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文化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间音乐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日益趋于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与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不仅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具备浓厚的地方色彩,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主要体现,是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针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成作出了分析与探讨。

第一篇:民间音乐文化论文

利用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开展音乐教育的思考

绚丽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色的优势所在。如何开发和利用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当地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学校音乐教育?下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民间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传统文化,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就将民族民间音乐纳入教学内容,并在国家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到2005年的秋季,新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被全面执行之时,各地将结合当地不同的教学实际,以“一纲多本”的形式,采用新的地方和学校音乐教材,其中教材的15%—20%内容将留给地方民间音乐。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

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丰富,有著名的赣剧弋阳腔、上饶采茶戏、鄱阳湖渔歌、花灯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色彩斑斓。风格上具体表现为山区音乐刚劲、洒脱、坚毅、乐观,平原地区音乐柔韧、婉转、明快、秀丽。声乐作品脍炙人口,器乐作品钟灵毓秀,体现了世世代代赣东北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心理。绚丽多姿的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色的优势所在。积极利用赣东北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并在教学中实现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当地音乐工作者,尤其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学校教育现状

(一)高等教育

目前,赣东北境内的高等本科师范院校只有上饶师院一所。从其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上看,赣东北民间音乐并未包括在教学内容之内;从其音乐教育专业的实际课程设置上看,虽有《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民歌》等与中国民族音乐相关的课程,但课程内容并不涉及当地的乡土音乐,该内容只是偶尔以“零星化”、“点缀化”的方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

更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包括上饶师院在内的全国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其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西洋化的,从音乐理论课程到技能技巧课程的内容讲授都是西洋的理论体系。在这种教育环境中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音乐操作能力几乎已完全被西方音乐学统“格式化”,可能只知道强拍弱拍,却不知道“板眼”为何物。加之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本身就不太了解当地的民间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由于当地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重视民间乡土音乐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学生毕业后不具备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和教育的能力。

(二)基础教育

随着赣东北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和反复总结的基础上,运用集体的智慧,先后确立了一整套符合当地中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好的教师和好的课型,但当地所有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均未涉及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学校的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方面,至少存有以下三方面不足:一是无教材、无内容。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有关内容还未能经过选择、加工、改编,而成为学生的适用教材内容;二是师资缺乏。多数音乐教师对当地的民间音乐知之甚少,甚至连一些简单的民歌都不会唱;三是部分音乐教师对自身的工作和作用定位太低,不愿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开发,教学方法简单化。从而,无法在当地形成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赣东北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

赣东北由于其“牙闽、控越、襟淮、面浙”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区域内赣、吴、楚、闽、徽等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音乐既有江南音乐的共性,又具赣音乐特点,兼容“闽”、“徽”等地音乐特征,形成独特的多重色彩的边缘过渡性基本风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民歌、歌舞与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器乐等五大部分组成(含宗教音乐),它们在旋律音调、节拍规律、曲式结构等方面均有各自鲜明的地方特征,并以此构成丰富多彩的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优势,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有效资源和有利条件。

(一)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赣东北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仅民歌就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渔歌及生活音调等八大部分。又由于地域宽阔,风格各异,西部鄱湖平原地区的音乐呈现“以柔为主、刚柔吻合”的水乡特色,东部丘陵地带的音乐“以刚多见,外刚内柔”,北部山区的音乐“刚柔并重,柔中含刚”。文化学、音乐学、舞蹈学的科研力量,有责任从中提供较为系统的精品素材,供加工改编为基层办学的教材;教育学的科研力量,有责任为各年龄段的学生编订民间音乐教材,设计适当的教学法,逐步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

(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赣东北民间音乐与当地人民的生活血肉相连,反映了当地相沿积深的民情风俗、生活习惯及感情意识,是一部赣东北文化历史的史诗传记。赣东北人民,特别是居住在农村或郊区的当地人,从出生到谢世,一生当中都离不开这种乡土音乐。

在优美的赣东北民间音乐中,奔涌着赣东北人的热血,跳动着赣东北人爱国爱家乡的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游子漂到何方,纵使关山重重、千里迢迢,这种亲切而熟悉的乡音乡韵都能使他(她)的心与故园贴得很近很紧。实施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开发音乐审美能力

民间音乐从创作、传承、演唱(奏)都融汇了人的灵性和大自然的性格,尤其是集体的、长时间的智慧和美的提炼,使得民间音乐成为人类文明的“母体”之一。其曲调有高度的概括力,朴实而真挚,容易在聆听的瞬间就被感动。但是,前提是必须对其内容有较深的了解和熟悉。因为各类体裁民间音乐都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和结构特点,从表演到欣赏都有很强烈的地域特征,没有审美准备而接触它自然会产生隔阂感。例如我们初次接触赣东北民间音乐总是对它很陌生,除了音调特征有些新鲜感,以及对节奏形式的技术性把握之外,美感是比较少的。但通过教师的音乐教学活动,深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其音乐语言,那么民歌对你产生的强烈震撼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独特性了。实施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开发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利用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学校音乐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关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统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教育问题,从基础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都应开设有关民间音乐文化的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从小就熟悉自己的本土音乐文化,只有了解了,对民间音乐文化产生感情了,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做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工作母机”,如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重视民间音乐,那么,这种状况的延续,将会造成大、中、小学生民间音乐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

赣东北高师音乐教育是当地整个音乐教育系统的核心,如何卓有成效地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赣东北民间音乐,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繁荣服务,是利用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发展学校教育的关键。

(一)编写赣东北民间音乐的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必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及进度参见下表。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努力挖掘风格性强、主题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也可在原始的基础上加工,进行适度改编或配乐等,保证教材使用附有配套的声像资料。

(二)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包括全日制师范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教育,以及在职教师民间音乐文化方面的继续教育两大块。

教学过程要结合艺术实践与采风活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灵活方式。“请进来”即聘请有关专家、民间艺人或专业戏曲演员到校任教或开展讲座,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结合大量的感情经验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走出去”即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师生们走出校门,深入到民间音乐的实际环境,亲身体验民间音乐文化的奥秘与真谛。学生不仅在演唱和演奏风格上向民间学习,也在实践中懂得和具备收集、记录、整理、研究民间音乐的一般常识和能力,同时这也是教师们自我继续教育的延续。

(三)建立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和实验基地,全面推广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乘着改革开放、实施素质教育的东风,有不少有识之士结合当地实际,把民间乡土音乐文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

例一:上饶师院舞蹈教师深入农村,进行民间灯彩歌舞表演的实地采风,以婺源“板龙灯”表演为原型,创作大型舞蹈《龙腾日新》。表演中,“板龙灯”除保留“龙头”以外,“龙”身则以扇子取代,舞蹈动作以“出龙”、“滚龙”、“戏珠”、“盘龙”等技巧为骨架,伴以扇子上下翻飞,缤纷瞭乱,把观众带至盛世节庆的特定情境之中,把表演者(学生)带入乡土音乐文化的特殊情感体验之中。该舞蹈参加2002年“爱我江西”全省文艺汇演,获创作二等奖。

例二:上饶师院充分利用课堂阵地,把“配器”和“乐队组织和指挥”等课程教学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师生合作配器,共同完成民间器乐作品的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民间音乐素材,丰富器乐作品的创作。由上饶师院音乐系创作和演奏的器乐作品《畲山春》(以当地畲族音乐为创作素材),参加1999年全国大学生会演,获业余组二等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民间教学工作的一种肯定。

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同时,各大、中小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教学示范点,在教学科研、教学设备等方面增加投入。教育决策者要紧紧围绕办学的定位方向,整体考虑师资在教学中的合理布局,有选择地安排教师去进行所需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形成广

大教师积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局面。开展有关民间音乐表演的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竞技比赛,例如,当学生掌握的民歌曲目积累较多时,可以组织以班为单位的“民歌演唱会”,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自己选择一首最拿手的民歌来演唱,评委由学生代表担任,评出的成绩记入考试总评中。既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多管齐下,创设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学校教育的良好氛围。

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是当地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宏伟工程,其实际意义从短期来看,有利于当地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有利于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实施;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当地民间乐种的繁荣,有利于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的重建。然而,如何弘扬、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袁 平 魏 胜 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

作者:袁 平 魏 胜

第二篇: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日益趋于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与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不仅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具备浓厚的地方色彩,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主要体现,是客家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针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成作出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客家 传统民间音乐 文化生成

所有乐种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传承与演变,作为本土音乐的客家传统民间音乐也是如此,只有顺应多元文化发展,积极进行创新,才能不被遗忘与淘汰,朝着美好的方向继续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文化的主要方法与措施,而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在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成理应受到重视。

一、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相关概述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属于岭南音乐,相关音乐专家通过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客家山歌与古代民歌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且少数民族情歌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楚辞、竹枝词等。冯光钰是著名的民族音乐家与音乐教育家,他曾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独特性质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具备的交融性,总结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与移民文化、本土音乐都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即与本土音乐进行了有效融合,又吸收了移民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是主体民族,客家族是汉族的重要民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客家人的生活居所坐落于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处。客家传统民间音乐与中原音乐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等,中原汉民为了生活只好向南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中原汉民除了带来了汉文化,还传播了中原音乐,所以中原文化与汉文化便传播到了客家地区,并与客家本土音乐进行了有效融合,逐渐形成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广受民众喜爱与欢迎,可以说,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长期的劳动与文化传播中形成的。汉乐是客家器乐曲中最普及的器乐乐种,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说明中原音乐对客家音乐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客家汉乐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汉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体系音乐具有多种类型,不仅涉及丝弦音乐,而且涉及中军班音乐,在广东一带十分受欢迎,尤其是东南部地区。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形式多样,既涉及客家山歌与宗教音乐,又涉及客家小调与歌舞音乐,其中客家山歌较受人们欢迎,被广泛传播于各个地区;歌舞音乐也是较为流行的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在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客家传统民间音乐传播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在客家人生活的地区进行传播,这就导致外族群人们无法了解客家传统民间音乐。而且,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感兴趣基本是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感兴趣,这无疑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生成与发展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成,并加以保护。

二、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成分析

(一)掌握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意义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首先历史文化,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长期的文化传播中形成的,是人们表述情感的有效途径,在封建社会,绝大多数劳动人民都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他们往往会通过音乐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歌曲是对历史的表述,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其次民俗文化,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的,与客家人风俗文化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所以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意义;最后精神文化,生活中有很多坎坷艰辛,面对坎坷,客家人选择勇敢面对,积极生活,用持久的毅力战胜了困难,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都反映在客家传统民间音乐之中。

(二)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加以推动,所以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的重视程度,将该项工作视作重点工作,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进一步推动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与发展。比如积极开展山歌节,加大客家山歌宣传,使客家山歌遍及于各个地区,这对民族团结、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另外,地方政府还要开展送戏下乡等一系列活动,诚邀山歌剧团到各个地区演出文艺节目,并送戏下乡,通过民间演唱宣传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从而发自内心的支持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与重视,为此政府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建设,依据实际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主动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并将客家傳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视作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要引进汉乐。因为汉乐是客家器乐曲中最普及的器乐乐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加深人们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并主动宣传与传播。

(三)加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学习

为了更好地了解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推动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我们应加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日益趋于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为了改变现状,推动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稳定可持续发展,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应改变学习、传承方式。

教育是推动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这里所提及的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又包括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首先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允许客家传统民间音乐走进课堂;其次教师要创新传承方式,除了采取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要制定成熟的教育体系,采取先进的方式进行教育,如歌曲学习、视频鉴赏等,进一步加深青年人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的认识与了解,使他们感受到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从而主动与传承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最后学校要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加大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播、宣传,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加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创新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创新力不足,所以我们应加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创新,在掌握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的基础上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保护。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文化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时代发展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也就是说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了解客家傳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进行保存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一些落后的模式与内容,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组合。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进行传播。

(五)完善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机制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成的重视程度,主动做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要想做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首先要保障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合理传承与发展,所以完善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机是关键,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宜的传承、发展策略。同时要加大对音乐文化传承人员的关注,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与尊重,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从而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活态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承与发展的。所以在完善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机制时,需要考虑到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征,针对传承人员制定合理的管理原则与管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传承人员的工作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客家传统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发展,而且可以传统民间音乐发展注入活力。所以我们应主动宣传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并加大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关注,不断丰富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内容,同时要制定合理的传承发展机制,推动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云丽.论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认同[J].黄河之声,2016,(11).

[2]李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广西客家民间音乐传播[J].梧州学院学报,2017,(04).

[3]王聪生.闽西客家山歌手郑淑英及其演唱的《情歌》[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04).

[4]叶惠薇.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的当代演变和传承特点[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2).

作者:朱芳

第三篇: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体现我国民族精神、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更是培养幼儿民族文化素养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教学内容。据此,本文分析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详细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学前音乐教育;作用

如今,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情况不容乐观,从教师到幼儿都对民族民间文化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兴趣。这大大压缩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空间,降低了其教育作用。因此,要体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改变学前音乐教育现状,寻求教学突破。

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缺乏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式

当流行音樂大行其道的时候,多数学前教育机构多采用西方的教学方式,例如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等。而适用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方式却少之又少,而且因为缺少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多数学前教育机构不愿尝试,也不愿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教育资源。

(二)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压缩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空间

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就是“通俗”,即能够借助互联网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普及大众,而且由于目前流行音乐的交替更迭比较频繁,所以人们能够接触的流行音乐文化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这就在无形中抢占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市场,从而压缩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空间。

(三)流行音乐对当代学前音乐教师文化取向的转变

对幼儿来说,对流行音乐或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是公正的,但对大多数的学前音乐教师来说,其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往往是积极的、喜爱的,但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却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学前音乐教师经常接触流行音乐文化,其文化取向受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发生转变。

(四)缺乏适用于学前音乐教育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材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学前音乐教育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材,大多数的教材都缺乏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全面、系统、细致、深入的介绍,导致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

(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依赖性

在全国经济水平较低的时期,民族民间音乐成了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获取音乐资源,了解音乐文化的机会可以说非常多,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文化中不被大众重视的文化内容,大众对其依赖性自然也较低。

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分析

1、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是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而民族民间音乐中含有丰富的音乐元素,可以为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提供非常多的机会,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用手打节拍、用眼看音符、用脑记旋律和歌词这三个环节同步进行,从而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1]。

2、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族民间音乐中有非常多的优秀的文化元素,例如《二泉映月》《信天游》等都体现了一个民族丰富的艺术内涵,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3、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民族民间音乐中也包含有非常多的正能量的思想品格,以台湾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爱拼才会赢》为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句歌词就体现着满满的正能量,教育人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多以类型的民族民间歌曲作为培养素材,则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4、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不可否认,民族民间音乐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时期激励人们奋勇拼搏、顽强进取的重要精神力量,其中必定含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在学前教育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也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挖掘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文化闪光点,对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非擦汗那个重要。

5、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民族民间音乐中包含多种多样的民族精神,例如团结、友爱、勤奋、拼搏、进取等等。而这些饱含正能量的民族精神会对幼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建立和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6、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习并传承中华文化

首先,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深植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知识和民族信仰等内容也会深深的影响幼儿思想,有利于其传承中华文化。

(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

1、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是其他传统音乐教学的“源”和“根”

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所以相比于其他传统音乐形式来说,其是“源”和“根”,而学前音乐教师只有提升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水平,才能为幼儿学习其他传统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一点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是其他传统音乐教学的“源”和“根”。

2、丰富学前音乐教育内容,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尚不存在完善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体系,所以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纳入学前音乐教育内容中,不仅可以丰富学前音乐教育内容,还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体系,从而使民族民间音乐发挥其最大的文化教育价值。

3、提升学前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

目前,学前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局限性较大,大多数教师都会跳现代舞、会弹钢琴、会识乐谱,但却不会跳民族民间舞蹈、不会吹葫芦丝。对于学前音乐教师来说,通过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是帮助其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其提升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4、改变学前音乐教师狭隘的音乐文化取向

学前音乐教师受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其音乐文化取向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对民族民间音乐不仅不感兴趣,还自带有一种天然的抵抗态度,为改变学前音乐教师的这种狭隘的音乐文化取向,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纳入学前音乐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5、更有利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不仅局限于音乐文化本身,由音乐文化本身延展出来的教育内容才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最大亮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讲述民族故事以弘扬民族精神,此过程正与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不谋而合,因此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纳入学前音乐教育中,是有利于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

6、为弘扬音乐文化开辟了“捷径”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弘扬音乐文化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鉴于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对其他传统音乐教学的“根源性”影响,使其具有教育内容纯粹、教学资源集中的优势,因此,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纳入学前音乐教育中实则是为弘扬音乐文化开辟了通向罗马的“捷径”。

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优化学前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1、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

通过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展示给幼儿,让其在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完整的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素养的目标。

2、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交流课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交流课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是共同存在的,即幼儿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之后,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演唱课

学前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民间歌曲,对其进行改编并教幼儿进行演唱,帮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绪和思想,并将其想象和表达出来,同时了解和认识到这些民族的勇敢和快乐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二)扩充和完善学前音乐教材内容

1、纳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

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无人问津,是一种对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广泛搜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甚至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类似于《梁祝》《渔舟唱晚》《说唱脸谱》《茉莉花》《娃哈哈》等都是符合不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好作品。

2、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音乐之间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一方面,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只有将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才能实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重建与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将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作为学前音乐教育的基础,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民族文化素质,使其成为一代民族文化传承新人,承担起新时期的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使命[2]。

3、学前音乐教材内容应更具有实践性,避免“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教学缺乏实践性,不仅教学效率很低,而且教学质量也不高,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前音乐教材内容进行改革,使其更具有实践性,会带动民族民間音乐内容应更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的作用都非常大,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鉴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现状,本文从课程改革和内容改革两个方面阐述了民族民间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实现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音乐教育融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舒畅. 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 首都师范大学, 2016.

[2]周文思. 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作用[J]. 大众文艺, 2016(21).

作者简介:彭鹏 (1987—),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学。

作者:彭鹏

上一篇:数字印刷技术论文下一篇:跨国公司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