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师德建设

2022-12-24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摇篮, 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的质量高低, 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是其他各项素质的核心, 它决定着大学生成才的方向和作用的发挥。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 更要育人。因此,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素养, 是高校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 教师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然而, 近几年来高校教师中出现了许多师德失范的现象。尽管高校师德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只是部分的, 但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视, “师德兴则教育兴, 教育兴则民族兴”, 因此,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迫在眉睫。

1 当前师德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 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为:其一, 价值取向的多元和功利趋向较明显, 轻思想, 淡政治, 重利益, 求实惠的现象较突出;其二, 缺乏应有的事业心、责任感, 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不强;其三, 在教学上投入不足, 备课不认真, 重教书轻育人, 或者教书不育人, 在岗不爱岗;其四, 言行不一, 正人不正已, 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缺失;其五, 心态浮躁, 不安心做学问, 热衷于短期效应甚至学术造假;其六, 少数人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缺乏做人的基本涵养。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师德缺失现象的原因

2.1 经济大潮的冲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上贪污腐败、弄虚作假,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及西方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 使高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严重冲击。不少教师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

2.2 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对师德的考核, 缺乏统一的激励办法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久而久之, 人们往往把考核当作例行公事, 你好我好他也好, 大家都合格。至于优秀, 则只看成绩, 甚至用业务成果来代替师德, 一好遮百丑, 谁成绩突出一些, 谁就被评为优秀, 如果成绩都不突出, 优秀的名额也不能白白浪费, 便来一个“轮流坐庄”。

2.3 人事制度的影响和束缚依然存在

在国家人事制度多样化的影响下, 近设激励机制

码:A文章编号:1673-9795 (2年来,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显示出较强的活力。但不可否认, 原有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一些高校依然存在。学校为了保证自身对人才的需求, 谋求自身的发展, 对教师出国、考研、进修、流动等在不同程度上进行限制。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自己的教师队伍, 留住了教学科研骨干, 但一些教师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 个人发展受限制, 无形中产生对学校的抵触心态和不满情绪, 缺乏敬业心和责任感。

2.4 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高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 但也给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时具体操作中很可能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正现象, 从而给教学奖励、职称评定等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这在客观上很容易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这也是产生师德失范现象间接因素之一。

3 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高校师德缺失现象的存在, 极大的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入贯彻和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师德建设:

3.1 对新进教师严把录用关

对于新进教师的录用, 尤其是对新进中青年教师的录用, 一定要坚持标准, 宁缺勿滥。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考察, 把那些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人才选拔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

3.2 完善制度, 规范言行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1]。根据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 对于不负责任、不讲师德、不称职的教师要做出处理。要把教书育人, 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3.3 提高素质, 修身养德

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有关文献, 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讨论、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活动, 让全体教职工弄清自己的职责;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自觉抵制错误思潮, 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真正做到“八荣八耻”。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 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严谨治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模范,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做好本职工作,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3.4 树立榜样, 典型带动

学校应注意发掘本单位、本部门的先进典型, 及时表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注重发挥教师党员和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作用, 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敬业爱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以此推动全校的师德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3.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完善考核的评价体系

这是师德建设真正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学校应转变考核观念, 逐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 使师德考核切实起到竞争激励的作用。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应该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 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 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 弘扬高尚师德, 力行师德规范, 强化师德教育, 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2]。

总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对一所高校而言, 其声誉主要不在规模和设施, 而是重在师资, 有名师才有名校。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贻奇所说:“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也, 有大师之谓也。”我们必须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使人民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摘要:高等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而高校师德缺失现象的存在, 极大的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入贯彻和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素养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师德建设,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国教育报, 2004, 15 (1) .

[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师德修养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11.

上一篇:浅谈突破思维障碍实现档案管理创新下一篇: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