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2024-05-02

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共8篇)

篇1: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语重心长地指出:“全社会尊重教师,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话指明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方向。确实,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师德素养关系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走向,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

一、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主体——高校教师

一般来说,大学生无论是在文化知识技能还是思想道德品质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仍处于形成过程中,因此,在教育活动中,高校教师显然处于较高的指导性的地位。每一节课知识传授的方式和程度,备课的深度和广度,课堂组织的导向及进程,作业批改的认真程度,对每一个学生的耐心和关怀程度,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等,主要是通过教师工作的自觉自主而体现的。高校教师的劳动在时间上富有特殊的弹性。只有理论课、实训课、辅导答疑课的时间是限定的,而大量的劳动时间由个体自由支配。在劳动空间上,高校教师不“坐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甚至家中,都可以成为劳动场所,这一空间自由就使得教师内在动力的培植特别重要。良好师德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教师的个人因素、学生因素、高等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社会环境因素等。尽管影响师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上看,教师本人的学识水平、道德水准、责任感、价值观、身心修养、团队精神、人生价值的定位等内在的反应才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凸现师德建设中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自觉地提升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端正职业作风,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师德建设应当以高校教师为本,弘扬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强调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强调奉献精神的同时,凸现师德建设对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意义和价值,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高校教师都明白:师生之间是互相映衬的,教师在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获得职业的成就感,获得人生的意义,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让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能自觉地积极地完善师德修养,保持师德建设永不衰竭的动力。

二、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关键——师生关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稳定,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增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已逐步趋于抽象化,因此,他们对教师已不再仅仅是感情上的依恋,而是从品德、学识、兴趣、能力等方面去要求和期望。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学生的期待就会落空,这样就限制了师生的交往;即使有交往,也是“貌合神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体验他们的感受,不仅听懂他们的语言,而且理解他们的思想,体会他们利用语言所传达的感情。

大学实行的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所以高校教师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而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我说你听的教学过程。

在有关院校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的工作环节中,学生普遍选择和蔼可亲、脾气好;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信任鼓励学生;宽容,能够理解与关心学生;幽默风趣,有人格魅力;认真负责的教师。这表现出学生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信任、关心理解、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和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双方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生付之以热忱、关怀、负责,学生就会报之以尊重、感谢、认真,反之,如果对学生冷漠、敷衍、鄙视,学生会同样表现出轻视、厌恶和马虎。情感的互动将会对教与学的效果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理解能力,在接收到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后,其中的绝大部分会调动一切潜能,克服困难向期待目标奋进。同样,学生对教师的良好配合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严格教育和全面要求学生,尽力构建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三、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径,教师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既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又关系到高校人才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是人,只有把人的教育作为教学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发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和出众的创造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学习信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职责,教师要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熟练出色的专业技能,是为师者最起码的条件,也是高校教师赢得学生和社会尊重的奥秘。

教育的组织能力是由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如职业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内容能力、观察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操作教学流程的能力等,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要克服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以师生共同活动为途径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又要重视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把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

四、高校教师必备的伦理素养——关爱学生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立志向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大学生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过程中要多层次地把师德建设与教书育人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关爱学生当成自己必备的伦理素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最高贵的职业情感。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当高校教师真正地把关爱大学生当成自己全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的时候,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生成有效的教育。

不论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多么精湛,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体贴,如果学生没有将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那教师的“教”就只是单向意义的灌输。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关爱,才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形成强烈的进取心,在成长过程中取得较快的进步。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高尚和美好,感受到人格的真、善、美所在,从而懂得真诚与合作的价值,并能够用同样的情感去对待自己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和他人。

老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和引导,实际言行经常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学生就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的双向交流,也会使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和谐。

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提出:“所谓师德,或者说是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将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对待事业的态度提升到同样的高度,这是高尚师德的体现,是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表现。有了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丰富的灵感和活力,就能够真正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人生的最高价值和最大乐趣。

篇2: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我们一直在努力破译教师发展的密码,今天下午任小艾老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途径。

1、“我做教师的第一天就给自己定了一个高的目标――做最好的老师!”

任老师的起点并不比我们高,甚至更底。她76年毕业,整个学习阶段基本上是十年**。一毕业校长让她留下当老师,于是没进过师范的她摇身一变成了老师。所在的学校也是当时比较薄弱的北京119中。可她告诉自己: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教师的职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于是工作第一天,她就默默许了个愿: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师。

2、“难道我非要做一个猫一样的老师?”

“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你何德何能站在讲台上,还要别人来服从你?”艾弥尔说,在教别人成为人之前,必须自己首先成为一个人。于是,在对自己的不断反思中,任老师开始走进了图书馆读书,成为一个常客。这个过程中她写下了百万的读书笔记。成为学校自费订阅报刊杂最多的老师,她也是个善于积累总结的老师。她说:“不学习永远不可能在反思和总结中认识自我!”她就是在这样的学习反思中准备者。

3、“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所准备的人!”

其实,谁都可以成为名师,关键你是不是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任老师是个有心人。为了写好论文她借阅一等奖的文章学习揣摩,自己成为一等奖的常客;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她积攒了那么多生动的案例;为了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她一直在思考提炼改进……正像她说:一个有准备的人就是被机遇踩在脚底下,她也会顺着鞋带爬上来。成功就在她不断的准备和努力中来到了。

篇3: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一、注重传承与创新,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高校高水平办学最重要的保障。本单位北京石油学院和华东石油学院一段时期,师资曾非常雄厚,可谓精兵强将,一大批前辈蜚声海内外物探界,如牟永光、董敏煜、刘仲一、杜世通、陆基孟、李承楚、俞康胤、张云福、仝兆岐……后来由于老教师返京、年轻教师出国等历史因素,曾出现过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断档问题。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加强和人才工程的实施,目前我系师资队伍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加强。我系现有在岗教职工29人,其中教授12人,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占全体教职工的93%。师资力量无论是数量、学缘来源、年龄结构都已跃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单位具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老师们很团结,老教师们生活上处处关心年轻教师,事业上甘当人梯,切实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年轻教师在上讲台前老教师都要听讲,如《地震勘探原理》课,老教师王永刚老师(国家级教材编写者),无论是课程内容、板书、上课激情,甚至声音如何做到抑扬顿挫都认真地讲解、评述,使多名年轻教师受益匪浅。老教师们除了在教学、科研上关心年轻人成长以外,还对年轻人生活上给予很多关心和保护,如印兴耀老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在年轻老师成家、生活临时有困难等时候,都及时给予了帮助,解决了年轻教师生活上实际的困难。

二、教学与科研并举,全面推进产学研实践

在地球物理系的建设中,我系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举,创新地建立了基层单位为数不多的教学、科研双创新团队。通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复杂油气藏地震勘探”团队2011年入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创新团队(全校两个)。2012年,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山东省教学团队。通过双团队的建设,科技前沿技术马上能反馈到课堂上,使学生接收到最新的物探知识;同时教学基本功的系统练习,也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老师们十分重视地球物理前沿发展动态,已在地震波传播与地震成像、地震叠前反演与属性分析两方面形成了标志性研究成果。近年来,共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级课题1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8项,省部级研究课题40余项。特别是一大批年轻教师,申请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高水平课题的争取较前几年有了质的突破。老师们还发表了上百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多篇在SCI 1区、2区发表。目前,系科研经费在2000万/年以上,科研工作为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系还充分利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平台,挂牌成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卓越工程师采用双导师制度,除了校内导师外,现场还聘请了40多名油田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主干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与生产实践需要相结合,通过高校教师和现场工程师的沟通交流,我系教师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同时,自身工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立德与育人并重,使育人工作具有新的内涵

篇4: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与体会

一、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教育部在“985工程”高校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的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数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共选出了368个主题,分两步建设完成[1];2013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再组织选题申报,将从有关高校建设完成的视频公开课中遴选,参与高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非“211工程”高校每校可报1门课程,使地方普通高校在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中从观众转变为参与者,从学习者转变为实践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地方普通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课程资源,激发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深入思考,同时,一堂好的授课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揣摩,不仅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要有新的见解,因此更能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观念视野,是高校展现自身实力和特色的新舞台。目前上线的视频公开课,多为“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课程建设基础雄厚,名家辈出,使得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地方普通高校可以通过在课程选择、内容定位、教师团队等方面突出自身的优势特色,找到自身的受众定位,在我国的视频公开课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安邮电大学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邮电通信类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领域。本文结合我校已上线爱课程网站的“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建设案例,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课程的选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视频拍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分享了课程建设的体会,力求为我国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1. 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

地方普通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建设,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视频课程的社会效应和意义也让教学工作充满想象和激情,促进更多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增强高校自身教学方面的内涵建设;此外,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是深入浅出地向大众传播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好阵地,地方普通高校以此服务社会,可以树立自身品牌,提升社会满意度。我们将西安邮电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为:集最优师资、课程和教研成果资源,通过交流、传播和共享,服务学生及社会大众。

2. 视频公开课的选题

目前上线的课程多数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优质的课程和师资资源,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在确定本校的课程选题时,一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课程和师资资源,优先进行原有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源建设,可以重点关注目前上线课程中还没有涉及的相关领域和课程。

在我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时,首先结合我校的信息科学技术特色和通信领域的优势学科,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网”、“无线通信调制与编码”课程均为省级精品课程,拥有“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省级教学团队,成功申请设置了新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了一年级新生对了解通信知识的诉求,我们确定了课程名称为“走近通信”,共8讲,分别为:通信的发展史、从电报到电话、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开启信息时代之门、物联网:从人—人通信到物—物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时代之殇、未来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别请了我校8位教授进行讲授。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与课程的目标定位相一致,突出课程选题的特色,同时避免艰深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文献[2]中提到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在选题相应的最新技术前沿的背景下,有理论、有历史、有应用,形成理论高度、历史纵深、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2]。其次,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中,录制标准要求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因此,需要精心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合理规划每讲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专题。

我校的“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规划的8讲,涉及通信专业教学中的8门课程,但对于非通信专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来说,他们想要学习了解的是“通信”,是高度浓缩的精华的内容,我们不能完全以专业要求限制他们,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应设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给他们以精华。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课程的每一讲都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有关联的主题,每一讲简要介绍相关知识,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信息安全”、“物联网”等,再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中的案例或技术发展中的小故事,如“贝尔发明电话”、“手机安全”、“智慧城市”等,结合主题作讲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每讲都以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结合大家熟知的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纠缠于理论探讨、繁琐引证,深入浅出地谈论通信中的诸多话题。

4. 教学方法

网上备受学习者追捧的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教授开设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和耶鲁大学Shelly Kagan 教授的哲学课“死亡”,一个语言幽默、课堂自由,另一个休闲装、运动鞋,双腿盘坐在课桌之上[3]。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更趋于严谨,以自己的讲述为主,与学生的互动少。“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既是国外名校公开课风靡中国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与国外公开课之间的巨大差距。但是,如果想一蹴而就地解决这个问题,缩小差距,势必会“邯郸学步”,失去自身的特色。因此,在视频公开课的教学中不应盲目地模仿国外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地鼓励教师发挥个性、展现特色,勇于突破自己,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的灵动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课场景。

我们在“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教学方法的研讨中,一方面组织8位主讲教师观看学习网上的视频课程,另一方面学习已经拍摄过视频课程的老师的经验,如文献[4]中浙江大学余潇枫教授根据自身拍摄录制的经验,提出的四点实用建议:“眼睛对准镜头、姿态自如放松;语速不能太快、内容需要集中;PPT字大量少、适当注意台风;提高控时能力、体现幽默轻松”[4],通过教师放松自在的态度行为感染学生及观看者,拉近师生关系,更加积极地探讨、主动学习,同时,在PPT制作中插入了音频、视频、图片、FLASH动画,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气氛。

5. 视频拍摄

教育部在《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中,从录制要求、制作要求、技术指标、元数据填写规范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开发提出了要求,为视频公开课的拍摄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总体上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兼顾较高的拍摄制作技术要求,制定统一标准,全面提出要求,大到统一交付格式,小到规范信噪比、拍摄环境面积等[5]。

我们在“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拍摄中,首先研读“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等相关文件,做到有的放矢地选取设备、场地等;其次,在经过几个场地的试拍后最终选定为教室,确定了三个机位和收音的拍摄方案,同时,用液晶电视替换了投影仪和幕布,成功解决了远景镜头时,幕布上PPT字迹看不清楚的问题;最后,在拍摄过程、后期剪辑及字幕校对中,都要求主讲教师和拍摄制作团队充分的沟通,相互熟悉对方的工作,不断磨合,最终达到视频的视觉效果和教学效果有机融合。

三、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目前,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刚刚起步,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相比,在“名师名课”资源方面有明显的劣势。但是,地方普通高校可以集中自身学科、课程、师资的优势,以突出特色为建设重点,确保视频拍摄的质量为前提,积极投入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优化本校的课程资源、提升学校的办学品牌,以此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二是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国外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已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国内也已涌现出了一批精品的视频公开课程,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视频课程的成果经验,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势,努力尝试大学课堂与网络受众的对接,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尽自己的力量。

此外,不足之处是视频公开课在讲授中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互动不自然。在拍摄中我们也曾试图鼓励教师加强师生互动环节,但往往会破坏课程讲授的连续性,使教师失去对课堂局面的掌控。视频公开课呈现出的课堂氛围,是基于教师多年授课经验积累的显现,不是临场发挥的结果,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化、中国特色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推进,相信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受大众追捧的中国“名师名课”。

参考文献:

[1] 周子明,许宏年. 对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31-32.

[2] 蔡自兴,刘丽钰,陈白帆,谢斌. 人工智能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J]. 中国大学教学,2012(2):8-10.

[3] 王红. 从学生和网络受众的角度出发寻找“接口”[J]. 中国大学教学,2012(9):10-11.

[4] 许玮,董榕,李红美,张剑平. 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建设[J]. 现代教育技术,2012(6):122-125.

[5] 董榕,许玮,张剑平. 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12(2):54-59.

篇5: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

一、《教师法》规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前提条件之一。

我国《教师法》总则第一条提到“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提到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这说明教师的两个主要素质中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针对学生而言,教师是一类特殊的职业,除了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之外,更多的影响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在高校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独立而成熟的人格之前,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治学之道对学生的学习及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一些不良的言行也能影响一些学生,使之不合时宜的效仿乃至传播,造成自身其社会的不良影响。而针对教师本身而言,培养和拥有高尚的师德风范,也是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拥有应有的师德,才能收到学生的尊重,同时具备应有的师德风范同时要求自我不断提高,才能真正使自己的教学科研不断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因此,高尚的师德确是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素。

二、教师培养师德的途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我想这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要求自己。一是平台建设。这个层次内容主要是指国家法制法规、学校的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宣传、实践以及考核体系中对于师德建设的一些要求。二是教师自身建设。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途径,要求教师要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学术能力与教育能力;其次要求教师要具备动态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更新知识、学术与实践结合,通过科学而灵活的方式不断的改进自己,使学生受益。三是学生层面。作为受教的第一主体,如何掌握的正确学习和实践方法以及人格形成路径,是其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应当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形成有效的教学系统。

篇6: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

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让我觉得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照教师法等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要结合教学,宣传马列主义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提高全民的素质”的伟大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 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 “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 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 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 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 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 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 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我们的路还很长,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当作一次经历,一次磨练,你会为你比别人的经历丰富而自豪,你会为自己经受得住磨练而骄傲。今天,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们的缘分,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怀,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 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里,不管到何处,要坚强,要进步,要合作,更要快乐。让我们为了美好的生活,携手共进!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篇7: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模版]

笔者:周飞

要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值得操守和从业道德。而对于教师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业,更是要求从业者具备优良的师风师德。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而,当下,各种有损师德的丑闻、案件经常成为互联网上被唾弃和批判的头条,其恶劣程度骇人听闻,事件的主角都身为教师,却做着丧心病狂的事情。这再一次给世人,特别是教育行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了,是再次强调师风师德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优良师风师德的关头了。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参加了师风师德的学习,深感幸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对于学习的成果,我个人联系实际,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为什么要建设师德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成效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教师的师德师风,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教师的工作成效。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这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书。良好的师德会让教师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去教书。

第二部分是育人。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需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精神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就是俗称的育人。这些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和高的思想境界,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进行教育及引导。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在互联网的各大新闻中,屡见师德高危丑闻。这些丑闻的主角不仅是失败的教师,甚至作为一个人,都是失败和道德沦丧的。这些人这些事,虽然是教师的耻辱,教育界的污点,但是他们的身份,确是教师。这已经给教育界和所有的教师敲响了警钟:在 我们这个时代,在今天,我们呼唤师德师风的重新强调,我们需要再次树立起教师的形象,我们需要矫正当前飘浮的教师群体中的不正之风。这亦是师风师德学习课程的价值所在。

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浸泡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三、如何建设师德

从上游确立典范,树立带头效应。强化领导作风建设,树立讲正气、讲廉洁、讲风险的作风。然后应该经常开展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团体进行师德师风的学习交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标准。从机制上确立赏罚制度,进行师德师风的指标考核,对于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教师个人,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惩罚,而不是姑息纵容。让教师团体教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成立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以此类形式成坑征求各界意见,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和成长。另外,可以进行规范管理。规范学校行为,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规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其次,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法律高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确保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第三,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影响师风师德的建设

校教师是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之时,其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有关科研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愉悦,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人才质量与竞争力。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甚至腐蚀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的建设。而改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抓住几点。首先应该对自己所拥有的多重角色有正确的角色认知;然后需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稳定积极的心态,并能付诸行动;再则应该注重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生和家长和同事和社会;另外,也应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恰当的情绪反应。教师职业具备高挑战性,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懂得控制和调整自身情绪,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作为教育者,若无创新也不会有教育对象的发展;最后应该有良好的应对方式。

小结

研究师德建设的思路可以从下来看。往往规律指出人们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方向比努力重要。做成一件事情,一要有精神,二要有能力。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工作。执行力是领导者素质和执行者素质结合而产生的合力。

学生的素质,既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结果,教师的素质,即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受影响受教育的结果。用什么方法提高教师的全人格,来培养学生的全人格,是师德学风建设的重点之一。与时俱进是体现时代性,赋予规律性,体现创造性。而什么是师德是:热爱事业,热爱学生,学高身正,品德高尚,教书育人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诲人不倦。

高校需要的是“三材一化”:人才,教材,器材,校园文化。师德是一种特殊的盐,校园是大缸。用师德腌出学生的全人格,好的学风。这就是腌萝卜教育。关键是教师有多少含盐量。篇二:高校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渝工学院 blanche 我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心得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blanche 提及对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我们房地产学院最近刚好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一次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活动。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而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所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还要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

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

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让 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了解学生。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篇三:大学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一)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

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尊重学生 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大学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二)上海交大一位普通老师晏才宏的命运,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这位被许多学生评价为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因为没有论文,没有科研成果,直到去世一直是个讲师。可是学生却希望高校多一些这样问心无愧的好讲师。

和研究机构不同,大学最基本的功能还是教书育人。能考上大学的自然都是可造之材,能不能通过大学的学习成为真正的人才,关键就在于老师的指点。能够得到名师的循循善诱,往往可以收到胜读十年书的功效。

其实要把一堂课上好并非易事。已故的北师大校长陈垣曾感慨,自己研究数月的成果有时还不够一堂课来讲。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讲了多年的中国新闻史,史实早已烂熟于胸,但每次上课前依然会认真准备两个小时,增加最新的发现与感想。为了考证民国初年黄远生被害的真相,他去美国访问时曾专门到旧金山;为了了解邵飘萍在日本的流亡生活,他也曾到日本查寻,力争接近历史的真实。研究成果放到教学中,更令学生耳目一新。

现在相当一批教师对教书不感兴趣,导致教学水平下降。对于一些老师来讲,课可以少上或不上,但论文不能不写,科研不能不搞,而且在有的学校,搞科研可以折算成课时,课时却不能折算成科研。讲课凑合了事,误人子弟,受害的是国家的未来。说到底,学生才是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满意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潜心科研并没有错,学校鼓励教师从事科研也没有错,但让教学上有成就的老师坐职称的冷板凳,这让人心寒。所以,有人建议要像鼓励科研一样鼓励教师上讲台,可以制定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选择以科研为主的老师,课可以少上一点;而选择以教学为主的老师,论文就不用写太多。

当然,如果处理得当,大学的教师是可以将教学与研究都做得很好的。曾经听清华的老人讲起朱自清先生。他是当时清华中文系的系主任,是名教授,又是大散文家,却亲自教中文系最基础的写作课,亲自为学生改作文卷子,碰到写得好的习作便亲自修改并推荐给有关的报刊发表,对待学生像一团火一样。在完成教学、处理好系里杂务的同时,他还继续语言学、美学、文学史的研究,并且不间断地进行文学创作。桃李满天下,薪尽火相传,对于教师,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篇四: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心得体会《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研究制定并下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制定并实施《规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师德是为师之魂,师风是为师之本。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风校风。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师德师风,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的师德师风教育,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一行业的风气和风尚。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通过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而对学生及周围的人们产生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

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就要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其知识、智慧、情感、人格影响学生的心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可以通过塑造学生的品德、个性、人格影响其一生。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可以使师生人际关系得到和谐,同时以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直接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成为具备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崇尚奉献等良好品德的人。在和谐校园里,教师高雅的气质和风范往往都是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以至于他们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影响大学生的一生。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而且肩负着育人的崇高职责。只有让教师队伍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体教师做到相互配合,和谐互补,才有和谐的高校,才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虽然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的种种消极因素下,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滑坡迹象,具体表现为:

1、爱岗敬业精神弱化: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无心研究本专业理论,视教育为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和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当是完成任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教师除上课之外,很少与学生接触,很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

影响。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情况下,有些教师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还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倾向,只盯着名利地位、个人得失。

3、行为规范不严,师表形象模糊化: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然而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行为规范不严,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的教师举止不雅,言语不文明,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还有个别教师上课观点偏激,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4、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尊师爱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作为好老师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亲疏度,平等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功利化的基础上。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涉及自身、高校、社会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究其根本,则必须要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落实监督,更好地发挥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的强大力量。

首先,高校教师自身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达到自律道德,才算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高尚师德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最关键还是靠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格等方面的教育,主观上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一个有职业道德和修养的人;行为上应学会自我约束,要从思想观念、道德风尚、精神境界、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塑造自己的形象,加强师德修养;要建立师德师风自我评价系统,使自己的行为不断得到校正,调动师德师风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抵御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第二,高校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篇8: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教代会制度是党和国家依据现行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建立起来的一种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形式”, 是高校民主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工会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1]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教育部令第32号) 第三条规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第十五条规定:“有教职工80人以上的学校, 应当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足80人的学校, 建立由全体教职工直接参加的教职工大会制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可在其内部单位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教职工大会制度, 在该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2]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学校管理的重心下移, 权力下放, 学校逐步变过去直接管理为宏观调控, 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 逐步扩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学院领导决策是否正确?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个人发展前途和切身利益, 关系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和谐和稳定。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有利于充分、广泛地集中教职工的智慧, 实现学院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促进学院的快速健康发展。二级教代会是学校教代会的延伸与拓展。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 有助于学校教代会各项职权的落实, 有助于加强各学院党组织、行政与群众的联系;有助于各学院政务公开, 增强党政领导的民主管理意识、广大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各学院工会组织作用, 强化工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有助于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成为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立学院教代会制度的实践经验及体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1986年开始实行教代会制度, 由于2006年学校基本完成学科优化和院系整合工作, 各学院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进一步促使管理方式转变, 进一步扩大民主参与水平, 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意义重大, 势在必行。经过长期酝酿和充分准备, 2008年二级教代会的建设工作在学校全面铺开。虽然学校二级教代会工作起步晚, 经验少, 但校院两级党委对此工作高度重视, 校工会也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协调, 经过多次调研、研讨, 不断规范程序, 抓好选代表、选执委会、确定大会议题、处理落实代表提案等各个环节。自二级教代会工作开展以来, 各学院认真贯彻《关于建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教代会制度的意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精神, 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截至2012年底, 学校符合召开条件的所有二级单位全部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 共有17个单位 (14个学院、图书馆、体育部、后勤服务总公司) 顺利召开第一届教代会。通过召开二级教代会, 建立健全了学院的规章制度, 使学院的民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也畅通了学院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 对推进学院民主办学、完善学院领导和管理体制, 推进院务公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畅通了教职员工利益诉求的通道, 有利于增强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发其创造力。首先, 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使越来越多的教职工有机会参与学院管理, 促使他们能主动关心学院的发展, 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 如学院实行的竞争上岗、课时量计算办法、分配方案、奖励方案、考核办法、财务预算和执行情况等发表意见, 反映呼声。畅通了教职工的民主渠道, 保证了教职工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其次, 通过二级教代会, 教职员工对校务、院务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从而强化了教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 在直接参与二级教代会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中, 许多教职工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民主意识日趋成熟, 对于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起到积极作用。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有利于加强学院的民主建设, 促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符合院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有利于推进学院的民主管理, 将学院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在召开二级教代会的过程中, 学院会把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等交给代表们讨论审议, 对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有关改革方案, 也要经教代会代表审议通过。这样一方面使得学院决策真正做到科学、民主、正确、高效, 有利于加强学院的民主建设,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凝聚人心、集中智慧、统一思想、增进共识, 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建设。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发展空间的拓宽, 高校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凸现。譬如学校正在推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岗位津贴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需要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 进行利益再分配、再调整, 这势必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出现一些不和谐的, 甚至制约和影响学校内涵建设的因素。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 使得教职工话有地方说、怨有地方诉, 使关系更加协调、矛盾及时化解、怨气得以舒缓、不安定因素得以消除, 有利于营造“心齐气顺, 和谐共事, 共谋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

三、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虽然, 二级学院对于开好二级教代会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精心组织, 也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 对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来说, 学院教代会工作起步较晚, 经验不足, 认识有限, 加之教代会工作本身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涉及政治、法律、管理等诸多领域, 同时涉及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观念的确立和深化, 因而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二级教代会制度刚建立不久, 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宣传、培训欠缺, 导致大家对于二级教代会工作会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够。例如有人认为二级教代会制度不过是种形式主义, 走过场, 或多或少会有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存在;也有人认为建立二级教代会是多余之举, 执行二级教代会制度自觉性不高。

2. 制度不够健全, 程序欠缺规范。

由于学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实行的时间不长, 认识不到位, 因此存在二级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程序欠缺规范的情况。例如, 有的二级教代会召开过程中, 议程随意性较大, 一些教职工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不能纳入会议的议程;有的决策虽经教代会通过, 但不注重落实, 会后不了了之。

3.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 院系虽然相继召开二级教代会, 审定、通过了院长工作报告以及有关重大事项, 但在履行监督、评议院系领导和协助推进院务公开方面尚存在差距。此外, 有的学院教代会通过的决议没有很好地付诸实施,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 二级教代会代表和执委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缺乏系统培训的制度, 导致部分代表和工作人员对教代会的性质、地位、作用不够了解, 对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不甚清楚, 导致在审议一些重大决策时, 容易随波逐流, 没有独立的见解和富有价值的建议, 难以履行与其身份相符的权力和职责。针对以上主要问题, 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 将这一工作推向深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

1.进一步提高对二级教代会重要性的认识。首先, 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 学院应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合力, 提高民主意识, 明确职责, 为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 校工会应进一步发挥宣传阵地作用, 通过校报、网络、橱窗、专题讲座、考察培训等多种方式, 大力宣传建立二级教代会的目的和意义, 帮助大家提高认识、释疑解惑。

2.不断健全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 使二级教代会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首先, 要进一步规范二级教代会的筹备和召开程序, 正确行使学院教代会的职权, 科学设定学院教代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其次, 要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各专门委员会和代表的作用, 加强代表履责工作, 坚持开好执委会例会和教代会年会。通过代表提案、意见等形式使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各项管理中, 促进校务公开工作, 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3.抓好民主决策的执行和民主监督的落实工作, 妥善处理好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首先, 学院要认真对待教职工提出的审议结果和评议意见, 对教职工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 妥善处理, 该改进的改进, 该解释的解释, 一定要“件件有落实, 案案有交代”。其次, 要建立适合新时期高校基层工作特点的二级教代会评估机制。这个评估制度要想做实, 必须与学校党政对二级单位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 必须与组织人事部门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联系起来, 必须与校工会对各分工会建设“教工小家”的考核联系起来。此外, 校工会应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工作。校工会每年要对二级教代会的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二级学院召开教代会前, 要加强联系与沟通, 检查会议筹备情况, 协助会议的筹备工作, 对容易出纰漏或敏感问题要重点关注。会后, 要深入教职工中了解教代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4.注重对代表进行定期培训, 不断提高二级教代会代表素质。教代会代表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教代会的质量。可以通过培训班、座谈交流、考察等形式, 组织代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 了解和掌握有关规定, 引导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不断提高民主参与水平。

5. 结合实际, 富于创新, 不断创新二级教代会自身建设模式。

由于每个学院的学科特色、发展定位、培养计划、未来规划等都不尽相同, 各学院在严格执行二级教代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二级教代会工作切实有效的基础上, 还应该结合学院自身实际, 富于探索, 不断创新, 在机构设置、工作内容、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 找准切入点, 形成特色, 做出品牌。

参考文献

[1]姚艳, 徐远火《.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颁布与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J].家教世界, 2012, (12) :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J].北京:中国教工, 2012, (3) :8-10.

[3]白万洲, 李喜迎.关于创新高校教代会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 2011, 17 (1) :55-57.

[4]赵锋.坚持和完善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几点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0, (4) :35-36.

[5]吴晓红.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现状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 2010, 12 (6) :127-128.

上一篇:《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下一篇:安全销售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