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项目执收情况表填报说明

2024-05-05

非税收入项目执收情况表填报说明(共4篇)

篇1:非税收入项目执收情况表填报说明

非税收入执收情况检查通知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区非税收入管理,根据《省政府非税收管理条例》、《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非税收入执收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区政府决定对年下半年至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范围

检查工作从年6月1日开始至10月30日结束,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均为此次专项检查对象。

二、检查内容

1.各单位是否按各级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核定的非税收入项目执收;

2.是否违反规定私自设立政府非税收项目或者擅自改变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3.是否未经同级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批准,擅自收取押金、保证金,并未上缴非税收入财政汇缴专户;

4.是否违反规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擅自缓征、减征、免征政府非税收入;

5.是否违反规定擅自开设政府非税收入过渡性帐户,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政府非税收入款项,特别是房屋租凭收入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是否存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以外帐户,私设小金库;

6.是否按规定将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非税收入财政汇缴户,或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7.是否违反规定擅自伪造、印制、转让、出借、代开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使用非法票据或不按规定开具政府非税收票据;

8.是否违反规定发放、销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丢失。

三、方法和步骤

此次专项检查将与治理“小金库”工作结合进行,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阶段

年6月1日至6月25日为自查阶段。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本单位年下半年至年票据使用及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并将“非税收入检查自查情况”于年6月25日前报区财政局,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汇总上报。

(二)重点检查阶段

年6月28日至9月30日为重点检查阶段。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区上将组成6个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对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各单位在接受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监督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准购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票据准购证”、“罚没票据准购证”、“发票登记簿”;年至年领用的各类票据存根;年至年的财务收支决算报表、财务帐簿(总帐、明细帐)、会计凭证;相关收费文件等有关资料。

(三)整改阶段

年10月1日至10月30日为整改阶段。凡在自查阶段没有进行自查自纠并在重点检查中被查出有违问题的单位,将按照国务院《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财综字〔号、《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及《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有违法资金的,追缴违法资金。对严重违纪违规的,追究单位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四、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这次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区上决定成立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区非税收入专项检查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主任由郭磊同志兼任,具体负责专项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几点要求

区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检查工作按系统进行。各有关部门接此通知后按要求进行自查,如实填写自查情况,并由主要领导签字上报。对不如实填报自查情况及在重点检查中查出违规问题的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并视情况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篇2:非税收入项目执收情况表填报说明

一、《2014年省直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

1、本表综合反映部门(单位)非税收入收支计划情况。代征部门中省地税局代征的基金(费)填报5、8、10、11、15、18、20栏;省国土资源厅代征防洪保安资金填报第5、8、15、18栏。

2、“项目类别及名称”,“项目类别”是按照财政预算管理方式,结合《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定的,归并为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收入等四大类,其中: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收入包含有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六小类。

“项目名称”按收费依据文件批准的标准名称,在归并的“项目类别及名称”下填列。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下,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利息收入和经营服务性收入需单独反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反映根据《江西省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收取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按照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下达的收缴计划填列,各单位暂不填列,由非税处统一填报。

“未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收入”,主要是指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彩票机构发行业务费等。学校收取的非教育收费应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

3、第1栏,“项目编码”,按照收费项目代码填列。

4、第2栏,“实际征收数”,按实际收缴并缴入财政国库或专户数填列。

5、第3栏,“实际使用数”,按2012年决算数填列。

6、第4栏,“年末累计结余资金数”,反映至2012年末在财政国库或专户上滚存的非税收入中未来可安排使用的结余资金数,代征部门不填。

7、第5栏,“预计征收数”,根据2013年上半年收入情况,分析下半年收入增减因素,预测全年可征收的非税收入数。省国土厅资源厅代征的防洪保安资金“预计征收数”等于第8栏“财政统筹”。

8、第6栏,“上缴下拨分成资金”,反映根据制度规定应上缴中央和应下拨地方的非税收入分成合计。

9、第7栏,“政府调剂”,反映政府调剂的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除教育收费外,均按15%计算填列政府调剂。

10、第8栏,“财政统筹”,反映转入专门或综合收支预算的非税收入。其中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财政统筹部门为剔除上缴下拨分成资金和计划安排用于部门(单位)预算支出后转入公共财政预算的资金。罚没收入及省国土资源厅代征的防洪保安资金全部列入财政统筹,即等于第15栏“计划征收数”。

11、第9栏,“部门内部划转”,反映部门内部建议分配使用的非税收入。其中主管部门建议划出用于所属部门的预算支出,按正数填列,所属单位建议划入的预算资金,按负数填列。

12、第10栏,“当年收入中可使用数”,反映当年征收的非税收入中可用于安排使用的资金。

13、第11栏,“预计使用数”,反映单位按照调整后的部门预算,预计使用非税收入数。

14、第12栏,“年末累计结余资金数”,反映预计至2013年末在财政国库或专户上滚存的非税收入中未来可使用的结余资金数,代征部门不填。

15、第13、14栏,“增加收入因素影响数”、“减少收入因素影响数”,在2013年预计征收数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析法,预测对非税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值,都以正数填列。

16、第13、14栏,增减因素分析,应通过对经济形势、费源、征收方式、项目、标准等线性相关因素变化的分析,分别按增加(或减少)收入因素影响情况填报,不得只单项填报轧差后数据。在编报说明中,除了总结上年非税收入征收工作,总括反映收支情况之外,对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各增减因素的影响程度,都需要作详细的分析说明。

17、第15栏,“计划征收数”,反映在2013年预计征收的基础上,通过增减因素调整后,2014年非税收入收缴计划数。

18、第16至20栏,同第6至10栏。

19、各数据栏次间勾稽关系:10=5-6-7-8-9;12=4+10-11;15=5+13-14;

20=15-16-17-18-19。

20、本表数据单位为万元,四舍五入后,以整数填列。

二、《2014年江西省省级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预测一表》

1、本表主要反映纳入部门预算的各项非税收入的收支计划情况。

2、第2栏,“年初累计结余合计”,反映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年初累计结余资金数额”的合计数。

3、第3栏,“当年收入中可使用数额合计”,反映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当年收入中可使用数额”的合计数。

4、第5、8、11、14、17栏,“年初累计结余资金数额”,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中第12栏“年末累计结余资金数”。

5、第6、9、12、15、18栏,“当年收入中可使用数额”,反映当年征收的非税收入中可用于安排使用的资金,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中第20栏“当年收入中可使用数”。

6、本表当年计划安排使用数,必须小于或等于“当年预计可使用数”项目小计数。

7、本表“专项收入”,仅填报划转部门(单位)预算支出部分,另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由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合并而成。

8、各数据栏次间勾稽关系:1=2+3;2=5+8+11+17;3=6+9+12+18;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

10、本表数据单位为万元,四舍五入后,以整数填列。汇总时,第一行填列全部门合计数,以下各行分别填列本级和所属单位数据。

三、《2014年江西省省级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预测二表》

1、本表主要反映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收入的总体收支计划情况。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收入各部门(单位)暂不填报,由厅非税收入处统一填报。

2、第1栏“罚没收入预计数”,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计测算表》中第15栏“计划征收数”的“罚没收入小计”。

3、第4栏“年初累计结余资金数额”,反映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收入上年结余资金,代征部门不填。

4、第5栏“当年收入预计数”,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中第15栏“计划征收数”,但代征部门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中第20栏“当年收入中可使用数”。

5、第7栏“上缴下拨分成资金”,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中第16栏“上缴下拨分成资金”。

6、第8栏“财政统筹”,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中第16栏“财政统筹”。代征部门(单位)填报,其他部门(单位)不填。

7、第9栏“划转部门(单位)预算支出”,反映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收入中计划安排用于部门(单位)的资金,对应《2014年省直单位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测表》中第19栏“部门内部划转”。

8、第10栏“项目支出”,反映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收入中计划安排用于项目支出的资金。

9、各数据栏次间勾稽关系:3=4+5;6=7+8+9+10。

篇3: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探讨

非税收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是采取预算内和预算外两种资金管理形式。随着公共预算改革的深入, 2010年6月, 财政部制发《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自2011年1月1日起将除教育收费外的全部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也就是将各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实现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 统筹安排, 收支脱钩。预算单位的支出与其收入不再有必然联系。收支脱钩后单位的支出中就肯定会涉及到与非税收入执收相关的成本。非税收入的执收成本专指执收单位在执收非税收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支出, 不包括各执收单位部门预算已安排的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非税收入执收成本的核定对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如果非税收入的执收成本核定过高会导致预算支出过大财政负担加重, 也不利于财政资金的节约使用。如果非税收入的执收成本核定过低则会影响执收单位的积极性导致不能应收尽收, 减少财政收入。在非税收入的执收成本核定过程中, 从部门利益出发, 执收单位会尽量争取较大的数额, 而财政部门则偏向于用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成果, 那么怎样在这二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执收成本数额呢?

非税收入的执收成本从组成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聘用执收人员工资、场地租金、维修 (护) 费、仪器设备、资料印刷费、专用材料费、会议费、培训费、交通费、证书证照工本费、应缴税款、办案补助经费、执收业务费、其他费用等;从成本的性态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 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或者与收入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或者不适宜用一个固定的数额来衡量的成本。为了核定一个合理的执收成本数额和标准, 可以根据非税收入的具体项目和性质从执收成本的内容分类和性态分类两方面结合起来。这就牵涉到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非税收入数额的核定;二是固定成本的核定;三是变动成本的核定。

一、非税收入数额的核定

因为变动成本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所以非税收入数额能不能准确核定也最终影响到成本核定的准确性。对于执收单位非税收入数额的核定可以根据不同收费项目的性质特点进行测算确定。

1.有固定的征收标准和金额的按照核定的标准和金额确定。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确定、证照的年检费收入按照本部门所发放证照乘以每证照年检费确定、国有资产 (资源) 有偿使用收入可以按照门面租金合同或者拍卖合同金额确定。

2.有一定发展趋势的按照趋势分析法计算确定, 如教育费附加可以按照税收的增减趋势估算确定。

3.对于带有偶然性因素或者年收入变化不大的收入可以按照近三年平均数作为参考依据确定。如罚没款收入, 由于罚没款收入偶然性因素比较大没什么固定的规律可循, 可以参考近三年平均数确定。

在收入的确定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剔除一些偶然或特殊因素, 这就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二、固定成本的核定

固定成本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或者与收入没有明显线性关系的成本。从成本的内容分类上可以将聘用执收人员工资、场地租金、维修 (护) 费、仪器设备、资料印刷费、专用材料费、会议费、培训费、交通费、办案补助经费划分为固定成本。这些成本项目可以说是在一定范围内是相对不变的, 也是可以按照一定标准量化固定的。

1.聘用执收人员工资是指执收业务中临时聘请的人员经费。不包括部门预算安排的人员经费, 其数额可以根据预计聘用人数和工资标准确定。

2.场地租金是指为执收所租赁的场地租金。其数额根据租赁合同确定。

3.维修 (护) 费是指与执收相关软硬件的维修 (护) 费 (不包括交通工具的维修费) 。其数额可以根据软件维护服务合同、所使用资产使用情况和新旧程度估计确定。

4.仪器设备使用费是指执收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费用。数额可以参照仪器设备的价值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每年折旧额确定 (不考虑残值的情况下) 。如果执收单位已经存在为非税收入执收购买的仪器设备的, 依照已经购买的仪器设备的年折旧额确定。如已经为执收工作购买了10万元的仪器设备, 折旧年限是5年, 那么在不考虑残值的情况下每年的仪器设备使用费就是2万元;如果单位新购置的则参考新购置的价值年折旧额确定。

5.资料印刷费和专用材料费是指在执收过程中所需印刷费和专用材料的耗费开支。其数额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单位金额估算确定。以国土部门的用地管理费为例, 预计年度为用地管理费的征收需印制申请书、审批表、人工现场测绘画图各100页, 每100页的价格分别为30元、45元、30元, 如每年用量按每种600页计算则资料印刷费为630元;专用材料费预计每年需绘图仪墨盒5组, 每组1200元;图纸每年20筒, 每筒300元, 则专用材料费为12000元。

6.会议费和培训费是指为执收工作而召开的会议或培训活动发生的费用。其数额根据预计参会参训的人数和标准确定。

7.交通费是指为收入的征收而需使用的车 (船) 开支。由于有的执收单位业务的复杂性, 有可能存在使用车 (船) 执收却没有收到收入的可能性, 交通费的大小与收入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其数额可用年工作日除以2再乘以每日的租车 (船) 费市场价限额内确定。

8.办案补助经费是指对行政执罚部门案件查处工作的补助经费。为了防止执法单位以罚代法或者乱罚款现象, 办案补助经费不根据执法单位所收罚款的一定比例返还, 而是根据前2-3年的办案数量平均数和每个案件的补助标准确定。

如还有不能列入以上分类的固定费用可以计入其他固定费用, 数额可以参照上述费用标准确定。

三、变动成本的核定

变动成本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对与收入变动呈明显线性关系或者不合适固定的费用可以划为变动成本。从成本的内容分类上可以将证书证照工本费、应缴税款、执收业务费划分为变动成本。

1.证书证照工本费是指执收过程中购买印制的证书证照费用。其数额相对于收入的比例一般是固定的, 可以用变动成本率来表示。如一项收费收入每收取100元的工本费收入中有20元的证书证照工本费, 那么证书证照工本费的变动成本率就是20%。若全年的此项收入为1万元则执收成本就是2千元。

2.应缴税款是指所执收的非税收入按照税法的规定应该缴纳的税款。如部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其数额根据收入数和税率计算确定。

3.执收业务费是指根据有关规定按实际收入数和规定的比例提取的业务经费。

如还有不能列入以上分类的变动费用可以计入其他变动费用, 数额参照上述费用标准确定。这样就可以根据预计收入数和变动成本率计算出变动成本。

篇4:非税收入项目执收情况表填报说明

一、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的现实情况

一般而言,非税收收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政府性基金(附加);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四是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五是罚没收入;六是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七是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八是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儿是其他非税收入。

而征收非税收入的主体,一般是由财政部门和委托执收执罚单位相结合的方式,但在市、县一级单位,很多是由委托的执收执罚单位征收,因此,非税收入执收的成本核定,也就是指在征收非税收入的工作中,所发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费用和支出。虽然日前财政系统都已经采取和落实了预算制度,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是非税收入征收单位,成本核定意识薄弱,不同的征收主体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费用工-差万别,成本核定方法欠缺。非稅收入征收单位大部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另外一些是社会团体和其他国有组织,而这些单位从历史上看就没有成本的意识。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征收,多少年都是如此,为什么还要算成本呢?难道算成本该征收的就不征收了吗?还有的人认为非税收入工税收同属于财政资金的范畴,财政资金已经统筹安排了,工资都由财政发放,办公场地也是自己单位的,核算非税收入的成本还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由于各行各业在非税收入的成本虽然已经进行过分类,但是各行各业在落实非税收入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核定标准。譬如水资源费用的征收,一个征收点上门一次能征收完成的情况并不多,往往是多次上门,还要讲解政策等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征收不顺利,还有可能带来后续的其他治理费用,所以大多数的情况下,非税收入执收成本在预算管理中不得不采用基数预算的方法来进行核定。而这一做法虽然可以控制了总体规模,但是难以突Ⅲ重点,有些年度预算不需要费用的项目,也不得不列入预算,造成了虚报预算的现象,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科学使用。

二是成本核定难以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与现实工作征收中的情况难以恰当匹配。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的目的是精细化非税收入的“所费”与“所得”,压缩执收成本,更为科学地管理好非税收入。但在实际的征收工作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比例统筹模式。也就是说按照单位和类别,按照一定比例将所征收的非税收入作为征收单位的征收成本,剩余部分由政府统筹运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简单易行,可以提高征收的效率和效果,但问题是管理仍旧粗放,难以将成本核定执行到更细的环节中。二是核定成本模式。按精细化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非税收入分类分项核定执收成本,并通过部门预算予以安排保障,非税收入扣除执收成本后的其余部分,由政府统筹安排。这种方式比较科学,能够实现非税收入的精细化管理,但问题是核定的流程复杂,将增加环节上的矛盾和新问题。三是全额安排模式。将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额安排给单位作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这种方式多用在完成征收预算困难的单位,其目标是争取实现征收单位的白给自足。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看,核定成本和运用成本之间的相关体制机制比较缺乏,这样不仅将影响基层负责实际征收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也将影响负责成本核定人员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成本审核的目的是要工征收效果和科学使用资金挂钩,而如果没有相关的机制,成本审核基本上就会出现流工形式的情况

二、完善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的几点建议

一是更为深入地调研执收单位在收取非税收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加深对非税收入执收成本的认识,更加精细化与量化成本核定的项目,提高成本核定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非税收入的管理单位所采取的办法很多情况下是就事论事,随意性很强,其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实地调研,或者调研仅仅是走走过场,所以出台的措施往往得不到实际执收单位的认可,最终不得不于实际执收单位协商解决。但真实的成本数据,处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实际的执收单位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会增加一些水分。因此应该组织专业的调研队伍进行细致的调研后,按照量化的数据指标进行严格管理。 二是建立非税收入的专业信息化系统,并严格按照信息化系统进行成本核定。在这一过程中,要简化财政票据的种类,按照票据统一票样、统一印制、统一发放的原则,实现财政票据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便于实行信息化系统管理。日常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全面、即时、逐笔监控执收单位开票、代收银行受理并向财政传送记账信息、财政部门对账及票据核销等重要环节,实现执收单位收入信息和票据领用信息的对接和核查,时时掌握单位的收入情况。

上一篇:十二位著名音乐家的简单生平代表作下一篇:县域安全生产工作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