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快乐起来

2024-05-03

让作文快乐起来(共11篇)

篇1:让作文快乐起来

让作文快乐起来

尤书彦

作文是语文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一提到作文,学生大多是“胆战心惊”、“无话可说”、即使是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作文难!”学生如是说。作文果真这么难吗?作文就不能快乐的写,写作文就不快乐吗?就此,我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导快乐之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饱满的写作热情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让学生由“逼我写”变为“我要写”,激发兴趣是首当其冲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打破作文的神秘色彩,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要学会用笔说话,平时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一个场景;讲述一个有趣的情节;诉说一次心理感受,把这些用手中的笔写出来的过程就是写作,写下来的内容就是作文。这样,学生就在教室的引导下会感到作文很容易,于是不知不觉中产生写作的兴趣。在作文命题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切身生活,选他们熟悉的,让他们能有的写,写得出,乐于写。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的要求。

二、巧妙设计,激快乐之趣

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渴望只是第一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各个环节巧下心思,充分考虑。题目设计,字数要求,素材选择要充分利用和贴切身边资源,贴近学生实际,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时不要把作文的要求定得过高,既要语句优美,材料恰当,还要主题鲜明而突出,这显然会打击学生写作兴趣。学生会感到难,进而畏,终会厌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因此,我们不妨先降低要求,从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的段落开始,然后再逐步增加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要求写百字的作文,内容是一个场景,一段描写,一个过程,抒发真情实感,言之有物即可。比如,以本班某一位同学为对象,做肖像描写,一百字左右,能让其他同学读后判断出写的是谁就是优秀。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多数作文字数超过百字。再如,一个夏天的下午,忽然乌云密布,教室里昏暗起来。我借机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观察此时的天气,做一段描述,可以加上想象(会不会下雨?会是大雨吗?)。小脑瓜挤在窗台上、门口观察的津津有味,讨论的热火朝天。作文交上来,绝大多数符合要求,还是趣味盎然。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再给这样的习作添上开头,作必要的交代;加上结尾,简要的归纳总结;再把文中的句子做些修饰,段落顺序在合理点就是一篇好作文了。如此逐步增加要求,提高标准,学生也就不会再认为作文难了。

2.走进生活,抒情达意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教会学生在生活里汲取原始素材,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了解生活,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这样作文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文贵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解释了文为心声的道理。一篇文章缺少感情,只有干瘪的文字,读起来味如嚼蜡,这说明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缺少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作文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生活的丰富多彩启发人的喜怒哀乐,作文要表达的恰恰就是这些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巧妙利用社会事件、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并把这些内心的感受、情感表达出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布置这样的作文:看相关的电视新闻,写你最想说的话,最感动的人或事,最好能联系你自己的生活体验。卢金雨同学在他的作文中写道:“小林浩那么的勇敢,好几次冲进危险的教室去救同学;他有那么的坚强,一直到见到他爸爸时候才哭,这真让我感动,我比林浩大两岁,可我还不敢一个人走夜路,不敢晚上一个人呆在家里,爸爸老爱说我你长大了要懂事,我都不听,现在我明白了,我要做个像林浩一样的小男子汉!”学过《荷叶 母亲》后,我布置作文题目是《妈妈,我想对你说》,刘丹丹同学写到:“有了弟弟以后,我总觉得你不再喜欢我了,好的都让弟弟吃,老是叫我让着弟弟,我很伤心。可现在我明白了,妈妈,你还像以前一样疼我!你还是为我买新衣服,买我爱吃的零食,我做错事你也没打过我,总是和气的批评我,妈妈,我错了!我不该因为小事气你!”可见,如果我们巧引导,多启发,学生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的。

三、阅读积累,拓快乐之路

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阅读,多积累在作文中又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说没什么可写,原因就是积累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要使学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就必须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其途径主要有两个:

1.快乐观察,多练笔

正如前所述,引导学生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且讲授观察的方法,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在讲授过程中多讲解观察的技巧。比如,写景时,多感官: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多视觉:远观、近看;俯视,仰望等。写人时,多方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叙事时,叙述的顺序等等。然后,让学生在日常观察的时候运用这些方法,抓住特征,做到细致,仔细,深刻。并把这些观察记录下来,写成日记,随笔,为以后作文做好储备。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日记的功能,指导学生记录有趣的事情,亲眼见过的景观、自然现象,内心的体会和感受。储备充足,写起作文来自然文思如泉涌了。

2.快乐阅读,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写不出好作文的。仅仅依靠课内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各种有趣又有益的书。我国的古代文学,如四大名著,其中语言生动、内容深邃、内涵深远,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情操。再如古诗词,语言精练,含义隽永,历来被传诵不衰。另外,多推荐一些适合的学生又乐于读的童话、寓言、科技读物、时事新闻等等。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并指导他们摘录文中好词佳句、警句名言、古今事例,并逐渐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体味书中妙处,开拓自己的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

四、评价鼓励,享快乐之喜

作文的评改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和延伸,往往比作文前的指导效果更大些,因为它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细致辅导。作文的评价应注重多鼓励,尽量用鼓励式、启发式、谈心式语气。要给学生“加温”,而不是“泼冷水”。用显微镜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彰显学生的长处。一个比喻用得好,一个动词锤炼得当,一个细节描写逼真;或起笔新颖,或结尾点睛,或层次分明,多要依据不同情况,做出巧妙评价,比如:“这一句话为全文增色不少!”“语言很美,错别字再少些会更好!”“你的字规范整洁,要是多写进一些自己的情感会更出色!”这些评价,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那下一步的修改自然也是倍加用心。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师生同评结合的方式。教师先评价,留有余地,学生互评时就会有话可说。指导学生们使用不同符号,好的语句、段落用波浪线画出,有语病的句子用直线,错别字用旁批,优点和不足做评语。学生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思维被激活,各抒己见,很快文章的毛病找出来了,修改意见提出来了。评的与被评的就会都在下次避免了这样的毛病。意见不同之处,师生一起讨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作文批改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在学生互评时,分组时要把作文较好的与较差的搭配分开,小组内多向互改,每组分配的作文,组员都看,然后分篇共同批改,以便切实提高效率、效果。

总之,我们要多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他们愉快中学习写作、学会写作,愉快的情绪对学生的积极性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篇2:让作文快乐起来

孩子们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看电视时比做任何事情都专注,生怕漏掉某一个细节,看完后还能一个情节不漏地讲出来,而且说得绘声绘色,好像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家长怕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总是百般阻挠却禁止不了。我认为,可以让学生看电视,而且可将它作为一项作业来布置,只不过有个附加条件:看完后把它写下来。低年级学生只要求把基本内容写下来即可,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改变故事的人称(自己扮演主人公)、结构,补充一些情节,对人物作具体、细致的刻画等。学生看完电视还意犹未尽,正需要这样的渲泻机会,写作兴致很高,激情自然能诱发灵感。因此,经常有学生带给老师意外的惊喜。久而久之,学生在写电视中作文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篇3:体验, 让作文快乐起来

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 在一节关于动作描写的片段作文训练课上, 笔者进行了一次教学创新实践。首先, 让学生回忆班级任课教师中自己印象较深的某位教师上课时的一些动作, 然后到讲台上模仿。接着, 请其余学生一起来猜出这位教师, 同时用语言来描述这位教师的动作。在这过程中, 要求学生注意细节, 抓住动作的独特性。然后, 再让学生用手中的笔记下这个动作过程。最后, 进行习作的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一起来评价、修改这个描写片段, 并最终定稿。

令人惊喜的是, 这堂作文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一改以往作文课的沉闷、苦恼, 表现得非常积极。

二、分析

目前, 在学生对作文的一片唉声叹气中, 这节课所带来的快乐感受显得弥足珍贵。为什么学生会如此惧怕作文?快乐写作真的如此艰难吗?从这节课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发。

1. 注重体验, 享受内容之快乐

作文之所以难得可怕, 首先是因为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表现在作文上, 就是无话可说, 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这一首要问题, 我们的语文教师早已普遍达成共识, 一一要求学生关注生活, 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可是, 这一药方在现实生活中好像并没有显灵。有例为证, 笔者所服务的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春、秋游活动, 师生们共同徜徉在名园古镇、秀美山水中, 不亦乐乎!可学生们写下的游记, 却仍是毫无生气。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 游玩是快乐的, 而写作是痛苦的。为什么呢?笔者认为, 主要是学生缺少写作的欲望和冲动, 深究下去, 即是对山水景物缺乏个性化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山水景物游离于学生的内心世界, 风景在眼前却不在心中, 当景与情分离之后, 写出的文章自然就没有灵性。因此, 教师在强调关注生活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培养。应该看到, 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心灵体验:他们感受不到生命的成长和创造, 缺少生命的意义感和幸福感;他们在学业重负和升学压力面前压抑着, 在网络、电视、物质享受和时尚潮流中麻木着, 从敏感变为迟钝, 而麻木、浮躁的心灵又如何能从生活中获得丰富、深刻、细腻的体验?因此, 在体验方面下足工夫, 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下笔苍白、空泛之苦定会迎刃而解。

笔者从教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写随笔, 不规定任何题目, 不做字数上的要求, 任学生自由发挥, 尽情宣泄、释放、挥洒和表现。想不到, 这竟开辟了一个新的写作天地, 学生佳作是联翩而至。归根到底, 这是“体验”的结果, 学生在文字中记录下的是心灵体验的内容———孤独、爱恋、困惑、忏悔……

其次, 内外情境的创设对上好一节作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回想这次作文课, 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心, 从学生内心倾向参与的模仿开始, 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的思维显然被激活了, 奇思妙想也就纷至沓来。

2. 从口语到书面语, 享受语言之快乐

在课堂上,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口才都很好。无论在描述教师动作的时候, 还是在最后争执、辩论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能做到有理有据, 讲得头头是道。我们的学生其实具备着良好的表达和思辨能力, 他们能够把人物关系复杂、情节曲折的连续剧讲得绘声绘色。可就同样的这一批学生, 在书面表达、在作文中的表现却捉襟见肘。为什么?心理问题!一般的口头表达因为不需要顾及前言后语的条理性, 篇幅也不长, 学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而书面表达则要顾及前后文, 同时, 写作给人的感觉又是一板一眼的, 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功利性, 所以其在实际操作中就显得难以适从了。

解决这一问题, 还需从思路说起, 强化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化的过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把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 有想法就立即记下, 然后再梳理自己的思路, 理顺逻辑。最后的成文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从口语转化到书面, 尽可能用书面语来表情达意。因为观点、看法本身就是学生自己的, 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在表达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两种语体的不同即可, 这种转换工作做起来并不困难。

3. 评价多样化, 享受评价之快乐

快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写作的过程中, 有效的评价过程也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的快乐。评价完全可以多样化, 单独的教师评判固然有效, 而灵活多样的互评活动则可带给学生更轻松、充实的体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 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很活跃的, 只要形式得当, 他们也很高兴别人对自己的作文品头论足, 也乐意接受同学给予的友善的建议。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 在评语的使用上, 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 高度评价文章的闪光处, 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成就感;在分数的判定上, 不妨往好的方面打高一些;在平常的训练中, 不使用单一标准 (比如高考评分标准) 笼统界定学生, 而是动态的、灵活地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新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作文分数。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下, 快乐作文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快乐”意识, 进行“快乐”训练, 写作的天空必然会一片蔚蓝!

参考文献

[1]靳旭.激发作文兴趣的教学程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9 (5) .

[2]李柯.放松心情, 快乐作文[J].中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生版) , 2004 (11) .

[3]费顺国.Moodle环境下网络快乐作文的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 (11) .

篇4:让作文快乐起来

关键词:语文写作;积累材料;积极写作;激励学生;一评促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92-01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同学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作文快乐起来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杰作。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摘录笔记,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有等级就有好坏,有好坏就有竞争。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实行等级打分能激励学生写作。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A、B、C、D或 优、良、中、差四级。在第一次批阅时,教师一定要控制A级或优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或优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他们的 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并在全班进行表扬。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竞争意识,培养他们持久的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一评促写。

评奖作文,一般都是老师评,学生听,听后改。以往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我一堂言。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让教师摆弄的木偶或装填的布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不失时机地说上一段话:“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下面,老师再念一些文章,看看那位医生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批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批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篇5:让作文快乐起来

小孩子都喜欢画画,美术课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描绘心中美好的世界,人类、动植物、现实、幻想无所不及,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因此,美术课后就是作文的.一个好机会,让学生乘兴把自己所画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有东西可写,而且乐意写。今年上半年,全国流行“非典”,美术老师以预防非典为题材,让学生作画,我班的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名为《蝴蝶王国》的画。图画上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蝴蝶都在为预防非典而忙碌:有的手拿体温计,有的手拿注射器,有的在喷消毒液……忙得不可开交。我觉得这位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画画得很不错,是写作的一个好材料,于是鼓励他写下来。结果不知不觉中一篇文章就出来了,他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了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篇6:让作文快乐起来

一、激发兴趣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工厂,参与班内联欢会、故事会、学校的运动会、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郊外踏青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注重积累素材

为了更好地利用每次活动获得的材料,活动之后,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反复练习,在写作时自然就会很容易地从大脑中寻找出需要的东西,想写的内容也就多了起来,这样便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写作也就乐在其中了。

3、灵活命题

作文题目往往决定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老师在命题上,应坚持做到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对题目产生兴趣。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一个《快乐的旅行》的题目,在指导写作时,我却发现了问题,有些同学家在农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出去旅游,所以不知如何下笔,于是我把题目改成了《快乐的„„》。这样同学们都舒展开了眉头,信心十足地写了起来。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由于个人经历和知识面的不同,只出一个固定的作文题目,往往会影响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因此在命题上应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所熟知的内容写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兴趣。

二、培养观察能力

1、利用课堂指导观察

语文课本上有许多生动、明快的插图,根据小学生爱看图、爱讲故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后练习讲故事,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培养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广泛应用幻灯片、自制教具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兴趣。例如,在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学生由于缺乏观察,不了解各种动物的脚的形状,于是我在教室里放了一段关于动物的脚的幻灯片,这样一来,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写作兴趣,纷纷把观察到的结果写了出来。

2、跟踪观察,写好日记

春天时,让学生在校园或庭院里种些花草,并仔细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夏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各是怎样的情景。对小动物较为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饲养小兔、小鸟等小动物,平时认真观察,写好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把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写作结合起来

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但仅有观察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把观察和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把在大自然中、在生活实践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如学习了《麻雀》一课后,我让学生依照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并把优秀作文张贴在班内,供全班同学欣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写作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再也不会为没的可写而犯愁了。

更多文章: 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六个秘诀

0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留在心底的风景》

2008年安徽中考零分作文

08年北京中考零分作文《向前!向前!向前!》

2008中考零分作文《我为奥运献歌》北京中考零分作文《北京的符号》

09年中考作文热点聚焦常见误区

08年中考满分作文及满分理由 最新更新120篇名师点评: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08年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做个有心人》(3)

08年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做个有心人》(2)

篇7:让写作快乐起来

【内容摘要】:本文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谈起,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极心理学心理体验积极力量

沉浸理论快乐写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写作课上,学生诚惶诚恐,兴趣不高,搜肠刮肚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总之,教师与学生在写作中既苦又累,到了“望文兴叹”的地步。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这种理念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学习的过程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他的课程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的“乐在其中并实现成就的沉浸体验”理论。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都听不见,在这种沉浸状态中,我们享受着积极体验,同时也作出积极表现:我们感受着快乐,展示最好的状态。在此最佳状态下,我们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以及向未来的目标迈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帮助下,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快乐作文”的尝试:去掉学生 1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起来呢?

第一、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写作中,许多学生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写作过程,也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目标只是为了取得高分数、动力不足(“这不是我想写的,是老师让我写的”)、没有情感投入等等,学生本身所隐藏的潜力、积极力量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哪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在漫长的反反复复中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学生期望目前的改变和未来的收获时,教师应该针对其个人潜力,给予恰当的题材和命题,不断增加难度并不断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们有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当孩子们有了写作兴趣,处于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以我手写我心”,他们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心理内驱力与心理张力,这样的心理状态起着激发兴趣、引导构思、准确表达、推动整个写作过程的作用。所以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写作心理,重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不断强化,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消极心理定势,“写作难”的困境大有改观。

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开启学生的积极力量,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才能以愉悦的心态去作文。同时,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态度也应积极,要用激情、语言、行动等感染学生,把他们的写作兴趣诱导出

来,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技能。一次写作活动的成败,与写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关系,所以,心理体验的积极与否非常重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和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接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

第二、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自由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快乐地“以我手写我心”。

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习作技能的掌握就是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其反思的方面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从习作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都应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由的心理体验,引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文章永远是作者心声真实、自然的流泻,是心坎里唱出的歌。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因此,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孩子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化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我们知道,顺应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自由练习,并不意味着放弃指导。不放弃统一的指导,不是主张用成人写作的标

准去要求学生,更不是设置框框,求全责备,使学生瞻前顾后。教师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常格”,为“出格”作好准备,用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奠基。当学生的体验需要启发引领时,教师就应以自己的经验去为他们提供拐杖;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提升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就应悄然退出,微笑着欣赏他们的成长。

第三、作文教学应拓宽模式,让写作课“快乐”起来。

我们可以在写作指导课上营造愉悦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下,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写作课上“活”。除了在平时的教室上课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到室外甚至是到校外上。如写景,大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观察甚至可以引导其画画、摄影等,然后再整理、创造成文。再如写人,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采访或做其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观察,然后才成文。成文后还可把写同一人的文章汇编成集,让孩子们交流、评议、总结。这样的积极体验更能促进孩子们的作文兴趣,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根据美国的过程写作法,预写作也是其重要的阶段,但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因此,在指导写作时,我设置教学目标后,会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征集题目,然后进行筛选。定好题目后,再向学生征集词语与事例,让学生把认为适合此题目用的词语和事例列出来,大家进行评价筛选,对被选中题目、词语、事例的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积极,在他们还没有正式动笔前,其实

就已参与写作了。而且,他们没有压力,如果推荐的题目、词语或事例被选中的话,还会产生成就感,其兴趣肯定会大得多。

对学生的作品,除了选择出一篇篇的佳作外,还要选出某个段落或某些句子很好的作品,把其精彩的部分选出来,进行配乐朗诵,或编成小品,画成漫画等。对于同一训练目标的作文课,要围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上的趣味盎然。如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写自己——猜猜我是谁,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别人——猜猜他是谁,写完后在班上朗读作品,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评评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议议怎么写才能更逼真更生动等。这样有情趣的课程会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他们的写作激情。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弱学生的厌倦心理,对其兴趣的产生有积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单独完成的,都是在集体的氛围下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完成的,积极的心理体验驱使他参与这些活动,完成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第四、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想。所以,我们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

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要替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按学号轮流在“课前三分钟”交流。在学期末让他们每人挑选一篇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文章上交,并集思广益集体设计封面、前言、目录,最后老师协助一起打印装订成全班的文集。可以想象,当每位学生拿着一本如此沉甸甸的文集时,心中的成功感该有多么强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的努力还只是一种尝试,更多的改革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探索。快乐写作、自由写作注重了学生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使我们的作文课程如同泰勒博士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一样:“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伐”。

【参考文献】:

篇8:让作文快乐起来

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关键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 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 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 描绘自我内心、或者, 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入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一般说来, 这样的作文, 学生既写得真实贴切, 又写得生动感人。从我指导过的“表现自我”的学生作文看, 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容大多是写自己过去熟悉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作文中表现的“自我”是真实的自我, “自我”在作文中成了学生一个写作的基点, 现实的社会生活都通过学生的心灵折射, 通过学生的情感过滤, 再写到作文中来。写出来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 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

事实上, 很多学生在学校读书时, 都有写日记、写书信的习惯。有的学生经常写日记甚至于天天写日记, 如果把作文的外延放宽一点, 写日记、写书信不也是一种作文方式吗?而且是一种更自觉的“表现自我”的“私人写作” (见哲学家周国平《私人写作》) 。这种写作往往给写作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 写作时不厌其烦, 乐此不疲。因而, 倡导和激励学生在作文中表现“自我”, 正是要把学生写日记写书信这种自觉的“私人写作”形式加以转换、扩展为一种有意识的作文训练方式。作文教学中激励学生表现自我, 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培养学生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也是作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的过程, 仅仅通过一堂课, 很难判断学生已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应该坚持写作。其实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多积累素材。但通过课堂作文教学, 使我对这些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也感觉到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实践中的重要性。发挥学生说话、写作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勇敢地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畅谈不休。这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也引起了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找到了生活与写作的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即使再差的学生, 他也有自己的小天地。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 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特别是学生所表达的感受, 确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篇9:让作文快乐起来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学生已开始厌烦习作,把写作文看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文课上,哪些人可以挥洒自如,哪些人是无奈地跟着老师的要求去编、造、抄。更有甚者:久久的望着天花板苦不堪言,无从下笔,我们老师都一清二楚。多数学生处于我不会写、我不知怎么写、我不愿写的烦躁之中。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我班的学生也不例外,本学期我刚刚接手了六年级,第一次作文练习:写一篇游记或自己所见的景物。学生的习作交上来让我大失所望:只有几个同学能写出自己的语言,几十个同学是照抄范文,十几个学生根本就没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我认真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同时新“课标”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分低、中、高三学段分别提出要求的。

第一学段:“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学段:“习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第三学段:“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综合起来看,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于能写多么长、多么好的文章,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愿意些、有东西可写、写自己想说的话、把想说的话通顺地表达出来。

针对山区小学生阅读面窄、积累的语言文字不丰富、平时训练不多等状况,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达到愿写、能写的程度。我想: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爱上习作,让写作也轻松起来。根据我的经验,从仿写入手,从写句子和片段入手,指导学生巧运笔,多运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我认为,除了结合课后小练笔和单元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个方面:

一、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匆匆》,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受时间消逝的迅速和无影无踪,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忧伤和觉醒的情感,并教育学生抓住时间,把握今天。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品味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研读作者把无声的、不可捉摸的时间写成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巧妙方法,进而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小练笔:

1.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 了,有再 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 时候,日子从 过; 时候,日子从 过; 时候,日子从 过。

3.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过去的日子如 ,被 了。

这样的练习,学生仿照刚学的句式、结构,活学活用,效果很好。当然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在教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时,两首诗只有短短四句。虽然学生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已经会读了,也理解了字词和诗意,还能背诵了。但是我看到全班同学都还完全沉浸在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美好意境中。此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改写古诗,要求:观察图画,对照诗句,把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当时的天气作大胆的想象和细致描写。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按老师要求写出所见、所思、所感。其中一个同学写出了:诗人拉着朋友的手,泪眼朦胧,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离别的钟声再次敲响,诗人哽咽着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读了这短短的文字,让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差无几。谁说这样的文字不生动感人呢?

三、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问题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我班一女生写出了:爷爷含泪读完了凡卡的来信,撩起脏衣角擦擦眼泪,咳嗽了几声,搓着双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终于爷爷叹了一口气,坐在破木板凳上给凡卡回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凡卡,我的孙子,你就忍忍吧。你知道,我也只是一个给老爷家守夜的仆人,过了今天不知明天怎么样。你现在九岁了,为了以后的生活,我只得把你送去学一门手艺,你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呀!读到这里,谁不会为之动情呢?这段文字既写出了爷爷的心痛,也表明了爷爷的无奈。足以证明孩子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能写出自己的真情,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标。

四、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结尾:小女孩在幸福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去了。学完课文,全部学生沉浸在悲伤和怜悯中,完全被小女孩子的悲惨命运打动了。针对这一情景,结合本组习作要求,我要求孩子们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结果表明,孩子动情了,有话可写了,洋洋洒洒、信手拈来,不到半个小时一气呵成了几百字的读后感。且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心潮澎湃。这样在学生动情之时、在情节空白之处练习写作,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谁说作文高不可攀?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文本的优美词句段,还可以全班同学相互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这样他们会慢慢爱上习作,觉得写作文不再是苦差事,当然就会快乐起来。

篇10:让自已开心快乐起来

生活亦是如此,一个人一辈子不会总是快快乐乐,也不会总是痛苦悲伤,快乐与痛苦总是结伴而来的,

资料

所以,朋友,当你不幸抛到的是硬币的反面,无需为此伤心悲愤,因为只要坚持,下一次可能就会是正面,悲伤不会总是眷顾同一个人。

当我们无意中打开一扇窗户,看到的是悲伤,请不要为此唉声叹气而沉沦其中不能自拔,要知道应该还有另一扇窗,那里的风景快乐如画,你只是无意中开错了窗户,所以悲伤痛苦时请记住你可能只是开错了窗,请及时换开另一扇窗吧,一切将会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快乐是随处可见的.财富,但也需要你的发现而不是等待!生活的乐章虽然不免有时会有不和谐的悲音,但只要抱着欣赏的眼光、带着年轻快乐的心去感听,生活处处美丽阳光!

篇11:让写字也快乐起来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福建省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 林亚彬

[摘要]

法国的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写字似乎有点枯燥,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写字热情。为避免传统的评价在无形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那就必须注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而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多元评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

[关键词]

激发情感 注重差异 多元评价

[正文]

崔峦老师在一次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做总结性讲话时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踏下心来,好好地写字,我们的老师也要写好字。现在,我国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不能丢掉这一传统。评估语文课的质量,不要忽视这一点。”不容质疑,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在课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孩子不原意写字,更是不愿意练字。由于书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少儿好动活泼与书写训练的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根据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在识字方面与浙教版的老教材相比,变动很大,焕然一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但是我觉得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字是枯燥无味的,相反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激发情感,培养热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对上课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故事。同时,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模仿欲非常强烈,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故事诱导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总是充满着崇拜,书法史上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是练字的生动教材,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兴趣,一方面也是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课堂上一味地书写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如果把一个字变得生动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书写的形式生活化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写,既有兴趣效果又好。比如在“心”字教学时,我们可以说第一点是一个枕头,一个人(卧钩)躺在上面,好心人呢给它盖上了两条厚厚的被子(两点)。书写内容游戏化也是激趣的一种方式。学生猜字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是联想的过程,是组合、分解、分析、比较的过程。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冬天藏在方框里(图),口里有块玉(国)等等。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仅对生字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既不会写错又能写得漂亮,学生自然会喜欢写。

2、美感熏陶

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有愉悦之感,可以这么说看一手美观的字跟看一幅漂亮的画的感受是一样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一年级所要求写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会意字,而它们与画密切相关,本身就象一幅美的画。

画画是小孩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因此,我把写字教学与画画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乐写、爱写,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兴趣。由于象形字跟图形在形状上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看图比较从而认识了生字,并且兴趣很高,我就趁机启发引导学生:同学们都喜欢画画,其实写字就跟画画一样,要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注意间架结构以及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才用心地照着“画”好每个字。我还作了比较,把一些在田字格中找不准位置的字,或者是写得太大或太小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把写得“东倒西歪”的或随便了事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让学生辩别哪个字写得好,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上一篇:受宠若惊成语相关解析下一篇:犀牛与犀牛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