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动起来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让孩子动起来

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赴重庆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体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明媚的阳春三月,在繁花盛开的时节,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和本校十余名教师来到风景秀丽的重庆南山。聆听了二外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课。虽然是短短两天的学习。可得到的收获却可以让我受用一生。

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走近南山,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醉人的花香。还的有那最浓郁的书香气息。每个班级的墙外都有一块个性鲜明的文化墙。有班主任的深情寄语,有孩子们的灿烂笑脸,有2集体的特色口号。“时已不待我,我还待何时。”“初一九班,潜龙在渊;三年磨砺,一飞冲天。”······每个教室内部,4-6人的座位相对安放,各小组的组名口号醒目而立。靠墙的一排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各类工具书。《辞海》《牛津字典》等大块头格外醒目。在这样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自然有了学习的兴趣。

优秀的老师让学生动起来。二外的教师,一个个都是“学高,身正”的典范。他们吃透了大纲,专精了教材。每堂课都游刃有余,每一课都胸有成竹,一问都恰到好处。冯梅老师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引《诗经》中的“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入课,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从此开始。“品月”“悟月”“写月”,一环扣一环的品读,一个又一个的设问,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整个课堂充斥着思维碰撞的火花。整堂课冯老师在学生中穿梭,用引人入胜的语言,灿烂无比的微笑,优美动人的声音。

激励的机制让学生动起来。在二外的整个教学中,激励制度处处体现,充分利用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在级与班级之间,墙上的文化墙既是班级展示平台,还是各班比拼的舞台。班级内,小组竞争无比激烈。小组内,组长职位也竞争上岗。课堂上老师的每次提问都有无数双高举的双手,甚至让老师不得不采用抽签的方法。课堂中每组的小黑板展示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得到加分的良机。下课前班委的加分评定最让孩子们激动开心。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好的课堂,高效课堂,就应该建立在良好的氛围,优秀的老师和良好的机制之上。我会在今后的的教学中积极摸索,结合此次学习的经验。力争在语文教学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第二篇:做一个用心的老师,让孩子动起来

“高明的老师,能让学生的心动起来;用心的老师,能让学生的身心动起来”奎聚小学的赵校长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他们的课堂充分诠释了这句话的含意。

“咱虽然个子矮,但声音响亮”“先听”“你没上来试试,可好玩了。”“有点胖,跑的慢了。”“我有问题要问,你有问题吗?”“不能坐着说,站起来说”“你有问题问大家吗?”“快快请出来”“某某因为说话,慢了。”“我没听明白,谁能用老师的大计数器算算。”“谁来帮帮他,快上来。”“你听听声音,计数器生气了,快收起来。”“2个举手的,嗯,3个啦”“肯定不用我请,自己就站起来了”“你看,细心听了,就听出错误了。”“自己用眼睛看看,我还有问题要问”“会了吗?做个游戏试试?”“你想要,好啊,坐好了,就有机会。”“为什么说它对呢,谁来算算?”“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呢?”“老师也有收获,你们的绿色行动提的非常好,我也要加入红色行动,捡起地上的一片纸„„”这是数学高老师这节课用的语言,生动、幽默,用孩子话的语言,接近与孩子的距离,引导孩子规范行为,引导孩子思考,在快乐与享受中建立起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这节课没有评价,但人人争着参与,完全投入,这就是老师的魅力。

第二节英语课,最大的亮点是小老师的风采,学生大胆的质疑,真心的欣赏与评价,真诚的帮助。我们课堂上经常听到孩子告状,某某同学不配合,不听,而在这节课上,我们听到的是彼此的赞扬“Very good. You said very cloudly and very clearly.” “wonderful!” ,如果发现有同学错了,纠正的同学会很真诚而且有礼貌的说“You made a mistake.”然后会用心地教几遍,得到帮助的同学会很真诚地说‘Thank you!’培养出有礼貌、有道德的合格公民,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吗?

第三节语文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与老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同学们读原著,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视频,老师用心查阅、思考每一个细节,才能在课堂上挖掘每个人物特点及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所展现出来的人的智慧与性格特征。最后,升华到人生的哲理:不要用有色眼睛去评判古人,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每个问题。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突出反映了,老师们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思考能力,质疑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主动能力等方面的用心与努力。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努力,做一个用心的老师。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目,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而且文章的选取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以学生完全能够读通、读懂。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教师应该甩开臂膀、大胆放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亲自进入文本,感受文本,和文本展开对话。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学生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且为深入解读文本打好了基础。所以只有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感受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弃自己设计问题而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主动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时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当成语文教学的中心,把问的权利赋予学生。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问,要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这样做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唤起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把学生真正地调动起来主动去求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对于难以理解的难点和没有涉及的重点问题,教师应以点拨启发为主,绝不能一股脑儿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学生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了相关的问题而且还能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甚至是备课中的空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有利于形成一个真正的主动学习的和谐集体,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

长期以来,形成这样一种固定的模式:学完一课后教师就这一课的内容给学生们布置相同的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如果学生做出来的与老师的要求相符合或相近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且经常会出现因学生的层次不同而照抄作业的现象。如果把课后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决定,甚至把交作业的时间也让他们来把握,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从而用个性化的作业来弥补学习中的漏洞而且也避免了指令性作业中重复机械的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要设计作业,当然要掌握该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甚至翻阅资料、反复斟酌,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完成作业后,不妨让学生自己分组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检查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过程。

四、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完一课后,就把这一课内容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构建出知识网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没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全盘照搬,其巩固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复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一课学完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自己理清知识点,明确重难点,明确薄弱环节。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把“厚书读薄”, 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弥补。更为重要的是“温故而知新”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会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总之,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新.doc改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动起来

——正宁县高中新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正宁一中 梁海燕

10月9日--10日,在县文化教育体育局的部署安排下,我县举办了高中新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全县所有参与新课改的老师共济一堂,交流研讨高中新课改工作。10月9日,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示范课和交流课展示。我们深入课堂,观摩学习了庆阳一中、庆阳二中几位老师的示范课,之后分学科进行交流;10日在县局会议室参加了全县高中新课改交流研讨会,聆听了专家们的学术报告。通过这次交流研讨活动,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庆阳一中梁平老师的精彩报告,他重点阐述了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这个观点与我的感想不谋而合。

高中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还课堂给学生?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动起来”的意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扮演历史角色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完历史必修教材一第二单元《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我将前一单元所讲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开展了题为“究竟是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好还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好?”的辩论会,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利用周二的研究性学习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踊跃发言,可谓争得“面红耳赤”,表现极为积极。再比如,在学习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我让学生分别担任总统、议长、大法官角色,召开记者招待会,接受媒体的采访,让他们登台作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权限,产生的方式,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角色扮演中,老师进行适时的调控,使学生深刻体会各个成员所具有的政治责任和权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给学生“动起来”的勇气。古语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出现灵火”。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心智之火,尤其是教师的鼓励会带给

更多学生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和谐的情感氛围,能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和调动,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生活的关注和培养。首先,作为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要倾注满腔热情,课堂上要充满激情,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本学科的热爱,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其次,教师要善于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法,展现、演绎教材内容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有时一则美丽的童话、一个动听的故事,一句幽默的话语,甚至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词,都可能增加一堂课的感情色彩,引起学生的共鸣。第

三、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拉近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对能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真棒!”同时竖起大拇指。即使回答错了,我也会对他们说:“我认为你是好样的,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这说明你进步了!”尤其是对于不爱说话的同学,我也经常鼓励他们说:“说错了没关系!”这样,慢慢的锻炼他们的勇气与表达能力。所以,一堂被宽松的气氛、浓浓的激情包围的课堂,很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亲和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

性,给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机会。所谓历史情境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在执教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一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讲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后,我宣布将采用雅典的民主形式选举历史科代表,同学们听后都很兴奋。我请几位想要竞选的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宣布了本次选举的原则:

1、借读生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2、没有本县户口的学生不能参加竞选。这时教室开始有了牢骚声,当我宣布女同学也没有选举权的时候,教室一片哗然,女同学大呼“不公平!”直到我不得不再三解释这是按照雅典的民主程序进行选举时,教室才算平静下来。最后由具有选举权的同学举手表决,才选出了历史科代表。选举结束后,我请当选者谈感想,也请落选者、借读生、女同学谈感想,这样,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学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坚持选择性原则,采用分类指

导的方法,区别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备课时,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较难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交给学困生来回答,并及时鼓励,给他们以信心;课后设置习题时也应做到分层练习,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的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

总之,让学生动起来,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向课堂要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在课堂行动的具体体现。我相信:“让学生动起来”将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将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提高,达到在教学中起到越来越大的效益的作用。

第五篇:如何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快乐起来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愉悦心理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愉悦的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而以往传统的绘画教学常常以老师示范、学生临摹为主,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示范画,然后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或干脆照课本中的图案“复制”下来。这种“框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怎么还会乐得起来呢?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愉快教学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那怎样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快乐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感受中快乐的学习。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以《聪明的机器人》(湘版五年级上册)一课为例,我先展示几个外形不同的机器人玩具,演示其从事的工作(环境、背景)后,学生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增加了创造的可能性。最后让同学们当一回科学家、美术设计师,想象出自己心中精明

能干的机器人。在此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教学引导,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最后作品中如 《礼仪机器人》、《太空机器人》、《机器人老板》构思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2)充分运用教态的艺术。

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学生才会逐渐形成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越喜欢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老师愉快教态感染下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用快乐、向上的心态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快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国著名学者卢梭的这一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讲究一下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快乐中全面提高素质。使学生快乐的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如:

1、 设置各种有趣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学中,要通过设计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教学效果。如《泡泡乐》(湘版一年级下册)一课,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吹泡泡,发现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主题,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学习就是游戏,个个跃跃欲试,情绪特别高涨。实践证明,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视听觉的积极性和创造的积极性,能带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审美感受,激发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2、采用多样教学手段,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利用实物、图片、音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幻灯片、录像、网络)等帮助学生学习,简化学习难度,使学生学的轻松,从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蔬果的联想》(湘版五年级上册)一课,同学们的思路一时不会很快很广的打开,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阔宽学生的设计思路,让他们能很好的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如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或烦躁,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 ,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或手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

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3、走出教室,在自然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除了课堂之外,大自然本身也是学生的好老师,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不仅可以放松身心,更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会,比起老师去讲去描述,更加的直观、清晰。例如:《留住秋天》(湘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第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觉,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秋、发现秋,寻找表现秋的画面,根据这些展开想象表现秋,这样产生的作品是特殊的,有个人的生命力,千姿百态,不会千篇一律。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有思考、有观察的学习才能提高质量。这样远远要比教师反复讲绘画步骤、所用色彩,要来的生动的多。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知识,学会知识,内心也会非常的快乐,更加愿意参与学习。

4、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飞速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社会中需要用美术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在课堂中模拟一些社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情景中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活动中将知识与技能相贯通,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更积极的参与课堂。例如:《彩云衣》(湘版五年级上册)一课,在小组合作设计完衣服之后,我举办了一个服装展示推销会,并设置

了各种奖项(最佳风格奖,最佳搭配奖,最受欢迎奖„„),请各组同学为自己制作的服装作品编写设计说明,分别上台进行展示介绍,同学间相互评比,最后颁发各个奖项,同学们劲头十足,精心设计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展示方式。在这样的模拟社会活动中,同学们的兴趣浓厚,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参与活动,出谋划策,学习的非常快乐。

5、 变“单干”为“合作”,在竞争中感受快乐

学生之间的合作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原有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只能是“单干”,学习积极性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夺标”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为了小组的荣誉会尽心尽力,积极的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激烈的竞争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例如:《飞机工厂》(湘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我设置了一个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看看怎样设计,才能使折叠的飞机飞的更远,为了小组能胜出,同学们各个献计献策,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在竞争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看到精彩的作品在自己手中诞生,都开心的笑了。

三、 全面、正确评价,让学生都能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让学生享受评价,而不是反感评价,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都能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会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 在评价中我坚持以下几点:

1、评价多角度多方面。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注重发现学生的富有个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始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与过人之处,只要发现学生作品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如我在让学生进行生动的橡皮泥人的练习时,经常有学生捏出恐龙、怪兽等,对此我进行肯定,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热情,并在课堂小结环节中进行全班性的作品展示,布置出一个小型的动物乐园。这样的展示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2、引导学生互评、共评、自评

评价不是老师的特权,应该鼓励学生评价他人。学生画完作业,有时让学生同座位互评,有时分小组讨论,有时全班轮流参观,有时还让学生把美术作品摆在讲桌上,或贴在黑板上,这时的学生们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脖子伸得老长的,既兴奋又喜悦。这种亮相带给学生的激动是让学生始料不及的,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喜爱与否,优点,缺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小组活动中对其他成员的评价,内容也可以是:他(她)今天表现怎样?可以和大家团结协作吗?等等!把评价的权力给学生可以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美术课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的气氛轻松活泼,带有观赏性和愉快性,我自认这是让学生享受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现代教学评价观念的一种体现。

3,作业评价批语丰富多样、人性化。

在评价中更多的是激励性的文字。由于学生有丰富的想像力,作品各不相同,各有长处。为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具有美术特色的评价用语如:

1.加油,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大画家! 2.今天画的真漂亮,继续努力吧! 3.作业完成得真不错,你真是个“小画家”! 4.别着急,老师会耐心地等着你完成。 5.真勇敢!能够大胆的画出自己的想法。 6.你超越了自己,好样的! 7.作品太有创意了,你真棒! 8.你今天的构图十分独到!

总之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孩子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上一篇:如何建立文化强国下一篇:如何细化学习目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