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

2024-04-0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精选6篇)

篇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

党的十九大关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作出的新的伟大历史贡献

一、单选题: 共10题,正确10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分值:4.0/得分:0.0)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之间的矛盾。(分值:4.0/得分:4.0)A.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B.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 D.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分值:4.0/得分:4.0)A.发展 B.改革 C.稳定 D.创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分值:4.0/得分:4.0)A.坚持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D.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值:4.0/得分:4.0)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义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分值:4.0/得分:4.0)A.中国共产党领导 B.改革开放 C.无产阶级专政 D.改革创新 党的十九大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分值:4.0/得分:4.0)A.20年 B.30年 C.40年 D.50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分值:4.0/得分:4.0)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C.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D.质量第一、注重效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分:4.0)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建成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分:4.0)A.从现在到2018年 B.从现在到2019年 C.从现在到2020年 D.从现在到2021年

二、多选题: 共5题,正确5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分值:4.0/得。(分值:4.0/得。(分值:6.0/得))分:6.0)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解放全人类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分值:6.0/得分:6.0)A.辩证逻辑 B.历史逻辑 C.理论逻辑 D.实践逻辑 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法正确的是()。(分值:6.0/得分:6.0)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世界民主方式有三种,这三种民主方式是()。(分值:6.0/得分:6.0)A.竞争式民主 B.议会式民主 C.谈判式民主 D.协商式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分值:6.0/得分:6.0)A.文化建设 B.社会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法制建设

三、判断题: 共5题,正确5题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同该国特定的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分值:6.0/得分:6.0)否

是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分值:6.0/得分:6.0)否 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分值:6.0/得分:6.0)否 是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分值:6.0/得分:6.0)否 是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分值:6.0/得分:6.0)否 是

篇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各2分,共10分)

1---5BDBCB6---10 CDCCA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各5分,共20分)

16.如何理解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答: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17、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8、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怎样理解恩格斯这段话?

答:(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40分)(1).这两件事包含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哲学道理。感性认识是重要的,但必须由之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谷虽然对行星绕日运动作了长期观察,并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即没有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加工制作,所以,他终究未能揭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还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不能到达理性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

20、(1)所蕴涵的唯物史观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②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③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

篇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内涵,研究原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个独立领域的研究在很早就进行了, 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较短。准确深入的认识该学科对学好和发展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比另外关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目, 该科目的特征可以表现为历史特征、整体特征以及现实特征。而且在当前背景下, 突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总体特点, 分析其本质含义, 同时遵循科学的研究规则, 也是科学认知与解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基础。

一、马克思发展史特征

要想更好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其基本特征, 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

(一) 综合性

因马克思主义本来就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相关内容, 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体现。

此外, 综合性还可以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涉及面, 不但包含政治学、社会学的一些内容, 同时也具有哲学、经济学等学科范畴的知识点, 而这些丰富性体现也是保证该思想能够形成理念深刻、思想完善的思想体系基础[1]。

(二) 批判性

根据这一思想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了解这是一个不停进行否定与调整的流程。而且无论是马克思或者恩格斯均是该思想最初形成的主要提出者, 在19世纪近50年的艰苦卓绝的岁月中, 他们也凭借着惊人毅力及渊博学识, 为创建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科学奉献毕生精力。但在此过程中要明确的是, 两者对这一理论发展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遗产并概括了社会发展经验及创造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能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实现巨大变革。同时在首次揭示人类发展史的客观规律。

(三) 实践性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该价值可以说是无法衡量。具体体现在该理论自对资本主义发展研究, 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内涵, 进而极为准确、深刻的揭穿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有着无法调和矛盾, 随着发展, 该思想也证实了科学社会主义将会完全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二、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本质

(一) 明确具体的调查方向与范畴

其一, 马克思主义通史本质则是基于发展历史及规则展开完整调查的结果, 调查研究的时间主要聚焦在马克思最初提出思想到列宁调整马克思思想的一系列时期, 同时也对目前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对比。

其二, 调查马克思主义国别性与阶段性的历史进程, 主要的调查内容包含各个国家、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进展的历程, 表现出的特征以及潜在规则;该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在不同国家及其发展阶段的马克思发展历史。

其三, 马克思主义专题史则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某领域或某个话题展开具体调查, 调查方向包含马克思主义进展历程以及潜在规则;而且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其中主要的发展历程, 亦或者是某领域或某一相关理念的衍生。

其四, 调查马克思主义的推行历程, 即调查其在整个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域在各个时期的推行过程, 发展特点以及潜在规则, 因而主要的研究对象应当是针对该思想在各个国家或地域在各个时期的推行历程[3]。

(二) 调查领域的关联性

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所有关联调查领域中, 通史则是其中的主体与基本框架。因为其可以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全进展历程的调查, 准确揭示其发展历程, 并准确揭示思想中衍生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理念的实质意义, 同时将他们与时代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而对发展史的调查与分析的最终目标, 即是完整、科学体现和把控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创新与基本规则, 而这一目标在当下发展史的相关研究领域中仅仅通过马克思主义通史调查得以实现。而国别史、阶段史及专题史则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的国情及现实进展流程进行关联的流程, 对整个发展史进行深入调查, 同时针对各个时期、历史背景的进展与特征进行调查, 而且需要针对其中衍生的某方面理念或对特定的现实问题的进展历程进展规则进行调查, 以便能够加深对的发展史的认知与解析。而其传播史的调查流程则侧重于对思想传播历程及其文本文献的构成及发展视角进行调查, 这对于整个发展历程研究与未来发展将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针对思想文章、理念中透露出在对发展历程的认知、思考与解析, 往往能够保证其发展史的研究更为科学透彻, 这也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文献、思想不断产生、进步与调整的历程过程。

三、发展史调查的一般规则

(一) 史论关联

简而言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体现出的就是其思想的衍生、进展、调整以及推广的历史进程, 而基于这一层面, 马克思主义产生就是其发展史发展的最终产物, 而调查其发展史的主要目标就是结合基础思想与实质理念, 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构成具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知, 从而保证能够跟随时代发展不断推行马克思主义, 保证思想方向的科学性。当然, 这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原理能够直接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史调查的主要标准和规范。如若无法达到将史料与理论进行统一, 单凭单一的原理理念构建对其发展史的认知, 不仅仅会导致对于发展史的调查缺乏合理性与客观性, 而且也会直接导致其体现出的基础理念本质的精确性。

(二) 综合与独立同步

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调查与解析过程中, 首先需要保证调查研究的综合性。因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全面的理念系统, 也是保证能够达到人类完全自由的社会主义目的, 能够完全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理念的基础[3]。因而, 需要切实, 完全遵循且表现思想进展的过程, 同时根据史料的关键观点以及科学理念展开科学解析与明确论述, 而并不能将这一研究过程划归为社会学、政治学的简单研究, 而且需要综合精确认知和掌控其相应的科学系统, 这也是保证其基本原理得以拓展与发展的基础流程。

(三) 理论实践相结合

简单而言, 马克思主义思想并非一个抽象、刻板的单调理念, 相反, 其本身往往是实现一些现实活动的基础, 因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才是研究该思想的主要方向, 即需要研究者根据其基础规则进行分析, 同时遵循现实因素, 根据其参考理念开发出更多处理与解析现实问题的方法, 最终保证其轮流思想的持续推广与进展。此外, 《共产党宣言》也是其形成的主要表现。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看, 产生了伯恩施坦主义、修正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方面的争论, 也出现了斯大林主义、社会主义、铁托主义等多样的思想衍生, 而且其本身也与中国社会主义进行关联, 从而保证中国发展进入到高速时期。因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其思想在现实践行与进展的案例表现, 具有重要的理论调查与现实借鉴价值。而唯有将该理念与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结合, 方能精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

总而言之, 文章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知及解析作为中心, 着重于对其一般特点 (包括综合性、批判性及实践性等特点) 完成阐述过程, 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涵, 并明确基本的研究原则, 要与时俱进的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如此才能深入、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12:83-90+154.

[2]刘玥.青年学生如何学习并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J].改革与开放, 2016, 04:96-97.

篇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最新理论成果 新境界 贡献和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的学者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哲学解读:第一,科学的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发展观;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也展现了人类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就,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全世界发展理论最新成果的高度凝练和总结,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事件表明中国启动了社会发展的范式转换,既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的巨大进步。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科学体系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对发展问题都提出过很多重要的思想,但一直没有形成单独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科学丰富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新实践的启示,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给发展理论作了科学的命名,而且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本质的科学认识

发展问题最基本的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这中间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二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就明确了为什么发展和靠什么发展的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目的定位于造福全体人民,强调以人为本,主张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在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强调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促进发展,不仅主张一切为了人民,而且强调一切依靠人民。

(三)科学发展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概念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既提出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提出过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前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相应的论断,然而,在过去很久一段时间,人民往往把发展定位于经济的发展,甚至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既扭曲和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念的原意,而且在实践中产生不良后果。 科学发展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强调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创新了发展的理念,使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科学。

三、科学发展观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最重大战略思想,都可以说属于我们党继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们有着一个共同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最新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审视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增添了崭新的内容,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尤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的道路、模式、战略、动力、目的和要求等问题上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好升华,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高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徐正兴,傅连英.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理论创新,《求实》2004年04期

[3]孙广军,朱建成.准备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

篇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试卷

2004年1月7日(开卷、闭卷结合考试,B卷)

一、阅读理解(20分)(开卷部分)

阅读《论纲》第一条,并简要解释。

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

本题目考查学生对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行的革命变革与理论创新核心内容的理解。在回答中,需要提到以下几点:

第一,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

第二,和旧唯物主义者相反,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第三,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理解上错误的;

第四,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30分)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

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

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观点。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对人本质的错误理解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这就是说,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研究人的本质,要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体上去考察。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其它社会关系,而其它社会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阶级性。同时,社会关系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生产关系,就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研究探索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

2、简述马克思的道德观。

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

第一、道德具有历史性:“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 代变更的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

第二、道德具有阶级性:“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 自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未来利益。”恩格斯这段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我们不但了解到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而且了解到反动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的道德观和被压迫阶级、被剥削阶级的道德观是直接对立的,是为着两种不可调和的对立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第三、道德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人们自觉得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 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3、简述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

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

第一、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

从认识根源上看,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费尔巴哈反对研究抽象的世界,把自然界和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但是由于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认人的社会实践对改造人和自然界的决定作用,把人看作是纯粹抽象的人、生物学上的人,因而不能真正地了解人的本质。他在批判宗教时,虽然也能正确地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但是在说明人的本质时,又回到了宗教唯心主义立场,用对抽象的人的崇拜代替了对上帝的崇拜。从阶级根源上看,费尔巴哈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脱离革命实践,一直在乡下过着孤寂的生活,因此他无法理解1848年革命的意义,不能随着实践发展而前进。

第二、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费尔巴哈没有完成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他所没有走的一步是:对抽象的人的崇拜要被对现实的、阶级的研究来代替;历史唯心论要被历史唯物论代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50分)

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

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

共同点:第一,揭露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第二,提出了未来社会的设想和试验;第三,唯心史观,从理性出发去理解资本主义和未来世界;第四,有共同的缺陷。

缺陷具有共同性:第一,他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但不是从生产方式的运动去认识,而是从“理性”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合乎理性,按“理性“去设想未来社会;第二,他们批判资本主义,但不懂得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因而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阶级力量;第三,他们幻想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但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

缺陷根源:第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第二,大工业生产未普及;第三,阶级状况不成熟。

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及其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

答题要点:(学生应在答题中提到原著的下述思想)

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1)古代朴素辩证法,由古希腊学者赫拉克利特最先提出,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但细节不是很清楚;(2)近代唯心辩证法,代表人物是德国黑格尔,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思恋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由于唯心思想的影响,使得这个阶段的辩证法“不彻底”;(3)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而创立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篇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

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

B.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

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3、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物质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4、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5、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D.上帝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6、马克思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_______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A.以社会精英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B.以统治阶级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C.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D.以人民大众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7、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8、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9、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的发展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

A.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1、有一张股票,当股息为200元时,其价格为4000元。如果利息率不变,股息下降到100元,其价格应为()

A.2000元

B.4000元

C.6000元

D.8000元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矛盾分析法

C.阶级斗争分析法

D.主客观相结合分析法

13、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14、借贷资本是()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

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15、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历史唯物论

16、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8、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19、商品经济的主要内容是()

A.商品流通

B.商品存储

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D.商品消费

2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A.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23、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顺序是()

A.萧条—危机—高涨—复苏

B.复苏—高涨—萧条—危机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24、在平均利润率既定且借贷供求也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A.社会心理因素

B.政府的经济政策

C.习惯和法律传统

D.风险因素

2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A.实现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按劳分配

D.实现人人平等

2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沦”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2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

A.本部门的剩余价值

B.平均利润

C.活期存款利息

D.长期贷款利息

29、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3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32、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

C.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

33、向共产主义过渡()A.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B.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

C.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逐步创造条件

D.对经济落后国家需经历史长期的实践过程

34、单位商品价值量()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3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6、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

A.信息功能

B.教化、培育、塑造人的功能

C.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D.认识功能

37、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被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38、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C.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3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民主

C.工农民主联盟

D.多党政治合作

4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思想

C.教育思想

D.文学艺术思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42、股票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43、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4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上一篇:轵城镇实验小学美德少年颁奖典礼议程下一篇:海盗船长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