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德育计划

2024-05-03

小学美术德育计划(共8篇)

篇1:小学美术德育计划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计划

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德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复杂,有的学生已开始进入叛逆期,平日里正面教育活动开展相对不多,在某些方面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很艰巨的。在爱国思想,集体荣誉、尊敬师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这说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关心时政的意识和思想觉悟,具有正义感、责任心和同情心,法制观念集体荣誉感显着增强,并渴望将来学有所成。

二、指导思想:

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三、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在学生心中从小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和优良的公民打好基础。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开创美术德育工作特色。

四、主要内容

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现代艺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学期美术教学主要内容以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教学包括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欣赏作品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学习态度来继续培养学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五、具体措施

1、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德育工作要点,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2、在美术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做到德育与美术学科教育的渗透。如:环保方面,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

4、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营造各种德育灵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例如:组织学生到室外去采风,写生,让学生画生活日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的作品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气艺术品味,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表现欲。提倡奇思妙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寓德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例如: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学生艺术作品展示会、美术成果展示会等。培养学生和竞争与交流意识。

6、热爱生活,弘扬民间传统艺术对于各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来说,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

7、引导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欣赏和制作,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8、克服自卑,增强自信。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学生应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艺术启蒙教育的不同都会产生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于学习美术缺乏兴趣、失去信心,畏难心理尤其突出。

总之,教无定法,重在实效。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教育内容,根据学校条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法,才能有效的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篇2:小学美术德育计划

张钰菲

一、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养成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在学生心中从小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和优良的公民打好基础。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开创美术德育工作特色。

二、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实施原则

1、讲美术课时,应突出渗透点,找到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原则。

2、美术课的德育教育同《小学生守则》、《规范》教育相结合原则。

3、美术课的德育教育和家庭表现相结合原则。

4、美术课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终生受益原则。

三、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育目标使用说明

篇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挖掘美术作品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德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口头的说教学生肯定无法理解,那么就让生活实物来教学,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悟、去理解。在美术课中,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就是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格尔尼卡》《血衣》《父亲》……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列出一大串,在这些作品里面沉淀着全人类的文明和智慧。通过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人文的精神,从中理解人类的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从而提高学生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运用名人小故事及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教学环境的美化,不但运用普通教学法,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在轻音乐中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时,不仅要从画面的表面进行分析引导,更要从语文课上学习的《达·芬奇画鸡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达芬奇的看法,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然后提出设问:一个不勤奋的人能有如此的成就吗?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遐想,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是从小坚持画鸡蛋,勤奋好学,不怕苦,不怕累,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呢?指导学生讨论: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大量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故事固然促人奋进,但离我们最近、对我们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好人好事,虽然都是些凡人小事,但都生动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上美术课时,经常利用一些时间,展示抗战时期英雄的画、学习雷锋的画、生活中好人好事的画,使学生不仅从大事件着眼,学习战斗英雄,保卫并热爱祖国;也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做好人好事。为了搞好这方面的教育,我经常利用美术课的范画作品,宣传好人好事,让学生学做好人好事。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当中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形成了有事大家一起上,集体有事就是每个人的责任的风气,有力地促进了良好风气的形成。

美术课中展示绘画作品时,顺带着穿插进一些好人好事的绘画作品,深入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美术课中有许多描写人与自然环境内容的好作品,如《春天的色彩》,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图片,有田野的图片,有山林的图片。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利用美术作品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保持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有时,只要教师一句赞赏的话,一个开心的笑,一个幽默的动作,就能宣泄和释放出学生在情感上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体验到和升华美好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4: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德育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小学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新问题、新挑战、新特点。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法缺乏实效性,单单只靠一门思想品德课程实在是难以收到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道德说教,它因为美术的色彩、线条而变得真实且容易理解,与原来的枯燥理论截然不同,更容易被小朋友所接受。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在美术教学中,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通过“折纸比赛”“美化生活小能手”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具体的生情、校情,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走出学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美之心。

小学美术课的课堂除了设在学校,还可以设在野外,带领学生去写生是最佳的方法。

我每学期都会把学生带到美丽的高邮湖畔去写生;我也会带着学生去把市内、市郊被污染的河流画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比不上身临其境的感受强烈。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贴近了大自然,学生也在写生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秀丽和伤痕,用心灵和画笔感受了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环境污染,才会更去爱它,用自己的行动爱护它。这就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强调的环保教育中保护环境的美,这个教学方式可以让环保意识自觉融入学生的脑海。再加上老师在活动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比如不能随便乱丢垃圾,更能让学生明白自然之美的保护来源于人类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同时也传达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走近身边的文化古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小学美术课应该走近身边的文化古迹,去看自己家乡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应该安排小学生每学期实地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一次;就算是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进网上文化古迹。领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珍品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因为在传统文化面前任何人都是小学生,在学生受到心灵震撼的同时,更会激起对古人的崇拜和对我们祖国文化的热爱。如果说一个人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可以增强自信心,那么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以蓬勃朝气和信心百倍的面貌迎接明天的挑战。

总之,我们要想全方位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有效德育,就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要求老师结合小学美术学科教育的特点,将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和娱乐之中,使学生陶冶情操的同时,在心灵上得到启迪和德育上得到教育。

三.走入社会,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良好教养。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觉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实际脱节严重!比如,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绿灯,尊敬师长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加以规范并不断强化。否则,一个人一旦养成了不文明的行为习惯,长大后就很难纠正。我们身边不少人的低素质表现其实都与他们从小学开始受到的教育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些人的不文明行为甚至在国际上给我们的国家抹了黑!

篇5:美术馆后街小学第二学期德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依据区、校工作要点,本学期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对德育队伍的管理,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强“三结合”教育,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灵魂塑造为主旨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二、重点完成:

(一)构建切合实际的目标体系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依据.本学期德育处将以“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突破口,形成德育目标体系,使德育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将通过学生座谈,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形式搜集反馈意见来验证德育目标的时效性。

(二)构建科学的内容体系

1.狠抓基础,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1】定重点、明要求.本学期重点落实学习习惯和社交礼仪、观赛礼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以“传递圣火,感受文明”为主题将文明礼仪教育传递到家庭、社区、社会。学期初,德育处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开启文明生活的宝典”常规动员工作,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十个文明形象》,做到“三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动手打人;管住自己的脚,上下楼梯靠右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多训练。围绕教育重点,结合“奥运微笑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训练活动;主题 :“我眼中的奥运文明”演讲赛,在训练中养习惯; 设立“文明窗”,将学生中出现的文明行为以照片的形式张贴出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建机制。继续推行领导、教师护导值日、红领巾值日岗制度,对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进行小结,颁发流动红旗,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班级要利用好学校的养成教育评比制度建立有效的班级激励机制,学校随机抽查,定时总结表彰。

2、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专题教育。

三月“爱心月”让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四月“唱响奥运”月。让学生继承传统,走进奥运;五月“劳动月”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六月“快乐月”让学生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3、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育阵地——充分利用“网上绿色邮件”,使学生有话有处说,有话敢于说.抓住特殊时期进行教育,在期中、期末等特殊时期对学生进行专题疏导。

(三)完善激励发展的评价体系.1、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

(1)肯定和推广班主任工作中好的做法。

(2)对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和特色工作及“家校结合”等科研工作进行评估量化,做到奖惩分明。

2、对学生的评价

以“评价手册”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和阶段评价,评选表彰学生中的各类先进.通过评价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学年末班主任给学生写好评语并抄写在学籍卡上。

(四)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1、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阅览有关优秀理论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学校通过组织班主任例会、下发学习材料等方式,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使班主任常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次,班主任要认真上好

每一节周会课,保证班队、思品三块阵地专课专用,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把每周一节晨会课、班队课让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有利于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班主任要使用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分解、落实学校各月份的教育要点,使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加大检查力度,尤其是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德育过程性资料的建设,针对每月教育重点进行调研,及时填写反馈表格,便于总体把握。

(五)三位一体,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3、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以及外地民工子弟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强化学科渗透。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做到“五有”(1)要有意。要有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授课前,努力挖掘教材中和德育素材,安排好德育渗透点。(2)要有序。要从学科及授课内容特点出发,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将德育内容具体化、层次化,做到德育渐进。(3)要有机。要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将德育内容和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4)要有度。对德育内容的渗透力求点到为止,不画蛇添足。做到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掌握学科知识。(5)要有效。渗透要针对实际,讲求方法,注重实效,避免空洞说教。教学反思中要有学科渗透要求的内容。

5、加强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力度。本学期围绕教育重点加大科研工作的管理,聘请资深专家进行科研工作的辅导,期末每位教师以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

三、主要工作安排:

1、二月:开学典礼做好开学与寒假活动总结工作。

2、三月“爱心月”.学雷锋,树新风;母亲节感恩教育

3、四月“唱响奥运”月”

(1)家长会

(2)紧抓奥运倒计时100天(4月30日)开展“唱响奥运”活动

4、五月“劳动月”

(1)劳动体验活动

(2)法制讲座

(3)准备六一游戏庙会

5、六月“快乐月”

(1)举行“六 一”游戏庙会

(2)学习成果展

(3)中旬完成“奥运”主题班队会

6、七月:各项工作总结

篇6:美术德育渗透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全校七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众所周知,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美的含义。而在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工作中我注重德育目标的培养,让学生从各方面受到教育。美术教学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我在工作中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受中得到教育。现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计划如下:

一、在备课中渗透德育目标

在备课的过程中和准备教学用具时,首先把德育目标总结制定出来,将学生朝着这个方面引导,比如说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习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针对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及特点,分别制定附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德育渗透目标。如“欣赏评述”领域,通过欣赏各种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等,让同学们都感受到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首先是要在课堂常规中进行品德教育。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对于美术教学很多人都认为美术课堂太乱,简直是一盘散杀,学生自由过度,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又如工艺美术课中,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其次,要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教学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术是无声的语言,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在集体创作中,顺其自然地渗透德育。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也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集体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儿童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会得到激发。当作品完成之后,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的荣誉感。而且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态度的培养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在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作用。因此我对学生美术作业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将弱化分数或等级,重评语评价,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或家长评等方式。针对美术可视性的特点,在校内或校外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进入社会,得到大众的广泛评价。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其实,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相信在有效的目标指引下,将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先生语)。可见,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形地体现在美术教育中。然而审视目前的美术教育现状,很多教师认为德育是思品老师的事,把德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把德与美完全分离,使大量的德育因素和时机白白流失。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相信美术教育中美的内容和形式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让它与教学原理相结合,能使这种吸引力变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努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利用课堂教学与教材,选择合适的时机穿插德育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教材。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其目标要求以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描绘作品,在进行教学时,我先将事先录制好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投放到大屏幕上: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在国旗护卫队的护卫下,在神情肃穆的人民群众的目光中冉冉升起。在声音与画面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还有些教材其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掘、发现和理解,被称为隐形教材。

二、关注课堂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让德育之苗遍地开花,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紧抓课堂常规,进行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又如工艺美术课中,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2、营造课堂氛围,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3、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⑴ 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在制作《吊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式活动内容:①招聘设计师。②布置展销会,学生设计吊饰。③“卖吊饰”,请一些学生上台推销“产品”(形式可以是介绍自己设计的吊饰)。④“买吊饰”,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贴在要买的吊饰上。⑤比比谁的吊饰买的人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互帮互助,兴致高昂,斗志高涨,自信十足,在热烈的游戏式教学中,品德教育已和谐渗入。

⑵ 在集体创作中,顺其自然地渗透德育。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也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集体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儿童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会得到激发。当作品完成之后,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的荣誉感。而且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态度的培养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⑶在情感渲染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新课标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既是审美的动力、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审美需要唤醒的驱动的情感,审美就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不能形成深刻的体验、深层的领悟、主动的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本身包含的思想内容,运用情感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

4、重视课堂评价,促使品德升华。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作用。在评价环节渗透德育,我们从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对作品的评价方式两方面入手。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我们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另外,在实际的评价中还要注意下面几点:①对优等生不能偏爱,有缺点要指出。②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该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③对学生批评要适度,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④教育中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依托不同课型,全面渗透德育。

美术课的课型可分为三类:绘画、工艺、欣赏,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德育效果体现。我们根据这些课型各自的特点,深入挖掘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富有创意的、持之以恒的思想品德教育,使美术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高尚品德,又有创新精神的一代。

1、携手绘画,益生熏德。

绘画作为美术课的最主要的课型,还可细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在具体实施中结合不同类型的特点,有机渗透德育,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临摹画 临摹作画的关键是学生要仔细观察范画的构图、色彩、形象等,然后按实临摹。此法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认真、耐心、实事求是的态度。

写生画 写生教学的特点是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象,再把形象描绘于纸上。它可培养学生的写实功夫,训练造型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激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中美与丑的能力,并能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美好感受。

想象画 想象创作画是通过形象或抽象的多种表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创作出一种新的形象或情节。它可激励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美,表现心中那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电脑画 电脑美术作品的出现,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电脑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神奇多变的世界,鼠标一点,我们的设计就立刻展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设计与无穷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

2、联姻工艺,育生悟德。

工艺美术是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教学生掌握一些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对教育、学生了解工艺美术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悟工艺课中蕴涵的德育很有现实意义。

节俭教育 工艺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大的课业,一点碎布,几张彩纸,一个塑料瓶,一本挂历,通过精心的设计,巧手制作,便会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性,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在准备阶段,不少学生在购买材料时,往往一买就是很多,制作时又不懂得节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浪费现象更加严重。我发现后,就及时进行教育,在班上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指导他们合作购买材料,怎样使用材料可尽量避免浪费。我还鼓励学生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多采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创新教育 在工艺制作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去做造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手脑并用,在实际动手操作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今的小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加强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助于打破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不可小看一件泥塑、一件纸塑给学生带来的勇于实践、务实探索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重要。

环保教育 对多数孩子来说,环保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小学生社会阅历少,认识水平有限,纯理论或口号他们并不一定能接受和理解。我就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以动手制作的形式,参与到认识材质并利用材质的过程中,即在“玩”中学到了环保知识。如在剪贴画制作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身边一些视为“废弃”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和有机组合,变废为美。又如我们一次性筷子做成一座桥,用废报纸制作成漂亮的风景,用易拉罐做成花篮、头饰等等。这些课业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了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审美教育 放眼生活,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竹节,一团泥巴,几根木头,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蕴藏着劳动人民永不竭止的创造力,浓缩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启发着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如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劳动人民凭着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为生活增彩添喜、生动活泼,受群众欢迎,极富艺术情绪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在剪纸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剪刻,不仅懂得了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了解了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3、深交欣赏,辅生启德。

美术欣赏教学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备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美的形式,有着客观、真实而又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题材。在教材中有展现祖国锦绣河山的山水画、风景画;有展现中外文明史的历史画;有给人美感的人体雕塑和城市雕塑;有凝聚几个世纪无数人民心血的工艺美术作品;还有经历许多沧桑的中外建筑。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蕴含着艺术家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审美思想,对启迪学生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四、开放教学内容,提升品德修养。

从美术放眼其余学科,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科学等学科本身蕴含着德育教育功能,如数学能提升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音乐能给人以努力奋斗、克服困难的力量等。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利用各学科的相互沟通,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更上一层楼。

1、沟通语文学科,提高品德修养。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在美术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童话,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会读、会背、优美的诗句融化在自己的大脑中,有朝一日和自己创造的画结合起来,创作灵感便一呼而出,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会非常感人,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如在听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姑娘》后,在画《想象中的太阳》一课时,一位学生把童话故事与太阳相结合创作了《把温暖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画,画面上太阳公公手里拿着食物,送给了躺在白云上面的卖火柴的小姑娘。这幅画充分表达了一个小学生对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姑娘的同情和要为她献爱心的美好愿望。我已经看到德育的种子已在这位同学心中生根发芽。

2、沟通自然和现实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自然里”的活教育思想。根据教学计划目标,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捕捉自然中美的情趣,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学生用心尽情体会,用笔尽情描绘,这不仅仅训练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自然界“美”的启迪。用真实的情感去体验生活自然美的美感,陶冶情操,学习用真情去表达和创造美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篇7:美术德育工作计划

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复杂,有的学生已开始进入叛逆期,平日里正面教育活动开展相对不多,在某些方面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很艰巨的。在爱国思想,集体荣誉、尊敬师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这说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关心时政的意识和思想觉悟,具有正义感、责任心和同情心,法制观念集体荣誉感显着增强,并渴望将来学有所成。

二、指导思想:

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三、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在学生心中从小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和优良的公民打好基础。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开创美术德育工作特色。

四、主要内容

篇8:小学美术德育计划

德育是一种思想与心灵上的浸润。企图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来完成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就显得过于狭隘和僵化。德育教育的发生总是那么不经意而又具有必然性。德育要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 就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并引发情感共鸣, 德育要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准则, 就要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小学阶段, 各个学科都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也都发挥着影响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作用, 尤其是美术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德育要做到实处, 要做得自然, 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坚定学生发奋图强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们的学习, 这才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哲学思想

1. 教学内容的广泛化和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学的宗旨就是要带领学生去采掘和领略“生活之美”, 把可供欣赏的生活物象纳入到美术课堂上, 也将美术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广泛联系, 让美术教学生动地呈现在学生身边, 让学生可感触、可观看、可赏玩。因此, 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有鉴赏、观摩、技法、讨论、展示等, 美术教学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包括绘画、书法、雕塑、设计、建筑、篆刻、手工制作以及美术史、美术欣赏等。

2. 情感交流丰富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学要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因此, 除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之外,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 把学生的情感需要作为课堂设计的重点依据, 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 对于课堂设计的内容,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另一方面, 美术教学本身就需要情感的投入, 调动人的感官去体会事物, 用心去体会事物所传达的信息从而形成情感化的交流;第三方面, 情感化的交流不仅是学生与事物之间, 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的共鸣与争论等都围绕着情感、精神等开展。

3. 注重审美与鉴赏

小学阶段是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审美能力还是审美心理, 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审美感知能力不仅受先天素质的影响, 同时也与后天的培养教育有关。而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审美观点和审美态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时期, 所以小学生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人的创造性和人格塑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 学生容易偏爱那些色彩艳丽以及充满童趣的艺术形象或是作品, 他们所得到的信息基本上也都是来源于这些表面信息, 对那些内涵深刻的作品体会并不深;小学生自身的情绪表现为感情热烈、张扬, 且具有极大的跳跃性;想象丰富, 具有很强的联想能力。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体察心理能力和感受能力, 形成一定的审美思想和能力, 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

4. 关注个别差异

美术教学在倡导发扬学生的独特个性,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不必要“循规蹈矩”, 而是在该遵守的学生本分的前提下尽情依循本性去探究、去思考、去创造。在美术教学中, 学生是思考与创造的主体, 也是交流与分享的主体, 让学生们尽情发言, 对于敏感内向, 不善交流的学生, 需要给予鼓励, 让他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个性活泼, 踊跃发言的孩子, 需要给予表扬, 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有了学习积极性, 才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堂教学内容。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哲学思想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1. 激发高尚情操

美术教学对美的欣赏、歌颂、赞扬以及创作, 对美好、有价值的事物的情感化投入, 都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创造, 迸发出心灵的力量, 激发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学上的丰富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帮助, 也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外向性和开放性, 形成一种开放、积极的个性。

2. 巩固审美道德

美术教学给儿童以丰富的视觉“刺激”和体验, 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巩固学生的道德成长。审美是一种良好的精神体验和享受, 对美的事物的细心观察、体会以及创造, 更加会激发起学生创造“美”的行动, 从而让学生由认知到感触到行动, 并再次将“美好”“价值”等正面的社会高尚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而不容冒犯和质疑。

3. 形成道德准则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 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美术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正确地观察、评价生活中的事物, 进而获得一种评价一切事物的准则与依据, 并进一步自主地去履行自己所发现和尊崇的这些准则。所以, 美术教学所传达给学生的有关美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准则, 成为学生自发的行为意识和准则。这些准则是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出来的, 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 这会比任何教条、外在的说服教育都有力度, 一旦形成就可能会被学生奉行一生。

4. 锻造良好品行

小学美术课上, 结合作品欣赏、动手创作等情境开展的合作是感情的交融、情绪的感染、氛围的熏陶、分工协作的过程, 开放的氛围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容易促进学生的合作行为, 可以增强学生对合作的良好体验, 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目的。小学美术课通过分享与情感交流, 增强美好体验, 锻炼学生表达情感与进行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美术活动课激发学生去观察事物和体察事物, 而不仅仅是从表面、从外在地看待现象, 让学生获得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手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心态, 也让学生慢慢懂得控制情绪并掌握判断事物本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 霍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5) :156.

[2]朱永斌.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 2010, (12) :81-82.

[3]孙建明.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新课程, 2010, (9) :151.

[4]孙静波.德育为首润无声胜——关于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学生之友, 2012, (6) :31.

[5]范欣.渗德育于无声处, 促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 2013, (5) :156.

上一篇:2024大盛乡村医生公共卫生目标责任书下一篇:专家聘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