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改

2024-05-01

小学美术课改(精选8篇)

篇1:小学美术课改

小学美术教学课改反思

隆回县山界回族乡罗白九年义务制学校

王建红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领域,而美术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本学期,围绕课改的三个重点,我努力做了如下实践: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设计头饰一课中,我先做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在有兴趣的学习中,因材施教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象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二、会讲善练,发挥教师范画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其中“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对“范画”教学的认识和体验有以下几方面:

(一)、步骤范画。

现行美术课本中,“步骤图”限于篇幅安排,印得很少,加之画面太小某些地方印刷的又不够清晰,给学生作画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画面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往往是教师讲了一大套,学生面对作业不会画,或者作画方法不对。如果教师在课前,早有“预制品”,把作画的方法步骤范画放大绘制好,到讲课时依次张挂,边挂边讲,既直观又简练,事半功倍。

(二)、随堂范画。

随堂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在课前准备了步骤范画,但还是很难一应俱全。如画中国画,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水彩画干湿的衔接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领会,特别是对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当场挥笔明示方能令人满意。

三、小组合作,转变美术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传统的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要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我认为,“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权利的下放”,可以使学生真正得到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创造和实践的学习空间!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美术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动听的琴声,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美,进而喜欢美术老师,并且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1、创设情境:创设美术情境是促进学生爱学的有效手段。如:在讲授色彩的搭配时,我运用了实验导入法:课前准备好装有三原色溶液的杯子和几只空玻璃杯,上课时,演示把红色、黄色溶液倒入同一个杯里,这时杯里呈现了橙色,同样做另外两个实验。这样很好的复习了色彩理论知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这种实验复习法,觉得新奇有趣,注意力特别集中,事半功倍。

2、开展竞赛:在教学中,开展一些比赛,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定期开展“绘画比赛”,“手工展览”,评选小画家、小巧手,举行“摄影欣赏”、“名家名作欣赏”,扩展视野,提高欣赏能力。

(二)、创设主动开放的学习空间,下放学生学习的权利。

教师应尊敬学生、启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隐藏的独特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我在遵循教学共同规律的同时,提出让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几点做法:

1、给学生选择美术学习内容的权利:“教材无非是例子”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我扩充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积累,比如:低年级通过画报等方法体验美术的美;中高年级通过写美术日记学习自己喜欢的画种体验美术的美。

2、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有效的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在制作泥人一课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效果比老师规定的要好得多。

3、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问题,往往是学生独特的感受,最能进一步发展生的个性。我允许学生课堂上随时提问,尤其在他们创作过程中;课后,及时辅导学生。

4、给学生参与美术评价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美术教师做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更多的看到别人的长处,策略的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质的绝好机会。特别是美术具有非语意性,不同的评价更会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学习都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就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认真贯彻课改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

篇2:小学美术课改

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老师,在我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这几年,我很欣慰自己能够完成每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但自课改以来,大家知道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们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课?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自由、轻松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让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不防活跃课堂气氛,如课前小律活动,利用学生优秀作品展,教师讲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根据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穿插一些音乐、动画,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这门课,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这门课。

二、建立小组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互动的学习是重点,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有分工、有协作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学校内涵发展现场演示报告会上,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上了一节课外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堆积长城》,我把全班分成几个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分工合作开展活动,把课前准备好的废纸箱摆放到指定位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刷涂料组、堆积摆放造型组、勾勒长城砖缝组、描绘城垛射口组,学生团结协作完成,这样全班学生的作品顺利的形成,组合壮观,气势宏伟,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也得到了来我校参加现场会各地区领导、老师的赞叹。这节课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三、美术作业的合理评价:

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评价。对于学生绘画,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不能只以像不像去评价。学生毕竟不是照相机,学生作业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对象后的表现,包含了个人的认识和情感,所以,我会客观对夸张和抽象的作品进行评价。小学生绘画不仅限于画的真实,也可以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心愿,可带有一定的甚至强烈的表现性。评价时,我们可以听取他们对作品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正确评价学生作品。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看法。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因素和个性决定了小学生本身存在稚嫩、夸张、奔放、个性化等独特特性。小学生的可塑性大,适当的评价,会有助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的积极性保持、提高。对于每一次的作业,我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每一位学生作业的优缺点,正确对待,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优点即时给予表扬、肯定,并及时批改,写上简短的鼓励批语。优秀作业在课堂进行展示评价。通过这样的合理评价,实践证明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

四、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学生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事教学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容易模仿。通过优秀作品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长补短。这对拓展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很大的意义。

五、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

适时举行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让学生都来参与,营造一种群体艺术氛围,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通过“六一”艺术节,科技绘画节,组织学生现场绘画比赛,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才能的机会,营造了艺术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美术兴趣。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努力实现课改的新目标。

王文瑞

篇3:小学美术新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故事、表演,包括实践体验等活动,将知识同游戏、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资源变得有趣、活泼。有一次在美术课上,我发现一个学生把太阳涂成了草绿色,我就问她:“为什么?”她甜甜地回答道:“要是有一个绿色的太阳该多好呀,夏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多么奇特的想象!”我由衷地赞叹道。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感知生活和环境,体验生活,做到“心中有画”。

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例如:我在教《我的好朋友》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三段音乐,第一段音乐节奏强烈;第二段音乐轻快悠扬;第三段音乐杂乱。然后请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从第一乐段感受到看到好朋友时激动、振奋的心情;有的从第二乐段感受到与好朋友一起玩时舒畅、快乐的心情;有的从第三乐段听出了好朋友烦恼的心情,心里感觉乱糟糟的……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再根据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所得感受与不同形态的线条联系起来。学生一下子就在不同旋律的音乐声中掌握了以不同形态的线条来表现自己好朋友的形象。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教育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小老师教学”,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和实践,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活动并体验审美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当学生要做“小老师”时,要把别人没看过的作品展示出来,或者要把别人看过的作品讲清楚,要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告诉同学,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五年级2班的蔺相鹏、封富豪等同学在当“小老师”时,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勤练习等等方面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练习基本功,还利用了不少课余的时间,专心地进行互相交流。可以说,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丰富了许多知识,拓宽了视野,学会了交际。学生们会自主地挑选漂亮的图片,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加强了学生们的绘画技能;打开了学生们的眼界;开拓了师生间的交流空间。在“小老师教学”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做教师的心情,有个学生说:“没想到当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呢!”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几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过“小老师”的学生,大多数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正面鼓励,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成功地利用了情感的参与,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鼓励。当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时,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乐于受教,自信心增强,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孩子受到激励后,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在《我的未来》想象画教学中,我让他们每人画出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画得很糟,可在课堂中我却表扬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更丰富的想象,在他们后来上交的作业中,能看出画面各不相同,充满了想象力,画得更美。在以后的想象画教学中,学生都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万不能随意批评学生,那样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取得教师预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学习的动力。

篇4:课改与小学美术教育

关键词:美育;美术教育;创造;想象

小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可往往学生喜欢美术,但不太喜欢上美术课,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的美术教育过多地强调枯燥乏味的基础训练,往往是教师先示范作画,讲演作画步骤,然后是学生机械模仿,最后学生画出的作品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这些训练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当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新课程教材内容克服了“难、繁、偏、旧”的现象,其内容包括了绘画、手工、装饰等多种美术种类。小学美术教育新课程的内容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拓空间,专业要求降低了,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则相对具体。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审美视野去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即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设境激趣

小学生由于身体的猛长、力量的增强,活动领域不断扩大,活动量也大大增加。同时尽管他们的抽象思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他们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仍需借助于直观、形象的东西。因此教师设置有意味的情境,能让学生似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并能够迅速激起他们的学习熱情,例如在教授松树的画法时,教师可以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有关松树的描写,来让学生对松树进行欣赏。然后再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松树的造型以及画面渲染表现的气氛进行描述,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再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在分析松树之后,再将其与柏树和柳树进行比较。然后再由教师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让学生从中体会中锋、侧锋、逆笔、顿挫等用笔方法以及浓、淡、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并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水墨画较少甚至不使用颜色,但仍然给人丰富的色彩想象。“墨分五色”是指“黑、干、湿、浓、淡”,加上“白”便形成黑白、干湿、浓淡三组对比关系。中国画设色带有浓厚的装饰味,尤其注重墨和色的调和处理。“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类型设色,也包括了根据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其形式上有“浅锋”和“青绿”等画法。最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树的组合,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之别、主次之分,从而使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根顶俱齐、等距排列的呆板效果。设境教学,以情导人,避免了学究式的赏析和临摹,能够迅速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由此可见,设境激趣是小学美术教育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趣启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中,兴趣是最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去的因素,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和前提。因此在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从而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教师还要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巧妙地让学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例如,教师可以首先设置一个游戏情景,教师把课件置于教室中间,让学生围着课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观看,并请学生谈谈自己认为从哪个角度看作品最好看,哪个角度看作品最不好看,为什么?然后大家再讨论、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应及时强调绘画的基本审美特征及造型要点,并提出绘画作品不同角度的基本差异,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制作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作。在制作前,教师要提醒大家,创作的作品要突出强烈的色彩变化与对比,希望大家能结合美丽的色彩来装饰我们制作的作品。而教师评价的重点则是看谁的作品形象更有趣、更好看,谁的作品形象更有体积感、更有空间变化。接下来,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业贴在教室四面来进行装饰,从而进一步制造与强化欢快的气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趣”,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状态,以趣启智,乐中求知,从而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样的美术课堂加深了学生对于色彩象征意义的认识与体验,强化了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绘画表现语言,加强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并在展示中获得了成功感和自信,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参与艺术活动的愉悦和幸福。

三、重想象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的人才,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力高度发达的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稚气的想法中,创造力若隐若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学生稀奇古怪的想法超越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或盲目否定他们,而是应敏感地捕捉到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活动场所,从而让学生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触各种材料,进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我们要尽量做到只求其意,不求其形。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尽可能多地采用线索启迪的方法,即由教师提出一些线索,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从线索出发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过程,如教师可以提供局部线索,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其他部分,最后要求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重交流互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合作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方面表现在他们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年人看待,并愿意承担成年人所承担的任务;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常常把自己的认识作为衡量他人或事物的尺度,特别喜欢竞赛性活动,以显示自己的力量。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欲强,合作意识淡薄,所以教师应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材质的用品,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不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活动,讨论的内容应包括:1.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2.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关知识,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然后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师生要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展开讨论交流活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对不同材料的加工处理方法,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的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的创意上,力求创作形式的多样。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以某种材质为主,辅以其他几种材质,分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画,并要求人人参与。而教学过程则应该是情境导人——感受体验材质——改画活动——加工材料——作品欣赏——制作装饰画。课堂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几年来,由于我在新课程教学中精心钻研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与教,我校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步增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显著提高,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学生的作品陆续获奖,家长十分赞赏。实践证明,把握好了以上几点,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小学美术新课程的素质教育也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

篇5:小学美术新课改阶段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艺术教育之一。它又是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美术的学习,都提倡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让学生在平凡中找到美感,在简单中发现神奇,提高对真、善、美的认识。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是艺术学科,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础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美术课首先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一种责任感,并培养他的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可以看到,美术学科的功能不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只有正确运用美术知识教育学习,才能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学生经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的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

此外新课标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新产品的开发。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看到,科普美术能让声、光、电、热等各种科学原理变成人格化的艺术形象,变成五光十色的图案。可见美术的社会功能无处不在。

篇6:探索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增加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美术在环境教育中的载体地位渐渐受到重视。然而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育教学 改革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在我们的教学中已实施,作为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美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改变师生交往的模式,共同营造师生合作的课堂环境,实现教学健康发.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加强自身修养。

小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喻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像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喻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美育讲求人生存的具体性,情感性,过程性和生活化,也称为“个性教育”。所以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这一启蒙重任。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今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二、新课程理念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兴趣,挖掘潜质,激发创新能力

老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二).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三)、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学科不再是单纯独立的学科,而应该是与语文、自然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等学科的整合。这是因为美术学科与这些学科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许多知识点是交叉错节的。美术作品的鉴赏力是需要以文学素养作基础的。学习语文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能力;反之,美术教学中所发展的学生的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又可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在信息时代,多媒体化、网络化极大地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发挥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优势,灵活地运用现代媒体开展教学,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自然科学和美术教学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和法则,在美术教学中引进自然科学常识,既可增添学生学习美术欲望和乐趣,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又有利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美术与音乐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一切课程资源,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机的整合起来,综合其它学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上交汇、升华,从而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功能。在《我设计的服装》一课里,我把美术和其它学科整合一起进行教学。在课前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在上课过程中播放,展示我国各民族服装,同时结合我国各民族服装的发展史,融入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来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和熏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篇7:小学美术课改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服务的。所以《美术课程》明确指出:“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可见课改已经是迫不急待,事在必行的。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呢?通过认真阅读新课标及解读,同时阅览相关小学美术的书籍材料,我对现今的美术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里浅谈几点:

一、新教材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美术学习要创新,必须转变旧的传统观念,建立新的现代学习观。以前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现在必需向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传统教学采用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头脑被书本或老师框死,只会模仿,不会思考,而现代教学要求创新教案。如:《画汽车》一课。按照传统的教法是老师先分析讲解汽车的结构,然后讲解画法步骤,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而课改后,可以完全抛弃原来的教法。如: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采用直观。启发教学,让学生首先提起兴趣去观察了解汽车,然后拿出自备的玩具汽车,分析汽车的组成部分学生互相讨论每一部分是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学生分析透彻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老师只引导学生,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眼看、手摸、探究、学生也就不觉得难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成为美术学科学习创新的主旋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

在课改前,有些课的内容较难,偏向于专业美术学习。比如让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素描的明暗调子,写生的“环境色彩”学生很难掌握而且也不感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改后,这些繁难的内容删掉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加了一些学生较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如一年级教材中《北京小吃》一课。通过对北京小吃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美术可以表现生活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作业内容,同时,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等方法进行创作模仿,展现北京小吃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其中对泥塑的方法就比较开放。这种制作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就降低了教材的难度,不像以前一年级教材中给个物体,你要仿照捏出来出来,这对于一年级孩子太难,既难学,又打消了他们以后学泥塑的积极性。所以现在的教材是充分考虑学生来安排的。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发展都被压抑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有自我的发现、自我见解、探究的空间。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特的个性。这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按如此要求去做的。比如《看谁的风轮跑得快》一课,让学生自己欣赏、讨论、动手制作,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从而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老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

四、让学生之间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互动合作的精神。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作业的。在课改后的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集体合作的内容。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形成了自私、独占的个性,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关心帮助别人。而在课改后的教材中有很多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课。比如《百变团花》,这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剪团花,而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设计。设计出一个大花瓶,每个同学都要积极的参与进来,为这瓶花添上自己剪得最好看的一朵团花,全组共同完成一瓶花的造型。然后,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制作

体会,这是通过集体游戏的教学方式,以每个学生剪的团花组成一个漂亮的大花瓶,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不仅学到有关团花知识,同时提高了“剪”的能力,还认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成员,使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习活动过程扎根于思想中。

又如《剪贴画》这课通过分小组设计,绘画不同内容的画面,看看学生对水分表现画面的掌控能力。同时,考察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指导学生怎样支安排、布置、合作、这样让大家认识到这一幅幅漂亮的画面都是靠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团结就是力量。比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竞争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审美的过程。而老师只引导组织课堂教学,适当于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主动、合作、竞争的精神。

篇8:新课改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之我见

一、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也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更是推动人们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也不例外,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师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1.要打造一 个有艺术 氛围的课 堂。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 ,艺术氛围的营造对小学生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是讲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要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拿起笔,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只是一味地讲, 小学美术这一学科就跟其他理论课没什么区别。如果让小学生拿起笔,画一画,亲自感受美术这一学科,就会给小学生带来新鲜感、神秘感,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挥笔作画,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这无疑是对小学生的一种莫大的鼓励,一方面给小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要建立友 好、平等的 师生关系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与小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要与小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营造自由的、民主的、尊重的、信任的、理解的、宽容的环境,只有这样,教师与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需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宽容,融洽相处,小学生才能形成自主的、自觉的学习意识,小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不受任何束缚的发展,才能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3.要创造轻松 活跃的课 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跃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和小学生互动,多联系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小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由,给予小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小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顾忌课堂纪律和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话。小学美术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要打造轻松的课堂,不让课堂的制度制约小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质疑。小学美术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小学生的发言和看法,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发现错误,千万不能轻易否定,要巧妙引导,这样既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学美术 教师要充 分了解每一 位小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情趣。小学美术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小学生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的热情,激活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美术教师要关心小学生,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宽容小学生的缺点,善于发现小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更浓厚。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 由于刚刚接触这一学科,只是对这一学科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1. 小学美术 教师要在教 学过程中 培养小学生的观 察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的观察力越强,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就越强。美术教师必须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教师可以多引导小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鼓励小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减少盲目性。也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2.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多搞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视野,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在全面提高小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大二班班级总结下一篇:xx年植树节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