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2024-05-06

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精选8篇)

篇1: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良好的沟通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就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策略

数学是小学教育基础学科,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从相关课堂调查情况得知,多数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还停留在浅层阶段,缺乏良好的变通能力,导致学生仍处于题海战术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使数学更贴近实际生活,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生活实例建立数学模型。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细微角度感知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整合和挖掘数学教材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众所周知,数学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较为抽象,这和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有很大联系。虽然我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进新课程改革,但教师在突破教材束缚方面还需要一定的勇气。数学课堂不但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主要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真正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或喜欢学什么,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单纯的教材上印刷的黑白字体,丝毫没有数学语言。迄今而至,数学教材中运用的教学案例是较为久远的应用题,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科学合理应用教材。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统计”一课时,就以我国乒乓球国家队共夺得多少枚世界比赛金牌、银牌和铜牌。学生并不陌生乒乓球运动,然而对于奖牌获奖情况却脱离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就让学生课下自主统计某界世界乒乓球比赛信息,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精彩比赛画面,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和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紧密联系,生活化教学活动即重现生活画面,启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思维,在课堂活动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动手动脑的机会。小学生活化数学课堂的主阵地为课堂,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连加连减”一课时,就和全体学生一起做游戏,可是当学生听到这个游戏要在课堂上完成顿时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时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40颗水果糖,告诉学生哪个小组获胜就能得到分发糖果的权利。之后教师先拿出12颗水果糖,又放回去5颗,问学生还有多少颗。不少学生一下子猜出了答案,教师将学生的计算过程都写在黑板上并同时告知学生“连加连减”计算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吃到了水果糖,也充分调动了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可以说这种极其富有生活化的游戏情境能紧抓学生心理,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再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认识左右”一课中就借助多媒体PPT创设了一位靠左行走路人被自行车刮倒的教学情境,教师:“如果大家是警察,你如何分析这起交通事故?”学生:“可能骑车的人速度太快了。”也有学生说:“大概骑车的人喝酒了。”更有学生说:“那个路人违反了交通规则,应靠右行。”教师:“是的,认识左右十分重要,比如大家写作业需要用右手,吃饭需要用右手,发言要用右手。”数学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让他们直观形象地了解左右知识,也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普及交通安全意识,达到双重效果。

三、教师应善于提问质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性

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单调乏味,枯燥沉闷,再加上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基本上都是根据教材大纲讲解知识,而学生被动地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远远偏离学生情感需求和实际生活经验,逐渐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感受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中,此时就要善于提问和设疑,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发散思维,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就借助整理钱包方式设计了一下教学方案:教师:老师知道大家都认识很多人民币,但是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么多人民币摊开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学生:是的。教师:那有什么办法能整理一下吗?学生:把它们都装到钱包里吧!教师:好的,那小朋友们就和自己的同桌组成小组将这些人民币分好后都整齐地放入钱包里,之后看看哪个小组整理的又快又好。(学生整理中……)学生:我们组先把分的整理到一起,之后是角和元,有1元,5元,20元,100元,5分,1分。教师:这种整理方法很好,既有条理又清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啦?学生:我们选择将小钱分为一类,大钱分为一类,其中小钱有5角、1角、2分、1分,大钱则有1元、5元、10元、20元。通过上述教学案例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全面了解人民币,教师要从根据实际经验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其大胆提出想法,必要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策略效果显著,符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数学和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相同,其最大的魅力为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可以说生活化策略能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下解救出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多元化的认识过程促使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情感体验,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篇2: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铜梁县侣俸小学:苟鸿淑

接受学校的安排,今天我要对如何打造数学卓越课堂进行发言,近几年教育发展改革的步子比较快,前天我们听说 “有效课堂”,昨天就成了“高效课堂”,今天又要追求 “卓越课堂”。我们没必要盲目的去追随这种改革,我个人认为“有效课堂”是根本,“高效课堂”是大多数教师应该去努力达到的,而“卓越课堂” 不仅仅需要教师基本功,还需要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性,不是谁都轻易能达到的。而且我对卓越课堂的认识非常有限,所以在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堂的一点认识。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有效课堂的条件

首先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避免一概而论。

其次同时对一节课的教学容量要充分的估计,内容过多教学任务不容易完成,学生学得囫囵吞枣,内容较少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但课前我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尽量做到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这样,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比如我们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探讨,而且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学生掌握了“转化’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数学方法进行后面的梯形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学习就显得非常轻松。又比如西师版小数数学第九册第97页有3个练习题,第一个练习题是问在告诉了相关条件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要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个题目难度不大,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特点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当然学习小组是老早就分好的,合作学习前提出讨论的目标,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一句话也好,并着重对成绩好的同学提出要求,把不会的同学教会,反馈时就专门提问小组内成绩较差的同学,并以此来进行小组的评价,这样就充分的发挥了小组讨论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小结得出结论: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是他们面积的一半。得出结论后,我鼓励学生应用刚才学习的知识独立解决后面的两个相关的习题,并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整个过程基本是学生自己进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组织教学,不能让课堂的讨论与合作流于形式。在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将学习、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

31、课堂上需要动笔的时候,就听见下面乱七八糟的,又是找铅笔、又是翻书和翻本子的声音,好一阵子才能开始动笔。

2、老师在讲台上刚开始说话,或者有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在下面也同步说话,或者干点别的小动作,不理会你在讲什么。

3、解决问题时不假思索,结果是错误百出。也许,这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做出管理,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这种秩序的形成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课前准备开始,每位学生都要按要求做好相应学科的准备工作,比如上数学课,胸前左边放书,右边是打开的练习本,铅笔放在中间,铅笔盒放在上方,这样做方便课堂上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提问、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乐于小组讨论、认真书写等。刚接一个新班,这种习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贵在老师的坚持提醒与督促,一定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促使课堂富有成效。逐渐使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存在不少的困惑: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才能做到既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所谓差生是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比较慢的同学,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主要靠反复的练习形成,在有限的时间里又该如何去进行差生辅导;

篇3: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角色,往往课堂是教师一直在讲,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教师只是一味的把内容灌输给学生却不考虑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把知识掌握住。这种教学模式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是得不到培养的,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小学生有着自身年龄阶段特点,教师应该清晰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的有所收获,体现学生的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率。教育资源是丰富的,但需要教师的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是教师使用最多的资源,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把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有计划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展开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二、制造悬念,以疑激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也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和学习的乐趣,把数学知识中最有新颖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等到学生的兴趣上来了,他们的心也会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和走进数学世界的情绪和迫切心,深入体会数学的内在含义和魅力。例如,我们在讲解三角形分类一课时,我利用图片进行教学。首先,我把三角形的一个直角展示给学生,学生回答说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把一个锐角展示给学生,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最后把一个钝角展示给学生,学生又说是钝角三角形。当我把答案展示给学生地时候,他们发现了他们的答案是不正确的,并对自己思考和回答进行的分析,总结出了判断三角形的规则:一个角是锐角并不能说明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角是锐角也不能代表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只有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是锐角三角形。这个小活动告诉学生,在判断的时候不能片面,应做好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后再进行判断。学生只有克服了学习中的惰性情绪,才能在学习中自由的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比如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相关的考试成绩等等,这往往导致教师为了提高外界对自身的评价而忽略了教学的真正目标和目的。在传统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是主动的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是缺乏的,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和挑战创新意识。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会把时间留给学生主动探讨和操作。布置给学生的问题是针对性的问题,要具备对比性,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除不尽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完全的把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会在不解的情况下自主探讨,有兴趣和主动性进行实践操作,并总结出相关的结论。这样获取的知识是牢固的,印象是深刻的,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和掌握程度。当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自助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饱满的,学习态度是正确的,那么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不能只依靠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和操作获取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必要的,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倡和要求的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是以人为本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对于现有的教材应该充分有效利用,做到灵活运用而不是照搬不误,实践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悟和感知,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也有所发展。对于生活中的物品,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必须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形状”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足球、篮球、粉笔盒、魔方、积木等对图形和形状展开了解,并观察和总结不同图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和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并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还有快乐。

言而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教师教学的模式是多样的。学生兴趣是提高学习数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学生的积极性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高效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段桂花.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

[2]李红梅.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素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9.

[3]孙芳.用好课程资源,让课堂更多姿多彩——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

篇4: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自由、灵活,学生可以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数学和其他学科是不同的,除了公式就是定理,除了繁琐的解题就是复杂的分析,因为本身是缺乏趣味性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一种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学生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之下,感觉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并且在讲课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观念,这样课堂才会更加有创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课程。

二、创建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这个阶段也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的课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

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心理的一个教学策略。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中是很喜欢得到老师夸奖的,因此,可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夸奖,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虚荣心,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当小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同之后,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更加充满信心,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2.教师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解答大量的应用题,但由于小学生平时缺乏对教师所教方法的总结,所以在解题时存在很多困难。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就应该专门为学生开设一个关于解题方法的课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去解决应用题,不仅要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基本方法,还应该把已知条件调一调,绕个弯做一做,把隐蔽条件找一找等辅助的方法。教师在对这些辅助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学生就能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解题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学习方法之后就能提高解题水平,这样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着深远的影响。

3.营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也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从预期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的总结环节。无论是教学中的哪个环节,学生在学习中都能针对薄弱的环节和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进取心理,小学生就可以在互帮互助中一起解决预习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当然,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还应该关注小学生在讨论中的一些错误。例如,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走神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错误行为及时的制止,让学生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教师在学生讨论之余还应该对学生不断激励,以此来实现全体学生的高效学习。

总之,高效课堂的创建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只有认识到高效课堂建立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相信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建立高效课堂之后将会迎来数学教育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

[2]武爱英.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2(14).

篇5: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打造高效课堂要做到了解学生因人而教,转变教师角色因学而教,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理解教材、创生教材,优化练习、激励评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高效课堂   因人而教  转变教师角色   优化教学   优化练习  习惯养成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所在。因为它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追求。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应该说班级授课制教育教学都是以统一的教材为载体从人的实际出发而实施的。

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上一定要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如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设法解决同一问题。哪怕有的学生想出了一个笨拙的办法,也要给予夸奖鼓励。

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即使是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其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那将会趣味盎然,不觉得数学抽象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还应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重难点,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否则,一刀切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二、真正转变教师角色,做到因学而教。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这就好比是电影导演一样,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要避免放羊式教学,就是说演员的一举一动是在导演的掌控之中,哪怕是课堂生成,也应是教师所能驾驭得了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能力培养和目标达成的契合点。换句话说,教师要为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准备好“垫子”。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课堂秩序和情绪体验的融合点,通过语言评价、进程推动等使秩序要求与情绪表达处于一个平衡点上。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通过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培养、锻炼、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教学24 时计时法,课堂情境告诉学生:两个人相约8点见面结果没有按时赴约,为什么?(原因是没有说清楚是早是晚,都误会了。)这就激起了内在学习的动机。因此,创设新奇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我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课堂上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来研究长、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在各小组动手测量记录、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有兴趣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估计百米短跑有多长,推算几个百米是1千米?课件演示公路上车辆经过1千米路面上里程碑的过程,还可以演示200米操场跑道,跑几圈就是1千米?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回忆经常走的路从哪儿到哪儿大致有1千米。由此可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板书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掌握了知识。

四、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且根据年龄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发挥好教材的知识载体功能呢?

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前要“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讲就是要从5个方面研读教材:即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另一方面教师设计教学时要用活教材,即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它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而,教材的改进加工、丰富开发都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学生实际而动,不可随意、盲目的增减改变。

五、优化练习、激励评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策略。

优化练习是实施高效教学的着重点。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方面,将单项与综合、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设计中求趣,在探索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到实处。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使其触类旁通,更能启迪思维,点拨思路,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成长。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除此以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提问、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乐于小组讨论、认真书写等,逐渐使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全盘考虑,使每个要素都得到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整体的效能。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促进学生的身心沿着全面、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轨道发展,共同创建一个个崭新、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篇6: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教学目的要明确;每一节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目的明确的教学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思维习惯以及学习情感,最终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做到目的明确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力求做到“万变不离其宗”。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讲课时滔滔不绝、海阔天空地展开,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核心,学生听完后思维会变得相当混乱。譬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时,除了讲解加法运算定律外,还天马行空地讲解了减法定律的运用,甚至还涉及了一点乘法。我认为这就是典型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虽然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得很精彩,但学生思维会变得混乱,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尤为如此。因为小孩子思维简单、考虑问题单一化,教学时更应目的明确,集中针对某个知识点讲解。而这种撒网式的教学只会分散孩子们的思维,甚至有些反应慢的孩子会变得稀里糊涂,不知所云。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要说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了。因此像《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这节课,教师首先应明确目的:“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让分数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同时还要学会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整个教学过程要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所有教学语言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并且在讲解时,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小孩的注意力不能持续太久。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抓住教学目的组织语言,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目的要明确不仅体现在语言组织上,还体现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在教学时还应针对教学目的提出富有启发性且趣味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譬如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一课时,我针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五百个梨子加一百个梨子等于多少个梨子?对此我还要学生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学生对这样和“吃”有关的问题兴趣很大,会进行积极思考,大致会出现以下三种解决办法:第一、五百梨子是五个百,一百梨子是一个百,五个百加上一个百就是六百;第二、五百梨子加上一百梨子等于几,因为五加一等于六,所以五百加上一百等于六百;第三、运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计算,最终可得出答案六百。学生之所以会这样积极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就是因为我针对教学目的提出了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要时代化;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应用发展、动态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当今社会已是知识经济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例如网络、电视等。这些媒介充实了学生的见识,让其可获得大量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让他们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明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更要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学生。譬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应用题的对比》时,我设置了一个游戏活动来铺垫孕伏、创设情景:“①小明做好事8件,小丁做好事3件,小明比小丁多做几件好事?②小明做好事8件,小丁比小明少做3件,小丁做了几件?③小丁做好事5件,小明比小丁多做3件,小明做了多少件?④小明做好事8件,小丁做好事5件,小丁比小明少做几件?”。这几个题目不但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而且还可由此引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学会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这一点正和我国当今创设和谐社会的号召是一脉相承的,非常具有时效性。学生对于这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方式会非常喜欢,乐于接受。如果教师们能在数学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和当代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联系起来传授给学生,一定能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2.数学教学和实践生活应融为一体

数学教师单纯地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效率难以提高。在最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一定要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尽量联系现实生活,选择离学生最近的、最能调动其积极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教学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且联系的实践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贴近,要具有童趣,千万不要过于成年化,否则将适得其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合理引申,联系实践,将能极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在联系实践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选取的实践内容最好直接是教材中的,并且教师要进行加工,不能照本宣科地把书本上的例子直接说出来。②实践内容必须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且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例子或故事。③教师也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拓展,联系现实,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开放式的实践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数学源于实践,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援引的材料。教师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让其走上数学课堂,最终使数学教学和实践生活融为一体,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幽默的百科全书”。

3、结语

篇7: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数学知识在小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小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也是要求极高的。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使小学数学具有生活化,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使数学更加生活化,可以更好的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可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为数学知识大多都是属于理论性的知识,而且小学生的理解程度一般都处在理解力较低的阶段,可以说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到乏味,兴趣较低,有的时候甚至会丧失信心。使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接近生活,更加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以及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从而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去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8:创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教学论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生活案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多半是来源于生活的,但由于年纪较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当数学课堂以系统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时,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数学可谓是最让孩子们头疼的一门课程。采用生活教学法,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抽象缜密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生活技能,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数学探索欲、求知欲、质疑欲。

一、采撷生活案例,激发数学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采撷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让数学走进生活。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学生自制力和纪律意识都不如中学生、大学生好,教师要顺应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特征,结合教学活动实际需要,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

例如,在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形”,在教室里、校园里、家里找一找?学生动手动脑,不难发现:数学课本、文具盒、黑板、课桌、长凳、地砖等都是长方形。趁着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观察数学课本、文具盒、黑板等长方形图形,同学们能否发现共同特征,开动脑筋想一想,长方形的边长与边长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走到黑板前,为学生比划边长的概念,提示学生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这些特征,深化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生活中到处都能采撷到数学思想,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出发,让生活为数学课堂所用。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二、创设数学情境,密切生活联系

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原因就在于学数学没意思,太枯燥了,总是数字算来算去,不想学。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难度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应用题教学,让很多教师感到头疼,明明就是平时的计算题,只不过多加了几个字,学生就不会做了。教师如果能在生活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就能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的生活常识,让学生感到亲切,使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例如,在四则运算混合计算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这样的数学情境:同学们喜欢春游吗,春游之前大家要做什么呢?学生肯定会想到买吃的,要去超市购物。教师适时展开追问:假设班级组织春游活动,必须要购买水、饼干、雨伞、帽子等常用物品,已知水每瓶1元钱,饼干每盒10元钱,雨伞每把25元钱,帽子每顶10元钱,你需要购买3瓶水,2盒饼干,1把雨伞,1顶帽子,请问你一共需要付给售货员多少元钱?教师可以找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计算本题。在商品买卖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计算加法,还需要计算乘法,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混合运算。

数学课程属于比较抽象的学科,低年级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难免卡壳。通过创建数学情境活动,能让学生结合实际明白所要学习的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在情境创建活动中,教师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走入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回归生活,学有用的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来源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实际应用的机会,才能及时巩固,真正做到学习致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提炼出来,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既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为什么车轮的形状却不是三角形?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数学情境,还要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引导,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提升和拓展,归结出新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价值,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物料采购制作合同下一篇:浅议中学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