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数的定义是什么

2024-04-13

合数的定义是什么(通用6篇)

篇1:合数的定义是什么

36-31形的阴性数在以下式中可以确定是阴性上合数和阴性下合数还是阴性素数。

A阴一上

(3N)^2+N+(b-1)/36=W^2

A阴二上

(3N)^2+2N+(b-5)/36=w^2+w

N

A阴二下

(3N+2)^2+4N+2+(b+31)/36=W^2+w

N

N自然数,b阴性数(加1能被6整除的),W另一自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阴性数是素数.36-25形的阴性数在以下式中可以确定是阴性上合数和阴性下合数还是阴性素数。

A阴三上

(3N+1)^2-N+(b-11)/36=w^2

N

A 阴三下

(3N+2)^2+N+(b+25)/36=W^2

N

N自然数,b阴性数(加1能被6整除的),W另一自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阴性数是素数.36-19形的阴性数在以下式中可以确定是阴性上合数和阴性下合数还是阴性素数。

A阴四 上

(3N+1)^2+2N+1+(b-17)/36=w^2+w

N

A阴四下

(3N+1)^2+4N+1+(b+19)/36=W^2+w

N

N自然数,b阴性数(加1能被6整除的),W另一自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阴性数是素数。36-13形的阴性数在以下式中可以确定是阴性上合数和阴性下合数还是阴性素数。A阴五上

(3N+2)^2-N+(b-23)/36=w^2

N

(3N+1)^2+N+(b+13)/36=W^2

n

N自然数,b阴性数(加1能被6整除的),W另一自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阴性数是素数.36-7形的阴性数在以下式中可以确定是阴性上合数和阴性下合数还是阴性素数。

A阴六

(3N+2)^2+2N+2+(b-29)/36=w^2+w

n

(3N)^2+4N+(b+7)/36=W^2+w

n

N自然数,b阴性数(加1能被6整除的),W另一自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阴性数是素数.

阳性数可在以下各式中确定是阳性上合数和阳性下合数还是阳性素数。A阳一 上

(3N)^2+N-(B-1)/36=W^2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上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A阳一下

(3N)^2-N-(B-1)/36=W^2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下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N〈B/252, N自然数,B阳性数(减1能被6整除的),W另一自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质数。

阳二上

(3N)^2+4-(B-7)/36=w^2+w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上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9,15,49等都是合数。[1]

A阳二下

(3N+2)^2+2N+2-(B+29)/36=W^2+w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下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N〈B/252, N自然数,B阳性数(减1能被6整除的),W另一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质数。

阳三上

(3N+1)^2+N-(B-13)/36=w^2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上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A阳三下

(3N+2)^2-N-(B+23)/36=W^2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下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N〈B/252, N自然数,B阳性数(减1能被6整除的),W另一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质数。

阳四上

(3N+1)^2+4N+1-(B-19)/36=w^2+w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上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A阳四下

(3N+1)^2+2N+1-(B+17)/36=W^2+w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下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N〈B/252, N自然数,B阳性数(减1能被6整除的),W另一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质数。

阳五上

(3N+2)^2+N-(B-25)/36=w^2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上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A阳五下

(3N+1)^2-N-(B+11)/36=W^2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下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N〈B/252, N自然数,B阳性数(减1能被6整除的),W另一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质数.

阳六上

(3N+2)^2+4N+2-(B-31)/36=w^2+w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上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A阳六下

(3N+1)^2-N-(B+11)/36=W^2+W

一个阳性数代入此式B,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阳性下合数,并能很快找到数因子;

N〈B/252, N自然数,B阳性数(减1能被6整除的),W另一自然数。

两式都没有整数解的,这个阳性数是质数

篇2:合数的定义是什么

在人类所有的词汇中,不管是形成文字还是未形成文字的,“成功”都像太阳一样关乎着每一个人。中文里“成”指的是成就,“功”指的是功绩、贡献,即你取得什么成就,这成就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英文的“成功”来源于拉丁文“succed”,succed本义是接替、替代,即在时间顺序上先后发生,我们的发明、设想、尝试变成现实了,叫成功,也就是说现实接替了梦想。

美国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的定义正是如此:成功就是逐渐实现有价值的理想。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定义,但人是有情感的是有道德的,历史上大奸大恶之人,他也认为他的理想是有价值的,但我们的价值观并不许可他们,有必要把那些恶人从定义中排除。于是就有了田中孝显的定义:成功就是有步骤地实现有社会价值的目标。

这个定义又似乎太高贵了一点,它把太多的普通人排除在门外,所以我再推荐居里夫人的定义:成功就是把未来变成梦想,然后把梦想变成现实。因此,成功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成真。不管是崇高理想还是小小愿望,你把它实现了;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把它做成了,都是成功。

三种定义的核心都只有一个:实现。很多人把成功看作是大把的票子、尊贵的车子、豪华的房子,某一特定的职位、职称、头衔,或是融入某种交际圈,这些是你在成功过程中要达到的一些目标,也可能是成功的一部分,但不是成功本身。成功是能让你拥有这些东西的某一事实。你拥有这些东西不等于成功,你成功了,也不一定非要去拥有这些东西,它们只不过是贴在成功上使之更醒目的标签。

要真正理解成功还必须定义什么是失败。成功的核心是“实现”,那么失败的核心显然是“没实现”了,否!问题不是这么看的。没实现的原因太多太多,中国明朝的万户坐着爆竹椅子,不但没实现升天的愿望,反而落得粉身碎骨,可是后人照样以他的名字命名月亮上的一座山。你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你没有释放出应该释放的能量,这才是失败。也就是说失败的核心是“不去实现”或实现不到底。古人生产力低下,但古人有古人的梦想,实现了就是成功,今天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梦想不能实现,则只不过是作了一回高等动物。一个农民在一个村里率先脱贫,这就是成功,一个天才毫无成果,哪怕戴着教授的头衔,仍是失败。

成功=资源+组织

人类的一切设想都必须基于材料来实现,成功也毫无例外需要材料。所谓实现就是转化,成功是什么东西转化来的呢?显然还是物质、能量、信息,因为这世界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东西。但是物质、能量、信息是从最基本的哲学层面来说的,它并不具备操作性。你这一辈子可操作的资源不过八种:财富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品质资源、人际资源、健康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

一、财富投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句话没钱决不会成功。从你降生一刻起,从你喝第一口奶始,物质就开始左右着你的命运。你的成长、你的教育以及人生的一切收获都是财富投资的结果。在你不能独立之前,财富决定着你,在你独立于社会后,财富影响着你,即使是成功的人也要为此耗掉半生精力。

二、吸收信息。是信息造就了我们人,当然也是信息造就了我们的成功。一切创造、认知、判断都来源于信息,成功就是不断吸收知识信息变成积木,然后按照你的规则把它搭出来。

三、挖掘潜能。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没有智力资源,我们的自然资源就没有用处,就要给人家用,不一定要挂殖民地招牌,可以在各种名义下成为殖民地。”智力的遗传度高达80%~96%,所以我们先天性地就获得巨大资源,但这还不是一个人全部的心理资源。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能力是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经验与心理支持,极大地依赖于后天锻练与发掘,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心理资源,它与外界一切资源一样是取之不尽的,一个人到底能干些什么,谁也不知道,即便是爱因斯坦也只是用了他潜能的一小部分。

四、磨练品质。也是心理资源的一部分,它渗透到外面的部分就是人格魅力。一个人能不能把八大资源吸引到自己身上,能否承托起八大资源的负载,又能否把资源用到极至,靠的就是他的品质。俗话说大事做人,做的就是品质。

五、扩大人际。资源的配置是不平衡的,你所需要的许多资源都在别人手里,可在他手里并不当作资源,同样你身上闲置的东西也可能是别人苦苦追寻的东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有价值的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

六、保持健康。这是支撑我们一辈子的物质和能量资源。有句俏皮话说,五十岁前用健康换金钱,五十岁后用金钱换健康,这是有道理的。只有健康资源的连续可用,我们的成功才有保证。考察成功人士,一个显要特征就是精力充沛,他们把健康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而还有一些人,终因健康资源的断缺而成为悲剧英雄。

七、珍惜时间。时间是老生常谈的两个字,因而也就成了视而不见的资源。一幢大楼,人们只知道它由砂、石、水泥、钢筋砌成,却不知道还有六个月的时间也砌在里面了,如果只给你一天时间,这个世界将没有大楼。坏就坏在世上没有一天的时间,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它不需要再生,而是永生,所以我们不到生命的结束,意识不到它的荒废和飞逝。

八、扩展空间。人是动物,动物的优势就是能自由地利用空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空间是他的资源。以商业为例,竞争的较量来较量去最后都到空间上来了,国际资本的全球渗透到了空前地步,如果不开放空间,哪有什么跨国公司,哪有什么连锁企业?毫无空间概念、更无空间资源概念的人,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注定是没有多少成长要求的人,他们无所谓成长,当然也就无所谓成功。

一切资源都可以相互转化,但不可替代。西谚云:The trouble with being poor is taking up all your time。善哉!金钱可以买时间,但金钱绝不能替代时间,人际可以弥补才能,但决不可以替代才能。资源不是平均分布,但却是属于每一个人。很多人只看到一种资源,那就是智力,你抱有希望的或每每埋怨的也就是它,以为只要有了它就万事大吉了,即使这一种资源也可能只用了五分之一,而其它的七又五分之四资源都被白白浪费了,所以你一生中实际资源利用率是四十分之一,2.5%,这就是你的成功概率。而成功人士,都是珍惜资源,并且把资源使用到极至的人。

成功的本质

一切成功都是由这种八种材料组成,没有任何一种成功能够缺省一种成份,也没有任何一种成份能单独带来成功。所谓成功就是一个人用独特的方式把他的八种资源组织成自己想要的东西,组织成社会所要的东西,成功的人就是知道如何玩魔术的人。他们自始至终只做了两件事:挖掘八大资源,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组织力。成功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重组,这就是我的成功理论——资源论和组织论,成功就是把资源组织起来变成系统,也就是前言提到的系统工程,这是贯穿全书的宗旨和脉络,本书就是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

成功的本质就是这么简单,可是我们并不在本质中生活,我们是在一大堆现象中生活,一大堆琐事中生活,一大截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与煎熬中生活,现实中的任何东西都破坏我们的组织性,让我们懒散、堕落、腐朽,只有心中的理想才是唯一的组织力。所以从心理学上看,成功是一种具有持续性的心理状态,它以社会普遍认可的正义为基础,在自愿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体验到自己人格理想的实现。

成功的分型

现实型成功与超越型成功

现实型成功者,又可以称健康型,这种人身体健康,他们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在别人看来是与现实融与一体的,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服务于现实贡献于现实。现实型成功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并不完全等同,他们重视荣誉,但脱离了自私,他们不是现实的奴隶,他们一步步地并最终从社会环境中超脱出来,成为环境的引导、创造和主宰者。例如政治家和务实派企业家的所有作为,如毛泽东、周恩来、李嘉诚等,其主要特征是个人的社会意志倾向于使命、责任、服务、公正、完善。他们是实干家而不是沉思和冥想者。他有效力,讲具体、讲实用而不是审判,重视的是现实的体验而不是情感和幻想的体验。

在超越型成功中,虽然有许多健康方面的缺失人士,如贝多芬的耳聋、海伦·凯勒的眼瞎,张海迪、霍金的高位瘫,还有许多害怕交际者,但绝对不是说超越型就一定具有非健康的特征,是在病态中求成功。超越型成功的主要特征是其贡献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越时代,甚至在本时代看不出他所作的一切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从个人来说,他们已经超越个人情感体验,尤其注重他人体验、自然体验、神秘体验,内在价值和水平对他们有着核心意义。他们看似与环境不协调,他们甚至躲进象牙塔,他们明显地受超越型动机支配,喜欢宗教、哲理、本质、崇高、永恒,他们的日常体验中怀有神圣的、神秘的极度欢乐的成份。比之现实型成功者,超越型成功者高峰体验更加个人化,如艺术、思想家、科学家等。有很多科学家在地窖里照样搞科研,而不依赖于环境。超越型者接受一切苛刻现实,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我把成功区分为这两型,是从现象出发的,而不是本质的,不可能界定哪一型的社会贡献更大。一个医生把技术服务于病人,是现实型,同时他把自己的经验形成著作供后人参考,其作用就是超越时空的。超越型成功者关于世界的看法更倾向于整体论、自然论,如众多的自然科学家们。现实型当然也具有整体论观点,但更倾向于国家、民族、社会,如民族英雄与政治家。这两型人对人生、对集体、国家等重大问题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因而处事方法也就不同,如现实型在与官僚浮夸风作斗争时讲策略而超越型则是清高地鄙视,但从内在体验来说两型是交迭渗透的,并非截然割断。

很多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梁武帝萧衍活86岁在位47年,自幼酷爱读书,至老手不释卷,撰写《群经讲疏》三百卷,《通史》六百卷,诗又作得好,“洛阳女儿名莫愁”的诗句流传至今,尤让人不可企及的是他还是草隶兼长的大书法家,除了皇帝,随便哪一门都可以名留青史。再如毛泽东的成功至少有政治抱负、艺术成就、思想建树,毛泽东既是现实型又是超越型。中国古代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其实就是现实型成功向超越型成功的转化。蒲松龄、吴敬梓在追求现实型成功未果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超越型成功。西方历史上既是超越型又是现实型成功者也是非常多的,如达芬奇、富兰克林,只不过某一方面太过耀眼而掩盖了其它光芒。

生活中,大部分人期望通过当权者获得成功,业务员、文职人员、经理、导演、编辑、记者、教师、公务员都希望从雇主或上司那里获取职位。但还有相当数量的男女并不期盼那一两个人控制命运的成功,他们希望从大众中获得成功,如作家、政治家,诗人、艺术家、商人、店主、演员、演讲家、牧师等等,那么谁能成功呢?要想赢得当权者的青睐,那么我是否更有竞争力,更有潜力?要想赢得公众的青睐,那么我是否更有吸引力,更有感染力?毫无疑问当前跑官买官送礼求情蔚然成风,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这些事,不管你想赢得谁的青睐,最终靠的是你自己的基本素质、人格魅力、你的爱心。成百上千的优秀人才都在苦等着某一职位,如果他们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能力当商人或作家,或许他们的成功并不遥远。

独创、跟随、依赖型成功

这是从成功的自主性质来划分的,是操作模式。

独创型成功

简单地说就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前人的影子越少,创造性就越高,而且通常是独立完成的,或在早期完全是个人的探索。

跟随型成功

俗语说:鸟随鸾凤飞腾远。在你暂时找不到个人独创的目标时,其实大部分人也跟你一样没找到,此时你应潜心观察和研究你周围的那些已经有了明确目标的人,他们在干什么?考研究生是跟随型成功的最普遍最典型的事例,我虽不知道怎样成功,但导师们已经成功或正走在成功的路上,我跟着他,就能省下好多摸索迂回的时间。

在科学上有许多师生承应,最著名的就是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与弟子开普勒。开普勒在病床前倾听生命垂危的老师带给他的遗言:“我一生之中都以观察星辰为工作,我要得到一张精确的量表,我的目标是1000颗,可是我现在才750颗,可是我都病成这样了,我把底稿一切资料都交于你,你一定要观察,一定要把它出版出来。你不会让我失望吧?”把底稿赠予他人显然遭到家属的嫉忌、阻挠和破坏,这更激发开普勒完成老师遗愿的决心。他寒暑往来,日夜观察终于完成了著作。而且他本人也从中发现了行星沿椭圆形轨道运行,并且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规律,为后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奠定了科学基础。

居里夫人一家四人五次所获的诺贝尔奖,都是因为研究放射性。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突破导致了激光切削机、打孔机、测距仪、治疗仪等一系列新产品,都是跟随型成功。

依赖型成功

是指在某一研究项目中占有自己的一技之值,或企业在某一大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小市场。如用废铁皮为蚊香厂加工蚊香架,向大餐馆提供野味的养殖场,向大企业提供服务的包装厂、配件厂等,这就像低等生物的寄生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宿主,不需要自己独立地去与大自然搏斗。再如863计划的国家大型项目如基因工程航天工程招聘研究员而获聘。依赖型成功的特点是当依赖对象解散或垮台,你的依赖也就跟着结束。但依赖型成功并不等于就是低等的,只要能使自己发挥最大潜能,能使自己得到最高成长,那都是你人生的成功。

成功的等级

1.大成:改变人类的思想,影响或改变历史进程,他们是彪炳星河的煌煌巨星,他们的星光照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看见他们的光芒。如孔子、耶酥、释迦牟尼、穆罕默德、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他们七人分别规划了人的情感归宿、社会走向和自然界的最高规律,他们都是哲学家。

2.中就:改变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现重大自然规律;或是重大社会改造,阶段性的思想艺术成果;重大技术成果、发明创造;缔造政治或商业组织等,它们直接带来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如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毛泽东;恺撒大帝、亚历山大、克伦威尔、彼得大帝、华盛顿等政治家;慧能、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李时珍,荷马、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德、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莫扎特、贝多芬、顾拜旦等各类思想艺术家;中外科技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如蔡伦、张衡、毕升、袁隆平、瓦特、史蒂文森、爱迪生、笛卡尔、麦克思韦、法拉弟等;诺贝尔本人及现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商界的超级人物松下幸之助、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等等等。

3.小作:某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或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播、推广、应用,他们不一定具备原创性,但都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他们如繁星密布,古往今来,数量浩大,他们或许名留青史或终而堙没,但却是社会的支柱。

4.平凡:历史的跟随者,不具备载入星河的资格,他们是社会的砖瓦,他们仍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完善着社会组织,同时他们不失个性,有自己的追求,心想事成,在普通人眼里,他们仍是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是令人羡慕的对象。

5.平庸:仅仅自食其力,眼界着限于家庭,或者需要分享社会成果,或多或少是社会负担。

如果把历史比作一辆战车的话,大成者就是战车的设计者,中就者就是战车的制造和驾驭者,小作者是战车的骨架、轮轴等重要部位,平凡者是挡板等非支撑部位,平庸者纯粹是车上的载客。

篇3:合数的定义是什么

历史车轮碾碎了计划经济旧体制, 市场经济新制度赋予了散装水泥新的内涵和使命。看来只有厘清理念, 才能从推广发展的基础上, 勇敢地跨越到构建现代产业的新台阶上来。

对话现代散装水泥产业 (4)

知所为, 知所以为。一位先哲曾说过这样的话。

表面看, 你的问题似乎有些“雷人”, 然则折射出一种颇有意思的哲学思考, 好比如人类直到今天, 一刻也没有停止追寻的古老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深入探讨现代散装水泥产业这个命题, 散装水泥到底为何物?思来想去, 竟然发现不知不觉间又回到了原来的站立点上, 似乎被历史捉弄了一小把。任何人没有理由去用嘲讽的眼光把玩历史, 但却从来不应该失去对历史的反思!

三种定义——破茧化蝶的奏鸣曲

第1种属“原生态版”, 是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最广的定义:散装水泥即没有包装的“光腚产品”, 或称裸产品。显然, 这完全是局限于产品层面、沿袭流行多年的“古董级”定义, 也算是旧体制的遗产吧!

尽管当年人们并没有做出明确定义的意思, 随着时间推移却形成了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势, 竟然统治了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漫长岁月, 至今还成为人们认识散装水泥的基准坐标。剖析这个定义的特点:1、着眼产品包装;2、带有计划经济色彩;3、沿袭时间最久;4、内涵和外延都很狭小。

第2种系“官方新版”, 是最近首次颁发通用的定义:散装水泥流通术语为“散装水泥 (bulk cement) :不用包装直接通过专用装备出厂、运输、储存、使用的水泥或不用包装直接通过专用装备出厂、运输、储存、流通加工、使用的水泥流通过程”。可见, 这是立足于现代物流配送层面的一种新认识, 它跳出了狭隘的产品包装局限, 大胆清除了滞留在第一种定义上的时间苔藓, 确认散装水泥是一个流通过程。

解析这个定义的特点:1、没有涵盖水泥生产制造单元;2、囊括了水泥产品制造后的出厂、运输、储存、流通加工、使用全过程;3、突出了后续流程中加工环节的地位;4、突出了现代物流系统功能;5、强调了散装水泥产业链过程。虽说“官方新版”定义是一次重大进步, 但仍未敢打破历史形成的市场链上“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割裂局面, 依然表现出“掐头留尾”在局部环节上的几分谨慎, 算是那种“建设性模糊”吧!

第3种算是“山寨版”, 笔者对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定义, 确切说是对这个大集群系统的产业单元的轮廓描述:1.以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为控制机制的生产制造单元;2.以全流程散装化为载体的现代物流体系;3.以预制构件产品子产业、预拌混凝土产品子产业、预拌砂浆产品子产业、外加新材料产品子产业、水泥制造和散装机械设备子产业、科技研发子产业等为分支的众多子产业;4.以管理信息化 (包括电子商务) 及网络通讯技术为平台的新管理运营手段;5.以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6.以NGO、NPO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为中介的完善公共产品社会服务系统。这是循着前二种定义的脉络又不是简单否定的前提下, 立足于现代产业层面的大胆创新。

诠释这个定义的特点:1.表述了产品与产业的关系;2.表述了一体化与专业化的关系;3.表述了生产制造与后续流程的关系;4.表述了企业市场主体与行业协会的关系;5.表述了主产业单元与分支产业单元的关系;6.表述了产业战略目标与运行模式的关系;7.表述了产业升级与新经济载体的关系;8.表述了产业运营与科学管理的关系。全景式地阐释了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产业内涵和外延, 以及与传统水泥行业在产业环境、运行机制、盈利模式、产业战略目标的本质区别。总之, 它描述出一个以现代化元素为支撑的、集水泥制造、现代物流、终端使用和公共产品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的宏大画面。

美国思想家弗洛斯特说:“在筑墙之前应该知道把什么圈出去, 把什么圈进来。”当我脑海里破天荒地涌现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这个理念时, 心中未免有几分忐忑, 但随着研究探索的深入便更加清晰而坚定。想想看, 历经半个世纪、几代人殚精竭虑地动用社会资源推广发展散装水泥为了啥?大规模地花费巨大成本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图个啥?难道只为了推广一种单一产品?现今市场上有哪一种单一产品能够支撑起系统性的循环经济模式!一位智人曾说:“假如没有明天, 那今天的铺垫又有何意义?”鼓起勇气突破长期沿袭的把生产制造、现代物流和终端使用人为割裂的羁绊, 在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 赋予散装水泥一个现代产业的名分, 实至名归, 否则会影响产业规划、导致产业资源浪费、造成产业秩序混乱。

四个阶段———历史演进中的市场足音

吉尔凯格尔说:“生活始终朝着未来, 而悟性则经常想着过去”。顺手剪辑历史演进的一些片断, 从那些残留在散装水泥身上的时代印痕上, 或许会找到人们认识和研判散装水泥定义的初衷。

第一阶段, 认识的启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勒紧裤腰带”的经济困难时期, 散装水泥是什么?是解决包装材料紧缺的一种实用手段。

翻开散装水泥略微发黄的家谱, 不难看到计划经济时期的身影。从1958年三门峡水库大坝的工地上首次亮相, 率先拉开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使用散装水泥的序幕。当我们还只是着眼于节约包装和“拆包散卖”的小农经济思维时, 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从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使用散装水泥, 到1949年散装率达到了49.5%, 而1955年高达80.8%, 基本实现了全面散装化。我们的近邻日本, 在上世纪中叶, 水泥散装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十几, 也处于刚起步阶段, 而今天却走在了我们的前头。历史留下的差距警醒我们, 低层次的、陈旧的节约包装理念, 无法也不可能真正推动水泥散装化, 承袭包装材料角度上的思维惯性, 充其量就是个“小儿科”, 不足以担当起新时期赋予的使命。当然, 那些时时揪住散装水泥这块出身的“胎记”不放, 简单地把散装水泥等同于旧体制的东西、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甚至弃之不惜的看法, 也是有失偏颇的。别忘了邓公的那句嘱托:“发展才是硬道理!”事实上, 散装水泥本身并没有错, 这种启蒙的认识, 毕竟在散装水泥历史的扉页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问题在于我们面对产业升级的新形势, 能否以创新的精神赋予它新的内涵, 造福民生。

第二阶段, 认识的朦胧: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产品短缺“卖方市场”时期, 散装水泥是什么?是解决产品供应方式的一种手段。

显然, 这是停留在商品供应层面上的大客户送货方式的一种思维, 还只是作为产品竞争策略的手段, 何况资源类商品普遍紧缺, 作为建筑材料的当家品种水泥更是炙手可热, 需要批条子、走后门才能买到的紧俏物资。虽说散装供应省掉了包装成本, 但配送费用并不见得能少多少, 好在生产厂家具有市场绝对话语权, 供应什么就得用什么, 终端使用环节那时还没有资格挑肥拣瘦!由于长期戴着“散装即没有包装的”的名头, 时至今日, 人们还习惯地、直观地以为散装水泥, 只不过是生产厂家产品的一种供应方式的变化而异, 何必还兴师动众地、专门有一班人马来抓这项事情。粗俗点说, 这等于是“脱了裤子放屁———多于那一层!”市场竞争策略的局限遮挡了人们远眺的目光, 于是水泥散装化也就成了愿意干就干的自由选择, 散装率就象大海上随着波涛上下翻滚的漂浮物, 时高时低, 命运难卜, 更不遑谈什么现代产业了。

第三阶段, 认识的初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能过剩“买方市场”时期:散装水泥是什么?是解决产能过剩进行行业整合的一种手段。

旧体制下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如今又演化成一种市场机制下“新干”工艺的扩张竞争, 业内外面对新的产能过剩惊呼:怪哉, 怪哉!由于利益驱使投资者看到了低门槛的水泥市场的油水, 于是项目上马投资热的风暴席卷大地, 水泥生产企业数量有增无减, 星罗棋布, 产能过剩。绝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仍然保持传统的经营组织模式, 单体水泥生产企业满足于那一块“窝边草”, 多是自产自销, 充其量是在销售活动中将水泥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 导致水泥散装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发展缓慢, 其产业价值要素很难得到充分发挥。这种依靠企业内部组织自我服务、以各自销售形式实现水泥物流的现象, 加剧了我国水泥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市场辐射半径窄、价格恶性竞争的格局。2007年, 全国有水泥生产企业5000多家, 平均每家企业年生产规模仅为30万吨。于是国家大力推出多种行政和经济手段, 通过产业政策推动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以全程散装化为载体的新型干法水泥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行业争夺的制高点, 散装水泥的命运似乎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新转机, 成了商家们忙于调整产品方向的香饽饽, 甚至是谋求在市场转型的残酷竞争中的又一块立足之地。尽管人们开始认识到水泥散装化势在必行, 但依然一时难以摆脱产品层面的束缚,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水泥运输、贮存、装卸、包 (散) 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服务等全过程的现代物流, 还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流程, 尚未作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 本来应该是通过构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带动水泥行业的漂亮转身, 可事实上还是相互严重脱节的“几层皮”, 自然也就体现不出产业集群对生产、流通、工程的整个系统的内在约束机制。

第四阶段, 认识的升华: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大背景下的“绿色增长”时期, 散装水泥是什么?是一种循环经济的现代产业模式。

水泥散装化是我国水泥制造业及建筑业的科技进步, 水泥使用规模化、工厂化、环保化的重要标志。当靠污染换来的经济增长的“雪球”越滚越大的时候, 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绳索勒得也就越来越紧了, 全世界都开始强烈地意识到水泥散装化的重要性, 当然处于经济增长期的我国更不例外。于是国家把清洁生产作为刚性的市场准入技术门槛, 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法律化, 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国门洞开, 全球跨国公司以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战略闯入中国市场, 群雄逐鹿, 逼着国人对散装水泥的认识上有了一个大飞跃, 短短几年光景就一下子走完了花费50多年的漫长道路, 开始用前卫的、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这个现代产业, 开始认识到单一地抓产品单元的优化, 单一地抓中间的物流配送, 单一地抓产品项目的推进、单一地抓企业个体的竞争力, 都难以最大效率地发挥资源整合效应, 实现产业利润最大化。而只有搭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大平台, 才能有板有眼地唱好循环经济这出大戏。

没有必要抱怨这个认识过程有多么的漫长, 所有这些都来自于人们对现代产业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化, 归功于市场由产品导向型向客户价值导向的转变。举个例子, 这好像为人熟知的遍布在中国大都市的沃尔玛商场, 表面上看是一个超级市场店铺, 零售环节没变, 服务对象没有变, 商品经营品种没有变, 与原来的百货公司大体相同, 但业态上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运行模式则天壤之别, 所以沃尔玛在传统百货商场亏损倒闭大潮中巍然屹立。

现代产业——水泥散装化的全景大戏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 产业指能带来附加值的社会经济领域的总称。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提出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经济活动为第三产业。我国依据“克拉克分类法”也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划分。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现代产业, 诸如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 是指同一类价值链上的众多企业集合, 现代散装水泥产业当然属于这一类。

大胆假设并不是好高骛远, 而是为了看清目标和光明。在我系统研究中, 碰到了诸如此类的“亚历山大难题”, 譬如, 传统水泥行业靠什么完成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升级转型?散装水泥推广发展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散装水泥仅仅是产品形式变化还是更具战略意义的转型模式?现阶段推广发展散装水泥与传统水泥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是不是异曲同工?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约中国水泥企业“大而不强”?当运用现代市场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竞争战略理论、现代物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和管理信息化的“武器”, 对中国水泥业发展战略愿景、水泥散装化产业模式变革和本质进行系统思考时, 终于发现了构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新大陆”。唯有如此, 才能完成现阶段中国水泥由传统行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伟大跨越。

之所以下此定论, 因为遵循现代产业集群理论框架, 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内部对接机制, 完全具备和蕴含了现代产业的本质特征:一是体现在客户价值上, 具有拉动外部市场链的运作能力;二是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上, 具有产业自身发展的延展能力;三是体现在合作网络上, 具有整合外部资源跨组织边界的集合效应。总之, 它既符合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规律, 是传统水泥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部要求, 也是适应外部环境巨变的需要。值得欣慰的是, 我们已经从目前节能减排、提高集中度、现代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等一系列现实经济活动中, 看到了一个现代产业的萌芽正在破土, 感受到了现代产业集群的阵阵“胎动”, 依稀望见一个夕阳行业又将重新放射出绚丽的光芒。

构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紧迫性和不可逆转, 不以哪个人或某个集团利益和意志为转移的。尽管由于旧体制遗留下一大堆顽固的后遗症, 业界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纠葛;尽管一些人不愿意认同发展散装水泥与水泥企业技改都是现代产业, 是“一个藤上的瓜”, 但现实市场趋势的驱动力是不可阻挡的, 业界及全社会各方正在形成一种合力, 一种推进传统产业转型的合力, 正自觉不自觉地为实现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模式创新而努力着。假以时日, 一个涵盖整个水泥产业, 包括产品制造到终端应用市场的众多子行业、“一体化+专业化”的现代产业的轮廓, 必将会日益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是现阶段最现实的、最具操作性的基本路径, 若干年后的终极目标当然是一个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现代水泥产业。

“我一直强调要把过去清零, 把经历、经验清零, 然后坦率地接受新经济和新社会, 必须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这是“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的力作《知性力》中的一段话。笔者研读之后顿生感悟:把历史倒过来看一看, 原来散装水泥的市场价值本质是一种新型产业模式, 是一次集合了产品模式、盈利模式、组织模式、战略模式和系统管理模式的产业创新。一是, 它带来产品模式的创新, 以产品多样化克服同质化的低层次价格竞争;二是, 它带来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 用现代物流配送供应链延伸技术保障和售后服务;三是, 它带来循环经济模式的创新, 用节能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绿色增长的价值;四是, 它带来企业组织资源模式的创新, 用战略“联盟”整合解决单体企业“大而不强”。有个企业老板曾问我, 一户传统水泥企业经过当今最先进生产工艺技改之后, 仍然承袭老的经营模式走下去, 拒绝以散装水泥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创新, 究竟能够走多远?我借用彼得·德鲁克的著名论断来回答:“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 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为此, 抛弃对散装水泥单一产品、单纯包装的认识局限, 将其放在集合产品、技术、市场、组织、战略和系统管理的产业模式变革上, 就不难摆正现代散装水泥产业与水泥产业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上普遍认为散装水泥只是产品形式或包装的变化, 看不到水泥散装化的产业模式功能和优势, 怀疑是否能成大气候?我的研究表明, 现代散装水泥产业与水泥产业现代化二者之间, 是一种阶段性路经与战略愿景的关系, 形象点说是一个翩翩少年成长为风流倜傥的成年人的关系。应该看到, 传统水泥行业的技改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是现代散装水泥产业链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当然是举足轻重的节点, 是产业一体化中的专业化分工的组成部分。水泥产品 (包括散装水泥和“三预类”终端产品) 制造技术现代化不等于说整个产业现代化, 在秣马厉兵进行的新技术工艺改造、淘汰过剩产能的过程中, 不可回避的路径就是必须同步进行散装水泥模式变革, 否则就会出现且事实上已经出现“憋死牛”或称“堰塞湖”弊端。

纵观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国际化大环境, 迫切要求传统水泥行业谋求变革而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通过构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最终实现水泥产业现代化的大目标。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模式是实现由传统的产品导向向现代市场导向的大跨越, 传统水泥行业向现代化产业进程中想要绕开散装化的路径, 几乎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模式彻底颠覆传统的单一产品模式, 运用物流配送模式、现代市场营销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和企业组织创新模式, 形成一个现代产业新格局, 进而重新获得市场竞争的话语权、侃价权和主动权。所以, 水泥散装化与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何况那些在市场发展进程中产生的认识上的碰撞, 自然会在科学发展的大局观统领之下冰消雪化。

篇4:比定义更重要的是什么

一、寻找感觉: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有时,学生知道某一概念,却未必真的对其有感觉。而学生一旦对所学概念有了感觉,认知水平就会达到较高层次。蔡老师认为,对于“先学后教”的课,教师需要有这样的警惕:学生貌似懂了,可能只是浅层次的懂,未必真正理解概念含义。整节课,他始终鼓励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审视,寻找对方程的独特感觉。

【教学片段1】

师:什么是方程?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教师板书)

师:怎样的等式是方程,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x+50=200,2x=200。

师:判断是否是方程,要抓住什么?

生:要看是不是有未知数,是不是等式。

师:一年级学过这样的算式( )×3=12,这个是方程吗?理由是什么?

生:是的,理由是它有未知数,而且还是等式。

师:怪不得你们都懂了,原来你们一年级就接触了!

师:请看,y×4=8是方程吗?

生:是方程。

师:再看,x×3>50是方程吗?

生:不是方程,因为它不是等式。

【赏析】对于方程,学生会有怎样的感觉?显然,对数学的感觉主要基于经验。关于方程,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朦胧的感觉,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和提升这种感觉和体验。蔡老师的处理可谓与众不同。课伊始,他就单刀直入,让学生试着说出方程概念。学生正确表述后,蔡老师再让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蔡老师还令学生说出判断方程的依据。然后蔡老师呈现了一年级填括号的例子,以及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判断。丰富的例子,丰厚了学生对方程的体验。

二、简化形式:用数学的语言去记录

抽象、去情境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简洁的过程。方程并非凭空出现,它是一些生活情境的数学化表达。方程是用数学的方式,即用数、符号等,来记录事情。用数学语言去记录生活中相等的事例,凸显方程的本质。

【教学片段2】

出示天平图:左边是一粒橙子和一个50克的砝码,右边是150克的砝码。

师:你能说出这幅天平图的意思吗?

生:x+50=150。

师:看起来是一粒橙子加上50克等于150克,你们把它简化了,变成了什么?

生:x+50=150。

教师故意用文字写出题意:一粒橙子加上50克等于150克。

师:老师写了那么多文字,跟你们写的式子,有什么区别?

生:我们把橙子设为x。

生:我们用上了等于号,就是符号。

师:还用上了什么?

生:还用了数。

师:你们用数学语言写下来,就成了方程。方程是怎么来的?

生:是把我们的语言描述表达成了数学算式。

生:把一些未知数转化成了字母。

生:它是两边相等的。

师:不同的人看周围世界是不一样的,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用数学的语言记录下来,方程就是其中之一。不同年龄可以写出不同样子的方程。

【赏析】仅用语言描述,可以把方程问题阐述清楚,但逻辑上容易出现混淆,而用数学符号来阐述就显得清晰易懂。史宁中教授指出,教学方程时,可先让学生用自然语言阐述事情,然后抽象成数学表达,最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事实上,强调用数学符号把要说的话(即两件等价事情)表达出来,这是方程的根本,是学生必须真正掌握的东西。蔡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出示情境后,通过文字描述和符号描述的对比,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符号表达的简洁性。对学生而言,方程并不陌生,一年级的填括号(方格)开始,方程就一直在那里,只不过,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对方程表述的形式化程度愈高,表达方式也越有数学味。

三、凸显本质:用数学的思维去感悟

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一是学习从生活中的错综复杂的事情中,将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也很有训练的价值;二是在运算中遵循最佳的途径,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优化思想对于人的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片段3】

教师出示四个情境问题。

第1题:天平左边是3粒橘子,右边是180克砝码,天平向左倾斜。

第2题:天平左边是250克砝码,右边是一粒橘子和一粒苹果,天平平衡。

第3题:5个小杯和1个容量为300毫升的大杯合起来一共是800毫升。

第4题: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50名,中途又有12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共62名乘客。

师:你能看到方程吗?

生:题1不是方程,因为它是3x>180,不是等式。

生:题2是方程,x+y=250。

师:题3没天平,能写成方程吗?

生:方程是800-300=5x,要找出等量关系,才能写出算式。

师:是的,就像题1,没有等量关系,就没有等式。要找等量关系,就是找谁和谁是相等的。

师:题3还可以写成怎样的方程?

生:800-5x=300。

师:含有未知数就是未知数与数一起干活,形成等式,这才是我们要的方程。我们应该写怎样的方程?

生:应该把数和未知数写在一起。

师:不要写成以前算式的样子。

师:第4个问题是方程吗?为什么?

生:不是方程,因为没有未知数。

师:对,虽然有相等关系,但没有未知数,所以不能写出方程。

出示方程史话《为什么有方程》。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来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多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次倡议用x、y、z等字母来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赏析】方程阐述了一个事实本身,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事实本身,方程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这正体现了建模思想。认识方程,应引导学生关注数量关系,体会方程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就如4x=400这个方程可以记录的事件很多,但这些不同的事件却都可以用同一个方程来表示,正是因为不论是哪种事件,它们本质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代数这一新视野,在代数世界里,未知数获得了与已知数一样的地位,可以平等地参与运算。这是方程的基本特质,也是学习方程的价值所在。

比定义更重要的是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是数学思维的应用和强化。学会抽象和概括,摒弃与数学无关的外在属性,只关注数学的本质属性,增强做事的运筹和逻辑的条理,这种数学思维的训练,这一数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适应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数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篇5:什么是实数的定义

封闭性

实数集R对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四则运算具有封闭性,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零)仍然是实数。

有序性

实数集是有序的,即任意两个实数a、b必定满足下列三个关系之一:ab。

传递性

实数大小具有传递性,即若a>b,b>c,则有a>c。

阿基米德性

实数具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性,即对任何a,b∈R,若b>a>0,则存在正整数n,使得na>b。

稠密性

篇6:作文的定义是什么

确实,恰如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作文的概念有不同的诠释。

而我认为,作文是对生活的还原和升华。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在它的住处住着人。思想家和诗人是这个往自制看守,他们通过他们所说的东西而使存在成为言语,并且有言语中保持存在。就这一点而言,他们的看守是存在意义的完成。”(《柏拉图真理学说》)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描绘出来,将对生活的想像与思考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让读者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上一篇:小兔和小狗作文下一篇:土钉墙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