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2024-05-09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精选6篇)

篇1: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才能学得兴致盎然,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关键词:设计 有效 省时

尽管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但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课堂上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词句训练、篇章分析上,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崔峦老师曾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的教学评价,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一 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理念给我们教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了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教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在教学《会椋鸟》一课时,抓住第二段重点内容,先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出会椋鸟归林时的热闹场面的词语和句子,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大部分是以合作学习形式来开展的,特别针对“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倾诉”、“百鸟争鸣”、“似„„,如„„”等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这种组织形式就能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许多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人人都能得到发展,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决定还给学生。我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探究问题的学习环境之中来,接着给学生分工,给学生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动脑动口,通过探究去理解感悟。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而我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

二 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实际情况和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突出关键,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接受和理解,才能在单位时间内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这种根据学生所需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孔子游春》是一篇美丽而又富有哲学理念的课文。在这一篇课文中,学生不仅学到许多语文知识,还懂得不少孔子许多理念,这个单元的练习重点介绍了孔子教育主张和方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调整了教学顺序,把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由此看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能给学生带来乐趣。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应本着有计划、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原则,必要的知识拓展是不可少的,但不要“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甚至偏离教学重点,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1创设“有效”的导入

导入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欢乐的课下生活中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简洁而有效的语言或活动将学生成功而又快速地拉进课堂教学中来,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不同的对待,根据实际情况来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如此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2设计“有效”的活动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与人合作,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要有梯度,让学生伸手够不着,跳起来触摸到,使整个过程既有情趣,又有挑战,最后在深刻的体验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这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动情景;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泼,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3设计“有效”课堂练习

逐层提升练习梯度,把好课堂检测关,做到“堂堂清”。课堂检测题的设计,可以参照配套的《语文课堂练习》有选择地进行训练,也可自主出题,做一些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紧扣教材内容设计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课堂检测题。教师在这些习题的依托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拨指导。学生在这些题目的引导下,读懂教材的知识结构层次,理解所学内容,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找出自己自学的疏漏之处,及时补缺。备课时设计好这3个层次的习题,是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围绕这个重点,我设计让学生搜集资料,初步认识麋鹿,课堂上抓住你知道了麋鹿的什么来设计作业。补充阅读有关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学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整堂课,学生完全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

四 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的方法、好词好句的积累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这些学法的指导往往渗透在各教学环节和学科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也可单独训练。

《学会合作》这篇课文,我觉得从四个方面入手,能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充分感悟到事物的价值。1从“过渡”入手,引出具体的事例。“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这是课文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设问句,也是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过渡句。以“作者并没有直接讲述道理,而是摆出了提示形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第一个事例。

2从“问题”入手,感悟事例的作用。“为什么要讲述事例呢?”承接刚刚引出的事例,让学生说出事例的作用。

3从“词语”入手,体会精神的可贵。教学时,抓住“典范”、“倾泻”、“流向”、“流进”等词语,让学生从正面体会到协作精神的可贵。

4从“假如”入手,突出协作的重要。一个“假如”,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清楚地发现协作精神最为可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我认为是对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因才因人施教的具体注释。在实施教学中,它山之石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套用,更不能把原有可以直观反映的东西搞的复杂化,耗时费力,适得其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固然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但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的使用也是大可不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使用简便、灵活的方法,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力求“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达成目标。

五 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最讲究艺术的。可以是掌声、可以是鼓励的眼神,还可以是肯定的微笑。不管什么评价,只要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感受。只有适时而正确的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创设处理教材的睿智、设计活动的智慧、善于评价的机智和合理布置作业的才智。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简单之中的不简单,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才是智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五年级备课手册下册

篇2: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有效策略探寻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沈凤艳

【摘要】

高中阶段语文这门学科已经占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直接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更因为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是人生路上的铺路石、指向标,对于高中学生更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几种有效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对相关实践活动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生 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活动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和推进需要广大教师根据教学的发展有序落实,要以激发和培养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核心诉求,以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为主要抓手,以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为主要目标。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整体质量,事关语文教学的层次和范围创新。尤其在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将高中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对所有高中语文教师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高中语文的有效思路和策略进行充分、翔实的研判,还是很具现实价值的。

一、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传统的高中语文的课堂授课和教学,不仅乏味平淡,而且缺乏最基本的吸引力,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整个课堂显得“死气沉沉”.课堂气氛的低沉必然引起连锁反应,带来教学效率低下、课堂资源浪费、学生情绪不高等问题。因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们必须革新思维、开拓创新,不断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借以激活课堂,塑造高涨、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如,教师可以引入电教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设置、放映PPT课件,联入互联网等方法,极大丰富授课的模式与内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可以灵活配置授课的时间,给学生们留出更多的自由思考、解题、讨论的时间。高中生大都处于15 -18岁的青春年少阶段,他们喜欢自由、不愿意被管制和束缚,给他们时间自由发挥往往可以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另外,多媒体、计算机深受高中生的追捧、喜爱,多使用这样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从而烘托出火热的课堂氛围。总之,诸如此类的方法都可以为调节和塑造高中语文课堂气氛提供帮助,值得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尤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思路既符合潮流,也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二、丰富和拓展教学活动,培养高中学生的协作与探究能力

高中生对于社会实践与生产活动有天然的亲近感,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渴望参加各类活动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形式,辅助我们的教学,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丰富教学的内容,同时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他们潜在的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教师可以扮演导师与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增进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操作和应用语文知识、理论过程中实践能力的提升。

将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看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载体,用以培养高中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实践意识与能力,这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也是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如课外的高中语文科普活动,课堂范围内的语文教学游戏等,都是很好的以团队与实践为特征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要求形式简易、内容贴近教学与高中语文教材的实际,这样才能发挥出教学活动最大的威力。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生们在参与此类活动的过程中,其思想意识与实践行为可以完全沉浸其中,诸如协作、配合、动手等能力都会有一个全面而稳步的提高,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单单指代教学环境、教学实物、图片等情境的内容,也包括教学的操作、表演、氛围、气场等从静态学习转变到动态学习的内容。只有把物质情境与精神情境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情境教学的巨大“威力”.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处理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将情境创设与课堂授课、学生自学有机统一起来,既不影响教学的实际进展,又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与支撑作用,这才是情境教学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授课过程中,为了避免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和单调,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创设多样化情境甚至游戏情境的方法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分为3――4人的小组,然后带领大家做语文小游戏,同时评选出优胜的小组与个人。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课堂“语文角”,布设浓郁的语文装饰或文学性手工作品,让学生们真正在语文的环境和气氛中得到好的熏陶。诸如此类的办法都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尝试的思路和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可行性选择。

篇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俗话说“有备无患”,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小学生是比较活泼的群体, 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生成各种各样的情况。也许你就会说:“既然会有那么多生成的情况, 那在备课时就不用备学生了。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反应就行了。”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充分地预设各种情况, 才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做出及时合适的反应, 反之, 则有可能搞不清楚状况, 就不可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了。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的学情, 即:认知水平、心理状况等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测的。在撰写学习目标时应注意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行为动词要做到可观察、可测量;行为条件应该具体到某种情景;行为表现程度应该可以依靠某种手段进行评量。最后, 三维目标是统一的, 但是同时也是有层次性的。

二、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准备的具体实施部分。因此, 教学是否有效就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了。

1. 有效的讲述

传统教学均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新课程不提倡课堂教学全程讲述, 但是教师的讲述还是不能完全地抛弃。有些前人已经有的知识或经验显然是不需要学生去花很多时间研究的, 只需要教师讲述学生掌握了就可以了。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地讲述呢?首先, 教师的讲述应该做到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语速适中。其次, 教师的讲述应该有条理。在开始讲授之前应该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选择一种适合学生此阶段思维的方法。最后, 教师的讲述应该做到清晰明了。

2. 有效的问答策略

首先, 教师在发问时应紧扣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适当安排不同难度的问题。同时在提问时要清晰明了, 让学生了解教师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能够抓住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 便于学生思考并回答。

其次, 一个问题提出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举手情况适当地等待一段时间,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叫学生起来回答之后也要等待学生回答出来, 如果学生不会回答, 站在那里不说话, 那么也要等待学生说再想想。当然, 侯答的时间只能适量延长, 不能过度延长影响教学进度。

最后, 对于学生肯定而正确的回答, 教师应给与肯定的表扬。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有利于学生积极发言。一般说来, 表扬的内容越具体, 就越有激励作用;对依赖性强、不够自信的学生的表扬效果要远远好于有自信学生的表扬效果。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最主要的是肯定学生正确的或积极的一面,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了, 然后指出其答案中的不足之处。

3. 利用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全面, 往往表现在在课堂上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合作学习。基本上为了方便就让前后桌的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但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成员经常性的有一两个学生不积极参加讨论, 甚至对小组成员的讨论表现得很漠然。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学习目标, 还会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懒散的习惯。

第一要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上文我已经说过, 当今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为了图方便而叫学生前后两桌的四个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并没有合理的分工, 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加。这样就要求教师事先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要注意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各方面的水平要尽量保持相当, 这样才有竞争力。但是在小组内部最好是要小组成员之间的语文成绩、口语表达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成参差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 形成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 从而产生交流合作。当然, 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 所以为了节约课堂时间, 教师应该在编排座位时将已经分好的小组成员编排在一起, 便于讨论交流。

第二要确立小组组长, 明确分工。一个好的合作团队需要一个优秀的带头人, 小组组长就起到了带领大家组织讨论的作用。小组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制定本小组的学习规则, 同时确立监督和奖励制度, 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 在其中一名小组成员发言时, 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 过后要给予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使小组成员都做到自己的本分, 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这样既可以减轻小组长的负担, 又可以培养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负责人,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负责的范围, 并且有责任将自己负责的区域做好, 小组内部就会更团结。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要建立符合小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的规范。其次要建立让学生感觉到安全的课堂气氛。还要树立教师威信、在学生中抓典型, 创建师生充满幸福感的课堂气氛, 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带领学生学习。

四、建立有效教学的评价

首先要实行对准教学目标的三维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学习效果、课外活动、人生态度、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其次要常用赏识教育中的激励性评价。同时, 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要针对被评价的学生, 要符合这个学生的特点。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 还需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常丽娟.当前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篇4: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定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四、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篇5: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种策略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贾慧舫

语文教学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常常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根据对影响中学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实践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重视备课环节

做事要未雨绸缪,这在教学上也不例外。备课是上好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之一。教材一般都很具典型性,这就需要注重备课细节。考虑到文章的背景知识,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介绍。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对教材进行再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取舍,吃透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一)重视写作背景

例如在《沁园春 长沙》的备课中,就需要将历史背景对学生充分的介绍。1925年的中国革命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国共统一战线成立,当时的毛泽东暂留长沙,抛妻别子,准备去广州开展农民运动讲习所。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看到绚丽秋景、勃勃世界,作者难以平静。想到了昔日的同学、战友,想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想到了苦难的国家需要的是年轻人的主宰江山,兴国安邦的大任。因此,毛泽东才写下了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这时授课时可以借助热播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情节,让学生理解青年毛泽东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才会真正掌握词的内涵。正是作者重游故地,才有了今昔的对比。才有了作为政治家、革命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宏伟胸襟。只有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融入其间。既进行了对词的赏析,又收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二)根据学生备课

备课时要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关注学生的年龄、智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内容。确定备课内容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具体情况。如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状况来确定教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找到收获、快乐和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中的 ‚障碍‛,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三)重视问题设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和解读。还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讲解此诗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沁园春.雪》,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来理解。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变化,从历史的视角来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由此设置问题,让学生思索作为青年,如何定位才能不辱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价值。要懂得个人的价值只有和国家、民族、社会结合到一起,才能是有意义的人生。借助课本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让学生也在自己恰逢同学少年时,要奋发向上还能报效国家。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1、重视课堂教学导入

好的开场白,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如同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大门,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准自己的方位,进入学习的快车道因此,课堂教学导入至关重要。例如在讲解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以借助诗的名字向同学提问:大堰河是保姆的名字吗?为何这么称呼她呢?为什么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而只能用出生地作为名字的普通家庭妇女,却让作者如此怀念呢?以这种提问式的方式向同学质疑,比平淡的讲解更能够吸引更大的好奇心,用情感去感受诗的真谛。

2、注重课堂提示

当代优越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平等观念。如果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时代意识的换位思考,还原出文学作品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如对《孔雀东南飞》的讲解时,就在课堂中对同学进行了提示。对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牛郎织女、七仙女和董永、白娘子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进行简要提示。让同学们了解古代的青年男女要想过着情投意合的幸福生活,就要冲破强大的封建势力。在家庭中就是冲破封建家长制。而《孔雀东南飞》叙述的就是这样的状况。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以死捍卫纯洁爱情的言行,才能体会到他们的难能可贵。从而理解缘何这一首古诗上千年能打动那么多人,成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经典。享受到诗歌凄美意境后,对人生、对封建专制、对自由平等的深切体味。有了对比才有了作为当代社会人的进步和自豪。在欣赏了诗歌美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二)确定有效教学策略

1、举事例法

语文教学将相类似的内容放在一个教学单元。如介绍宋词就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学习。但因词人所处的具体时代和环境不同,所以作品风格也不同。柳永和苏轼同处在北宋时期,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则主要生活在南宋,这些词人的创作时间大约有二百年。按照作品风格,将柳永、李清照看作是婉约派的典范。将苏轼和辛弃疾视为豪放派的典范。柳永和苏轼虽然同处在北宋,但是写出的作品的风格迥异。苏轼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曾多次被贬官。但是他生性乐观,将命运的多舛视为创作的源泉。他的词作打破了柳永的纤细婉约、男欢女爱、突出个人小我的喜怒哀乐,而是将传统的束缚、题材的设置用来抒情、记事、写景、议论、怀古、悼亡和寄予亲人。被时人称做‚无事不可入‛的词人。他的作品摒弃了桃红柳绿,坦言自我,作品的风格形成了一种坦然、刚劲的独特风格。但如果讲解柳永和苏轼时只是做简单的宋词的解释,学生就不会很好的理解两位词人的风格。这时就可借助举事例法来说明柳永和苏轼的区别。如《吹剑续录》中说:‚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永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教学中可利用这段故事用来议论苏轼和柳永词本质上的不同。就让学生从苏柳抽象的词中,通过所举事例进行具体可感的触摸,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二位词人不同的风格。

2、对比法

虽然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但因为所处时代和社会角色的不同,所写的作品也不同。苏轼处在北宋变革时期,因政见不同,苏轼多次被贬官。但复杂多舛的人生经历,并没有动摇苏轼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对亲朋的无尽思念。作品表现出的也是坎坷后,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风雨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就是苏轼的风采。而同属豪放派风格的辛弃疾作品则有着不同的感受。这时就需要教师要向学生讲出苏轼生活在北宋改革时代,而辛弃疾则生活在偏安在杭州的南宋。当政的皇帝只知享乐,‚直把杭州作汴州‛荒淫奢侈度日。辛弃疾一生怀着满腔的悲愤,面对着朝廷对他的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不论出道还是归隐,从不放弃自己收复失地讨伐金国的主张。但就是在朝廷的反复之中,作品中始终流漏出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年轻时的词多激昂,老年时多苍劲悲壮。如果在教学中加入音频效果进行对比,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站在滚滚长江边远眺东逝水豪迈风景的是苏轼,而站在孤独高楼上,远眺北方失地一脸忧愤的是辛弃疾。通过直观的对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可以触摸到二位不朽词人的风骨。

3、课堂讨论法

课堂教学,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唱主角;但从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又是主角。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课堂讨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多条。同学经常常因为不了解其形成的典故而出现使用错误。这一点正好借助于语文课堂讨论加以解决。预先请同学归纳成语的来源。将其进行归类。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时加深印象。在讨论中同学意识到:成语和衣食有关

系,如常见的成语衣冠楚楚、纨绔子弟、山珍海味、残羹冷炙、花天酒地、狼吞虎咽等。通过讨论,学生记住了成语形成的语境,所以就养成了将成语进行分类的习惯。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成语还体现出文化特色,涵盖着民族精神。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中就体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中就体现了中国舍生取义的民族大义。‚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坦荡和正气。通过学生在教学中的总结后的讨论,既增强了成语知识的积累,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篇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因素。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讲究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都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地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教育学考试指导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简答题题型特点: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最高。考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简答题的回答情况。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二)简答题解题技巧:(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1、教学为主的标志是什么?

“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2、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经验;

③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④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

⑤正确下定义;

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3、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就是这种性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考试大 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必再写什么。

4、再认和回忆有什么不同?

这时叙述概念:“再认也叫认知,是对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感,知道它是知觉过的对象”;“回忆也叫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这样两相对照,就是一种差异显示。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

6、我国普通学校应当遵循哪些主要教学原则?

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

④启发性原则;

⑤循序渐进原则;

⑥巩固性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上一篇:期末考试大纲下一篇:描写晚上的雨的好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