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2024-05-02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共8篇)

篇1: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别。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CAI多媒体光盘,其中尽量收集当地工艺美术品。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三月三》,介绍童年时代放风筝的情景,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解决重点

介绍民间工艺和一般工艺的区别

民间工艺:实用经济与美观的结合较好,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地进行巧奇天工的创造,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质朴健康。

1、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而创造的,大部分属于生活日用品,它根植于民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制作的材料就地取材;

3、为手工方式制作的;

4、它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般工艺:虽因物质条件、生产条件优越而有便于发挥工匠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但却,由于材料价值过大,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㈢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民间工艺美术范围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有服装类、服饰类、器皿用具;雕刻类、竹藤柳草编织类、染织绣类;玩具、家具、车舟、建筑装饰以及戏剧人物造型等等。

(以下为课件内容,其中穿插图片)

1、民间雕刻工艺

⑴石雕:

①浙江青田石雕(出图片)

②福建寿山石雕

⑵木雕

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出图片)

②浙江东阳木雕

③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⑶竹刻

上海嘉定竹刻

2、民间编织工艺

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麦杆编等。

(出《提盒》、《垫子・草盒》)

3、民间染织绣工艺

我国染织绣工艺的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民间劳动者自纺、自织、自染、自绣、自用;

二是由官方设置染织绣机构组织生产。

(出《绣花鞋》等图片)

4、剪纸工艺

⑴北方剪纸:

风格朴实粗犷,造型精巧简练;(出图片)

⑵南方剪纸:

构图繁密,剪刻精工秀丽。

(出图片)

5、玩具工艺

是供儿童玩耍、观赏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山东高密彩塑、北京布老虎、北京、天津等地的风筝等。(出图片)

6、彩灯工艺

上海龙灯、广东走马灯、硖石彩灯、泉州料丝灯、北京宫灯等(出图片)

7、民间戏剧人物造型

⑴傩戏面具

造型夸张,上色大胆

显得古朴、洗练、浪漫、诡奇

(出图片)

⑵社火脸谱

是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化妆表演形式延续而来的(出图片)

⑶木偶戏

著名的有泉州木偶、广东木偶、四川木偶、泰顺木偶等

⑷皮影戏

造型雕刻精巧优美,犹如窗花剪纸,色泽明快,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出图片)

㈣小结

学习的目的,重复民间工艺美术和一般工艺的区别及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㈤练习

篇2: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曾 英

保靖县毛沟小学

摘要

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回顾和对民俗艺术的实地考察,认识到湘西民族民间美术是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确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文化资源,应该成为湘西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在湘西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并未得到重视和运用。美术教育中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美术教学中对当地地域资源也没有很好利用。基于上述认识,以期引起大家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重视,从而加强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价值及种类、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构想、民族民间美术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为达成研究目的,解决其中的问题,该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湘西;小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

I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言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现代学校教育既要顺应社会发展,还要适应本民族发展的需要。运用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中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教育已成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地区不仅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具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这既构成了湘西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又拓展了湘西美术教育的新领域,为湘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湘西民族民间美术是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确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是湘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使受教育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认同,也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相互之间的民族团结,唤起人们的自觉保护意识,使之自发地参与对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因此,民间美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的,民族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法第二十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

二、民族民间美术的概念、文化内涵及种类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

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形态各异的灿烂文化,人们习惯于把表现各种文化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和“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是指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老百姓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多数直接被它的创造者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民间美术以其简洁的造型、完美的功能,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了劳动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其通俗的形式受到劳动者的欢迎,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涵着各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其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流,它的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图3 木雕窗花)

(图4 根雕老头儿)(图1 剪纸作品)

(图2 纸扎狮子头)

(图5 棕榈编的公鸡)

(图6 竹编背篓)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竹编、棕榈编织

湘西土家苗家的竹编代代相传,记忆高超的竹编艺人可以编织出各种精美实用的器具,如背篓、箩筐、饭篓、簸箕、凉席等;也可以编织各种玩具、装饰品。棕榈编织也是特别好看的,可以编织实用美观的扇子、草鞋;技艺高超的艺人几分钟的功夫就能编出栩栩如生的蜻蜓、蚂蚱、鸟、公鸡、蛇等等。老人经常编织一些小动物来逗小孩儿。3.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制型,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图7 苗族儿童服饰

图8 苗族儿童服饰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4.土家织锦

土家织锦就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线或面线为伟,完全用手织成的工艺品。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品种已达1000多种,表现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除原有的西兰卡普(被面花)以外,根据时代的变化织出了各种图案的壁挂、服饰、香袋、坐垫、桌布等工艺品。目前湘西还有许多古镇还继承这这种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制作。

图9 土家织锦

图10 土家人正在织锦

三、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构想

(一)湘西民族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

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丰富的民间艺术积淀以及淳朴的艺术风格,可直接为美术教育提供参照。由民间艺人所创造的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可以带上学生去拜访当地那些纯朴的老艺人,走进他们的家中,与老艺人一起织布、编织竹具、编织小动物、摆弄根雕,亲身去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我们还可以把当地的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让他们来给学生上一堂真正的民间美术课。我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孩子们一定是兴趣十足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主动的走进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真善美,同时拉近了孩子们与民间美术的距离,增加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激对民间美术学习及创作的热情。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能是历代艺人穷其一生精力研究的结果。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难度很大的,而且现在的小孩对民间美术了解甚少。我们小时候会编织的各种玩具现在的小孩很少有人会了。

(图12 民间娃娃)

(图13 民间娃娃)

(图13 纸仿陶艺)

(图13 纸仿陶艺)

1.材料上的创新

民间美术大多用的是普通的竹、纸、木、泥、石等,这些都是湘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改变课本上的一贯要求使用的材料,笔、纸、橡皮泥等,而是把原生态的资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而且能节约教育成本。如把芭茅、松果、棕榈、玉米棒子、风化石„„。孩子们在学习民间美术时,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2.内容上的创新

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往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如“连年有余”,“福寿双全”,“鹤寿延年”“龙凤呈祥”等等。然而生活在现代的儿童对理想生活有自己的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在了解认识传统民间美术的同时,选择表现儿童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注入自己对理想生活和审美价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值的取向,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是一派生机和活力。3.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湘西美术种类繁多有的做工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在此类美术教学中,可以在欣赏和了解的同时,改用其他形式进行制作和学习。如木雕面具改用撕纸、泥塑、陶艺制作。银饰、服饰、刺绣等改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蜡染、扎染、印染可以改有水彩颜料或者墨水和纸学习。在张老师关于民间美术的讲座中讲到一些实用的例子如:用纸、墨、和笔芯颜料做的仿古面具和一些器具;用纸、笔芯颜料、锡箔纸 做的银饰,银光闪闪,难辨真假;用超轻泥和纸做的“瓷娃娃”等等。

图14 锡箔纸仿制的苗族头饰

图15 锡箔纸仿制的苗族头饰

图17纸制仿古器具

图17纸制仿古器具

图18纸制仿银饰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的教学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的美术创作体现出较强的生活性,既具艺术性,又富有生命力。

(四)民间美术的适用能够弥补教科书的局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中,由于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教具学具少。大多数的美术课都变成了简单的简笔画课,单调乏味;有些甚至就上了自习课。但在调查的过程中惊喜的发现有几个老师已经开始把民间美术带进课堂了,李老师在美术课上教学生用芭茅编枪,王老师在美术课上教学生用棕榈编蜂窝、蟋蟀、蜻蜓、栩栩如生。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幸福的,甚至有些自豪。他们看来把随处可见的材料变成各种动物、玩具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从中受到启发,在马王小学也上了一堂美术课,用棕榈编玫瑰花,全班18个学生,学的特别认真,连男孩子都编的很漂亮。在下课前,我把所有的玫瑰花扎成一束带走的时候,学生对我说:“老师,别把花弄坏了啊”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我确信,孩子们是非常喜欢、乐于接受和学习民间美术的。可一把农村美术教学条件由劣势转化成优势。民间美术在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利用有了充分的地域资源,如将其用于农村基础美术教育的课堂,使之一方面弥补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好地丰富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从而保证基础美术教育的质量。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http://tese.hnvc.net.cn/Article/xiaoxue/135.html [2]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 [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2 [3] 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中原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2):27 [4] 李鼎.试论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1(05)[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http://wq.zfwlxt.com/blog/blogshow.aspx?user=155328&itemid=57b44066-b699-46aa-847c-9e9501808cca [6] 徐静秋.倾听传统艺术的声音——浅谈民间美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应用 [J].大众文艺.2011(17)

[7] 陈启鹃.谈谈黔东南民族民间美术走进美育课堂[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6)[8]谢 雱.小学美术教学论[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131)

[9] 彭瑶.民族地区小学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以石林彝族自治县为研究个案[D].云南: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 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 [11] 李勇.高等艺术教育中本土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应用——以新疆少数民族民

间美术为例[J].大众文艺,2010 [1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26

湘西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致 谢

篇3: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古人对美术的功能早有阐述, 左丘明提出:“昔夏之有德也, 远方图物, 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张彦远指出:“夫画者, 成教化, 助人伦, 穷神变, 测幽微, 与六籍同功, 四时并运, 非繇述作”, 可以“鉴戒贤愚, 怡悦性情”。美术的特点, 古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民间美术是美术的一种形式, 也有美术的作用。在现代, 也有人认为, 民间美术具有宣泄情感或情绪的功能、慰藉精神功能和心理治疗功能等。

二民间美术

1. 民间美术的现状

民间美术是让劳动群众意识表现和审美直觉体现的产物, 是劳动群众自己的民间美术实践方式。民间美术具有创造性的自由, 具有思想和早期朦胧的情感方式。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创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底层民众, 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国原始美术的基本素质, 具有永恒的美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价值将民间美术推到审美情趣的边缘, 使民间美术逐渐消亡。这一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民间美术的地位正受到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急剧加剧, 农村文化与地方文化正在慢慢被侵蚀, 许多古老的传统的文化有消失的趋势, 文化正朝着单一方向发展, 我们不得不重视。

2.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 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包括民俗活动、民间美术、传统知识和技能。艺术对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保持、民族的认同, 社区的凝聚和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的反应。 (1) 民间美术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成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必须从小学开始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 这个方法是最突出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2) 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 也是一种精神的结晶。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教育,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可以决定一个民族审美素质的高度。 (3) 民间美术是中国视觉美术化的一个最直接的表达, 是历史的见证, 说明勤劳的中国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一般来说, 民间美术技法更简单, 风格热情开朗, 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适合小学教学的民间美术类型有民间剪纸、陶艺、绘画、刺绣、灯笼、剪纸等。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 将民间美术融于小学美术教育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民间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价值, 通过民间美术活动的教学, 力求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健康的发展。小学民间美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寻找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民间美术的功能就是符合教育要求, 提供丰富的基础民间美术教育教学资源, 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小学教育是一个关键时期, 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艺术教育, 同时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 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当我们把隐藏的民间美术挖出来告诉学生, 学生很容易接受, 很愿意学习。民间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多层次的教育。

2. 在美术教学中加强民间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民间美术中存在很多的文化创意, 只有在异想天开的活动中, 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民间美术也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民族文化的认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们形成良好的认同感, 在每一天的健康生活中, 让孩子们表现出自信, 有爱心。民间美术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形成完美的人格。并且民间美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历与感受, 通过审美教育, 提高道德和审美的境界, 小学生才能养成一个自觉的人格。

四结论

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包括:实用功能价值、审美功能价值、道德价值和伦理价值功能、心理功能和技术功能价值。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应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知识, 最终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并逐步加强民间美术的日常教学, 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劳动群众审美直觉的产品, 能够得到自觉的表达。它的美术形象和形式特征已经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民间美术与视觉形象承载和人们表达的思想、态度和审美情趣,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世界。在多元文化和信息社会, 民间美术对小学生学习图像传播和养成视觉文化意识, 形成创新意识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 2005 (1)

篇4: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美术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因此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以弘扬日渐走向消亡的民间艺术已经成为当今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中,国家明确提出应重视当地民族、民间、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不同版本的美术课本都有涉及民间美术的内容,许多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如何把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加工转化为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每一个美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将民间美术文化有效地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摸索出以下途径。

一、 注重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写生、人物访谈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富有特色民间美术的城市和地区尤为适合,如丽江、西安、拉萨等地区。龙岗作为客家人的集聚地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积淀,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民间美术的种类,分析需要收集哪些资料,资料分布在哪些地方,然后通过采风、访问,进行资料搜集,回来后加以整理。通过调查,我们探寻了“龙岗”名称的由来,龙岗以“龙”命名的地名、建筑名、道路名、活动名等等,最能体现龙岗人与龙缘份的是龙城广场、龙园。我们发动家长带孩子去龙城广场看韩美林的龙雕作品;观看南澳每年正月初二的舞草龙表演,了解龙的传说及历史意义。全国像深圳一样的移民城市越来越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要求学生考察自己家乡的民间美术文化,外出旅游的学生要求他们了解当地的民间美术文化,然后进行创作,开学的时候利用美术课时间请学生讲述自己的假期考察情况,并展示自己的采风作品。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民间建筑、文化习俗、民间手工艺等方面内容。

为了使采风内容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兴趣,我们更加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废旧的纸箱、报纸、塑料瓶、石块等材料进行造型艺术创作。学生们充满热情地去探索和表现,体验到了成功造型的乐趣,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欣赏、表现的过程中提高了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 重组相关教材

面对开放式的、多样化的实验新教材,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材观和教学观。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努力开发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对原有教材进行调整。补充一些学生有兴趣和教师比较擅长的内容,教师从现代社会的需要、人才素质的要求来考虑,创造性地对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内容重新组合。

新旧课本相结合,将不同版本取其所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阶段我区小学一至三年级使用课改后新课本,三至六年级使用课改前老课本,初中三个年级使用新课本。课改之前的老课本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民间美术内容,我们应加以利用,将相同年级新、旧课本中相同的内容加以融合,扩大知识量。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应该只盯着一个版本的美术教材,不同版本的美术教材都有其特色和可取之处,在教学中将相同、相近内容加以提炼,取长补短,在教学内容上找到结合点,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为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重组了岭南版和人美版教材的优秀内容,例如: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3册中《面具设计制作》和岭南美术出版社的15册《独具魅力的面具》进行融合,并自编一些教学资料穿插在教材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力求通过和民间美术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机结合,来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同时还结合民间美术的学习,增加了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沙画挂盘连成串》、《团圆的客家围》、《家乡的玉文化》等。

适当地延伸教材中民间美术内容,加大知识量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例如:岭南版第9册《对称式纹样》,除了学习绘画表现形式外,再增加剪纸的形式。先从同学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入手,从米老鼠、比卡丘、机器猫,再到民间的花蝴蝶、大老虎。同学们开动脑筋很快就能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纹样来。优异的成果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乐在其中,有了信心,再要求他们进行剪纸创作,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有趣。

变换制作材料,拓展内容交叉点也是教学中比较有益的方法。适用于民间美术中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的内容。在教学中对此类民间美术,在欣赏和了解的同时,改用其他形式进行制作和学习,如木雕、根雕,改用橡皮泥、陶泥、萝卜来雕刻制作;服装、刺绣、织锦,等改用绘画、设计等形式表现;蜡染、扎染,印染等改用国画颜料和宣纸进行学习。

三、 与节日相结合

结合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元宵节,让学生设计制作花灯、猜灯谜,了解元宵节的风俗。端午节时,人们用划龙舟、包粽子纪念屈原,庆祝节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芦苇叶,模拟包粽子,并设计粽子的外包装。春节到了,让学生们观察民间美术在春节中的体现,把民间有特色的踩高跷、划旱船、舞龙灯、贴窗花、挂如意结,通过制作和绘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同学们剪好窗花贴在窗户上美化教室,自制一些贺卡、拉花、门笺增添新年气息。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剪纸、中国结、泥塑等作品去拜年,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学习会了作客的礼仪,感受节日的氛围。

民间美术的内容同样也适用于现代节日。“五一”劳动节将表现劳动情景的剪纸,送到清洁工阿姨、保安叔叔的手中。“六一”儿童节,学们生们动手制作民间美术工艺品互送小礼物庆祝自己的节日。“母亲节”引导

学生制作一个如意结、一幅剪纸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四、 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活能为学习增添色彩,学习联系生活才变得欢乐有趣。

在教学中不能够停留在欣赏、评述阶段,而是要引导学生认识民间美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的,我们不仅要学习前人的还要进行贴近生活的创新。比如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艺术,不同时期的剪纸艺术,它的造型和反映出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民俗等等都是与当时的生活息息相连的。在传统剪纸中,内容较为固定,如“龙凤呈祥”“连年有余”“富贵平安”等。现代剪纸不论材质、工艺、还是内容都更加多元化,“香港回归”、“2008奥运会”、 “上海之夜”等等,都是与现代生活相适应。再例如原本挂在身上的香包经过缩小变成了手机链;原本繁杂的少数民族头饰摇身一变,成为装饰房间壁挂;显示宗教信仰的西藏唐卡装上画框成为价格不菲的工艺品。

所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挖掘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表现和设计,让他们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分析、思考、体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创作出反映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时代感的民间美术作品,为民间美术注入新活力。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把更多的材料引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创新。稻草、鹅卵石、粮食、树叶、各种蔬菜瓜果、塑料、废旧报纸、各种布料、金属等都引进了课堂。孩子们面对着特别的民间美术学习材料,创作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小小中国结,几种基本的编结方法,加上纽扣、种子等几种辅助材料,创造出项链、手环、挂件等美丽的装饰品。

为了让教学更加融入生活,我们还鼓励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学习,共同上网收集和整理民间美术资料,自己动手剪窗花、烧制泥玩具、制作中国结,在玩耍中去体验。有条件的可以在小区里展览学生的作品。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或展室,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扩大民间美术在校园内的影响。引导学生把民间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五、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在文化课的教学中发挥了它独特的功能,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民间美术的教学多是以视觉教学为主,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更体现出了它的功效。例如制作课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其色彩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是课本图片难以比拟的。再如利用VCD播放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其生动性、细致性和准确性是教师的讲授无法达到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条理性、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将电脑美术应用到民间美术教学中是教学的创新领域。例如利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和CoreIDRAW9绘制对称、二方连续的花边、民族佩饰等物品时就只需要制作出单元形然后进行复制就可以了,学生不用像以前那样不停地重复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兴趣。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和Macromedia FLASH MX整理网络图片、音乐等资料制作欣赏类作品。短短两年的努力,现在已有许多学生爱上了电脑美术,作品《民族大团结》、《窗花世界》等学生电脑美术作品已充分证明中小学生能够学习运用多种软件进行电脑美术的创作与设计。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民间美术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民间美术的内容广泛,种类众多,分布地区广,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和便利性,可以轻松找到相关资料和信息。特别是那些技术难度大,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的内容,如砖雕、服装、金银饰品、民居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初步了解其特点及审美价值,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六、 创设民间美术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种类反映出来的情感、风格、主题思想都有一定的差异,课堂情境的设置应该注意环节的统一性,使各种信息反映一致,从而提高课堂功效。

根据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民间美术内容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结合民间美术教育课程,创设民间美术教育环境,巧妙地利用教室内、外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易于接受的民间艺术品,使学生欣赏、感受民间文化习俗。利用室内的门窗、宣传栏、黑板报,张贴民间艺术作品、照片。利用教室的墙面布置一些学生制作的编织、面具、剪纸等作品,以及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图片、挂饰、小型艺术品。民间艺术品悬挂物的创设是调节室内氛围的有效途径,利用废旧药瓶、易拉罐、剪纸、纸雕制成具有民间特点的风铃、花灯、风筝等分别悬挂在室内,使学生观察、感受民间美术,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美术的气息。

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当中加强了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培养起民间美术文化的欣赏者和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根,守护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底线和感情底线。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基础美术教育义不容辞。在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将民间美术文化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当中,是保护好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把民间美术文化传承下去的保证。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把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青少年儿童之中,实现民间美术与基础美术教育的真正融合,让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永永.新课程资源的源泉.少儿美术,2004(1).

[3] 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5: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市:鹤壁市 县(区):鹤山区

单位:鹤山区竹林学校

姓名:李和平电子邮箱:lihepinhfly@163.com

联系电话 摘要:

民间美术从艺术角度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本土艺术精神,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同时把它与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小学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走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的道路,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美术教学如果能从当地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美术课程,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艺术资源,特别是当地历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民间艺术,它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不仅让学生在多渠道地体验学习乐趣时逐渐体会认识民族艺术的价值,更能通过探索活动,主动地在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因此将民间美术引入到小学美术课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

传承

运用

现状

必要性

思考

一、民间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生活在城市,在灰色高楼的阻隔下,现代人的想象力比较贫乏,小学生头脑中的创作灵感越来越少,而民间美术这种单纯和不受思想限制的形式却能较为适应现代学生的欣赏特点。它直观而贴近现实生活,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又适合本民族欣赏特点,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它植根在地域广阔的农村,在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手中,有着极强的生活表现力,和喧嚣的城市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民间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易为普通人所能理解接受,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它不象文人画(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有一套高深理论,也没有那些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民间美术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认识、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民间美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解,它的民族的审美习惯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最佳素材,也是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由浅入深的启蒙教材。它在教学方面的吸引力也正是我们这些教师解决目前教与学、教与做,激发学生能动性的落脚点。

二、我国民间美术的教育现状

我们的美术教育目前依然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有时又被当做提高升学率的“特色”加以热捧,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便是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农村美术教育往往敷衍了事,相对于城市,农村美术教育则更为薄弱,然而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形式扎根与广大的农村,农村学校许多基本的美育基本的教学尚不能保证,何谈在学生中进行乡土民间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初中的美术教育似乎更重视相关美术知识程式化的讲解,学生只是机械地临摹。让学生参加诸多类型的奖赛,这似乎成了衡量美术教学的标准,而且全国教材基本统一缺乏美术教育的地域及民族特色。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尤其是美术特长班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进入大学前的“学前班”式教育。

中国的高师美术教育都是以“求新求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创精神。教师不注重民间美术知识的传授,他们担忧学习过去的、传统的、民间的知识会影响同学的创新意识,担忧学习今后的创作中会失掉现代审美的时尚,会缺少与外域交流的语言。我们提倡学习民间美术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美术知识内容、设计方法,而并非希望否定现行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设计中国元素的能力。

三、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的必要性

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商业文化的逐渐冲击下,无数民间美术文化正逐渐消亡。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特别令人担忧。民间艺术多依靠人的直接传授,世代流传至今。因此传统民间艺术正随着民间艺人的去世而消失。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雄伟长城等等。而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民间文化却很少去认识了解,殊不知,它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学生对本土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这意味着对祖先千百年来创造的智慧与历史的遗忘,也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丢失。所以我们的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使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由于民间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下,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技能教育所需要的美术资源并不很多,这就使得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具有了很大的局限性。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美术课程标准》不仅在教育标准、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此外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不仅是对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而且也是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民间美术能够促进小学美术教育途径、方法的多样化。《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尹少淳指出:“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既然是生活美术教育,那么中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可接触到的环境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四、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的途径,美术教育与传统民间艺术的相互作用

从审美价值上来说,民间美术有着一种质朴、纯真、自然之美以及独特的韵味,它具有专业的艺术创作所不能够替代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民间美术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它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通。并且,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认识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培养一种朴实的生存情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实践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实现美术教育的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铸造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为宗旨。1.美术课堂教学有助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

如果想使得民间艺术得以保存,一是通过历史的重建,保持它兴盛之时的样子。二是收集历史遗物,比如建立历史博物馆。不过这也只是没办法当中的办法,虽然保存了下来却不能继续发扬下去,一切到这里都停止了。最重要的,还是传承,这样可以让传统美术以一种勃发分支的状态继续下去。所以说传统美术的继续需要美术教育。而青少年必定是文化传承的关键。通过学习,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不久以后将有更多人投入到保护与抢救民间艺术的行列中来。

2.传统民间艺术可以使美术教学更加多元化

民间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它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小学阶段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美术作品,有助于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美术技能,并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各种民间美术,了解伟大的中华文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光荣。这既提升了审美意识,又使学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可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突破科学理性思维的禁锢,进行发散性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使美术教学更加多元化。

3.在美术课堂上渗透民间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民间美术欣赏群体

民间美术异彩纷呈的性状,正是美术教育的恰当内容,如果能适当地引入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那么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民艺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兴趣。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即使许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工作,但他们毕竟已经了解了民族文化,对其产生过兴趣,今后多少会继续关注它。只要这些学生中的少数人对传统民间美术发生兴趣,就有可能为传统民间美术找到传人。在小学开展传统民间美术的教育,有利于民间美术资源的保护。通过学生,还可以让更多的家庭认识民间美术的价值。

五、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中的有效运用

1、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中学校课程则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面对当地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本土的民间美术无疑是孩子们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我们本土的民间美术作为校本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进行开发,这既促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使我们多样性的本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同时,把这一课题放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特别重视这一资源的开发,让美术教师出去培训,把知识带回来再传授给其他的教师,或者外请专家来我校作生动的讲学,力求以教师的成长带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化发展,有时也请民间艺人及民俗学人讲课,让美术教师掌握和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传统技艺和历史现状,加强对本土民族文化基因的认知。实验教师经常外出与其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使之更新教育观念,并且组织实验教师编写校本课程乡土教材和撰写教研论文,使教师不断提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苏州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传统的民间工艺得到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如何把这些艺术宝藏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异化

民间美术在表现形式和造型方法上有很多地方与儿童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时空综合: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织在同一画面,表现事物的多层次与多角度。这些创作表现方法和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相当吻合。如自由夸张:在民间美术造型中不过分拘于结构、透视、比例限制,表现自由夸张变形,用色对比强烈等,这和儿童美术创作同样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尽管在造型处理,表现方法上与现代儿童美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毕竟是成年人的产物,它的一些精湛技艺是历代民间艺人穷极一生精力研究创造的结果。加之一些工具材料的复杂,显然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是不适宜的。应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合起来。

(1)、表现形式的异化。织锦、刺绣,改用绒贴布贴。蜡染、扎染,印染等改用水彩颜料和纸学习。

(2)、表现内容的异化。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中,所表现的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往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如“连年有余”“福寿双全”,“鹤寿延年”,“喜上眉梢”“龙凤呈祥”等等。然而生活在今天的儿童,由于时代的进步,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认识有更多的内涵。所以让孩子在了解认识传统民间美术的同时,选择和表现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注入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取向,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的是一派生机与活力。

(3)、表现材料的异化。民间美术材料大多是普通的木、纸、竹、泥、石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材料,把适合小学生手工的材料引进课堂,如纸、紫砂泥、树叶、及各种蔬菜瓜果等。如民间的惠山泥人,陶艺,改用紫砂泥制作。木刻版画改用纸版画或者吹塑纸版画。

(4)、思维方式的异化。让儿童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表现。这时孩子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已完全异化于成年人民间美术的表现风格,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新颖的形式,把民间美术诠释的童趣飞扬。这种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异化,不是分手后的异化,离经叛道的异化,而是拥抱后的异化,融合式的异化。异化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遗留着民间美术的元素,孕育着民间美术的基因,传承着本土文化的血脉。

3.生态综合材质的运用,刺激儿童的创作欲望和儿童学习兴趣

儿童美术才智的充分发挥,刺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刺激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其结果有好有坏。儿童在民间美术学习中的原生态综合材质的刺激,是运用不同的原生态材料,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感官,促使他们大胆的创造和完好的美术心理素养的形成。综合材料的含义,“是在同一书面上运用两种或以上绘画的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将性质相似和不相似的材料综合在一起的大胆尝试”。土石、草木、树叶、果种,菜园里的瓜果、蔬菜,农民的农副产品、生产用具,家中的生活用品等等,都属儿童民间美术创作原生态综合材质的范畴,每一样原生态的综合材质实际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有很大的亲和力,儿童可在有意无意间与这些材料零距离接触想象创造,打破了教科书里面简单的循规蹈矩的民间美术学习的条条框框,综合特殊材质巧妙地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材质与材质的有机结合可以给儿童一个想象思维立体扩展空间,在这样立体的空间度里,儿童的情感表出是积极的、主动的,冲破了一切定式的思维阻扰,这种大开大合的特定情感气质的形成会有益儿童终身。

六、关于民间美术教育缺失的几点思考 1.民间文化的传承的危机

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忧患,是我们在自省后文化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必然体现,也是我们对艺术本体及其赖以滋养的文化生态的本质关注,更是对本土文化所面临巨大困境与挑战的深刻关怀。然而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随着一代老艺人的去世而艺绝人亡。而当今的学校教育对与民间文化的学习几乎是一个空白,很多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其家乡的优秀民间文化。现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常常是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精通、还热爱。比如内画鼻烟壶,很多国内的青年人居然都没见过,人家老外倒能从这鼻烟壶讲起,一直把咱们清朝历史抖落一遍。这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及教育引导有关,长期以来民间美术被认为是乡野艺术不登大雅之堂。没有在青少年中培养民间文化的传承者接班人,使这些古老的艺术面临失传的危机。2.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对学生民族感情的培养

民间美术教育应与当地的民间美术特色相结合,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利用天然的有利资源营造本土的民间美术氛围。民间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剪纸、年画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无时不刻地向学生展示着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在港澳地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十分重视,经常会举办一些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活动,如香港著名的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作品则透露着民族民间美术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中国元素,把中国的水墨及传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还发起了靳埭强设计奖即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奖,意在让学生把古老的民族文化运用现代设计的观念表现出来,推动民间文化的薪火传承。3.应形成全民保护意识

有关民间文化的缺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全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但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全民的保护意识并没有被调动起来。

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是我国举办文化遗产日的第五个年头,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某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民努力。文化遗产日是全民性和全国性的活动日,文化遗产保护是全民的责任。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经过20多年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从少数人的话题变成了大多数人关心的热点。希望祖国的优秀民间文化在青年学生中得以传承发展。

民间美术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种类繁多,小学美术教学在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民间美术的同时,更应注重本土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更应该适时充电,将民间文化作为课题去研究,只有教师领会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才能把这种美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民间艺术的真正价值,才能让民间美术的小学教学中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4】 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5】吴筱荣.《关注民间美术教育及研究》.桂林工学院

篇6: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中国民间玩具实物。民曲录音带等。

学具:美术书。课前搜集本地民间玩具的资料、图片或实物。每人一份手工娃娃的装搭配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剪纸引题,导入课题

(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

师: 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 这是剪纸作品。

师: 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民间玩具》(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本环节目的: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的欣赏,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分类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

(一)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表现并创造出来,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二)欣赏课文作品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好,(投影仪出示课本图片),图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玩具,请大家仔细看看,互相讨论一下,图片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让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师: 这是山东的泥老虎和泥人,陕西的泥小猪、粘土彩色鸟、布制蛙形枕头、泥制大坐狮,广东的纸龙船,宁夏的线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

(三)欣赏玩具实物

1.观察民间玩具。

除了这些,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民间玩具,请大家看看,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在黑板及桌子上出示各种不同的玩具逐一展示。)

请每组派几位代表,上来看看、摸摸、玩玩,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说出这些玩具的制作材料)

2.民间玩具的分类

请讨论一下,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把民间玩具分成哪几类?

(各组经过讨论,写出自己组对民间玩具分类的意见。师小结。)

(出示投影附一:民间玩具的分类。)

这些作品都是民间艺人以丰富大胆的想象,不拘一格,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东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草、泥、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小朋友会想, 我们家里的变形金刚、波比娃娃、电动玩具,那么华贵、那么高档,这些民间玩具这么简陋、粗俗、显得土里土气,有什么好欣赏的。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

(四)欣赏代表性民间玩具

1.欣赏陕西布制蛙形枕头。

师:先请看这只枕头,它与一般枕头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外形像青蛙、中间有个洞……)

师小结:这枕头都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像只青蛙。枕头的中心挖了一个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同时又便于泪水的漏淌,不会让泪水打湿枕头,流进耳朵,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枕头色彩鲜艳,形象给人以笑眯眯的感觉。除了睡觉外,这枕头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小小的枕头,伴随孩子长大,这其中的一针一线,包含了母亲多少的深情厚意啊,这可是现代高档玩具所不能表达的。

2.介绍玩具中图案的寓意。

在蛙形枕头上图案绣得很精致,上面的莲花、莲蓬、莲藕和鲤鱼的组合,意味着年年有余,同样也有连生贵子,期盼多子的意思。

在民间玩具上,一般都绘有一些富有寓意或象征性的图形,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出示投影附三:图案的寓意)

3.欣赏民间玩具的色彩。

民间玩具图案很别致,色彩也很独特,请看:(出示西安布制十二生肖挂饰)这件挂饰色彩上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

师小结:中国民间玩具在色彩上总是选用艳丽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强烈对比的视觉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浓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缓解那灰暗、萧瑟的气氛;丰收的季节,到处鸟语花香,那鲜艳的色调,又恰好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

4.认识民间玩具的功用。

民间玩具不仅图案别致、色彩艳丽,而且很多玩具还具有多种功能。(出示实物套娃)

(引导学生说出套娃不仅集玩、观赏、贮藏于一身,而且存放方便的功能,展示套娃的七个套形。)

总结:这些民间艺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困,但他们永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艺术品,多么难能可贵呀。

中国的民间玩具虽然没有现代高档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传神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创造艺术,是现代高档玩具远远不能比的。

(五)欣赏本地玩具。

师:中国的民间玩具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各地都有。我们家乡到底有那些民间玩具呢?老师课前曾叫同学们去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现在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请课前搜集到玩具图片或实物的学生上台讲解)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注入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仅强调夸张变形,又强调生动活泼、清新健康,传神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视色彩自身的对比和五彩斑斓。(出示投影附五)

四 制作玩具,结束教学

(本环节目的:通过简单的玩具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

篇7: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5、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玩具。

6、布置作业。

A、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

B、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教学后记:基本能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书中的作品。

篇8: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

美术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因此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以弘扬日渐走向消亡的民间艺术已经成为当今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中, 国家明确提出应重视当地民族、民间、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 不同版本的美术课本都有涉及民间美术的内容, 许多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如何把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加工转化为美术教育课程资源, 已经成为每一个美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 对如何将民间美术文化有效地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摸索出以下途径。

一、注重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写生、人物访谈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教学形式, 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富有特色民间美术的城市和地区尤为适合, 如丽江、西安、拉萨等地区。龙岗作为客家人的集聚地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积淀, 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民间美术的种类, 分析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资料分布在哪些地方, 然后通过采风、访问, 进行资料搜集, 回来后加以整理。通过调查, 我们探寻了“龙岗”名称的由来, 龙岗以“龙”命名的地名、建筑名、道路名、活动名等等, 最能体现龙岗人与龙缘份的是龙城广场、龙园。我们发动家长带孩子去龙城广场看韩美林的龙雕作品;观看南澳每年正月初二的舞草龙表演, 了解龙的传说及历史意义。全国像深圳一样的移民城市越来越多, 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要求学生考察自己家乡的民间美术文化, 外出旅游的学生要求他们了解当地的民间美术文化, 然后进行创作, 开学的时候利用美术课时间请学生讲述自己的假期考察情况, 并展示自己的采风作品。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民间建筑、文化习俗、民间手工艺等方面内容。

为了使采风内容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高学生兴趣, 我们更加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废旧的纸箱、报纸、塑料瓶、石块等材料进行造型艺术创作。学生们充满热情地去探索和表现, 体验到了成功造型的乐趣, 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欣赏、表现的过程中提高了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 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重组相关教材

面对开放式的、多样化的实验新教材, 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材观和教学观。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 努力开发当地民间美术资源, 对原有教材进行调整。补充一些学生有兴趣和教师比较擅长的内容, 教师从现代社会的需要、人才素质的要求来考虑, 创造性地对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内容重新组合。

新旧课本相结合, 将不同版本取其所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阶段我区小学一至三年级使用课改后新课本, 三至六年级使用课改前老课本, 初中三个年级使用新课本。课改之前的老课本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民间美术内容, 我们应加以利用, 将相同年级新、旧课本中相同的内容加以融合, 扩大知识量。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应该只盯着一个版本的美术教材, 不同版本的美术教材都有其特色和可取之处, 在教学中将相同、相近内容加以提炼, 取长补短, 在教学内容上找到结合点, 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为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 重组了岭南版和人美版教材的优秀内容, 例如: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3册中《面具设计制作》和岭南美术出版社的15册《独具魅力的面具》进行融合, 并自编一些教学资料穿插在教材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力求通过和民间美术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来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同时还结合民间美术的学习, 增加了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沙画挂盘连成串》、《团圆的客家围》、《家乡的玉文化》等。

适当地延伸教材中民间美术内容, 加大知识量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例如:岭南版第9册《对称式纹样》, 除了学习绘画表现形式外, 再增加剪纸的形式。先从同学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入手, 从米老鼠、比卡丘、机器猫, 再到民间的花蝴蝶、大老虎。同学们开动脑筋很快就能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纹样来。优异的成果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们乐在其中, 有了信心, 再要求他们进行剪纸创作, 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有趣。

变换制作材料, 拓展内容交叉点也是教学中比较有益的方法。适用于民间美术中制作工艺复杂, 工具材料要求高的内容。在教学中对此类民间美术, 在欣赏和了解的同时, 改用其他形式进行制作和学习, 如木雕、根雕, 改用橡皮泥、陶泥、萝卜来雕刻制作;服装、刺绣、织锦, 等改用绘画、设计等形式表现;蜡染、扎染, 印染等改用国画颜料和宣纸进行学习。

三、与节日相结合

结合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元宵节, 让学生设计制作花灯、猜灯谜,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端午节时, 人们用划龙舟、包粽子纪念屈原, 庆祝节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芦苇叶, 模拟包粽子, 并设计粽子的外包装。春节到了, 让学生们观察民间美术在春节中的体现, 把民间有特色的踩高跷、划旱船、舞龙灯、贴窗花、挂如意结, 通过制作和绘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同学们剪好窗花贴在窗户上美化教室, 自制一些贺卡、拉花、门笺增添新年气息。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剪纸、中国结、泥塑等作品去拜年, 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学习会了作客的礼仪, 感受节日的氛围。

民间美术的内容同样也适用于现代节日。“五一”劳动节将表现劳动情景的剪纸, 送到清洁工阿姨、保安叔叔的手中。“六一”儿童节, 学们生们动手制作民间美术工艺品互送小礼物庆祝自己的节日。“母亲节”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如意结、一幅剪纸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四、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 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生活能为学习增添色彩, 学习联系生活才变得欢乐有趣。

在教学中不能够停留在欣赏、评述阶段, 而是要引导学生认识民间美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的, 我们不仅要学习前人的还要进行贴近生活的创新。比如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艺术, 不同时期的剪纸艺术, 它的造型和反映出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民俗等等都是与当时的生活息息相连的。在传统剪纸中, 内容较为固定, 如“龙凤呈祥”“连年有余”“富贵平安”等。现代剪纸不论材质、工艺、还是内容都更加多元化, “香港回归”、“2008奥运会”、“上海之夜”等等, 都是与现代生活相适应。再例如原本挂在身上的香包经过缩小变成了手机链;原本繁杂的少数民族头饰摇身一变, 成为装饰房间壁挂;显示宗教信仰的西藏唐卡装上画框成为价格不菲的工艺品。

所以, 让学生结合生活, 挖掘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 进行表现和设计, 让他们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分析、思考、体验,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创作出反映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时代感的民间美术作品, 为民间美术注入新活力。在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把更多的材料引进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创新。稻草、鹅卵石、粮食、树叶、各种蔬菜瓜果、塑料、废旧报纸、各种布料、金属等都引进了课堂。孩子们面对着特别的民间美术学习材料, 创作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小小中国结, 几种基本的编结方法, 加上纽扣、种子等几种辅助材料, 创造出项链、手环、挂件等美丽的装饰品。

为了让教学更加融入生活, 我们还鼓励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学习, 共同上网收集和整理民间美术资料, 自己动手剪窗花、烧制泥玩具、制作中国结, 在玩耍中去体验。有条件的可以在小区里展览学生的作品。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或展室, 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 扩大民间美术在校园内的影响。引导学生把民间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 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在文化课的教学中发挥了它独特的功能, 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 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民间美术的教学多是以视觉教学为主,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更体现出了它的功效。例如制作课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图片, 其色彩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是课本图片难以比拟的。再如利用VCD播放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 其生动性、细致性和准确性是教师的讲授无法达到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的条理性、直观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将电脑美术应用到民间美术教学中是教学的创新领域。例如利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和Core IDRAW9绘制对称、二方连续的花边、民族佩饰等物品时就只需要制作出单元形然后进行复制就可以了, 学生不用像以前那样不停地重复画, 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兴趣。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和Macromedia FLASH MX整理网络图片、音乐等资料制作欣赏类作品。短短两年的努力, 现在已有许多学生爱上了电脑美术, 作品《民族大团结》、《窗花世界》等学生电脑美术作品已充分证明中小学生能够学习运用多种软件进行电脑美术的创作与设计。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民间美术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民间美术的内容广泛, 种类众多, 分布地区广, 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和便利性, 可以轻松找到相关资料和信息。特别是那些技术难度大, 制作工艺复杂, 工具材料要求高的内容, 如砖雕、服装、金银饰品、民居等, 让学生通过网络初步了解其特点及审美价值,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六、创设民间美术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种类反映出来的情感、风格、主题思想都有一定的差异, 课堂情境的设置应该注意环节的统一性, 使各种信息反映一致, 从而提高课堂功效。

根据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 对民间美术内容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 结合民间美术教育课程, 创设民间美术教育环境, 巧妙地利用教室内、外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易于接受的民间艺术品, 使学生欣赏、感受民间文化习俗。利用室内的门窗、宣传栏、黑板报, 张贴民间艺术作品、照片。利用教室的墙面布置一些学生制作的编织、面具、剪纸等作品, 以及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图片、挂饰、小型艺术品。民间艺术品悬挂物的创设是调节室内氛围的有效途径, 利用废旧药瓶、易拉罐、剪纸、纸雕制成具有民间特点的风铃、花灯、风筝等分别悬挂在室内, 使学生观察、感受民间美术, 在生活中耳濡目染, 感受民间美术的气息。

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当中加强了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保护意识, 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培养起民间美术文化的欣赏者和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根, 守护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底线和感情底线。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基础美术教育义不容辞。在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中,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 将民间美术文化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当中, 是保护好民间美术文化遗产, 把民间美术文化传承下去的保证。只有通过学校教育, 把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青少年儿童之中, 实现民间美术与基础美术教育的真正融合, 让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永永.新课程资源的源泉.少儿美术, 2004 (1) .

上一篇:续订劳动合同登记表下一篇:劲霸男装新标志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