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字也快乐起来

2022-08-01

第一篇:让写字也快乐起来1

让写字也快乐起来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福建省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 林亚彬

[摘要]

法国的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写字似乎有点枯燥,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写字热情。为避免传统的评价在无形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那就必须注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而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多元评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

[关键词]

激发情感 注重差异 多元评价

[正文]

崔峦老师在一次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做总结性讲话时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踏下心来,好好地写字,我们的老师也要写好字。现在,我国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不能丢掉这一传统。评估语文课的质量,不要忽视这一点。”不容质疑,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在课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孩子不原意写字,更是不愿意练字。由于书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少儿好动活泼与书写训练的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根据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在识字方面与浙教版的老教材相比,变动很大,焕然一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但是我觉得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字是枯燥无味的,相反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激发情感,培养热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对上课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故事。同时,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模仿欲非常强烈,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故事诱导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总是充满着崇拜,书法史上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是练字的生动教材,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兴趣,一方面也是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课堂上一味地书写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如果把一个字变得生动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书写的形式生活化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写,既有兴趣效果又好。比如在“心”字教学时,我们可以说第一点是一个枕头,一个人(卧钩)躺在上面,好心人呢给它盖上了两条厚厚的被子(两点)。书写内容游戏化也是激趣的一种方式。学生猜字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是联想的过程,是组合、分解、分析、比较的过程。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冬天藏在方框里(图),口里有块玉(国)等等。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仅对生字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既不会写错又能写得漂亮,学生自然会喜欢写。

2、美感熏陶

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有愉悦之感,可以这么说看一手美观的字跟看一幅漂亮的画的感受是一样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一年级所要求写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会意字,而它们与画密切相关,本身就象一幅美的画。

画画是小孩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因此,我把写字教学与画画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乐写、爱写,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兴趣。由于象形字跟图形在形状上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看图比较从而认识了生字,并且兴趣很高,我就趁机启发引导学生:同学们都喜欢画画,其实写字就跟画画一样,要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注意间架结构以及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才用心地照着“画”好每个字。我还作了比较,把一些在田字格中找不准位置的字,或者是写得太大或太小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把写得“东倒西歪”的或随便了事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让学生辩别哪个字写得好,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在教学“心”时,我请了许多小朋友到讲台上当场写,写完之后进行当场的点评。在点评时注重优缺结合,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己先进行欣赏,认为哪个字最美?美在哪里?教师先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欣赏水平,对他人或者自己的字作出评价,再由老师点评。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写字教学中处处不能忽视美感熏陶。

第二篇:美育也能让学生跳起来摘桃

贵州省大方县大方镇中心小学 李兴旺 电话 13984573187 关键词【美育 跳 摘 目标 形式 榜样 平台】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尚未表现的潜在的绘画的可能性,即绘画涂鸦潜力。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这种潜力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模仿能力。因此教育者施以的教育只有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经过教师帮助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能完成比平时更难的临摹任务,临摹潜力充分得到开发。教育界把这种促进临摹潜力充分得到开发的教育形象地比喻为“让学生跳起来摘桃”。“让学生跳起来摘桃”的方法已得到教育界广大教师的认同,并被不同程度地运用于智育中。

我们认为,品美心理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学习心理,但学生品美的形成是知、情、意、行长期斗争、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仍然需要兴趣、认识、意志、行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品美的形成也应该有若干个排列有序的发展境界,也同样存在潜在的发展可能。因此,美育也应该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社会的帮助下加上自身的努力,实现品美潜能的开发和品美发展境界的不断突破,即在美育中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

美育中要怎样才能“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呢?

一、美育目标的设置应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桃”。

有人撰文指出,我国当前的学校美育存在“成人化、完人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美育目标上则是目标笼统模糊,缺乏系统性和阶段性。小学、中学与大学的美育目标没有明显的层次区别,导致在具体操作时教育者心中倒是有目标,但学生心中要么看不见目标,要么看见的目标是镜中花、水中月。目标即是“桃”,学生看不见或离得太远,根本没法“摘”,他就只好放弃“不摘”了。我们认为,小学美育目标的设置,应该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为前提,并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制定出的美育目标才具体可行,才有可操作性。只有小学美育目标的设置真正适合小学生,适合地区、适合学校,学生眼中的那个“桃”才真真切切的呈现出来,学生才可能“跳起来摘桃”。

二、美育形式应多样化,为学生“跳起来摘桃”蓄势。

目前小学的美育形式是以说、教、灌、输、临、仿为主,这种方式的美育其功能是极其有限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的教育是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渗透才能起到教育作用的,美育在这一点上尤为明显。如果美育只是对学生进行说、教、灌、输、临、仿,那么美育内容在学生看来就只是教条,无法达到教育效果。因此,小学美育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作载体,寓美育于丰富多彩的

活动中,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受到熏陶,自然而然的激发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完成他们的审美认知,从而产生去进行审美实践的欲望,积蓄“跳起来摘桃”的动力。开展美育活动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固然能使美育春色满园,但班级、小组、学科的小型活动又何尝不让美育风景这边独好呢?语文学科的写贺卡,科学学科的小辩论赛等活动虽然很小,但只要善于引导和利用,哪一样都是极好的美育活动。

三、把榜样从“神”变成“人”,让学生能嗅到“桃”的芳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榜样法是小学美育常用的方法。但我们认为,选择什么人或者榜样的什么方面的品质为小学生的美育榜样,直接影响着美育的效果。在当前的小学美育实践中,教育者选择的榜样往往是完美无缺的“神”,不是有血有肉的“人”。由于这样的榜样在学生眼中是“神”,所以学生只会敬畏,不想效仿,榜样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美育中的榜样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神”。在美育实践中,我们应尽量选择那些“有高尚品质的平凡人”或“有平凡品质的伟人”作学生的榜样。对于“有高尚品质的平凡人”,我们美育的着眼点虽然是他的“高尚品质”,但由于他是“平凡人”,学生觉得他是我们生活中的身边

的人,感觉真实可亲,所以对他的“高尚品质”乐于效仿;对于“有平凡品质的伟人”,虽然我们美育的着眼点是“伟人”,但由于他有我们普通人的“平凡品质”,学生不会觉得他高高在上,他在学生心中也是可亲可感、可爱可信的,所以学生从内心乐意走进他。只有学生乐意去“效仿”和“走进”,榜样的教育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总之,美育中的榜样,学生要能感受到他的生命律动,才会去亲她、信他、效仿他,才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榜样的人格影响和审美启发,从而榜样才真正发挥了对学生的楷模作用。在生活中,教师对小学生的人格影响和审美启发往往要比伟人大得多,就是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是“人”,而学生眼中的伟人却是“神”。所以,美育中的榜样法,只有让榜样从“神”变成“人”,学生才会真正受到榜样的审美启发和人格浸染,嗅到“桃”的芳香。

四、提供审美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有“摘到桃”的价值体验。

审美实践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已有的审美构建,强化学生对审美的自我认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境界向更高一层次迈进。所以审美实践是小学美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小学美育中往往对学生的审美实践和价值体验重视不够,学生很少有审美实践的平台。我们强化小学美育,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审美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有足够的审

美价值体验。我校有一个学生,他在学校保管室里遇到送国旗来的老师不小心让国旗掉到了地上,这个学生迅速将地上的国旗拾起,并小心地展开来轻轻拂去国旗上的尘土,然后仔细叠好放到柜子里去。大队辅导员老师当时就对这个学生的行为大加赞赏,并把接送国旗和护旗手的任务交给了他。从此,这个学生每次接送国旗都严肃认真,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个学生对国旗的热爱,就是由于有审美实践和价值体验的平台,让他已形成的审美认知得以巩固和升华的。

总之,小学美育要有力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审美发展不断向新的境界迈进,让每一个学生不断的“跳起来摘桃”,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同时美育才是真正针对每一个学生开展的教育。

第三篇:让写作快乐起来

【内容摘要】:本文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谈起,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极心理学心理体验积极力量

沉浸理论快乐写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写作课上,学生诚惶诚恐,兴趣不高,搜肠刮肚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总之,教师与学生在写作中既苦又累,到了“望文兴叹”的地步。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这种理念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学习的过程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他的课程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的“乐在其中并实现成就的沉浸体验”理论。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都听不见,在这种沉浸状态中,我们享受着积极体验,同时也作出积极表现:我们感受着快乐,展示最好的状态。在此最佳状态下,我们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以及向未来的目标迈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帮助下,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快乐作文”的尝试:去掉学生 1

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起来呢?

第一、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写作过程,也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目标只是为了取得高分数、动力不足(“这不是我想写的,是老师让我写的”)、没有情感投入等等,学生本身所隐藏的潜力、积极力量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哪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在漫长的反反复复中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学生期望目前的改变和未来的收获时,教师应该针对其个人潜力,给予恰当的题材和命题,不断增加难度并不断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们有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当孩子们有了写作兴趣,处于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以我手写我心”,他们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心理内驱力与心理张力,这样的心理状态起着激发兴趣、引导构思、准确表达、推动整个写作过程的作用。所以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写作心理,重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不断强化,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消极心理定势,“写作难”的困境大有改观。

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开启学生的积极力量,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才能以愉悦的心态去作文。同时,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态度也应积极,要用激情、语言、行动等感染学生,把他们的写作兴趣诱导出

来,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技能。一次写作活动的成败,与写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关系,所以,心理体验的积极与否非常重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和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接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

第二、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自由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快乐地“以我手写我心”。

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习作技能的掌握就是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其反思的方面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从习作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都应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由的心理体验,引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文章永远是作者心声真实、自然的流泻,是心坎里唱出的歌。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因此,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孩子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化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我们知道,顺应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自由练习,并不意味着放弃指导。不放弃统一的指导,不是主张用成人写作的标

准去要求学生,更不是设置框框,求全责备,使学生瞻前顾后。教师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常格”,为“出格”作好准备,用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奠基。当学生的体验需要启发引领时,教师就应以自己的经验去为他们提供拐杖;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提升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就应悄然退出,微笑着欣赏他们的成长。

第三、作文教学应拓宽模式,让写作课“快乐”起来。

我们可以在写作指导课上营造愉悦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下,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写作课上“活”。除了在平时的教室上课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到室外甚至是到校外上。如写景,大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观察甚至可以引导其画画、摄影等,然后再整理、创造成文。再如写人,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采访或做其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观察,然后才成文。 成文后还可把写同一人的文章汇编成集,让孩子们交流、评议、总结。这样的积极体验更能促进孩子们的作文兴趣,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根据美国的过程写作法,预写作也是其重要的阶段,但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因此,在指导写作时,我设置教学目标后,会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征集题目,然后进行筛选。定好题目后,再向学生征集词语与事例,让学生把认为适合此题目用的词语和事例列出来,大家进行评价筛选,对被选中题目、词语、事例的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积极,在他们还没有正式动笔前,其实

就已参与写作了。而且,他们没有压力,如果推荐的题目、词语或事例被选中的话,还会产生成就感,其兴趣肯定会大得多。

对学生的作品,除了选择出一篇篇的佳作外,还要选出某个段落或某些句子很好的作品,把其精彩的部分选出来,进行配乐朗诵,或编成小品,画成漫画等。对于同一训练目标的作文课,要围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上的趣味盎然。如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写自己——猜猜我是谁,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别人——猜猜他是谁,写完后在班上朗读作品,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评评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议议怎么写才能更逼真更生动等。这样有情趣的课程会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他们的写作激情。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弱学生的厌倦心理,对其兴趣的产生有积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单独完成的,都是在集体的氛围下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完成的,积极的心理体验驱使他参与这些活动,完成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第四、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想。所以,我们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

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 要替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按学号轮流在“课前三分钟”交流。在学期末让他们每人挑选一篇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文章上交,并集思广益集体设计封面、前言、目录,最后老师协助一起打印装订成全班的文集。可以想象,当每位学生拿着一本如此沉甸甸的文集时,心中的成功感该有多么强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的努力还只是一种尝试,更多的改革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探索。快乐写作、自由写作注重了学生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使我们的作文课程如同泰勒博士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一样:“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伐”。

【参考文献】: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第四篇:让教学轻松快乐起来

郭仕凤

如果有一条途径,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又何乐而不为呢?《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就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这本书是美国教育家鲍里奇所著,他采用促膝谈心,商讨式的方法来描述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用一种友好而引人入胜的方式,使我们尽快地获得要领。本书中列举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真实的,从而显示出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教学方法不那么有效。它为我们讲述的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具有实践基础的,是现实的,可操作的。全书共分十三章,每一章的开头都列出了本章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球,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困扰你多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读完之后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当,学生可以这样教!

1、清晰授课: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清晰授课”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 “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丰富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问题,可以问许多不同的问题,把它们与课时节奏与序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另一方面指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有: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如果教师把大多数的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那么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我们可以理解为将要学生掌握并要考查的内容)。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它是指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师提供的活动中收益。有时尽管老师可能在任务导向地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内容。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

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要增加学生的投入率,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1)制定规则让学生满足个人的或程序性的需要,不必每次都得到教师的许可。(2)四处走动监督学生课堂作业,并同学生交流表明你注意到了他们的进步。(3)确保独立作业是有趣的,值得干的,并且要足够单,让每个同学无需你的指导就能够完成。(4)在黑板上写出当日的进度表,从而使费时活动尽可能减少,比如发指令和组织教学。(5)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和活动,它们或者适合于或者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理解水平。避免时间安排的错误。阻止不当行为的发生或恶化,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比率有三种难度水平: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

《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如一盏明灯,使你的教学之路豁然开朗起来;又如一把金钥匙,为师生打开了一道自由之门。它使师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得到最大程度的“生长”。教学成为了一种享受,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

第五篇:让作文教学快乐起来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名称:初中快乐作文课堂教学探究;主持人:贾玉清;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JKGHC-0363)

写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当看着文字在方格中流淌,心灵上得到的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我觉得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它应当是美丽而快乐的。

也许是对写作的喜欢,对作文教学的热爱,让我拥有了这份幸运,我作为主持人申报了省级课题《初中快乐作文课堂教学探究》,这促使我坐下来认真地思考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

我觉得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触发学生的灵感,把作文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激活状态,引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把握作文的灵魂,达到乐写的境地,把写作当成学习生活的需要,内心交流的需要,精神世界的需要。

只要是学生的灵感来了,那么学生写作文就会像山泉汩汩流淌起来,流着流着就成了一篇作文了。这样的作文是最灵动、最自然的,这样的作文就是我们的“快乐作文”。

我们“快乐作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的创设可以用歌曲,可以用图片,可以用诗歌,可以用故事,只要能将学生引入到写作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了写作的冲动,这时再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作文的方法,这就进入到“快乐作文”的第二步――“思考探究,掌握方法”。等学生掌握了作文的方法,就自然进入到第三步――“调动体验,快乐写作”,学生这时的写作就会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方格纸上流淌文字就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这一步是快乐作文最重要的一步。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很沉静的事,看着学生奋笔疾书,教室里只听见钢笔“沙沙”的写字声,你会看见灵感的小精灵在教室里舞着曼妙的舞姿,这就是“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吧。请别发出任何声音,最灵动的作文就要诞生了,当学生将笔放下,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这说明他已经写好了,该进行第四步了――“展示评价,欣赏鼓励”,小组交流后推选出的作文被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评价时一定要欣赏,一定要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被欣赏,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展示评价完毕,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这时,自然就该最后一步――“总结技巧,积累经验”,为本次作文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下节作文课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的“快乐作文课堂”,我愿学生在我的作文课堂上是快乐的、是灵动的,能触摸到文字的灵魂,能感悟到作文的真谛,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正在研究的“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倡导快乐教育理念,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力求从根本上扭转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释放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写作潜能,找回写作的乐趣,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快乐发展。

当然,快乐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一节节作文课,它是一个体系,是一整套的训练系统。我们初步建立的课堂教学训练系统是这样的:七年级为“趣写”阶段,也就是兴趣入门阶段,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作文活动引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八年级为“好写”阶段,也就是倡导鼓励阶段,将课堂教学和作文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爱好写作;九年级为“乐写”阶段,也就是优化提高阶段,应对中考进行写作技巧方面的专题训练,让学生在考场上能取得高分,达到“乐写”的境地。

我们的快乐作文课堂教学就像教研室王主任指导的那样,第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入情入境之乐;第二步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之乐;第三步让学生体验到真情写作之乐;第四步让学生感受到欣赏鼓励之乐;第五步让学生感受到总结积累之乐。这样,快乐作文课堂教学的“五步”都是紧扣“乐”学,既重视入境之情,又能立足写作之实,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作文的快乐,激发学生作文的主观能动性,变“苦写”为“乐写”,变“写好”为“好写”。

市教研室夏老师常说:“模仿和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这句话揭示了作文教学的规律。回想我们的作文教学,那一次成功的课例会离开了模仿和训练这两个法宝呢?学生只有沿着模仿和训练这两条路子,才会走得更稳,最后才能走向创造的辉煌。

回想我自己的写作之路,对作文强烈的兴趣源于小学时教语文的常老师将我的作文用毛笔抄写下来挂在黑板上像课文一样向学生讲解,这种激励是会让一个学生感恩一生的。而对语文老师职业的向往是缘于上师范时教文选的付华老师拿着我的作文用她漂亮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让我感到我的作文已经生出了一对空灵的翅膀,在文学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这和后来我的文章能够发表,以致能选到教材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我之所以说这些,只想告诉大家,欣赏和鼓励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而能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讲解对于一个语文老师又是多么重要的基本功。作文教学是美丽的,因为她洋溢着语言的美妙和文学的魅力,我喜欢她,探讨她,虽然现在只是感受到了她炫目的光环,还远远没有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我唯愿我的作文教学,当学生多年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能够像我的一个学生在她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得那样:“感谢上苍,赐我一段奇妙的尘缘,让我在我最美好的少年时代,在实验中学遇到了贾老师。贾老师用她美妙的语文,携着我的手,走进了唐诗宋词,走进了鲁迅冰心,走过了一路花开花落,走过了四季风光流转,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将对语文的爱、对文学的爱,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里。”这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是多么让人欣慰呀!

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快乐作文的探讨,让我在平淡的教育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让我在平凡的教师职业中有了幸福的寄托。快乐作文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一步步走向精彩,一步步走向辉煌!

(作者单位:河南省浚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圣诞节促销方案下一篇:图书室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