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04-26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用14篇)

篇1: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各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这要求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多给幼儿创造机会、空间。多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想象。在过去,一般在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说一句话,画一幅画,要和老师说的和画的一模一样才算是对的,给以表扬。而老师不进行示范,幼儿就不知怎样去表现,不知怎么做,限制了思维的多角度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发展幼儿思维的多样化。学会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会举一反三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幼儿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创造力。在一日生活中,他们经常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如:孩子们想在做好的水果娃娃里面安装上电池,让它说话,于是水果娃娃的脑袋后面挖了个洞;一个孩子为了研究别的小动物死了很快就烂掉了,为什么螃蟹没有变化等类似的情况下,表面上老师错认为有些是在搞“破坏行为”,表现在言行激烈、表情可怕幼儿的反应是被吓呆了、发抖了、哭了。其实,幼儿有自发探索的欲望是很珍贵的,作为老师要珍惜、鼓励、支持、引导幼儿,多让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在动手实验中,总结失败和成功,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体验成功的心情增强自信心。

篇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老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分数,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导致一些现在的学生肚子里有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可是却在实践中无法独立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甚至有的学生还无从下手,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活动起来笨手笨脚,这样的学生以后只能在社会上充当字典,智囊团等角色,根本不能独当一面。因此作为老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极为重要。

当然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法,汉语文课是一个语言艺术课,除了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掌握,更让学生理解每一节课学完之后应该掌握,了解这节课所表达的意境,以及他们的背景,比如说汉语文课的《古诗三首》。本人觉得在讲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动手收集资料,可以询问,可以讨论,可以进行思考,这样对学生进一步掌握诗中意境有很好的帮助。这是第一个步骤。如果讲完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对诗中意境的掌握,内容的解读,背景的理解,让学生拿起画纸和彩笔画出对那首诗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当然如果不通过读诗画图这个环节,本人想很难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汉语课的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到数学课上。

其实比起汉语文数学跟重视的是动手动脑能力,所以我想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再数学课上,能够大胆积极地用起来,本人想可以把数学课上的既好玩又好学。

那么我就在这里依据一篇课题展开一下讨论,比如说老师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组成一个长方体,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的结构,还可以举一反三,四个长方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体,以此类推,五个长方形,六个长方形,可以组成怎样的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数学最重视的是举一反三,还可以从旧方法里得出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本人觉得这样的数学课再是最现代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这样的方法可以用在英语,英语对于我们藏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语种,英语也是一门艺术的语言,所以必须掌握其要领,当然对于背单词,本人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所以只能死记硬背,但是如果背完了,想检查学生们背的怎样,我这里有一个方法,就是比如说英语单词,orange 因为英语的每个单词,就是26个字母中的任意几个字母拼写而成的,所以检查orange的时候,教师分别把字母o, r, a, n, g, e次序打乱,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所背的动手组成这个单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单词。在学习英语的课文中,首先要学生了解是怎样的语境,然后进行朗读,朗读是学英语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狼读完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对话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对话剧,或者让学

生自己演一个课文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话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篇3:浅析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兴趣是关键

手是脑的老师, 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 关键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只要感兴趣的是就会很投入。不要盲目的玩, 要从玩中学到什么, 比如创造力和挑战精神。幼儿园最常见的是积木, 通过积木的多种玩法, 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 现在又延伸出来拼图, 市场上有很多纸质的立体拼图、折纸, 我都让幼儿带幼儿园, 经常让幼儿做手工, 包括画图、剪贴、泥工等让他们的眼、耳、手、口、脑等都参与到拼拆过程中, 诱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使幼儿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小班可以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摆, 给动物穿衣, 贴五官等活动;中班可以进行迷宫路径操作, 套塔玩具操作等活动;大班可以进行孔明锁、魔方、九连环、翻绳游戏、下棋等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幼儿活动, 让幼儿从游戏中益智。还可以很好的和家长沟通, 利用现代化的QQ群给家长留言, 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带来适合幼儿活动的废旧材料, 做好的手工或有特色的作品等拍了照片等发到网上给家长看, 我们班的家长都觉得孩子能学到很多东西, 即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 又锻炼了孩子, 还能让家长看到成绩, 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循序渐进, 方法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 应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练习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孩子刚开始学习这些动作时, 难免做得不完善, 这就需要反复地练习, 通过反复运用, 幼儿便会掌握比较复杂的手的动作。教师有必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想法, 有困难一起解决, 但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帮助, 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习, 比如睡觉铺床的时候, 让他数数, 其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 注意表扬, 重要的是要多沟通, 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引导幼儿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 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获得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好浓厚。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 “速度比赛”“争当小博士”“争当小小发明家”“找朋友”“师幼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 通过剪子、包袱、锤的手指活动开展这种练习形式, 锻炼了小手协调性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种游戏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而且会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积极性, 而且幼儿生动活泼, 玩得积极主动, 活跃气氛。当发现幼儿有不正确的操作时, 应及时矫正当发现幼儿有不正确的操作时, 应及时予以矫正。例如, 要注意幼儿端碗, 拿匙子、筷子、握笔、握球拍、用剪刀以及拿其他工具时的方法是否正确, 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当然, 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 尽量杜绝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 要特别注意幼儿操作时的安全卫生。同一操作活动不应持续过久, 以免孩子手部过度疲劳而失去控制力, 造成“事故”, 并影响手的正常发展。孩子在使用金属工具如剪子、刀子、铲子等之前, 应教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法, 并一定要嘱咐孩子注意安全。孩子使用的工具, 也应有安全措施。如剪子最好是圆头的, 刀子、铲子不要过于锋利。当完成手的操作活动后, 还要提醒幼儿及时洗手, 以保持手部的清洁。

三、教师适时引导

在每次的游戏、活动中, 孩子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他们会在第一时间里跑来告诉老师, 寻求帮助。这些事, 有的可能是在教师的观察之外, 也有的可能就在教师的视线观察之中, 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认真面对问题, 对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呢?我认为教师应善做“局外人”, 减少教师的主观臆断、盲目干预、刻意安排, 教师的作用最多的时候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适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首先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告诉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无形中让幼儿知道自己能做的事, 老师不做;幼儿能管的事, 老师不管。我们老师可以安排好管事的小干部, 例如“杯长”“水长”“花长”“书长”“鱼长”等。其次要有合适的环境。区角活动设计, 每个区角摆放什么?怎么摆?墙面如何布置?都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共同商讨, 一起制作。最重要的是要和动脑能力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总结, 从观察中反思, 从反思中提升。最后, 现在整合教育理念对幼儿发育较好, 所以把蒙氏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幼儿园有蒙氏教具, 我们都是将加减法融入日常的生活中, 帮助孩子将枯燥的数学变成形象直观的思维教学, 将加减法变成一种游戏, 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 情景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 还要关注每次活动的延伸, 好的延伸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相应发展。

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源源不断的爱心, 有时候,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我们会加班加点设计布置环境。有时候, 为了更多地了解和探究孩子的心理发展, 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讨论。因此, 我们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方面也是一样, 用一百倍的热情和一百分的努力, 相信在孩子身上会有成绩的, 孩子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摘要: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但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如何摆正教师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问题, 仍需要我们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动手动脑能力,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柳惠英.浅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1) .

[2]郄海霞.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杨露伟.浅谈幼儿园的和谐管理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 .

[4]芬兰教育注重动手与实践[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 (3) .

篇4:浅析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动手动脑能力兴趣培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十分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有句名言:“人身有两个宝,双手与大脑。”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俗话说,“心灵手巧”这就说明了手和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双手的活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完善,而大脑的发育完善又能够影响手灵活性,让手的运动更加精细,从小注重对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并为幼儿的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幼儿兴趣是关键

手是脑的老师,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关键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只要感兴趣的是就会很投入。不要盲目的玩,要从玩中学到什么,比如创造力和挑战精神。幼儿园最常见的是积木,通过积木的多种玩法,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现在又延伸出来拼图,市场上有很多纸质的立体拼图、折纸,我都让幼儿带幼儿园,经常让幼儿做手工,包括画图、剪贴、泥工等让他们的眼、耳、手、口、脑等都参与到拼拆过程中,诱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小班可以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摆,给动物穿衣,贴五官等活动;中班可以进行迷宫路径操作,套塔玩具操作等活动;大班可以进行孔明锁、魔方、九连环、翻绳游戏、下棋等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幼儿活动,让幼儿从游戏中益智。还可以很好的和家长沟通,利用现代化的QQ群给家长留言,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带来适合幼儿活动的废旧材料,做好的手工或有特色的作品等拍了照片等发到网上给家长看,我们班的家长都觉得孩子能学到很多东西,即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又锻炼了孩子,还能让家长看到成绩,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循序渐进,方法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练习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刚开始学习这些动作时,难免做得不完善,这就需要反复地练习,通过反复运用,幼儿便会掌握比较复杂的手的动作。教师有必要成为孩子的朋友,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想法,有困难一起解决,但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帮助,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习,比如睡觉铺床的时候,让他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注意表扬,重要的是要多沟通,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引导幼儿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好浓厚。在游戲活动中搞些竞赛外,“速度比赛”“争当小博士”“争当小小发明家”“找朋友”“师幼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通过剪子、包袱、锤的手指活动开展这种练习形式,锻炼了小手协调性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种游戏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会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幼儿生动活泼,玩得积极主动,活跃气氛。当发现幼儿有不正确的操作时,应及时矫正当发现幼儿有不正确的操作时,应及时予以矫正。例如,要注意幼儿端碗,拿匙子、筷子、握笔、握球拍、用剪刀以及拿其他工具时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当然,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杜绝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要特别注意幼儿操作时的安全卫生。同一操作活动不应持续过久,以免孩子手部过度疲劳而失去控制力,造成“事故”,并影响手的正常发展。孩子在使用金属工具如剪子、刀子、铲子等之前,应教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一定要嘱咐孩子注意安全。孩子使用的工具,也应有安全措施。如剪子最好是圆头的,刀子、铲子不要过于锋利。当完成手的操作活动后,还要提醒幼儿及时洗手,以保持手部的清洁。

三、教师适时引导

在每次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会在第一时间里跑来告诉老师,寻求帮助。这些事,有的可能是在教师的观察之外,也有的可能就在教师的视线观察之中,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认真面对问题,对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呢?我认为教师应善做“局外人”,减少教师的主观臆断、盲目干预、刻意安排,教师的作用最多的时候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适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首先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告诉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无形中让幼儿知道自己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幼儿能管的事,老师不管。我们老师可以安排好管事的小干部,例如“杯长”“水长”“花长”“书长”“鱼长”等。其次要有合适的环境。区角活动设计,每个区角摆放什么?怎么摆?墙面如何布置?都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共同商讨,一起制作。最重要的是要和动脑能力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总结,从观察中反思,从反思中提升。最后,现在整合教育理念对幼儿发育较好,所以把蒙氏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幼儿园有蒙氏教具,我们都是将加减法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孩子将枯燥的数学变成形象直观的思维教学,将加减法变成一种游戏,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情景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还要关注每次活动的延伸,好的延伸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相应发展。

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源源不断的爱心,有时候,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我们会加班加点设计布置环境。有时候,为了更多地了解和探究孩子的心理发展,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讨论。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方面也是一样,用一百倍的热情和一百分的努力,相信在孩子身上会有成绩的,孩子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参考文献:

[1]柳惠英.浅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2]郄海霞.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杨露伟.浅谈幼儿园的和谐管理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4]芬兰教育注重动手与实践[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3).

篇5: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生物教学中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名设计师,巧妙设计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程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作 者:蔡芸 作者单位:江苏扬中市丰裕中学,江苏,扬中,2122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40-056关键词:生物 实验 动手 动脑

篇6: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实验学校高平英

有人认为,小学美术课就是画画,往往忽视了工艺美术,其实工艺美术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美术教学能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工作习惯,训练他们的使用铅笔,毛笔,颜料,手工,工具的技巧,并认识工艺美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所以,工艺美术课是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工艺美术课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树立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服务的观念,在承认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应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应做到:引导欣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我国传统的工艺品,民族,民间图案,使学生逐步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民族特色。例如引导他们欣赏日常生活中工艺品和民间工艺美术品,我们带学生参观全国闻名的仙游工艺城,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构思,制作的全过程,请老艺人指出一件工艺品的美,丑,评价优劣的标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水平;还带领学生参观了以竹编为主的工艺专业村---溪尾村,看到农民手工业者,家庭妇女们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工艺品时,同学们不禁发出了阵阵的赞叹声,佩服民间艺人的设计构思,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更美的工艺美术品的欲望。

二、就地取材,利用废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工艺美术课中的图案课和手工课虽然都是各有各的任务和特点,但又是互相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先引导学生设计一幅幅编织图案,然后进行麦杆编织,制成优美的麦杆扇子,成为一件工艺品,而农村山区取材便利,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为学生的练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又如,用砖瓦的泥巴捏制成各种小动物,雕刻各种石头玩具,用豆麦,花生壳等农产品,或卵石粘贴成各种工艺品,用约板,麻布片,橡胶,布条,塑料,尼龙,皮革等边角料,甚至植物的皮,叶,根等,也可以当作材料,仅以粘贴画来说,就有彩纸贴,纸条贴,布贴,蛋壳贴,绒线贴,笋壳叶贴,吹塑纸贴。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上课时就有材可选,如果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大家互通有无,互相调剂,学生用起来就十分便利,得心应手了。

三、抓知识巩固,作业多样化,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学生作业环节的设计,学生的作业常常是枯燥的,应付式作业。如机械地摹仿,这样不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应采取方法多样的作业形式,既深化知识点,又提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其方法有:

1、主题性作业。教师预先作业结合教学内容的主题背景,在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创作出作品后,将其作品剪下或摆设于背景和背景布上,构成一定的主题思想的集体作品,这种作业形式新颖,学生兴趣极高。因此,要求教师对背景的设计应注意与学生的作业色彩搭配,做到既突出学生作业,又能体现整体主题思想。如《动物装饰---鱼》一课,在学生争先恐后地粘贴上鱼后,一幅漂亮的海底世界图就展示在大家面前了。

2、表演性作业。即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随着教不模具或人物动作的改变,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形式,但同一内容的对象完成作业,如教学《有趣的投影》时,让学生做出不同手指造型,再用灯光造成各种动物的剪影。

3、竟赛性作业。指教师根椐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主题,分组要求学生,设计出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作品,通过竞赛活动,择优颁奖的激趣作业。开展竞赛活动应目的性和教育性,切忌空洞的竞争。如《制作书包模型》一课,教师紧紧围绕为山区小朋友献爱心,设计一种多用途书包的设计习作,作为赠送山区小朋友的礼物,这样溶思想教育于竞争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向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学心,吸取乡土营养。

我国民族艺术的传统源远流长,风格多样,民间美术纷呈异彩,富有特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各种画报上的民间

工艺品专辑,如年画剪纸,皮影,石头画,布老虎,免儿爷,泥塑竹编,根雕等精湛的民间艺术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启迪。我们要求学生多向他们身边的能工巧匠学习,或请他们到学校介绍制作经验技巧,或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建筑进行写生,吸取民间艺术的特长!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教学服务,为生活服务。

学生在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之后,注意与学校的各科结合起来,为教学服务,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例如教数学课时要制作长方形,正方体纸盒,钟面供上课使用,教学生制作头饰用于语文课中的角色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学到的技能为教学服务,又能把学到的知识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自己设计冬天毛衣的图案,自己编织家中的装饰壁挂,以及制作小发明,小制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定期自己动手举办工艺美术品展览,让学生参观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艺美术廛是以工艺技能训练为主,学生接触实际,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是学生掌握技术的主要环节,突出的是实践和应用,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几年来,我在教学与各类活动的实践中,发现要让儿灵手巧,让孩子聪明能干,就要把智力与能力培养,学习与玩耍这四项融为一体,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我把它简称为“智、能、学、玩”。学生们对于玩玩、做做有很强烈的兴趣,这类活动对儿童有很强烈的吸引力。有此简单的手工制作,如捏泥人、折飞镖等,儿童们能津津有味地迷

恋在其中,百“玩”不厌。从表面上看孩子们是在玩耍,不是正正经经的学习和劳动,其实,这正是儿童的一种积极学习过程。在玩玩做做中,儿童可以认识主观世界,也可以认识自我;在观察、思维、操作中,了解形、色、体、面,了解人与人的关系,认识到一人成功大家帮助的道理,在成长道路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7: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欲望。这就要求老师要担当起导演的角色,真正调动起学生演员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的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的动手动脑,自觉的去学习语文。比如让学生改写课文,学完一篇课文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试着改写课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为学生在改写课文时既是对原文的一种熟悉,也是对自己动手动脑习惯的一种培养。

二、给学生以大胆的鼓励,鼓励其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大胆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动手。不过应该说明的是,虽然现在提倡学生共同讨论来回答问题,共同动手以完成某项作业或任务,即提倡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自己独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集体或与他人讨论解决。比如简单的作业自己做;难度大、复杂性的作业可以与别的同学合作。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发挥学生各自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大胆动手操作,尽情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敢于动手动脑,乐于动手动脑。

三、注意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成果,给学生以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成果要及时的给予合理的评价,适度的赞扬。让他们由评价而竞争,由赞扬而创造,进而再一次激发创造和想象。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多给学生布置创新性的作业,如上面所说的让学生改写课文,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扩写或缩写课文。对课文的改写、复述、扩写和缩写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课文为参照物,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与课文相比有什么差距,自己在什么地方运用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自己在哪个地方写的最好。同时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肯定,从而乐于去做,乐于动手动脑。

四、对学生的动手动脑成果给予必要的奖惩。现在很多老师都采取加减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奖惩。我们班也是这样,也主要用奖分和扣分的方式给学生以鼓励,就是说你动手动脑的成果有可行性或被同学们认可的话,那么就给你加分;或者说你对问题的看法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同学们认可就给你加分。在我们班,学生对加分和减分都非常认真,而且很严格,很仔细。比如老师让学生站起来读书的时候,学生出现不认识的字,就要扣分,因为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查字典,被定为不动手的一个方面。别看这小小的加分,学生都努力的去做,积极的动手动脑,争取加分。因为班里形成了不成文的潜规则,加分越少,评优和选当班干部的几率就越小,而且这还同学生年终三好学生的评比挂钩,作为评三好学生的一个标准。

篇8: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感觉器官,

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

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另外, 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 克服一定的困难, 才能发现问题, 对事物有正确认识, 得到正确的结论。

1. 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 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 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安排了许多实验, 就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 并能操作模拟实验, 既学习了实验方法, 锻炼了实验技能, 又为课内外动手实验作出了成功的基础准备。某些物理现象, 如电荷流动、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磁场分布等等, 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 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而应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 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 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 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要使学生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 实际上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如对于彩虹, 学生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 平时看不到。在序言教学中我就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当上午或下午有太阳光时, 还带领学生到室外背向太阳光站立, 用喷雾器或学生用口斜向上方喷射水雾, 就可以看到一道人造小彩虹, 使学生感到新奇, 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 达成共识, 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 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 理解掌握实验原理, 正确使用仪器, 作必要的记录, 得出相应的结论, 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 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

1. 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 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

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2. 创造机会多做实验, 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参与教师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 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 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 进行观察从中得出结论。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

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 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 就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新产品。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的实际操作中去观察、去体会,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判断力及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越强。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编委会.

篇9: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动手动脑能力;智力开发;创造欲

幼儿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初阶段,所谓人之初的时期,也被称为人生的起跑线。很多家长的愿望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社会都在重视幼儿启蒙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是有着早期智力开发的重任。因此幼儿教师要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重视自己工作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中班幼儿的智力开发,动手动脑能力的开发更是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下面就谈谈自己这方面的体会。

一、设置活动区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設置互动区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所谓活动区域是在教学和游戏之间设置的幼儿活动的小范围,围绕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互动形式。比如针对中班幼儿喜欢涂鸦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号召幼儿从家里带来包装盒、鸡蛋壳、贝壳、饮料瓶子等,设置绘画区域,让幼儿进行涂鸦,在这些物品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尽量画出内容。对于那些不能画出内容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每一名幼儿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绘画带来的美好心情。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随意绘画,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二、在活动中投放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欲

幼儿的智力开发是没有边界的,在幼儿的大脑中也没有难易的区别。教师怎样教,幼儿就怎样学,教什么就能学什么。所以教师只要指导得法,幼儿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活动室内投放积木,设置一个科学区域,让幼儿自己动手搭建自己认为最好的建筑和形状。幼儿在这类活动中,动手和动脑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另外进行科学实验,比如投放水槽、铁钉(注意安全)、皮球,让幼儿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获得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随之动脑能力得到开发。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孩子的身后都是4双或者是6双眼睛紧紧地注视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能有丝毫的怠慢,时刻想着自己肩负的重任,把幼儿的智力开发放在首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投放一定的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参考文献:

罗剑.幼儿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3(03).

篇10: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由于科学实验的学具供应不全和家长的不配合,使科学活动没能很好的开展,一个鸡蛋成就了爱迪生的科学,一和苹果成就了牛顿的科学,一和钟摆成就了伽利略的科学,一次洗澡成就了啊基米德的科学……那我们孩子的科学呢?它会从什么开始呢?一个硬币?还是一张纸?还是我们随随便便呼出的一口气?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举止之间,书籍《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趣味科学实验》中的一些小实验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不仅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一些学具的准备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收集的物品和废物,主要是看我们是不是一位有心人。

本书中精选了166个有关水、空气、光、运动、磁场、电等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感觉等领域的科学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加深理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更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基本科学原理和运行规律。

通过这源自生活的66个经典实验,你将会知道原来鸡蛋除了有营养价值外,还可以用来制作潜水艇;原来不止蚂蚁有“举重能手”的称号,我们生活中所有离不开的水也是“举重好手”;原来看起来不起眼的手帕也有烧不坏的时候;原来阳台上的花盆也可以充当冰箱使用;原来汽水不止能在夏天的时候为我们解渴。给我们带来清凉,它还能让燃烧着的火柴熄灭;原来影子不止是黑色,它还可以有彩色……

原来很多科学原理都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清晰明了地演示出来,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你将会发现,学习原来就是这么简单,不用煞费苦心,只要动动手指用用脑,就能将科学和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既玩得高兴有学得开心,简直是一大乐事。一切自然科学都是一实验为基础,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我们有力的思想武器,从小让孩子多动手做实验,能够很好地开发孩子的科学潜能。

开开心心玩科学,轻轻松松学科学,萧萧洒洒用科学,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科学可以启发我们和孩子的智慧,实验可以带来

篇11:简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目标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同时基于我国的教育国情,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到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家长都过分注重知识储备和学业成绩的好坏,严重忽视的对孩子自理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孩子今后一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此,我们就需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提升自我的价值的同时,更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这也是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并结合实例来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一、提出目前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及现象。二、分析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三、提升孩子动手能力的对策。

每个孩子都是全家的宝贝,爷爷奶奶们的心头肉,父母们的掌中宝,为了让宝宝们能健康的成长,常常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又怕掉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家长们一一包办,甚至本身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却应大人们的一味代办,过度的担心,而剥夺了孩子们动手的机会,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在呵护孩子们吗?再受呵护的小鸟都有羽翼丰满的一天,都有自己出去觅食的一天,为了他能很好的适应那一天,适应周围的环境,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握住现在,在宠爱孩子的同时,努力做到“放手”,让孩子们多动手,多做。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级有一个小女孩儿,名叫菡菡。在幼儿园里他能自觉遵守幼儿园里的一日常规,在集体活动时也表现还算不错。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她……记得那次班级活动中,我们从二楼音体室排好队伍下楼,在楼梯口面前,她迟迟不迈出那一步,不肯下来,而且表现地非常害怕的样子。

还有一次,中午午睡时,我们都要求小朋友们尝试自己脱衣服,如果真遇到不好脱的,比较紧的衣服,可以来请老师帮忙。可那天等我们的要求刚说完,就看见菡菡哭着走了过来,站在我们面前说:“老师帮忙……”,午睡起床后,有时她甚至连最简单的鞋子都不能独自穿好。这些,对菡菡来说,显得是那么困难,常常使他不知所措。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深思现在需要做的也是急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当孩子主动多动手操作时,这种手上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开发大脑潜在技能;更主要的是手上的操作活动更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并且也加深了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同时多让幼儿动手操作对其自己的一些想法也能产生一定的自信心,促使其养成敢说敢做的精神,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动手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班菡菡小朋友的例子只是目前社会上一部分孩子中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从中获得启示和深思:当社会条件越来越好,在这个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年代中,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如同以前那样勤奋,是否能从小就爱“动”呢?针对菡菡小朋友在幼儿园所表现出的这些表现,同时结合《指南》和《纲要》中所提出的:

“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①我们非常主动地和菡菡妈妈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告知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向妈妈了解一些平时在家里的情况。在思索中我便发现以下几点现象,这可能也是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并不是很好的原因。

(一)在家庭中,家长们的行为和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发展。

孩子家住一楼基本不爬楼梯;平时从小都是奶奶带着在家里,爸妈上班,奶奶主要在孩子的吃喝上;在家里玩玩具后,孩子不会主动的收拾自己的玩具;

基本上很少让孩子自己动起来,脱衣服和穿衣服,有时也会引导,但看到宝宝在那自己弄半天还没弄好,于是就忍不住上前帮忙了,爸妈来帮着穿脱衣服,一是为了速度快,二是为了方便。

对此,我不禁深思:孩子之所以会在幼儿园表现出在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原因可能是平时在家里自己动手的机会少了,渐渐地就养成了这种依赖长辈的习惯,那么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懒惰的心理,越不动手,就越不想动手,想着反正家长会来帮忙,那样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然

①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

总则

就缺乏了。这些行为其实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观念上的一些误区,家长们并没有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常常认识生活中的学习并不是学习,拿起课本学习那才是学习;同时又认为动手操作不用从小培养,等到孩子长大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了,这样从小做事,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是徒劳的,应该抓紧时间多读书。所以就导致了在生活中,家长们常常是处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锻炼的机会。殊不知,学前儿童正处于经验累积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所生活的所接触的周围一切事物都是其学习内容的来源,整个过程又是需要与动手操作紧密联系的,因此孩子们更加有必要多参与动手操作。

(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培养缺乏整体性、全面性,多样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一部分教师对儿童动手能力的训练只是认识到其作用是促进小肌肉发育和发展精细动作,却对动手能力的训练则缺乏方法和途径,往往是仅仅只是只局限于某节美工活动课中,要么就是培养幼儿“画”的能力,要么就是手指“撕”的能力,内容单一,缺少了灵活性、生活性和游戏性。幼儿的一些活动都基于生活和游戏,并不是通过一节节枯燥的课而使孩子们达到预期的某个目标,因此,让孩子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感受,领悟和习得某种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样的方式也是更为孩子们所接受的方式,因此,我们就需要在孩子们的最为熟悉的一日生活中融入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设计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可供孩子们操作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激励并逐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对策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我也在不断努力寻找着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孩子们,在这一探索和运用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些方法十分有效,孩子们表现得很积极,可有些方法,孩子们就显得有些被动。相信不管成功与否,这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都是我教育路上一份不可错过的停靠站。

(一)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切勿过度宠爱和溺爱,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舞台。

每个家庭里闪烁着一颗美丽的“掌上明珠”,在面对着这样一个讨人喜欢,又非常可爱的宝贝时,全家人更是把他疼到了心里,每时每刻,心里眼里全是

他,更是想处处事事都把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从宝贝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孩子每动一下都是那么地受关注:这一会儿一旦孩子说饿了,奶奶便二话不说地,立刻拿来了牛奶喂到嘴边;那一会儿孩子要出门,爷爷便马上蹲了下来,弯下了腰,帮孩子换鞋子,旁边还有妈妈早已准备好了外套,给孩子穿上……这样的种种行为,让我们在看到一家和睦,相亲相爱,疼爱孩子的同时,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是不是这些事情孩子都不会做呢?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班级就开展了一次“我能自己动动手”的活动,我们给自己动手穿衣服,自己动手换鞋子的小朋友奖励“小贴画”,希望通过这样

“奖励”的形式来鼓励大家都来动动手,本来认为肯定没几个孩子能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班上有一大部分的幼儿都完全能够自己动手穿脱衣服和换鞋子,一瞬间,他们好像个个都长大了,变成了一个“小大人”,而且做的还都不错。可为什么,在父母长辈们面前时,他们总显得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呢?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依赖感呢?是我们的过度溺爱,宠爱吗?

想想,是呀,你会给孩子换一辈子鞋子,穿一辈子外套,端一辈子牛奶吗?

相信,这个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可很多长辈们总是会过度认为,过度担心:孩子太小了,这也搞不好,那也搞不好,还是我来弄吧,于是便一一帮他们做好了,作为家长们,大家的出发点是对于孩子的疼爱,可也就是在大家这一次次的“亲力亲为”中,你无意间就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大家可曾知道,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小锻炼,一次次的尝试,可能这回孩子做的不好,但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后,他就一定就会有所进步的,千万别因为你做的不好,而抹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其自理、自立的尝试。”①因此,作为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请让我们理性的教育孩子,照料孩子,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中,还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吧!

(二)家长和老师们都要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好榜样。

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提出的著名的“白板说”中就指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在他看来,儿童就像是一张白纸和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任何式样”②。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①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健康领域指导要点

②摘自: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第2

P79

都会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加之孩子们都“爱模仿”,并且模仿能力非常强,大人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着大人进行。现在的这个社会,我们口中常常说着要培养,教育出一个爱动手操作,努力尝试,大胆创新的青年,那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就应抓住孩子好模仿的这一特点,从自身做起,带动孩子,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影响到他们。

(三)创造良好的动手环境,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从而引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区角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要设置区角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尽可能地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游戏和材

料,给幼儿创造一个能让小手动起来的环境。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所有的幼儿都

有在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

能力,幼儿也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对于哪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

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孩子们常常在特设环境中通过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在各种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

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在操作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责任感。

常常有家长向诉苦说:“孩子太懒了,每次在家玩过玩具后都不愿意收玩具,总是这儿一摊,那儿一堆的,到处都是,老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督促他自己动手收拾呀?”可这时我会追问道,“那宝宝不收,之后的玩具堆在那儿,怎么办呢?”普遍大部分家长的答案都大相径庭:“那么乱,就只有我们来收呀。”是呀,因为有了我们的“收拾”,才使更多的孩子变得懒了。我们何不大胆的来进行尝试:如果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我们大人也千万别动手,就让玩具在那放着,等孩子们自己来发现它的凌乱,甚至等到不小心有玩具不见了,找不着时,这时我们在上前:“这么乱,看得舒服吗?为什么玩具会不见了,你在玩过后收起来了吗?自己的玩具当然自己收喽。”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使孩子有这样的一份责任感,从而进一步督促孩子因为懒惰,而养成的不愿动手的习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激励,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责任感,努力做好力所能力的事。

四、结语

篇12: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探析

摘要]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观点,就是鼓励儿童通过做事获得发展。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内容选择、材料投放、过程指导、结果评价等方面都应有自己突出的特性。[关键词]生活化;层次化;个性化;综合化;机智化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当前,一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还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认为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会,从小做事是浪费智慧不值得,应该多读书,所以生活上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缺少锻炼机会。殊不知,幼儿的周围生活是他们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整个过程又与动手操作紧密联系。儿童主要是在活动中学习,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儿童通过做事获得发展。如儿童空间知觉不是从学几何开始,而是从搭积木开始,在活动里他们知道了这块积木在左边还是右边,在做中既学到左、右、上、下等空间知识,又使双手得到锻炼。

那么,如何使小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使操作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操作内容的选择体现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小班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从“学会生活”作为切入口。于是,我围绕“自己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开设了“自己干”活动区。在该区中,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操作内容,如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穿鞋带、扣纽扣等。有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环境物品能力方面的操

作内容,如擦椅子、浇花、拔草、货架物品分类摆放等。有发展幼儿动作技能方面操作内容,如夹黄豆、拧盖子、剪鞋样、折衣服等。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扣纽扣、有的为娃娃穿衣服、有的在给蚕宝宝剪桑叶,这些生活化的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现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操作材料的投放体现层次化

新《纲要》强调:“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现代教育应体现这样一种观念: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每个幼儿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因此,在投放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我总是先深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准备做什么,为不同的幼儿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材料。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豆宝宝》活动中,我投入了这样几组不同的层次的材料:黄豆——筷子;黄豆——小勺;绿豆——赤豆;蚕豆。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能力弱的可以用小勺把黄豆从碗里舀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用筷子从碗中夹出来。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水平可建议选择剥蚕豆、用手拣豆等活动,让幼儿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活动的目标。

三、操作过程的指导体现个性化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是新《纲要》所提倡的观点。幼儿操作活动是一个手脑交用的过程,在幼儿动手之前应给幼儿一点时间思考:先做什么,后做

什么,怎么做,做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离开了思考,无次序,无目的的动手操作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火腿肠》活动中,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根火腿肠,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品尝。有的幼儿拿起剪刀剪掉了包装纸的一端;有的幼儿则用小刀把火腿肠切成了几段;有的幼儿则捏住火腿肠左右一拧;还有的不知该怎样开启。充分观察后,我让几个不同开启方法的幼儿上来演示,大家共同讨论怎样开启才能又卫生又不浪费。这种有效的指导要比直接示范演示效果好得多,同时培养了幼儿敢于尝试、勤于思考的品格。

四、多种感官的结合体现综合化

新《纲要》倡导:“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意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做做与玩玩的结合、动手与动口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将会使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生活课《折叠衣服》的技能设计成有趣、形象的儿歌。如叠衣服儿歌:衣服小宝宝,快快来睡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队。幼儿在说说、唱唱中很快掌握了动作技能。

五、操作结果的评价体现机智化

幼儿的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手脑并用,促进手脑协商发展,并渗透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幼儿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因此,幼儿的操作活动贵在幼儿的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教师应巧妙地给予积极的评价。新《纲要》也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

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太阳的七个宝宝》活动中,我让幼儿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宝宝进行变魔术,既黄色与蓝色调和变成绿色。当幼儿完成后,我出示了我调色的结果,有的幼儿垂头丧气地说:“我变得魔术怎么和老师不一样?”有的幼儿则兴高采烈地跳起来叫到:“我变对了!我变对了!”我急忙说:“大家干得很漂亮。我想颜色宝宝都喜欢我们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来帮自己的作品排队怎么样?”于是我和幼儿一起将他们的作品从深绿到黄绿的顺序进行了排列,还请他们辨认一下哪张是自己调的。其实,此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幼儿知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主要是引导幼儿大胆动手,积极探索,而幼儿操作活动中所变出的颜色与范例的颜色是否相似并不重要。对幼儿的操作结果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巧妙的方法加以评价,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良好的情绪,为幼儿下次参与操作活动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也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对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只是作了初浅的尝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途径。激发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为幼儿的操作创设宽松的环境,培养

幼儿操作的技能,鼓励幼儿去探索、操作,让我们的孩子个个“心灵手巧”。

《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探析》

篇13:浅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在有的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对幼儿的活动层层设防、处处限制,有的幼儿园教学忽略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小学化,整堂课采用教师讲演、幼儿听讲的形式;有的幼儿园布置简单,缺乏幼儿动手的材料;有的幼儿园虽然有各种区角,可是只充当摆设,没有很好地利用区角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目前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保护。在家里,他们的地位至高无上,大人们如群星拱月,长辈们对他们百依百顺,生怕捧在手里掉了,含在嘴里化了,被“圈养”起来;有的家长为了省事,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生活缺乏自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一、幼儿园应设置适合幼儿动手操作的区角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因此,幼儿园应设置适合幼儿活动的各种区角,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习惯,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比如:让幼儿在“娃娃家”里扮演爸爸、妈妈角色,照顾娃娃、打扫卫生、学习做饭、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在科学区,幼儿动手操作,搭房子、拼汽车等,比如准备可转动的大吊车、带磁性的花和各种材料(积木、铁、泡抹、绳子、纸等),让幼儿自由摆弄操作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转动大吊车,产生对磁铁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利用磁铁让大吊车做不同方向的转动,初步感受磁铁的正负极,然后进一步的尝试,让大吊车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转动,探索利用正负极进行各种尝试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并乐于和同伴相互交流、分享成果;在植物角,可以让幼儿认识大蒜、萝卜、芸豆等,让幼儿亲手摸一摸、剥一剥,学习简单的种植方法,让幼儿在亲手埋土、浇水、拔草的过程中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练就一双“小能手”。

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善于激发幼儿动手创作的兴趣。例如,在计算综合教育活动“认识图形”中,教师先出示用各种图形拼成的图案:小鸟、金鱼、老虎等,教师先出示美丽的范画来引发幼儿的兴趣,然后提问:老师这幅漂亮的画是怎么拼成的?你们还可以用这些图形拼成什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拼,自己动脑想,用各种图形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还比如在趣味小实验中,可引导幼儿观察如“汤勺折了”“多彩的气泡”“会变的颜色”等科学小实验,并让幼儿动手操作,这样,孩子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三、家园同步,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一天当中有很长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互相沟通协调一致,教师要向家长讲明:动手是幼儿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能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而且也能促进幼儿情绪和智力的发展。家长要改掉以往“保姆式”的教子方法,即事事处处不放心、不放手,总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转来转去,过分操劳。家长应该有意识引导幼儿做事,如擦擦桌子、洗洗抹布、扫扫地。同时要抓住时机不断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使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动手做事是大人们喜欢的,使其变得愿意动手、愿意做事。当然,在幼儿动手做事时难免产生一些失误,如把鞋子穿反,将衣服扣系错等,这些都很正常。因为幼儿肌肉发育不完善,所以动作协调不起来。

篇14: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可见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现今小学自然课上注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应贯穿于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整个实践过程。因此,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非常重要。

一、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善于动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1、创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2、兴趣导航,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的、美丽的,充满了惊喜与奇特。科学的做法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他们生命的始终。对此,我采取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孩子创造丰富的问题情景。如:在学习《纸的秘密》一课时,把活动主题分成了四个教学环节:(1)活动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和纸制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研究纸的欲望。(2)探索研究。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设计方案一观察实验一交流研讨”的科学探究过程。(3)活动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纸发明和造纸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纸的奥秘。(4)通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各种纸的不同特性设计一件新物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感受纸的特性与用途的关系。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问题引入以问题结束,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和假说的能力。

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心中一般都有臆想的答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作猜想和解释,“要发动小孩子来创造性地对这些规律作出解释”。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契机。

1.借助有结构材料进行猜想

如《电磁铁二》一课,我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制作的电磁装置,然后去吸大头针,经比较发现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数量不一样。为什么同样是磁铁,通电后产生的磁力却不同呢?我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并猜想电磁铁磁力大小会与什么有关?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与电池的节数有关;可能与导线缠绕的匝数有关等等。接着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2.尝试解释自然现象和规律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开发他们的智力.让他们学习去解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只要他们能自圆其说,互相辩论,思维活跃,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及时评价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和验证。

1.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不失时机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知识。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

2.实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而不应千篇一律,统得过死。我们不必苛求得出的结论是否标准,而在于学生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评价方向,善待孩子的提问,使学生在得到积极肯定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

上一篇:程颢的古诗有哪些下一篇:光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