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24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共6篇)

篇1:“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任玉华

内容提要“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年由美国人提出的。主题与主语分属两个不同的平面。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这一理论及其拓展观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非汉语为母语者对汉语中“把”字句等特殊句式句意的理解,从而拓展了它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理论的提出与实践意义

1976年,美国人李讷(CharlesLi)和汤姆逊(San—draThompson)提出,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topic—prominentlanguage),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language)。他们认为,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句子的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给汉语语法学界长久以来进行的关于主语如何定论的问题以及主题和主语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启示,也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主题与主语的划分

传统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不承认主题的独立句法地位,而主张句子中可以有多个主语,认为主语就是动作的参与者,经常是施事,找到施事就找到主语。后来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施事不一定出现,而表工具、动量、处所、时间等都有可能是主语,扩大了主语的范围。对主语最普遍的认识是:A.主语是名词性,但也不否认有谓词性(动词、形容词),例如“叫人看见多不好”。B.汉语总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结合A看,在动词前名词性的就是主语。但汉语动词前有时有多个名词性成分,表达不同语义,例如:“这篇文章,我的意见,最后一段,你最好补充点材料。”王力先生认为:主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主语定义。而最通行的两种说法:一是主语是话题;一是主语是陈述对象。按前一种说法,动词前名词性都可能是主语;按后一种说法,前几个也都可能是主语。事实上,定义不能解决问题。于是CharlesLi和SandraThompson搞折中,提出把主语与话题分开,主张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的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句法地位

他们所以找到这种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汉语事实的影响。汉语中有相当多的所谓的“主谓句”,其句首名词语(一般所谓的主语)跟后面谓语里的核心动词不存在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系,例如:“这场大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及时。”“这场大火”跟核心动词“来”没有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关系。他们正是从中得到启发,提出了以突出主语还是突出话题作为考察标准的新的语言类型说。(陆俭明,2003)

2.主题与主语所处的层面

分出话题目的是限制主语与动词的关系,可是汉语每一种句子成分语义内容都不一样,像状语与中心词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动词与宾语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不允许主语与动词之间关系多种多样呢?所以静态地考察汉语,没有必要把主语和主题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硬拉到同一个句法平面上。动词前的施事大多是主语,主语不一定都是施事;主语大多是话题,但话题不一定都是主语。主语和话题的核心是相同的,外延却是模糊的,是错综复 杂交织在一起的。话题是谈话内容,是已知信息,因而属于语用范畴,它跟述题相对;主语属于句法范畴,它跟谓语相对。实际是分出言语和语言单位,话题是言语单位。其次从语法看,句子内部语序可以改变,而不影响意思,时间、处所词可以放在施事主语前,也可以放在后边。例如:“今天你来”与“你今天来”,语序变了,意思没变。说它改变话题,就会否定语序灵活性。如果只有两个名词,一个叫主语,一个叫话题,但有三个、四个怎么办,中间的叫什么?

所以我们认为,单独用某一个平面的标准来分析汉语事实,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中,更不要受层次限制。要动态地考察汉语,说明为什么语义内容不同,结构形式却可以相同;结构形式相同,而表达的语义内容却不同。

3.“主题突出”的实践意义

CharlesLi和SandraThompson人为,一个句子的主题基本上是该句所说的事,它总是出现在句首,并且总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有所了解的事。美国匹兹堡大学曹逢甫先生在研究“把”字句时,打破了主题必须位于句首的标准,提出句中除了有位于句首的第一主题外,还会有其他主题,陈述对象一个,就是一个话题;陈述对象多,就是多层话题。这就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在常用的同义句比较时,收效甚佳.如:

A.我喝光了那瓶啤酒。B.那瓶啤酒我喝光

了。C.我把那瓶啤酒喝光了。D.那瓶啤酒被我喝

光了。A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其他三个都是A句的变体。如果你想正常地叙述这件事,就用A式;如果谈话的注意点是“那瓶啤酒”,就用B式;c式是将“我”作为第一主题,将“那瓶啤酒”作为第二主题,同时用介词“把”标示处置关系;B式是将“那瓶啤酒”作为第一主题,将“我”作为第二主题,同时用介词“被”标示被动关系。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解释存现句,如:留学生提出,为什么不在“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前加“在”,只要简单地回答:在汉语里“桌子上”已经是一个主题,所以不需要加介词“在”,他立刻就明白了。

二、教学中的应用与深入探讨

怎样将“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这一语言特征更全面地应用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笔者不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而且还在对汉语语言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对下列句式进行了语义、语用的综合分析,并分别考察这些句式的主题是怎样根据语用的需要被确立的,特别是考察了句中述题部分对主题的选择限制,力求探索出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转换规律。

1.“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按现有的研究成果,很难给学生三言两语讲清楚,因此学生在交际实践中尽量回避用“把”字句,“被”字句用得也不地道。而二者又有很多共同的语言特征,大多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将这一理论引入教学,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如上面提到的一组同义句。下面重点解释形式相同,而语义不同的句式,如这样一组例句:A.我喝光了酒。B.我喝醉了酒。C.我喝完了酒。D.我喝红了脸。E.我喝上了瘾。这五个句子结构形式完全相同,如果用解释同义 句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组句子的变换规律,那就大错特错了。原来当把动词后边的名词性成分变换到动词前边做主题的时候,述题对它是有选择、限制的配置作用的。A、D可以直接变换成“把”字句,因为补语的语义指向宾语,能成为“把”后第二主题的述题,例如可以说“酒光了”,“脸红了”;C句变换成“把”字句以后,语义发生了变化,原句中补语“完”的语义指向动词,是说“喝”的动作结束了,变换成“把”字句以后“我把酒喝完了”,显然补语“完”的语义指向改变为“酒”,是说“酒没有了”;B、E不能变换成“把”句,因为谓语部分没有能成为“酒”、“瘾”的述题,所以这类句子都不能说“把”字句。如不能说“我把酒喝醉了”。

在变换为“被”字句的时候,除了上面变换成“把”字句的条件以外,D句也不能说,因为“被”后第二主题的条件必须是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而“脸”本身就是施事“我”的一部分,不存在被动关系,所以不能说“被”字句,同样“我笑弯了腰”、“我踢疼了脚”等一类句式都只能说“把”字句,不能说“被”字句。还有一些无标志的被动句,例:“信写完了”“衣服洗干净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无需用“被”标示出动作的施事,即无需标示出第二主题,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无标志被动句。在讲解过程中,用大量的例句来加以说明这一理论,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带可能补语和程度补语的句式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解释带可能补语和程度补语的句式,如这样一组例句:

A.他写汉字写得不错。B.他擦玻璃擦得干干净净的。C.孩子们看木偶戏看得高高兴兴的。D.他画虾画得出神入化。

也可以根据语用的不同确立不同的主题:如果要把动词后的宾语移位至动词的前边,使之成为第二主题的话,那么A句可以变换为“他汉字写得不错”,D句可以变换为“他虾画得出神入化”。这两个句子的共同点是表述常规性行为,所以可以直接变换。而表述确指性行为的B句,却要加上介词“把”变换为“他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的”,D句也可以变换为“他把虾画得出神入化”,变换后语义发生了变化,由常规性行为转换为确指性行为。C句的“木偶戏”不能成为第二主题,如:不能说“孩子们木偶戏看得高高兴兴的”或“孩子们把木偶戏看得高高兴兴的”,因为C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主语,全句没有第二主题的述题,所以不能变换。如果要把动词后的宾语移位至句首,使之成为全句的主题时,A、D句可以直接变换为“汉字他写得不错”、“虾他画得出神入化”;B句要加上介词“被”变换为“玻璃被他擦得干干净净的”;C句不能变换,如:不能说“木偶戏孩子们看得高高兴兴的”。变换条件的选择和限制同前面一样,可见在句首和在动词前他们都具有主题性无疑。

再看带可能补语的一组例句: A.我看不完那些病人。B.我做不完这些练习。C.我猜得到他的心思。D.我看不懂中文小说。

这组例句都不能把宾语移位至动词前面成为第二主题,因为句中都没有第二主题的述题,所以“我中文小说看得懂”不能说,也不能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但是却可以把后边的名词性成分移到句首,成为全句的话题,后边的主谓结构成为述题,可以说“中文小说我看得懂”。再看前面那组带程度补语的例句,A、B、D句包含两个述题,以B句为例,它的语义结构足“他擦 玻璃玻璃干干净净的”,既然有两个述题,当然就可以有两个主题。而c句的语义结构是“孩子们看木偶戏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没有“木偶戏”的述题,所以不能变换为其他的结构形式。同样的语义结构“我喝醉了酒”、“我吃饱了饭”也是如此。下面这组带可能补语的例句,其语义结构是“我看中文小说+我看得懂”。它不同于程度补语的C句是“我看得懂”可以成为“中文小说”的述题,所以可以说“中文小说我看得懂”,但是不能说“我中文小说看得懂”。(这种语序恰恰是韩国学生习惯的语法,如果不从理论上搞清楚,这类问题就不容易得到纠正)那么包含两个述题的句子“他写汉字写得不错”变换为“他汉字写得不错”、“汉字他写得不错”也就没有问题了。

3.存现句

对“前面横着一条河”这样的存现句进行分析,是注意语法体系,还是注意句子内部的联系?从语法体系看“前面”是状语还是主语?“一条河”是主语还是宾语?这种从语法体系上的解释,对研究语法规律没有多大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没有什么应用价值。而“主题突出的理论”在解释这类存现句时却很灵验。如前面提到的留学生问:“为什么不在„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前加„在‟?”只要简单地回答:在汉语里“桌子上”已经是一个主题“topic”,所以不需要加介词“在”,他立刻就明白了。但是存现句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它的内部语义结构也不尽相同,例如: A.桌子上放着一本书。B.前面横着一条河。C.台上坐着主席团。D.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人。E.墙上挂满了画儿。F.屋子里有一张桌子。G.桌子旁边是一把椅子。H.前面来了一个人。

这组存现句并不是都可以将句尾的名词性成分移到句首做全句的主题,有的根本不能,有的可以,但也是有条件的,而且由于内部结构不同,条件也不尽相同。如:A、C句可以变换为“书在桌子上放着”(书移到句首做话题,应该是已知信息,所以是有定的)、“主席团在台上坐着”。B句看起来与A、C句结构形式相同,但语义结构却不一样,“书”和“主席团”具有可移性,而“一条河”不具有可移性,所以不能说“一条河在前面横着”,但可以说“一条河横在前面”。A、C句也可以变换为“书放在桌子上”“主席团坐在台上”。A句中的“书”由于是受事,还可以变换为“把书放在桌子上”,“书被放在桌子上”至此,已经由动作的持续变成了动作的结果,语义内容发生了变化。D、E句的宾语虽然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但动词后有结果补语“满”,而且补语的语义指向都是句首的处所名词,所以不能将句尾的名词性成分更换为话题。二者不同的是:E句的宾语由于是受事,隐含的施事可以对“墙上”这个处所进行处置,所以可以说“把墙上挂满了画”、“墙上被挂满了画”。F、G句受动词“有”和“是”的制约,也不能将句尾的名词性成分更换为话题,二者的区别是:F句可以在句首加介词“在”,成为“在屋子里有一张桌子”,意思一样,G句却不能。H句中的“一个人”是不确指的,不能成为主题,如果要变为主题的话,应该变成确指的,同时在处所词前加介词“从”,说成“xx人从前面来了”。F、G、H这样只有一个述题的句子,同样都不能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综上所述,“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这一理论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确实具有 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篇2:“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理解、学习和运用中的障碍。“你长得很漂亮”这样的句式与表达方法于他们不陌生,而在诸如“你吃饭了吗?”、“上哪去呀?”这样的“中国式”打招呼的方式,在外国学生看来严重涉及到了个人隐私,不仅不能表示友好关爱,反而还不受喜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解决这类问题不能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上,要将文化教学结合重视起来,告诉留学生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极其背后的原因,理解才能运用于交际。

篇3:“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简介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它通常是由克拉申的五个假说构成, 分别是学习与习得假说、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些假说看似简单, 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它们对第二语言的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学习与习得假说

克拉申的学习与习得假说是研究学习与习得分别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特点和作用的一种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学习者在学校教学和老师监督的情况下获得汉语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状态。然而学习者在自然地状态下, 无意识的获得汉语知识的过程则是习得的状态。举例来说, 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就是习得的状态;而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状态。

(二)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克拉申的自然习得顺序假说认为, 人们对语言知识的获得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无论学习者来自哪个国家, 只要他们的汉语水平相当, 就可以被分到一个班级中进行汉语学习, 这正说明了语言知识的获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三) 监控假说

克拉申的监控假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监控过度、监控过少和监控适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监控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尽力帮助汉语学习者达到监控适中的效果, 即能够以一定的语速正确的说汉语。

(四) 输入假说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整个语言监控模式的核心。它的公式是i+1。“i”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1”代表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语言的输入比语言的输出更为重要, 同时也更受学者们的关注。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汉语, 从而提高汉语的学习效率。

(五) 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是指情感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情感方面主要包括动机、自信和焦虑等。汉语学习者既要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 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者来说, 自信是关键, 因为它会对学习者学习汉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简介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的局限性

(一) 学习与习得关系的不确定性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 无论是学习还是习得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习得是获得一种语言最好的方式, 但有时也会出现偏误或失误的状况。这时就需要学习加以改正, 使语言的学习更加具有正确性和目的性。因此, 习得与学习有时会存在着承接与转换的关系。然而, 克拉申认为, 习得与学习是两个相互孤立的过程, 它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这种观点显然是过于绝对的, 把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才是正确获得语言的最好方法。

(二) 输入假说i+1的模糊性

由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较大, 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究竟是多少或者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是多少等问题都是很难确定的。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中也并没有给出人们具体的标准, 所以i+1的输入模式本身就具有模糊的性质。克拉申在输入假说中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第二语言的习得应该受多方面的影响, 不单单是可理解输入, 还要受到学习者母语、外界环境的和接触第二语言频率等方面的影响。例如韩国和日本的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速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国家的学习者, 这就与学习者的母语有关。如果处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学习这种语言, 接触第二语言的频率又高, 那么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就会更快, 效果也会更好, 反之亦然。

三、简介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虽然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面的性质, 但它对语言教学所提供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却是不可磨灭的。

(一)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推广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中突出强调了意义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 我国的学者就更加注意到了这种意义的使用, 尽力为汉语学习者营造一个轻松的交际环境, 使学习者能够更自如地掌握和使用汉语。在教学中, 对外汉语教师也不单是教会学生某个语法或某个词汇, 而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培养学生达到能说、会用的理想效果。

(二)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对整个二语教学的意义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虽然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方面, 但这种语言监控模式对二语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伟大的。在二语教学中, 五种假说相互制约和联系, 它们的使用功能都展现在了其中。在实际的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注意了学习与习得的区别, 还注重了可理解输入的教学方法, 并且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动态, 使它们易于学习者的二语学习, 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结语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它对语言教学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 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 使之更加的合理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将会大大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 加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建勤主编201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黄冰2004《第二语言习得》[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雷卿2002《克拉申输入假设对目前外语教学的启示》[J], 三峡大学学报

篇4:“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31-01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进行相关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汉语是汉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博大精深,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语法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学生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难度。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法理论系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由此,对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认知语言学中理据性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观点,是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能够通过认知方式或情感体验而解释语法,为留学生更好学习汉语奠定有利条件。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可通过认知语言学基础理论和观点对汉语语法进行解释,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造字的理据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具有理据性的,造字也具理据性,字的表现形式和字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木、林、森”这三个字之间,充分体现了多种造字规则。一是象形,根据事物的外观形象进行造字,“木”字给人以树的形象联想。二是会意造字规则。“林”可以看成是一排树木,“森”可以看成是一片树木。由此可见,造字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积极为学生讲解造字的理据性,既能提高学生对字的认知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更好学习汉语具有积极的作用[1]。

(二)构词的理据性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也体现在构词方面。字是词的组成元素,构词具有一定的理据性。

首先,名词重叠,大多扩大了字义的范围。例如:“人”变为“人人”,代表很多的人,增强了字的表达效果。再如:“山水”可能代表着某一处的山水景物,而“山山水水”则表示众多山水场景,使词语具有更宽泛的范围。

其次,形容词重叠,大多加深了词义的程度。例如:“认真”和“认认真真”两个形容词,应用在同一语境中,则有不同的效果。A.小敏认真做每一件事。B.小敏认认真真的做每一件事。两个词分别应用于同一句中,虽然都表示“小敏做事认真”之意,但B句强调“小敏做事认真”的程度明显加强,字里行间中渗透着细微的谨慎[2]。

重叠词虽然有词义增强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使用规则,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易错点之一。由于重叠词本身具有“很”、“非常”之意,因而在使用叠词的语句中,不可插入“很”、“非常”等字样。例如:“白白”这个词,应用在语句中,可以为“我有一张白白的脸”,却不可在“白白”之前加入“很”字,即“我有一张很白白的脸”,这不符合汉语规则。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汉语规则而教学。首先,使学生明确造字理据性,避免学生写错别字。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欧美留学生和日韩留学生的这类错误相对较多,并且我国学生错别字现象也极为普遍。为学生进行造字理据性讲解,能够增强学生对造字的理解,以强化记忆。其次,学生如果掌握了字词的理据性构造,不仅自主进行汉字演变体验,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和减少失误。

二、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

(一)重叠词的象似性

对于重叠词而言,名词重叠词表示“多”之意,形容词重叠词则表示“很”、“非常”之意,前者代表数量增多,后者代表程度加深。重叠词具有象似性,因而对外汉语教师有必要积极利用其象似性特点而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重叠词的区分理解。例如:名词“日夜”和重叠词“日日夜夜”,前者表示一个日夜,后者表示多个日夜,增多了数量[3]。

(二)语序的象似性

汉语语序具有一定的顺序,能够代表语法意义。如果语序发生变动,则表达的意义也随之改变。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此类现象称之为“顺序象似性”,主要分为时间顺序象似性和空间顺序象似性两种。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象似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语序的变动,使语义发生改变,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部分。但是,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多举例,对多种语序的不同语义进行解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我拿书去办公室”和“我去办公室拿书”,从字面上来看,两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对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则会发现两句在时间顺序方面存在不同点,前者代表书已经拿在手中了,且要带着书去办公室;后者代表书在办公室,我现在过去取。

2.空间顺序

汉语语序中存在着空间顺序象似性。例如:“我在图书馆读书”和“我读书时在图书馆”,这两句都表明图书馆是我读书的地点之意,但前者表示“我现在正在圖书馆”,后者未表明“我现在是否在图书馆”,有不在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语序的变动,使空间发生了改变[4]。

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了解汉语语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汉语语序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开展。SOV是汉语中典型的语序语言,教师只有对认知语言学的理据性和象似性有深度把握,才能对外汉语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留学生更好学习汉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精讲语法理论,但自身必须具备系统的语法理论基础,进而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另外,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实例而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对留学生更好学习汉语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向辉.汉语语法的理据性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

[2]王丽丽.基于语料库的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孙庆芳.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给”类介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5:“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拟定题目:浅析影视赏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院系: 文学院

所在班级: 对外汉语教学

指导教师:

2014年2月16日 浅谈影视欣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3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影视欣赏..........................................4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4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5

(三)引进影视欣赏的必要性..........................................6

(四)影视欣赏教学的现状............................................6

二、对外汉语影视欣赏教学的优势......................................7

(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手段......................................7

(二)丰富教学的文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

(三)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学习心态..................................8

三、影视欣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8

(一)影视材料的选择和划分..........................................8

(二)影视欣赏与教学对象相结合......................................9

(三)影视欣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10

四、对外汉语影视欣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11

(一)根据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影视材料.................................11

(二)增强学生在影视欣赏课程中的参与性.............................11 参考文献...........................................................12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对外汉语的国际化推广工作的发展和展开,留学生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各大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因此其已经走上了缓慢改革之路,为了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情况。电影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引进了影视欣赏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可以说这是一种新兴的尝试,效果是显著的。影视欣赏在汉语教学中的有效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更是对中国语言文化进行了解的最好途径,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的存在。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现阶段对外汉语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强调了影视作品作为对外汉语辅助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同时,还指出对外汉语中引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的优势,并对影视作品在对外汉语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描述,最后对其未来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影视欣赏;中国语言文化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影视欣赏

语言是人类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最基础的技能,而不同语言的学习更是加强沟通能力的一种最佳渠道和方式方法,然而,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总是略显的单调和枯燥,就针对于汉语而言,其特殊性以及复杂性是其语言体系中最容易引起学习者心理抗拒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影视欣赏在现代也越来越多的被利用于语言教学的授课方式之中,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语言教学媒介,影视欣赏不但可以对语言进行情景营造,还能够对一个国家的言语文化和习俗进行解析,更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领悟,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将影视欣赏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发展作用。对外汉语教育引入影视欣赏这种语言教学方法,是近些年来很多语言教育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向,尤其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影视欣赏,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影视欣赏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为新兴的一种引入式教学手段,其存在很多的优势。首先,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方式,影视欣赏俨然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育一种不可或缺的、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性教育模式,而且,影视欣赏中的大量影视资源,更是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补充教学材料,更是对中国深厚底蕴的最佳体现,中国语言被认为是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文字和词语总是可以表现出很多很深的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对语言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那么对语言的学习将困难重重,对外汉语引进影视欣赏这种教学方式恰好对语言的学习起到了补充和帮助的作用;其次,影视欣赏中的话题比较开放,更容易引发学习者的思考和共鸣,在互相的交流沟通中对语言的理解和分析将进一步加深,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汉语的语感培养和逻辑思考将得到有效的锻炼;最后,影视资源的丰富性使得对外汉语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学模式也逐渐成熟。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

想要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有效且深入的探索和分析,那么就应该清楚的认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这是最为基础的一种了解方式。对外汉语教学在笔者看来主要是针对外国人如何学习汉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其实质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对学习汉语的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还要指导学习者能够正确的使用汉语进行正确的社会人际交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于成人。而且想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和研究以及翻译的学习者,要对基础理论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由此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是一门十分新兴的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学科,(????)更与语言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外汉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学和语言学,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一些新兴学科,如计算机、通讯工程,以及跨国文化交流等学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地位的提升,汉语已经成为各国语言学习者颇为重视的一种语言,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方面来看,近些年,其成绩可谓喜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外,汉语被全世界超过3000万人当做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同时,教授汉语的大学已经超过2500所,这些大学已经遍布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69个国家和地区有所合作,并建立了孔子学院,总数至今已经达到238所之多;在国内,从2004年开始,各大高校陆续建立留学生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及教学也陆续展开,截止至2004年底,留学生教育学院已经在120多所大学中成立,并有400多所高校已经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年均7万以上的国外留学生进入中国大学开始学习,其中进行汉语学习的占据6万人次左右,可以说,对外汉语专业及其教育已经在我国初见规模,尤其是北京语言大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发展堪称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基地,随着我国对外汉语的发展,其教学模式也发展迅速,无论在特色性上、层次性上,还是多样式的教学体系中,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也越加完善和正规,而对外汉语的教学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汉语预备教学、网络教学、对外汉语师资教育、汉语速成教育、汉语研究生教育以及华侨补校教育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但是,在对外汉语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在同一时间暴露出来。

面对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我国国内的很多学者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其中,季羡林老先生指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语言学界中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和研究的成果还无法让人满意,而且离预期差的很多①;学者李如龙先 ①.季羡林.卷首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0(1):1.生认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方面有所欠缺,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实验和学校的师资培训和教学培训上有所缺陷,这在对外汉语教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处在落后的地位,同时,相应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也无法使人感到满意①;崔永华老师指出,我国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和单一,相较于60至70年代的国际语言教学水平提高并是不是很多,而近些年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研究不少,但是却不能及时投入到实践中来,这就使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过于老化②;刘珣认为,我国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教材中雷同现象严重,还有很多粗制滥造的盗版书籍参入其中,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且改革和应变机制迟缓,从而导致教材的路子比较单一,品种相对单调,雷同感强,缺乏创新等③,还有很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可以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虽然发展迅速,还是隐患亦不可小视。

(三)引进影视欣赏的必要性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一种新兴的针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工具”被引入,它就是影视欣赏。影视欣赏的引进,是对外汉语教学满足教学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相比于其他的辅助教学模式,影视欣赏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优势之处,比如其信息的传递性以及实践的创新性,在调动学习汉语者的积极性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旧的对外汉语教学辅助已经无法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如何将枯燥的语言学习,用更加生动、更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教学方式来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影视欣赏,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应用,吸引学习者,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善用影视资源和优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影视欣赏的加入使得课程的设置更加完整,通过对作品的诠释,将视、听与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语言学习的理想载体和媒介,真正做到并实现了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双丰收,这也是为何对外汉语引进影视欣赏存在着必要性。(二次强调优势表示其存在的确具有必要性)

(四)影视欣赏教学的现状

影视欣赏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和看到电影,可以说语言的一种传播的途径,①②.李如龙.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内容[C]//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7..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世界汉语教学,1999(1):3-8.③.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影视欣赏的新兴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可以说在语言学习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影视欣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认可,作为提升语言视、听、说能力的辅助教学手段,它正在逐步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对外汉语影视欣赏教学的优势

一个新兴事物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其拥有许多优势之处,在语言学习中更是如此,面对枯燥的语言学习,影视欣赏的优势成为了其进入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原因。

(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手段

首先,影视欣赏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说,影视作品是一种国家文化的直观体现和缩影。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影视效果正是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时代下的社会和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在对外汉语的学习中,如果仅仅是枯燥的、重复性的对汉语进行学习,是很难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的,但是,一部电影的加入,可能有对积极性的激发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两个国家的人互相交流需要引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可能使体育,也可能是学习,而更有可能是一部电影,因为在电影中,语言的使用频率是交流话题中比较搞得,与其他话题相比,影视中的交际环境更加符合真实的社会,同时也更加自然,其文化和内容也更是丰富,这就会更容易的引起语言学习者的共鸣,激发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再结合影视中视、听、说的有机结合,跨文化交流将在语言学习中更加有效。在根据一个电影进行交流后,不仅作出了语言交流上的学习,也可以对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获知,这也有效语言的继续学习。

(二)丰富教学的文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教学的文化性,这样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逃不过听说读写四个步骤,语言的枯燥学习会消磨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方式方法仍旧枯燥,那么语言学习的成功率会很低,因此如何丰富教学手段成为解决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影视欣赏,为枯燥的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在对影视作品进行欣赏时,学习者通过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去掌握和学习在语言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文化信息,并且这种方式所收获的知识更容易被储存,同时,学习者还能沟通听觉来对影视欣赏中的信息进行二次获取,也是对知识储存的第二次巩固,在这些学习者中,很多人还会跟着读,甚至记笔记跟着写,这便是第三次或进行第四次巩固,而且听说读写的过程在整部影视欣赏中不断循环重复,这最大限度的在基础上提高了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能力。①可以说,影视欣赏进入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不仅在基础上对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行了有效提高,更为学习者提高语言整体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极大的对语言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补充和辅助,最大限度上做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丰富化。

(三)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学习心态

最好,影视欣赏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注意,甚至很多语言学习者对电影中的一些台词产生仅为浓厚的好奇和兴趣,并会对台词进行主动的模仿,对台词的产生进行深入的了解,甚至对其产生的背景文化进行学习,这种主动的学习要比被动接受学习所收获的知识要更加不容易被遗忘,相较于传统的汉语学习,影视欣赏的教学手段则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更加的主动。同时,语言也是一个通过长时间积累才能学好的一个专业,如果一个学习者长时间的保持在枯燥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其语言的学习心态也必然是消极的,这样就会使得其在语言学习中也会逐渐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在语言的学习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下,学习者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对所需学习的事物的认知更为迅速,获取的知识更为简单。影视欣赏正是改善枯燥语言学习状态,让学习者保持愉悦心态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手段。

三、影视欣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影视材料的选择和划分

影视欣赏教学虽然有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但是,对于影视材料要进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划分,只有影视材料的选择和划分合计性高,其针对性才强,教学效果才会显现出来。其中,要对影响材料的类型进行细致的划分,例如,①.Baltava.I,1994,Impact of video on the comprehension skills of core French students,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50,3.可以按照历史、文化差异、商业、民俗、中医、饮食、娱乐、风景、日常生活等类型进行进行区别,可以征求学习者的意见,并尊重他们对所需要知识进行选择。当影视材料的类型被进行细化的划分后,就可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影视材料辅助,按照学习者的兴趣播放他预期中的影视作品,这会极大限度的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选择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意,电影被运用于课堂中,就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影视材料并没有配套的教材,更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因此,这种影视材料的划分是为了让选材和取材变得简单化、让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的一种教学手段,切记不可偏离教学目标,脱离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这种选择和划分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有效合理的运用影视资料,让影视欣赏教学有效的完成。在选择和划分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影视艺术修养,让影视教学成为真正有助于教学的一种帮助,而不是掩饰课堂教学苍白无力的掩体,不要违背影视资源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优化的初衷。

(二)影视欣赏与教学对象相结合

在引进影视欣赏作为教学方式后,要注意对外汉语传统教学对象和影视欣赏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影视欣赏的引入是为了更好的为学习者进行服务,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助,因此要合理结合。例如,对于初级的汉语学习者,要选取偏重娱乐、风景、饮食和日常生活类的影片进行播放,同时在这些影片中采用汉语发音,并搭配英语字母,这种相对简单的影片当然他们熟悉的语言,可以对影片有更好的了解,同时看到英文听到中文互相搭配,以求为初级汉语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步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面对中等级汉语学习者,则应该选取偏重商业类、文化差异类的影视材料进行播放,同时用汉语发音,同时配备中英文双语字幕,这种难度的汉语影片即便比初级学习再进一步,不仅在听觉上用汉语进行冲击,同时中英文字幕的搭配比较学习,有效利用了视觉冲击,为中等级汉语学习者提高汉语学习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就是针对于高等级汉语学习者,可以选取偏重历史,中医甚至民俗类型的影片进行播放,这类影片一般专业性较强,内容也很深奥难懂,这需要学习和观看者有良好的汉语基础,同时要具备较为熟练的汉语交际能力,同时配备中文字幕,达到视觉听觉的全面冲击,进一步提高汉语的学习和认知。

这种有步骤性有阶段性的影视欣赏的教学方式可以循序渐进的帮助汉语学习者按照一定科学的步骤和方式,对汉语进行扎实的学习,打好基础,在逐步提高,将汉语学好。因此,影视欣赏不能一味的只是看电影,也要科学的利用,只有与教学对象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影视欣赏教学的效果。

(三)影视欣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在帮助学习对象进行学习的同时,利用影视欣赏也要与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结合,语言类的学习无非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便是四部分,那就是听、说、读和写。一般人交流听说读写都处在比较简单和常用的范围内,还有一部分专业者,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则更加深入和专业。在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其听说读写的要求也都不一样。

听,是语言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很多语言学习的环节中,听力考试占据了很大一分部的分数比重,从这点来看,听力在语言的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与传统的听力不同,引入影视欣赏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很强,用电影中的一些台词和桥段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者更主动的联系听力,通过对影视欣赏中所听到电影台词的兴趣,来学习听力,其收获可以说事半功倍,但是,在汉语的游戏中,有些台词的出现需要对我国一些地区的文化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激发兴趣,因此在影视欣赏中,教师应该选取语速相对适中,词汇比较易懂,普通话材料较为标准的影视节目作为汉语学习的听力来进行联系。

说,是语言学习中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很多考试中说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考试项目,但是说却是很多考试复试中的必考科目,因此,说是语言学习中最能看出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的量尺。与普通的外语学习中的说不同,引入影视欣赏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说,主要问题在于中西方对于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上的差异,很多很有意思的句子通过英文的翻译变得无趣,因此在联系说的影视资料中,教师应该选在中西方理解差异较小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观看后能够进行互相之间的讨论,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主动联系说。

同样的读和写,也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手段,与听力一样,读和写都是相对较为基础的语言学习手段,引入影视欣赏教学方式之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授课老师在读和写方面,影响选取文学性强的影视材料,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都能成为学习者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的文本,通过观后感的形式,增加对所看电影的理解,并锻炼了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四、对外汉语影视欣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对外汉语中的影视欣赏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科学的研究,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影视欣赏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现阶段比较先进的影视欣赏教学现状下,如何创新和发展影视教学成为现阶段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根据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影视材料

作为一种新兴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想要有效利用,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影视材料进行灵活的选择。首先最为重要的是选材,有的老师倾向于选择一些时间跨度比较长的电影,这样进行教学相对于轻松,一般情况下电影的时间跨度在两个小时左右,但是电影中的内容并非全部都与课程有关,而授课者更愿意选择简单和容易教的方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这就使得影视欣赏教学法老师停留在一个具有限制的水平中,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在课程偏重练习时可把多部电影的相关内容剪辑在一起供学生联系,课程偏重文化时可放完整的电影。

也就是说,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作为授课老师应该对所选择的的影视材料进行灵活的组合,这样才能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影视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度,可以有效的促进留学生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当然这些有效运用的前提都是选择正确的影视材料。所选择的影片对于学习者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他们在语言方面的学习提供服务,因此授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影片的时候,先要以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作为第一参考,要让他们看得懂,听得懂,看后有所收获而不是一头雾水毫无收获,除此以外,所选择的电影还要注意中西方的差异,避免由于中西方差异过大而导致影片无法被接受。灵活选择影视材料还要考虑到影片的国际化程度,并且要对电影教学的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由于知识量过大,导致学习者无法全部接受,甚至看不到授课老师所选择的影片而造成汉语学习困难,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可以说选择影视材料是否符合教学对象和目标,是教学效果优劣的直接因素。

(二)增强学生在影视欣赏课程中的参与性

当然,影片选择结束后,在影片欣赏中更多的学生处于听和看的学习环境中,作为授课老师则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影片的播放中,授课老师要根据影片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教材,让学习者感觉课题教学内容生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主动参与到影片的播放学习中来。同时,授课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对电影进行配音,甚至进行剧本改写,并参与表演,这种增加学生参与度的电影,无疑是增加学习者印象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如跟读、讨论等互动,也是增加学习者参与性最好的途径。

五、总结

作为优秀的影视作品,其最为鲜明的主旨在于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和背景。汉语的学习本是枯燥无味,且极为复杂的,但是一部好的影片能够为学习者带来美好的感觉,他们享受这种美好,从而从内心中激发自己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汉语教学结合影视片段,寓教于乐,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带入实践,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向交际工具方面进行灵活的转变,并实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不仅是学好汉语的途径,更是对语言学习中失重现象的一种调节。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影视欣赏这一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无可否认的,这其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因此,面对困难和问题,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授课者,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季羡林.卷首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0(1):1.[2]李如龙.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内容[C]//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7.[3]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世界汉语教学,1999(1):3-8.[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5]Baltava.I,1994,Impact of video on the comprehension skills of core French students,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50,3.[6]陈楠.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为指导的多多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5.[7]李红兵.语文素质教育与学生人格所造[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12.老师的要求修改的地方:你的论文的选题不错,但行文问题比较大。一是论文的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逻辑混乱,有很多内容啰嗦重复;二是行文中存在很多错别字和有问题的语言表达,凡是加红的地方,都是我觉得有问题的。我对你的论文的主体结构有如下修改意见:

一、增加第一章绪论,主要写选题的背景原因意义等。

篇6:“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在西方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情景教学法受到了直接法、互动教学法以及传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在第二语言教学法中,情景教学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为第二语言教学者及学习者提供了莫大帮助以及更大的学习空间。情景教学法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其重点在于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接触到较为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使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紧密连接,从而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更加简单。

本文将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来讲,浅谈如何将情景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通过对情景教学法的发展历程探索以及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设有效情景的原则和措施。本文从情景教学法的本质及内涵入手,通过课堂实例来解析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上,如何发挥情景教学法的最大优势,设计与制定出合理、高效、实用的情景教学方法。为了确保论文的严谨性,本文将行文的重点放在了结合实例创设有效情景的方法与措施上。

本研究在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为了证明情景教学策略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我们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查与实验。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与观察,从各个教学环节都证明了情景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学一线的的教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工作有所借鉴与启发。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绪论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与西方的交流联系不断加强,汉语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发。“汉语热”世界范围内升温发酵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每年不断激增的对外汉语学习者,更是为我们的对外汉语研究提供了可观的教学研究对象。我们不仅从中受益匪浅,还扩建了对外汉语教学平台,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手语言习得的研究素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外汉语教学在急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对外汉语学习者需要在早期学习汉语的同时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以应对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对外汉语学习者掌握较高的汉语知识,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开展的当务之急。

对外汉语不外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我国对外汉语教师开始改变惯用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开始注意到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取长补短,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对教学策略探索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实物展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情景演示、分组讨论等,目的在于深化语言习得的过程,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从本质上改变我国现有的对外汉语的教学现状。然而,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与课堂教授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还是无法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与干扰,在知识教授的过程中无意识的侧重于语言结构和句法方面的讲解,在最后又绕到了只注意语言形式而很少关注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套路上来。这样一来,教师们会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上来,以至于师生之间缺少了课堂上应有的互动,即使是练习也只是机械的重复无意思的操作。作业布置基本上是处理生字、生词、背课文等。而相应的是考试也

缺乏灵活性较强的语言实际应用题。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去接受知识,一旦在真是的语言交际场景中碰到交际问题,就会出现语言知识都懂而又无法达成语言交流的现状。简单来讲,学生还是没有提高实际交际的能力。

①情景教学法概述

所谓情景教学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Concrete Setting),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方法(A.S.Homby,1981)。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帕默(H.E.Palmer)和霍恩比(A.S.Hornby)。从帕默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学习语言有两种能力: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成人身上。而另一种则为先天的自然学习,即只注重语言内容而不注重语言的语法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儿童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在成人身上已逐渐消失。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来讲,要通过对汉语知识有意识的学习从而唤起成人身上处于潜伏状态的一种能力,把先天的本能学习融入到后天的有意识的学习之中,注重强调自然地、无意识的这种学习能力的发展。只有把这两种学习能力协调发展,同时运用才能学好第二语言。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③研究目和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本文从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以及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例,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景,浅淡如何优化教学的手段与策略,以提高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以达到语言能力的全面运用。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心理学理论。本文的研究切入点是在上述理论基础支持的基础之上,通过情景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策略来分析语言输入的有效性与语言输出的最大化,以及在语言信息传播链条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希望能给以后关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输入与输出质量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以下认识与理解:情景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策略,没有情景,学生就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也就不能达到老师的预期目标效果。充分利用起情景教学法的各种教学方式,遵循创设情景的基本原则。在对外汉语与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与此同时,授课教师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独有的情景教学策略,将情景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成果融入到学习者语言交际应用中去。

二、情景教学法的概念界定和相关文献综述

②情景教学法的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

随着汉语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如何让学生把学到的汉语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即在交际过程中正确的使用语言,成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为了改变传统的以讲解词语知识和语法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入情景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以达到汉语思维的能力。语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交际功能,在情境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真实的感受交际环境和交际的技巧,使得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可以及时的得到应用与练习。

情景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情境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非是从现代开始,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历史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述。当然,这些记述所反映的情境教学从现代科学意义上说都还不能称为情境教学法。例如:在《列女传·母仪》中,就有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孟母为了教育孟子,设置了“断机”这样强烈的刺激情境,达到了说教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这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情境教育的著名实例。在我国古代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都有宝贵的启发诱导思想。《学记》中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都强调通过师生谈话来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 得问题的解决。可以说,这都是情境教学的萌芽。在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也有情境教学的形式。一次,教师为了教爱弥儿学会辨别方向,就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爱弥儿在大森林里迷失了 方向,又饿又累想回家但找不到路。这时教师通过中午树影朝北的常识引导 爱弥儿找到回家的路。这就是有目的地利用大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索。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境形式在美国教育家杜威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所以,思维起于疑难是他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这里的“疑难”意即相对学生认识程度而言的有困难的情境。他认为,要使这个有困难的情境引起学生的 思维,必须使这个情境和学生经验过的情境有相似之处,而学生对付这个情 境又有一定的能力。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因而杜威的教 学过程就是创设情境、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成 果。在现代教学思想中,情境教学的形式得到了较系统的反映,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中,就十分重视自然情境的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 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孩子们编制了300页《大自然的书》,每一页都给孩子们以极大的兴趣和生动鲜明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又如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法,其实质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通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表演生动有趣的短剧和做游戏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共同进行,从而充分挖掘大脑的潜能,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可见,暗示教学的关键在于组织和创造学习情境。所以,从某种 意义上讲,暗示教学也是一种情境教学。在我国,把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较早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 探讨的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她在借鉴国外外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强调在自然情景中教授语言是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中找出秩序。这种秩序即社会的无意识结构,它们不能从现实社会中被直接观察到,而要人类学家通过建立概念化的模式才能认识。这种通过建立模式来理解社会结构的全部过程,就是结构学派的基本方法。而准确的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而英国语言学家更强调语言知识必须与其可能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掌握并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情景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习惯形成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模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不惜一切代价避免错误。

情境教学法指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假设一定的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

标。汉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留学生在中国日常生活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假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汉语、说汉语。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汉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语言课堂可避免陷入枯燥无味的泥潭,同时也可避免我们常说的学了不会用的现象。

③情景教学法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适用性研究

④中西方情景教学法应用于一般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差异对比研究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一线教师教学方法的调研以及留学生学习状态的走访,总结出以下两个更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情景法以及自觉实践法。之所以选取这两种办法是因为我结合了以下几点差异:

一、中外教学教育模式的差异

二、中外学生思维模式的不同 首先第一点,众所周知,国内与国外的教学方式上各有特点。在我国,自上学开始到高中毕业为止,我们采用的模式为老师教,学生学,在固定的教室上课。学生所做的工作仅仅只是把老师所教的内容消化、理解而已,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国外则不同,国外采用的教学模式为老师引导、学生实践并感知的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以及内心真正探求的东西为主。这样一来,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差异就显而易见的体现出来。那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中国老师教、而西方学生学的课程,一些合适教学方法的出现就成了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显而易见,中国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国外的学生。其次,从思维模式方面来讲,不可避免的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老师有敬畏之心,与其说是敬,倒不如直白的说畏惧多一点,不敢直接对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不敢直接指出老师的错误、不敢与老师敞开心扉交流,虽然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模式一直在改变,但是对于传统的影响,似乎仅靠改变这两个字无法改变中国学生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说不行,而是很难。但国外不同,与其说“亦师亦友”这句话出自中国,倒不如说他用在国外的师生关系中更为合适。国外的孩子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尊重。学会尊重,父母从小会让他们意识到尊重是

相互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进而到师生关系,所以国外师生相处起来是轻松愉快的,而非像我们国内这样师生“尊卑有别”。

三、情景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成效评估

①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真实性

如果说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情景是真实的,那么他们也能够顺利的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而创设情境时的真实性可以极大的为语言输入和输出服务。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真实的情景应该和一定的任务、实践与活动结合起来,在主动、积极地体验过程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当教授者所设计的情景与真实的情景越接近,学习者所获得信息越可靠,那

么他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对语言及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就越发准确和得体。对于脱离了真实性与简化了细节的情景创设,只会让学生感到呆板、与不完整,造成学生对此情景的理解片面、机械化。许多学习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常常用错词,说错话,其问题的根源就是他们可能对某一个语言知识懂了,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换句话来讲,也就是说学习者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才是最为合适的。所以造成学习者懂得所学的语言知识,但不敢运用或者一用就错的情况。因此,情景教学法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为学习者语言输入和输出搭建一座桥梁,不能让学习者所学的语言知识脱离了其所运用的情景。交际性

众所周知,语言习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那么语言教学也要紧紧的围绕交际功能展开。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通过对对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双方意思的理解与沟通。但是这些语言信息的传递只有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基础之上才具有意义。所以交际要求交际的双方在不同的场合讲不同的话,并对对方的语言信息给出恰当和合适的回答,包括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也要符合交际的需要。这些都说明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交际性,才能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只有当情景具有一定的交际性,学习者才能在习得的过程中达到合理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灵活的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中去,同时又能避免学习者出现懂得了所学习的语言知识的意思,而在具体的交际场合中出错的情况,在情景创设时,要有合理的具体场合铺垫和前因后果,避免机械化情况的出现。人们在交际的过程当中,有一些信息是一方知道的,而另一方不知道的。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一方或者双方尽力的去填补另一方不知道的信息。而此时,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新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的差距,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更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以此提高交际能力。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或事情产生喜爱的一种倾向。当学习者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会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去认识它、了解它。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毋庸置疑的是,兴趣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学习者接触语言和熟练掌握语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积极和主动的求知过程中,语言的内化的过程将更加深化、习得过程将更加简单、语言信息也更加易于记忆。所以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情景的趣味性,避免乏味枯燥的内容。首先,作为教授者,老师应该大力的挖掘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有趣之处,例如,情景可以适当与名人趣事相结合,或是语言本身就在讲述一个有趣的人或者事,还可以将情景与学习者的爱好兴趣相结合,激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在情景的创设之初就设置一些谜团或者惊喜,学习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会想尽办法来解开谜题,而在解开谜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已经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了情景之中。互动性

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仅指教学内容上的互动,还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作为一个教授者,在创设情景之初就要考虑到教学内容上的互动性,内容上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可以激起学习者对情景的认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互动性,学生的思维才能被解放,学习的过程才能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也要做到互动性。学生能够在特定范围内以及允许的条件下,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与认知水平来思考问题,学习语言,进而掌握语言。教学方法与方式的互动性还可以使学生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来方式来内化语言,并顺利的进行语言的输出。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老师作为教授者也要注意多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只有当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达到内容与方式上的双重共鸣时,语言习得的效果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上文中提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地教授,没有考虑到学生各方面 的因素,造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也就导致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出一种脱节的状态,也就脱离了教学的本质。因此,在情景教学法的教学策略中,我们应该更注意到这一点,努力让情景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贯穿起来,从而产生较强的互动性,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具有可以理解的沟通与交流,这样课堂的教学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让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针对性

在情景创设初期,学生对情景的内容和方式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而这种预期具有极大的个性差异,因此,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此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使其心理上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每一位教授者都要面对的问题。第一,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应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语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掘学生潜力。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学习者一应看待,那么学生学习需要不能满足的情况也就一定会出现。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情景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习者的心里因素、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发挥情景的针对性来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预期。创造性

语言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当然语言学习也是如此。一个语言学习者要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有限的语言规则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心得词语与句子,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情景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把情景所体现出的意境发挥到极致,为学习者更好的接受语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习者能够轻松的理解和吸收情景中表达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个人思维的发散性来更好的创作语言。因此就要求我们创作的情景不仅仅是局限于对现实生活某种特定场景的转述,而要结合学习者个人思维跳跃性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情景,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只是单纯的对所创设的情景中运用的语言知识有所掌握,让学习者在自己个性思维的发散中创造出新的各式各样的语言。

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创设情景教学法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法

情景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创设情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激活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内驱力。教师设置情景,能让学生置身于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汉语的实际运用。通常授课老师应首先了解到教材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出相对应的教学情景,要做到既符合教学内容,又要适合教学群体。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调查总结,介绍几种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措施与方法。实物情景

实物情景是一种很直观而且又易于记忆的教学手段,即在课堂上展示出课文中出现的东西,学生可以通过认一认、摸一摸、试一试等方式来切实的感受,并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上体会真实的情景,以提高语言能力。比如课文中出现了杯子、手套等体积不大、便于携带的物品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及感知。在《你带雨伞了吗》一文中出现了“雨伞”这一生词,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这个词的时候,把雨伞拿出来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所学生词,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当然,课前的认真准备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从这个例子来看,在课堂上运用雨伞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典型的实物情景。图片展示

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与简笔画是培养学生想象并说话的重要手段之一,授课教师还可以通过

图片情景来进行教学。图片情景包括照片、贴画、多媒体图片等非直接呈现的情景,即将课堂上所学相关知识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讲到柜子、汽车等物体较大的名词以及旅游胜地等地点名词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图片情景来进行授课。言语情境创设

言语情境创设主要通过教师“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来提供相关或类似的真实语言环境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思考、对话的方式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去。我们初学英语时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像交易时的对话练习以及见面的问候用语等等。以中级汉语教材《快乐汉语》中课文《客厅在南边》一文为例,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首先提出问题:“你家的客厅在哪边?”由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由于每个人想象都不一样,通过讨论,同学们可以进入到教师所设定的情景之中。对于老师所教授的新课,同学们更易于接受。游戏与活动

游戏和活动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增加了学习者接触新的语言信息的机会,还极大的推动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学生在游戏与运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练习与巩固,这不仅使学生对语言使用情景有所了解或熟悉,而且巩固了在此情境之下所运用到的句型与语法,为新的语言输入奠定基础。学生需要自己亲身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是观察别人的活动,包括老师在内,并不能形成对新的情景的认知结构,也达不到强化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设计游戏与活动的同时,要尽量为特定的情景服务,一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出发,游戏与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二是要将特定的语言情景设定为游戏或活动的最终目的或最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游戏和活动之后学习到语言,将语言情景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游戏与活动的方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讲,有其自身的很多优势,这些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教学建立的多方位的教学平台与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各个方面来满足教学上的各种需要,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还被证实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且为现代的教育技术所结合,在各个教学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例如我们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是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让学习者全方位的置身于可靠的语言环境中。

四、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审视与反思

①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不足及成因

②对情景教学法教学实施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③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前景展望

上一篇:人的生命如此脆弱作文下一篇:高中散文阅读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