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的论文

2024-05-15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的论文(精选8篇)

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的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的论文1500字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依据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感想式教学、质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表演式教学、竞赛式教学等,从而达到教授知识、交流情感、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培养习惯等多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富有好奇心;而语文学科涉猎内容广泛,知识、技能种类繁多。学生和学科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式”,抓住了二者的契合点,就能较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体现在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培养习惯等多方面效果的达成,小学语文课堂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需精心设计、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式。

一、感想式教学

什么是“感想式”教学?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亲身感受,多让学生思考,用谈感想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知识传授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感想式”教学,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顺畅通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课,可让学生先谈谈对课题和课文内容的想法,以找到教学的针对性和切入点。在学完一课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谈自己的感想,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拓展,又能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丰富和延伸语文课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发表独特见解,甚至提出和老师相左的意见;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复述学过的知识内容。如学习《成全一棵树》,学生谈感想,有的对“母亲”加以分析;有的对“孩子”加以分析,认为孩子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了她自己。通过“感想式”教学,不仅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滋润了学生的心灵。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质疑式教学

质疑式教学是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统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首先不是教师交待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问题。通过自由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穷人》一课,全班学生积极发表意见,提出了几十个问题,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有写作技巧方面的,还有的是细小的字词、标点方面的。学生一旦质疑,就进入了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问、分析、讨论、争论、释疑,步步深入,口语训练和阅读教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讨论式教学

用讨论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关键是教师需在讨论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理顺学生思考的路子,把控讨论的重点,防止漫无边际的讨论,也要避免学生不知从何说起,造成冷场。

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开展,一般应掌握两类内容:一类是从简单知识介入讨论,打开局面,比如某些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这类知识可以采取学生互问互答形式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抓住关键,争取用较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穷人》这课,有的学生提出了“自作自受”的“作”发什么音?课文中几处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另一类是语文课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互相交流,在步步深入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课,学生提出了“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坐船的规矩”?为什么要有上下桥的规矩?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上下桥的规矩体现了水乡孩子的独有成长经历,懂得了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规矩。讨论式教学,使思、读、说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式教学

这种教学活动方式一般设计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进入深层理解和巩固提高阶段时进行的教学活动。表演式教学是对课文的再创作。其过程是:钻研理解课文――编写课文小话剧――进行表演。

表演式教学由于学生亲身参与性,因而课堂形式更具趣味性,但也有局限性,如只有具备人物、情节且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才适合编制成课本剧来表演。当然,课文内容是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的也可以采用模拟方式表演。

表演式教学,有的是直接再现课文,例如《将相和》、《七个铜板》;有的是在保持课文中心和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性改编,如《跳水续》,表演不只是让学生演示一下课文内容,对课文阅读理解也有很好的促进。为了很好的改编和表演,学生对把握课本的中心内容,扮演人物、理解台词需进行合理想象、重新构思,对课文再创作都需要认真阅读原文。这种阅读行为,是在表演牵动下自觉主动进行的。所以阅读效果比平时阅读要高出好几倍。表演式教学不仅在教学形式上学生乐于参与,而且在综合性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竞赛式教学

竞赛式语文教学是以认真阅读自学课文为前提,以课堂上抢答问题为主要教学活动,最后由教师点评课文内容和竞赛情况的教学方式。

实施竞赛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编制好抢答题目;二是辅导学生参照题目阅读课文;三是要在竞赛时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参与机会。

竞赛式教学注意的事项是,题目编制需由浅入深,突出重点,涵盖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以及字、词、句语文基础知识。竞赛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目的。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活动,目的不在竞赛的胜负。竞赛的结果要使全体学生受到鼓励,树立学习自信心,享受成就感,获得参与竞赛的快乐,达到比其他教学方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教学内容决定,并为教学内容服务。要防止一味追求变换教学形式,耍花架子的弊病。不同教材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正是本文探讨多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教学方式千万种,关键在“有效”二字。

篇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的论文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进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一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否具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很重要一点,那就是看教师设置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我们知道问题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开放式问题,另一种就是封闭式问题。顾名思义,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就不唯一需要加入答者自己的理解,而封闭式问题答案就只能是“是”或者“不是”。我们知道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需要的是我们读者一个个性化的阅读,需要的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既然是个性化阅读,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那么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者一个“不是”能够说清楚的。需要的答者自己的一个阐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问要有效,就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3、逻辑性的设问

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语言思维的训练。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思维就体现在他的逻辑性上。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就必须要设置具有逻辑性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是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否则的话,那你提出来的问题,学生思考了半天也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不能够连成一条线。我们都知道,要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要让学生的思考能够进一步老师的问题就很重要了,它能不能够统领全局,能不能把问题串联起来,以及把一个个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珠链,提问就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问有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构建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提问并不仅仅是教师抛出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学过程。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策略性地调节提问的发展,推动学生参与教学对话。

1、鼓励学生提问

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维的训练,然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只能完成老师所要教给学生的任务,然而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来讲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也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老师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疑惑,此时如果学生自己不说我们教师就很难知道了。所以,在构建有效提问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把学习的主人这一主要因素考虑进去,那就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

2、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时间耐心等待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赶时间很多时候抛出问题后根本就没有费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时甚至没有仔细去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尺都给忽略了,那么我们又怎么去衡量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呢?所以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都要用到抽象思维,学生要用抽象思维来思考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思考的时间就要久一点。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3、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回答

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来回答,肯定就有一些回答是不符合要求的,这个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就是在质疑。如“是这样的吗?”“这样恰当吗?”“你怎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等等。其实学生这样说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说不定他的理由还是有理有据的,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老师发出质疑的语气之后,学生就心中没底了,就觉得自己真的回答错误了。老师此时何不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回答呢?哪怕他是错误的回答。我想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证明之后一定会发现问题在哪里,一定会进一步再进行思考的,而这将成为他学习的一大财富。

4、尊重个性化的回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创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阅读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和我们生活经历、理解能力、自身的素质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息息相关的。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许有的人理解得要深一些,也许有的人理解得要浅一些。但是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对文本的一个思考和感受。教师没有理由去否定他们,而是应该去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体会。

三、有效提问的方法

1、由点及面的提问

提问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以来就给学生一个笼统的提问,这样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就像无头苍蝇找不着出路。而是应该从一个点散发开去,最后形成一个面。当然这个点不能太过细碎。

2、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进行提问

小学生既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时候,就必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逻辑思维学生感觉要容易一点,老师也要轻松一点。

3、由浅入深

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索溪峪的“野”》为何说索溪峪是“野”的?首先就要让学生先找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才是为何说它是“野”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一步一步推进的,是慢慢来的。否则以来就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说索溪峪的“野”的话就无形中把问题给拔高了。

篇3: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学习效率

语文是一门需要进行长期学习、长期积累才能取得好的成效的学科, 也是多数中国人专门进行母语学习的重要学科。但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精力却难以达到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从多方面入手,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落实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不仅指的是学生依靠自己学习课本知识, 还指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主动性, 主动配合教师, 主动进行预习和复习,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 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 这就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教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 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丰富的内容, 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自信, 以及家长更倾向于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等原因, 自主学习并没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大范围的运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不要急于求成。首先可以对学生采取布置任务的方式, 将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步骤罗列下来, 让学生对如何自主学习有一个了解。但要注意难度较大的课文不宜安排学生进行自学, 在实际操作时要对课文进行筛选。教师可以大体上进行如下安排。

首先让学生通读单元提示和课文前的提示, 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并通过课后练习明确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其次是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标注出生字, 并给新词注释。再次是再读课文, 对课文进行细节感知, 画出自己喜欢的和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找出课文的修辞手法。最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完成以上四步之后基本上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了掌握, 教师可以将课文的重点难点筛选出来, 在学生自学之后进行总结和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获得成就感。例如, 在学习《美丽的集邮册》一课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自学。如果学生自学能力不够, 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第三步, 帮助学生通过邮票认识大千世界, 培养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两至三次自主学习之后, 就可以安排学生对较易理解的课文进行自主学习。此时教师就不再需要作出过多引导, 做好自学课文的知识点总结即可。

二、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程改革之后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取此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增加课堂趣味, 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保证每组包含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 让擅长语文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同时, 小组合作学习要分工明确, 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 并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去帮助小组其他同学, 要保证每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要注意防止小组产生“权威人士”而降低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 进行合作学习的课程要有价值, 不能仅就个别的问题、作业进行合作完成, 还要注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控制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课堂氛围要热烈而有序。

例如, 《鸟儿的侦察报告》这篇课文, 十分有趣味性, 且难度适中, 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通读全文, 标注出生字。此时可以安排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查字典, 进行标注, 并将标注结果传阅给小组其他同学。再安排两至三名学生, 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划分, 并在其他小组成员完成自己分得的学习任务后进行讨论, 明确各成员对课文结构的划分, 选出最认可的答案。安排四名学生对鸟儿朋友发回的四篇侦查报告进行阅读, 找出侦察报告的中心内容, 并描述给小组其他成员。在各项工作完成之后,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明确这篇课文所要讲述的中心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各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之后, 教师要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并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人生观。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内外活动

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是比较宽泛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为小学语文课堂增加趣味性。课内外活动的举办需要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 要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养为目的。并且要注意不要过于频繁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 要把握好课内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 体会狼烟山五壮士的爱国热情。《大自然的秘密》一课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自然生物的纪录片, 并将好的资源带到班上分享给其他同学。也可以组织一个关于自然生物的知识竞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篇课文可以安排学生写一写自己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会是怎样的状态, 会有哪些感触, 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和顾虑, 让学生换位思考,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提升写作水平。

还有许多课内外活动可以开展, 例如, 编排课本剧, 开展辩论赛, 组织学生去公园、博物馆参观, 都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的好的方法。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并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 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有效学习, 落实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先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科教导刊:下旬, 2015 (1) :114-115.

[2]庄玉婷.抓准三个“落点”捕捉合作时机——例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有效捕捉[J].华夏教师, 2015 (S1) :70.

[3]葛燕.小学语文课堂现代学习方式研究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7) :177-178.

[4]李银芬, 胡志红.让“深度学习”走入语文课堂——谈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 2013 (25) :77-79.

[5]马成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有效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4) :109.

篇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8-0017-02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富有好奇心;而语文学科涉猎内容广泛,知识、技能种类繁多。学生和学科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式”,抓住了二者的契合点,就能较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体现在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培养习惯等多方面效果的达成,小学语文课堂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需精心设计、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式。

一、感想式教学

什么是“感想式”教学?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亲身感受,多让学生思考,用谈感想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知识传授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感想式”教学,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顺畅通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课,可让学生先谈谈对课题和课文内容的想法,以找到教学的针对性和切入点。在学完一课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谈自己的感想,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拓展,又能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丰富和延伸语文课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发表独特见解,甚至提出和老师相左的意见;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复述学过的知识内容。如学习《成全一棵树》,学生谈感想,有的对“母亲”加以分析;有的对“孩子”加以分析,认为孩子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了她自己。通过“感想式”教学,不仅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滋润了学生的心灵。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质疑式教学

质疑式教学是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统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首先不是教师交待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问题。通过自由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穷人》一课,全班学生积极发表意见,提出了几十个问题,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有写作技巧方面的,还有的是细小的字词、标点方面的。学生一旦质疑,就进入了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问、分析、讨论、争论、释疑,步步深入,口语训练和阅读教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讨论式教学

用讨论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关键是教师需在讨论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理顺学生思考的路子,把控讨论的重点,防止漫无边际的讨论,也要避免学生不知从何说起,造成冷场。

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开展,一般应掌握两类内容:一类是从简单知识介入讨论,打开局面,比如某些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这类知识可以采取学生互问互答形式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抓住关键,争取用较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穷人》这课,有的学生提出了“自作自受”的“作”发什么音?课文中几处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另一类是语文课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互相交流,在步步深入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课,学生提出了“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坐船的规矩”?为什么要有上下桥的规矩?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上下桥的规矩体现了水乡孩子的独有成长经历,懂得了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规矩。讨论式教学,使思、读、说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式教学

这种教学活动方式一般设计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进入深层理解和巩固提高阶段时进行的教学活动。表演式教学是对课文的再创作。其过程是:钻研理解课文——编写课文小话剧——进行表演。

表演式教学由于学生亲身参与性,因而课堂形式更具趣味性,但也有局限性,如只有具备人物、情节且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才适合编制成课本剧来表演。当然,课文内容是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的也可以采用模拟方式表演。

表演式教学,有的是直接再现课文,例如《将相和》、《七个铜板》;有的是在保持课文中心和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性改编,如《跳水续》,表演不只是让学生演示一下课文内容,对课文阅读理解也有很好的促进。为了很好的改编和表演,学生对把握课本的中心内容,扮演人物、理解台词需进行合理想象、重新构思,对课文再创作都需要认真阅读原文。这种阅读行为,是在表演牵动下自觉主动进行的。所以阅读效果比平时阅读要高出好几倍。表演式教学不仅在教学形式上学生乐于参与,而且在综合性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竞赛式教学

竞赛式语文教学是以认真阅读自学课文为前提,以课堂上抢答问题为主要教学活动,最后由教师点评课文内容和竞赛情况的教学方式。

实施竞赛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编制好抢答题目;二是辅导学生参照题目阅读课文;三是要在竞赛时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参与机会。

竞赛式教学注意的事项是,题目编制需由浅入深,突出重点,涵盖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以及字、词、句语文基础知识。竞赛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目的。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活动,目的不在竞赛的胜负。竞赛的结果要使全体学生受到鼓励,树立学习自信心,享受成就感,获得参与竞赛的快乐,达到比其他教学方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5: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本文拟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谈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农村小学的课改之路,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引导自主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我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笔者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剖析与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合作交流重主体,但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思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透过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失误:(1)随意性太强;

(2)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3)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4)只注重合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5)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

2.学习过程重自主,但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

从现在的课堂中,我们看出教师的确“淡化了出场”,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牵”着教师走。这种“极端的自主”最终带来的将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课后的“一无所获”。

3.教学手段重先进,但却为之所困

(1)形式主义严重

很多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包装”,凡是能使用多媒体的环节都努力使用,不能使用的也想方设法添加,认为用就比不用好,用多就比用少好,结果乱七八糟用了一大堆,讲课教师手忙脚乱,听课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却华而不实。

(2)目标定位不准

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很多精力制作课件,而往往把学科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忽略了,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上成了“四不象”的课。

(3)运用不科学

有些教师为了给课堂加些点缀,结果学生们都把精力集中到课件上。不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往往会限制或误导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课堂评价重鼓励,但滥用失真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的很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又回答了一

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两种倾向,一是过多的强调基础课程(语文、数学)的教学,使学生成天绕着语文、数学转,偏废了其它学科的教学。这明显违背课标的精神。二是在时机不够成熟的条件下,仓促地施行“素质教育”,盲目地追求课改,忽视了基础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以牺牲基础课程教育为代价的“素质教育”和“课改”,是“形式化的素质教育”,是“形式化的课改”。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格格不入的。

要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学好语文,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又不与其它学科抢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肖川博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一书中对“有效教学[1]”下了这样的定义:有效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感到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有所触动或提升的教学。特征是:学生的实质性参与,主动建构,积极探究,多向互动,积极体验,自我反思。由此可见,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发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教师的及时评价,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针对以上问题,要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就要求我们农村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一)高度重视备课,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备好课便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可是,我们教师往往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成天忙于批改学生的各类作业,认为只要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就是有效教学;至于备课,有的直接参考现有的教案,还有的根本没有时间备课,只按照自己在课中的临时发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课堂教学的机械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这种无效备课或毫无准备的教学很难说他教学的有效性有多高,更别说学生能在课堂上会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的快乐、学出意义。实践证明:成功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成功的有效的备课。笔者认为有效的备课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标思想的渗透

课标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也是判断我们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本学段的课程目标有清楚的了解,然后根据主题单元和课文类型分解课程目标到一本教材、到一个单元、到一篇课文,再到一个课时,使课程目标真正逐步落实,从而为有效课堂导航。《教师教学用书》是我们在备课前必读的参考书,它对文本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了具体的介绍,并给我们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使我们的备课更具针对性、更具科学性。

2.重视文本内容的品读

品读文本是我们备课的必要内容。只有认真细致地品读文本,你才能深刻了解文本内涵,准确把握作者写作目的和思想;只有认真细致地品读文本,你才能较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文本主旨传授给学生;只有认真细致地品读文本,你才能在和学生对话时对答如流。教师在品读文本时要以三种身份来进行:一是以一般的阅读者身份来品读文本,这样就能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进行自由对话,就会被文中的人物、事件与情景所感动,这样有利于教师

在教学时激情饱满;二是以教师身份来品读文本,周密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解读,什么地方是重点,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真切感悟等,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的个性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三是以学生身份来品读文本,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内容的已知、未知及难易程度,对什么地方最感兴趣,怎样学才有趣等,然后教师将各种身份品读的结果进行整合协调,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做到教学引人入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重视教材资源的利用

新课程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教学的各项内容都紧密围绕单元专题而展开,其中单元导语特别强化了导学功能,给我们的备课和教学指明了目标、重点和难点。备课时可以根据单元导语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让课标思想在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得以充分体现。

新教材课文中的泡泡图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它给我们在阅读学习时提示了思考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就有两个泡泡图:一个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旁边提示“为什么这样说呢?”二是在文末有“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抓住这些泡泡图提示语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课后思考与练习是我们在备课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对我们教学文本应达成的各种目标的检测,我们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效地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重视身边资源的应用

在教学行为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是对于语言优美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可是我们有的教师不擅长有感情朗读,怎么办?一是利用录音给学生以示范,二是让班里朗读较好的同学领读,利用身边有用的资源让我们的教学达到异曲同工之效果。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上,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放课堂。由于农村的现代化教育资源落后,没有城镇那样的多媒体,没有flash课件制作的技能和时间,有些教材对农村孩子的教学就显得抽象、单调,但是,我们农村也有农村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用类似的已有资源去替换,这样孩子学习起来就有趣得多,课堂实效当然就更高。

5.重视教学语言的选用

语言相通,心灵才能相通;心灵相通,才能产生共鸣。共鸣越多,心灵就越能结合,从而产生认同感。师生有了这种共同的生活基础,才能够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备课之前,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规律,然后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生活阅历的语言,组织生动幽默的课堂导语、恰当有趣的课堂提问以唤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做到知已知彼方能应对自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构建,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

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语文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语文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2.积极转换教师角色,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讨论、演示、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形成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有效课堂教学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教学光盘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以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为中心向农村中小学的延伸。如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一优秀的教学资源,会给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从而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激烈竞争的有创新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钻研、掌握教学光盘的应用技术,掌握教学光盘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以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其次,备课要到位。运用光盘教学,备课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光盘、钻研学生、钻研教学环节。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光盘、吃透学生、吃透教学环节。第三,上课做到人机合一。上课时,应注意处理好课堂上的教师与光盘里的教师、课堂上的学生与光盘里的学生、光盘里的教师与课堂上的学生的关系,达到人机合一。只有这样,光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优势作用。

4.适时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即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的更精彩。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篇6: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语文教师的角色把握。

一、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1.多元开放、自主学习

我们在评价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时,要准确把握:看是否彻底摒弃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是否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观摩课上看到的是:课堂成为老师和个别“尖子生”的舞台,其他学生只是配合参与的角色。而我们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所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都要被关注,都要在课堂活动中“动”起来。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进而达到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与同学相通,与教师相通,即“三者对话,心心相通”这就要求学生、教师的内心是开放,无拘无束的。师生之间深入地交流,自由的表达,形成畅所欲言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本上是不行的要建立多元、开放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的小小天地里随时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新鲜气息,这是开放的教学,活的教学,是学生喜欢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必须有自主性。教师的一切引导要经过学生的判断、认可、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骑作用。教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要强迫、命令学生,不能以“权威者”身份居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学习伙伴,自主表达学习感受,教师允许学生课堂上“百花齐放”交流、思考、表达、独到的见解,深度的思考,激烈的辩论,课堂应让每位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到彰显。

2.相互学习会客观评价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的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传统教学的课堂评价,一般都是教师承担的,但在新课程实施中,这个角色必须让位给学生。其实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学习的主动权、评价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敢于尝试。利用集体的智慧和互补作用相互促进和发展。语文课上朗读展示、研读课文、习作赏析我都充分让学生参与并“动”起来:“你来评价一下同伴的朗读” “你对这位同学的发言做个评价”“假如你是小老师如何评价这篇习作?”学生对同伴的发言只有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客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赏识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

二、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焦点和出发点。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我们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体参与学习过程,是否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其次,我们要看学生课堂上的思维状态: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探索;是否自由表达;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第三,我们要看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否兴趣浓厚,有轻松和愉悦感。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发言;小脸一个个涨得通红通红的急于表达,一双双小眼睛放着光芒……这样的课堂是灵性的、有生命的,是孩子们喜欢的。我们应该把这样的评价作为“杠杆”,促进教师从备课开始就重视“知识”的载体功能,在每一堂课中关注学生,积极创设和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三方面考虑。该掌握的知识学得如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掌握多少?学习习惯具备了吗?语文素养积累了吗?学生喜欢语文吗?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语文情趣的培养,让他们热爱语文,喜欢语文。一次语文课上执教《不用嗓子的歌手》一课,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我又设计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老师和学生一起饰演小黄莺、小蜜蜂、小青蛙等角色,学生兴趣高昂,发言积极,读书投入,课堂气氛情意浓浓。学生在课上表现积极,对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我惊叹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天才,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吧!”这样的全班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他们的表现令老师满意,今后自己会更加努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出色。学生在课堂上能畅谈自己的想法,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份快乐,一份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快乐就源于教师那一句句激励性的评价,虽简单,但意味深长。在这样宽松愉悦的课堂上,学习效果自然会凸显,学生的个性会张扬,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如今课堂提倡导“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师生应是平等、互助;课堂应是宽松和谐,而非沉闷、压抑的“灌输”。教师要杜绝“专制”行为,“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沟通、交流,构建民主、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对那些学困生教师要注意,评价重在鼓励他们敢读、敢说、敢展示。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你能行的,勇敢一点!读吧!”这样学困生生也会有自信心。对那些优等生,教师要注意评价重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再想想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会增强他们探索的决心,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委婉地指出:“你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再想想你会说得更棒!”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应引导一下:“想一想还需要补充吗?你的回答有一点不完美。”这样的评价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使评价用到实处,恰到好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起着不容忽视的导向功能,教师的引领会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当然,教师赏识评价在运用时要把握好适度,要恰到好处,避免夸张、虚浮、不切合教育环境。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篇7: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王丽娟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推进的有力措施,是实践新课程的有益补充。有效教学应体现在语文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自主合作,创新思维,大胆实践的语文学习活动。下面我谈谈对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做法。

1、做一个爱读书、会思考、情感丰富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具有一颗对美的事物敏感的心,有一个充满诗性的灵魂。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说“语文课要让学生、教师、作者三颗心一起跳动”。所以当孩子课上有点滴进步时,我们要送上热烈的掌声;当和孩子一起活动时,和他们一样发出激情的呼喊„„当说到苏武牧羊、岳飞抗金会拍案而起、热血沸腾;当学到卧薪尝胆、囊萤映雪会肃然起敬、庄严恭谨。平时参加集体培训,多读书,通过读书,通过思考,通过实践,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饱满,健康向上,这样进行精神的传递、文明的传承,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2.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游戏纳入课堂,多用鼓励的语言,慎用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对学生多些激情,让

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自身角色,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尊重学生的想法,容纳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

3.灵活处理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我在教《赠汪伦》一课时,搜集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第二部分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时就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理解“对话叙情”。在两个人的对话中挖掘隐性资源,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学《水乡歌》一课时,就充分利用学生见过的木船、货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千只船,万只驳”的“驳”的意思。没有局限于课本,而向课外沿伸,为学生设计了实践的平台,要求学生仿造课文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生以读引说,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与本诗情感得到了共鸣。

再者是网络资源。网络把世界缩小了,在课堂上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我在教《海底世界》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课件中精选了一部分,使得从没见识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见过大海的学生也激发了新鲜之感。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应考虑如何把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忘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以外的手段的运用都只能是辅助手段,是为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服务的。过分追求异彩纷呈的视觉、听觉刺激而忽视了

文本的诵读、语言的表达及其内心的感悟,那是不恰当的,都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手段。

4.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8: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导入方式

一、设疑问导入

设疑导入就是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教师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适度而巧妙地设置障碍, 制造悬念, 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 教师首先动情地讲述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桑兰试跳时遭遇不幸的一幕, 然后以“在遭遇如此不幸后, 桑兰会怎么样”的疑问揭示课题。学生读题之后, 教师顺势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共性问题:“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一切”指什么? 她是怎样微笑着承受一切的? 教师因势利导, 对问题进行梳理, 以此激发学生动脑思考, 学生会怀着好奇心阅读课文, 寻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 创设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二、设情境导入

采用音乐、录像、VCD、多媒体课件及满怀激情的朗读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境, 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气氛感染, 引发情感共鸣, 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由此把学生带入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例如, 《赶海》一课的导入, 教师先出示大海的背景图, 再播放《大海啊, 故乡》的乐曲, 把学生带入海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在一种真切的情绪体验中学习课文。

三、以简介导入

对于那些创作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课文, 教师在课前应采用简单介绍背景的方法, 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加深理解。例如,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 可以先简介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等广大地区。过去那里一片荒芜,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建设者的开垦, 荒地已变成良田。现在人们称它为“北大仓”。这样一来, 可使学生对北大荒的环境有所了解, 对于文中北大荒的秋天什么样子、美在哪里等问题, 学生就会有思想准备, 稍加引导就能理解。

四、谜语式导入

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例如, 《小露珠》一课的导入, “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 看谁猜得又快又准。闪亮透明小圆球, 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 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学生纷纷猜测, 得出答案:“露珠。”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小露珠。”这样集中学生注意力, 导入新课。

五、直观形象导入

苏教版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 把学习内容有效整合在一起。它们作为直观教材, 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印象, 化抽象为具体,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狼和鹿》一课的导入,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凯巴伯森林前后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再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引导学生读课文寻找答案。由此导入新课, 让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六、以讲故事导入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 教师可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利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故事, 甚至教师可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注意, 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内容。例如, 《卧薪尝胆》一课就直接用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导入: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 被围困在会稽山, 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 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 夜间睡在柴草上, 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 吃饭、睡觉之前, 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 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 他终于打败了吴国。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这一故事的愿望。

七、从旧知识导入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特别是对那些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的旧知识加以概括, 从中找到新旧知的联系点, 可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从而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例如, 《海底世界》一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 以前大家学过《美丽的南沙群岛》和《赶海》, 能说说对大海的感受吗? ”在学生回答后顺势提出:“海边、海滩可真美、真好玩呀, 你们可知道, 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由海边、海滩到海底世界, 既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 又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海底世界的兴趣, 还有利于将有关大海的课文编成系列。

八、直接导入

上课伊始就开门见山是教学时常用的导入方式, 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 说明新课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例如, 《水上飞机》一课的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水上飞机》。这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手法, 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广泛用途。学习本文要会认1个生字, 会写10个生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直接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清晰地了解学习任务和要求。

在导入设计中, 还有游戏导入、析题导入、名言警句导入、对联导入等。恰当有效的课堂导入能为学生有效学习营造轻松向上的氛围, 反之, 平淡且乏味的导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 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必须课前精心设计导入, 促进学生有效且高效地学习。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好课堂开端, 为学生点亮起航明灯。

参考文献

上一篇:武林高手在我家四年级作文下一篇:食品行业宣传部负责人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