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2022-09-11

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并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当时存在的矛盾,提出了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邓小平辩证法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的梳理分析以及他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改革和稳定、先富和共富、警惕右和防止“左”等重大关系问题的相关论述和采取的措施来归纳总结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辩证法思想,分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运用和对我们当前处理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启示。

一、邓小平辩证法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实践永无止境,因而我们用辩证法的思想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万世不移的教条,它只不过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刚刚走出“文革”十年浩劫的阴影并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国际和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和很大的变化,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重要论断。新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而要想趋利避害就得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出发点同国际环境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一整套因势而变的新的思维方式。即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来统筹全局,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提出了在应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重大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并极大程度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

二、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

(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只手都要抓,两只手都要硬”的思想。“两只手都要抓,两只手都要硬”首先体现了“两点论”的观点,“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只手,一只手是不行的[1]。”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只重视一点而忽视另一点。所以说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是缺一不可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次,邓小平关于“两只手都要抓,两只手都要硬”的论述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两手都要抓,但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强调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马是建设物质文明[2]。”邓小平关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两手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不仅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协调推进和重点发展,而且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理这一类关系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二)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重视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这是事关我国能否平稳健康发展大局的问题。在邓小平的视野里发展始终是居于首要地位的,“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3]。”经历了建国后将近30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探索,邓小平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和教训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国际环境和中国特征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近40年的事实证明,改革开启了中国又一段新的征程,使得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邓小平把改革视为和革命一样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从而一直大力地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他也认为:“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4]。”中国是一个大国,干什么事情都要从团结稳定的前提条件出发,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后果、盲目冲动地去实施一系列政策而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但是我们追求的不是消极的稳定,我们不能为了一味的求稳而停滞不前,这样就无异于因噎废食了。

(三)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5]。”从这一点上看,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要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共享改革成果。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要在时间上、空间上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在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先富起来。这就强调了不能和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一样搞“平均论”、吃“大锅饭”,要按劳分配,否则就不能调动人民主动加入工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先富的出现也有很大的示范带头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可以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去,形成全民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的良好氛围,促进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改革开放前期可以用政策倾斜的方式帮助和鼓励一部分有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势的人先富起来,同时为了实现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又要用政策支持和号召先富带后富等一些办法来实现东部支援西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扶持农业以及对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给予特殊的照顾。正确的处理先富与共富这样一对看似对立的关系,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辩证法思想的成功之处,即我们的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而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也迅速大量的涌入国内,使得右的思潮又再一次抬头,出现了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所以邓小平根据形势辩证地提出了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的要求。他重视防止走向“左”或右的错误两极,在邓小平看来在中国一个这么大的国家,在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如此交错复杂的条件下,只出现“左”或右一种干扰是不太可能的,我们的原则是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在出现少数人企图全盘否定毛泽东、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他态度坚决毫不退让地批右,同时在有人借口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而否定改革开放时决不妥协地批“左”。

但是他又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充分认识到“左”的一套打着“革命”的旗号进行宣传更容易蒙蔽人、鼓动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所以又强调中国主要是防止“左”。这可以说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对中国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抵制“左”和右的错误思潮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极其深刻的重要论断。

三、邓小平辩证法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时期若干重大问题的探索对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有重要的启示: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而不是具体结论去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第二,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思维,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邓小平能够从容地应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就是因为掌握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注重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照着辩证法办事”应该是邓小平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和成功度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最重要的启示。

四、结语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很多被实践证明了的著名论断和政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次次地指明了方向,带领我们在改革的初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再次重温邓小平彰显着辩证法思想的相关论述,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期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学习、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并灵活运用辩证法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

【相关链接】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一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方法论指导。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关于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相关论述和政策实施的研究,得出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运用和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邓小平,辩证法,改革开放,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4.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209.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4.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上一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刍议下一篇:长岭气田产能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