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2024-05-06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通用10篇)

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以语文情境教学为理念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诚实与信任》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分析,以情境为依托,适时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体验―升华”,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品味生活,学生不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同时也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回归生活,尊重儿童经验阅读应该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是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选择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教材分析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小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便能产生阅读兴趣,教师顺势便可以衍生出紧贴课文内容的生活情境,从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设计本课教案是正确的选择。

那么站在教材的角度,什么是诚实呢?诚实就是既要表示歉意,还要勇于承担责任。“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面对过失,面对错误,不仅仅是口头与心里的歉意,更要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纠正错误。“请”显示了“我”的诚心,“把钱寄给你”表明“我”敢作敢当。诚实就是对人心怀感激,宽容他人。原来诚实就是敞开心扉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以感恩的心面对突发问题。

那么什么是信任呢?信任是相互的。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留下了姓名、电话,丝毫不担心带来的负面后果,这就是信任。因为“我”信任小红车主人,小红车主人也信任我,相信“我”是个好人,是个有着“比金钱更宝贵”的品质的人。因为我诚实,所以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因为彼此信任,所以事情有了温暖的结局。

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对话部分),平淡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读者去品读感悟,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二、设计理念

本课以情境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为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笔者在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教案时,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语文情境教学倡导创设情境,营造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的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当中,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将以具体可行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笔者试图创设“半夜车祸事故现场”和“事后两人?话联系”这两个主要情境,鼓励学生作为文中人在身临其境中自由地想象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课文主旨,最终让他们快乐主动地学习,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针对学生表演能力强、爱模仿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学生用自己的表演动作诠释“环顾”一词的意义。这一环节能有效赶走课堂的严谨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

3.良好的师生互动能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段落是车主与“我”之间的电话对话,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对话中流淌的人间真情,枯燥机械的齐读方式容易抹杀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将用灵活的分角色朗读形式,能使学生快速融入情境之中、角色之中,教师辅以优美即景的音乐作为阅读背景,两相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乐读中感悟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田本娜.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J].小学语文教学,1997(12).[3]黄萍.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J].新课程小学,2008(3).编辑 马晓荣

篇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刘思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呢?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那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改变了过去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学生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假设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现在你如何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整堂课学生学得其乐融融,有效地避免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毛病,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 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 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 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创设特定情境的技能。实物演示情境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具体可感。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学《琥珀》一文,课前教师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形成产生好奇,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原义,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是指教师借助课文插图或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现课文情境的技能。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 图胜千言”的效果。

例如特级教师李吉林教《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时,前后三次运用了图:第一次:上课开始,教室里以蓝色的画纸作蓝天,先后出示圆月与新月。教师描述:老师很想知道哪些小朋友喜欢看月亮?你们看见吗,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圆月)这是什么样的月亮?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出示新月,贴在蓝天上)教师描述导入。第二次:(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儿为什么觉得像小船,而不说像香蕉,像镰刀呢?他想做什么?那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第三次:(指图)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你觉得它多像一只小船呀!现在你们听着琴声,身体也可以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慢慢地你可以眯上眼睛,这么看着,想着,你是不是好像也飞上蓝天,坐在月亮上了。三次运用图画,第一次主要导入课文,第二次着重激情,第三次着重激发联想。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启发性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和塑造出的音乐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音乐具有开发性、暗示性、审美性。能帮助大脑放松,激活大脑接收新信息,帮助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中,还能极大地增强回忆力和激发灵感。因而,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月光曲》,课前,他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他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这美妙的琴声上。这时,教师望着学生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说:“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曾经这样说过:”我的音乐只应该为劳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的一生谱写了许多曲子。我们现在听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片刻,教师把音量放小,接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写的――”美妙的琴声和教师动情的讲述,扣响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富有暗示性的美好情境,也为课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再高点的是改编课本剧。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同学献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篇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所谓情境教学是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 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或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 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3]

情境教学的出现, 冲击了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体验, 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 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 促进知识迁移; 故事、游戏等形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当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误区

情境教学并不是随意创设的, 情境的创设形式必须考虑教材特点、学生特征等因素。事实上, 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走进了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 一) 脱离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先以一种动物创设情境, 说“今天小鸟 ( 或者是小鸡、小兔、小猴等等) 跟我们一起学习, 大家高兴吗?”刚开始孩子的学习热情确实是被调动了, 但是一堂课下来, 每个环节都是那个动物的图片加教学内容, 动物图片与教学内容完全脱离, 这种情境实在是牵强, 形同虚设, 不仅不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反而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

( 二) 脱离生活实际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 虽然联系了生活实际, 但是没有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历, 创设的情境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李白的 《静夜思》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 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月下思乡之情。有位教师在上这堂课时提问学生:“同学们, 你们离开过故乡吗? 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时, 你有什么感受?”企图用这样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注意。但事实是: 一年级的孩子绝大部分没有离开过故乡、亲人, 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 更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 当问题提出后, 学生一片茫然。

( 三) 脱离学生年龄

有些教师时常会走进脱离学生年龄这个误区, 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 这种现象很普遍。别看高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 但较低年级来说已经成熟了很多, 心理年龄也增长了。教师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 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就算是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没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相反, 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语文学习兴趣, 产生厌学心理。

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改进策略

( 一) 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关注课程与社会、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语文学科作为母语课程尤其与生活密切相关。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对学生口语表达也有一定的要求, 要求学生学会用句式 “……得很哪! ”说话。我展示了一系列的照片, 都是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景, 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有 “同学们举手整齐得很哪! ”“同学们的校服漂亮得很哪! ” “我们的教室明亮得很哪! ”教师能抓住小学生心理特征, 拍下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种种片段, 才能有效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 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新知识、接受新知识,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二) 用问题创设情境

上 《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 教师先播放一个Flash动画: 清晨, 鸭妈妈带着小鸭子来到河边做早操, 小鸭子看到太阳照着河水亮晶晶的, 她很想下河游玩, 可是她还不会游泳。我出示问题: “小鸭该怎么办呢? 鸭妈妈会带她去游泳吗?”问题一出,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孩子们有的说鸭妈妈会带, 有的说不会, 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都急于通过学习课文找到答案。等到课文学习完毕, 又设疑: “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 而是要小鸭自己去?”孩子们经过教师的引导很快得出结论。用问题创设情境,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并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培养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能力和习惯, 确实不失为 “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 三) 用故事创设情境

有人说: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小学生总是爱听故事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口语交际课“小白兔运南瓜”, 要求学生能说出小白兔用的什么办法把南瓜运回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这课时, 先给孩子们讲个故事, 把兔妈妈要小白兔去运南瓜这个背景交代清楚, 然后提出矛盾: 这么大的南瓜, 小白兔看着犯难了, 怎么样才能把它运回家呢? 这时, 孩子们都瞪着眼睛看着我, 期待着我继续讲下去。但我让学生思考运南瓜的办法, 并且上台接着我的故事说完,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孩子们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这不光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意识。

( 四)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能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 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我在教 《菜园里》这一课时,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功能, 综合了图片、音乐等多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参观菜园的情境。首先我自己录音, 随后, 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蔬菜图片, 并且伴有轻松愉快的钢琴曲, 让学生开心地 “逛菜园”。接着再发挥 “蔬菜宝宝”的作用, 创设 “交朋友”、“捉迷藏”、 “跳舞”、 “送礼物”等一系列具体情境, 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拼音、识字、写字等教学工作。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让他们真正喜欢语文学习。

篇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技术;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小学阶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本文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景模拟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符合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水平,使学生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一、结合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情境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口授为主,很难将学生带到相应的场景和感情氛围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常常感到枯燥,利用多媒体的集声、视于一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词时,借助多媒体以声音烘托出风、雨、惊涛拍岸的磅礴,用音乐来带动学生的情绪更加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神话《夸父逐日》的故事时,让学生配合视频播放中的动画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一方面对文章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现力。通过PPT展示雅鲁藏布江的迷人风貌,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网上有海量的知识,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杂,小学生的辨识能力有限,老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推荐相关知识网站,帮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并组织学生对一周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沟通,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搜获知识。

二、结合生活场景,进行情境教学

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熟悉的场景相结合,与学生产生共鸣,提高接受程度。比如,在学习《火烧云》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太阳的变化,根据文章的描述思考自己看到的日落过程,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体会描述的妙处。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学会描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写景的手法。在对文章《慈母情怀》进行学习时,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对孩子也是百依百顺,使得有些性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想想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和自己在家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也使得家庭气氛更温馨,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下成长。利用生活的场景,学生更能够深切体会,并将从文章中学到的知识、道理应用到生活中。

三、创设场景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故事性较强,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善于模仿,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组织学生对《渔夫的故事》进行改编。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分析各角色的特点可以让水说话,让风传达等来丰富故事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小组的力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相互沟通,相互包容。在这一过程中,班级的学生之间关系更密切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很浓,表演结束后学生积极表达自己通过学习和看表演对各个角色的感受和明白的道理。通过这种途径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通过相互的沟通学会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语文的学习重在知识的不断积累,知识面的拓宽,这就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加深自己对各种方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断地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张鹏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51.

篇5: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法

泊子小学

王军平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串讲串问,忽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领悟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学生的视野也不是被禁锢在教室里。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形式活泼、思想健康的文章,也有许多意境深远、蕴含哲理的诗词,以及知识丰富,逻辑性强的说明文,议论文,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应是枯燥死板的,而应是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只有教师动情、引情,学生才能入情、抒情,语文课堂才会饱含情味,语文学习才会顺利进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窗口入手,把课文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看成文章中情境的本质内容,并将其化为各种图画、音乐、动画、故事等,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儿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方位的,如:生活观察法;录像幻灯法;图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法;表演法;语言描述法等。

下面根据相关的案例,简单地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对语文情景教学法的一些观点。案例:儿童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片段 片段

(一)师:老师演夏天姐姐,小朋友喜欢演什么就演什么。(夏天小姐姐走进学生)想变点什么? 生: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师:美丽的花蝴蝶,你好啊!生:夏天小姐姐,你好!

师:花蝴蝶,你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师选6位同学演三丛花儿,花蝴蝶在花丛中快乐的飞舞着。)师:花蝴蝶,你快乐吗? 生:我真开心。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说说你的愿望吧!

生:(再次动情的扇着翅膀)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师:想演花蝴蝶的小朋友一起读读这句,体会体会。片段

(二)(全班学生演荷叶,并配以舒缓悠扬的音乐)

师:可爱的小池塘长满了绿绿的荷叶,开着美丽的荷花,荷叶静静地举着,像一柄柄大伞,小鱼在下面做着游戏,雨点在荷叶上唱着欢乐的歌。(采访学生)荷叶弟弟,小鱼儿在你脚边游来游去,你不觉得烦吗?

生:不烦不烦,我喜欢它们还来不及呢!师:荷叶妹妹,雨点儿打在你的身上,你不疼吗?

生:不疼,雨点儿滴答滴答,好象唱歌一样,我爱听这声音。师:荷叶妹妹,小鱼儿撞在你身上,你不疼吗? 生:不疼,小鱼儿在和我做游戏呢!

师:荷叶妹妹,荷叶弟弟,你们老这么举着,难道不累吗? 生: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心里很满足。生:快乐要与人分享,就变的更快乐了。„„

这个案例,就是语文情景教学法应用的典型。

一、对话交流,让学生领略情境美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篇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老师以夏天小姐姐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让学生感到学习文本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走一趟,用情感驱动了语文知识,使学生学到了“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的含义。在语文感知活动中对课文的阅读也一样,是师生对话式的感知活动,才照亮了课文;反过来说,课文是通过被感知拓展照亮师生阅读的。言语情境就是这样一个期待着你去参与其中,参与创造的召唤结构,请你进入它呈现的视野,用你的全部内存与之发生一问一答、来来往往的对话活动。在情境教学中,师生间恰如其分地交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语文就是对话,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它以语言情境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快乐学习之可能,老师与学生在生命的共振谐和、沟通对话中,呈现一种真

诚平等的“你——我”关系,使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企及苏霍姆林斯基所期许的那种美妙境界:“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二、鼓励学生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语言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一是扮演角色。“进人角色”即“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案例中这位老师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扮演了荷叶、荷花、蝴蝶等角色,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在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情景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课文的内涵和感情。

可以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陶行知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创造力放射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专业特点,适当安排表演实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景物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导游词在课堂演示;在学习话剧等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角色,可以结合单元训练进行模拟应聘、自荐、辩论赛等训练,还可以让学生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电脑上网等。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音乐熏陶,让学生感受意韵美

音乐像文学一样,也有自己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广远的意境,它通过直感式的体验,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情感体验,激起类似的想象和联想,心驰而神往之。在以上案例的片段二中,教师在让学生扮演荷叶的时候,配上了舒缓悠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快乐的意境,再进行角色的扮演采访。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对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也体会深更加深刻,用音乐渲染情境,这胜过老师喋喋不休的条分缕析。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而音乐是学生习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巨大的煽情作用。音乐的语言是微妙而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而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课文内容,播放相关音乐,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帮助理解文章的抒发的情感。除了在课堂过程中运用音乐的感染里,音乐的播放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导入或在课堂结束等各个环节。用学生喜欢的音乐导入具有先声夺人之功效;音乐用在课堂进行中,可以调节 课堂氛围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语言特点;音乐用在结束时,能让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更加深刻??

四、再现图画,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这个方法尽管在上述案例没有运用到,但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很常见很有效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除了观看现成图片,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把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景用手把它画出来,这样图文相通,就会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深入理解了课文了。

五、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真实美

把学生带人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生动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设身处境地感受到真实的美丽。这一情景教学法常用于作文教学中。如让学生写动、植物说明文,可带学生对有关动、植物进行观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成文。如在教学生写作文《找春天》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就会把自己亲眼看到的,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写下来。

篇6: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可谓时下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发展的特点,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作为教师可指导小朋友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由于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快地理解文本。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课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多练、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并没有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画的颜色和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相随。比如:《菜园里》是一篇生活识字课,配有一幅小学生在菜园里劳动的情景图,不仅使学生对菜园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其名称,还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些蔬菜的特点。所以在观察图画,认识这些蔬菜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看课文情景图,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和动态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积极营造游戏情境,热情鼓励与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时候,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语文园地玩几个语文游戏大家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坐上汽车出发吧。(播放课件:小朋友坐上汽车出发,汽车开到了写有“语文园地”的公园大门口。)语文园地到了,我们一起快活地游戏吧。学生一听说这节课要做游戏,兴致就来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的活动、游戏、事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

当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了,也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应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时候,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礼物,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兴致非常浓。此时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就能有感而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增强了主题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6.品词朗读,创设情境

我在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在品词想象,体验“被欺”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词语。一个学生说:“描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词有咬、啄、讨厌。”另一个学生说:“我来补充:孤单、钻出、离开。”我接着说:“看来,同学们很会抓关键词。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看图,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咬丑小鸭的,公鸡是怎么啄的,养鸭的小姑娘又是怎么讨厌丑小鸭的?”生分别说图意。在创设情境,体验被冻这一环节,我边演示课件边描述:“丑小鸭就这样挨过了一个又一个苦难的日子。慢慢地,天气转凉了,秋天到了——(生齐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又边演示课件边描述:“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只可怜的丑小鸭,当你望见一群洁白美丽的天鹅在空中翩翩起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一生说:“多美丽的天鹅!如果我也和他们一样美丽,那该有多好啊!”另一生说:“我从没见过这么美,这么高雅的天鹅!”我接下去说:“同学们,描写这样一种心情,课文用了两个什么词?”生一齐回答:“又惊奇,又羡慕。”我板书词语,说,“这样的好词语请你们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牢牢记在心里。”我面带愁容地说:“寒冷的冬天到了,(课件配乐演示)你听,猛烈的北风呼呼地吹,无家可归的丑小鸭,它该怎么办啊?”生有感情地齐读第6自然段。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潜心利用音乐和动画创设了“秋风兮兮”“群鹅起舞”“冰雪冷冽”三个撩人心扉的动人情境,利用反差,进行对比,同时融“又惊奇又羡慕”等词语的感悟、朗读于一体,进一步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使学生进一步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深入地专研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熟悉的、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素材。

黄口镇第二小学

篇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明天的事业。明天在儿童的心目中虽然是遥远而朦胧的,然而他们却向往着明天,急切求知,一心想快点成大,而且并不想回避苦难。教学活动理应顺乎其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从中获得快乐,创造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为此,她创建了“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只注意那些直接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能引起他们好奇的东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育充分利用了生动直观的教具形象创造典型的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更快更好的带入教学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使用了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以下是我的经验积累——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情境。

布鲁纳说过:“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是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扣人心弦的导入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创造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夕阳真美》一文生动地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夕阳的“真美”,语言的“真美”,文章蕴含情感的“真美”应该是老师们不断思考探索追求实践的.开发利用语文教育资源,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寻找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载体.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支点。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坐的真端正!你能用“真”字说一句话吗? 生:老师真漂亮!生:我的同桌真聪明!生:妈妈真疼我!(出示夕阳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夕阳真美!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生:(读课题)夕阳真美.评析:“真”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真实跟“假”“伪”相对,指导学生用“真”字练习说话,表达了他们对所说话对象的肯定和赞美.在无形中他们体会到了汉字的特点,并学会了使用这种赞美的句势,近一步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线 ——对夕阳的赞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渴望走进文本。

二、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要想上好一堂课,如果我们没有根据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去设计情境,所创设的情境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会使教学手段庸俗化,那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算不上情境教学了。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不仅应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得到情感的升华。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为解决这些难题,可以在教学中出示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接着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再配上悲壮的音乐、人民英雄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以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这样一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注重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教材的重难点、特点,这样再好的情境也无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必须非常投入,才能把学生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叙述了首都人民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告别总理的悲壮场面,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切的怀念。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铃一响,我手捧教科书,神情严肃、缓缓地进入教室,扫视四周,确保教室绝对安静,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有关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能说给大家听吗?”学生纷纷列举总理的事迹,这时,我又发问:“你认为总理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让学生总体了解了总理的形象后,我用沉痛的语气向学生宣布:“同学们,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好总理,在1976年1月8日那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全国人民处于无比的悲痛之中。这天,总理的遗体就要火化了,首都人民携老扶幼,伫立在长安街旁,与总理告别。本课就具体描写了那叫人撕心裂肺的送别场面。下面,就让我们跟首都人民一起去长安街送送我们敬爱的总理吧。”这样导入,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他们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尤其是在深入课文后,她又这样引导:“如果这一天你来到了长安街,看到这么长的队伍,这么多的人前来为总理送行,你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如果你看到那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领着孩子的青年夫妇、泪流满面的红领巾,你会对总理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温暖》中的清洁工,《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小扬眉,你又会对总理说些什么?”这样引入情境能有效的缩小学生与事中人物的差距,使他们心灵沟通、情感沟通。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境,的确能促使学生们主动去发现事物,研究事物的内涵,使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四、创设情境方法多样化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我常用的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草原》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是一种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思想。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沿着李老师指明的方向不断的探索,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主动协调的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孙丽娜

篇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一、趣味性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谓的“趣味”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对语文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文本,并根据教师的情景设置积极地思考问题。好的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 图片导入法。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精彩的插图,有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场面图画,有的是与文中人物有关的肖像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素材,利用现成的资源,进行实用的课堂导入。结合文本素材的导入方法,一般不会出现偏离课文主体,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课堂的教学思路。同时为形象可感的材料,比抽象的素材更有真实感和说服力,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图片来感知,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冰心的《再寄小读者》,课文中有一副插图是冰心的。如果我们在导入时可以抓住这幅照片,进行与文本有关的导入, 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很好地兼顾课本内容,可以说是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是谁的照片,从照片上你能感觉到她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小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言的同学一定很多,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一步步引入到课文中。还能结合学生的预习,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冰心,或者是借助学生的回答,适当地点拨下写作的背景和冰心文章的风格。只要能恰到好处地利用文本图片,还是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的

2. 看图写话导入法。小学低年级有看图写话的要求,这是为学生作文打基础的。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要求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将看图写话丢在一边了。其实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看图写话,不光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连贯性,还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的重要方法。假如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文中的几幅图片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了。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就文中的几幅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 将各图片用文字连贯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求与原文一样,只要能做到合情合理就行。这样的导入不要把时间限制的太死,因为通话本身就是学生喜欢的题材,教师不放将时间设置的稍微宽松点,给学生多的时间练笔,也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得到展现。

二、情景导入,再现课文的场景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在必定的场景下进行,特定的人物活动,特定的故事情节都离不开场景。如果我们在课堂的开头,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场景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场景再现的机会,或许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音乐导入法。舒缓的音乐给人惬意的享受,激情澎湃的音乐催人奋进。教师把握住文本的特点,根据课文的需要设置音乐,作文新课的导入, 加入必要的语言提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把握。小学课本中,几乎每篇都有与课本配套的朗读带,教师在进行音乐导入法时,要进行必要的取舍,不能一概而论。

《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介绍贝多芬创造《月光曲》过程,文章的情节完整,思路清晰,而且文中对创作的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假如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未必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可以在新课的开始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这首曲子的内涵。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下音乐可能传递了什么信息,在作者创造这首曲子时,他的心情可能是怎么样的。学生特定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但是在听过音乐后,大体的感受还是可以把握的。教师抓住学生心灵感受的契机展开课本教学,对于了解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是有帮助的。

2. 多媒体导入法。随着教学设备的完善,每个学校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恰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功能强大,可以将音乐、视频、动画等相关信息,全部囊括,给学生非常直观形象的感知。还能让学生根据动态图画,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的容量大,一节课中可以很好的选择重难点讲解,对于次要的知识可以一带而过。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课前导入,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出现,一定可以很好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国外风光文章,并非每个学生都了解威尼斯的,开头导入时将威尼斯的风光照片插入进去, 让学生对威尼斯有个直观认识。紧接着老师提问为什么每个城市都有公交车,而这座城市没有呢? 学生一定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展开积极的回答。

三、设疑法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适当的时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他们跟着老师设置的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解读。

1. 问题设疑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是《蝙蝠与雷达》,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法导入,让学生自己说说蝙蝠与雷达会有什么关系,文章为什么以此作文题目。再者在预习的基础上继续提问,比如人类在蝙蝠身上有哪些启示。如果发散下的话,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动物和昆虫给人类的启示。

2. 谜语设疑法。小学生都会接触到谜语,而且他们也喜欢这样的形式。将谜语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到课堂导入中,必然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就文中相关的某一事物打一谜语,让学生来竞猜。也可以是让学生结合事物的特点,自行设置谜面,让班级同学猜出谜底。这种教学形式既活跃课堂氛围,又没有偏离课文的教学,可谓一举多得。

3. 情节设疑导入。把课文的情节拿到现实的课堂,让学生自己思考结果,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在《乌鸦喝水》一文中,可以在导入时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下假如你是乌鸦,喝不到瓶中水时,会采用什么办法。同学们的答案必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带着大家进入课本,让同学们看看文中的乌鸦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喝水的。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我们教师善于从平常的教学中,挖掘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作用,让学生迅速进入紧张有序而又不乏趣味的教学中,才能让课堂的效率真正体现出来。

摘要:一堂出彩的语文课,好的开头必不可少。课堂的导入,就好比是画家在动笔前的构思一样,准备首先从哪里下笔,大概要完成的是一幅什么样的作品,应该在动笔前做到胸有成竹。小学语文课堂也是这样的,任何一节课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导入正好是一节课的方向所在,具有领航作用。

篇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在课堂的学习上积极性不高,甚至是出现逆反心理,在课堂学习中非常的被动,严重的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更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工作,通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有利。下面针对于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没有概念,并且没有学习的欲望,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入学生进入情境,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②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主要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③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策略,能够缓解沉重、压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更加的轻松和愉快,进而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将情境教学策略有效的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现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创设故事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故事情境主要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将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中,进而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够将相应的语文知识掌握了,进而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应用故事情境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科学的选择故事,创设的故事情境一定要具有教育意义,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故事要积极向上[1]。其次,教师在创设故事情境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创设。例如,很多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小动物有关的故事情境,以调动学生听故事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创设生活化情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非常小,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加之很多语文知识非常抽象,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知识,并且掌握知识。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化情境[2]。像,阅读内容与购物有关,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学生,部分学生为卖家、另外一部分学生为买家,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购物的经历,能使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此外,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2点。①生活化情境中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如果情境中的事物学生不熟悉,将会无法实现情境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造成影响。②确保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应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活化情境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情境,并且学习相应的知识。

2.3 创设游戏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所谓的游戏情境主要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相应的游戏,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通过与学生做游戏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由于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对于游戏由衷的热爱,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游戏情境中,进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就掌握相应的知识[3]。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教师可以先说一个成语:子虚乌有,学生可以接着接:有目共睹、睹物思人、人中骐骥、骥子龙文、文质彬彬、彬彬有礼、礼贤下士、士饱马腾、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等等。如果学生在游戏中无法出说成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表演一个小節目,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另外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的选择游戏,游戏的设计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特点,避免游戏的强度过大而给小学生造成影响。进而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游戏、科学的实施游戏能够提高游戏情境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4]。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显著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12(S1):153-154.

[2]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11,02(06):142-143.

[3]蔡子亮.情境教学的学习理论研究[J]. 许昌师专学报. 2014,12(S1):124-125.

[4]李吉林.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10(02):120-121.

篇10: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素质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上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拉近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谐发展开辟现实的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意识到教学必然要改变形式、丰富设计。为追寻新理念,教师倾心打造情境,精心链接场景。为此,我们很有必要考察、倾注情境,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审视情境,努力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一.情境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境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境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情景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

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语文题材的同时渗透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把语言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学习训练。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三、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通过音乐、图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场景中,通过感受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第四是综合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进行对比,学生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语文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开展多项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能力去编排游戏活动规则,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带动了大脑的运作,协调了身体的不同部位协调工作。

四、情境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即情境导入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习或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谈感觉。这时,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消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2.参与活动,即情境分析

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掌握知识。当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后,教师可以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作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听音乐、看表演、做游戏,能够在特定的教学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接受教育。

3.总结转化,即情境回归

教师的启发总结能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经验转化为内在的思想意识,回归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来。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的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这样才能达到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

4、挖掘生活资源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人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内容《打电话》,该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通过此项训练,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并做到说话简洁明了有礼貌。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并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教学时我首先播放电话铃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以此提问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为交际活动打基础。接着通过提问“你打过电话吗?你用过的电话有哪些厂和展示电话图片及实物,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实物表演打电话。最后学生汇报交流,注意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2)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声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片刻再打。(3)打电话前,先想好要说什么,再拨电话,内容要简短清楚,还要有礼貌。

5、巧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盘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问题情境中设计的精简问题是结合文章中心和重难点提出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全文的思想内容便清晰明了,重难点也迎刃而解。如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时可这样导人:出示“大眼睛”照片,配音乐,板书“大眼睛”;接着设问“屏幕上的这双大眼睛你熟悉吗?看到这双大眼睛,你又会想到什么呢?”(板书“渴望读书的”)最后,进行问题延伸“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设疑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

6、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

心理研究证明: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先看实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捞铁牛》一课中,我在课件中设计一个操作环节,让学生利用鼠标自己捞一次铁牛,全班同学兴奋不已。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和迎难而上的品质更加钦佩。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利用多媒体的感观优势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如学习《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影视、音乐的辅助手段,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收到了传统教学方法不可企及的效果。

8、对话交流,让学生领略情境美

“没有人,艺术便是黑夜。”这是题写在北德意志博物馆大墙上的名言。其实,在语文感知活动中对课文的阅读也一样,没有人,课文同样是黑夜。正是师生对话式的感知活动,才照亮了课文;反过来说,课文是通过被感知拓展照亮师生阅读的。言语情境就是这样一个期待着你去参与其中,参与创造的召唤结构,请你进入它呈现的视野,用你的全部内存与之发生一问一答、来来往往的对话活动。在情境教学中,师生间恰如其分地交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语文就是对话,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它以语言情境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快乐学习之可能,老师与学生在生命的共振谐和、沟通对话中,呈现一种真诚平等的“你——我”关系,使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企及苏霍姆林斯基所期许的那种美妙境界:“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9、想象作画,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一切都是悄悄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领悟的,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啊。

五、情境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要求

1.传统语文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从减轻学习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让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教师要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2.语文教学教学手段多样化。

语文教学,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将现代教育科技产品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语文课堂,一方面可以吸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出课文的意境。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落后了,使得受教育者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习受教育主体失去了兴趣,那么教育就等于失败了。尤其是青少年,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可以通过大量的现代教学手段,利用青少年的感性认识,感知课文中的情境,教学效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上一篇:关于桑叶茶的电视宣传广告词下一篇:职场礼仪达人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