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设工作师德论文

2022-04-20

高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良好的师德会对学校及教师自身发展、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注高校师德建设,不仅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更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制度建立等途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建设工作师德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建设工作师德论文 篇1:

浅议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力度

摘 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具有层面感和阶段性的课题。抓主线,重实践,稳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攻薄弱,重规范,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规范执教,严谨执教,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升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调节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高校师德培养的内容包括教师能否做到热爱教育、勇于创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热爱学生,侮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毋庸置疑,教师的道德情操、价值观、世界观和文化修养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是高校常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一环,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德的状况的良莠,将直接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影响高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之才。

一、当今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虽然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乘虚而入,导致一些教师价值理念的功利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 “弱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只重教师的科研和学历,而忽视师德素质。以上三种主要因素导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失范、学术道德失范,未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许多高校师德建设与考核处于“空白”状态,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通过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到位、注重方式方法、考核评价科学、监督激励恰当”的五个步骤,增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做好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关键在领导

高校党委要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学校、学院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把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 加强师德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宣传到位

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如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网络、甚至报纸,以及召开师德模范教工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渲染学先进、向道德模范教师看齐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可以使各级政府、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充分意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形成“政府从政策上对师德教育给予保障,学校为师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自觉参与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3]。

(三)师德建设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实效

高校坚持“德育为先”,重在“育人”理念,在师德培训内容上要讲求人文化,突出爱岗敬业、服务奉献、仁爱博爱、遵纪守法的精神,引导教师成为有强烈服务意识,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能模范的遵守法规法纪、校规校纪,能耐心地根据学生多样的性格,用发展的眼光、信任情感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直到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机制,坚持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4]。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除了讲求内容,还要讲求方式方法:(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能力水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教师正确的决策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由浅入深:一是可以引导性地开展师德自我诊断活动,即开展有周期性的师德修养小结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在小结中崛起,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可以就某一事件的处理为载体,开展师德素质大讨论活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群体目标,整体上提高师德素质;三是开展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师德素质较高的学校开展学习与交流,从学习中领略同行的境界,从比较中找到不足……实践型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原有认知层面提高到运用层面,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培养良好师德素质的过程。(2)开展研究型活动,提高创造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理论的创新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师德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看着旧书讲新课,有必要组织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和开发活动,使师德素质的提升与开发成为教育发展的先锋。为此,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创造的专题活动,通过对比职业规范与学校实际的出入,编辑富有特色的学校规章读本[5],体现学校生命,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要求,以解决纯理论要求的问题。(3)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阵地,大力弘扬师德师风教育。课堂教学和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扬师德的主阵地。我们引导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透析,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四)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考核评价科学

师德的考核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师德考核评价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评估。因此,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对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6]。具体来说要做到:(1)明确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师德评价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师德的考核评价内容以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为主。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内容。(2)师德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师德评价应将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具体化,使之可以操作。这就要求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方式,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化评估指标。在师德考核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学生主评、教师自评、同行评、师德考核小组评等多个层次相结合的方式来定期考评教师的师德表现。(3)注重师德评价的实际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现行教师的各种评比、评优、晋升等工作,多是注重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出版多少部学术专著,完成多少项科研成果,而很少在意教师师德状况到底如何,更不要说把师德的好坏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其中。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实行师德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师德建设工作现在所处的这种弱势地位[7]。

(五)优化师德建设监督激励机制,监督激励恰当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重视考核管理、监督保障以及激励的紧密联系,要强调行政约束与广泛监督、利益保障的协调一致。监督激励机制作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具有调控、预防、补救、改进和提升的功能 [8]。强化监督激励机制,首先,必须有规范的师德行为标准。标准是监督的依据,没有规范的制度,就谈不上监督。其次,完善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学生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师德的监督组织机构,建立学校和院系监督机构,及时收集监督信息。第三,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通过校园网、师德师风意见箱和学生座谈会等途径,让各方人士就师德建设自由发表意见,督促教师完成道德修养。第四,要做好监督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师德建设的偏差,预防和补救违反师德的问题。师德监督激励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地运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感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建立健全师德的激励机制,必须要在师德践行的惩层面坚持客观公正、赏罚分明原则。客观公正就是要求奖惩即激励的标准要明确,一视同仁。在激励的强度上要根据社会转型期及广大教师要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以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赏罚明,就是要求在惩罚或激励的执行层面,真正落实确实发挥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对于践行师德行者,可以从职务升迁、职称评聘、生活待遇等方给予破格待遇,使其有成就感、荣誉感从而增加续前进的动力;对于违反师德行为者,坚决给予处,以此产生警示作用,使其他教师也从中受到育[7]。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具有层面感和阶段性的课题。抓主线,重实践,稳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攻薄弱,重规范,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规范执教,严谨执教,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抓导向,重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支点;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执著追逐职业理想,默默坚持教书育人。这种境界,需要有教师个人的自律和修养,也必须有环境的导向和支撑。讲诚信,重激励,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平台。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制度规范,营造弘扬优良师德师风的氛围;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学校的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要关心、理解、教师,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好事的实际工作,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9]。

参考文献:

[1] 田延光.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2] 魏旭.论师德培养的内容及方法[J].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7,(S1).

[3] 田秀云,李朝辉.师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理论战,2004,(4).

[4] 曾骊.师德建设的核心及其长效机制的立[J].教育与职业,2007,(35).

[5] 张宗基.新时期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6] 刘文,王永章.试论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7] 哈斯也提·艾力.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 徐谡,杨直凡,等.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德建设长效机制[J].政工研究动态,2008,(7).

[9] 宋淑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4).

[责任编辑 高惠琦]

作者:苏向辉 祝汉宇 盛文婷

高校建设工作师德论文 篇2:

关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高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良好的师德会对学校及教师自身发展、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注高校师德建设,不仅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更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制度建立等途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一、师德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1、良好的师德素养可以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高校主要依靠教师践行“爱国、明礼、诚信、敬业、奉献”的价值理念来实现培育社会人才、引领精神文明的功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塑造教师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身体力行地教育并感染学生,以点带面提升全民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可否认,个别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业务素质、轻思想道德素质的现象;少数教师自我要求不严格,科研成果违背学术规范现象时有发生。重视师德建设、在教学、科研、团体合作等各项日常工作中细致入微地开展师德提升工作,培养教师成为爱岗敬业、修身立德、潜心育人、服务社会的优秀群体,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二、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措施和做法

1、师德建设要职责明确,分层管理。

学校要明确师德建设的管理部门,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构,统筹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形成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支持的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院校两级单位齐抓共管,切实保障师德建设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要以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师德建设的关键和核心,督促落实各项关于师德建设的措施、办法,为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要加大师德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学院、教师共同努力,塑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切实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规范、有序实施师德建设。

学校要制定教师队伍总体规划,详细设计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全,措施具体,高效实施。按照“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尊重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教师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形成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不断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将道德素养的提高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以身作则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师德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利用政治学习、开会、座谈等机会,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精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培养广大教师具备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深厚的学识水平。

3、加大优秀师德典型的宣传力度。

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借助媒体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深入开展师德模范、先进教师的评选活动,让先进典型引导师德风尚,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激励全校教师崇尚师德,敬业爱岗。

4、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按照教师资格认定的要求和程序,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做好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综合表现的考察鉴定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培训力度。未参加相关培训或未能通过师德考核的青年教师,不予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不允许登台授课,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5、严格师德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要求,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相结合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将道德规范要求细化到岗位职责中,落实在教师的“引进、培养、管理”等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加强师德考核的自查与督查工作。对于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一经核实,取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等资格,实行不良师德“一票否决”;情节严重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

依据学校师德建设相关文件及教师考核标准,教师在年度考核时应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述职主要内容;基层单位应将师德考核结果计入考核档案,并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评优、工资兑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学校将根据学院师德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作为学院及领导队伍考核的重要依据。本单位教师出现师德问题的取消评优资格。全面加强教师行为规范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6、完善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学校要加强师德监督,使师德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成立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人事处和教学主管部门联合的监督机构,切实加强监督,保障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的落实;要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构筑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体系,公开师德举报电话和师德举报信箱,接受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有效开展师德监督工作。学校要高度关注教师心理和行为,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做到尊重理解教师,关心和化解教师的压力、矛盾,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避免教师出现失德行为;对出现失德行为的教师及时处理,推动师德建设良性发展。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也是高校和谐发展的源泉。重视师德建设工作,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崇高的师德,将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让学生感沐师恩、健康成长;让教师修身立德、安心工作;让校园呈现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实现个人、集体、学校和社会的最大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张姮妲 张丽杰

高校建设工作师德论文 篇3: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探析

【摘 要】师德建设是高校一项根本性、长期性工作。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有必要在建立并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示范,以考核为手段”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上下工夫,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向基层延伸,增强基层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 师德 机制 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地位和作用,法律规定教师的崇高职责和义务,教育改革发展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这些都要求必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师德及师德建设现状简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广大教师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师德传统,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努力与改革同行,与现代文明的发展同步。尽管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而校园教育教学秩序井然,究其原因,教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和渗透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好三少一低”的情况,在保持好的主流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例如:一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之甚少,不愿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不能够正视国情,造成信念上的动摇,政治上的冷漠,工作上的懈怠;一些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义务承担过少,对个人利益追求过多,导致对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轻视、疏离与淡忘;一些教师对爱岗敬业的责任履行甚少,对教师这个岗位一方面作为“保饭吃”的基本阵地,另一方面又不愿尽职尽力,导致一些教学事故的发生;一些教师作为公民具有的基本素质过低,导致上课出现不文明用语、侮辱学生的情况;等等。这些问题出现在部分教师身上,突出反映在少数青年教师身上。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一些不良倾向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尽管各高校在加强师德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从师德工作机制看,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从师德建设对象看,一大批青年教师相继走上教学科研第一线,特别是80后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任务将十分繁重;从师德研究角度看,虽然各高校始终坚持师德工作的重要地位,但对师德工作本身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创新。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师德建设作为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探索新手段。就内蒙古工业大学而言,应建立并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示范,以考核为手段”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确定一套师德建设规范,制定一套师德建设实施办法,推出一批师德典型,启动一批师德建设活动立项,搭建一系列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向基层延伸,增强基层工作的实效性。

(一)强化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的,重师首先师先重。”就是说明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教师本身是主体和内在因素。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认真分析师德状况,在强化师德教育、树立优良教风方面大做文章。坚持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注重研究回答教师中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广大教职工把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与个人思想状况结合起来,提高认识,澄清是非。在学习中特别围绕“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就更新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就加强德育工作、调整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为学校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专题报告,举办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开展“十佳教师”“三育人”评选表彰宣传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等,积极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率先垂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力度。开展宣传工作“亮化工程”,挖掘广大教职员工在平凡岗位上的业绩,并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在全校掀起师德宣传教育的新高潮。出台《师德建设活动方案》,继续开展“十佳教师”评选、“优秀教师报告会”“师魂”宣讲等特色活动。以“大爱”为主线,以“典型”为示范,开展“大爱——工大教师看师德”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教授看师德”“院长看师德”“书记看师德”“一线教师看师德”“行政人员看师德”“教辅人员看师德”等一系列专题,逐步建立教授、院长、书记、教师、行政、教辅“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层级体系,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学术风范。

(二)完善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有力保障

法律制度是师德建设的强大外援和重要保障。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成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历史性文献;之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就包括了2012年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实践中,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从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入手建立了一系列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多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先后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并随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多次进行修改补充。近年来,学校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教师年度考核要将师德表现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要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津贴发放等的重要依据”。在每年制定的教职工工作实绩考核方案中,都据此执行。师德规章制度中增加的“一票否决”的师德考核内容,切实保证了师德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

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应在实施以上师德规范的基础上,顺应当前形势进一步修订。结合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确立教师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标准,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学术风范。建立师德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师德建设考评办法》,定期评选和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为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提供现实示范,对违反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教职工及时予以处理,净化师德环境。出台《师德建设活动项目管理办法》,启动师德建设活动立项,支持基层单位开展具体、有成果的师德工作,以师德立项推进师德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创新载体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师德载体对师德建设这一内容的建设至关重要。座谈、报告、讲座、评比表彰、研讨等形式,比赛、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参观、走访、观摩等实践,广播、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媒体,作为传统载体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功不可没。

如何在传统媒体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强化师德宣传、教育,成为摆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紧迫的挑战。近几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以传统媒介为依托,利用新技术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校园网、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功能,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师德教育目的。2008年在宣传部主办的新闻网上专门开设了师德建设专栏,2011年正式开通了《新华工大手机报》,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实现了“陆海空”全覆盖,有力加强了对教师的思想引领。

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可以根据师德建设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加载体的形式,针对教育对象选用恰当的载体,如针对80后教师选用活泼新颖甚至有挑战性的载体;丰富网络载体方式,如开通师德微博,进一步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创新活动形式,如开展征集、宣传、推广“师德铭”活动,号召全体教师参与,通过教师自己创作、自己朗诵、自己歌唱“师德铭”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建设、自我提升的作用,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师德建设是高校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工作,师德建设重在实践。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必须积多年工作之功,倾全校师生之力,扎扎实实逐步推进师德建设,才能真正达到以正确的方向引导人、以远大的目标激励人、以理论的逻辑力量说服人、以人格的力量感召人、以真情实意打动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EB/OL].教人[2011]11号.

作者:胡宇慧

上一篇:城市输配风险分析论文下一篇: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