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2022-04-21

【摘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师德涵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加强其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途径和方法现代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大多是通过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实践而培养出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篇1: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摘 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无论是对于学生成长还是学校发展,无论是回应时代要求还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表率作用不足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完善关于师德建设的系列机制;建立高校教师道德学习和实践的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的责任机制;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途径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是高校老师的第一职责,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能力,而且后者更为根本。因此,这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2005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文件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建设思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也说明了加强师德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一、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作为教育主体,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的教育的质量,教师的道德水平同样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师德包含着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教书育人的价值理念、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等品质。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无论是对于学生成长还是学校发展,无论是回应时代要求还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良好教风、校风的形成,从而带动学生良好道德水平的提升。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严谨作风、职业精神、道德水平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自我要求降低,只教授知识不关心学生人格发展,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要建设成高水平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支撑,高水平的指标首推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高校具备良好的师德氛围,就容易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进而推动良好的师风、校风的形成。有了良好的师德,教师们才会更专注于教育教学,自主创新教育理念,自觉探索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宏观上看,教师既是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者,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着我国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多元价值观,而一些西方腐朽的价值观渗透进了高校,严重影响师德的建设。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时刻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师德建设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德,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国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不坚定、职业操守不遵循、职业行为失范。

具体来说,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育人意识淡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只关注“教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少,不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第二,缺乏敬业精神。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主义影响了部分教师的职业信念,使他们丧失了终生为师的原动力,仅把“教师”作为一个稳定的谋生手段,而把个人精力放到校外开讲座、做培训等来赚取个人利益。这样必将导致这些教师无心钻研教学,学术浮躁,学术理论不扎实,无法推陈出新;备课敷衍了是,上课照本宣科,得过且过,根本不管学生是否爱听、能否听懂,更勿提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引导和教育了。部分教师的职业感不强,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和声誉,还对整个教学秩序和良好教风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三,部分教师表率作用不足。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但部分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忽视对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有的教师政治态度暖昧不清,不能很好地宣传与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缺乏政治敏锐性,在一些政治问题上观点偏激,不注意自身的政治言论,以自己的片面知识误导学生。在言传身教上,部分老师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举止粗俗,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教育目的的引导上,部分教师不是教育学生以追求生活幸福为目标,而过分强调物质追求,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这种平庸化和功利化的教育理念败坏了学校风气,在学生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当前高校师德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首先,社会的功利化导向,导致部分教师道德水平下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物质利益的诱惑以及腐朽价值观的入侵,也使得高校出现了许多与教师道德人格格格不入的风气和事。在课堂上,教师只关注工作数量,拿多少课时费,却忽视了教育质量问题。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毫无兴趣,花费极大精力搞关系、逐名利。社会的功利化导向,使得“无私奉献”的教师价值观异化为急功近利、拜金主义,这对高校师德建设造成巨大的阻碍。其次,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考核体系以及激励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许多高校在制定相关的教师管理规定中,对师德要求或一带而过,或是大而空泛的话,几乎没有具体要求。在激励和评价机制上,侧重教学工作量以及实实在在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尤其是在“评优评先、评职称、晋级中,对师德师风几乎没有要求,重才轻德,只看你完成了多少科研分,发表过多少核心期刊,主持参与了多少项高级别的课题或科研项目,得过多少奖,而不管你上课效果如何。”[1]这样的机制和制度,误导教师只重视看得见的科研,忽视看不见的德育。当然,在评价主体上,主要是上级领导给教师打分评等级,而学生作为重要的受众对象,却丧失了评价的主体地位,这也导致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重视育人功能的发挥。第三,部分教师缺乏自觉自律意识。教师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主体,高校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培养品德良好的学生。但是,部分教师缺乏独慎自律意识,不注重自身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不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这些内因也是师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作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阵地,师德建设不容忽视。高校的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上、内容上、环境上、方法上等多管齐下,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最终形成良好的师德行为。

第一,制定、完善关于师德建设的系列机制。良好的机制是高校师德的重要保障,机制的作用既包含激励性也要有约束性。首先,要建立师德宣传机制和师德监督机制。建立师德宣传机制,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及师德建设作动员,起到熏陶的作用;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主要是实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真正做到好的及时宣扬,负面的及时纠正,为师德建设保驾护航。其次,要完善师德的评价机制。除了要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对高校教师做明确的道德要求外,高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原则要“公开、公平、公正”,这本身就是一项师德要求,公开公平才能真正鼓励追求师德高尚的教师,避免了考评的随意化和腐败化。评价主体应该多样化,除了上级领导的评价外,还应增加同事和学生的评价,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基本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师德状况。考核指标要具体化,奖赏分明,不能一锅端,对师德考评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师加大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师资资源,通过岗位聘任制,盘活教师晋级机制,淘汰一批思想道德低下、业务水平低的教师,为师德建设树立基础屏障。

第二,建立高校教师道德学习和实践的长效机制。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必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和道德修养为基础,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重要的一环是建立高校教师道德学习和实践的长效机制。首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必须基于教师的政治素质过硬,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其次,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通过学习,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让教师寻找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生价值和生活乐趣,坚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并能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自愿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贡献自己力量,实现人生价值。最后,推荐师德高尚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和道德能力,真正塑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形象。

第三,强化教师的责任机制。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必须明确教师的职责,强化责任机制构建与完善。首先,外在责任机制的完善。高校通过完善责任机制,制定一些合理的教师权利、义务、责任对等的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依。其次,内在责任机制的建立。师德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依靠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自我体悟和自我塑造。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炼,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关爱学生,始终视教育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并立志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四,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首先,要创造教师师德建设良好的宏观环境。教师的师德水准主要表现为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只有当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媒体舆论环境对教师劳动持肯定的态度,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并存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奖励,才能激发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要营造良好师德建设的校园微观环境。除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外,还要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与学生在课堂之外实施互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德、寓教于行。通过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让教师真正感受和体悟到师德对于学生、学校,乃至教师本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5).

作者:虞露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篇2:

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师德涵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加强其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途径和方法

现代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大多是通过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实践而培养出来的。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其劳动价值体现在对学生心智的开启和人格的塑造上, 因此, 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 则会直接影响对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正如《礼记》记载:“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可见,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拟从师德涵义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探求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师德的涵义和意义

教师的道德素质简称为师德, 是教师具体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情感、职业原则与规范等等。“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是对教师职业特征及其专业特征的概括, 也是对现代教师的人格要求。师德时时体现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中, 它具有感召力和激励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追求和品格造就。因此, 教师的特殊职业决定了师德是教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中的统帅和灵魂。

高校历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幅射源,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联系着整个社会和人才培养质量。师德已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的特殊性和社会性对两个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 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和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高校的师德不仅具有突出的先进性,同时也具有明确的典范性。

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内在本质要求

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是以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流的专业人才,而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前提条件的。因此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中加以实施,作为教师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加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要素

高校教师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更是优良学风,校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学风校风建设的推动力量

师德决定教风,教风决定学风。教师自身道德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学生的启迪和熏陶无处不在。师德高尚,教风廉政,学风随之而佳,反之亦然。因此,校风建设中,师德建设是源头性工程。

(四)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各类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在学校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中,师德是处于首位的。良好的师德不仅可以影响和教育学生,而且会带动整个学校的道德建设,进而影响和促进全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因而抓好学校各类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首要是抓好师德建设。

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主体方面

1.加强道德自律。教师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世界发展的前沿科技知识传播给学生,要用自身完美的行为感染学生。进行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机制。内化就是教师将社会约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自身修养规范。建立内化自律机制,使教师从满足社会的希望到履行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这是师德建设的目的,也是师德建设的关键。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指出:“所谓师德, 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对每位学生施以真诚无私的爱,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建立教师的影响和权威。

二、学校组织方面

1.建立师德学习教育机制。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完整教育体制,才能使师德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学习和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要加强经常性的师德建设学习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

2.建立师德激励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其他高校教书育人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又要注意发现培育身边的教书育人典型。身边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作用,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者,要在教师职务评审、人才选拔培养和评优奖励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3.加强师德考评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考评和舆论监督,是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必要建立师德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为此,可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督导参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考评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并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师德建设考核办法。同时应加强在学生中、在教学评估中开展师德考评。此外,应针对师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设立一些调研课题,组织人员来开展研究。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学风校风建设的推动力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需要从教师主体方面和学校组织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完善。只有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高尚的师德师风视为承载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坚强基石,才会使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为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峰,田桂莹.简论高校师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8).

[2]彭宇飞.浅谈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5)

[3]陈承社.论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聂爱明(1980- ),女,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大学外语教学及语言学、翻译学。

作者:聂爱明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篇3: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探析

【摘 要】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育人。而正人者必先正己,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要当好“人师”,完成“传道”的高尚职责。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修建看不见的“人才大厦”,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庞大漫长的工程。基础教育刚好是这庞大工程的基石,所以我们任重道远。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生关系;和谐

一、目前高校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师资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招生规模的扩大,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也增大,使得大量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本科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导致某些院校,尤其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院校师资质量下降。现阶段,很多院校教师教学的规范问题日益凸显。如课堂教学方面,授课内容偏离专业内容,消磨上课时间,甚至提前下课等;与学生课下沟通方面,也不倾听学生自身想法,而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固有观念强加到学生身上,导致沟通没有成效,师生关系疏离。

2. 师德意识淡薄

一方面,高校教师的职业类型不属于社会高收入的职业种类,明显的收入差距使得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开始一味地想办法通过其他手段提高物质收入,逐步忽视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精神含义;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化,作为高校教师,本应授课、科研两手抓,但部分教师忽略了本专业的科研方向,一味享受安逸的生活,蹉跎了时间,导致自身素质下降。

3. 师生矛盾不断激化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表现出“个性多样化”的特点,高校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才能与新时代的大学生保持沟通。但也有教师始终故步自封,对学生缺乏责任感,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只按照老一套的形式化口头教育批评,而不是切实了解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导致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使得教师与学生逐步两极化,师生之间矛盾激化。

二、加强高校师德的建设方法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每名教师自我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德”与“才”兼备,方为师德。树立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也是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基础。加强高校师德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扎实的教育教学作风,摒弃浮夸的形式工作

坚持细致入微的实际教学工作,工作上要尽职尽责尽心。如在小班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建立班级课堂记录表,动态了解每次课每位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明确学生对哪些知识点学习存在疑问,然后积极适时调整授课节奏,重点问题重点攻破。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建立艺术性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灵活变通

针对个性鲜明的大学生群体,不能以传统的说教模式教育,一发现学生的问题就把其归类为“问题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攻势,这样容易激化矛盾,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首要原则是“育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耐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先建立理解观念,平等沟通,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建立高校教师师德个人档案

实行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机制,阶段性地调查总结,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環境氛围,同时促进教师自我师德的提升。作为高等院校,应建立教师师德培训机制,从理论方面加强教师对于师德相关理论的学习,并不断更新升华。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成功的教育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爱,用“关心、耐心、同理心”去打动学生。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真感情,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搭建了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桥梁,为师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师生关系良好、融洽时,学生就会对教师持肯定的态度,欣赏教师,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会对教师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

加强师德建设,要使高尚的师德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本源,坚持“育人先育己”。只有自身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为人师、育其人。

1. 以身垂范,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做好“4个坚持”

(1)坚持“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自觉当好正确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让学生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

(2)坚持“言传身教”。这是古今所推崇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既用言语教导,又用行动示范。教师不仅要在言语表达上被学生接受或消化,而且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坚持“潜心问道”。治学首先要有潜心问道的精神。“潜心”就是专一、执着。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独立、艰苦的研究过程,要专心致志,不忘初心,持之以恒,而不能朝秦暮楚,更不能半途而废。“问道”就是探求事物内在的规律,即从事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以及深厚的学术素养,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求真、求实,追求学理的缜密严谨,这是治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4)坚持“学术发展”。一方面,追求真理的学术活动必须要有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作为权利形态存在的学术自由,是高校教师学术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术自由是从事学术活动的最高境界,只有让教师在一种真正自由的学术环境中进行研究,才会不断产生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学术自由是在一定的规范和限制条件下的学术探究自由,也呼唤学术规范。作为伦理形态存在的学术规范,是高校教师学术繁荣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能够保障高校教师学术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2. 关爱学生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学生在求学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关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关心他们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一位教师应真心关爱学生,给学生一颗诚挚的爱心。

3. 尊重和理解学生,搭起沟通心灵之桥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可靠的法宝。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有极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特别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和理解是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作为高校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搭起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桥梁,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4. 实施“鼓励教育法”

教师要以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专业认同感。如在点评平时课程作业时,应坚持“先肯定后否定”的原则,首先肯定学生作业中取得的成果,并对其学习态度进行赞扬肯定,再对其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点评,让其认识到自己作业的问题以及失误,正反结合,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自我满足,又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在学校,教师受学生崇拜;在社会,教师被民眾尊敬,这些尊崇的来源就是教师崇高的师德。崇高的师德是一面旗帜,不仅是学生的榜样,还能教化世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承载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把“育师”和“育人”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育师”乃“育人”之本。师德是“育师”的根本,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捷径”,广大教师应以德正身、以德释道、以德施教,以师德建设弘扬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梁鸿.礼记选编[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 郭小英,许若兰,王芳.近十年来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研究综述[J].今日南国旬刊,2009,(2):217-218.

[3] 丹明子.论语的智慧[M].兰州:甘肃文艺出版社,2005.

[4] 岳若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措施[J].青春岁月,2011,(16):89.

(编辑:秦俊嫄)

作者:白瑾 戴欢

上一篇:课堂教学优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