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

2022-11-07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新课程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课程实施者——老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甚至是学习的乐园。

为此,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技巧。从而提高我校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我校物理教师以年青教师为主,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个人素质提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也比较薄弱,对教学研究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还有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时间能力有待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主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或职业教育,物理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概念。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

色。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教育家罗素说过:“教育是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

四、研究目标

4、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和有效途径,让学生能够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提高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丰富教学经验,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五、研究内容

6、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达到增加学生学习热忱和兴趣的目的。

7、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学习、去探究并认识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收集生活经验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8、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六、研究对象

1、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

2、课题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及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3、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科学素养的调查与研究。

七、研究方法

教无定法,创新无止境。学生学习兴趣受制于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因素,还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绝对的最好或不好。因而,课题研究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主要采用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研究法,综述性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11—2012.12)选择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研究申报表

第二阶段(2012.12—2013.1)确立子课题,完成课题任务分解,明确课题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任务。

第三阶段(2013.1—2013.2)实验研究阶段。课题成员按照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根据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观察记录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第一手研究资料。

第四阶段(2013.3—2013.5)汇集研究资料,总结经验,进行结题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九、研究条件

1、学校图书馆,多媒体网络,经费投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经验,教育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可能。

3、学生既有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活标本。

十、研究预期难点及创新点

1、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而本次课题研究的时间又比较短,所以短期内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难保证。

2、本次开展的课题研究,为了便于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按时、按质完

成课题研究任务,结合我校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师结构条件,分成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其中一项研究任务负总责进行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又共同对总课题负责,这样使得课题组成员之间即分工又协作。因此在课题研究中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都是课题研究者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一大特色。

十一、具体工作

1: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2:如何结合教材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3: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4: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第二篇:111111111大学生如何平衡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大学生应辩证处理学习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的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中对于学习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些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理论知识学习重于实践;而一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用的,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进行实践时缺乏充足的理论知识,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甚至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而对于那些着重理论学习而不重视实践的学生,则会出现身怀满腹经纶却不知道实际的操作如何进行。可见,对于大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

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哲学上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非常复杂。首先,理论最初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是序化了的知识,是人类对事物在知识层面上的理解和论述。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理论最初来源于人类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条件反射,是通过人的思维对物质现象认识、提升和序化之后所形成的理论,是从思维引导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其次,理论和实践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矫正以及相互促进。空洞的理论是无用的,但是真正的理论都是不完美的,理论需要放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而实践也有成败之分,因此,实践活动需要理论的引导而理论需要放到实践中去不断进行验证和矫正、修改、完善。实践活动还能够产生出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能不断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二者可以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达到相互提升的目的。再次,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在现实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理论上所说的都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在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下进行的。那么,只有现实条件达到了理论上的条件限制,实践才有可能成功。而实践活动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就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个方面都要自己一步一步的探索,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不能保证最终的成功。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中发展理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实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之一;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直接影响到一名大学生今后是否能适应社会。

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大部分学校与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环节都占了相当的比重。但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单纯的依靠学校的教”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在于面向社会与主动实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等。就目前的来说,与社会接触最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勤工俭学。

在从前,“勤工俭学”仅仅是指那些生活比较困苦的学生的一种“谋生方式”,其意义也局限于一个“生活”的问题。但是在当今商业气息充斥的高校校园里,市场经济的意识已经融入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中。加上对未来进入社会后如何立足与发展的思考,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学习之余自发地参与到所谓的“商业活动”中去。那么,为什么在生活已经基本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孔方兄还那么可爱呢?

这里涉及一个“自我实践”的问题。赚钱之说往往会使人们嗅到一股莫名的铜臭味儿,认为在书香四溢的校园,学子们只应该埋头苦读,而不应该接触那些所谓“市侩”的东西。但是,身为跨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把离校后的自我发展提前提上日程是很必要的。我以后到底能干什么?我能否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一切都要通过长期的“自我实践”来回答。而就当前来说,最有效的自我实践当然是勤工俭学了。

前不久,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武汉大学某女生发明了一项专利,此项专利得到许多公司的青睐,纷纷高价买此专利,最后由一公司为其投资10万元,开办一公司„„

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系一学生,虽然该生成绩在班内倒数几名,迷恋网络,但在电子方面取得成就,毕业后开办网站,年收入五十万,该校领导知道后对之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还认为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思潮更是日新月异,不单是生活观念的改变、就业方式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前途的认识,他们不再单单追求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及自身素质的培养,由于思想上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所以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练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又加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这也和我国一些教育界权威人士所提出的当代素质教育相吻合。

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是很必要的。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参加社会实践过多,没有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以致在考试中出现了不理想的成绩,有的甚至因为成绩过差而拿不到学位或者中途辍学这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相悖。因此,必须

三、辩证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指亲身参加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去,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基础和关键的环节。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列宁也认为:脱离开实践,孤立地讲理论,在政治上是很不严肃的。

然而,我们在充分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知识的迅猛发展,理论知识获得的多少也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历史进程。虽然说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先有实践而后才有知识的,但是就人类个体来说,必须先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进行实践活动。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平衡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才能达到实践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创新理论的效果。

首先,学习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实践活动甚至是一些创新活动。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领域的了解。只有通过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基础知识才能够知道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怎样去完成、有可能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理论知识是对前人做出的成果的经验总结,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从而有一个较高的起步,不致于重复先人走过的路,也能避免从先人失败的地方再次失败,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实践活动。

其次,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的知识都是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的,有的甚至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限制,比如说现实中的人的限制、环境的限制等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也是通过实践来验证的,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了。我们要通过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客观的现实,从而对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对理论知识进行矫正、修改和完善;而这些实践的进行又是在理论知识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要有效地结合理论和实践,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为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进行同等重要,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来自于先人无数次的实践,经过总结概括得出来的。而现在的实践又是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具备这些理论知识就会走很多弯路,重新走先人走过的道路。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应正确处理学习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矫正、修改和完善理论。可见,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进行是缺一不可的。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个案研究

杨英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

摘要: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为个案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从2003年学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到目前为止的师资情况和专业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学习;对策研究;四川农业大学

Sports on m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social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rts and Sports College Sports Professional social classes 05 2 Hu Tao

Yang Ying,(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China 625014)

Abstract: This paper in my school social studies professional sports,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and data such as statistics, from my school social sports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social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practice analysis, etc. research to identify constraint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 key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随着新世纪人们对体育文化需要的增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并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道,被列入新的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自1989年天津体育学院最早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以来目前办学院校已增加到200余所,并由最初的单科体育院校开办发展成单科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开办。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211”综合性大学,结合我院系师资和场馆设施情况,社会体育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学生382人,现有毕业学生4届。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该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就业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对象: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3级、2004级和2005级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查阅和检索与社会体育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对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率为97%。

1.2.3.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用表格和图形直观的反应数据。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办现状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以“树立理念,立足创新,育人强己,与时俱进”为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国家和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诸多方面加以探索与改革,目前有在校学生276名,三届毕业学生145人。

2.2 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表1:体育系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一览表

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人数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5312%1144%936%28%

表2:体育系教师学位、学历情况统计表

学位结构学历结构

博士硕士学士研究生本科大专

总人数 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

2500%936%1456%936%1456%28%

从职称结构上看,我校高职称教师占整个教师比利的56%,教授占整个教师比例的12.5%,教师的职称层次还是比较合理;但从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看,没有博士生教师,只有硕士学位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36%,大专2人,学历学位层次明显不足;同时从专职教师的结构上看,单科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体育教学为主,专业的学科教师和边缘学科、新兴发展学科的专业人才欠缺,这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有很大的局限性。

2.3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现状

2.3.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过级率情况调查

表3:英语、计算机过级率比例

年级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

英语15.09%21.95%15.28%5.40%

计算机92.45%82.5%100%10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过级呈上升趋势,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过级率都达到100%,但英语三级过级率却很低,社体专业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差和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英语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对英语学习有很强的惧怕心理,学习以学校的授位英语为目标,对英语学习的刻苦性和积极性欠缺。这是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率和授位率低的重要因素。

2.3.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调查

表4: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频率表

实践次数1-5次6-15次15次以上

2003级17%54%29%

2004级14%55%31%

2005级11%54%35%

2006级9%50%41%

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我校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和当地的中小学校、体育局紧密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训练和裁判等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15次以上的达30%以上,通过社会实践即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3.3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情况调查

表5:200

7、200

8、200

9、2010届毕业生概况

专业总人数毕业人数毕业率授位人数授位率未授位原因

社体2003级535196.23%4483.02%英语未达标、4人受处分

社体2004级403792.5%3280.0%英语、计算机未达标、1人受处分 社体2005级534992.5%4788.7%英语未达标、1人受处分

社体2006级3737100%37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授位率逐年提高。在未毕业和授位学生中,英语未达标是主要制约因素,其次是受处分,再次是计算机未达标。到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达标已不成问题,但社体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依然是难题,还有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冲动、好强,导致受纪律处分而得不到学位,也是影响学生毕业和授位率的主要因素。

2.3.4学生就业现状

表6:200

3、200

4、2005级就业情况调查

年级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就业率

社会体育2003级5348590.57%

社会体育2004级4038295.00%

社会体育2005级53530100%

社会体育2006级37370100%

从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表可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错,到2005级就业率达100%,高于全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就业地域以省内为主(以成都为主),这与体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有密切联系。

2.3.5 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

表7:社会体育专业200

3、200

4、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情况调查

年级就业部门 商业部门 自主创业与体育相

关部门

2003级(51人) 22(41.51%) 4(7.84%)

2004级(40人) 21(52.5%) 3(7.5%)

2005级(53人) 23(43.40%) 3(5.66%) 8(15.69%) 8(15.69%) 4(7.84%) 4(7.84%) 1(1.96%) 5(12.5%) 5(12.5%) 4(10.0%) 1(2.5%) 1(2.5%) 9(16.98%) 8(15.09%) 4(7.55%) 3(5.66%) 3(5.66%) 教育部门 其他 公务员 考研从毕业三届学生的就业单位分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流动性强、跨专业就业比例高,毕业后从事与体育相关单位平均为15%左右,教育部门的约14%,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为主,考研率不高,这与我们初办专业经验不足有关,在今后的专业教育里,必须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毕业质量。而跨专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专业办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3存在问题

3.1 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

在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中发现,31.54%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属主动勤奋的,偶尔才会偷偷懒,68.46%的同学认为学习不重要,考试混过关就可以了,反正学与不学差不多。课余时间选择在图书馆和教室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自习的同学为11.27%,偶尔上自习的为70.4%,还有7.04%的同学选择从来不自习,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对待CET及计算机考试的态度,10.22%的人表示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27.8%表示是为了找份好工作;39.76的人表示是为了拿到学位证,22.22%的人表示是其他原因需要通过这些考试。英语三级过级率非常低,大部分学生都以能拿到学位的学校英语分数线为目标。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必然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较低的毕业率和受位率。

3.3 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意识

表8:对受处理人的原因及受处分类型统计(单位:人)

受处理的原因打架考试作弊、代考赌博旷课酗酒盗窃

8 人3人2人0人2人1人

受处分类型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留校查看记过严重警告警告

0人2人2人4人3人5人

从03年招生以来,通过对受处分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因为打架和考试违纪受到处分人数为8人和3人,占受处分学生人数的68.75%,其中男生15人,女生1人,可见男生是违纪的主题。受处分中勒

令退学2人,还有6人未拿到学位,占违纪学生的53.33%,这也是影响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有效降低违纪率和提高毕业率和授位率就必须针对这些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开展教育引导和监管,强化教育的重点群体,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3.4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学生社会实践不足。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比较单一,设置与体育专业院校雷同,缺乏特色和重点,没有充分依靠农业院校学科优势办学,同时与当地政府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与社会联系不充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出的社会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特色不鲜明,就业面向以跨专业为主,这是资源浪费的一个表现。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不足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和对社会认识不足,在选择就业问题就存在一定的偏差。

3.5教师学历偏低,科研水平不高。

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以上占56%,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只有39%,没有博士,存在高学历少、低学历多的问题,这就造成一方面多数教师自身发展不平衡,教学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偏弱,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和学术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少,层次不高。另一方面教师还没有完全从公共体育课教师向体育专业教师方向的角色真正转变,对研究学习和科研成果的理解主要局限于“职称晋升”,这不仅导致大多数教师学术水平上不去,而且还导致体育教师出现学术游离现象,无法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亲繁殖状况也不利于该专业的长足发展。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生进校就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大二大三跟进监督和提高,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全过程。强化学风建设,完善奖励先进和鼓励后进学生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划拨专门资金,设立学院单项奖学金、学年进步最快奖、全勤奖、学生工作贡献奖等奖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积极主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影响毕业率、授位率的外语、计算机过级率,体育系紧抓这一主要矛盾,每年采用强化组织学生学习,考前专门出资聘请外语教师、计算机教师给学生进行辅导等方法来加以克服,同时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对提高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的给予班一定物质和行政性奖励,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4.2 严格管理,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

社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性格活跃、好胜也比较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特别是男生,所以违规违纪是影响他们毕业率和授位率的另一原因。因此,每年新生进校后的入学教育,体育系均应安排高年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为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使新生进校后及时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明确其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严格要求教师、班干部双考勤制度,系领导、专业负责人及班主任到课查巡制,考勤与成绩挂钩等,对缺勤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对缺勤达到规定学时的给予严肃处理,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4.3 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学科资源优势,树立特色,培养出涉农体育的专业人才。

非体育专业、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办学,必须树立 “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培养出既有体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又有与之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开发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学为特色、农业科学为优势的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文理渗透、多学科互补,为发展涉农领域的体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体育学科必须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形成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体育学科的办学特色,探讨“农村体育”“生态体育”“体育教育教学”作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满足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村体育事业、教育事业需要的高层次体育人才。有特色的专业必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4.4 优化师资结构,强化教学团队人员的培养

优化教学队伍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积极支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保障的专业师资队伍。拟继续送培1-2名博士,2-3名硕士,要求送培老师在2015年前拿到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职称建设方面,拟增加教授1-2名,副教授2-3名;

引进人才建设,拟引进博士生1-2名,教授1名。同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形成集体优势,以提高体育系的科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1).

[2]陈兴胜.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王树宏,李金龙.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7(5)

[4]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 2008(7)

[5]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8(5)

[6]刘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

[7]杨家坤,理工科高校体育专业办学现状与效果的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1)

作者简介:杨英(1971.5——) 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务:社会体育系主任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工作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

通讯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艺体学院体育系

邮编:625014联系电话:13568744008

E-mail: yy-44008@126.com

第四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

小学 综合实践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如何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怎样提高学

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并与之形成一种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

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综合实践课程便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教

师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去实践,在调查中学习,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出良好的学

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力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调查、讨论、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帮助。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综合实践课设计中,“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有机联合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学,参与研究。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现实服务的,是为社会服务。而学习力是包含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而学习兴趣恰恰就是解决了学生动力。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将孩子们平时不留意的一些东西,忽略了的重新轻松的捡起来,比如每个月家里用了多少度电?一个月电费是多少?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去了解这些信息后,体会家庭的不易,父母的不易,从而节省用电,从小养成节俭习惯,这样就在平时省电方面有自己的要求。而处于学校这个环境,就明白学校在电这一方面的支出,计算了每月的,一年的支付也清楚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对“低碳”更了解深入,以此来要求自己做“低碳”一族。

2 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讲到“神奇的水果——香蕉”,很多同学只知道它可以生吃,那还有其他吃法吗?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带着问题思考,并运用计算机上网去查询,找正确的答案,在动手查询的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还有什么吃法?

香蕉的品种有哪些?生活环境怎样?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去求知,求真,运探索平常喜闻乐见的一些普通物品的奥秘,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同学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默契。

3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自觉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1 创设情景,让学生快乐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先去市场调查,调查市场上的卖的有哪些水产?一组上网查找中山的水产,并归类。老师在课堂创设去市场买菜的情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情景中去。

3.2整理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多一些。”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为了获得真实正确的信息,就得去筛选,判断,识别哪些信息有用,学会整理信息,反复求证中磨练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探究。

4 重视指导,让学生能力提高。

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特别是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就显得特别重要。重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1 合作训练,养成习惯。

现在的社会分工更科学,做社会调查或学习时将学生编组,并细致分工,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在合作中增进同学有谊,帮扶学困生,发挥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另一面才能。

4.2 经历生活,自主参与。

陶行知先生的话提醒我们: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有的同学虽然课堂上表现一般,但在动手,在与人讨价还价方面可能会有另一面;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现不同的一面,从而也获得一种认可,反过来作用于学习。

4.3 学有方法,学有所得。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在各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这对学生将来生活和生存终身有用的。老师也要不时的参与指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学生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

5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调查家庭用电,水乡文化,水产养殖等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爱护水资源等有用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高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煅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学是为了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培养出能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最终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费宏,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J],物理教师,2002(8)

2、张雪松 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

3、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关于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没劲抗拒的厌学情绪,基于尊重学生爱玩的天性,又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提出游戏教学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研究,通过研究,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激发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各种教学法应运而生:如全身反应法、讲授法、直观法、暗示教学法、口诀教学法 这些教学法对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教学法存在一些弊端:如有时不能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时学生只是机械重复、机械操练、死记硬背,不能真正激发习兴趣。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的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

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方法吸收了国内外外语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它是可以广泛应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方面作用:

1、教师在教学中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乐学"、“寓教于乐”的原则。

2、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

他们倡导的自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功能法等,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非毕业班,主要是考虑到非毕业班的教学任务没那么重,师生能够以充足的精力参与实验,有利于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好奇心重,模仿力强,上进心强,骄傲自信,但缺乏自控能力,坚持性和主动性差等,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这个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的特点:刺激反应、环境影响、及模仿能力、表达愿望与表达的不规范性、不完整性和生成性;这个年龄段的外语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兴趣,但不稳定;有反复,因为是外语;动机需强化,目的需要明确,习惯需要培养

2、研究内容:

a、调查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程度。

b、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表现形式。

c、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效能。

d、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组织与设计。

e、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3、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游戏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人本主义学习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3、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达到知识、技能、道德、人格的和谐发展。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思路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问题)”的基本程序周而复始地对教学实践进行观测和改进。在此

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英语课堂的教学游戏,并且研究在课堂中该游戏的运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后进行反思、改进。

c、案例研究法

包括:学生案例,教学案例,游戏案例.

七、研究步骤 主要为以下阶段:

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选定课题申报,进行开题论证即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以及课题研究所起的促进作用。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课题组各成员展开常规研究工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以游戏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主要任务是在继续进行实验的同时,总结实验成果,以论文汇编、总结、个案分析、实验报告或论著等形式公布实验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

课题组实行定期学习和交流研讨的制度,每周进行一次学习和交流,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制定。每个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进

行学习和交流研讨。课题主研人员每周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

九、成果形式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论文及典型案例、反思、教学设计等。

十、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 《怎样撰写研究方案与结题报告》

《激发兴趣 感受快乐—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上一篇: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下一篇:大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