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机制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会计监督机制范文

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成因及发展分析

【摘要】: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有利于单位内部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和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会计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 完善时务管理制度,依法保证社会监督的独立性。 【关键词】会计监督;不足;发展;监督机制

1 会计监督体制的现状

在我国, 会计监督按照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要求,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防止舞弊, 控制风险等目的,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1.2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要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和单位中有关人员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也是一种外部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其监督主体是县级以上的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是实施会计工作国家监督的主体, 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有关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单位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依法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在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任务。 1.3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指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一种监督制度。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它也是一种外部监督。

2.现行的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分析

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伴随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内容也不断的在增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的加快,经济、生活、社会已经完成的融为了一体,使得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得到了完善与发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目前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 2.2 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

3、会计监督体系弱化的成因分析

3.1 会计工作的复杂性

会计工作往往和大家最关心的“钱”息息相关, 具有涉及广、渗透深的特点。往往都通过管钱和花钱、真账和假账这类矛盾集中反映到会计工作上。所以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要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碰到领导的非难, 甚至受到种种挫折和打击, 在承认都是有限的理性经济这一前提条件下, 会计代表谁来控制经济业务, 这种主体选择的不同, 必然导致其控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 3.2 会计信息不够公开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上供偷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别的, 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希望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 而较少信息一方则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信息。会计人员利用了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规律, 采取“ 隐瞒财务信息”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形式进行作弊。由于企业外部人员无法获取较全面的会计信息, 也就无法真正了解和监怪企业的经济行为。 3.3 现行监督制度的不完善

会计法制及相关制度不完善, 缺乏约束企业领导人的机制, 企业财务人员客观上的两重身份, 不利子会计监督的发挥。 3.4 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代表国家的财政、审计、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会计的监督不尽人意, 主要是存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执法尺度不一的问题。另外, 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法制观念淡薄, 人为因素过高, 主观随意性过大; 另有个别执法人员私心太重, 一旦得利, 便放弃原则, “ 大问题也可变成小问题” , “ 有问题可变成没问题” ; 还有一些人随意对企业进行刁难, 甚至于加罪于人。这些公权力私化现象实际上削弱了国家监督。 3.5.社会监督机制的不独立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执业规范和管理。在工作中不能保持超然独立的地位, 难以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经济方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 由于执业环境不好, 不正当竞争的存在, 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招揽顾客,必然会因利益的驱动而迎合、顺从企业的要求, 致使审验质量差, 鉴证可信度低, 起不到应有的公证和监督作用。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使下, 甚至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3.6 对违法违纪的会计行为缺乏执法力度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虽已日趋完整, 但会计造假等违法违纪的行为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 执法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执法力度不大, 对一些经济犯罪的企业和个人没有严加惩罚, 使违法违纪行为得到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 客观上导致违法违规人员愿意挺而走险, 同时政府部门不能有效解决会计人员因实施会计监督而出现的打击报复等后顾之优, 挫伤了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积极性。

4、 我国会计监督的发展分析

4.1 提高会计监督地位, 加强法制建设

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使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 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去监管。将会计监督落实到基层, 放在会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货准则, 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 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 同时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并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4.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强化法人会计责任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使会计监督落实到位, 发挥作用。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制定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 严格进行财产清查, 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等措施。并在实施电算化后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更新控制措施,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监督。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 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这样可以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 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并且具有公正性。因此, 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 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 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使会计监督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保障会计监督实施。作为单位负责人, 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3.3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首先, 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使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 第二, 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讲诚信、说真话, 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并为之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及时更新知识, 适应形式, 将新政策、规定武装到会计从业人员头脑; 最后,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将会越来越复杂,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 能从整体的角度,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 及时了解最新法规, 充分把握风险, 才能做出理性判断,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并且做好会计监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监督管理要想发展的更好,就应该对现有的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与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只有加强了我国会计监督的力度,才能为国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更好地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张新菊.关于我国会计监督制度的几个问题[J].企业导报,2009(6). 2】 王志霞,麻晓霞.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强化监督的对策[J].商业经济,

2007(6). 【3】刘艳刚. 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发展[J]. 经济与管理,2007(5).

第二篇: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的监督

目前,普遍存在对各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难,难监督情况,如何落实中央关于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督?是摆在各级面前大的问题,也是有效防止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事,同时纪工委能否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直接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成效和职能的发挥。努力破解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范围界定难、监督执行难、责任追究难等问题是目前重要课题和工作,经过调研,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现提出以下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有效监督,破解监督难题的粗浅认识。

一、明确监督范围,破解“三重一大”范围界定难题 “三重一大”范围界定是监管工作的基础工程,于整个监管过程至关重要。县纪委统一或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要制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让“三重一大”事项的范围标准和监督机制细化、量化。

一是明确内容。针对所辖管单位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内容予以明确,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能够准确把握某项工作是否属于“三重一大”范畴。

二是明确标准。根据各单位性质,划分为几个档次和类别。比如,按有无专项资金分类可分为有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和 1

党政部门无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或按有无收入等性质划分单位类别,并按类别制定相应档次标准。

三是明确规则。各单位要将“三重一大”事项的讨论决策权纳入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的议事范围,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议事规则,对讨论、决策、审批等程序严格进行规范。针对各单位重大决策的内容和大额资金使用的标准各不相同的情况,规定各单位可结合实际适时予以调整,调整后必须书面报纪工委监察分局备案,以便议事规则与“三重一大”配套。规定所管辖和联系单位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重大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公开,纪工委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二、明确监督程序,破解“三重一大”监督执行难题 纪工委、监察分局为使监督检查不走过场,要制定《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办法》,注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强化对所属部门“三重一大”事项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

一是抓好决策环节的监督。实行部门党组(党委)会议提前报告制度,所辖部门在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涉及“三重一大”事项时,须提前报告纪工委监察分局并提交会议相关资料供审核。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列席会议时,重点针对重大决策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干部任免是否经有关职能部门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是否按主管部门审查要求依法进行、大额度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内容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抓好实施环节的监督。在重大决策方面,重点抓好是否存在不执行、乱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等问题的监督。在重要干部任免方面,重点抓好对资格审查、考试、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组(委)研究决定及任前公示等环节执行情况的监督。在重大项目安排方面,重点抓好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是否按规定程序实施,是否存在串标、围标等违规行为,主管部门是否进行严格审查,项目质量及资金使用是否按法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核准等情况的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增加和变更固定资产备案制度,对增加的固定资产,纪工委监察分局主动对其是否经相关部门批准、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政府采购及公开招投标程序是否完备等情况进行审核。对变更的固定资产,所属部门必须主动将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的方案报纪工委监察分局备案。在大额度资金使用方面,纪工委监察分局会同财政、审计部门重点抓好纳入预算的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基金,以及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是否坚持“收支两条线”,是否存在“小金库”,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内容的监督。

三是抓好后续监督。主要通过信访和开展检查进行监督。纪工委监察分局建立信访初核制度,在其所管辖单位设立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涉及所属部门“三重一大”的举报,采取倒查的方式组织初核。认真抓好日常和专项报告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党风廉政、纠风、专项资金治理、收支两

条线、五费一票、执法执纪等综合检查,定期对所属部门的“三重一大”事项进行专项督查。对群众反映属实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并督促其整改。

三、明确监督责任,破解“三重一大”制度执行难题 制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有力地执行。纪工委要紧紧抓住制度执行不力这一难题,明确监督责任,有力推进“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

一是建立监督纪实档案。实行“一事一记”,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全过程纪实监督,将时间、地点、责任人、参与监督的过程或环节、结果等真实详细地记录,形成专门的监督纪实档案,为检查、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可靠依据。对监督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被监督者规避监督、不配合监督和干扰监督的,都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促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有效配合、全面履职。

二是健全监督制度。建立“三重一大”事项责任考核制、预报告制、票决制、备案制四项制度。即将执行“三重一大”监督规定的情况纳入各单位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各单位在研究“三重一大”事项之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纪工委报告,纪工委根据报告的内容及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列席会议;各单位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时,实行党政“一把手”未位发言制和无记名票决制,只有应到会班子成员三分之二以上投票赞成的决策事项才能付诸实施。而且票决情

况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纪工委备案。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和管理,对应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而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或不告知、不报告、有意规避监督的,视情节给予有关责任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对变相规避监督,严重违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和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不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或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引发严重社会矛盾的,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一票否决”,并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党政纪责任;对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督缺位或不到位造成所管辖和联系单位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则由县纪委监察局依照派出纪工委监督约束制度和绩效考评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失职失察责任。

第三篇:内外监督机制

[编者按: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山西省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同时,聘请了一批长期担任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老干部担任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并请他们参与该局的重大决策。这些老干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很高的政治素养,在监督国土资源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该局的行风建设,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最近,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通知》。晋城局在建立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部《通知》精神,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山西省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围绕依法行政这个主旋律,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内外部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果。

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监督机制

依法行使法定权力,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晋城市国土资源局成立后,在全局制定了内部会审制、集体决策制、承诺制、督察制、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监管,建立了干部职工廉政档案,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今年该局又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对审批项目能取消的彻底取消,能下放的立即下放,能公开的全部公开。在完善窗口办文、内部会审、集体决策、每日公示等制度的基础上,加大督察、催办和限时承诺力度。凡不能在承诺期限办结的审批事项,由局纪检监察室查明原因,属于办事推拖、效率低下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在已建立的竞争上岗和廉政档案基础上,完善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责任制,以岗定职,以人定责,严格责任追究程序,建立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岗位培训、业务考试、不合格人员离岗和辞退制度,做到持证上岗、文明执法。对违法作为或消极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继续加强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没。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细化指标,认真考核,并落实谈话提醒制度。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把严格执法同主动服务经济建没有机结合,改变衙门作风,形成国土资源系统政令畅通、执法严格、优质服务、廉政勤政的行业新风。

外部聘请监察专员加强监督

相对于内部监督而言,外部监督范围更广,约束力更强,监督的力度更大。为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外部监督,目前,该局正式聘请了28个国土资源监察专员。

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外部监督,该局实行的监察专员监督机制,有着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一是监察专员的素质高。该局聘请的都是曾经长期担任着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主要领导的老同志,他们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工作联系面广,社会影响力大,有着很强的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建言献策的能力。二是监察专员被赋予一定的参与决策的职能。该局出台的各项政策、工作部署,都定期或及时向监察专员通报。在一些重大事宜上,还将直接邀请监察专员参与决策。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头绪多,监察专员可以通过开展专门调研,反映真实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国土资源部门在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三是监察专员集监察、信息、宣传工作于一身。受聘的监察专员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员们既对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进行监督,又能搜集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国土资源部门。在开展监督调研工作的同时,专员们还能向当地群众宣传普及国土资源法律知识。

为保证监察专员顺利开展工作,该局提出对受聘的监察专员做到四个确保:第一,定期进行工作通报;第二,为监察专员每人订阅一份国土资源报刊,让监察专员及时了解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经验;第三,提供必要的补助经费,保障监察专员搞好调研活动;第四,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监察专员对所有行政执法有监察的权力,所到之处必须予以配合。

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制度是一种互动和良性循环的外部监督机制。监察专员通过参与决策、指导工作、监督管理。使国土资源部门的各项工作能及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提高。通过监察专员反复的上情下传、下情上达,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进而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强化履职监督机制

强化履职监督机制 努力提升履职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加快农行业务经营转型和改革发展步伐,现就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县支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常态化、制度化,以此促进县支行各项业务经营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作如下探索。

一、目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想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常态化、制度化,保持长效机制,目前仅凭阶段性履职检查是不够的,还需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检查体系,建立由上级行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检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自身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自查、支行干部员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民主监督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履职监督检查网络。

(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接受监督检查的意识不强

从近年金融系统领导干部发生的违规违纪案件情况来看,领导干部权力过度集中、内部监督弱化、外部监督不力,是发案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自我监督缺位,认为自己觉悟高,自控能力强,不会犯错误,不需要监督;权力观错位,怕监督失去权力,不愿意接受监督。

(三)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检查意识不强

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工作关系上看,往往领导者是被监督者,监督者是被领导者,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自觉主动接受上级行监督的意识不强,上级行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监督检查人员碍于情面,存在监督不全面、跟进不到位,有些环节得不到有效监督。

(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

1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保障。有些制度内容设计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配置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监督主体间缺乏必要联系和沟通,致使信息滞后,监督大多是事后监督。三是监督检查资源整合不力。承担监督职能的纪委、监察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协调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充分地发挥监督检查的整体作用。

(五)干部员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作用发挥不够 主要原因有:一是员工知情监督的渠道不畅。现阶段尽管干部员工的监督热情不断提高,但真正做到知情监督的条件仍不具备。公开范围不够广,干部员工获取信息还存在不对称问题。二是员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干部员工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监督上的被动和不力。三是干部员工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各级行在开辟干部员工民主监督渠道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干部员工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

二、创新监督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常态化、制度化履职监督。

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履职不力、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始终是我们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追求的目标。为此,上级行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创新监督机制,服务业务经营发展”作为实践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经营业绩、提高同业市场排名和市场占比份额经营理念贯穿于监督检查工作的全过程,将提高履职能力与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同步实施,把支持业务发展、服务业务发展、促进业务发展和保障业务发展作为监督检查的根本任务,把业务经营目标变得更直接更具体,把监督保障变得更超前更有效,做到在发展中监督,在监督中发展。

(一)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意识,形成监督检查的良好环境。

形成有效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大监督检查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履职中乐于接受监督的意识,引导领导干部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增强行使监督权利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二是建立监督权利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保护干部员工行使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权利,鼓励干部员工关心农行业务发展,激发干部员工的主动监督意识。三是强化监督机构人员的监督意识,充分发挥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形成多角度、宽覆盖的监督体系。

(二)突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重点,强化监督检查的综合效果。

1、要加强领导班子对业务经营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上级行的要求,重点对支行开展业务经营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是否保持了业务经营的平稳较快发展,同业占比份额和排名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有违规肓目发展的行为;风险管控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调结构、升质量、快发展”为主线推进各项目标任务是否完成;在业务经营中是否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是否注重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发展。

2、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洁从业监督。实行“一岗双责”,推进全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党委班子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贯彻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及廉洁从业的情况进行重点定期监督检查。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3、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职重点金融领域、重点部位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上级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职能,建立联合检查的监督方式,对重点领域信贷、财务费用、固定资产购置、网点装修招投标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重点预防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做违纪违规行为,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给单位造成较大损失。对重大领域、关健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严肃处理违纪违规问题,维护好单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决不姑息迁就。

(三)创新监督检查制度,健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 按照上级行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活动实施方案,要保证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常态化、制度化,还需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完善三项机制。

1、严格执行三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县支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状况测评制度。形成常态化,按年测评,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员工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追究给单位利益和员工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二是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述廉、述职制度。关健是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是写一个报告、在大会上作一下报告就算完成,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总结、剖析、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违规行为、工作履职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民主。上级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检查,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以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作风建设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等,开展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帮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决存在问题。三是严格执行对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县支行重点金融领域、重点部位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使重点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努力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完善重点金融领域、重点部位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理顺纪检监察等监管部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责任,落实监管措施,确保监管“无缝化”。二是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4 履职事项办理情况考核机制,将各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业绩;三是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结合,达到权力制约。

(四)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

1、实施有效党内监督。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创新民主生活会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办法、程序、内容等,创造性地开展党内谈心系列活动,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扬党内民主。

2、创新监督手段。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和纪委书记巡查制度,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并举,确保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3、充分发挥员工监督的作用。积极开展员工对领导的监督,对员工反映的领导干部在履职中存在的轻微违规行为进行诫勉谈话、提醒谈话,帮助领导干部及时改正轻微违规行为,避免小错变成大错。

(五)加强组织协调,打造监督检查的体系。

1、要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与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作方面的情况,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良好势头。

2、推行履职公开。深入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公开,加强对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完善监督、评议制度,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建立健全民主评议、行风评议监督体系,积极受理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群众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结合起来,为群众参与监督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4、整合监督检查力量。加强纪委检查监督、监察部门监督、员工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工作,把各种联席会议和联系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各自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监督互动,优势互补,着力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检查网络体系,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监督检查的综合效果。

(六)注重治本功能,把握监督检查的工作方向。

1、要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监督检查工作作为教育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的全过程,发挥监督检查的教育功能。

2、要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监督的着眼点。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整改。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原因要作深刻剖析,制定预警措施,使监督的关口前移,重点突出,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3、要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建制的立脚点。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缺陷,针对薄弱环节“亡羊补牢”,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制度,用制度确保监督检查到位,强化监督检查的约束力。

三、加强领导,建立履职监督检查常设领导机构。

各级行应成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并成为常设机构,负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领导班子成员在履职中的不足,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提示,以便领导班子成员及时调整思路,及时整改。

四、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督检查,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

通过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监督检查常态化、制度化,并建立长效机制,从而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主要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 6 能力;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能力;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践能力;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协调能力;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能力。

五、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量化考核和定期评价,提高经营业绩。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由上级行定期开展量化评价, 并在同行进行通报,对履职差的进行诫勉谈话,对履职好的进行表扬,并作为绩效考核和评先的依据。

第五篇: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1O 建立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外在监督制约体系

如果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缺乏外在监督制约,那么何谈高效监察、透明监管。制约的失衡必然导致权力的异化膨胀或功效萎缩。当监察主体与监管主体不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或监察职能时,当对于违反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处罚畸轻畸重时,没有行之有效的机制约束的后果是相当的可怕的。所以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煤矿监管对遏制虚假治理行为、推动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作用和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督促各类煤矿认真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一个有力措施。①要在广大职工中聘请群众安全监督员,不但要监督职工身边的各种违章行为,更要监督矿井主要责任人的违章指挥、违规决策行为;②实施及时规范的公告制度,要将各类停产整顿的矿井名单、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井名单、责令关闭的矿井名单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利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

③建立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

1.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推动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透明度,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完善新闻媒体对重大隐患及事故公布、曝光的舆论监督机制。各新闻媒体要主动构建安全信息传递和公示、曝光平台,根据政府和安检部门提供的执法检查情况,对本地区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予以及时或定期公布,组织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和深层次分析。同时,要做好安全专题的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隐患,要进行跟踪报道,必要时,可在上一级主流媒体上进行曝光。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协助、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支持、帮助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各界对安全工作的高度关注,促进隐患的整改,督促煤矿企业增强责任主体意识,自觉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上一篇:悔过励志原帖范文下一篇:黄花菜的功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