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现状问题

2024-04-07

会计监督现状问题(精选6篇)

篇1:会计监督现状问题

1.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加强企业监督是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认识不足,因而对财务人员履行职责重视和支持不够。特别是有个别领导,既缺乏专业知识,又缺乏民主作风,对会计工作缺少支持,对财会人员提出的一些有益意见置之不理。

2.当前经济管理处于新旧体制交替阶段,新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和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正在建立。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展,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全省财政收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要求,但现行的核算制度与这些变化了的情况还不相适应。…………………………………………………… 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出还存在着不足。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展开不利。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境的淡化下去。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2、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会计定位造成的局限 首先,从会计的地位来说,通过会计记录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因此,以会计为手段,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就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其次,从会计的身份来说,会计隶属于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用、提拨、晋级等直接由单位领导决定,而单位领导考虑的首先是个人或单位的利益。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称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此外,各级会计监督单位在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是造成许多会计人员执法力度不足的原因。

2.2整体脱节

(1)内部监督的局限。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职能部门,受单位领导人控制,其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与单位利益直接挂钩。而内部审计则侧重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内审机构得不到重视,力量薄弱,形同虚设;发挥的监督作用极其有限。

(2)外部监督不健全。首先,以财政、税务、审计为代表的政府监督,其重点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企业,事业单位的各自特点和需要,因此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一是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干预过多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

其次,作为我国社会监督主要力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超然独立。另外,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查错防弊则转为次要目的,无形中为图谋不轨者创造了无比的机会,降低了社会监督作用。2.3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由于会计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虽然新的《会计法》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2.4企业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阻碍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因而影响正常会计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2.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3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

…………………………………………….1.会计法制建设滞后,会计监督弱化

《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第16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样,会计人员一方面要服从本单位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对单位实施必要的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的这种在行政领导的同时对行政领导行为实施监督的双重使命,从理论上讲不通,在实际工作中也难行通?如果强制要求会计人员在二者之间做到彼此兼顾,会计人员处在外挤内压?进退两难的境地,其结果必然是会计人员为了保全自身而放弃执法,会计监督成为名副其实的“空架子”?

2.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切实履行

国家财政部门只承担对会计人员的领导,而会计人员的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等关系隶属于各自所在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相对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拥有会计人员的管理和使用权,并且拥有相对甚至绝对的财务自主权?这种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制约着会计人员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能?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的一些地方也试行了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可以达到管人与管事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确实能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但是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政府行为,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会计人员的任免权限与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相矛盾,与《会计法》?《公司法》?《企业法》不符?

3.政府监督部门合力没有形成,会计监督的权威性不足

各级政府的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执法监督部门,在新形式下,从各自职能出发,通过机构改革,自成监督体系?财政部门建立起国有资产运行管理体系,审计和税务部门形成独立的审计监督体系,而政府职能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对会计监督各有取舍?这样的结果,不但未能形成相互配合的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政府监督体系,反而使会计监督本身应有的权威性削弱,造成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外部支撑力度不够?此外,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社会性的会计监督服务机构发育还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式下会计监督的新需求?

4.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使会计监督工作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财政部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但是由于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并忽视学习,有意违纪等等原因,使得许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极不规范? ………………………………………….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会计监督仍有弱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社会风气不太理想,对某些违法行为,会计人员很难识别其合法性与真实性;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与积极配合,面对“合理与不合法、回扣暗付与明列、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等矛盾,在承办经济业务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计工作辛苦繁杂,待遇、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过分强调审计监督,以致于淡化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上述问题导致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乏力,内部控制体系失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企业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擅自处置和调用本企业资产;一些企业搞两套账或账外账,以逃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产的管理监督,出现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据不实,偷漏税金额巨大;会计信息失真,个别单位或个人要求财会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别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1,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

一般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来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而在企业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也往往是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如实际工作中,面对企业管理当局违法或违规行为,会计人员如果知情不举,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后又有可能受到管理当局的打击报复,从而把会计人员摆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

2,企业内部控制不够健全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在 现代 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是必然的,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非常必要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缺乏各种监督制度,甚至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随着 计算 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更易发生,会计监督难度增加。

3,企业负责人会计意识薄弱

对 企业 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 会计 的有效监督。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任何人都能胜任。企业管理者会计知识甚少,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 规律 性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也是造假、制假,对国家 经济 良好运行的危害是致命的。致使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造成这种局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以不知情、不懂会计为由,将造成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一推了之或找个替罪羔羊,来推卸货摆脱自己的责任;其二是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指使会计人员制假,以实现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其三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人约束机制。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市,坑害了广大 社会 公众股民,部分原因就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

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守法、执法,不能 分析、理解。领会 法律 的内涵,有意无意制假,而以不知情为由,不能真正完成会计使命;

第二: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

第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的形式下,会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 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并且按照《会计法》规定持证上岗,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

1、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出还存在着不足。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展开不利。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境的淡化下去。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2、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会计定位造成的局限

首先,从会计的地位来说,通过会计记录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因此,以会计为手段,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就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其次,从会计的身份来说,会计隶属于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用、提拨、晋级等直接由单位领导决定,而单位领导考虑的首先是个人或单位的利益。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称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此外,各级会计监督单位在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是造成许多会计人员执法力度不足的原因。2.2整体脱节

(1)内部监督的局限。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职能部门,受单位领导人控制,其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与单位利益直接挂钩。而内部审计则侧重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内审机构得不到重视,力量薄弱,形同虚设;发挥的监督作用极其有限。

(2)外部监督不健全。首先,以财政、税务、审计为代表的政府监督,其重点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企业,事业单位的各自特点和需要,因此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一是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干预过多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

其次,作为我国社会监督主要力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超然独立。另外,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查错防弊则转为次要目的,无形中为图谋不轨者创造了无比的机会,降低了社会监督作用。2.3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由于会计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虽然新的《会计法》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

2.4企业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阻碍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因而影响正常会计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2.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一、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国家会计管理部门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会计监督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进行的。在法规的制订环节,由于我国改革步伐较快,新旧制度的交替比较频繁,形成了新旧法规制度的“真空地带”,有的法规已经滞后,而有些法规并不完善有疏漏,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这也使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检查环节,多年来的财务大检查大都只重查违纪金额而忽视对企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即规章制度的检查,并且对违纪者打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

(二)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的执行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企业的矛盾并不剧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但在这一监督体系的运行中,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以权谋私甚至违法乱纪坑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在一些经济案件中,必然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向集体利益倾斜,单位领导的打击报复使其不能依法办事,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三)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当前不仅国家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弱化,而且社会监督不力。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监督,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单一化,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特征,会计监督难上加难。

(五)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执法不严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关键原因。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国公民的普遍现象,在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违反了《会计法》却并不以为然。这样的意识必然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并且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力监督。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个人行为取决于其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及惩罚概率的大小。目前管理上不足及财务监督的缺陷对违法乱纪的诱惑力较大。当前对违犯财经法纪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行为,存在着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多以罚代法,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监督目标,而且纵容了违法行为,导致恶性循环。

(六)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滑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会计监督问题根本是人的问题。人们的行为既要受法的规范,也要受道德的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是:一部分人受益是以大部分人利益受损,尤其以国家利益受损为代价。尽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所有会计数据都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不可能有假数据产生,可以说会计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会计监督弱化。

………………………………………….一、会计监督及其现状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行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及时的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检查、考核、监督、控制。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只有核算而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只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填制凭证、登记帐簿、编制报表,做到“帐平表对”就好了,而对于会计监督职能如何发挥、甚至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产生疑问。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职能严重弱化,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有些企业设账外账,假造信息;有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经纪律松弛,经济效益差,上缴利税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完成。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更需要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

二、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一)会计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由于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虽然我国早已颁布了《会计法》,但与之配套的相关细则还不完备。在会计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行为。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确定及制裁,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配套。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些侵吞国有资产案和上市公司造假案,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单位负责人以权谋私,会计人员失与监督,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乏对此的惩罚依据,使得一些责任人员逃脱法律制裁。

(二)单位领导人缺乏会计监督意识。目前,一些单位人治大于法治,有的单位领导人置国家法律法规和统一颁布的会计制度于不顾,他们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出具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或隐瞒重要事项,通过手中职权侵吞国有资产,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如在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多起造假案就是会计人员造假,虚增利润,满足企业负责人欺骗公众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三)外部监管不到位。由于外部监管不到位,势必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产生消极影响。一是政府监督未能有效到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各项法规制度检查中,对单位违纪违规处罚时,重点放在对单位的违纪违规处理处罚上,而对其相关责任人员处理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二是社会监督执业质量和信誉不高。当前一些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由于管理体制、执业环境、单位利益、人员素质等问题,在执业过程中质量不高,自律意识不强,甚至为制假、造假者出谋划策,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一般来说,会计信息来自单位内部,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致使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

(二)我国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是会计监督职能客体多样化。《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客体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有财产都是国家的,产权关系单一,利益格局固定,使得会计监督很容易进行。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体,产权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关系和个人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资本结构也变得复杂了,如合资、外商独资、股份制等,经营方式也增多了,如合营、租赁、承包等。由于利益原因的驱使,会计监督的客体日渐多样化,而相关管理措施的滞后,直接导致了会计监督的弱化。

二是会计监督主体受客体的支配。《会计法》第四章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指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象是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手段是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实时监督。会计人员的主要监督任务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对记账凭证和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性。但存在的最大的矛盾是,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受单位负责人领导和支配,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所以不可能监督单位负责人,甚至在会在其指示下作假,在该背景下,具有会计监督职责和身份的会计人员的地位日见尴尬,在查处的企业经济犯罪案件中,会计人员均未能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

三是监督部门权限不对称,监督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根本原因是会计监督者地位下降,成为被监督者的雇员,而被监督者领导着会计监督者,可以对其发号施令,甚至两者联手进行会计造假,这大大增加了查处会计造假的难度,因此要有效杜绝会计造假,从根本上防止问题的出现,就必须改变会计监督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增加主体的独立性,让主体不再受客休的,随接支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而将目前发展迅速的企业财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主体的独立性。一方面是企业财务外包。近年财务外包在跨国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它们将记账、报销、发票对账等繁杂的“劳动密集型”财务工作外包给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际外包公司,取得了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是企业财务会计职能“外部化”。针对财务外包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目前缺乏独立性强的会计公司的实际情况,业界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会计职能的“外部化”,这种“外部化”具有财务外包所有的优势,而且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我国严重的会计造假问题。财务会计职能“外部化”基本理念是将企业的全部会计核算职能交予政府部门指定的专业承包商,即会计公司来替代执行,由其完成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过程。同时企业通过政府部门向会计公司支付相应的费用。与日前企业财务外包相比,“外部化”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外包,执行会计核算的会计公司不是企业自行选聘,而是由政府部门予以指定。这样才能在客观上解除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工作的控制,创建会计信息产生的独立环境,从而解决会计造假的难题。财务会计职能“外部化”在本质上是一科,防止会汁舞弊现象的制度设计,而且执行“外部化”,可为企业减少对会计工作的投人,企业主可将有限的资源真正用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运背等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去。所以“外部化”作为防范会计造假的手段,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和良好的综合管理效果果。

………………………………………..

篇2:会计监督现状问题

摘要:

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会计监督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监督手段之一。我国会计监督目前存在法律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弱化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篇3:会计监督现状问题

现代经济的发展日益倚重于资本市场, 作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连接体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具有股权分散、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显著特点, 会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现象 (1) , 导致了严重的市场诚信危机, 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的本质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由于上市公司具有公众性特点, 除公司法之外, 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还受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多个强制性规范的约束。国家、社会以及内部利益相关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在这一背景下, 研究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二、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现状

(一) 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监督体系现状

会计是一个服务于特定目标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生成具有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不仅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管理当局 (2) 也参与其中。上市公司中, 管理当局是重大会计政策的决策者, 会计监督与公司治理具有天然的关联。尽管人们对公司治理有不同的观点, 但有大量证据表明, 高水平的公司治理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吸引和保留资本所必需的。公司治理可定义为受到法律、监管、合同和市场机制以及最佳实务影响的一种过程, 用以创造真实股东价值的同时又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的核心作用是通过限制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行为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Zibihollah Rezaee, 2007)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Zeff, 1978) , 在公司治理中, 会计监督的重点是管理当局。我国公司法 (2005) 中的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中对会计监督的基本制度安排。该法规定, 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有两项法定职权涉及会计监督: (1) 检查公司财务; (2) 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中国证监会, 2001) 也是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该文件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职责是维护公司整体利益, 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并要求独立董事中至少有一名会计专业人士。独立董事对会计监督具有一般董事之外的特别职权: (1) 认可重大关联交易; (2) 提议聘用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3) 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 (4) 在审计委员会中占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中国证监会, 2002) 对会计监督的认识有了重大的深化, 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会计法 (1999) 。该准则不再泛泛谈及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监督, 而是极具针对性地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视为影响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的重要因素。该准则明确提出, 控股股东对建立合理制衡的股权结构负有责任。并规定, 控股股东不得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私人利益, 不得干预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活动, 控股股东不得损害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独立性等等。该准则还明确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定位, 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是会计专业人士的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对会计监督的职权也更为具体: (1) 提议聘请或者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2) 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3) 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 (4) 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

(二) 公司管理中的会计监督体系现状

会计法 (1999) 明确了公司各级管理者对会计的管理责任。该法明文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该法专设一章阐述“会计监督” (第四章) , 从内容看主要基于管理角度, 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四条具体的要求。并进一步规定,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该法第五章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从组织保障的角度提及会计监督。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 2008) 提出公司内控的目标之一是对公司财务报告提供合理保证。该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 2010) 侧重从管理角度阐述会计监督。该规范提出:“会计控制系统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并提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是, 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称述或者重大遗漏等”。依据配套指引, 会计监督的风险关注点是: (1) 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2)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三、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源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上市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治理、管理及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 股权高度集中

国有资本占上市公司的股权比率过高 (3)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以下称“政府”) (4) 对国有资本的会计监督质量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的总体质量。政府在资本市场的控制性地位而引致的各种公司治理与管理行为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督效率和实际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国有企业的权力结构是“一把手说了算”的体制, 国有上市公司也不例外。这一体制的重大缺陷是公司内部没有内生出制衡机制, 会计监督存在先天性的低质化可能。现实中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是国有资本会计监督体系和公众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的混合体, 机构林立, 运行成本高昂。

(二) 会计监督体系缺乏针对性

由于股权结构和管控类型的特点形成了两类不同的会计监督问题, 一是存在剥夺型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问题, 一是存在代理型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问题。前者会计监督的重心是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监督控股股东谋求私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后者会计监督的重心是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监督管理当局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但是, 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未能对现实存在的这一显著差异性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三) 董事会效率低下

董事会应该是由市场诱导并演进来的机构, 其中心任务是协议各种利益, 并高效率地对代理关系进行专门控制。但是现阶段, 我国董事会的独立性很差, 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基于上述原因, 可以在总体上推断,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公司内控部门等会计监督专门机构的设立主要出于满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形式要求, 而不是会计监督制度诱致性变迁的自发秩序, 并且, 在事实上也呈现出普遍的形同虚设的局面。主要靠加大监督成本而不是提高监督效率来变革会计监督体制。

四、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重构建议

(一) 理顺国有资本的会计监督体系

理顺国有资本的会计监督体系是理顺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和关键环节, 国有资本的会计监督制度直接影响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的效率和效果。现阶段, 国有资本的会计监督体系极为混乱, 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程度。迄今为止, 国有资本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委派制、稽查特派员制、财政监察专员制、国家审计等。但是这些制度本身存在大量的问题, 诸如与公司法的相悖, 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协调, 会计监督者的双重身份问题, 会计监督的时效性问题等等, 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的质量。强化国有资本会计监督不能简单从增加监督体制的角度出发, 必须立足于理顺监督体制, 以及强化实施机制两个方面。国有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必须去双轨制, 必须完全纳入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框架内。而建立实施机制的主要路径是改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成本收益。

(二) 根据公司股权特点和公司治理类型设计会计监督体系

对于一股独大及存在剥夺型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 要突出强化监事会的职能, 将监事会作为会计监督的核心机构。监事会体制作为公司法层面的制度设计, 定位应在其他所有会计监督机构之上。要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原则, 适度扩大监事会的规模, 调整监事会的成员结构, 使监事会成员有权力、有精力并且有能力真正“监事”, 切实能监督和制衡管理当局。监事会应由中小股东代表、债权人代表、职工代表等控股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而对于股权分散及存在代理型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 要改造好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作为会计监督的核心机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除应有会计专业的独立董事外, 还应有大股东董事。逐步试行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轮换制度。

(三) 建立会计机构与内审机构并存的制度

建立管理当局领导的会计机构与监事会领导的内审机构并存的制度, 使内审机构成为监事会的常设工作机构 (存在剥夺型治理问题的公司) 或者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 (存在代理型治理问题的公司) 。会计机构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内部审计是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两者都应成为上市公司日常性的会计监督主体, 共同构建起会计信息质量日常监督的第一道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红等:《创新与本土特色相结合的中国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2012年第8期。

[2]王竹泉、毕茜茜:《改革开放30年会计监督的发展与创新》, 《会计研究》2008年第7期。

[3]时晓郁:《新形势下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18期。

[4]王竹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监督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篇4:浅析会计监督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会计监督;会计信息;财务

一、新形势下会计监督面临的新挑战

(一)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监督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监督对象有了新的调整,由过去手工会计系统中主要对人的监督,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中对人和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监督。二是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储存在计算机中的原始会计数据,这也是防止相关人员作弊和犯罪的根本措施。三是会计监督的重点是数据输入这一环节。会计的电算化,使会计人员的职能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因此,要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加强监督,以避免其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和操纵。

(二)银行代发工资和网络银行的更高要求

银行代发工资和网络银行在财务工作中的使用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一是使用银行代发工资,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大额现金在运送过程中的风险,也避免了财务人员在发工资时点错现金的现象。二是使用网络银行,大大拓展了财务业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这也给的账户和资金安全带来了隐患,必须对其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监督。

(三)突发事件的增多要求对突发事件财务保障进行实时监督

突发事件任务的特殊性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标准制度和供应实力也容易出现偏差,经费开支凭证的真实性下降。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物资消耗量大,事后监督十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供管结合,进行全程监督,监督人员要积极主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对当地商品物资价格、市场行情等进行实地摸底,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要适时组织人员对财务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监督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做好专项决算的监督,当部队执行任务结束后,对上级给予的专项补助经费,必须严格划分经费开支范围,并且还要认真核查各项经费开支的真实性。

二、新形势下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内设机构。会计监督,是国家财政监督在会计部门的延伸,是国家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监督应借鉴国家财政监督的做法,在单位会计部门增设会计监督机构,财务部门增加人员编制,专门负责会计监督检查工作。

其次,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被委派人员不受所在单位领导,在行政及经济利益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大胆监督,认真执法,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发生。

再次,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强化对被委派人员的监督。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要防止出现几种极端现象:一是被委派人员凌驾于被委派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二是被委派人员被被委派单位“架空”,成为机械的记账员,完全丧失对被委派单位的监督职能。三是被委派人员素质低下,与被委派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同流合污,损害国家和军队利益。

最后,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使监督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因此,可以把监督人员工作业绩的好坏和其政治、经济利益相挂钩,以此来调动监督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监督工作中去。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法规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财经法规、财务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会计监督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财务法规本身必须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强,对经济活动进行依法监督既要有原则的要求,更要对监督的地位、职权、任务、素质、程序、方法、考核以及监督者的保护等用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定和明确。财务法规制定之前要事先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缜密的可行性分析,归口办理。

(三)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关键,制定合理的会计管理制度是落实新《会计法》,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举措。内部监督制度要明确四个基本要求:一是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分工要明确,做到互相分离、互相制约,不可兼任。二是资产处置、重大资金处置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四)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业务素质。新形势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要着重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力争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培养,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财务专业知识结合起來。同时,经常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军队会计活动的新动态以及更加先进的会计监督方法。注重实践培养,会计监督人员在学习过程中可先以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为蓝本进行试验性监督,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熟练程度和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各个单位和财务系统要对会计监督人员进行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材料和案例,晓以利害,讲明问题的严重性,教育监督人员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以及不正之风。会计监督人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学习并坚决遵守,以维护会计监督的严肃性。单位领导和上级财务部门要对本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把关,发现问题者,应坚决取缔其监督人员身份,不让其继续从事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罗庭.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若干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篇5:会计监督现状问题

在我国由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向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转轨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充分调动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形式的转轨也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上违规违纪、弄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国家税收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混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信息的全面真实了解,导致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很难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势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分析、检查、计算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于监督权力是企业管理的各项权力中的一项权力,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企业领导的意图。其监督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安全与使用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确保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二、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比如,在2001年3月财政部公布的对159家企业1999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表明,抽查的159户企业中147户资产不实,157户利润额不真,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人员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开展不利。比如说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大部分单位将两者进行等同,以致于淡化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只是决策凭“长官意志”,执行“顺其自然”,事后“审计算账”。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1.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出台。其次,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2.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3.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

计工作。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人员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应尽快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处罚;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3.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

篇6:企业会计监督的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概述

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而形成的对会计信息的一种监督工作,对于企业的完整治理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虚假的财务凭证不予认可,对于具有漏洞的原始凭证进行退还,当发现整个账簿的记录与真实发生的业务不符合时,不进行处理,并及时地向有关的领导进行报告。

可以看出,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一门专业性非常高的工作,这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相关的政策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企业的组织管理公开化有着严格的要求。

但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随便聘用员工开展企业的财务工作。

无证上岗的财务人员比比皆是,有些工作人员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知识也不了解便上岗操作,使得错账的现象屡屡发生。

再者,现在的相关法律不完善使得企业的相关数据难以监督,普遍存在着轻打轻罚的情况,大大减弱了整个会计监督应有的结果。

同时,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意识薄弱使得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财务工作不上心,难以协调整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力量共同监管。

同时,监督体系过多使得各方的监督个体对于自身的利益过度关注,导致整个监管的质量以及效率都不高。

尽管部分企业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其本质上的分裂也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经历了多次的检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整体现状

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财务信息的合理化运用成了社会的监管部门,多方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各方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渠道。

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地合理化运作,保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符合会计教育的基本职能。

但是在近几年来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企业的大量资产不断地流失,给国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以及负担。

对国有企业而言,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方面是经济情况不能真实地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税款的跑冒滴漏现象,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了损失。

首先,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发展的最终话语权,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但是企业管理的封闭性导致内部关键岗位由“自己人”进行担任,缺乏外来经理人引人制度。

这种缺位的方式使得由少数人士直接决定公司的业务往来,这将引起在职工作人员的过度消费以及企业的短期形为等诸多问题。

由于企业内部的资产主体的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压迫,使得整个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现象变得尤为严重,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优化管理者将被趋于中庸的平庸管理层所替代。

其次,公司的董事会监管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以企业的所有股东的信任为基础,进行企业业务的决策关系,是公司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董事会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去留。

但是我国现下的大部分企业的董事会运行仍然延续了旧有的国企决策机制,使得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企业的经理层不受董事会约束,以及名人担任董事会理事等国家现象。

由于企业的大部分董事人员身兼数职,使得彼此之间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有所替代,没有充分地进行整个股东大会的动作。

而相应的监事会则牌游离的边缘,对于企业的执行层起到的监督作用不大。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三者由一人进行担任,使得最高领导者的权力过于集中,极易导致职能的错位以及自身权力的膨胀,加大犯错的可能性。

因此,建立合适的会计监督体系可以防范这几类风险的发生。

最后,由于企业中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不同产生了大量的内部争端,使得管理者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朝着贪腐化的趋势发展,而执行者则消极殆工,阻碍企业的生产力。

这两者的不平衡使得企业的劳动人员的付出与其收入水平存在着极大的不符。

长此以往,易助成企业的贪腐风气,使得整个领导层的管理作用大大下降,不利于企业长久健康的发民。

而对于某些先进的企业,其通过建立分股计划,加大了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有效的会计监督方案,极大地避免了矛盾的产生。

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策略

(一)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是进行全面的内控制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职能进行划分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财会效率,比如将会计监督的职能分为“职工,政府,所有者,经营者”等不同的监督制度。

对于经济相关的进行全面的分类,有便于进行细致的会计监督策略。

首先,经营者会计监督是指企业内部的内审部门对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划分,对管理层人员进行财务信息上的审查,以规范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与各个来往单位人员的关系。

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要求其提供真实的反映公司内部数据信息的财务报表,以进行正确的决策分析,保障公司的利益,防治因为管理层的权力膨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大胆地抛却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整个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

其次,债权人的会计监督是指对企业具有一定债务追溯能力的人员进行财务信息的一种监督模式。

可以通过对债权人运用实地工作地点以及问询等两种方式进行会计信息上的监督,以便了解企业的资金往来善。

同时,也可以委托当地的相关审计机构进行监督任务的开展。

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农发行认为建立层次分明的五层监督构架是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方法,这五部分体系如下:县支行会计出纳部经办人员一线事前、事中监督;会计坐班主任事中、事后监督;

会计部门负责人的事后检查监督;主管行长会计事后检查监督;上级管理行会计事后检查管理监督(会计辅导)。

通过检查监督,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要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落实检查责任,进行后续检查,跟踪整改情况,实行“连环责任追究制度”。

(二)积极进行外部会计监督

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是指除去企业本身的一个监督,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税务部门或者银监会)开展的监督。

例如,财政部门进行的会计监督是指财政部凭借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对所存在的公司进行常规性的财务信息的检查,也可辅助一些相关的社会审计机构等。

这种财务工作的开展使得政府部门类的监督成为主体部分。

同时,国家审计部门以及相关的司法机构也将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以明确整个审计法律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资料是否匹配。

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以避免会计失真的出现,因为虚假的信息可以使一方或者几方的人员进行受益,而导致其它人遭受不小的损失。

基于这种环境,建立高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必须平衡其中的矛盾,使得各方的利益有所平衡。

对于企业而言,独立的会计部门与财务人员并不能组成一个合理的会计监督的系统,仅仅是财务数据记录的部分。

而完整的会计监督系统则应包括企业的负责人,外部的审计机构以及单位的其他部门,只有把利益相关者统一起来,才可能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

当前,财政部门不仅仅要抓好制度建设工作,更要强化会计管理的行政职能,对于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注会行业、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等特别有影响力的事件上。

(三)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企业,应将优秀的上市公司做为企业发展的标杆,建立自身内部的信息披露规则。

通过对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公开化的报告,使企业的员工以及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充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

在信息公开的渠道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例如,建立专业的网站以及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数据的更新。

如果有条件,可以建立网站上的讨论板块,使得大众可以畅所欲言,详细地表达对企业发展的观点。

公开化的操作手法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报表改动的这一问题。

例如,四川的长虹集团在2月21日进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这份信息的披露透露出了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三、结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加强会计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各项管理行为的关键环节。

会计既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经济组织正常运转的管理手段。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规范管理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

会计监督的出现,极大地平衡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以及矛盾,也保障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善了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

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力量,可以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运作情况,减小企业的债务压力,向企业管理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客观公允地展示企业的资产债务情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

上一篇:茶吧营业管理办法下一篇:2018年于楼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