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2024-04-24

泸溪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通用6篇)

篇1:泸溪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一、进一步明确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非税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履行管理职责、行使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征收或者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其范围主要包括:

(一)行政性收费。即行政机关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司法机关进行诉讼活动,向管理相对人或者诉讼当事人依法收取的证照性、管理性等收费。

(二)事业性收费。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特定服务,向服务接受者依法收取的非经营性收费。如培训费、检验检测费等。

(三)政府性基金(附加)。即政府为支持特定事业的发展,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征收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如水利建设基金、教育费附加等。

(四)罚没收入。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罚款、罚金、没收违法所得、追缴非法收入、没收财产和非法财物的变价收入等。

(五)国有资产(资源)收益。即利用国有资产(资源)进行投资、经营、出让、转让、出租等,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收取的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包括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国家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出售、拍卖、转让收益和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收益。

国有资源收益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出租汽车经营权、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汽车号牌使用权等有偿出让取得的收入,政府举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占用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所取得的广告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源取得的收入。

(六)其他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主管部门收取的管理费等集中收入,以政府名义取得的捐赠收入、彩票公益金、非经营性单位直接收取的广告收入、无主财物以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收取的其他非税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所取得的服务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参照非税收入管理,并应先行依法申报纳税。

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非税收入的征收主体是县非税收入管理局(以下简称非税局)和各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的收缴以财政直接征收为主,单位现场执收为辅,按照单位开单,财政开票,银行收款的模式运行;县非税局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开票窗口,所有非税收入的收缴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资金缴入泸溪县非税收入管理局汇缴结算帐户。

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执收单位当场收取现款的,经县非税局批准,实行集中汇缴方式缴款,执收单位向缴款义务人出具《湖南省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并在规定时间内,到县非税局指定的代理银行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县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或用于办理结算的财政专户。

对执法机关直接没收违法者的财产、物品和追回违法者盗骗他人的赃物及违法者无现金支付能力而抵付罚款的物品,由执法机关造具罚没物品清册报县非税局统一处置。其中:属于必须销毁的伪劣、黄、毒等物品,由公证机关公证后统一进行销毁;属于可变卖的各种新旧物品统一由县非税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作价公开拍卖,拍卖所得款项纳入非税收入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以国有资产投资、出租、出让、转让的,应对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拍卖、招标等竞价方式进行,所得的相关收入足额上缴县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或用于结算的财政专户。

执收单位依法收取的待结算收入,缴款义务人应先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符合返还条件的,由缴款义务人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然后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县非税局审核确认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三、非税收入资金管理

县非税局应当严格非税收入资金的管理,确保非税收入资金安全。对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内的资金,要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类别定期划解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拖延、滞压、挪用。涉及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县非税局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定期划解、结算,不得拖延、滞压、隐瞒、截留。

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四、非税收入预算管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将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统筹安排,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为切实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执收行为和预算管理,各执收单位应当根据财政部门关于编制非税收入预算的要求,综合考虑预算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来源和征收基础变动情况,政策性增收减收以及前三年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等因素,科学编制本单位执收范围内的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报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财政部门根据审核后的执收单位非税收入征收预算编制部门收支预算,下达各执收单位执行。

为充分调动部门和单位执收积极性,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县政府按照成本补偿和有利征收的原则,对执收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按单位性质和收入类别安排一定比例的征收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具体为:

全额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各类非税收入,完成部门预算收入任务的,按实际入库数的40%安排征收工作经费,超部门预算收入任务数征收的部分按实际入库数的60%安排奖励经费,未达到部门预算收入目标的,按实际入库数的30%安排征收工作经费;收取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按15%进行统筹。

差额事业单位收取的各类非税收入政府按差额比例进行计算统筹。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收取的各类非税收入政府按15%进行统筹。

执收单位要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认真编制和执行内的预算收支计划,执收单位无特殊减收因素,因执收工作不力,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等不作为而造成当年部门预算收入计划未能完成的,按减收额扣减当年部门预算经费拨款;超收部分应安排的征收工作经费,待调整预算时予以追加支出指标,调整预算后因超收应安排的征收工作经费,县财政当年暂不予以拨付,在下一编制部门预算收支计划时予以考虑。

五、非税收入票据管理

县财政局是非税收入的票据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非税收入的收取由财政部门负责开票,使用电脑式样的《湖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一式六联,第一联为缴款义务人收据报销联,第二联为执收执罚单位的收帐通知联,第三联为付款银行收帐通知联,第四联为收款银行收帐通知联,第五联为财政部门记帐联,第六联为存根联)。财政部门对单位仅供应《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收据》、《非税收入缴款通知单》,原则上不再给执收单位提供手工式样的《湖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对于情况特殊,必须现场或上门收款的,执收单位可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酌情提供手工票据给单位,并实行限量供应,验旧换新。

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禁止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禁止私自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县财政局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并公告作废。

六、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

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受委托单位应当严格依法征收非税收入,不得多征、少征、摊派非税收入。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由执收单位提出意见,经县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县财政局、县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以及执收单位应当依照本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不得擅自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

各执收单位必须依照本规定,及时足额地将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不得隐匿、转移、截留或坐支。

各执收单位在未明文取消非税收入项目、降低征收标准的情况下,县直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原则上不得低于上实际数,对不履行职责,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的单位,将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七、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考核

非税收入执收工作是执收单位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县人民政府对非税收入执收工作实行由各执收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和执收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并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非税收入执行工作责任制规定〉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20号文件规定,对执收单位的执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同级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对执收工作完成好的单位,县政府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具体考核办法和考核工作由县财政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

八、非税收入监督及法律责任

县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或者收取、汇缴、划解、管理的日常监督、专项稽查,及时依法查处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执收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账证、报表、非税收入票据等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做好非税收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有关法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资金的追缴违法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

(三)擅自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收、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的;

(四)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

(五)拖延、滞压、截留应当上缴或者下拨的非税收入资金的;

(六)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或者变相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的;

(七)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的;

(八)违规发放、销毁非税收入票据的;

(九)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遗失的。

对第(一)项行为所收取的款项,限期退还缴款人,无法退还的,收缴国库。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印制、伪造、买卖、使用非税收入票据的,由县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收缴并销毁违法票据,没收作案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但最低不少于伍仟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本实施意见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十、本实施意见自2013年元月1日起执行,本实施意见施行前,我县有关非税收入管理方面的规定与本实施意见有抵触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篇2:泸溪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四川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川财非〔2004〕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和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

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第四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经过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赢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第五条 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第六条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出租车经营权、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汽车号牌使用权等有偿出让取得的收入,政府主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占用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取得的广告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源取得的收入。

第七条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取得的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

第八条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出售、拍卖、转让收益和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收益。

第九条 彩票公益金是指政府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通过发行彩票筹集的专项财政资金。

第十条 罚没收入是指国家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依法查处上缴国库的各种罚款收入、没收物品的变价收入和各种赔偿收入。

第十一条 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是指以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名义接收的捐赠货币收入。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集中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收入。

第十三条 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是指税收和非税收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息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十四条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缴分离、收支脱钩、综合预算”的制度。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严格实施法律、法规中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质量和效率。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征收主管机关,负责同级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经费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十七条 政府非税收入各执收部门和单位(以下统称各执收单位)应当根据财政部门关于编制政府非税收入计划的要求,综合考虑预算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来源和征收基础变动情况、政策性增收减收因素、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前两年收入完成情况等因素,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应收尽收”的原则,科学编制执收范围的政府非税收入计划,不得少报、漏报、瞒报。

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不得编制收入计划的除外。

第十八条 收入计划编制程序。由各执收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政府非税收入计划建议数,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下达政府非税收入计划控制数;各执收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收入计划控制数编制本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由财政部门下达各单位执行。

第十九条 各执收单位在报送政府非税收入计划时,应当将编制计划的依据、测算口径等相关资料一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政府非税收入计划下达后,一般不予调整。各执收单位应当在依法筹集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收入潜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收入计划。第三章 征收管理

第二十一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应当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川财非〔2004〕9号)的规定执行,实行分类规范管理。

第二十二条 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必须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越权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不得擅自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将国家已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不得擅自将本部门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转移到下属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收取。

第二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法定执收单位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征收的,应当将委托协议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尚不具备直接征收条件的,财政部门可以委托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收。

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的,委托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的征收行为实施监督,并承担该征收行为的法律责任;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非税收入,不得转委托。

第二十四条 符合国家规定审批程序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其他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各执收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缓征、减征、免征。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物价部门及时编制并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将收费和基金项目的名称、范围、对象、标准、管理方式、项目代码、执行编码等向社会公开。

对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之外以保证金、抵押金、储蓄金、集资、赞助、借款等形式进行的变相收费,被征收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缴纳。

第二十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遵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原则,实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各执收单位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时,仅开具“缴款通知书”,由缴款人在规定的缴款期限内直接到银行代收网点将资金缴入财政专户。

第二十七条 因地处偏远、银行代收网点少或者收费零散等原因暂时不具备条件或难以实行收缴分离必须当场收取现款的政府非税收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以使用“四川省政府非税收入通用票据”直接收取,但必须于收款之日起3日内将所收款项汇总缴入同级财政专户。

第二十八条 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执收单位不得开设收入过渡户,除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外,不得直接收取现款。

第二十九条 各执收单位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缴存同级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需要依法纳税的,应当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政府非税收入。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将政府非税收入以往来款名义缴存财政专户。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收缴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经依法确认属于误征、多征的政府非税收入,由执收单位提出退款申请,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退还给缴款义务人;符合返还条件的待结算收入,缴款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返还给缴款义务人。

第三十一条 属于上下级之间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或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进行划解、结算,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政府非税收入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三十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按照所有权、事权以及相应的管理成本等因素确定。涉及与中央、省级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应当根据国务院或省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各部门、单位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也不得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

第三十三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由本单位负责征收或者收取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间、程序;

(二)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征缴政府非税收入款项,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三)记录、汇总、核对本单位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情况并向同级财政部门定期报告。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并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与收费票据供应、非税收入缴存财政专户情况结合起来,防止隐匿、挤占、截留、坐支和挪用政府非税收入。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财政票据的管理机关,负责财政票据的发放、核销、检查及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 财政票据分为收费票据、罚没票据和往来结算统一票据。各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向缴款人出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四川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四川省政府非税收入通用票据”或收费、罚没专用票据。财政票据的管理继续按照《自贡市财政票据管理暂行办法》(自财综〔2005〕17号文印发)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当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

第三十七条 财政票据实行凭证购领、分次限量、验旧购新的购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各执收单位首次购领财政票据时,应当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票据准购证申请表》并提交按照国家规定审批权限批准收费的有关文件和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发给《票据准购证》,凭证购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执收单位再次购领票据时,应出示《票据准购证》,并提交前次购领票据的管理使用情况,经财政部门审验无误并确定收取的政府非税收入已按规定解缴财政专户后,方可继续购领财政票据。

所购领票据只能用于《票据准购证》所列政府非税收入项目。

第三十九条 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票据使用登记、保管、缴销、审核等内部管理制度,设置票据管理台帐,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票据的购领、使用、结存及收入解缴情况,并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管理,保证票据安全。

第四十条 禁止私自印制、发放、出售、伪造、销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禁止转让、出借、代开财政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征收或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禁止不按规定开具、使用财政票据;禁止改变内部往来结算统一收据的用途对外使用;各类票据之间不得互相串用。

第四十一条 遗失财政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同级财政部门,并公告作废。

第四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规范和加强票据管理,通过票据的发放、核销、验旧换新和票据年检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乱收费、乱罚款问题,从制度上规范部门、单位的征管行为,及时纠正和查处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单位和下级政府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依法处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建立日常稽查和专项稽查制度,实现稽查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及时依法查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十六条 被稽查单位必须接受监察、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帐证、报表、票据等有关会计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口拒绝、阻碍检查。

第四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监察、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查明事实,依法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四十八条 每年年终,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各执收单位政府非税收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区分非税收入的不同性质和类别,相应采取不同的奖励政策。具体奖励办法由市、区县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九条 非因政策性减收原因完不成收入计划的部门和单位,要向本级财政作出说明,并由财政部门相应扣减该单位的公用经费支出预算。

第五十条 对随意减免造成政府非税收入流失的,一经查实,财政部门可根据收入减少的数额,相应扣减该执收单位的业务经费或专项拨款。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罚,有违法所得的追缴违法所得,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监察部门或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财政收入的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一)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二)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三)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部门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四)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五)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三条 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三)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四)不依照规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五)其他违反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四条 企业和个人有下列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二)截留代收的财政收入;

(三)其他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的行为。

属于税收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

第五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违反规定印制财政收入票据;(二)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

(三)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收入票据;(四)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收入票据监(印)制章;(五)其他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

属于税收收入票据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

第五十六条 属于行政性收费方面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有关部门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五十七条 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篇3:浅谈政府非税收入及征收管理

关键词:非税收入,管理,征收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财政管理的变革, 非税收入迅速增长。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 国务院、财政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以保证政府非税收入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含义及范围

政府非税收入一般指除税收外, 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政府非税收入的范围, 一般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二、政府非税收入与预算外资金的关系

实行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后, 一些地区政府财政部门将原预算外资金职能机构改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所以一般人都认为, 非税收入就是预算外收入, 其实不然。二者都是政府性收入, 但有明显的区别。首先,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次, 两者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的收入形式。政府非税收入是按照收入形式对政府收入进行的分类。预算外资金则是对政府收入按照资金管理方式进行的分类。再次, 政府非税收入的范围比预算外收入广。目前政府非税收入的主体是预算外资金, 并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纳入预算内管理。今后, 随着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的深入推进, 政府非税收入将分期分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政府非税收入改革的目的

1.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

(1) 清理整顿非税收入项目。对执收单位现有的收费项目对照政府收入分类目录进行清理整顿, 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 以及已停止征收但仍在收取的非税项目。将应征未征非税收入项目纳入非税征收管理范围。 (2) 实行执收单位开票, 银行代收, 财政统管的非税征管模式, 有效地从源头遏制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截留隐瞒收入、坐支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通过统一印制、发放、核销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政府性基金票据、罚没收入票据、捐赠票据、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等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确保国家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乱收费, 从制度上规范部门和单位的收费行为。

3.明确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征管主体

非税收入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行使政府职能过程中收取的, 它本身具有财政资金属性, 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税收入的征收主体只能是管理政府资金的财政部门, 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 负责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工作, 执行统一政策、统一征收、统一管理。

4.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

取消执收单位在银行设立的各种形式的收入过渡户, 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及时缴入非税征收部门的汇缴结算户或财政专户, 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按核定的预算拨付, 实现了非税收支的全过程监管, 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非税征收管理模式不统一

我国目前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统管代收”, 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银行开票、银行代收、财政主管”;二是“职能分工”, 其基本操作程序是遵循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各自分工, 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 实行“单位开票, 银行代收, 财政统管”;三是“分散征收”, 其特点是多渠道、多方式组织征收, 资金不经征收单位过渡户直达地方金库和财政专户, 一般性收费由单位开票、银行代收, 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收费项目则在中心设立非税征收窗口, 由非税征收机构开票, 银行代收点代收;四是“集中汇缴账户”和“收入过渡户”模式。非税征收部门在商业银行设立非税收入汇缴户, 执收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直接缴入或通过非税征收部门为其在银行设立的收入过渡户缴入非税汇缴结算户, 由非税征收部门定期将非税收入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解至金库或财政专户。上述几种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是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一种探索。如果这些模式能够有效地运行, 各级相关部门就会逐步正确认识政府非税收入, 理顺财政职能, 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征收透明度, 实现非税收入的收与支的分离, 加强对非税收入使用的管理, 统一全国征收管理模式和统一性的法规, 有利于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2.非税收入资金解缴不及时

非税改革初始阶段, 大部分地区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资金解缴程序上, 都是采取所有非税收入一律先缴入非税征收机构在商业银行设立的非税汇缴结算户, 再由非税征收管理机构定期将非税收入划解至国库或财政专户的形式, 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收入直达。造成非税收入资金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既不能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又给执收单位的收入核对确认带来诸多麻烦。

3.非税收入票据使用不规范

有些执收单位不按规定使用非税收入票据, 如将应开具税务发票的应纳税非税收入, 使用非税收入票据;将应开具非税收入收费票据的非税收入开具代收票据;扣押实物的不开具扣押物资票据等等。在非税票据的管理上, 有些执收单位不及时地核销票据, 坐支现象时有发生;对执收单位申请核销的非税票据, 非税征收机构仅核对其填报票款数进行程序上的审核, 而对其票据开具的内容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

4.非税收入使用与部门预算脱离

在编制综合部门预算时, 部分执收单位只重视预算内财政拨款部分, 而轻视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 收入填报不真实、少报、漏报, 甚至于以支定收来平衡预算。同时, 实施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的综合财政预算后, 部门单位支出范围、标准都是统一的, 而大部分非税收入的使用都是按一定返还比例, 谁征谁用, 单位非税收入来源部分与支出的预算安排脱钩, 造成部分单位经费开支比较浪费、数额较大, 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 从而降低了非税收入使用效益, 没有真正发挥出缓解财政困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5.非税征收管理信息不对称

由于非税收入的本身特性, 使目前绝大部分非税收入都是由各执收单位分散负责征收。有些部门如省以下工商、交警、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征收的部分非税收入项目资金, 直接上缴到省财政专户管理, 形成上级部门管得着看不见、地方财政看得见管不着的局面。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 肢解了非税收入管理职能, 分散了征管力量, 造成管理脱节, 收入流失, 分配失控, 监督不灵。

五、对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探讨

1.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 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

针对目前非税收入管理无法可依的情况, 有必要从法律法规建设入手, 健全法律体系, 抓紧出台《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 将非税收入征管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非税收入的征管范围、征管权限、票据管理、资金解缴、预算编制、监督检查等内容, 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2.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

逐步取消现行非税征收管理机构的汇缴结算户, 确保各项非税收入按预算级次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加大预算编制改革力度, 将非税收入纳入综合财政预算, 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效率

非税收入不同于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政策的贯彻执行大部分要靠执收单位。如将非税收入的使用与执收单位完全脱钩, 会挫败其征收的积极性, 不能保证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财政部门应视执收单位非税收入征收规模给予适当的征收经费, 并将其列入部门预算。

4.严格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

票据管理是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环节, 非税征收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如票据使用登记制度、票据稽查制度、票据核销及验旧换新制度、票据的年检制度等。通过以票管收、票款同行, 从源头上控制执收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隐瞒截留、坐支和挪用非税收入。

5.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措施

针对目前大部分执收单位的收费职能进入政务中心进行一体化办公的情况, 在政务中心设立非税征收窗口, 既方便了缴款人又有利于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对确需执收单位执收的非税收入, 非税征收管理机构应加大非税稽查力度, 如可不定期地对其非税收入账务及票据缴销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6.加快非税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财政非税征收管理机构、执收单位、代理银行间联网。通过非税征收管理网络, 实现非税收入项目管理、非税收入数据实时传输、非税票据网上核销等, 使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参考文献

[1]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理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普法读本[M].中国财政经济版社, 2006.

[2]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第184号令, 2005.

[3]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财综字[2005]858号, 2005.

[4]王为民.关于完善我国非税收入管理问题研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版社, 2007.

篇4:泸溪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清费减负政策,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在继续实施有针对性清费减负政策的情况下取得较快增长,为全省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一、2009年全省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872.82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205.08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46.38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166.44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501.30亿元。2009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496.42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0.9%。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10.87亿元,增长29.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较大,2009年,全省共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含按规定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992.76亿元,增长39.6%,比上年增收550.52亿元。主要原因是从2009年5月份起,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房价止跌回升,促使土地市场转暖,政府土地供应增加,土地市场出现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局面。

2专项收入88.19亿元,比上年减收(以下简称“减收”)12亿元,比上年下降(以下简称“下降”)12.0%。主要是2009年取消内河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三项收费分别减收2.98亿元、2.53亿元和5.08亿元。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38.46亿元,减收10.06亿元,下降2.9%。减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自2008年9月1日起,取消工商部门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工商两费”共计减收9.11亿元;二是根据财政部规定,自2009年起建设部门征收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为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影响较大。其他部门收费如水利、林业、人防办等部门,由于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取消、暂停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一些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收入有所减少。

4罚没收入80.80亿元,增长7.5%。其中,公安罚没收入41.05亿元,占全部罚没收入的51.5%。增幅较大的主要有法院、检验、检察院和公安罚没收入,2009年这些部门的罚没收入分别增长了59.7%、38.5%、30.2%和20.5%。罚没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各有关部门按照“法治浙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使罚没收入增长较快。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增加电子警察、移动警务通等高科技设备,采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等方式,实行异地罚缴等措施,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规范和加强了罚没收入收缴管理。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7.65亿元。下降1.0%。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分别下降41.9%和44.4%,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20.5%,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小汽车牌照拍卖收入、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6其他收入106.84亿元,增长15.2%。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比去年净增长,彩票发行费比上年增收较多。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195.24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46.73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3.85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81.32亿元。2009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少85.55亿元,下降30.5%。分项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下降55.4%;专项收入10.89亿元,下降37,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7.47亿元,增长5.3%;罚没收入4.99亿元,增长48.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60亿元,增长81.0%;其他收入17.11亿元,下降21.9%。

(三)主要征管工作

1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们注重发挥业务优势,主动汇报协调,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做好《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向省人大有关部门、省法制办等汇报当前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情况,主动争取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省委将制定该条例列入2009年和2010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在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由我厅上报的该条例被省人大常委会列入2010年地方性法规一类立法计划。

2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各级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认真执行非税收入征收相关规定,努力消化燃油税费改革和清费减负等政策性减收因素,通过积极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征管情况、规范减免、加强直接执收执罚等措施,强化收入征管,规范征收行为,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执收单位、代理银行以及财政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同时提高非税收入收缴效率,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2009年,对省本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基础资料、执收项目、使用票据等进行了清理核定,分7期组织省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进行系统培训,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在省本级全面启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稳步推进市(县)财政应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17个市(县)部署应用。

3积极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文件规定,积极做好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调整规范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执行省政府出台的取消、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据测算,省政府先后出台的三批收费减免政策,每年可减轻我省企业和群众负担20亿元左右。会同省物价部门对所有部门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重新梳理,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以目录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规范部门收费行为。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规

定,对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贯彻落实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对我省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等五项收费(基金)工作进行部署,并做好五项收费(基金)的清缴和清退工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针对机动车辆号牌工本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交通负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强化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收及退还结算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清退力度。

4加强和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2009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一系列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文件规定,切实抓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的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巩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成果,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可用财力。为推进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进程,由省财政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和省人民银行共同参与,完成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开发采购。

5切实加强海域使用金管理。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积极采取措施,从管理制度、征管手段等入手,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明确海域使用金实行就地全额缴库,切实强化海域使用金管理。为克服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科学利用滩涂围垦资源,促进温台产业带发展,2009年,我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缓缴、减免等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温台沿海产业带用海项目应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的缓缴审批工作。

6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2009年,我们以国务院出台《彩票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彩票监管,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一是在国务院《彩票管理条例》出台后,及时召集省级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的贯彻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的通知》,确保彩票管理条例在我省的顺利贯彻落实。二是积极支持彩票机构扩大彩票销量的各类促销活动,及时审核批复同意福彩中心动用“3D”调节基金进行组选加奖等活动方案,积极筹措彩票资金,2009年,我省共发行彩票94.61亿元,同比增长16.9%,居全国第四位。

二、2010年上半年全和省本级级征收简要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546.09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111.15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24.10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256.42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178.52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1739.74亿元,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15.8%。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72.82亿元,增长325.7%。上半年政府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出让收入。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067.13亿元,增收1650.58亿元,增长396.3%。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情较好,土地出让价升量增,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二是各级财政落实国家五部委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精神,加强土地出让金缴库及收支管理,加快土地出让金入库速度;三是上年第四季度土地出让较多,收入基本上在今年年初缴库;四是上年同期房地产行情低迷,同比基数较低。

2专项收入50.79亿元,增长20.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水资源费收入增长较多,分别增长50.4%、34.5%、15.7%。排污费收入比去年下降11.7%。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9.58亿元,比去年下降3.7%。其中教育收费减收3.87亿元,下降10.2%。国土资源收费减收2.85亿元,下降18.2%,交通运输收费减收1.73亿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所致。公安、人口和计划生育、质量监督检验、人防和建设等部门的收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增长。

4罚没收入37.16亿元,下降18.3%。主要是因公安交警部门去年对历年的交通违法进行了集中整治,公安罚没收入下降较多,去年同期交通违法罚没收入较多,上半年公安罚没收入下降42.8%。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7.56亿元,增长27.6%。主要是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优化收入结构,使来自国有资源(资产)的各项收入正在成为我省政府非税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6其他收入38.18亿元,下降2%。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73.35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25.72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0.07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9.28亿元。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收10.06亿元,下降12.1%。分项目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增长3.6%;专项收入5.95亿元,增长20.6%,主要是教育附加费征收4.42亿元,增收30.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79亿元。下降18.8%,主要是教育收费、法院诉讼费和国土部门执收的耕地开垦费减收较多,涉农、涉企收费有所下降所致;罚没收入1.55亿元,下降35.8%;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45亿元,增长34.7%;其他政府非税收入2.25亿元,下降77.7%。

(三)主要征管工作

1主动做好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在广泛征求省级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省政府上报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送审稿)》及起草说明,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到杭州、宁波等地开展《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并积极参与省级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论证工作和协调解释工作。在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征求意见过程中,积极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2深入调研,重点加强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建设。一是根据财政部要求,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今年底到期的水利建设基金、民航机场建设费、旅游发展基金等三项政府性基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配合完成财政部、水利部来我省的实地调研工作,向财政部书面报送了上述三项政府性基金征收使用情况,结合全省实际积极研究提出保留和规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针对性建议,得到财政部肯定;二是经省政府同意,会同省商务厅对2002年制定出台的《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进行修订,重新制定出台《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和推动新形势下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需要。

3积极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根据省企业减负办、省

政府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研究提出2010年财政部门企业减负工作思路。同时,根据中央的统一要求,对我省开展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工作进行部署。为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

4加快推进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去年12月份德清信息系统应用观摩会议征求市(县)财政意见基础上,我厅与省国土资源厅、省人行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确定了2010年系统实施方案。3月份浙江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在湖州地区投入试运行,针对试点过程中暴露的业务与技术问题修改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6月底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财政、国土、人行三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纵向联动的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已正式形成。年底前该系统将在全省推广使用。

5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应用为抓手,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启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信息系统,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项目、标准、征缴和票据都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执收项目、执收标准和资金收缴管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从技术手段上确保非税收入资金安全,避免乱收费、超标准收费等情况的发生,强化以票管收、信息控费的管理功能,“收支两条线”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6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海域使用金收入征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制度,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相关政策,及时提出针对性意见、办法,转发了财政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我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行为,并对符合减免中央部分海域使用金的项目及时向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提出减免申请;认真落实省政府扶持政策,审批48个温台产业带滩涂围垦项目缓缴申请,批准缓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6.84亿元。

7积极支持彩票发行销售,强化彩票市场监管。积极拓展彩票市场,支持彩票发行销售机构丰富彩票玩法,提高彩票销量。深入开展调研和检查,促进我省彩票市场规范运行。会同省民政厅等单位对全省福利彩票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具体要求,赴有关省就彩票市场监管及彩票机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调研,不断完善我省彩票管理。

篇5:东营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日期】2007-05-16 【生效日期】2007-05-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东营市

东营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东营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

市长 张建华

二OO七年五月十六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保障缴纳义务人的合法权益,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非税收入(以下简称非税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利用国家权力、信誉、国有资源(资产)或者提供特定服务依法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资金。非税收入包括: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

(三)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五)彩票公益金收入;

(六)罚没收入;

(七)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

(八)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九)其他非税收入。

第四条第四条 非税收入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征收、分类管理、收缴分离、收支脱钩、综合预算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和监督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研究制定非税收入管理的政策措施;

(二)负责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及票据管理;

(三)编制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四)负责非税收入的监缴及缓、减、免的审核和稽查;

(五)编制并执行非税收入统筹计划;

(六)执行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第六条 审计、价格、监察、人民银行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非税收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七条第七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根据征收部门、单位(以下简称执收单位)编报的征收计划,编制本级非税收入征收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第八条 非税收入按照下列规定征收或者收取: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及其财政、价格部门的规定征收或者收取;

(二)政府性基金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的规定征收;

(三)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省政府的规定收取;

(四)彩票公益金依据国务院、财政部的规定收取;

(五)罚没收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收取;

(六)其他非税收入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财政部、省政府的规定征收或者收取。

禁止违法设立非税收入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

第九条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已确定执收单位的,由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未确定执收单位的,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直接征收或者收取。尚不具备直接征收或者收取条件的,可以依法委托有关单位征收或者收取。

执收单位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的,应当将委托协议报送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备案。

委托单位应当对被委托单位的征收或者收取行为实施监督;被委托单位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或者收取,不得转委托。

第十条第十条 执收单位或者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本单位负责收取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的,委托单位应当将受委托单位和委托内容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会同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确定有代理收付款项业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非税收入的代收机构,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在代收机构开设汇缴结算账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

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账户或者过渡性账户。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缴纳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非税收入款项的缴纳义务,按照执收单位或者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到指定的代收机构将有关款项缴入汇缴结算账户。

难以实行收缴分离的非税收入,经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批准,执收单位可以直接收取现款,但应当在收款之日起三日内将所收款项汇总缴入汇缴结算账户。未经批准,执收单位不得当场收取非税收入现款。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执收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非税收入款项,或者将非税收入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其他账户。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缴入汇缴结算账户的待结算资金,符合返还条件的,缴纳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经依法确认为错征的非税收入,由执收单位提出退款申请,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退还缴纳义务人。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执收单位或者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依法收取非税收入,不得多收或者擅自缓收、减收、免收。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允许缓收、减收或者免收非税收入的,缴纳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申请,执收单位提出审查意见,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对于政府鼓励发展的项目,非税收入缴纳义务人在履行义务后,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财政扶持申请,执收单位提出审查意见,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内的资金,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类别、项目,定期划解国库或者财政专户,不得拖延、滞压、挪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非税收入按照下列方式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一)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二)政府性基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三)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其他非税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或者财政专户管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通过汇缴结算账户定期划解、结算,不得拖延、滞压、隐瞒、截留。

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将本级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管理,统筹安排,调剂使用。有法定专门用途的,应当专款专用。

执收单位的工作经费,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纳入预算,统一安排。

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凭证领购、定期核销、限量供应、票款同行。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执收单位使用非税收入票据,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向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领。

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的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票据遗失的,应当及时报告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并公告作废。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缴纳义务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不出具的,缴纳义务人有权拒绝缴纳。

按照有关规定非税收入需要依法纳税的,应当按规定使用税务票据,并将缴纳税款后的非税收入全额缴入汇缴结算账户。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使用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下列行为:

(一)转让、出借票据;

(二)伪造或者擅自印制票据;

(三)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规定开具票据。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政府建立非税收入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将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列入政务督查内容,对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情况进行考核,并落实奖惩措施。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汇缴、划解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稽查,依法处理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审计、价格、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非税收入的收取、使用和管理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执收单位应当自觉接受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账证、报表、票据等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有关部门应当查明事实,依法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或者有关部门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责令改正、追缴违法资金或者给予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设立非税收入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非税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缓收、减收、免收非税收入的;

(三)擅自开设非税收入账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非税收入款项的;

(四)未按照规定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分离的;

(五)滞压、截留应当上缴或者下拨的非税收入资金的;

(六)违反规定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的;

(七)转让、出借非税收入票据,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的;

(八)违反规定发放、销毁非税收入票据,或者因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灭失的。

前款第(一)项行为违法征收或者收取的款项,应当限期退还缴纳义务人;无法退还的,应当收缴国库。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或者擅自印制非税收入票据的,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非税收入缴纳义务人拒不履行缴纳义务的,由执收单位或者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仍不履行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从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获取非法利益的;

(二)包庇或者纵容违反非税收入管理行为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纠正违法行为的;

(四)对承办的举报、投诉事项拖延、推诿或者不依法处理的;

(五)违反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市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12月12日市政府发布的《东营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32号)同时废止。

篇6:泸溪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服务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包括: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

(三)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五)罚没收入;

(六)彩票公益金;

(七)其他非税收入。

第四条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非税收 1 入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安排。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规定,编制非税收入计划,统一管理非税收入的征收、资金、票据及监督检查。

第六条 物价、审计、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对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举报违法问题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财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八条 非税收入的征收依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设定和征收。

(二)政府性基金(附加)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或者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设立和征收。

(三)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收取。

(四)罚没收入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收取。

(五)其他各项非税收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上述各款所列规定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和标准。

第九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执行的非税收入项目编制项目目录和代码,并向社会公布。

未列入项目目录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缴款。

第十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征收或者收取部门、单位(以下统称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法定执收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的,应当将委托协议送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的,委托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的征收或者收取行为实施监督,并承担该征收或者收取行为的法律责任;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并不得转委托。

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直接收取;尚不具备直接收取条件的,可委托有关单位收取。

第十一条 执收单位应当严格依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征收非税收入,做到应收尽收。

任何单位不得越权或者擅自设立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提前或者延期征收;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征、免征。

缴款义务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执收单位审核后,由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执收单位要按规定编制非税收入征收计划,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定。经审定的征收计划列入部门预算,作为核定当年部门预算支出的重要依据之一。

征收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执收单位要做到尽收尽缴,确保完成计划。因征收政策或计收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减征收计划的,须经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核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指定非税收入代理银行,并在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

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

第十四条 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禁止非税收入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当场收取的除外。

非税收入具体收缴管理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五条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执收单位或受委托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

第十六条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执收单位规定的时间和数额,到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有关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不得逃避缴纳义务。

第十七条 依法收取的待结算收入,缴款义务人应当先到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符合返还条件的,缴款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经依法确认为误征、多征的非税收入,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退还缴款义务人。

第十八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由本执收单位负责征收或者收取的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间和程序;

(二)在规定时间内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编报本部门、本单位非税收入计划草案;

(三)按照规定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缴非税收入款项;

(四)记录、汇总、核对并向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定期报告本部门、本单位非税收入收缴情况。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 非税收入按照下列方式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一)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源收益,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二)政府性基金(附加)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三)事业性收费、其他非税收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一般预算管理、专项预算管理或者财政专户管理。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内应缴国库的资金,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类别定期划解国库,不得拖延、滞压、挪用。

第二十一条 按照规定需要上解或者下拨的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必须由财政部门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定期划解、结算,逐级办理。

财政部门不得隐瞒、截留、拖延、滞压、挪用应上解的非税收入。对应缴未缴的,上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等额扣减其财政资金。

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开展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非税收入一定比例从预算中予以安排。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适当调剂一定比例的非税收入,由本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法定专门用途的应当专款专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具体办法,统一印制和管理非税收入票据。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

不出具前款规定的非税收入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

第二十五条 除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确定的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承印非税收入票据。

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不得向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六条 执收单位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按照收入级次或者财务隶属关系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领。

财政部门和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

严禁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严禁私自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严禁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并公告作废。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依法处理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或者收取、汇缴、划解、管理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稽查,及时依法查处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执收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账证、报表、非税收入票据等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做好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职责,查明事实,依法做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资金的追缴违法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非税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

(三)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的;

(四)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

(五)拖延、滞压、截留应当上缴或者下拨的非税收入资金的;

(六)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或者变相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的;

(七)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的;

(八)违规发放、销毁非税收入票据的;

(九)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灭失的。

前款第(一)项行为所收取的款项,限期退还缴款人,无法退还的,收缴国库。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印制、伪造、买卖非税收入票据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委托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

上一篇:给罪犯讲话下一篇:3电力项目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