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反思

2024-04-11

生物课堂反思(精选11篇)

篇1:生物课堂反思

“四有课堂”听课感想

我校两周的“四有课堂”赛课已结束,整个比赛过程中,我认真的倾听了其他老师的课,并结合本组一位老师的课,有了以下的一些感慨。

所有参赛的老师,可以说绝大部分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所以呈现给大家的都还是比较成功,可听性较强的示范课。我们初中生物组这次推出的是已有七年教龄的青年老师作为参赛教师。因为她的积极主动和虚心学习的态度,以及本组成员齐心协力、出谋划策的努力,终于给全校老师呈现了一堂比较满意的课。“四有课堂”在我校强调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有教材、有学生、有激情、有拓展”无疑于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好的事情。这次赛课,对于我们组上的参赛老师来讲,除了要具备其它“三有”之外,更强调的是“有学生”,所以要求老师讲课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们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就专门体现了这一点,虽然让老师讲10分钟很困难,但我认为,既然是赛课,它应该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引领性,虽然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就应在这个过程中去慢慢体会、感受,去尝试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而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在这位老师上课的前夕,最让我担心的其实还是他的语言和声音(音量小而且太温柔),我一再告诉她,一定要记住“音量小而不失威慑力,温柔而不失深情和生动”。其实这也让我想起了我校一位校长说的“老师一站上讲台,就应该有足够的气场,让学生因为你的气场所吸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气场” 是什么?其实除了有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学环节等以外,那就是一个人的语言和声音,以及一个人的自信和坚定。一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可以是大家的智慧的集合,但是教师的这种素质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平时更多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才能养成的,所以我认为除了平时对教材的专研之外,这将是我们很多老师不断努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于初中生物教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比较感性而不太理性的又具有一定叛逆性的孩子!

作为女老师,或许我们没有男老师的幽默诙谐,没有一些老师的激情四放,但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寻找到最适合于自己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风格,以赢得课堂,从而赢得学生!

篇2:生物课堂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2、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过去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在过程”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有一种声音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知识真的不重要了吗?真变成第二位了吗?不!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何谈方法与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的长处,是我国教育的特色。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3、突出学生的“主体”,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了。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

篇3:生物课堂反思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课堂改革,缺憾

一、重视情感目标不等于不要知识

在传统生物课堂上, 教师注重的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不论探究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只是给学生讲一下理论, 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很少, 完全不顾学生年龄特点、需要以及感受。新课程改革要求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但教师在授课时又往往把大量精力用于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而忽略了知识目标的达成, 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 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听了一些公开课, 感受最多的是教师只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简单展示一下, 而留出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或组织一些活动:如演小品、对抗赛等, 一节课热热闹闹。殊不知, 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有效获得更多的知识, 它并不是排斥知识本身。如果没有知识做铺垫, 其他形式的活动都将是空中楼阁, 所以更不能忽视知识目标的落实。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 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 使文字知识“活”起来, 学以致用, 这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 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重视形式多样化但不能牵强附会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形式, 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那种突出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状况,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于是教师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地设计各种活动形式, 不论是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都要开展几个活动, 似乎只有这样, 课堂才能“热闹”, 学生学习效果也才会好。

确实, 变换一下教学方式,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中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但是, 个别教育者、学校领导要求课上必须有活动, 否则就通报批评, 这就违背了课改的初衷。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开展活动教学, 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 采用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如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 仅仅是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 而不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如果一个问题本身根本就不具有讨论的价值, 为讨论而讨论, 那就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具备“活动”加“热闹”的课堂真的就是一节好课吗?未必是!上学期, 我校秦智雄老师出示了一节校级公开课。秦老师的课堂没有太多的活动, 没有太多的热闹, 教师的话语简洁温柔, 学生文静投入, 连课件也只是简单的几张幻灯片, 但是为数不多的活动设计恰到好处, 课程的进展滴水不漏, 水到渠成, 一切都在安静地进展着。课程结束, 我相信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各有收获。浮华不在, 但不妨碍好课的存在。

可见, 活动的设计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而定。课程内容适合设计活动就设计, 不适合也不必强行设计, 为了活动而活动, 未免有些形式主义了, 这也是背离我们新课改的理念的。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师“淡化出场”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目的是既要让教师从满堂灌的劳累中解脱出来, 又要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但有些教师就片面地认为, 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 课堂上讲的内容愈少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学校甚至规定课堂上只能讲15分钟, 领导转课堂时帮忙计时, 如果超过了15分就认定为课堂不合格。这其实是领导没有把握好课改本质、没有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的表现, 这样的课改也很难出成绩。如果离开教师引导, 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 教师成为教学中的旁观者, 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实际上是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思维的限制, 本身很多想法就是错误的, 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的话, 学生就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 更何况有些问题是经过小组讨论共同得出的结论, 那就更容易形成固定思维、错误的认识, 这样以后就很难改了。因此, 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更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教师的教学, 更确切地说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 在学习“循环系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我注意不断设问:“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工作原理?血液是怎样循环的?”诱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在学生展示过程中, 我让学生担任“评委”, 用“他这样回答全面吗?为什么?”“你认为这么回答对吗?为什么?”“该如何改正呢?”等问题, 把学生推上评判席, 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认真思考, 积极展示, 增强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激励性评价不等于全盘肯定

在听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时, 我发现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 教师的评价或者口头语都是“很好!”“不错!”等, 即使学生的回答是不沾边的、甚至就是理解错误的。如在听“生态系统”这节课时, 当时教师出示了几幅图片, 让学生辨别分别是什么生物?一个学生指着蘑菇说:“这是生产者。”学生说完以后, 教师的评价是:“XXX回答得非常好, 加上5分。”这位教师一节课上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 学生的掌声也是连续不断, 乍一看这似乎是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领域, 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享受了成功的乐趣, 但是不分对错、过多外在的鼓励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呢?事实上, 这位教师进入了一个误区, 如果教师的赞赏太多太滥, 它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学生在长期的表扬声中中会渐渐“麻木”, 长期下去, 必然带来更多的迷失。

篇4: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教学反思二: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凸显课堂教学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角色的改变,就是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师应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归纳和总结。但也不能盲目地搞“学生中心论”,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由,一味地让学生自学,教师不加以引导点拨,放任自流。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消化”,只有课后“加班加点”,必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学反思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是不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师应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生活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

教学反思五: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都习惯把自己多年来精心归纳总结的精华,一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好好背诵,可考试结果,事与愿违,教师既恼火又无奈,学生也很纳闷,记住了,就是不会考试;通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认真分析,我发现,导致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有几点,一方面是学生没认真听课,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没认真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三是没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学生在学,而是老师在学,老师代替了学生学,可考试由学生去考,真正的学考分离,能考好吗?我认为,要适应新课标下的考试,必须改变教师授课的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预习,听课,内化,认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把课本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来,再加应用得以巩固。

教学反思六:认真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会存在以下问题:(一)对教材的思路把握不准,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或对教材作不适当的处理,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对学生思路把握不准。(二)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处理教材,而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钻研教材,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重点处理不得当,难点突破不得法,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三)对新课改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效率低。(四)有些教师还搞“教师中心论”,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五)不能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不够,由于大部分生物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不够,有的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备课不充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关心不够,不及时给予个别辅导,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六)加强进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七)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应认真备课,吃透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成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争取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学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

[3]《走进新课程》

[4]《中学生物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篇5:初中生物课堂改革教学反思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 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篇二: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做如下反思:

1、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达到对新旧知识的 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预先设计好问题方案做到在不同环节中设 置难易适度的问题。

2、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要注重 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优秀学生的学习情 况而忽略学困生的表现,导致这部分学生更强烈的逆反表现从而使师 生间出现矛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全面用不同手段来激发他 们,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

3、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从注重教法向注重学法方面转化,让 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间、生 生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要做到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就必须给自己很 好的定位,我们在频繁的考试中可能已经背离了我们的教育目标,用 简单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从而把他们看作学习的机器弱化了对他 们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教育,所以我们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 们,让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聆听者、协调者、启发者,切实实现有重知识向重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转化(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 验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 验设计能力等等)并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信息随机生成出来。

4、要重视探究实验的教学,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结果或者结论无须多研究。

5、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凡是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又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教师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让学生达到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所谓的学以至用。学生也会在不断的利用生物知去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兴趣倍增。

6、利用好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除了利用好多媒体以外,教师的板书、板画、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来,另外教师的讲课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师要经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办法,在不断的积累中才会进步。

篇6: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1、老师一定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任务,精心设计达标题,学生一定要进行严谨预习,课堂上才能自信的展示。

2、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不要形式化,(就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合作学习要把握好时机,要体现实效性和高效性。

3、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讨论价值,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难易适中。

4、学生展示要自信干练,学会大胆质疑,勇于挑战,讲解问题声音要清晰流利,语言规范标准。

5、学生要勇于探索,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6、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及时正确引导,点拨,评价。

篇7:生物入侵者课堂反思

说明文的语言基本上是很规范的,教师在教的时候语言也更应该是规范严谨的,但是我的语言却出现了很多语文老师不应该有的失误,要么表达不够清晰,学生听了很茫然,要么有些用词不当,甚至有的时候一时想不出什么词了,句子就说了半截就放下了。也有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地生硬,也是语言没有能够表达好。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及他们的表达作用,重点是明确的,但是落实确是不够的。在小组讨论中,有老师就指出了我让学生找出了说明方法,但是这里为什么用这样的说明方法,学生大而化之我也就这样马马虎虎过去了。或许在这一点上有我自己意识的松懈,可能是觉得这一个单元都在说说明方法学生说得够多了,所以也懒得让学生认认真真地组织自己的语言,把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清楚透彻。

这其实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的大好机会。这里应该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甚至可以动笔写下自己所想表述的语言,而不是交由无意义的小组讨论。因为说明方法的作用学生也可以说是比较熟悉的了,他们缺少的也就是耐下性子去完成完整语言的组建。

篇8:生物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式,就我自身几年的高三复习经验和观摩学习他人的课堂教学,总结了如下几点课堂要注意的细节:

一、注重学生的书写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和概念是比较简单的,但字却很容易写错,而大家都知道的是,在平时考试和高考中都要求,专有名词的字是不能写错的,写错了就不得分。在平时的课堂上仅仅靠强调是不管用的,要让学生动手去写,随时要求他们在纸上写一些易错的专有名词,如类囊体(易写成内囊体)、液泡(写成叶泡)、高压蒸汽灭菌(易写成高压蒸气灭菌) 等等,其实这些字都比较简单,只是他们平时不注意,一下手就会出错。另一类情况是一些专有名词中的字比较难写,容易写错,那我们平时同样让学生多写,也是刻意去让学生写,如吡罗红、醛固酮,沾蘸法等名词,这些字平时不是很常见,所以在遇到的时候就让他们动手写,减少考试中名词的写错率,把基本的分数拿到手。这种方法看起来“低级”,却很实用。

二、注重基本概念的区分

在高考的复习中,要从基本概念入手,我认为能把基本概念都搞清楚了,生物就学得差不多了。我们在复习中尤其要对一些看上去相近的概念加以比较,如原生质层、原生质体和原生质滴;再如载体蛋白和运载体,概念名称差不多,但前者所说的是范围或结构不同,后者只能说都起到运输的功能,两者明显不是同一种物质。这些概念我们在课堂上有必要放在一起来比较,说清楚。还有是看起来没什么联系、在功能上没什么相同之处只是结构有相似的地方,如核苷酸和ATP,两者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把这些零散知识串起来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三、深挖概念,注重知识点的串联

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概念中,有的时候往往概念理解不到位,例如质壁分离这个概念,它的现象基本上是所有学生都能知道和理解,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质壁分离中这个“质”代表什么,会错误地以为是细胞质,其实它代表原生质层,这个概念指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再把这个概念延伸,提到什么是原生质层,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要具备的条件 (即具有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后分析失水和吸水现象,再到渗透作用等等概念,加大对同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再如提到基质这个名词,就得让学生说出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我们知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都要从它们成分上去找、进行区分,分析之后,让学生再去回忆选修一实验中培养基的成分是什么,思考两者中是不是存在着哪些关联等等,这些事例对于整个生物学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得以加深理解。

四、讲练结合,提高课堂理解力

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堂上讲,讲完所有知识点后进行集中练习,课后批改,下节课对于集中的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我个人认为可以以“讲———练———讲———再练,循环往复”的模式进行,一个知识点下来之后立刻跟着用几个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训练一下,更有利于学生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利于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我们在讲解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只是这种备课方式对老师的要求稍高一点,要求老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课堂积极思维

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六、结合新考纲,浅析当年高考动向,做好后期复习

每年的高考考纲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点变化,我们教师要善于从考纲的改变中去揣摩第二年高考的考试动向。后期复习就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在《考试说明》的范围内组织复习,《考试说明》中明确不考的内容肯定不会考;在复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梳理知识的同时沿着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关注实验、提升能力,通过典型实验试题的设计或评价等途径发现自己在设计思路上、语言表述上的不足。

篇9:谈谈生物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在生物課堂教学前的反思

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况进行超前反思,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查缺补漏,重新审视这个教案的利弊得失;在备课时,对以往的经验要总结反思,扬长避短,不走寻常路,新旧结合,推陈出新,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案更加符合学生现实,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初三生物的复习课一般来说是教师先将知识体系梳理一遍,再讲例题。但经过观察和以往的经验,笔者发现对已学习过的生物知识点老调重弹,学生们并不“买账”,因此很多问题依旧似是而非,并没有真正掌握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难谈高效。所以笔者就思索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入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过去的“满堂灌”变为“课堂目标化”教学,由课堂目标来导引学生看书、练习、总结、提升;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相互制约的问题。

笔者还总结出了“错题点拨反向教学法”,把以往学生在本部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存档,在课堂上展示错题,让学生从错误中找症结,以纠错的形式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复习效果更好。如在复习“人体物质运输的途径”这部分内容时,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图解,以往都是派两位同学爬黑板,其他同学在草稿上写。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图解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对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图进行分析。现在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以往学生的错误图解一一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纠错、分析、反思,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容易出现的错误逐一解决了,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讨论或找个别学生谈话等方式,探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进行课前的充分反思调整。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备课是课堂成败的前提和保障,但是课堂中意料之外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处理的好坏有时会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师生感情的融洽。对意外情况处理是否恰当,这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更需要教师要经常性的对此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生物学科在一般人的眼里是比较简单的学科,给大多数人造成了“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行了”的假象,所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前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解并不会很重视。因此,生物教师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课堂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节实验课上,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方法和结论,普遍存在理解不够准确,掌握不够全面的问题。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实验学习的不够重视,同时也提醒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趣味性入手,分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这样做虽然耗时长了些,有时还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但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从未有过的投入以及对生物实验的科学认真的态度却意义深远。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在课后及时梳理总结,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漏点、遗憾,及时地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进而提炼亮点、激发智慧。从课件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定式、师生互动、问题讨论、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记录经验和教训,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教学规律的依据。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因偶发事件而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降,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每当记录一段时间,笔者都会及时地进行再整理、再归纳。这样的教学“反刍”,总能让笔者发现自己的“点滴小收获”与教育大家的“大道理”不谋而合的喜悦,也让笔者从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前感觉空洞的教育教学理论不再模糊,而是变得越来越真切。教育理论书籍成了笔者切磋琢磨教育教学的好帮手,教育教学之路也越走越宽。

课后反思总结,不仅有利于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教学反思使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篇10: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打造生物复习课高效课堂的尝试

榔坪中心学校覃万田

伴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开展,刚刚步入生物教学的我也尝试着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打造点课堂的高效。只是初不尝试,敬请各位生物教学的前辈们批评指正。

第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复习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重学生对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准备好各种资料。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

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上好复习课,强化作业落实

1.每节课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问题之间要设计好简明扼要、准确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过渡性语言。

2.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自学的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自学提纲既有教材基础知识的提取,也有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思考的某些问题。

3.设计一定量的检测题目通过印发、小黑板、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尽量在课堂上将检测结果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上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学会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可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因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联系太广而给学生以零散的感觉。复习时,可以将分散了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经过比较来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各类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加深对这些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也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复习时,把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经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错,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

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目: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注意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多列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不要翻来覆去一味地讲。教师能熟练的从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6.每节课前课后有一个小小的测验,以检验学生上一届可所复习内容,当堂反馈,讲评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类讲评,并在方法、技巧、规律和规范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训练。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

与社会活动。

第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检测、讲解、学习和练习几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篇11:生物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反思

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随着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为适应时代要求,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就必须设计好每一堂课,而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研究和考证,我认为在课堂中采用以下活动效果较好。

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易行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要讨论的问题。要想通过学生的讨论明晰知识就必须把每一个问题设计好,这样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问题的设计不能太简单,否则没有讨论的价值。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无处下手,打消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计是讨论成功与否的关键。

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不但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疑惑点还可以引导学生不偏离正确的思维方向。

讨论结束后,学生应及时反馈讨论的结果以及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经过学生一番讨论,不但可以明确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讨论过程中还可能会生成预料之外的问题,有助于对课堂的升华。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前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编排、整合及创新性演绎,这既是对知识的实践应用,也是对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锻炼。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由于要在“舞台”上表演,所以一定会精心准备。因此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知识能够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对所扮演的角色记忆深刻。在表演结束后安排学生之间相互点评、质疑。通过思维碰撞、问题辨析使学生的探究趋向深入、完整。

例如,在讲到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内分泌腺,让学生学习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的作用等。

三、模型构建

在生物学中,有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型建构首先要收集生物学现象和事实,然后进行抽象与概括。

例如,讲到有丝分裂时学生对分裂的过程不能很好的记忆和理解,用橡皮泥构建出染色体的模型,并且模拟分裂的具体过程相互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生物学中的重难点。又如,在讲解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时,学生经常会混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让学生用数学曲线图构建数学模型,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

四、模拟实验

生物的学习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近些年的高考题目中实验题所涉及的比列逐年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实验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进行模拟试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亦可应用于生活。

例如,在讲到受精作用时可以用两个小桶模拟雌雄生殖器官,桶内放入标注了基因的乒乓球模拟配子,学生从桶内分别取出两个小球放在一起模拟受精作用,并且统计组合的类型及数量。通过这样的一个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受精作用产生的受精卵种类及比例。

上一篇:数据库及数据库中表的建立实验报告下一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