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舞起来

2024-05-07

让生命舞起来(精选6篇)

篇1:让生命舞起来

让生命舞起来

穿越

在一年中,根据教材特点开发了六个课程,也就是:童话之旅、种植课程、世界文化遗产、战争与和平、大自然的启示、珍爱生命。

一、世界文化遗产之旅(课件)

在这一课程里,教材呈现的仅仅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我们根据课后资料袋提供的内容,即中国29处世界文化遗产,利用这一资源,拓宽教材,让学生在大量收集、整理、内化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习得采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积淀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具体操作:

1、我先按地域的不同,进行归类(课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每一处文化遗产基本上不下于是3个人收集,以便于在交流汇报中补充,收获到更全面的信息。

2、内化整理。收集材料时,按概貌、特色、文化价值、传说故事(典故、古诗词等)进行采集。这里的收集信息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教会学生进行筛选、处理,将最有用的信息整合而成为一篇篇幅不要太长,而内容很具有价值交流性的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获得许多的知识,也懂得了如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提炼信息)

时间上基本上用了2周的时间没有上课本上的课,在课堂上都让孩子进行交流汇报收集到的材料,全班整理成册,共有4本。

看似简单的交流汇报,却带给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周的交流,孩子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感受着中国文化的特有魅力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心中翻腾着强烈的爱国情愫,短短的2周,无不是对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洗礼。

二、大自然的启示(课件)

我以三个通过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体验后所作的课件为例来进行讲述。其实班上孩子们的课件很丰富。(课件)

根据课题进行的探索:大自然中花、叶的奇特;大自然启示下的创造发明;环境保护。

(课件)

这三个课件是孩子们在大自然的启示这一课程中留下的实践痕迹及心路痕迹。

在这一课程中,孩子们不光是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探索,还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学习,如交流汇报违背自然规律而遭到的处罚,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会。

在这一课程穿越中,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多彩了,能力也得到提升了,探索的兴趣得到激发了,作业的形式不像以前的一支笔,一个本子了,呈现出了课件、录音等创新形式。

还比如:在童话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童话,讲故事,编童话,提升了能力。请看孩子们回家讲故事的场景。(课件)在种植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动手种培浇管,观察等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也训练了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的能力。(课件)

三、珍爱生命(课件)

在珍爱生命这一课程中,结合单元主题进行课程的开发(课件),在设置课程时,我们力求让学生对生命历程的体验与感悟,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我们主要开展了残疾人珍爱生命的故事演讲,进行了生命是什么的习作赛和小报评比,(课件)特别进行了动物养殖的两个实践活动。

1、观察蝌蚪:亲自喂养蝌蚪,观察蝌蚪,发现奇特的生命变化现象。

2、养蚕:课件)

不仅如此,孩子们在习作中这样写到:(课件)

思考(课件)

(课件)课程是什么?

(课件)

1、一串串脚印,多彩的生活。

以往,课程就是一张课程表,一节节的课,一本教科书,就好比给学生设置的一条固定而不可逾越的跑道,学生只能从起点出发,沿着我们规化好的轨迹行走。而我觉得,课程就似在多条跑道上奔跑,在奔跑途中所烙下的一串串脚印,而这些脚印绘成他们多彩的生活。在课程穿越中,孩子们有了一些独特的体验。(课件)

(课件)

2、活化的教材,丰盈的生命。

活化的教材,即活用教材,补充拓展教材。(课件)

(课件)结束语

学校是一段旅程,是学生生命、生活、生长的一段丰富的、丰盈的旅程。课堂成为了师生生命旅程中的一场美丽约会,我们追逐的一个理想状态是:知识在生长;方法在形成;能力在积蓄;灵性在凝聚;美德在孕育;自信在增强。它毕竟是一个理想状态,我们不在乎它哪一天能达到理想的巅峰状态,而在乎我们追逐的这个过程——教育梦想的过程,绽放生命狂舞的过程。

篇2:让生命舞起来

让生命起舞,创造美丽与奇迹。

飘零的生命,常常如风吹絮,或雨打飘萍。因为变故,因为灾难,往往弧单而无助。以为即将被这个世界抛弃的时候,总有一种力量,将我们收留,总有一种力量,领我们回家,来结束那段没有出路的逃亡。爱,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力量,让生命抵达无限,让生活恰似那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当华美的叶子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看见一棵落尽了叶,只剩一树枝干的树时,我想到了我们自己,也许我们就要像这满树的枝干那样:清晰、坚强、勇敢。虽然没有了一身华丽,但生命依旧苍劲有力。我们即使无法成为蓝天上的雄鹰,但是只要抬头,依然可以拥有湛蓝的天空。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生命依旧美丽。

篇3:用心, 让复习课“舞”起来

关键词:复习课,主线,要点

复习课历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 但是如果试着给它加点料,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什么复习课, 我们都应该把握一个主线,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线串珠”。所谓“一线串珠”“一线贯穿”的“线”, 即语文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也就是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 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明一点而悟全文。它要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带动学生深入钻研文本的模式。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够使得教学思路明晰, 提问精粹实在。

在高二的第二个学期, 针对即将来临的学业水平考试, 我根据考纲要求, 抓住其中一个重要考点———“病句辨析的方法”。尝试以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为线索, 运用“一线串珠”的教学设计, 上了一堂公开课, 有幸得到了诸多同仁的好评。

一、明确考纲

在这堂课前, 我根据考纲要求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练习总结出病句的做题方法。2.尝试运用总结出的方法说出病句中的错误。3.通过课堂训练初步达到规范使用汉语的目的。与此同时, 我也总结了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的困惑和出现的问题:看不出错在哪里, 不知从何处下手去找错;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 不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方法。

二、课堂设计

接着, 我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练习、方法归纳、课堂总结一线串了起来, 让复习课环环相扣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文学色彩。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复习课戴着镣铐跳舞的沉重滋味, 一起体味大语文的活力与生机。

(一) 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乃先生所云之第一境是也。

在课堂开始的“个人展示”环节, 我选用了四个例句, 分别归属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结构混乱四种病句类型, 由学生独自找出病因并进行改正。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独立学习是学生走向人生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能力。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晏殊“独上高楼”的号召下, 学生就已经是迫不及待,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虽然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 但是大家的学习热情已经感染了在座的每位语文教师。

(二) 为伊憔悴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先生所云之第二境是也。

朱熹有云:“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正在学生对自主做题结果或满意或失落时, 我引领着大家“渐进”“精思”, 通过三组合作练习, 总结出对解答病句辨析题行之有效的三种方法。而这些方法正是学生在做题中求之而难以得到的, 乃至为之“憔悴”的———“伊人”。她们分别是:1号“伊人”———语感审读法。2号“伊人”———抓标志词法。3号“伊人”———提取主干法。

在学生认真思考、自行领悟的基础上, 教师适时帮助学生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进入到正确的解题思维领域。在练习之后, 这些解题方法呼之欲出。在随后的“生生展示, 才思交流”中, 以近三年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为例, 我特意找了平时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来展示。这些“伊人”俨然就成了河里的石头, 大家虽走得还不够畅快, 却也都过了河。

(三) 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先生所云之第三境是也。

在经过了自主练习、方法小结、合作交流之后, 我的课堂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回顾。课堂的总结回顾既要带领学生简单回忆, 又要对本次课讲授的知识结构、主线进行归纳总结, 尽力突出主题, 同时指出容易模糊和误解之处, 使学生理解难点, 掌握重点, 记忆深刻。只有这样, 才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余味无穷。

于是顺着辛弃疾的指引, 我们“蓦然回首”, 再次回看三位“伊人”。得出病句辨析时对每位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语感审读法———耳到;抓标志词法———眼到;提取主干法———手到。同时也明确了本堂课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相对应的三个课堂环节:自主练习 (独上高楼) 、方法归纳 (为伊憔悴) 、课堂小结 (蓦然回首) 。

有了先生这条具有人文色彩的红线, 我的课顺利完成了。

三、课后评价

课后, 同组教师给我的这堂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本堂课最突出的两个优点就是———作为复习课, 它能一线串珠;作为语文课, 它亦具有人文性。

记得谢觉哉在他的《青年人要努力学习》中提到:“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的, 学了必须要想, 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过程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这堂复习课正是由学与行组合起来, 在练习中总结方法, 通过方法的指引再次练习, 看看自己能走多远。实际上, 学生一旦通过自己总结出有规律的东西, 一般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顺利完成任务。

就其人文性而言, 我们知道,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唯有语文教学能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所以语文课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 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长期以来, 我们也习惯了日复一日地拿起剖刀剖解着静止、僵死的语文;我们还不敢去想象脱掉镣铐后解放的感觉。在这堂复习课上, 串以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有助于学生丰富美好的心灵, 提高人生的境界, 塑造健全的人格。正因为这样,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与行”, 才有了“独上高楼”的勇气, “为伊憔悴”的执著, “蓦然回首”的欣喜。

四、我有所思

篇4:让思维“舞”起来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除旧布新的桥梁,是认识深化的阶梯,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进而引发探求的欲望和动机,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仅列举几种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如在上人民版必修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节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先媒体展示《大国崛起》的解说词“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从中教师设问:“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生答: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走近这‘力量’,感受这‘力量’的强大。”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起到激趣、生疑的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2)步步深入设情境

步步深入设情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消除“满堂灌”的倾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民版必修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对责任内阁制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挖掘,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首相会有解散议会的权力?这样首相权力岂不是太大了?这样通过层层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最终升华主题: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万变不离代议制的核心原则:那就是主权在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题意,思维逐步深入,从而突破难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3)旧中引新设情境

历史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例如在讲述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时,可联系上两节课的内容设计这样提问:①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的,经历了哪些阶段?②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③在近代,尽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其发展是缓慢的,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以上提问,能使学生系统地整理、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升华,做到承上启下,对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起很大作用。

(4)制造悬念设情境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例如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节的教学,在分析列强入侵的原因时,教师一连抛出这样三个问题:①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發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②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大规模侵略中国?在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清王朝于1644年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二百年后,两国强弱形成如此鲜明对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集中在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上。如此表述,一波三折,蕴含着引人入胜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总之,良好的问题情境改变了平铺直叙、满堂灌的倾向,促使学生很快地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由无意识记转为有意识记,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燕装《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J](《历史教学》2001.4)

2.彭健勇《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浅谈》[J](《西江教育论丛》2005.3)

3.戴怡《历史课堂中的设疑》[J](《广东教育》2002.7-8)

4.赵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作者单位:宁波市李惠利中学)

篇5:让生命之火燃烧起来

茫茫荒野,一望无际,当我们的祖先走出森林,当他们开始寻找生的希望之时,他们心中是否茫然无措?在他们面前,有毒蛇贪婪的眼神,有猛虎锋利的爪子,前路漫漫,他们所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争取得来的。当祖先学会钻木取火时,火带给了他们一丝温暖。

他们用火驱赶野兽,用火取暖,用火烘烤食物,同时也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火。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如何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火呢?

一个相貌丑陋的小孩,说话口吃,他不仅自己治好了口吃,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总理大选时,他脱颖而出,当选总理,四年后再次连任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总理让。克雷蒂安。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外表或自身缺陷而自暴自弃,我们应用生命之火改变自我。像克雷蒂安这样的伟人——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不放弃自己的故事数不胜数。

记得我在小学里曾经十分羡慕那些仗着权利做事的女生,并屈服于她们的使唤,后来,我顿时醒悟,她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何况我们大家是同学,为何还有上下之分呢?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地懦弱,我学会了去反抗,学会了去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当场就:肯定了我的做法。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篇6:跑起来让生命大放异彩作文

我们的生命是一段看不到的终点、也没有归途的路,因此我们必须跑起来。

——题记

所谓“雨落不上天,水覆再难收。”时间也如此,它始终超乎我们的想像流逝着。而我们正在干什么呢?

是在感叹世事万变吗?是在欢乐的追逐嬉戏吗?是在望着天花板发呆吗?还是,你已经感觉到了时间过了不再返,于是,迈开步伐,向前奔跑了呢?

人生正因为有梦,才有奔头,让自己跑起来,穿越那片阴暗的沼泽;让自己跑起来,飞过那片宽广的`沧海;让自己跑起来,让梦不再是期待,让成功为自己添彩。

李清照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导致了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因为她认为失去了一个人,生命便不再精彩,停驻在往事的回忆里,忘了生活还要继续,生命还要继续,如果当时她跑起来……

卓文君知道了司马相如有二心,便道出:“闻君有两意,故来相绝决”这样的狠话。是因为她明白人并不只是为爱而生,她一个才女,要是不能领会这点精神,岂不叫人笑话?于是,在这场情爱中,她胜利了,正是她不甘以“今生已过也,愿结来世缘”这样的念头日子。于是,她跑起来,跑出了胜利。

人要抵达彼岸,必须得先经历黑暗和痛楚,只有在这一路上,不断的奔跑,光明才会出现。

让自己在生活中奔跑吧,对于越来越接近的东西,不需要犹豫,因为它最终会成为我们的经历,成为我们一路以来的见证。

我们的生命是一段看不到终点、又没有归途的路,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跑起来,抓住我们能抓住的东西。跑起来,即便得不到,也无遗憾了。

上一篇:商务网站建设维护实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师范生实习学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