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定义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钢的定义范文

钢的琴

<<钢的琴>>——中国工人的尊严与忧伤看了《钢的琴》》以后,我不得不说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中国近五年内最有思想深度的电影,可以说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北大工业破产后的工人生存状态,表现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也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同时它也打破了电影创作最基本的形式规定——电影要创造第三维度的幻觉。剧中以主人公陈桂林为代表的一群下岗工人帮助他制造钢的琴以取得他女儿的抚养权,经历波折最终制造成功的故事。工人们从开始的一盘散沙到聚在一起做成一架钢琴,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这件事而让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就像一个个在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一样。

从电影风格上来说,这部由张猛导演的电影可以说冒了一个大险,其中最突出的是电影语言,他对电影语言的使用表现在他的一个高度风格化的电影场面调度的设置,而这种设置毫不刻意与矫情。任何一幅画作,任何一部小说,它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扁平的和两维的画面,而电影它可以创造一个第三维度的幻觉。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双人中景,两人(表情比较呆滞)面对着摄像机商量着离婚的事,这是一个既带心酸感又带喜剧感的画面。它采用的是一个正面水平机位的拍摄,这恰好暴露了画面的扁平度,然后一个画面变为单人中景,镜头在两个水平画面之间来回摆动,两个画面几乎没有任何情感的或者语言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在整部影片中水平机位的运动方式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电影语言元素,因此这个影片就成为了一个高度风格化的电影。然而这样一次冒险成功了,他不是在一个对电影场面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去做

的,恰好是在对电影语言烂熟于心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冒险。还有一个印象非常深的地方,大家肯定记得在举行葬礼时的那个场景,陈桂林与他的乐队成员们在雨中演奏俄罗斯的民谣——《三套车》,一群人站在那里,而人的后面就是高高的围墙,这又是电影的一个忌讳。然后画面外传来“停”的声音,那个主人要求他们演奏喜庆的音乐,非常滑稽的是他们演奏的是中国民间最具喜庆意义的音乐——《步步高》,这形成了一个极端讽刺的组合,这种讽刺感与辛酸的生命悲怆的时刻用喜剧的形式和节拍来表现,其实又成了导演对自我电影风格的一种定位。

在主题表现上,我们首先从警察绿颜色的制服可以看出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那是国企改革的时代也是工人下岗的时刻。导演张猛并没有花哪怕是五秒钟的时间去表现,而是用俄罗斯的民乐来衬托人物内心的心酸与悲苦,以及他们对那个辉煌的时代的不舍,他们沉醉在过去的时光中无法自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陈桂林他们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活死人”。对于他们来说,变革是惨淡的,前途是黑暗的,然而他们不肯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他们总要寻找一点希望。从开始帮助陈桂林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到后来帮他造钢琴,此时他们已经不管钢琴能否造成,抚养权能否争取,他们完全是在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困难中依然丰满,证明工人们的情谊还在,证明自己不是个庸人。最初造琴,他们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最后造琴,他们是为自己平庸的生活找借口,以自己内心的超脱来正视现实。

尽管这是部小成本并且不无瑕疵的电影,但我觉得他在艺术表达上

非常成熟到位,在情感表达上非常丰满,在社会认同上也得到了我的高度认同!

第二篇:《钢的琴》影评

万里西风瀚海沙

——《钢的琴》之诗意写实

曾几何时,诗意写实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风格流派,它让我们在感叹其营造秀美意境的同时,也为其深刻的写实风格所折服。《零分的操行》、《城南旧事》、《巴黎屋檐下》,这些影片画面的纯净诗意让我们不知不觉沉醉其中,与此,也对其诗意背后所隐现的现实主义表现内容唏嘘不已。

潮来潮往,岁月更迭。而今,商业大片运用强大的视听感官刺激占据着电影市场的大半江山。然而《钢的琴》作为诗意写实的代表,它通过隽永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在这商业大片汹涌奔腾、肆虐嚣张的影坛,依旧有它独特的魅力,撼动万里黄沙。

诗歌的意境辅助影片内核

《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陈桂林与妻子离异,为了留住喜欢钢琴的女儿,贫穷的他决定运用自己的技能与朋友一起动手做一架钢琴,这本来就是一件充满着浪漫和想象的事情。从表面看来,《钢的琴》是在平凡的和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惊人的诗意。但是具体分析影片,会发现影片的诗意不仅是形式的,也是内容的。《钢的琴》诗意写实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钢的琴》开篇起就是陈桂林与妻子两人站在破旧的厂子关于婚姻的一次对话。阴霾的被电线分割的天空,破旧的向画面深处延伸的厂房,被风掀起铁皮的工棚,以及远处枯黄的野草,近处黑色的煤炭,导演张猛在影片画面上首先就予以诗的意象,奠定影片诗意写实的风格。从而辅助影片表达主人公陈桂林的落魄贫穷身份和随后不着边际的梦想。接着在第二场戏中,这种意境运用的更加丰富圆润,把诗意象的难以言说,转换成用具体的景物去诠释和解读。所以在第二场戏我们看到的画面更加意味深长,烟雨濛濛中,齐腰深的枯黄的杂草,褐色的斑驳的院墙,院墙背后冒着白烟的大烟囱,这个场景的主人公是吹着唢呐和萨克斯,弹着手风琴,穿着深色服装,唱着俄罗斯葬歌的一群人。冷色调的人和物,以及环境的处理,这种具体意境的刻画和描绘,除了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人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的诗意境之外,也让我们体会到影片主人公当时心境的阴郁。导演通过对意境的渲染,进而达到诠释影片主题内核的目的。

主人公陈桂林其作为个体,生活方式也是诗意的。盗窃学校钢琴不成,索性返回,在漫天飞雪中弹奏。影片中如此类似的诗意生活写照很多,如做钢琴的时候秦海璐饰演的淑娴在钢铁工厂废墟中纳鞋垫儿,一排排白色的鞋垫儿挂在褐色的铁架上,这种诗意糅合了主人公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性情,传达着诗的意味儿。

中国诗艺术如同中国古代哲学一样,潜藏静水深流的大爱和智慧,在影片《钢的琴》中这点也有呈现。主人公陈桂林为了留住女儿、为了和女儿生活在一起而去做钢琴,他背着女儿,动用自己的技术伙伴关系,通过偷偷地做一架钢琴留住女儿来表现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沉稳的爱。就算这个过程中发生女友移情别恋、朋友被警察抓走、父亲去世等一系列的困难,他依旧用自己大爱无声的隐忍,充满诗意的诠释着对女儿的呵护和关怀。

写实突出影片主旨

在影片中,虽然每场戏的诗歌意境都很有味道,但是其背后的写实特点也不容忽视。影片《钢的琴》写实与其诗意的特点相得益彰。

主人公陈桂林作为一个工人,其个人命运与工厂命运密切相连。工厂的倒闭和大烟囱的倒地,预示着他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他如同当今下岗职工的命运一样。就连他的生活环境也与现实社会有相仿,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写实。《钢的琴》的写实风格还体现在导演给主人公与女儿关系的设置。主人公窘困的生活状态与离异的妻子丰厚的生活条件相比,女儿虽然跟着主人公长大,但是妻子小菊归来之后,给女儿买礼物,女儿就开始依从她的妈妈小菊,这是对生活赤裸裸的写实。同样的,女儿说出“谁给我钢琴,你们离婚后我跟谁”的话,这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讽刺,更是对影片写实的深化。

西风撼动万里黄沙,漫天黄沙飞舞遮天蔽日,本就是一种美学表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是对西北风光的一种写实。影片《钢的琴》同这句诗一样,不仅具有隽永的诗艺术美学风格,还具有详细的写实特点。作为一部诗意写实电影,它在滚滚商业电影浪潮中,如西风阵阵,力度较小却撼动着浩瀚沙海。

第三篇:《钢的琴》影评

这部影片场面很普通,但却能给人深深地震撼。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岗工人陈桂林,心怀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为钢琴家。作为一个父亲,他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自己的女儿。但是他穷,买不起钢琴。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从到学校偷琴,到借钱买琴,再到自造钢琴,反映了一个普通父亲对女儿的爱,我也从他的身上看见了一个普通工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是在赞美社会主义制度时常听见的话。而我们也在影片中看到了这一点。陈桂林纠集一帮以前钢厂下岗的工人为自己的女儿造钢琴。一群钢铁工人制造钢琴这是一项多么不可思议的工程。就凭一本俄国的钢琴制造的书籍,这群工人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奇迹。这个想来也很正常,历史上的奇迹不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么。当这群老工人忙碌在破旧荒废的工厂里时,我仿佛被他们带回了多年前的工厂时代。然而时代在变更,远去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两声轰隆巨响,两根如擎天柱一般的烟囱倒塌了,很多很多的老工人站在山头遥望,眼中尽是不舍与无奈。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群工人就是那个时代的主角。在东北的一些重工业城市,还有不知道多少向他们一样,一夜之间退去身上光荣的工人服装,成为流离的底层弱势群众,他们承受了改革的伤痛,却无法改变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这部钢制的钢琴到底代表什么?首先它是陈桂林送给女儿的礼物,代表着一个普通父亲对子女的爱;它是陈桂林和他的一群朋友共同制造出来的,是一群工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友谊的见证;它是一件工业产物,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本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它就仿佛是一台时光机器,从那本已经远去的年代过来,将这群在现实中失意的老工人带回他们意气风发的年代,让他们重温当年的辉煌。影片最后钢琴完美制造出来了,但是你很难想象这群工人在完成这个壮举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我想他们早已被时代抛弃,但为了生活他们还是不得不在卑微的融入社会。他们曾使社会主角,推动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功臣,他们没错,时代进步也没错,国家、资本市场的逻辑和步伐,铁面无情,锐不可当,他们值得同情,我们也是无可奈何。

第四篇:钢的情 影评分析

钢的情

——浅评影片《钢的琴》

作为一部最新获得华表奖的影片, 《钢的琴》这部影片

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少的惊喜。故事的结构并不复杂,陈桂林是一个又离婚又失业的“双失中年”,幸亏他还有着手风琴这一手艺能让他勉勉强强过上生活,但与前妻就女儿抚养权的问题一直争执不下。女儿也的立场也十分的现实,谁能给她钢琴就跟谁。就这样的一个故事背景构成了整部影片主线索。

东北老工业区的厂房,悠扬的前苏联歌曲,处处都

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影片的音乐设置可谓是整部影片的一大特点,而且外国歌曲的比重也可谓不小,这在我国电影上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影片开头的音乐就把观众深深的吸引住了。可以说在此片中音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单优美的音乐吸引着观众,也为影片略为灰暗的背景带上了一丝丝的生气。

影片主角小人物陈桂林,讲义气,身边有群哥们和

一位红颜知己。为了能够留住女儿,要去为女儿弄一架钢琴,陈桂林渐渐知道,现实是如此的残酷,“纸琴”的所谓心灵之音已经经不住现实的敲打,已经留不住他的宝贝女儿了。既然“纸琴”留不住女儿,就弄架真真正正的“钢琴”!为此陈桂林可谓是吃了不少的苦头。借钱借不到,

去学校偷却进了警察局,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被逼到了绝境往往会做出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陈桂林决定自己造一部!而且作为曾经钢铁厂工人的他更是决定要做一架真真正正的“钢琴”!这就为整部影片带来了引人注目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陈桂林与他的哥们儿代表的是工人阶级,而且是一群已经“没落”的工人阶级。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工人地位已经丧失,随着工厂的倒闭他们的一技之长已经成为了过去并显得一无是处。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仍然有着一定的信心,但他们必须尽快找回自己存在的价值,而陈桂林造钢琴这件事可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再次展现自己的价值的平台。

其实这部看上去是围绕着一架琴的故事影片实质上围绕的是一份份的人之真情。有友情、爱情、更有亲情。而这些情更是如钢般坚硬不倒。陈桂林的一伙哥们一心一意帮助陈桂林而无任何怨言,陈桂林的红颜更是始终对他不离不弃,陈桂林对女儿的爱而为女儿所作的一切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回人性的光辉。

第五篇:《钢的琴》参考影评

黑色幽默中的心灵独白

——评电影《钢的琴》的主题意蕴

由张猛导演执导的《钢的琴》在今年多部好电影汇集的情况下,仍然一路斩获了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迈阿密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国际电影大奖、还有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传媒大奖„„这是源于它的那份独特,那份小人物在现实下的自嘲式的幽默。

电影开篇的那个镜头极有新意,一个微微仰拍的视角,一对并肩站着的夫妻,简单直接的对话道出了他们的状态:离婚。此后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因由展开。他们的身后是一栋废旧的房屋,屋前有一个棚子,分作两边对应在两人身后。男主角陈桂林身后的棚子已经破旧的只剩支架,而她妻子身后的棚子完好无损,仿佛两人此刻的生命状态:一个历经沧桑和变故,只剩怀里的那架手风琴,另一个得到了想要的生活,衣着光鲜,时尚靓丽。

接下来的内容极富幽默色彩,乡土气极重的葬礼上先后响起了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和广东音乐《步步高》,而无论是哪一首曲子,都与那样的场景格格不入,巨大的反差道出了现实中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内心的距离。这样讽刺般的表达让人不免想起卓别林的无声片。他们在这样的社会洪流中成为了一群默不起眼的小人物,无力改变命运加给自己的枷锁。

但是整部影片并不是压抑沉重的,而是始终有一种温暖的感动在画面之中,这种温暖来自于这群小人物不停止的追求。于是陈桂林和淑娴的这段不算坎坷的爱情最终修成了正果。

导演在片中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意象来伴随主线情节的发展——废旧厂房里的那两个巨大的烟囱。它们是过去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印记。它们的被保护和被推翻仿佛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其实与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当淑娴和陈桂林第一次一起出现在画面中时,背后就是那两个烟囱,它们冒着浓烟矗立在那里,仿佛审视着地上的人群。当“汪工”为了保住这两个烟囱对大家做演讲时,也正暗喻了陈桂林当时的心理——想要挽留女儿,维持现状。而当烟囱终于倒塌时,镜头里是淑娴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的情景,他们共同目睹了这一刻。也就是这一刻,陈桂林决定放弃以前的执着,坦然的面对新的生活。他们的未来,也是在这一刻,伴随着过去时光象征物的倒塌而逐渐的明朗起来。

又是在那个破旧的房屋前,还是之前的一男一女,唯一的区别是那个曾经执着的男人已经放手,对现实放手,对未来放手。

陈桂林这个人物生动的仿佛我们身边的邻居,他有小人物该有的一切特质,曲意逢迎、斤斤计较、斗殴打架„„而他又有小人物所不具备的一点,就是对理想的执着。这种执着表现在他努力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上,表现在他到处借钱买钢琴上,更表现在他想要自己动手做一台钢琴上。即使他心里明白,他有了这台琴也是留不住女儿的。也因为这一点,这个人物不卑微,而是动人的,高大的。至于淑娴,用她的台词形容,是“有点二”,这种“二”的劲头也是源自于她的理想。她的理想里不是自己,而是家庭,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共同组建的家庭。所以她不遗余力的帮助陈桂林,做了许多傻事仍然乐此不疲。两人唯一的冲突也是因为陈桂林不肯对她作出承诺。而当陈桂林把对女儿的这份爱埋藏在心里,当那两个大烟囱不可挽回的倒下,当《山楂树》伤感的旋律响起,淑娴终于如愿以偿的

和这个男人走到了一起。那一刻,她的平凡也在对理想的不离不弃中显得美丽动人了。

电影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陈桂林内心的变化。从一开始为女儿做假琴,到他到处求人借钱想为女儿买琴,再到他做一台真正的“钢”琴,这个下岗又离异的男人终于走出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轨迹——从欺骗自己到得过且过再到坦然面对,他把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架“钢”的琴。那台琴不但是为了之前的理想,更是他心路历程的结晶。结尾处的他一如那台琴——浑身钢材质地,散发着幽暗的金属光泽,陈旧中不掩大气的光华。当女儿问道“爸爸,你想听什么”的时候,他平静的说“越简单越好”。就这样一句话,却是生活最大的真理。

《钢的琴》这部电影不但是对父爱和爱情的表述,也充斥着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更着重的表现了主人公在这个矛盾下的成长。在现实面前,只有为自己铸一台“钢的琴”,让自己变得坦然和坚强,经得起时间的打磨,经得住风雨的洗礼,走到成熟的时候,理想和现实也就交汇融合,不再遥远的对立。

这是一篇笑声中伴着泪水、辛酸中透着幽默,幽默中透着温暖的小人物心灵独白。

作者:杨文超

写于2013.3.10

上一篇:港口理货范文下一篇:国际雪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