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

2024-05-02

《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通用16篇)

篇1:《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

《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

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

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

课件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你们想看吗?你们巳经看了老师拍的秋天的照片,你现在还想知道什么呢?

2.提问设疑。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归纳整理:秋天的画里画了些什么?秋天的画是谁画的?

[抓住学生想了解画的内容的急切心理,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既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也激起他们探究的浓厚兴趣。]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秋天的画,学生边看边恩考:秋天的画中画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2.请学生上来板书,也可以用画的形式表达,只要是和秋天有关的都可以。

3.请学生自读课本,并画出生字、新词,读通后,同桌合作我读你听。

[先从直观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感受,进而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接触课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上的感知。]

三、读读画画,落实重点

1、找句。这么美丽的图画,课文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图画上的秋天的景物的相关句子。

2.读句。学生通过细读找到句子后,教师用投影呈现出有关的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选最喜欢的一小句读给大家听,最后4人小组合作读,一人读一小句,还可以配上动作。

[让学生点点、画画、读读,培养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彩式的反复读,使声、色、情融为一体,读出味儿来,这样不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而且使学全感受到秋天的景色美、丰收美、情趣美的意境。] 3.画画。给每一小组一张没有上颜色的画,让学生根据书上句子里的词语的`意思,涂上适当的颜色,同时,再给它添上两种以上书上没有的景物,并涂上相应的颜色。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秋天的画。

4.说画。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仿照书上的句子,介绍自己组所画的景物,介绍时可用动作表示。

[让学全画一画、说一说,迸一步加深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四、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1.读课文,找出这么美丽的图画是谁画的?

2.分组讨论。为什么说秋天的画是勤劳的人们画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有争执、有附和,也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慢慢明白:秋天丰收的果实都是人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五、欣赏音乐,感受美景

教师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秋天的美景,也可随音乐做律动。

六、课外延伸,培养情趣

课外时,让学生画画秋天的果园、田野、山林等,也可让学生捡一些树叶做做书签、贴贴树叶画。在适当的时候,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举办一个展览。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自然的情趣。

篇2:《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

2、《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

通融、综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的教材作为写话的素材,从其它学科中去悉心开采,寻找适合学生的写话素材,让写话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我在教学听说训练《秋天的图画》时与手工课进行组合,让学生通过贴贴、画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树叶画展现在眼前,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篇3:图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书本中插图、挂图的使用及作用

现行的英语课本中,有很多教学插图、挂图,它们并不只是为书本、版面的美观而增设,而是一种较直观、形象、生动的语言,对语言的教学起到辅助、相得益彰的作用。现代英语教学,注重素质教育,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应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学生最终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从而灵活应用语言。那么,如何使用图画并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呢?

l. 图画教学在听方面的使用及其作用

听是针对人的听觉,图画是针对人的视觉,两者怎么能揉合到一起呢?其实这并不矛盾。怎样才能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在课堂上,教师放一篇文章录音或读一篇文章,让学生仔细听懂文章的意思,然后把听到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简笔画),用图画来反映、复现文章的内容之后,看学生做的效果怎么样。图画能一目了然,直观地反映学生哪个地方听懂了,哪个地方没听懂。再者,使用图画比单纯让学生听讲能使课堂更生动、有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2.图画教学在说方面的使用及作用

“说”是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只要会做题目就行,“说”的能力被忽视了。其实学习了基本知识就要能够把它说出来。在课堂上,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可以通过图画教学进行。其一,教师可以挂一幅图,然后叫学生应用本课的基本句型或以前学过的基本句型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其二,可以让学生分组活动,看图后进行会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图画内容“说”出来;其三,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准备一幅挂图(此图其他同学不知内容),先描绘图画的基本特征,然后其他同学可以就细节方面向组长详细提问,组长依图画内容回答,之后,其他同学就自己所知晓的信息把图画出来,然后组长公布挂图。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组织及应用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知识,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这对开发学生智力是有益的。

3.图画教学在写方面的使用及作用

看图写作这可以较好地考察学生以下能力:①理解能力,即对整幅画有一个整体概念,能理解其表达的内容;②概括能力,也就是使用语言概括图画的内容;③想象力,图画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④应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一个人看懂了一幅图画只有表达出来,别人才能知晓,这就必须使用语言再现图画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挂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应用一定的句型、句式根据图画的内容叙述一个小故事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简笔画的使用及其作用

1.简笔画对概念的理解起辅助作用

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把握和理解,但如果辅之以简笔画,那么就能取到直观、形象的概括。如在英语教学中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较难掌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可辅之以简笔画。

2.简笔画在单词、词组教学中的使用及作用

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中最苦恼和头疼的问题是记忆单词,有许多人做过有益的尝试。简笔画不失为帮助记忆单词或短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能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这样更易于被接受、掌握。

篇4:《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菊花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辭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1.准确审题方法

2.迁移写作方法

3.精准拟定题目

篇5: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范文一

重回二年级,尽管有许多的不适,但我还是努力改变着自己,处处适应学生,使自己的教学即扎实又有趣。因此本课教学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我采用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时又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就记住了“梨”字。随即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这样即认了字,也把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尽管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导方面,由于课堂读书时间长,写字知道没有进行,而是放在第三节写字课指导。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范文二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文质优美的写景文章,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感,积累语言材料,真正做到积累应用,扎扎实实的学语文,成为我设计这篇文章的理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我采用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时又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就记住了“梨”字。随即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这样即认了字,也把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尽管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导方面,由于课堂读书时间长,写字知道没有进行,而是放在第三节写字课指导。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范文三

第一课时

利用《识字一》学生课后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词语作为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心中的秋天。(美丽)抓住“美”,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秋天美得就像一幅图画。

本课识字环节避免了上节识字课出现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时间把握上做得不够合理。第一课时,除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重点,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看图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只能说出图画中的景物,但是尚不能正确使用一些动词,颜色的词语来给句子润色。老师在学生讲解时,适时地进行指导。例如:学生:树上有雪梨。师:茂盛的梨树上挂起了金黄色了雪梨。学生的词汇量有一部分是耳濡来的。

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描述将插图中的景色总体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词语之后秋天的美。带着这种美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主要以“美”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文中“美”的词语。(第二句中,哪些词语写得很美?)

根据“金黄的”“火红的”“金色的”“红红的”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复习巩固一年级下学期复习时所学的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绿油油”“金灿灿”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适当对学生讲解文中动词的作用:它使句子更加的生动,具体。但学生对动词的使用效果不够明确。

二、为什么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生谈感受)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太敏感,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生活在大城市,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及农民的劳作不熟悉,没有亲身体验的那种深刻感受。所以一时不能理解。

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本班的邱廷华不紧表达清晰,甚至连农作物从春到秋的生长,冬的收藏都完整地介绍了出来。

鉴于此,下次课前准备应该要求学生针对一种农作物,了解农民对它的培育过程。

借助“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进行第二课时的拓展(我们身边除了农民伯伯,还有哪些勤劳的人们呢?)

学生:父母、工人、老师······

小结:正是由于他们勤劳的工作,秋天才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才会变得如此美丽,社会才会变得如此和谐。我们应该感激他们。(感受秋之美,体会人们的勤劳之美,同时培养孩子们懂得感谢他人)

第一课中,对生字书写的知道不够全面,注意提醒字在田字格中的总体布局。对于每个词的组词应该全部板书。避免学生只会组,不会写。

篇6:《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一个台阶,我在教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首先,我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到郊外到田野去认真观察秋天,因为平时孩子们不知季节变换。另外也可以观察一下校园的秋天,而且要求观察时有一定的顺序。其次,我也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观看。最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好词、好句,并记住它们。

接下来就开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但我发现刚开始,孩子们东扯一点西扯一点,感觉没层次,很凌乱。我就把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给学生看,按顺序,让学生依次说说图的内容。在学生说内容时,送给学生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用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尤其是一些比喻句,提示学生怎样把文章的内容写丰富。我发现接下来说的学生也纷纷用上了比喻句与拟人句,说得也更流畅了。

都说教育是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作文也一样,帮学生理好思路后,发现学生写的文章能按不同的景点进行展开描写了,而且文章的句子也美多了。

篇7: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1.教师引述: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把它按必须顺序写下来)

2.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色的几幅图画,选一幅图画让学生按必须的顺序,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然后生生评价。

3.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作品,这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从唤起学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学生情感需要入手,让学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理解美的感染,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

二、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师,在于能透过教材上例子,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地不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用联系的观念来处理教学,教学必然由单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浅薄走向厚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选取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大语文观、大课堂观和新教材观,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断语文教学的生活地联系,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材成为心中的活教材,这就是我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材,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三、关注语言积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构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潜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力,极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几句描述四季的诗句让学生猜,再听一首秋天的歌来引入新课,配上舒缓音乐,问:“能说一说你积累有关秋天的词句或诗吗?”“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背过的描述秋天的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吗?”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即检查了学生平时积累状况,又将积累与课堂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也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四、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预设与生成。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图画,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走进了文本描述的情景中,学生兴致浓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堂。

篇8:图画文学创编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图画文学是幼儿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深得幼儿喜爱。一本图画文学书能让不会识字的孩子根据美丽的画面读出故事的大意,吸引孩子阅读欣赏,这正是图画文学的魅力和作用。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1]

图画文学主要的艺术特性是其鲜明的儿童情趣。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创造世界,能够以情趣打动人心,引起儿童乃至成人读者的情感共鸣。欲使画面更具有童趣性,须充分利用视觉艺术绘画语言充分的表达想象力,围绕文学作品的文字内容对每一个形象、每个情节、每个环境等,从造型、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表现出童趣,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一个个充满童趣与艺术美的妙趣横生的画面。

艺术的直观性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性,在图画文学中,可利用多种的艺术元素展示儿童文学的文字,如水粉、水彩、油画、铅笔画、油画棒、剪贴、泥工、缝纫、综合媒材等,利用其各类的艺术表现手法特点加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使画面的各种形象更加鲜明、更具特色,增加其趣味性,用以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对图画书有严格的判定标准,他说:“把图画只是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和说明,或是为了加上图画让孩子看了高兴,这类的书,都不能称之为图画书。什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文章说话,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假如用数学式来写图画书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画=有插画的书,文×画=图画书。”[2]加拿大的培利·诺德曼教授认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3]

这都说明,只有将文学语言和绘画语言有机地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图画文学。使用绘画来表达、描绘事物,用绘画讲故事的特性,这正是图画文学的根本特性。

二、图画文学创编的教学尝试

正是因为图画文学的艺术特性使然,我们产生了将绘画课程与儿童文学课程进行融合,对学生进行图画文学创编训练的设想,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和绘画的各自特性与功能,将绘画技能与儿童文学素养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进行图画创编。我们在创编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为:从选择题材,确定媒材、技法与艺术风格入手,由简入繁,由点入面,循序渐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由儿歌到儿童故事渐进,在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加强其绘画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其创编出完整的图画书。

首先,依据单一儿歌进行单幅创编,根据儿歌所蕴涵的童趣和想象力,将文字的内容视觉化、形象化。如儿歌《月亮小船》,没有确定的人物形象,学生创作时可依据其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不同性别和个性的主角人物形象,有男孩、女孩、小动物、机器人……在环境处理上,由于各自感受体验不同,夜空的创作表现多姿多彩。可见,即使一首简单的儿歌,只要把握好其意趣,在创编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想象力,运用恰当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与表现技巧,就能创编出较好的图画故事作品来。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尝试了利用儿童故事进行连环插图创编,选取的儿童故事为《小猪奴尼》,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把握,在主角形象设计、环境形象设计中展现了各种不同的追求,每个学生都从文学中寻找到了不同的灵感,并依据个人对文学的理解设计出个性鲜明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创编的过程一般包括研读文学作品—作品构思—构图(安排场景)—草稿(不同的画面表现)—正稿(艺术的表现形式)—修改完善(调整画面整体特点)等步骤。这其中,对作品的研读极为重要,需要了解作品中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束过程,分析故事,分析画面特点,分析人物塑造与画面的主次,依据每幅画面所展示的内容情节的连续性,考虑使用何种艺术手法更能充分地表达故事的意趣。连环的画面随着翻页、故事的情节会依次逐渐展开,环环相扣,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的连接。通过研读故事,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背景、故事发生的各个环节、故事的每个人物造型及故事的情节,并尝试进行分镜头构思,这些都是对儿童文学的再创造。这当中,场景的构图和人物位置的处理要体现文学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实在不易,如奴尼一路遇见的不同人物所发生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主要采取重复的手法来表述,在绘画艺术中,对不同的出场人物和所表现的人物特点场景却要进行个性化的呈现,以使每一幅画面有不同的构图和视觉效果,同时又能完美地诠释文学作品内容。

有了上述基础,可以再创作自编儿童图画书。这对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学生创作出了一批有童趣、有意境、构图美、形式多样的儿童图画书。虽然还略显幼稚,在技法表达上还显生疏,但能尝试自创出一本完整的图画书,对他们而言,也可算作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总之,图画文学创编尝试,虽然还不能做到完美的“目治” (对图画) 、“美听” (对语言) ,但经过训练使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的环境独立进行创编,这确是对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绘画技能的综合展示。

三、图画文学创编的思考

图画文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总体水平比西方要落后许多,鲜有大家、名作,其主要原因不在于缺少有绘画功底的人,而在于有绘图功底者儿童文学素养不够,缺乏创造儿童文学的灵性与情怀,而具备儿童文学素养者又对绘画语言掌握不够。图画书作家几米说过:“我觉得图像当然要有基本的东西,但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脑袋要讲什么。我觉得最后面还是回到跟文字一样,就是大家喜不喜欢那个故事,或是创作者所呈现的观点。”很多人的画单纯从美术的角度看,比几米画得好,但是,他们却无法成为几米这样优秀的图画书作家,因为他们不能像几米那样,以图画讲述隽永的故事。[2]这正如图画书编辑和翻译家季颖先生所作的判断:“对于世界图画书的历史,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已经相当丰富的图画书经典作品,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各国优秀图画书作家、画家及他们的作品,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多样化的图画书创作技法,我们缺乏了解;对于图画书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关于图画书的理论书籍,可以说一本也没有;最重要的,对于图画书是用图画叙述故事、是文字与绘画有机的结合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加以运用。”[4]

图画文学这一儿童文学样式有其特殊性,它不是单纯的儿童文学样式,而是和绘画艺术结合的综合性文学形式,是文学与绘画相融合的艺术品。儿童文学情怀是创作图画书的基础,儿童文学讲述了故事的主题和形象,由绘画语言塑造出具体的可视形象。文字和绘画各自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共同的形象和共同的主题。文学是想象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当二者融合在一起时,文学的语言形式,互相给各自留有一定的遐想的空间,让绘画留下更多的补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文学和绘画的结合,必然使视觉艺术的绘画对读者产生更直接、更强烈、更迅速的审美效果。通过图画文学创编教学实践,我们还可发现,绘画技巧层面的东西,经过一定量的反复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得很快,而儿童文学素养则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速成。这正应了“文学需要熏陶”这一老话。因此,在今后的图画创编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加强绘画课程与儿童文学课程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创作灵性。

摘要:图画文学是幼儿文学的重要形式, 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文学样式。掌握一定的图画文学创编技能对幼儿教师极有必要。然而, 图画文学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画者既需要拥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又需要具备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 两者融合, 才能创作出质量较好的图画文学作品。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图画文学创编训练时, 必须重视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图画文学,创编,儿童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 10.

[2]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34-336.

[3][加]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484.

篇9:秋天,美丽的图画

听,“沙沙,沙沙……”那是树叶们在进行狂欢派对。(一段一个中心句,总领全文,使得后面的描述不跑题,点赞!)银杏树的叶娃娃们穿着漂亮的黄色蓬蓬裙,在空中一边跳着优美的舞蹈,一边“哗哗,哗哗”地唱着歌。而枫树的叶宝宝呢,在畅快地喝酒呢,喝得脸红扑扑的,还一边跳着扭腰舞,一边拉着小提琴。(不同的树叶,不同的姿态,相同的美,用拟人手法描写出来,一边听秋天,一边想画面,点赞!)

看,小动物们正忙着准备过冬呢!(总起句又出现了,这样的写法,紧扣中心)褐色羽毛的大雁,排成“人”字,正忙着挥动翅膀,跟我们说了几声“再见”,就匆匆向南方飞去。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背着粮食,向蚂蚁洞爬去……(看大雁,看蚂蚁,看秋天,点赞!)

瞧,果园里长出了丰盛的果子。苹果树上的苹果娃娃,掀开了“小被子”,露出了红彤彤的小脸,正冲着我们笑呢。柿子树穿着绿色的连衣裙,上面还镶着一颗颗橘色的珍珠呢!(“小被子、绿色的连衣裙”,看见了吗?这就是拟人的魔力,点赞!)

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结尾呼应题目,一赞到底!)

篇10:《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利用《识字一》学生课后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词语作为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心中的秋天。(美丽)抓住“美”,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秋天美得就像一幅图画。

本课识字环节避免了上节识字课出现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时间把握上做得不够合理。第一课时,除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重点,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看图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只能说出图画中的景物,但是尚不能正确使用一些动词,颜色的词语来给句子润色。老师在学生讲解时,适时地进行指导。例如:学生:树上有雪梨。师:茂盛的梨树上挂起了金黄色了雪梨。学生的词汇量有一部分是耳濡来的。

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描述将插图中的景色总体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词语之后秋天的美。带着这种美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主要以“美”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文中“美”的词语。(第二句中,哪些词语写得很美?)

根据“金黄的”“火红的”“金色的”“红红的”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复习巩固一年级下学期复习时所学的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绿油油”“金灿灿”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适当对学生讲解文中动词的作用:它使句子更加的生动,具体。但学生对动词的使用效果不够明确。

二、为什么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生谈感受)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太敏感,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生活在大城市,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及农民的劳作不熟悉,没有亲身体验的那种深刻感受。所以一时不能理解。

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本班的邱廷华不紧表达清晰,甚至连农作物从春到秋的生长,冬的收藏都完整地介绍了出来。

鉴于此,下次课前准备应该要求学生针对一种农作物,了解农民对它的培育过程。

借助“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进行第二课时的拓展(我们身边除了农民伯伯,还有哪些勤劳的人们呢?)

学生:父母、工人、老师······

小结:正是由于他们勤劳的工作,秋天才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才会变得如此美丽,社会才会变得如此和谐。我们应该感激他们。(感受秋之美,体会人们的勤劳之美,同时培养孩子们懂得感谢他人)

第一课中,对生字书写的知道不够全面,注意提醒字在田字格中的总体布局。对于每个词的组词应该全部板书。避免学生只会组,不会写。

篇1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当同学们说到果树和稻田的时候,有同学发现了假山下的小鱼。有的说:“落叶飘到了小河里小鱼当作了遮阳伞。”有的说:“小鱼感到不像夏天那样闷热了,天气凉爽了许多,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还有的同学看到了远处的小山,远处已经变黄了的树,稻田翻起了金色的波浪。这时张煦阳同学看到了大树下的房子,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些稻田的主人和果农,他说:“房子里的农民伯伯看到丰收的景象心理一定十分的高兴 ……”

篇12:秋天的图画课文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在教学中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篇13:《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方案

一、发展现状及必要性

素质教学的脚步不断加快,很多地方的初中英语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素质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手段的应用前提是学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教学的需要。这诸多的教学手段之中,图画是最为直接的、感官性最强的教学工具,可以直接将教师所要表达的事物或问题直接反映给初中生,例如在导学法中就有一种直观导入法,其中就可以利用这种图画的教学手段进行初中英语教学,这种教学工具相对比较容易制作,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因此在很多初中英语的教学之中都有相应的应用。

由于这种教具相对比较简单,直观,所以更加适合初中低年级的英语教学,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一些思维还没有得到转变,教学过程需要进一步适应他们的形象思维的需要,这种图画式的教具完全切合这种教学对象的需要,这种图画教具可以给学生更多联想的空间。同时为初中生营造了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对英语教学兴趣的激发。只有兴趣有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也就产生了。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中,智力的开发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智力的开发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初中英语课程开始不断地重视其重要作用,这种图画得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想象空间,不断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力,

二、具体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画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进一步承担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具体落实。例如,导入式教学法就可以运用这种教学工具进行直接导入相应的初中英语课程,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相应的实际应用。

1.应用在导入课程的教学工具。在图画的教学导入作用相对比较直观、形象,可以有效地提起初中生的学习集中力,进而整堂课程教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增加一下氛围的营造,例如,在苏教版的色彩这一个章节中,课程的教学可以从教室的不同色彩的画图中开始,有红色、黑色、绿色等等,可以制作相应色彩的图板,这种色彩的集中将对初中生有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一下子就想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手里,很多这时候,教学过程也可以进一步延伸到新的颜色单词上来,例如,red是红色,green是绿色,white是白色。下面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穿的衣服颜色,反复练习不同颜色的口语发音。进一步强化这种对词汇的记忆。

2.应用在激发学生主动性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这种教学工具的主要目的,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喜爱,不断培养这种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己发现英语学习的感觉,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是不断加深的,很多地方的英语教学随着学期的推进,教学任务在不断的加深,很多教学任务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较为困难,成为学习的瓶颈,只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潜能,这种学兴趣将进一步开启学生克服眼前困难的模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苏教版的初中英语中有“No Smoking”等广告牌的课文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事前可以准备相应的广告牌,这种广告将有效提出相应的作用,例如禁止吸烟。

3.进一步辅助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现代很多初中英语的课本中蕴含着一些西方的文化,这种文化与我国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西方文化的理解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度,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异国文化造成对课本整体的不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异国文化,图画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进一步弥补语言上的缺位,使得这种文化交流更加的顺畅。例如,苏教版初中英语中有一章节《Let’s celebrate》这是对西方感恩节的介绍,教师再上这张课程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画图,将西方人在感恩节喜欢吃的东西、做的事情等等制作成一组画图,一张一张展示被学生看,使得学生可以系统地理解西方人是怎样过感恩节的。然后在跟着教师阅读课本,很多蕴藏在课本中的异国文化已经被学生理解,不存在阅读上的障碍。

4.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观察事物、精神集中力以及相应的记忆能力。整个初中英语的教学需要极强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相应的课本中配上相应的图片,使得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理解相应的课程内容,长期的这种观察图片,就成为了一种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精神集中度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这种强烈的图画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

篇1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图画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图画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23-01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选编了很多贴近儿童行为、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的文章。同时,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内容需要,编绘了许多幅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进行听说读写多项训练,陶冶学生爱美情趣。但教材中不可能处处有插图,老师如能根据教材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来进行绘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就会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画图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调动起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一、以画激趣

教学《找春天》一课时,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读课文,而是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公园、田野;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告诉学生: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春天的踪迹。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发现的兴趣。上课时,我让每位同学先把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春天画下来,然后用一句话讲给大家听。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生机的,充满春天气息的画展现在我的眼前。有的说:“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到公园放风筝。”……孩子们举起自己的画,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的讲述着自己发现的春天。与大家一起体验发现的快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同学们,你们的作业都完成得非常好,大家都找到了春天,并把它画了下来。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发现了什么?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好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于是,大家纷纷拿起课本,自由朗读起来,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用图突破重点难点

图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它活生生地摆在学生面前,会主剖在脑际里展开联想的翅膀。这不仅使学生较快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知道理的积极性。如教“美丽的公鸡”一课,可能过公鸡由昂头到低头的动用变化,把大公鸡原来趾高气扬,骄傲自大的样子变为低头思过,虚心接比评的态度跃然于黑板,形象地展示大公鸡由高傲到谦虚的心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小养成谦虚上进的品质。是可贵的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很好地启动了学生的“由鸡到人”的联想。

三、用图理解字形字义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去认识事物,在讲授归类识字“潜”字前,用薄纸壳画上“潜水艇”和“潜水员”,涂上颜色分别剪下来,在上课时以蓝色的大海为背景把他们挂在黑板上。对于“潜”字,学生感到笔画多不容易掌握,看到图样就会兴奋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结合图样讲“潜”字,即有“水”旁,而潜水艇和潜水员都是在水里活动,进一步理解“潜”,即隐藏的意思,组词为:潜藏、潜伏、潜能、潜移默化,等等。通过图样,学生即能认识和掌握“潜”字,又有达到正确运用“潜”字的目的。

四、以画理解课文

《蜜蜂引路》一课,通过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浓墨落于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以此来教育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学会认真思考,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因此,熟悉和感受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重要。我先布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脑子里画画,基本弄清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在什么位置。然后让学生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提醒学生绘图的重点是准确地再现课文对四周地方的描绘,让所有学生都动笔来画。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大家对照课文,指出不足,进行修改。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业完成的非常仔细,将每一处细小的差错都找了出来。通过讨论、修改,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为了画好路线图,都在反复阅读课文,而当这幅图准确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对课文便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五、以画鉴赏意境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古诗犹如一幅绝妙的图画。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弄懂诗句大意后,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如在讲杜甫的《绝句》一诗时,借助简笔画,让学生弄清诗人住的草堂的位置。通过学生绘画,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意,用得既传神又耐人寻味,给人以窗外景物尽收眼底之感,有的同学还把整首诗所描写的画面都用水粉画了下来,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象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透过窗户,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青、白”学生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一边欣赏学生的绘画,一边吟诗,不仅使我们感受到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对诗人描绘的优美意境而陶醉,更激发了学生吟诵诗圣其他诗歌的兴趣和愿望。

篇15: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朗读、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想象和朗读体会,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理解“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句的含义,明白劳动的可贵。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说说你知道的描写秋天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2、这么美丽的秋天,它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现在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回答,学生齐读课题)

现在正值秋季,课前让学生充分的观察秋天,搜集描写秋天的词语,为这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等。一开始让学生们有准备的畅所欲言,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二、观察图画,说说“我知道”

1、检查课前预习,鼓励学生们说说预习情况“我知道”,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预习体会,认真观看课件。

这节课的主要思路就是以小组自主互助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设计“我知道”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互相交流,交换自己的思想,学生明白了的教师就可以不讲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小朋友们,现在把秋天的图画读出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文)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读得怎么样。

4、小组合作,共同认字(课件展示)

梨树 灯笼 波浪 勤劳 高粱 人字 燃烧 火把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当当小老师。(小组合作,共同认字)

(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来检查对方的掌握情况)

虽然放手让学生自学,但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还是要牢固掌握的,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自由发挥自学课文,再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也是基本上学生自学、小组互学为主,但是这个环节我注重了评价的作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中质疑“我会问”,课中解疑“我会答”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通过点拨,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4、学生选读: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质疑“我会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学习。

6、课中解疑“我会答”,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解疑。有什么不明白的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7、朗读展示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辅导读出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多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个环节是整节课中最精彩的环节,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在这各环节中能在小组中解决得问题就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结下来集体解决,对于学生提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积累,抓住重要的问题来导入整篇课文的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学生的朗读质量,各种形式的朗读穿插其中,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8、美读: 教师再范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想读的学生可以小声跟读,也可以在教师范读后,再美美地读,还可做动作配合读,要充分地读。

 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

 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读。

五、课后总结“找秋天,说秋天,写秋天”。

1、找秋天。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通过学习,小朋友们对秋天有了一定得认识咱们大家来找一找学校里的秋天,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学习。

2、说秋天。

小朋友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说说自己找到的秋天。

3、写秋天。

通过讨论学习和小朋友的发言,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下来,养成爱写话的好习惯。

让学生找一找秋天、说一说秋天、再写一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设计了写话作业,所以,让学生写一写秋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内容,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写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说话练习,让学生有的说才会有的写,这个环节在这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板书设计: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篇16:《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上堠小学 李霞

一、概述

《秋天的图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第1课。本组课文以写景为主。这篇课文安排在识字一之后,课文由四个优美的句子组成,展现了秋天丰收的美景。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图、梨、笼、浪、梁、燃、勤、劳”8个生字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8个生字。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梨、笼、浪、梁、燃、勤、劳”8个生字、会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体验劳动的伟大.难点:朗读课文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按着自学要求独立阅读,自主思考,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秋天的丰收美景,从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五、教学策略

1.“读中悟”的教学策略,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品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思维。

2.自主学习策略: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通过阅读拓展资料,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扩大识字量,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二课时,安排学生按着自学要求独立阅读,自主思考,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出文中描写丰收的景象的句子,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劳动的伟大。

3.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六、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非网络教学环境

2.资源准备:拓展资源,自制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图、梨、笼、浪、梁、燃、勤、劳”8个生字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8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秋天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认读“图、梨、笼、浪、梁、燃、勤、劳”8个生字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8个生字。2.波、浪二字的书写。

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3分)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丽景色,好吗?(出示课件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秋天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出示课件)呀,真美,那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吧!

二、自主阅读,学习生字(19分)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3分)

(生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情况,纠正读音,开火车朗读(4分)

3、编讲识记,记清字形。(5分)

(1)、运用多种方法,如编字谜、顺口溜等识字记忆

(2)、师生对话,交流汇报

4、指导书写,记清字形。(7分)

(1)观察要求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间架结构,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师提示; 这八个字按结构可以分三类,同学们能不能找找看。(3)师范写每类字中的一个生字,强调火字旁的写法

(4)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三、拓展练习,熟记字词(8分)

1、必读篇:识字通读一读中第1、2、3篇

2、选读篇:识字通读一读中第4、5篇

四、写作训练、实践运用(10分)出示词语,练习写句

板书设计:

波 浪 灯 作

字 苹 丽 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感知秋天的美丽。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语句含义,感知秋天的美丽。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难点:朗读课文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一、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2分)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你们还知道秋天那些美好的景色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回答,师点击课件,出示有关秋天的图片展示,出示板书。)

二、读悟结合,体验情感(14分)1.图文结合,自读课文 A 秋天的图画都画了些什么?

B 这些图画是由谁画出来?(PPT出示自学要求)2.讨论交流,解决问题。A 引导观察课文插图

大家来一起观察一下课文插图中都画了些什么?(学生看图,汇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自由朗读。B 朗读句子练习。① 教师范读 ② 学生自己试读 ③ 指名读

(如果读得不到位,师随机范度)

问题导入:同学这些果实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

这些可口的果实,美丽的景色都是由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三、自主积累,提升情感(4分)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们勤劳的好品质。2.背诵课文

四、拓展阅读(10分)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让咱们在资料城中再找找还有些什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想象,创编写话。(10分)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有关秋天的美景,现在咱们来写一写你们看到的秋天吧。(学生可以通过看电视 郊游等自己经历的所见所闻发挥想象,自主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上一篇:精彩的元旦作文下一篇:高校师德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