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综述

2022-09-23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而师德师风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 学者们就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做了大量研究。

一、高校师德师风内涵的研究

当前, 学者们对师德师风内涵的专门研究还很少。有学者从教师这个行业本身入手, 认为师德就是为师之德, 师风就是教师的风格风范。认为师德师风相互区别但又辩证统一, 师风是师德的外化, 师德是师风的内成, 二者在师道中达到统一, 包括对己与对人两个方面[1]。有的学者从教育本质界定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涵, 认为师德师风不单纯是一个教师品德问题, 而应是一名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实践的综合体现[2]。也有学者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来思考, 认为师德师风是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合。[3]部分学者认为师德师风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师德师风, 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 以教书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为师道德和风尚[4]。2001年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在北京召开后, 就有学者提出论坛主题“以人为本敬业奉献”, 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 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 也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论。关于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 学者们的意见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师德师风包括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学高为师、教书育人、讲究方法、因材施教、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有的则认为包括敬业与乐业、爱生与爱岗、奉献与追求、诚信与创新[5]。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

有不少论文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师德建设进行客观的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由于种种原因, 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6]。

有论者从高校教师的主观思想来研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认为少数教师政治思想不够成熟, 对国家大事、政治现象不感兴趣;当代社会利益关系和选择机会的多极化, 使部分教师出现价值观的混乱、背离、甚至反叛的状况。这些教师对正在形成人生观、理想信念的大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 缺乏敬业精神, 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育人意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 有的教师除了课堂讲授外, 不辅导学生、不答疑, 用划定考试范围降低考试标准等方式迎合学生的错误要求, 丧失了一个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7]。

教师的思想问题必然会带来行为和能力问题。于是就有论者从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来研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他们认为少数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在课堂上仍采用陈旧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无法紧跟时代的要求。有些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但他们只关注教学, 而不注重技术开发、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 从而导致教师技术开发能力薄弱, 科研水平不高[8]。甚至有为数众多的老师不仅没有潜心科研, 而且还逐渐趋向学术功利化, 涉及论文抄袭、学术造假。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原因的研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引起学者们的重视。高启明专门探讨了政府和高校的管理缺失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高校管理者认识偏颇, 导致教师思想复杂化离散化;简单量化的管理导致教育功利化庸俗化;资源垄断的组织导致管理官僚化保守化[9]。罗任权则专门探讨了市场经济对现代师德师风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对现代师德师风良好机制的形成, 具有侵蚀、腐化的破坏性影响;市场经济趋利性使得“金钱拜物教”等负面思想意识行为大行其道[10]。还有论者认为,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高校教师实际待遇偏低,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从而导致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不佳;不少高校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 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引导[11]。还有论者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高校考核、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角度来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上论点多从社会和学校等外部客观因素切入, 来探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也有论点从高校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来探讨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教师个人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少数教师把教师这一职业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 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12]。部分青年教师缺乏高等教育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板书凌乱, 普通话不标准, 这只是表面问题,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些青年教师没有真正树立作为人格示范者的育人观[13]。

四、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的研究

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有的从某一具体角度来探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如有论者认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与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相结合。要以党风建设推动、影响、带动师德师风建设, 以师德师风建设支撑、共建党风建设, 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14]。有论者认为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内在教育需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背景下, 教师应学习掌握主体性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理念[15]。也有论者认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其路径方法为要加强理论武装, 实现观念认同, 并将观念外化为行动, 抓住重点群体, 完善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16]。

有些学者从多角度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进行探讨, 如从学习教育、表彰先进、建立制度、加强领导、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等角度来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17]。通过新方法、新途径, 做到虚功实做, 真正推进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五、结语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 学者们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也存在不足:如对高校师德师风内涵的认识方面, 学者们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方面, 多从表面现象进行阐述, 缺乏全面和理论的深刻认识。

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原因研究方面, 学者们较为注重从宏观的社会背景下来分析, 而忽视一些较为微观的、现实方面的原因。由于对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缺乏全面和理论的深刻认识, 所以只能提出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对策;由于对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原因多是理论上的分析, 所以提出的对策也相对更注重于理论方面。

我们需要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总结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原因, 以高校师德师风的特殊性为出发点, 全力寻找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摘要: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对于培养大批国家急需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成果和现状, 借鉴以往的有益经验, 能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综述

参考文献

[1] 邓红蕾.高校教师在营造“知之”“好之”“乐之”课堂氛围中的角色分析——论师道、师风与师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28 (5) :171-174.

[2] 张建.崇师德铸师魂正师风——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师德风范建设[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6 (1) :1-6.

[3] 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 :202-205.

[4] 罗任权.论市场经济与现代师德师风的形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 (2) :166.

[5] 孙秀云.对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的设想[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04 (5) :16.

[6] 裴琳, 喻永红.高校师德师风现状调查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 2004, 21 (5) :141.

[7] 秦祖泽, 黄俊伟, 俞贵邦.刍议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2, 12 (3) :53-56.

[8] 李龙波, 赵莹, 闫睿颖.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 14 (2) :50.

[9] 高启明.管理缺失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解析[J].教育探索, 2015 (1) :7.

[10] 罗任权.论市场经济与现代师德师风的形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 (2) :167.

[11] 楚风.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教育管理研究, 1998 (4) :38.

[12] 呼和, 王金彪, 李兴华.高校师德师风状况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内蒙古某本科高校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3 (2) :22-25.

[13] 李庆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学生评价[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1, 21 (5) :30-33.

[14] 祝亚荣.高校党风建设与高校育人目标的融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s1) :31-33.

[15] 申作青.主体性教育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 (6) :107-109.

[16] 韩泽春, 王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3) :97.

[17]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 :22.

上一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机制下一篇: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纳税筹划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