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2024-05-02

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精选5篇)

篇1: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自2005年9月21日市失地无业农民安置领导小组扩大会后,我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失地农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高度重视,奋力推进,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现将近期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六项举措,贯彻扩大会议精神9月22日,我区召开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工作专题会,传达了市委、市政府专题扩大会议精神,落实了六项举措:一

是将区政府相关副区长全部纳入领导小组任副组长,加强了工作力量。二是制定了例行会议、专项信访接待等5项制度。三是再次对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做到不重、不漏,同时建立健全台帐。四是在第二次清理数据的基础上,科学

测算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所需要的资金。五是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安置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六是围绕失地无业农民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

二、启动九大体系,力推安置补偿工作 我区出台了《关于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9大安置保障体系。一是启动失地农转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面完成了清理核实工作,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共1271人(1-9月为失地农转非人员发放低保金万元),对后期新申请的403户614人的核实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体系,加速了对失地农民的登记工作,2004年1月1日到2005年7月31日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有649人,已初审393人,预计在月底前自愿参保人员参保率和救济金发放率达到80、符合条件低保参保率达100,圆满完成市下目标任务。三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就业安置体系,对符合劳动力就业条

件的5234人,实施了再就业培训,近期开设了9个再就业培训班,共培训450人,在10月12日市就业局招聘会上,签定意向协议26人,为67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四是启动文教、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就近入学、一视同仁”和“低费率就医”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解决了58名失地农民子女就学,减免教育学杂费、住院费、手术费、门诊挂号费等共万元。五是启动住房安置体系,自2005年9月1日起,我区严格按照“先补偿安置,后实施拆迁”的原则,落实了安置方案和措施,住房安置预计年底前得到全部解决。六是启动信访接待体系,成立了以区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处置突出信访问题工作组,集中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解决失地农民信访案件,近段时间共受理安置补偿信访案件15件,接待信访群众44人次,处理15件,回复率达到100,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化解了征地拆迁中的纠纷和矛盾。七是启动司法救助体系,对失地无业农民积

极开展了法律援助,采取设立流动法庭、免费咨询点,免费代理服务,开辟救助热线等形式,重点解决工资、赡养费、抚恤金等问题,共提供司法救助、法律援助10件,做到了早受理、早执行、早解决。八是启动资金扶持体系,努力克服偿债高峰期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补偿安置资金专户,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是启动便民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全区16个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部门、涉及69个行政许可项目进入政务中心,简化了办事程序,确保各项扶持和救助政策及时落实。

三、强化四个到位,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活动月中,我区把解决好XXX补偿金拖欠和XXXX“一碗水”动迁58户未入住安置房作为失地农民安置集中兑付阶段的起点和突破口,强化措施,确保实效。一是领导指挥到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达现场听汇报、抓协调、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实

际问题。二是宣传引导到位,专门组建了由所在乡镇分管书记任组长的群众工作组,深入基层,宣传政策,积极化解矛盾。三是管理监督到位,派出专门力量直接参与安置房的施工管理,特别是对工程涉及到的水、电、气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工程的质量,避免了出现“豆腐渣”工程。四是资金补偿到位,采取缓发机关干部职工福利、向乡属企业借款筹资、加大现有存量资产盘活变现等措施,筹集资金349万元,集中解决了XXXX拖欠补偿和XXX动迁58户安置房的问题。

四、完善四大机制,规范安置补偿工作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将安置工作纳入了综合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结合实际,提出了“六个100、三个确保”的目标,即在市下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率达100”和“确保失地无业农民子女全面就学”两个目标。二是完善规范运作工作机制,工作中坚持实行“阳光

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省、市征地拆迁政策,积极加强宣传,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做出限时承诺,统一思想和口径,落实“三统一”、“九公开、五不征”、“两公告、一登记”等制度,切实规范安置补偿操作。三是完善安置补偿创新机制,放开思路,大胆创新,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启动了货币安置、住房安置、听证制、限时兑付制、12全文查看

篇2: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

川委发[2004]1号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现就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工作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省部分农村集体土地相继被征用。从总体上看,各地对被征地农民都按政策规定给予了补偿,为解决好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乱占滥用耕地,在征地中不按法定程序和标准执行,补偿不到位,住房不落实,安置途径单一,侵犯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现象,致使部分被征地农民失地失业,生产和生活得不到保障,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带着深厚感情,认真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好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严格依法征地。政府要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各类建设用地,1

要按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征用控制指标内,按程序统一由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任何单位、个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自签订的征、占地协议,一律无效。在征地中,必须按规定足额补偿被征地农民,并落实人员安置措施,切实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对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且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暂停报批其城市建设用地,并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贯彻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要严格保护耕地,禁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征地规模要与农民向二、三产业实际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土地实际开发规模相适应。各类非农建设要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用地定额管理,防止圈占和浪费土地。要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严禁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用于农业园区开发项目。

依法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各类建设项目一律不准采用征地费用包干的办法。要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规范资金的分配使用,严禁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用没有依法及时足额到位及拆迁安置不落实的,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可以拒绝交付土地;征地补偿费用按规定到位及拆迁安置方案落实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不得拖延交付土地。要以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可用资金为主要来源,建立征地调节资金,确保征地补偿费用的落实。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省财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征地调节资金管理办法。

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征地拆迁安置用房建设要超前规划、超前实施,尽力做到先建房后征地拆迁。今后征地报件要出具

拆迁安置方案。需过渡拆迁的,要落实安置方案和措施,保证被拆迁人在过渡期间的基本居住和生活条件。过渡期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限。严禁先拆迁后征地。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一规划、统一修建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小区。农民自愿购买商品房的,可以采用货币安置办法。

三、拓宽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渠道

拓宽就业门路,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对因国家征地并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应将其纳入城镇社区管理范围和再就业工作范围;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鼓励其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工作,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帮助失地农民发挥其农业技能,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园区务工或承包经营,继续从事种养业;失地农民经商办厂、自主就业和自我组织起来就业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政策。用地单位应把适合于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置给失地无业农民。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营利性水电、交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失地无业农民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四、妥善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力度,并从土地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解决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低保等社会保障问题。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对符合条件的因国家征地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都要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各地要根据承受能力,制定规划,逐步落实。具体办法分别由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国土资源、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审计、法制、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指导服务。要把做好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紧密结合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对拖欠、挪用、截留征地补偿费和拆迁安置不落实的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的,必须限期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拖欠或少付征地补偿费的,必须限期补偿到位。今后不允许发生新的拖欠行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补偿和安置问题,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又要坚持依法行政;按照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依法处理,确保稳定,促进发展。各市(州)要将清理和纠正的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篇3: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一、党政领导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2004年来,委组织部、委宣传部、扶贫开发办、小河职业中学叁仟余名师生等“四板块”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招生工作。组织部2004年培训两期308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工作考核范畴。2004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学校于2004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 保证培训需要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C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房屋在外)。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 安置就业铸辉煌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打工的曾敏,现任“松下集团”住西北总代理,在兰州设立市场时,个人投资500万元,年薪50万人民币。还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农集团任一方总代理和销售部总经理,年薪在20万人民币以上有岳立、马恩强、冯学礼、赵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璜承包的陈江林、黄菊华等年创纯利都有在20万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保证了学员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2005年3月,家政服务班26位结业生中的彭俊、殷文艳、苏小梅被输送到北京中央首长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计算机、保安专业的余慧娟、何秀峰等五人被输送到“珠海包机有限公司”从事前厅服务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4、就业一个厂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学了实用技术后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地方经济,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实施五个“三”工程

1、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职高学生长期的学历培训和农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单项专业技能培训与多专业多技能转换培训相结合,把培养低层次员工和高层次白领管理干部相结合。

2、实行“三个合作”:即学校、企业、劳务扶贫部门通力合作。

3、搞好“三个设置”:设置好课程,添置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好教师队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实行定向、定点、定单培训。二是培训好后派专人护送。三是保证头天到,第二天就上岗。

篇4: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公文

强化劳务开发

促进人才转变

——职业中学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安置情况汇报

XX职中2004年7月被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命名为“四川省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开发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先定单,再培训,后就业,长短结合精技能”的特色办学之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学校先后被评为巴中市劳动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职业技术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职业高中”,“国家示范专业教学点”、“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开办了电子装配、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车工、钳工、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保安、电动缝纫、饭店服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强化技能培训,还为的“三大产业”培训了“南江黄羊饲养员”、“乡村兽医”、“银花、核桃、银杏的栽培及加工技术”等人才。几年来共培训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亚特兰斯、步步高、康佳、华维、托普、松下、恩斯迈等电子集团,北京、西安、青岛等地的建设公司,正大、希望、大北农等享有盛誉的企业。2004年2月以来,培训了各类技工2520人,其中农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务工就业,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党政领导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

党政充分发挥小河职业中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的龙头作用,有效地整合师资、设备资源,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工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科技扶贫致富工程。

2004年来,委组织部、委宣传部、扶贫开发办、小河职业中学叁仟余名师生等“四板块”狠抓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招生工作。组织部2004年培训两期308人,100%的学员获得“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合格证书”,85%的领到了“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20%的学员达到中、高级技术资格水平。96人外出务工,其中39人竞争到管理人员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传部到各乡镇中小学、卫生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院调查研究,与各中小学校长、卫生院院长一同制定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用三年时间将教师、医生在农村40岁以下的家属进行一次种植、养殖、劳务技能等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小学、医院的工作考核范畴。2004年参训的家属98人,其中75人到特区务工,年纯收入都在壹万元以上。县扶贫办深入到各企业、机关调查了解自愿外出务工者及贫困乡村务工人员的情况,造册登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费到位、统一组织到小河职中进行培训。招收265人,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安置到全国四个大中城市15家企业,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职中的3000余名职高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村,学校印发了10000余份招生简章,在电视、报纸进行宣传:劳务输出要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增强劳动力综合竞争能力,3000余师生齐动员,顶烈日、冒严寒,走乡串户招收学员970余名。学校把招生宣传列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规模从小河职中送走的农民工,县委书记、县长都要在欢送会上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预祝他们人人都能抱回一个金娃娃。

学校于2004年7月份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杨志成为组长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常年坚持办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训规划,负责招生培训安置等工作。并在深圳设立了“安置就业指导小组”,对已安置的农民工进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校聘请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2人为实习指导技能培训教师,还在建设局、旅游局、磷肥厂、水泥厂等单位聘请了8人为技工指导教师。

二、设备设施齐全

保证培训需要

学校在相当紧张的财力中,拿出120万元来解决硬件设备。1.首先解决培训场所。在县政府关怀下,购买了原东榆粮管全部房屋3000余平方米。粉刷更新了房舍,重新安装了生产用电线,修通了学校到粮管所的桥梁、公路,总投资68万元。2.购置了设备。计算机80台、电动缝纫机二十五台、彩电、VD、40多种电子原件、机床全套设备、电焊机十台、电工部分设备等总投资40万元。3.添置200人住宿用的钢架床100架、200架床铺设备,投资6万元。4.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投影仪、手提电脑等设备,投资6万余元(房屋在外)。

三、远走高飞闯市场

安置就业铸辉煌

学校通过培训90%以上农民工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且收入丰厚。就业务工的同志深有感触的说:外出务工练了胆子,换了脑子,挣了票子,找了路子。据初步调查:进入厂家有高技工328人、中技工758人、管理干部126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校培训后统一输送到沿海特区的李斌,现任“瑞华皮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年薪50万人民币。在成都从事养殖业的鲜成雄,现任“成都金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引资伍仟万人民币,年创利润800万元,在自贡、乐山、华阳有其分支公司,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曾在“松下集团”打工的曾敏,现任“松下集团”住西北总代理,在兰州设立市场时,个人投资500万元,年薪50万人民币。还有在正大、希望、通威、大北农集团任一方总代理和销售部总经理,年薪在20万人民币以上有岳立、马恩强、冯学礼、赵海章等十多人。在西安、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璜承包的陈江林、黄菊华等年创纯利都有在20万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保证了学员有业可就,有业能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2005年3月,家政服务班26位结业生中的彭俊、殷文艳、苏小梅被输送到北京中央首长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计算机、保安专业的余慧娟、何秀峰等五人被输送到“珠海包机有限公司”从事前厅服务 工作,月薪1500元以上。目前在训的128人,三月底将奔赴上海就业。

学校坚持为“科技扶贫、服务三农”的原则,围绕“一专多能市场化,务工创业闯天下”的培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工业化,面向第二、三产业,面向城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既培养了“远走高飞找门路,立竿见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影挣现钱”的4000多名技能劳动大军,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二千多名精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猪状元”、“羊司令”、“种植大王”。

四、几点成功经验

(一)抓好“五个一”

1、更新一个观念。通过培训过程中举办的讲座反复给农民工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牢固树立“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挣轻省钱”的观念。

2、掌握一门技术。在开展的十多项岗前培训中,自选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使其一进厂就是一位较为熟练的技工、多面手。

3、办好一个证书:在培训结束时,与劳动人事部门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

4、就业一个厂家。

5、致富一方百姓。把学了实用技术后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地方经济,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实施五个“三”工程

1、做到“三个结合”:即把职高学生长期的学历培训和农民工短期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单项专业技能培训与多专业多技能转换培训相结合,把培养低层次员工和高层次白领管理干部相结合。

2、实行“三个合作”:即学校、企业、劳务扶贫部门通力合作。

3、搞好“三个设置”:设置好课程,添置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好教师队伍。

4、唱好“三步曲”:一是实行定向、定点、定单培训。二是培训好后派专人护送。三是保证头天到,第二天就上岗。

5、实行“三包”。一包送到工厂。工资不低于800.00元(出全勤者)。三包安置三次,跟踪调查指导两年。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跑“订单”;二是按“订单”需要设置专业,增置设备;三是按订单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配备教师队伍;四是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强化学员动手能力;五是搞好就业安置,确保培训人员有业可就,就业稳定,收入丰厚;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搞好跟踪指导。公文

篇5: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土地补偿长效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利

益。一是严格落实征地补偿政策,确保补偿资金足额到位。对青苗补偿及安置补偿款一律一次性划拨,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款项发放到群众手中。二是创造条件,落实村居安置地,通过土地开发利用,使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大力鼓励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土地资源,在预留用地上统一建设厂房、商贸区等对外出租,探索依靠不动产收益富民强村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强土地补偿金监督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为保证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在明确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由被征地农民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强化镇(街道)和村居理财小组两级监督管理职能,明确规定各村居动用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必须由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经镇(街道)批准,定期公开帐目,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建立就业扶持机制,增强被征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建立人力资源培训制度,扶持被征地农民就业。拿出被征地农民培训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辖区内的待业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在企业中安置就业。今年,已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村居青年2600人,受训人员全部在辖区企业实现就业。二是成立劳务工程公司,大力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出台具体劳务公司运行管理办法,创新劳务市场管理机制,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建筑工程、保洁绿化、物业管理等就业岗位。今年来,已通过各种途径为有关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三是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被征地农民就业搭建服务平台。建成“人力资源数据库”,制定企业优先吸纳用工制度,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定期举办就业供需洽谈会,使企业和被征地农民充分进行双向选择。同时,积极利用劳动保障部门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免费为被征地农民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办理相关手续,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和劳务派遣。目前,累计免费培训下岗职工9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7100余人。四是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被征地农民创业。积极鼓励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优先提供信贷资金,并在工商、税务等方面协调一定限度的费用减免,激发被征地农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

(三)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解除被征地农民后顾之忧。一是实行福利性生活保障制度。近几年,**区各乡镇对建设占地达到耕地三分之一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年人,分别结合本镇(街道)实际,每人每月发放60-80元不等生活补助;对完全失去土地的村居民,采取发放基本生活费或粮、油等福利发放形式,直接对村居民生活进行补贴。二是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着“个人自愿、财政补贴、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有效解决了广大被征地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三是严格落实城乡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做到对贫困村居民应保尽保。四是全面启动合村并点村居改造工程。如胜园街道,对园区内村居改造一期工程已实现开工建设,年内将有11栋住宅楼建成并交付使用。

(四)建立统筹发展机制,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实力。一是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做好中间环节衔接,积极组织引导村居围绕企业开展运输、销售、服务等相关经营活动,多渠道增加集体和村居民收入。二是引导村居集体搞好安置用地的开发经营。大力鼓励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安置用地,大力扶持村居建设标准厂房、公寓楼等基础设施,通过厂房、房屋出租、出售等形式增加村居集体收入。三是鼓励、引导村居在工业园和商贸区内利用土地补偿费等资金进行房地产、商业设施开发。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市尚未出台一套系统的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相关保障措施缺乏刚性政策支持。虽然有些基层单位制定了《关于被征地农民安置的意见》,但受资金等因素限制,部分政策还没有得到较好实施。如被征地农民的创业和就业,在金融信贷、工商税务优惠等方面,仅靠基层职能权限难以有效落实。同时,失去土地后,新户籍制度体系下农民的身份问题如何界定,一系列体制性问题也急需解决。

二是资金投入机制有待健全。目前,因征地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基本依靠乡镇财政和征地补偿安置费进行,而土地补偿安置费由县区财政统管,随着被征地农民安置资金的逐年增加,资金筹集难度越来越大。以老年人福利生活补助费发放为例,该项资金由乡镇财政独自承担,随着征地总量的增加和进入老龄人口的增加,乡镇财政负担愈加沉重,影响了其它惠农资金的支出。

三是老年人生活保障标

准有待提高。老年人缺乏劳动能力、无固定经济收入,失去土地后生活保障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市还没有实行统一的被征地村居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办法,但补助标准明显偏低。例如,对于一名男满60周岁领取补助费的老年人来说,以山东省2005年男性平均年龄男72周岁计算,按照每月领取80元的标准,补助费累计领取

总金额为11520元。随着当前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受近年来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老年人补助标准与当前农民的生活条件已不相适应。

四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力度不够。目前,我区尚未实行专门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规定,而镇、街道实行的是全市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受缴费主体单

一、保障能力差等因素制约,农民参保积极性普遍不高。按现行48元/人年的缴费计算,缴满40年后从60岁开始领取保金,每人每月仅可领取50元,对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意义不大。

五是村居改造工程独立实施有难度。合村并点村居改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旧村拆迁,腾出土地多数为工业用地,是“政策性亏损式拆迁”。土地招拍挂费用少于拆迁费用,安置房建设费用更没着落,仅靠镇、街道和园区自身力量难以顺利实施。仍以胜园街道为例,姜王、陈家、东现河、西现河四村居的一期改造工程需建设和拆迁资金超过2亿元,根据目前辖区农民经济收入状况,在没有一定优惠政策的条件下,多数农民无能力购买所需楼房,街道和园区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用于补贴。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建议县区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落实有关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强、保障有力的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规定,将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纳入县区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挥财政、民政、土地、工商、税务、金融等相关职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的浓厚氛围,形成工作合力,为被征地农民安置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建议由县区、乡镇两级财政联合建立被征地农民安置专项保障资金,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救助、就业培训、扶持就业,并确保各项安置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按照村居征地比例,将现有人均耕地较少的村居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并调整合作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县区财政承担一定比例的老年人生活补助费,并适当提高补助费发放标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针对被征地农民实际特点,研究制定专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邓拓散文《“伟大的空话”》下一篇: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