。开标时,由投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开标后评审组专家阅读投标文件,投标者回避。

2.投标者根据抽签顺序,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宣读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对投标课题进行论证,多媒体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投标文件相同。在某一投标者作课题论证时,其他投标者应当回避。

3.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阅投标文件和听取投标者课题论证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投标者对

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说明,投标者应当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4.专家评审组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最后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方式确定中标者。第十七条专家评审组通过的重大攻关项目报教育部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书,并与中标者所在学校和首席专家签订项目合同。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八条重大攻关项目采取教育部与项目承担学校共同管理的办法。项目承担学校须将批准的重大攻关项目列入学校重点科研计划,提供所需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按时完成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担负主要责任。

第十九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须根据立项通知书的要求,认真填写《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经学校审核后一式二份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核准后将其中一份返回,作为项目经费拨付、中期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条重大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应列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财务部门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下列范围开支:

1.资料费;

2.调研费;

3.劳务费;

4.会议费;

5.仪器设备费;

6.文具费、通讯费、印制费等。

项目经费不得支付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开支。各高校不得从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教育部对重大攻关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由项目首席专家填写《中期检查报告书》,经学校进行审查后报教育部。中期检查根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提出的中期研究成果要求,由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发展趋势,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建议。

第二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报教育部审批:

1.因不可抗力变更项目首席专家;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改变成果形式;

4.推迟完成时间;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三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每年须撰写进展报告,由学校进行审查,并由学校统一向教育部报告,经审核通过后作为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的必经程序。

第二十四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教育部视情况分别做出中止拨款或撤销项目处理:

1.检查或中期检查情况表明,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或难以取得预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首席专家或课题组主要成员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不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或研究成果质量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六、成果鉴定与推广

第二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由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组对该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办法另发。

第二十六条除有特别要求外,重大攻关项目承担学校有义务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重大攻关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成果。

第二十七条重大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教育部商有关出版社统一装帧出版。重大攻关项目所有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发表出版时,须在成果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字样。

七、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教社政[2003]6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属各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规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管理,在总结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教育部

二ОО三年八月一日

附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为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下简称重大攻关项目)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的宗旨是,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大攻关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等条件,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第四条 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

二、选题来源与确定

第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研究重大课题和学科前沿问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六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来源主要包括:

1.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的五年研究规划确定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

2.经学校推荐申报的,已获得重要进展,经过进一步提炼与加大支持力度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经专家推荐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急需研究的重大选题。

第七条教育部在认真分析不同来源选题的基础上,每年初向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提交本学科拟招标课题草案,由教育部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

三、课题招标与投标

第八条教育部社科委审议通过的招标课题指南经教育部批准后,发布当年重大攻关项目招标公告。

第九条招标文件主要包括: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⑵《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请评审书》;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招标文件向教育部委托的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索取。部分文件亦可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下载。

第十条投标条件

(一)重大攻关项目投标者必须是法人(高等学校)担保的高等学校教授,并符合下列条件:

1.由对招标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特别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首席专家;

2.由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研究群体构成课题研究骨干;

3.拥有对招标课题开展研究必备的条件(如相关研究机构等);

4.首席专家和主要研究人员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二)重大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项目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题组成员的聘任、研究经费的分配使用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重大攻关项目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但必须由一所高校作为牵头投标单位;鼓励联合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国外专家,以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

(四)一位首席专家,每次只能参加一个重大攻关项目的投标。正在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不能参加新项目的投标。

第十一条投标者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使之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不得自行改动投标课题名称。投标文件须由学校盖章密封,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部委托的社科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交,超过截止日期将不予受理。

四、项目评审与批准

第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工作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第十三条教育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投标项目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组的组成原则如下:

1.专家评审组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高校或非高校系统科研机构。根据回避原则,不从投标者所在学校聘请评审专家。

2.专家评审组成员应是具有教授或相当于教授的高级职称,并对评审课题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

3.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具有客观公正的职业声望。

第十四条专家评审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不得透露评审情况。第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评审标准

1.从招标课题分解的问题属于科学前沿问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研究目标具有先进性,学术思想具有创新性;

2.研究思路清晰,积极吸收自然科学中先进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和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具有可行性;

3.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较雄厚的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主要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的资料准备与合作精神;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

4.学校在相关研究机构、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具有较高的科研组织管理水平,并可以为研究任务的完成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条件;

5.经费预算合理。

第十六条重大攻关项目评审程序

1.评审会议由教育部组织,委托专家评审组组长主持,邀请所有投标者参加。开标顺序由投标者抽签决定。开标时,由投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开标后评审组专家阅读投标文件,投标者回避。

2.投标者根据抽签顺序,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宣读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对投标课题进行论证,多媒体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投标文件相同。在某一投标者作课题论证时,其他投标者应当回避。

3.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阅投标文件和听取投标者课题论证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投标者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说明,投标者应当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4.专家评审组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最后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方式确定中标者。

第十七条专家评审组通过的重大攻关项目报教育部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书,并与中标者所在学校和首席专家签订项目合同。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八条重大攻关项目采取教育部与项目承担学校共同管理的办法。项目承担学校须将批准的重大攻关项目列入学校重点科研计划,提供所需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项目的正常进行、按时完成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担负主要责任。

第十九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须根据立项通知书的要求,认真填写《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经学校审核后一式二份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核准后将其中一份返回,作为项目经费拨付、中期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条重大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应列入学校综合预算统一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财务部门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下列范围开支:

1.资料费;

2.调研费;

3.劳务费;

4.会议费;

5.仪器设备费;

6.文具费、通讯费、印制费等。

项目经费不得支付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开支。各高校不得从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教育部对重大攻关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由项目首席专家填写《中期检查报告书》,经学校进行审查后报教育部。中期检查根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计划书》提出的中期研究成果要求,由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发展趋势,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建议。

第二十二条重大攻关项目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专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报教育部

审批:

1.因不可抗力变更项目首席专家;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改变成果形式;

4.推迟完成时间;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三条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每年须撰写进展报告,由学校进行审查,并由学校统一向教育部报告,经审核通过后作为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的必经程序。

第二十四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教育部视情况分别做出中止拨款或撤销项目处理:

1.检查或中期检查情况表明,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或难以取得预期的重大研究成果;

2.首席专家或课题组主要成员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不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或研究成果质量不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六、成果鉴定与推广

第二十五条重大攻关项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由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组对该项目进行鉴定。鉴定办法另发。

第二十六条除有特别要求外,重大攻关项目承担学校有义务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重大攻关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成果。

第二十七条重大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由教育部商有关出版社统一装帧出版。重大攻关项目所有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发表出版时,须在成果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字样。

七、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四篇:庄子的人生哲学研究

解读庄子的人生哲学

[摘要]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 求,对名利的淡泊心境,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Abstract:Zhuangzi’S philosophy is mainly about life,which is based on“Taoism”,the view on nature.The ideal state of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human,which Zhuangzi pursued all his life,can be seen in his work“Zhuangzi”.He coneemed life closely and pursued

freedom enthusiastically.We can get his philosophy about life from his ontological theory.Fur—thermore,his enlightenment to later generations can be seen from his concerning on human and life along with his continuous pursuing to happiness.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爱情与生死观;处世观;自由观;

哲学家们说:“哲学是智慧的碰撞。”庄子这种具有大智慧的人无疑具有很高的哲学境界。而他又把自己这种崇高的哲学境界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中去,这无疑更增加了我们对其的崇拜。我不知道庄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在池塘前问龟,在墓道里问骷髅,在梦里问翩翩飞临的蝴蝶,他的问题穿过了茫茫的光阴,依然使我们伤透脑筋。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用无数试验解出来的那个结果如此相似,使我们在千载而下依然望着他喜笑颜开,或痛哭流涕,庄子告诉我,这两种表现并无分别。

像哲学一样存在人间,这也许是庄子对自己的终极认识。他的哲学本源只有一个字:道。道为万有之无。时间和空间,茫茫的宇宙和一生,所有的存在,所有的“有”,都只是“无”。当时间的一切都放在你的面前,你就什么都没有。因为一切都会在刹那间灭失,不,是变化,一个事物不见了,它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这世间,一切的没有消失,所以一切也未曾存在过。死或者生、死在哪里都没有分别,把你挂在树上,你会成为鹰的一部分;把你埋在土里,你就会变成蝼蚁,这无关宏旨。

一、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 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 可是,你珍重了,就会不死吗?爱情就会永恒吗? 庄子说:“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 生命是我们在这世间暂时借用的一躯壳,不可以滥用,我们迟早要将自己交还给冥冥中的那个神祗。你和这躯壳所拥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像水一样蒸发,像河流一样远走,像梦一样无可追寻。你珍惜或是挥霍,不足以改变这个结局。 当然庄子是无神论者,但我相信,当他面对浩浩长空,面对生死离散,他一定会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条鱼摇着尾巴游来,乞求庄子的爱情,庄子敲敲鱼的脑袋,告诉他:你拥有,就会失去。你若没有生的快乐,就不会有死的痛苦。所以拥有就是失去,死就是生。相濡以沫,最终还是要在光阴中彼此迷失,我们为什么走那么多弯路呢?结局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他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抵达。

他告诉鱼:你还是回海里去吧,江长湖宽,生命只是一场体验。 老婆在他的臂弯中逝去。千千万万年,造化安排的这一次绝无仅有的相逢结束了。在几个小时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读书,还在用树叶和红薯煮粥。看着她渐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国的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

“你怎么了?”有人问。

“哦,我的老婆死了。”他说,继续歌唱。

庄子望向天空。云朵在头上不停变幻,太阳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他看见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扩散,变成云,变成泥土,变成阳光,变成包围自己的空气。

“人且偃然寝与巨室,而我悄然随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庄子喃喃地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我要为她庆贺。 数千年的光阴如飞鸟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他霎时间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着得到永生。天地之间最能惊扰人之本真的正是生死,坦然地面对死亡,从而摆脱生死大限的困扰,才能引起人们寻求自己存在的意义。对死的大彻大悟,使庄子可以从容地面对纷至沓来的欢乐与痛苦,超越人世间的是非物欲,让一己生命融人宇宙的生命之流。

二、看破名利求逍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 但终庄子一生,他始终淡泊名利。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穿行帝阙,向王侯亮出宝剑;他和林间的枯骨、河里的渔夫结成朋友,向飞鸟和青草深情凝视。

他从骨头里藐视金钱和名位。挤胧的得一辆车,舔痔疮的得五辆车,你有这么多车,给当官的舔了几次痔疮?读这种书让人感觉暑汗顿消,两腋生风。“不要跟我说当官的事!”他捂上了耳朵。“与其残民以逞,不如曳尾于泥途。”

他自己编草鞋换米,我想他编草鞋的时候嘴里一定还哼着风雅颂的小曲儿,心中无比自豪,出将入相又怎么样?堂呼阶应又怎么样?如果人有了精神上不朽的追求,那么物质只不过是猫头鹰嘴里腐烂的老鼠尸体。

庄子的行为真正符合了那句话:志于道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 于丹教授解读《庄子》时说:“当人在追求名誉的时候,心已被束缚”而庄子就是对名誉的无动于衷,才使得他的身心真正的自由、豁达。在不被名利所牵累的同时,做人才真正的坦然、淡定。

三、崇尚自由,极乐逍遥

“人生而自由。”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巧遇到无名人,曰:“请问为天下。” 答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复问。

复答:“你游心于恬淡之境,清静无为,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夹杂私心成见,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无名人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看透一切人世百态,明确一切治国要领,但他的身心又不愿被外物、被名利之事所束缚,他所追求的仅仅是无忧无虑的“游”,而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抛开外物,翱翔于属于自己那一片天地,尽情的“游”。庄子追求的不是仅仅为了蝇头小利而落得“心为形役”,而是追求高境界的“放浪形骸之外”。他的自由,不是无道德约束的任意的胡作非为,而是在“道”的基础上的一种洒脱的人生观。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是水中之鱼,空中之鸟,是蝴蝶,双翼飘举,游历花丛;是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更是庄子的“道”。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千,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冷眼看穿。

庄子留给我们的只是三十三篇短文,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当然我们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的和思想,还在高天之上,俯瞰着众生沉默不语。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欲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 参考文献] [1] 蒋锡昌. 庄子哲学. 逍遥游校释[M ]. 上海: 上海书店, 1992: 78 [2] 张鹏飞.论庄子遥游命理念对大学生人格魅力养成的审美观照[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1):133-136 [3] 程光泉. 论庄子的人生哲学[J]. 《中国海洋大学报》,2010(1): 74-76 [4] 丁忠甫.论庄子的人生哲学[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 10-14

第五篇: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指南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

3、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研究

4、山西高校大学生(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分析研究

5、山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

6、山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7、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途径、方法研究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当代大学生信仰研究

10、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研究

11、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的途径研究

13、重大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14、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1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1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7、山西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研究

18、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19、中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20、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研究

2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2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4、山西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

25、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

26、学生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27、资助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8、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研究

29、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研究

30、团学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31、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研究

32、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研究

3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34、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35、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上一篇:家园共育有哪些范文下一篇:精益生产之表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