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发展历程研究

2022-09-10

一、文化的含义及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个民族的文化, 体现着其发展的文明程度。文化在《辞海》中解释为观念形态的文化,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是人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被感染和熏陶的精神家园。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处在新时代的当代中国人来说, 在文化自信和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建设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观点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 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也揭示了文化的本质。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时指出:“他没有看到, 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 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 是世世代代活动的产物”。[1]马克思以文化的历史性为基础指出, 人在本质上是作为类存在物而存在, 马克思说:“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现实中的人, 也就是说, 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 进行物质生产的, 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2]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 人是现实活动中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在现实活动中存在和发展的, 人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现实活动, 同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联系着。所以马克思所倡导的文化是“人化的自然”是以人为基础的文化, 所以我们说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在社会实践中, 人民群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 同时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推动者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也正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 文化才得以发展和进步。人根据现实创造了文化, 而文化也反过来服务于人这个主体。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 也同样需要理论思维。

二、我国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自新民主主义时期起,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同每个历史时期的现实基础相结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是以唯物论和唯物史观为基础, 成为我国文化建设思想的来源之一。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当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 多年以来, 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 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这就是说, 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 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 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 变成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3]文中系统的阐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 就是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等建筑以的文化, 就是新民主主义人化, 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这种设想在中国文化建设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独创性的意义, 也意味着我们对文化建设思想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成熟。

(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

在1956年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指出在文化建设方面, 要做到“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科学地反映了文化发展的规律的客观要求, 为中国建设初期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 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建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4]从1978年年底以后, 中国各领域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放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在继承了以往的文化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观念向新的发展阶段的过渡, 并呈现出新的特征。首先强调实事求是、思想解放, 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 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作为灵魂工程师, 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 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 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 认识现实, 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 鼓舞人民奋发努力, 积极向上……”[5]等思想, 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其次抓“两个文明”建设, 在尊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 一手抓物质文明, 一手抓精神文明, 使两者相互促进。再次, 要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我们决不能再长期闭关自守, 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 愚昧无知”。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建设思想在团结一致,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中, 在加快新长征的步伐中,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四) 世纪之交阶段的文化建设思想

“弘扬主旋律, 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 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 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 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6]这个阶段是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中以及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诠释, 它主要包括文化综合国力论、文化中国特色论、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化创新论等内容,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五) 继往开来阶段的文化建设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

在新时代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马克思的文化思想组成部分之一, 系统地说明了产生文化的起因, 科学分析了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作出了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相对应的文化这一论断, 提出了未来社会的文化功能在于造就出全面发展的人, 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学习马克思, 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 物质世界的不同, 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 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 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 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 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进程中, 在每个历史阶段中的文化思想建设的发展历程中, 认真学习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建设方面, 在社会实践活动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让科学思想理论成为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的强大武器。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同时代共同发展的科学理论, 它是中国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的指导思想, 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世纪之交以及继往开来阶段的文化思想认识上, 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思想, 让文化建设最为科学的思想成为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的武器之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发展历程,文化建设思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2版,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76.

[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9-31.

[3]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89.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42.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40.

[6] 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134.

上一篇: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