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2024-04-08

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通用6篇)

篇1: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附件2:

河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顺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非税收入,是指由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包括下列各项: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

(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四)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六)罚没收入;

(七)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

(八)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九)其他收入。

前款规定的收入属于依法纳税范围的,税后收入为政府非税收入。

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不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遵循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政府非税收入,充分发挥政府非税收入宏观调控作用。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机制,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效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接受其审查监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规范,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规定,编制政府非税收入计划,统一管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其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所属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七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国务

院和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政府性基金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或者财政部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依据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按照国有资产、国有资本权属关系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罚没收入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规范征收。

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及其他收入,应当依据法律规范、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规定设定和征收。

任何部门、单位不得违反上述规定设定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范围和标准。

第八条 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征收部门、单位(以下简称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法定执收单位依法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的,应当与受托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没有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由各级人民

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委托相关单位征收,并与受托单位签订受托协议书。

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的,委托单位应当对受托单位的征收行为实施监督,并承担该征收行为的法律责任;受委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政府非税收入,不得转委托。

第九条 执收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征收政府非税收入,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缓征、免征、减征和停征政府非税收入。

第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缴款义务人)应当履行政府非税收入缴纳义务,不得拒绝缴纳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政府非税收入。

缴款义务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缴、减缴、免缴政府非税收入的,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由法律规范和国务院、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机关批准。

前款规定的缓缴、减缴、免缴,只适用于本级的政府非税收入。

第十一条 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票款分离”制度,采取“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方式。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执收单位规定的时间、数额,到执收单位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确定的收款银行将有关款项分不同情况缴入国库、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结算账户,不得

逃避缴纳义务。

禁止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照法律规范规定可以当场收取的除外。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财政部门确定的收款银行将所收款项分不同情况全额缴入国库、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结算账户。

第十二条 执收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财政部门确定以外的银行账户。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执收单位收缴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进行审核监督,保证政府非税收入的合法性。

第十四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由本单位负责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范围、对象、标准、时限及其文件依据;

(二)按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对象、标准、时限收缴政府非税收入;

(三)在规定时间内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编报本部门、本单位政府非税收入计划草案;

(四)应就地就近将收缴的政府非税收入直接缴入相应级次的国库、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结算账户。

(五)记录、汇总、核对本单位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情况。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有利于及时足额征收、方便缴款、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方式。

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统一安排。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通过国库、财政专户、财政汇缴结算账户构成的账户体系收缴、核算、存储、分成、退付、支付、清算。

执收单位不得开设政府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政府非税收入缴款采取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或者集中汇缴方式。除经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当场收款或者纳入财政汇缴结算账户的政府非税收入采取集中汇缴方式外,均应采取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方式。

第十七条 国库接受缴款义务人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和财政汇缴结算账户划入的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国库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十八条 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存储、退付和支付活动,并与财政汇缴结算账户、国库进行清算。财政专户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十九条 财政汇缴结算账户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

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用于记录和反映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退付活动,并与国库、财政专户进行清算。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账户体系的持有和管理部门。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立、变更、撤销政府非税收入账户。

第二十一条 国库及财政专户和财政汇缴结算账户的开户银行,应当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供政府非税收入缴库信息,并向执收单位反馈缴库信息。

第二十二条 上下级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通过政府非税收入账户体系进行划解、结算,不得拖延、滞压、隐瞒、截留。

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自行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二十三条 缴入国库、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结算账户的政府非税收入,有下列情形的,可办理退付:

(一)发生技术性差错需要退付的;

(二)按规定确认为误缴、多缴需要退付的;

(三)依法收取的待结算收入,符合有关规定需要退付的;

(四)因政策调整需要退付的;

(五)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退付款项。

第二十四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退付由缴款义务人或执收单位提出申请,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核确认后办理。

第二十五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资金拨付,应当按照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第二十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按审批权限确定的收入归属,纳入相应级次财政预算管理。

第二十七条 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按下列审批权限确定:

(一)涉及中央与地方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规定;

(二)涉及省与市、县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由省人民政府或省级财政部门规定;

(三)涉及部门、单位之间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财政部或省财政厅批准。

未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各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也不得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

第二十八条 根据不同资金性质和特点,将政府非税收入分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第二十九条 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支出与其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脱钩管理。

第三十条 使用政府非税收入的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编制的统一要求编制部门预算,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核。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和决算编制范围,汇总编制本级政府非税收入预算和决算。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执行管理,监督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情况,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三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具体办法,统一印制(或监制)和管理非税收入票据。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 执收单位征收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或监制)的非税收入票据。

不出具前款规定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政府非税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

第三十五条 除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确定的非税收入票据印制企业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承印非税收入票据。

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应确保非税收入票据保密安全,不得向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非税收入票据。

第三十六条 执收单位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和用票计划向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领购。

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购、登记、保管、使用、缴销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并禁止下列行为:

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私自印制、买卖、涂改、伪造非税收入票据;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执收单位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书面报告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并公告作废。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通过加强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监督执收单位行为,保证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结算账户。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本级政府非税收入进行监督,行使法律赋予的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相关权利,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机关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接受质询,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义务提供必要的特定问题调

查材料。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单位和下级政府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依法处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稽查制度,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定期不定期稽核检查。

第四十一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执收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审计、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政府非税收入收支情况和资料。

第四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非税收入政策和征缴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和举报政府非税收入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对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并对举报和投诉属实的问题及时予以答复和处理。

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审计部门依法对政府非税收入进行审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规定,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政府非税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违反规定设立或征收政府非税收入项目;

(二)违反规定擅自改变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三)对已明令取消、停止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

(四)违反规定缓征、减征、免征、停征政府非税收入;

(五)擅自将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转为财政专户资金;

(六)其他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第四十六条 违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上缴规定,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政府非税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坐支应当上缴的政府

非税收入;

(二)不依照规定的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

(三)违反规定退付政府非税收入库款或财政专户资金;

(四)其他违反政府非税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第四十七条 违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上解、下拨规定,财政部门、国库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延解、占压应当上解的政府非税收入;

(三)不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政府非税收入;

(二)违反规定收纳、划分、留解、退付政府非税收入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四)将应当纳入国库核算的政府非税收入放在财政专户核算;

(五)擅自动用政府非税收入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六)其他违反有关上解、下拨政府非税收入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使用、骗取政府非税收入资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政府非税收入;

(二)截留、挪用政府非税收入;

(三)滞留应当下拨的政府非税收入;

(四)违反规定扩大政府非税收入开支范围、提高支出标准;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政府非税收入的行为。第四十九条 违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规定,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虚增、虚减政府非税收入;

(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或者决算;

(三)违反规定调整政府非税收入预算;

(四)违反规定调整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级次或者预算收支种类;

(五)其他违反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条 违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账户管理规定,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擅自在金融机构开立、使用账户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没收违法所得,依法撤销擅自开立的账户。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违反规定印制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二)转借、串用、代开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三)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四)伪造、使用伪造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监(印)制章;

(五)其他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第五十二条 违反非税收入票据管理规定收取非税收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除分;以收取非税收入名义收取钱物,不出具任何票据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三条 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对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二)“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为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规定,设立和有偿出让土地、海域、矿产、水、森林、16

旅游、无线电频率以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空间等国有有形或无形资源的开发权、使用权、勘查权、开采权、特许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等取得的收入。

(四)“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指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党团组织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取得的收入。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从国家出资企业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出售、拍卖、转让收益和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收益。

(六)“罚没收入”是指执法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处罚取得的罚款、没收款、没收非法财物的变价收入。

(七)“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是指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以政府名义接受的非定向捐赠货币收入。

(八)“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集中所属事业单位的收入。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执行。1996年 11月30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篇2: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草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立项管理

第三章 执收管理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政府非税收入的立项、执收、资金管理及监督检查,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政府债务收入以外,本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以下统称执收单位),依法通过征收、收取、罚没或者募集、受赠等方式(以下统称执收)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者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第四条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

(二)根据特定需要收取的有专项用途的收入(以下简称专项收入);

(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五)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六)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入;

(七)罚没收入;

(八)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非定向货币捐赠收入;

(九)其他应当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资金。

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目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 政府非税收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实行收缴分离、收支分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安全、高效和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研究和解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保障政府非税收入资金安全和有效利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编制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统一管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组织政府非税收入执收、核算、分配、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价格、监察等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立项管理

第七条 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的设立,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八条 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彩票公益金项目的设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设立在本省范围内实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执收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重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一般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批准。

重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范围,由省人民政府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国家明确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听取相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执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取消执行本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负担。

第十二条 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项目的设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的设立,由执收单位向同级价格主管部门申请,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审批。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执行的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等项目目录。

前款规定的目录应当载明项目名称、项目设立的依据、批准文号、执收单位、执收对象、执收标准、执收范围、执收期限、执收方式、执收票据等事项。

第三章执收管理

第十五条 政府非税收入由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规定的单位负责执收,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由财政部门执收。

执收单位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规定委托执收。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执收政府非税收入,不得转委托。

禁止委托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执收政府非税收入。

委托执收单位应当将委托执收协议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执收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部门监管的收缴分离制度。

禁止执收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照法律、法规、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规定可以当场收取的除外。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科学和便民的原则在人民银行认定的具有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资格的银行中,选定政府非税收入代收银行(以下简称代收银行),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代收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代收协议。

第十八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规定编制本单位政府非税收入预算草案,并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二)向社会公布由本单位负责执收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范围、对象、标准、期限、程序、依据、执收方式以及监督举报电话;

(三)按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对象、标准、期限和程序及时、足额执收政府非税收入;

(四)及时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者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五)记录、汇总、核对执收情况,并定期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六)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有关单位、个人应当配合执收单位依法执收,不得阻挠。

第十九条 执收单位执收政府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人出具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政府非税收入由税务部门执收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是执收单位依法执收政府非税收入时向缴款人开具的收款凭证,执收单位未按规定出具票据的,缴款人有权拒绝缴款并向财政部门投诉。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按照管理权限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发放、审验、核销、稽查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行为:

(一)违反规定印制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二)跨级次领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三)转让、出借、串用、代开、虚开、套打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四)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五)使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收取政府非税收入以外的其他款项;

(六)使用其他票据收取政府非税收入;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第二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按照规定或者与执收单位约定的期限和缴款方式履行政府非税收入缴纳义务。

对违法设立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扩大执收范围、提高执收标准、改变执收期限以及违法使用票据执收政府非税收入的,缴款人有权拒绝缴纳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二十三条 执收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执收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缴、减缴、免缴的,应当向执收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由执收单位按照规定报财政部门核准。

执收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申请缓收、减收、免收政府非税收入的依据、范围、方式、条件、时限和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缓收、减收、免收政府非税收入。

第二十四条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无主财物、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以及违法所得的处理、处置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当及时上缴国库。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规范无主财物、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以及违法所得的移交、处理、处置、上缴方式和程序。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本省统一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完善执收方式,实现财政部门、代收银行和执收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执收单位、缴款人提供便利,保证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收缴入库。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分类管理: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三)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

(四)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

教育收费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与执收单位支出挂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执收单位的执收成本予以核定,通过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政府非税收入执收费用。

第二十八条 政府非税收入应当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政府非税收入汇缴零余额账户构成的政府非税收入账户体系收缴、核算、存储、分成、退付、支付、清算。

政府非税收入汇缴零余额账户应当每日清零。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预算科目及时将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内应缴国库的资金解缴国库,不得拖延和滞留。

代收银行应当按照规定收纳、清算政府非税收入,及时汇划政府非税收入,不得占压、延解政府非税收入资金或者发生拒收、压票行为。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当真实、完整反映政府非税收入,不得隐瞒和虚增政府非税收入,不得改变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类别性质,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将政府非税收入转作税收收入。

第三十一条 政府非税收入涉及省与市、县(区)分成的,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或者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定期上解下拨和结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延、滞压、截留应当上解和下拨的政府非税收入。

第三十二条 执收单位不得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不得将政府非税收入直接缴付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拨付下级单位,但国家财政部门和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政府非税收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退付:

(一)违法执收的;

(二)发生技术性差错需要退付的;

(三)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退付款项。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政府非税收入退付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有规定用途的政府非税收入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政府非税收入收支情况纳入预决算,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执行管理,监督检查执收单位的执收行为,督促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者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合理安排监督使用政府非税收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政府非税收入的日常监督、稽查和专项检查制度,及时检查、纠正和查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政府非税收入执收与支出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和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人民银行应当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入库、退库、调库的监督,对代收银行清算、划转政府非税收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财政、价格、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账簿、报表等资料,如实反映政府非税收入缴交情况、财务执行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不得拒绝、阻碍检查。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形成的罚没收入和收缴的政府非税收入,应当按规定的预算级次和预算科目,缴入国库或者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举报和投诉政府非税收入执收、使用和监督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价格、监察等部门和人民银行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受理、调查、处理有关举报或者投诉,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人、投诉人,并为举报人、投诉人保密。受理举报或者投诉的部门和单位认为举报或者投诉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执收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责令改正,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设立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或者擅自调整政府非税收入执收主体、范围、对象、标准和期限的;

(二)继续收取已明令取消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或者变更名称继续收取的;

(三)擅自缓收、减收、免收政府非税收入的;

(四)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二条 执收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将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存入政府非税收入账户体系以外的其他账户的;

(二)以罚没收入名义收缴应缴非罚没性政府非税收入和其他款项的;

(三)隐匿、截留、占压、坐支、挪用和私分应缴政府非税收入的;

(四)将政府非税收入直接缴付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拨付下级单位的;

(五)转借、串用、代开、虚开、套打、买卖或者擅自销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或者执收政府非税收入不按规定出具票据的;

(六)使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收取政府非税收入以外的其他款项的;

(七)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第四十三条 代收银行违反本条例规定,延解、占压政府非税收入资金或者发生拒收、压票行为,不及时汇划资金的,按照代收协议的约定承担责任;情节严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解除代收协议,五年内不再委托其代收。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印制、伪造、买卖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收缴并销毁违法票据、没收作案工具和违法所得,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缴款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的期限、金额缴纳政府非税收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执收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补缴应当缴交的款项,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收滞纳金。加收的滞纳金并入政府非税收入。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将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内应缴国库的资金解缴国库的;

(二)隐瞒、虚增政府非税收入,改变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类别性质,或者将政府非税收入转作税收收入的;

(三)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价格、审计、监察等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包庇或者纵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违法行为的;

(二)对举报和投诉事项拖延、推诿或者不依法处理的;

(三)不履行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法定职责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篇3: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综述

2004年3月,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明确提出了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的要求;同年7月, 财政部据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 使非税收入管理有了更权威、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的政策依据。2009年1月, 财政部发出关于《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力争2010年底前地方各级征收单位全部实施改革, 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 也要在2012年底前将改革推进到所有执收单位和所有非税收入项目, 这也意味着地方非税收入将被清楚明确地纳入监管。

近年来, 甘肃省在加强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从提出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建议, 到成立专门机构, 出台《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再到全面推行, 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为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源头防治腐败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甘肃省非税收入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 (如表1所示) , 2002年为10.81亿元, 2008年达到了102.10亿元, 7年间增加了91.29亿元, 增长了9.44倍;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02年的14.18%上升到了2008年的38.54%, 上升了24.36%;地方税收收入与地方非税收入之比从2002年的0.17∶1, 提高到2008年的0.63∶1, 尤其是2008年, 非税收入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有很大提高。这表明非税收入已成为甘肃省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单位:亿元

注:数据来自于2003—2009年《甘肃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经验综述———以天水市、兰州市和庆阳市为例

在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探索过程中, 天水市、兰州市和庆阳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各市非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 结构不断优化, 征管模式逐步完善。因此, 总结其改革的先进经验, 对其他地区非税收入管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 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加强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能力,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市都先后制定了相应的非税收入管理 (暂行) 办法。如2003年2月1日, 天水市政府就出台了《天水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随后于2006年5月出台了《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 6月又下发了《天水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庆阳市政府于2006年7月1日施行了《庆阳市政府非税收人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政府也于2008年1月1日出台了《兰州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政府已于2009年8月1日颁布实施了《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作为甘肃省财政收入管理方面的专门法规, 条例从非税收入的含义、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职责、非税收入征管措施、非税收入管理部门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这些管理办法的制定出台, 对各市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的统领作用, 为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确保应收尽收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 成立专门的征管机构

成立专门的非税收入征管机构, 是非税收入征管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市、县 (区) 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主管部门。天水市、庆阳市和兰州市立足规范管理, 先后成立了隶属财政部门、副县级建制的非税收入管理局, 具体负责各市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 并对县 (区)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各市都明确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是非税收入征收主体, 严格非税收入减免程序, 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擅自缓征、减征和免征非税收入。按照既有利于及时足额征收、方便缴款人, 又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的原则, 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征收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 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没有规定征收单位的, 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依法委托相关部门和单位征收。收取的非税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 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

(三) 明确征管范围

政府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一样, 都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市制定的管理办法中都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的范围。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 (资产) 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政府非税收入;上述收入中需缴纳税款的税后收入也为政府非税收入。社会保障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通过明确非税收入范围, 确保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四) 健全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是非税收入管理的源头, 以票管收是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在票据管理上, 各市都实行了收缴分离制度, 通过直接缴款和集中汇款的缴款方式, 采取“以票控收、网络监管、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模式, 健全和细化了票据管理制度, 建立了“以票管收”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票据申领和核销制度, 实行票据购领及核销月报表制度, 严格执行“凭证领票, 限量供应, 核旧领新, 票款同行”的管理办法, 将管票据与管收费项目结合, 将管票据与管收入结合, 将管票据与抓稽查结合, 从源头堵塞漏洞。使票据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天水市还在非税收入综合改革成功的基础上, 制定了非税收入精细化管理改革方案, 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

(五) 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非税收入监查机制, 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也是各市在非税收入征管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各市围绕“堵塞漏洞、消灭死角、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目标, 开展以查促管、以查促收活动, 对非税收入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 认真清理漏管单位和漏缴收入。结合审计部门和财政监督监查工作, 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票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将票据管理、账户开设、资金使用等方面纳入监查的具体范围, 同时对征缴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监督监查中发现的问题,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和处分。通过强化监督检查, 使执收执罚单位自觉遵守非税收入管理政策规定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促进了依法行政。

(六) 加强对外宣传

各市在非税收入的征管过程中, 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进行宣传解释, 使社会各界对于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性质有了明确的认识。2006年9月1日, 甘肃省首家非税收入网站———天水市非税收入管理局网站正式开通运行, 这标志着天水市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首先, 非税收入管理局规定所有工作人员都负有对各单位财务人员开展非税收入政策和资金收缴答疑解难的宣传义务;其次,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广泛宣传政策规定, 取得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在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报道, 对非税收入的概念、资金性质、征缴办法以及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加强社会各界对非税收入管理的监督。通过多种形式宣传,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理念, 取得了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为强化征收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进一步规范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的建议

尽管各市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由于非税收入不同于税收, 缺少法律上的强制约束, 因而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 非税收入管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些征收单位依然无视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根本属性, 对财政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意义难以领会, 认为非税收入属于部门收入, 应由部门安排使用。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造成财政部门难以触动非税收入“收支挂钩”单位的部门利益, 助长了征收机关巧立名目、坐收坐支以及私立小金库等行为, 导致资金管理不到位, 政府难以统筹调剂。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及其征收部门进一步明确对非税收入性质的认识, 改善征管环境。

(二)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规范

当前, 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的重点仅限于收入管理, 而对于非税收入的使用范围、数量等情况则很难涉及, 客观上造成管理被动和管理弱化。大多数地区非税收入管理电子化程度还较低, 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手段的需要。因此, 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不断丰富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 要结合“金财工程”建立科学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基本信息库和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库, 实现政府非税收入从项目管理、征收票据管理、监督管理到传递信息、财政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微机网络化管理, 最终实现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目标。

(三) 非税收入管理配套措施的完善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也同财政体制、制度缺陷有关。如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一致;地方政府税收体系不完善, 地方税收入规模偏小, 难以满足支出刚性增长的需要;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 都增大了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增收压力和管理难度。所以, 从地方财政发展的要求看,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及改革, 还需要不断完善与非税收入征管相关的财税体制和制度。

参考文献

(1) 李友志.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2) 贾康, 刘军民.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

篇4: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稳步增长,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治腐败,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2009年,我省政府非税收入金额为2872.82亿元。

2000年12月28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对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政府非税收入已经逐步取代预算外资金。主要是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3号)后,财政部加大了将实行预算外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2004年财政部提出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要求,近期进一步明确从2011年起将按预算外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彻底取消预算外资金。因此,《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要求,面对当前我省每年数千亿元规模的政府非税收入,迫切需要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专门性法规。确保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法可依。

二、制定条例的可行性

自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出台,到2004年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下发至今,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其间无论是我们自身工作中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还是国家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以及兄弟省(市)的成功做法,都为我省制定《条例(草案)》提供了可能。

一是我省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实践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专户金库化、督查经常化”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收支两条线改革逐步深化。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管理、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票据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是国家就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条例草案的制定创造了条件。200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3号),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和其他非税收收入财政管理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要求。2004年7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范围,对政府非税收入分成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监督检查以及收缴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构建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政策和基本制度体系。同时,财政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管理暂行办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暂行办法》等分类别、专项性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这些都为我省开展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也为条例草案的制定创造了条件。

三是兄弟省市出台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为我省立法提供了借鉴。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湖南、广西、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出台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海南、安徽、辽宁、吉林、陕西、湖北等省出台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政府规章,江苏、广东等省已进入了条例草案修改或提交审议阶段。兄弟省份出台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为我省条例草案的制定出台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三、条例草案的起草经过

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厅于2005年正式起草了条例初稿,并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二类项目。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又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2007年和2008年的立法计划二类项目。2009年和2010年,省委将制定条例列入了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2010年,在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下,该条例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此后,我厅书面征求了各市财政部门及省级各有关单位的意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于4月初向省政府正式报送了条例送审稿。之后,我厅全力配合省法制办开展条例草案的立法调研等相关工作。先后征求了11个设区市人民政府和省发改、经信、监察、教育、编委办、国土资源等20多个省政府职能部门、机构和人行杭州中心支行,以及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高院、省检察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的立法意见;并赴宁波市、舟山市、金华市、杭州市、衙州市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学校、公办医院和国有企业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还分别召开了由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和立法专家参加的条例草案立法协调会、征求意见会相专家论证会,并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法制办网站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条例草案。7月23日,省法制办正式向省政府报送了条例草案。8月20日,省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条例草案。

四、制定条例草案的主要依据

条例草案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3号)、《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以及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参考了省外已出台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五、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内容,条例草案分为总则、立项管理、执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八章,共四十三条。

第一章“总则”,共八条,主要对条例草案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范围、管理原则、政府及部门职责、执收要求和表彰等作出了规定。

第二章“立项管理”,共六条,主要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立项权限、收费标准等作出了规定。

第三章“执收管理”,共七条,主要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执收主体、单位职责、账户设置、执收方式、代收银行及执收减

免等作出了规定。

第四章“资金管理”,共四条,主要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方式及资金分成、收缴、退付、清算等作出了规定。

第五章“票据管理”,共七条,主要对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主管部门、印制企业、使用管理等作出了规定。

第六章“监督检查”,共四条,主要对政府非税收入的人大监督、政府监督、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了规定。

第七章“法律责任”,共五条,主要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作出了处罚处分规定。

第八章“附则”,共二条,规定了条例草案的施行时间及授权省政府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的具体管理办法。

六、条例草案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政府非税收入范围问题。条例草案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按规定上缴财政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和刑事处罚的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捐赠的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同时,为了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留有一定的政策弹性空间,条例草案还规定了应当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其他资金,也作为政府非税收入范围。

(二)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性质问题。条例草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规定了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立项问题。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的设立是政府非税收入的源头,只有把好项目的设立关,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因此,条例草案第二章专门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立项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

(四)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执收主体问题。条例草案规定:已经明确执收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由执收单位负责执收;执收单位不明确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执收。

(五)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方式问题。政府非税收入遵循便民原则,实行“执收单位开票、商业银行代收、财政部门监管”的执收方式,由缴款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数额和缴款方式将款项缴入财政部门公开选定的代收银行,资金统一纳入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账户体系进行核算;对业务手续简洁明了、款项结报清楚、具备直接缴库条件的项目,直接收缴国库;涉及面广、业务手续和款项结报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审核和清分结算的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政府非税收入结算账户收缴;教育收费等其他有特殊规定的项目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条例草案第三章有关条款对上述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方式进行了规定。同时,根据国家和省的一贯要求,条例草案重申了执收单位不得开设政府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的规定。

(六)关于滞纳金问题。考虑到政府非税收入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对所有种类的政府非税收入都设置滞纳金,不利于条例草案颁布后的顺利实施。所以,条例草案规定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两类政府非税收入可以依据立项收费文件规定收取滞纳金;立项收费文件没有规定的,是否收取滞纳金,由省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决定。收取滞纳金比例定为万分之三,较之税收收取滞纳金万分之五的比例有所降低。

(七)关于票据使用问题。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是记录、反映政府非税收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和执收单位执收行为的重要载体,具有“以票管收”的重要作用。条例草案明确了执收政府非税收入应当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规定。同时,考虑到部分政府非税收入需要依法纳税的实际情况。条例草案明确了对于这部分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税务发票。

(八)关于监督问题。目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擅自设立项目,擅自提高标准,随意减免政府非税收入,隐瞒、挪用、截留政府非税收入等情况时有发生,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机制,推进政府非税收入依法征收,条例草案规定了对政府非税收入实施人大监督、政府监督、部门监督、社会监督等四种监督,从制度层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府非税收入监督体系,对于保障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5: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综[2005]876号)

各市、县(区)财政局,省直各单位:

为贯彻《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84号),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工作,制止各种乱收乱罚行为,维护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厅制定了《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自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启用《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和《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逐步取代收费票据和罚没票据。旧版票据使用时间最迟不得超过2006年12月31日。

二、《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的具体种类、适用范围、式样、规格、联次、内容等,由省财政厅另行发布。

三、各级财政部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要认真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启用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工作进度确定启用时间和范围,并组织相关执收单位认真清理旧版票据。

四、执收单位使用《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徽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5]858号)的有关规定。

五、正常情况下,《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应由计算机填开。在遇停电、机器故障等特殊情况下,可以手工填开,但必须填写规范、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属于集中汇缴或减征的,必须在其右上角“集中汇缴”或“减征”字样后的方框内打“√”标记。

附件: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印制、发放、购领、使用、保管、核销及其监督管理,制止各种乱收乱罚行为,维护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84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8]10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时,向缴款义务人(以下简称缴款人)开具的收(缴)款凭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其中《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还是银行办理政府非税收入结算的依据),是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主管机关。省财政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具体管理办法,统一印制和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省以下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监管工作。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未经省财政厅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发放、出售、销毁和承印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第四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必须由财务独立核算、财务会计制度健全、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执收单位财务部门统一购领和管理。

第五条 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向缴款人出具填开规范的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未出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或填开不规范的,缴款人有权拒绝缴款,财务部门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第二章 票据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第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包括《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和《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两类。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式样、规格、联次、内容等,由省财政厅制定。

第七条 《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式样见附件)是指为适应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分离管理需要而设臵的通用性票据。

《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一式六联。第一联:银行盖章后退缴款人作缴款凭证;第二联:缴款人开户银行作借方凭证(现金缴款的,由银行留存);第三联:收款人开户银行作贷方凭证;第四联:银行收款盖章后,由缴款人或代理银行退执收单位;第五联:执收单位给缴款人的收据;第六联:执收单位的存根。

《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各联次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按前款规定用途使用,但下列情形第五联不作收据使用,由执收单位报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核销后,与存根联一同留存备查。

(一)执收单位开具《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集中汇缴政府非税收入的;

(二)执收单位向缴款人开具《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同时又填制《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作为缴款人办理缴款结算凭证使用的;

(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填制《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划解政府非税收入款项的。《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适用于:缴款人向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非税收入收款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代理银行)直接缴款;执收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开具《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当场收取现款后,集中汇缴至财政部门指定的代理银行;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划解上下级分成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将未纳入预算管理政府非税收入从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划解至财政专户。

第八条 《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是指为适应某项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特殊需要而设臵的具有特定式样的专用性票据。各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市、县需要为某项政府非税收入设立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的,由票据使用单位向同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报经省财政厅批准,可设臵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

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分为“政府非税收入定额收据”和“政府非税收入非定额收据”两种。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的具体种类及其适用范围,由省财政厅制定。各种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必须专票专用,严禁串用混开。

第三章 票据的印制 第九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并套印财政部监制的“财政票据监制章”。财政票据监制章的形状、规格和印色等,由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确定。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

第十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由省财政厅按规定审查确定。除确定的印刷企业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印制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禁止私自印制、伪造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第十一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必须按照省财政厅的票据印刷通知印制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不得将承印的票据转移到其他企业印制。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应当按照省财政厅要求,建立健全票据印制、入库、出库、盘存、运输等规章制度,确保票据的质量、安全和及时供应。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应当定期向省财政厅报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印制、入库、出库、结存情况。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应当对财政票据监制章、防伪专用纸、防伪油墨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度。

第十二条 省财政厅应当定期对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检查,对不履行协议的承印企业,应与之及时中止合同,并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四章 票据的发放、购领、使用和核销 第十三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由财政部门逐级发放,分级管理。即省财政厅将票据发放到各市财政局,再由各市财政局发放到所辖县财政局;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向同级财政部门购领票据;执收单位按照收入级次或者财务隶属关系,由执收单位财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所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购领票据。

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和其他主管部门均不得越权核发政府非税收入票据。

第十四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实行用票计划申报制度。执收单位应在每年10月底前向同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报下用票计划;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汇总本级各执收单位下用票计划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各市财政局和省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在每年11月底前向省财政厅申报用票计划。

第十五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实行分次限量、核旧领新制度。执收单位首次购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必须向同级财政部门所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同时提交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的有关依据。经同级财政部门所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查符合规定的,发给《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购领证》(以下简称《购领证》)。执收单位财务部门凭《购领证》购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执收单位所属非独立核算的收款机构使用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一律到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

执收单位再次购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应出示《购领证》,并提交上次票据使用情况和本次购领票据申请。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对执收单位的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经核查无误,且确定其所收取的政府非税收入款项已按规定纳入财政管理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将已审核票据存根退执收单位保存,按核旧领新原则发放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对审核不合格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查明原因、责任,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执收单位在启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前,应检查票据有无缺号、重号、少联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报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并由其处理。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必须按顺序填写,不得拆本使用。票据填写必须字迹清楚、内容完整、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如填写错误,应另行填写。执收单位因填写错误或因缴款人不按时缴款而作废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应当加盖作废戳记或注明“作废”字样,并完整保存其各联,不得私自销毁。禁止转让、出借、代开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灭失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或《购领证》,应当查明原因,及时书面报告同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并登报申明作废。第十七条 执收单位已开具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存根,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应为5年。个别用量大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存放5年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所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存根,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部门所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核准后销毁。

第十八条 撤销、改组、合并的执收单位和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已被取消的执收单位,应办理《购领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执收单位购领尚未使用的已取消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或明文规定已废止的票据,由执收单位负责登记造册报同级财政部门所属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批准后销毁。执收单位不得继续使用已经废止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禁止转让、擅自销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和《购领证》。

第五章 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发放、购领、核销、保管等制度,设立并登记台账。

第二十条 执收单位应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购领、使用、缴销、保管等制度,设立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登记薄,定期向同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报告票据的购领、使用、结存情况。《购领证》、票据登记薄,由执收单位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执收单位和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必须建立票据专用仓库或专柜,由专人负责保管,做到分类存放,防盗、防火、防潮、防蛀,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安全。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要建立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年审和稽查制度,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监督检查,对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印刷、购领、使用、保管等情况和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所收资金的解缴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被查单位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印制工本费专项用于票据印制、仓储、运输及废止票据的损失弥补等,不得挪作他用。按规定实行无偿供应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下列行为属于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暂行办法的行为:

(一)违反规定印制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

(二)转让、出借、代开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

(三)违反规定发放、销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保管不善造成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毁损、灭失的;

(四)伪造、变造、买卖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

(五)伪造、使用伪造“财政票据监制章”的;

(六)其他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暂行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收据》、《社会团体会费收据》、《农村公益事业筹资收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收据》、《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收费收据》,以及暂不列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的其他财政票据,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篇6: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2007年4月7日 鄂财综发〔2007〕11号)

各市州、县(市)、林区财政局:

为了贯彻落实《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鄂政发〔2006〕60号),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分配秩序,深化财政改革,省财政厅制定了《全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附件:全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全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

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鄂政发〔2006〕60号,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分配秩序,深化财政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办法》确定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要求,结合全省财政部门、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认真学习《办法》,提高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认识。

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于理顺政府收入分配关系,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地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办法》是当前全省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改变了现行分散征收、自主使用的非税收入征管办法,确立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建立了全方位的非税收入监管机制。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都要深刻认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意义,认真学习和理解《办法》的各项规定,把思想统一到《办法》上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本地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二、财政部门内部要加强分工与合作,建立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资金管理、分配使用的“三段式”管理机制。《办法》中规定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消除内部多头管理和职责不明的现象,根据《办法》确定的原则理顺财政部门内部非税收入管理的职责,合理进行内部分工,形成非税收入管理合力。原则上财政综合和非税收入管理负责非税收入的政策和征收管理,国库部门负责非税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后的资金管理,预算和业务部门负责非税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三、规范“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的运作。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是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是非税收入管理的专用账户,各级财政部门要统一按照《办法》的规定单独设置。“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只负责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除向国库、财政专户划款和办理退付业务外,不能发生其他的支出活动。各级财政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账户和资金的安全。

四、各级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要积极向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转变。《办法》规定财政部门所属的非税收入征管机构负责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具体工作。已经成立了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地方,要按照《办法》的规定,认真履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职责。暂时没有成立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地方,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要尽快实现从预算外资金管理向非税收入管理的转变,切实担负起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责任。同时,要积极向同级政府和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汇报,尽快将预算外资金管理局更名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上一篇:街道严肃换届纪律下一篇:描写初雪的学生作文:雪景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