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浅析

2022-09-11

所谓师德, 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是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具有的一种道德, 是人民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师德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 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

之所以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良好的师德是学校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 “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学校, 最大的群众群体是学生, 学生的最大利益就是健康成长, 顺利成才, 成长为高质量的“才”。因此, 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就要求我们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而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的要求, 必须通过我们教师点点滴滴的工作才能得以落实。我们不能设想, 一个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能够真正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 能够从心底里去关心和爱护学生, 自觉地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良好的师德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 就是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要真正搞好教学工作, 必须有一股学而不厌, 晦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必须有一种实事求是, 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这种精神和作风就是良好师德的重要组成。否则, 我们就会对工作降低要求, 马马虎虎, 敷衍了事, 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更难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良好学风, 其结果必然是误人子弟。良好的师德是履行教师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 很难设想一个不安心教育工作, 看见学生就心烦的人, 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所以, 加强教师献身于教育的理想的培养, 有助于其正确对待学生,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这是一个方面。师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可以这么说, 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 如果师生之间的感情没有融洽地交流, 即教师没有把自己的爱全心全意地贯注给学生, 那么整个教育活动就会死气腾腾, 没有生气,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 教育的质量肯定也不容乐观。但是, 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毫无保留地为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 学生在这种洋溢着互相尊重和友爱的教育氛围下, 就很容易"亲其师, 信其道", 并且积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使教师能够根据其展题策略

码:A文章编号:1673-9795 (2现的特点因材施教, 从而使教育达到目的。

良好的师德在青年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 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所以, 教师的为人师表显得更为重要。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是一面旗子, 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的高尚品质如春风细雨, 潜移默化地培育着青年学生的品德。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师德素养, 努力完善自己, 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良好的师德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 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 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 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然而,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 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 业务能力不强, 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 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和学校的形象, 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 对于保护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保持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挑战, 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 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 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 不能为人师表等等, 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 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 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 以良好的教风, 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 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2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当今高校师德的内容主要应包括:

2.1 敬业与乐业

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品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看待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与本职业相联系的“责、权、利”, 是否认同和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 是全部职业道德观念的基础。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当深刻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教师职业的崇高地位, 建立和培养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 做到敬业、乐业、助业。同样的高校环境中, 有的岗位显得很“风光”, 收入颇丰, 有的会显得默默无闻, 收入微薄。我们还是要牢记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把奉献看作人生的最大价值。

2.2 师表与爱生

教师的师表形象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的道德风范对于学生的影响, 既有直接的一面, 同时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作学生的表率, 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来影响学生。对学生的爱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 强化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2.3 治学与育人

作为教师, 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要精通业务和专业知识, 掌握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下功夫。要及时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新观点新思路, 具备较强的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教学思想的能力、科学而严密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知识渊博、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 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也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3 加强高校师思德建设的策略

3.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教师职业道路水平为核心

高校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社会上各种思潮对教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给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明确专人分管, 并将其列入日常教育中去。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 使他们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思想, 激发他们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 发扬奉献精神, 教育他们以社会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和从事的教学工作,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地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要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促进教师"讲师德、练师能、树师表、铸师魂"。要通过多种途径, 努力提高他们从教素质和从教能力, 要引导他们勤奋钻研业务, 勇于探索, 敢于竞争,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 向本学科前沿探索, 抢占学科制高点, 使他们感到在教育教学、科研过程中有所收获, 有所成就, 看到自身价值。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中, 要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示范作用, 要大力表彰在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 使广大教师能在自己的艰苦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极大乐趣, 激励更多的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完善自己, 实现教师人格的升华。

3.2 进行师德宣传, 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 形成师德建设的学习机制

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 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表彰师德标兵, 优秀班主任, 辅导员, 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师德典型重点宣传和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开展“师德之星”评选活动, 树立“爱生、敬业、进取、奉献”的优秀典型, 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 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举办师德论坛, 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 制度化。

开展“十查”活动: (1) 查理想信念。是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 查依法执教。是否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3) 查爱岗敬业。是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 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 (4) 查热爱学生。是否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5) 查严谨笃学。是否勤奋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 (6) 查团结协作。是否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关心集体。 (7) 查尊重家长。是否主动与家长联系, 认真听取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并努力改进工作。 (8) 查廉洁从教。是否坚守高尚情操、无私奉献、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私利。 (9) 查为人师表。是否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10) 查服务观念。是否满腔热情地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每周二及双周六集中教师进行开会、培训、学习、教研, 提高师德认识, 增强思德意识, 促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教师内强素质、外强礼仪、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并且把自律放第一位。

3.3 健全和完善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教育评价机制

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 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 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完善相关政策, 体现正确导向, 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 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 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有利于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评价一个教师工作的好坏, 不能仅仅只看其静态的工作实绩, 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工作对象情况、动态的工作过程以及长远的工作效果, 要看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坚持了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 是否坚持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 是否坚持了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要建立教学评估标准, 形成一个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 定期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要把评价师德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考核老师, 给老师做鉴定, 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能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和建立, 有效地约束教师的行为。

建立学校、社会师德监督机制, 形成督促师德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有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 设立“师德信箱”, 建立师德监督网站, 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 对教师师德起示范和警戒作用。

建立师德自我评价系统, 使自己的行为不断得到校正, 调动师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作为教育者, 同时也是学习者, 因此, 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3.4 制定师德建设目标考核体系, 形成师德建设的考核机制

制定高校师德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一是先进性。高校承担着高端人才的培养任务, 要求教师必须有先进的道德思想素质。诚如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我国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 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 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 作为目标考核体系, 就必须要有先进的内容, 以引导教师严于律己。二是科学性。师德目标考核体系应该具有科学性, 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而且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方面加以考核, 不仅考虑到高校教师的高智商的特点, 而且要考虑到高校教师的高情商、高心商的特点。需要强调的是, 还要考虑到高校的开放性、多元性的学术特点, 强调兼容性, 不能以狭隘的过时的政治观念来干预正常的学术活动。三是可操作性。可行性是师德建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那些中看不中用、中听不中行的考核办法应该杜绝。

基于上述三个原则, 我们认为师德目标考核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基本人格目标。人格是一个人道德追求的基础, 如果没有人格的基础, 职业道德就无处生根。事实表明, 一个人的人格如何, 是高尚、尊严, 还是低下、卑耻, 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反映。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应具备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 即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讲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第二层次, 教师的职业规范目标。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 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职责, 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必须高于一般公民的道德标准, 要率先垂范。要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要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要甘于寂寞, 淡泊名利;力戒浮躁, 潜心钻研。第三个层次, 教育创新目标。推进教育创新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教师要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观;要富有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要有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要根据这三个层次的内容, 把教师的言行举止纳入师德行为规范的总体范畴, 制定详细的师德建设目标考核细则, 内容要实在, 标准要科学客观, 易于操作和考核。

3.5 各级组织同抓共管师德建设, 形成师德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 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 加强领导, 统筹部署, 切实做到制度落实, 组织落实, 任务落实, 形成师德建设的组织保障。要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 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 分工负责, 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教育部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协调全国师德建设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保证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加强思德建设的意义和加强思德建设的内容, 分析了当前大学教师中师德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加强大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意义,内容,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 彭诗琅.人民教师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 1998.

[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师德修养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建筑玻璃幕墙节能设计分析下一篇:试论MSTP技术在城域传输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