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新政策

2024-05-01

高考改革新政策(共8篇)

篇1:高考改革新政策

2014年湖北高考改革新政策

2014湖北高考政策:山东、上海等地的高考改革举措日前引发广泛关注。湖北高考政策未来会不会有变化?省教育厅昨日表示,湖北明年高考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目前还没有相关改革措施,正在等待教育部安排,至少明年高考仍将保持稳定。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新制度出台之前会进行公开讨论。

不过,(wgxyedu.com)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动漫专业,湖北正在酝酿高中毕业会考方面的改革。2001年,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停止实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普通高中学生的毕业考试由学生所在学校自行组织。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湖北自取消高中毕业会考后,目前还没有其他的评估考生成绩的制度标准。

省招办发布201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对全省美术类专业统考使用范围、艺术类部分批次的志愿结构、艺术类专业范围限定、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录取文化成绩要求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

湖北省招办发布2014年艺术类高考招生政策

从2014年起,想了解高考动态加全省考生报考美术类专业,必须参加省统一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未参加统考或统考不合格的考生,不能报考所有高校组织的美术类专业校考。

此外,艺术本科

(二)和艺术本科

(三)的美术类专业以及艺术本科

(三)实行校际联考的非美术类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湖北省属院校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严格控制艺术类招生规模,并逐年减少艺术类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4年起逐步提高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等专业的文化成绩要求。

篇2:高考改革新政策

学术型高考[官方]教育部将促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型

针对两种模式的高考,鲁昕称:‚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教育部将促使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我们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转型改革。‛鲁昕说。

[学校]赞同高考分流,呼吁重视技能型学生

对于这项改革,北大附中河南分校董事长、校长李光宇表示赞同。他说,现在的高校多数是研究性、综合性的大学,对技能教学重视不够,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大学培养人才,应与社会、企业需求相匹配,不应该把技能类的学校列为二流三流学校。‚反对一考定终身‛,在李光宇看来,高考不妨实行‚国考+校考‛,国考可以少考几门多考几次,取最高分;校考主要指自主招生,根据不同的学校特定专业招生。昨天,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语文老师、河南省名师陈敦贤在受访时表示,现行的高考制度对学术型人才的选拔很公平,但对技能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他比较认可两种人才两类模式高考。一名郑州市某重点中学的老师称,高考改革应该实行分流,两种模式的高考,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相吻合。她表示,此次首次提出技能型高考,也说明高职高专类技能型的学生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社会上其实恰恰正缺少这种技能型人才‛。这名老师认为,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效率和公平,希望以后高职高专类学生也可以拿到本科文凭,甚至可以读研、读博。

[专家]多地已有探索,各院校或将被重新划分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开始探索高职招生与普通高考录取的分离。北京市已有26所高职开展自主招生,被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高考实行两种模式后,很可能会对现有的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进行重新划分:三本院校将与高职院校划为一类,参与技能型人才高考的录取。但分类考试、分开录取并不能解决人才选拔机制的问题,最为根本的还是应该通过实行社会化考试和高校自主招生,让学生拥有多次考试的机会,同时,由学校自主设计选拔标准,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划自主去申请学校。

[期望]职教的教学质量和地位应同时提高

听说高考将有两种模式,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已经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本科院校改成职业教育学校,那还不如让孩子中职毕业后先工作,锻炼几年后再找渠道深造,没必要花很多钱,去换一个学不到手艺、只是一张纸的文凭。熊丙奇认为,在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认可的现状下,简单将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并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学生不愿意从事技能型工作。同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高,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培养等方面都与社会发展脱节,很多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也是问题。‚只有让职业教育获得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分类考试,人才分流,这样高考改革探索才能成功。‛熊丙奇说。

技能型高考

[政策]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不领跑,不落后‛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省市正紧锣密鼓地拟订高考改革方案。我国要求,今年,各省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并选定试点批次。全国各省市试点将在2014年~2017年分四批进行,方案在公布三年后开始实施。省招生办主任杨智磊表示,作为全国考生第一大省,河南高考改革涉及考生多,工作相对复杂,实施起来必然更加慎重。‚我们会根据外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进行改革,总的原则是‘不领跑,不落后’‛。

相关链接我省高职单招考‚技能+文化课‛

今年,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再度扩大,全省共有62所院校的部分专科专业试点单独招生,比去年增加23所。据了解,单招考核由文化科目考试和职业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试点单招,文化课成绩占40%,技能测试或面试成绩占60%。不同学校所占的比例可能略有不同。‚与通过普通高考招来的学生相比,单招考生专业稳定性强,由于所选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更强。‛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李新东举例说,比如营销专业通过面试看考生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素质,考生连话也说不清楚,就肯定是不适合这个专业的。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9月前公布 统考科目或缩至3门

“统一高考科目或将缩减至语、数、外3门,其中,英语交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一年两考。高校录取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作为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高考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昨日,2014年河南教育工作会在郑州召开,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在会上表示,河南普通高校招生将按照“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我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将于9月1日之前正式出台向社会公布。郑州晚报记者张竞昳

【政策】“两依据一参考”,不再一考定终身。2014年是教育深化改革年,我省将出台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同时研究制定中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其中,高考将有哪些变化,怎么变化,更是家长们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昨天的会议上,朱清孟表示,综合改革后的高考将包括“高考统一考试、外语一年多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成绩的要求”等核心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变化就是,普通高校招生不再只看考生的高考成绩,而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来录取,即对符合要求的学生,高校主要依据其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统一高考科目或将压缩至3门。按照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高考改革原则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现在,河南高考的科目设置为“3+文综理综”,按照教育部初步改革草案思路,高考全国统考科目或将缩减至语文、数学、外语3门。其中,语文、数学两科仍实行全国统考;外语仍列入统考,但考试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行一年两考,给考生一个弥补偶然过失的机会,录取时,以考生的最好成绩计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录取依据。除了统一高考成绩之外,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高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依据。据了解,每名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考试成绩接受考量,计入高考成绩。目前,我省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以等级制呈现的,高考改革后,等级和分数之间的具体换算,譬如考试等级怎么划分,等级分数的分值、所占比例,以及不同等级之间是否有级差,均由各省自主确定。其他课程原则上要求合格即可。

录取时,还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考生就读高中对其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或将作为高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参考。”据介绍,考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譬如社会实践、好人好事等,都将成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内容。其中,中学只负责如实记录和提供客观准确的材料,并在考生所在中学及时公示;评价由录取高校组织专家进行,即谁使用、谁评价。

【进程】

首批改革试点省市,可能没有河南。据介绍,目前,教育部已经制订了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的5个配套文件,将在征求意见修改后由国务院批准向社会公布。国家要求各省今年都要出台方案,并选定试点批次,全国各省市试点将在2014年~2017年分4批进行。其中,2014年首批改革试点省市由教育部确定。

河南会参加哪一批高考改革试点?省招生办主任杨智磊表示,作为全国考生第一大省,河南高考改革涉及考生多,工作相对复杂,实施起来必然更加慎重,因此,在参与试点上,河南很可能不会领跑,但也不会落后。

【时间】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9月1日前公布

对于很多考生和家长迫切想要了解的我省高考改革方案的细节问题,朱清孟表示,我省将加紧研究本省实际情况并尽快开始编制河南省高考改革的初步方案,经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复后的正式改革方案,将在今年9月1日之前向社会公布,尽快确定启动时间。

按照教育部计划,即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新的高考方案最早也将在2017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目前的在校高中生参加高考政策不变,考生和家长不必心急。

昨天的全省教育工作会,安排部署了河南教育2014年的重点工作。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3个百分点。“入园难”、“大班额”一直是困扰家长们的一道难题。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源头解决问题。201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我省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去年,河南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73所,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4%。今年,我省将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2014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以上。“支持各地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提供更多的入园机会,让适龄儿童都能够„有园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用”、“能用”的人才。朱清孟表示,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中的调控力度。

今后,就业率低的专业一律不新增招生计划,各高校要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压缩、调整,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高等教育评价方面,将引入“第三方”,真正做到教育质量由群众说了算,由社会说了算,从而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办学。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面,将推进本专科考试分离。高校章程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朱清孟表示,今年,我省将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式,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今年先选择部分学校作为试点,2015年底前,所有高校都要完成章程建设。5年时间建设10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篇3:高考改革新政策

一、基础教育改革低效的根源

基础教育改革这些年, 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改革工作, 如:全国统一高考改为各省市自主命题考试、一年一度的高考改为每年二次、高考科目由“3+2”改为“3+综合”、全国统编教材改为各地方教材、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优秀教师流动机制 (1)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初高中剥离等改革措施, 不胜枚举。然而, 各省市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因这些改革措施从此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 各地的中小学择校热愈演愈烈, 在一些省市诞生了一批基础教育的“航母”学校 (2) 。现行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从考试试题角度看, 实则是“新版”的高中奥赛而已, 对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毫无益处。改革低效的原因在于我们有的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没有尊重我国的国情, 有的则是因为没有尊重学生的天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发展方向等个体基础的必然结果。

高中新课改和“3+综合”高考模式试图从考试内容和考试科目的变革来淡化高考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 从而消除高考对基础教育的不利影响。然而教育管理干部的政绩需求和行政权力剥夺了高中新课程赋予学生的选修权, “3+文 (理) 综合”高考模式让高中学校的应试教育搞得得心应手, 让教育管理部门的教学质量评价有了更“权威”的高考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是高中教师评职、评优、晋升、提干以及各级教育管理干部提升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社会对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认可的重要依据。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机制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 是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根源。过去的教育改革没有让这种基于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失效, 是相关教育改革低效的原因, 是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家”大量胎死腹中, 沦落为“教书匠”的制度根源。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基础教育改革失效的根源在于我国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和高考的行政化, 现行高考制度必须改革, 而改革的目标是要尊重学生,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尊重高校各专业特点, 有利于高校发现人才, 有利于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不妨采用“自主餐”模式来改革高考。将现行的各省市自主命题考试改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科学综合、人文综合。高校可根据所设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考生的参考科目,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规划确定高考志愿及其考试科目, 从而实现学生和高校的“双向”自主高考, 其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尊重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 给高校各专业“自主”高考的招生权利。

现行“3+综合”高考模式没有尊重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 不利于高校各专业对人才的发现, 例如北大中文系, 按目前高考科目设置必须是在高中阶段语数外加文综考分名列前茅的考生才有机会进入北大深造, 而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学生不一定就喜欢或擅长语言文学研究。对语言文学研究有实力、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往往不擅长数学和地理, 他们则永远被北大拒之门外, 或许这就是近三十年我国应试教育出来的莘莘学子与诺贝尔等国际大奖无缘的原因吧!

若北大中文系确定本专业考生的高考科目为语文、外语、历史和政治, 清华大学建筑学系确定该专业考生的高考科目为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人文综合, 如此高校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特点确定考生的参考科目, 无疑是给予“全体”高校各专业自主高考的招生权利。同时允许高校各专业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本专业特点结合考生单科成绩择优录取, 对人才的发现和选拔更具针对性。现行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是“少数”大学的“特权”, 是为争抢经受十多年应试教育洗礼的佼佼者而举办的一场“掐尖”考试。考试试题有奥赛化倾向, 不但对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现状无益, 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应试负担。其命题、监考、阅卷和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备受社会高度关注和质疑。将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把关, 使试题更加科学、合理。由各省市实施监考、阅卷和招生, 有利于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杜绝考试招生过程中的违规和违法行为。

(二) 尊重学生的天赋、兴趣和发展需求, 给学生“自主”高考的人生权利。

现行的“3+文 (理) 综合”高考模式迫使高中教学实行文理分科, 有的学校为了应付高考, 甚至在新生一进入高中就文理分科, 理科生少开甚至不开设史地政, 文科生少开甚至不开设理化生, 严重背离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初衷。学生的高中毕业会考怎么通过?其实学生们、老师们、家长们和教育管理者们都懂的, 其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一种考试经济。现行的高中毕业会考让学生以往的诚信教育毁于一旦, 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致命的负面影响。文理分科过程常常有部分“差生”因文理教学班的设置限制被剥夺了文理选择的人生权利 (3) , 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就是“我被文理”了。文理分科教学让学生严重偏科,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发生变化和转移的权利, 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给学生自主高考的人生权利, 尊重学生基础、学习兴趣和人生规划, 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划不同, 其高考的考试科目多少也就不同, 对兴趣爱好广泛的考生不应限制其高考的科目数。取消现行高中毕业会考, 对理工类专业可加试人文综合 (政史地) , 而文史类专业则可加试科学综合 (理化生) 。两综合学科难度与现行高中毕业会考相当, 考查学生运用综合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各专业录取的参考依据。现行的新高职招生考试只考语数外, 不但没有尊重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而且沦为差生的专场考试。应回归统一高考, 为所有考生和高校营造和谐、平等的考试环境。尊重差生, 应从高考做起。

(三) 实施学生“自主”高考,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有利于高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现行的“3+文 (理) 综合”高考模式使得高考的状元效应、高分效应、重点效应和名校效应对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重点高中容易出各级状元, 考生高分多, 上重点大学和名校的人数多。能上重点高中是许多初中学生和家长们梦寐以求的。不能保送或考上, 交钱也要上, 各省市出现的基础教育“航母”学校其根源就在于此。不消除高考的重点 (高分) 效应, 必然导致重点高中、重点初中乃至重点小学的长期存在。“3+文 (理) 综合”高考模式也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们无形地背上了沉重的应试教育枷锁, 是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实施学生“自主”高考, 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划不同, 其高考的考试科目也就不同。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的招生需求不同, 考生的考试科目不同, 录取分数线也就不同。因此高考状元和高分 (重点) 效应也就从此淡化和消失, 为高中教育卸下沉重的应试教育精神枷锁。这将使得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无法统一应试 (4) , 让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有利于高中学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按照高中新课标的课程设置要求开好每一门课, 从而实现高中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四) 实施全国统一的学生“自主”高考, 解决目前异地高考的社会难题, 还全体国民平等参与教育考试的权利。

目前我国有两亿农民工, 他们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抛妻别子, 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大多数民工兄弟们干着最脏、最累、最苦的工作, 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基础教育教材和高考命题考试的地方化以及现行的高考政策, 让两亿农民工子女即使在其父母工作所在地入学, 也会因各地教材和高考命题范围不同无法回原籍参加高考, 导致几千万留守儿童在他们的童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这些儿童的成长无疑是寂寞的。民工兄弟为国家经济发展流汗的同时, 还得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流泪。

教材和高考命题的“地方化”不但没有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而且浪费了相当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限的教育资源。照抄照搬别国教育模式, 没有尊重我国的国情, 这一“百花齐放”的教改设计, 最终结果为“封建割据”的应试教育, 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教育部最新的异地高考政策事实上将两亿农民工子女分为三六九等, 没给全体国民平等教育考试的权利。加上认定复杂和地方阻力, 操作难度大等诸多因素, 真正能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也只能是为数不多的民工“贵族”而已。

实施全国统一的学生自主高考, 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和高考报名情况由国家统筹分配高校在各地的招生计划, 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工子女异地高考的社会问题, 给所有民工子女平等教育考试的国民待遇。

(五) 实施学生的“自主”高考, 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充分发展, 满足高校各专业对优秀学生的服务需求。

在国外, 兴趣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可同时在几所大学就读不同的专业, 而在我国现行的“3+文 (理) 综合”高考模式和招生体制中, 每个学生只能被某个大学录取一次, 文科考生不能报考理工类专业, 理科考生不能报考文史类专业。这种高考招生模式, 不能满足优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也不能满足高校各专业对优秀学生的服务需求, 更不能推动各高校开展竞争, 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学生“自主”高考, 对高考科目无限制, 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规划“自主”选择诸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参加2013年高考, 其高考成绩既可参与文史类专业的录取, 也可参与理工类相关专业的录取。学生可被北大中文系和重庆大学建筑学系同时录取, 也可被西南政法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同时录取, 从而满足优秀学生在几所大学同时就读不同专业的个体发展需求。学生被几所大学同时录取时, 可根据学生意愿, 占其中一所大学招生指标, 其他大学招生计划不受影响。学生入学后, 可同时在几所大学就读不同的专业, 高校各专业有“责任”和“权利”对学业完成达标的学生为其颁发毕业证书 (5) 和授予学位。实施学生“自主”高考, 有利于文理兼修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有利于整合各高校教育资源为优秀人才的充分发展服好务!

(六) 实施学生的“自主”高考, 改革高考学科试题命题模式, 为各层次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服务。

现行的“3+文 (理) 综合”高考学科试题不但不能体现高中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 便于高中学校搞应试教学, 而且不能满足高校各专业的人才选拔需求, 综合学科试题尤为突出。因此, 可将高考各学科试题设计为A、B、C三大模块。A模块 (公共模块) :分值100分, 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该模块试题主要满足一般本、专科高校的招生需求;B模块 (能力模块) :分值为50分, 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块试题主要满足重点大学的人才选拔需求;C模块 (专业模块) :分值为50分, 考查学生的学科“实力”和发展潜质, 该模块试题满足高校对“学科专业”人才选拔需求 (6) 。B、C两模块的试题设计上要让“题海”应试行为失效, 减少 (或取消) 选择题型, 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过程的理解、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学生“自主”高考的学科试题设计不但要体现高中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 而且要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合作探究、迁移创新等多种能力, 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高校的各专业对人才的选拔需求。

三、学生“自主”高考的改革阻力

1.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上层阻力。

我们经历的历次教育改革都说是成功的, 但每次教改后学生的负担却有增无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面对如火如荼的应试教育尽管殚精竭虑地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 然而相关教改成效与改革预期相距甚远。基础教育改革陷入了屡改屡败, 屡败屡改的怪圈, 基础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折腾”教育。实施学生“自主”高考, 无疑是要从官方角度承认过去“相关”教育改革低效, 这样的改革来自教育管理高层的阻力自然不小, 即或是国家教育部要推行这一改革也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魄力。

2.来自教育管理评价部门和社会舆论的阻力。

学生“自主”高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基础和发展需求, 也充分尊重高校各专业特点和招生需求, 却唯独没有尊重高中教学的应试需求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需求。同一个教学班中不同学科, 高考参考人数不同, 高中教学如何开展?学校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教育管理部门如何评价高中学校办学质量?高中办学质量如何让社会和家长放心?学生偏科咋办?学校教学深度不够, 有钱的学生在校外补课会不会导致新的教育不公?等一系列尖锐而现实的问题将困扰学生“自主”高考的实施, 带来的社会舆论阻力也不小。

3.来自现行教育体制“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 虽然不是彻底解决民工子弟异地高考的良方, 但却招来“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声浪一片, 实施学生的“自主”高考, 将各地自主命题和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纳入国家统一命题考试, 将地方教材改革为统编教材, 将各地“败坏考风”的“经济型”考试统统取消, 在“既得利益”者的眼中学生“自主”高考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 必然招来其“骂声”一片。因为这一改革, 有些人会痛失巨大的经济利益, 有些人会丢掉专家级的金饭碗, 有些人会失去招生考试的特权。这无疑是革了他们的命!有些“既得利益”者还把持着各地的教育管理、教育评价、高考命题、招生考试、教材编写与发行等利益分配特权, 由他们带来的阻力那是相当的大。

四、结语

目前的高中新课改, 虽然教育教学理念新颖, 各学科都让学生“自主”确定选修内容, 但实际情况成了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替学生确定选修内容, 甚至于有的省市高考命题因各部分选修内容出题难度不好把握, 将所有选修内容改成必考内容 (7) 。有的高中学校某些学科为了高考仅用1.25个学年度的教学时间完成新课标两个学年度的教学任务, 我们的孩子很苦, 高中新课改离失败还有多远?浙江和重庆的高考改革 (8) 虽然有了尊重学生自主高考的“萌芽”意识, 但没有尊重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 也没有“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和发展需求, 而且便于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根据高考数据对高中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便于高中学校搞应试教学, 其改革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实施学生“自主”高考, 不但使高中学校成熟的应试教学功能紊乱, 而且让现行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失效。高校各专业招生考试科目不同, 在同一省市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也就不同:清华大学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仅三百多分, 而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达六、七百分;四川大学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仅四百多分, 而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达七、八百分。传统的重点线、本科线、专科线、高考状元、重点率、本科率等等, 在学生和高校的“自主”高考中对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失去任何意义。这样的改革将使教育管理评价部门惶恐, 同时也让高中学校无所适从!这样的改革既尊重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又降低了高校和学生的高考“成本”, 节约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这样的改革既保留了现行高考的基本功能, 又消除了现行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副作用。只有去教育行政化, 让高考自主化, 实施有我国特色的自主高考, 让旧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失效, 才可能建立起新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使高中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迈上素质教育的正轨。

学生偏科问题, 这是由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魅力共同决定的。一个高考不考物理的学生, 却喜欢上物理课, 或许这才是物理教学的真谛。学生校外补课, 是一种学生个体应试行为, 无可非议, 但国家教育机器的集体应试则是这个国家教育之痛。高考是学生自己的事, 让学生自己去考吧!让所有学校和教师放下应试包袱, 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

注释:

(1) 实为应试教育的优秀教师.

(2) 优质应试教育, 一个年级达三、四十个教学班, 一个高完中师生规模达几千甚至上万人.

(3) 文理分科时, 选择文科的学生人数远超三个班而又不够四个班时, 学校会动员甚至强迫部分学生选择理科, 只办三个文科班.

(4) 同一个教学班中不同学科, 高考参考人数不同:有的学科只有十来个, 有的学科有几十个, 而且还会随学生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发生变化.

(5) 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需要复合型人才, 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应率先试点放开学历文凭管制, 让高等教育为有兴趣学习、有能力学习的学生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

(6) 高校各专业对某学科要求较高, 招生时主要参考该学科B、C两模块的考试成绩.

(7) 某直辖市2013年高考的化学学科就是如此.

篇4:高考改革新动向

策划者说:

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解读了高考改革新动向:国家层面的鼓励性高考加分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削减63%;高校自主招生调整到高考之后进行,且每个学校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扩大高考国家统一命题试卷范围,使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高考的省份明年增至25个。

高考新政在“两会”上透露,无非是因为相比于其他领域,它更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相比于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正在展开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而言,它最易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要衡量这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是进是退、是成是败,核心指标有两个,即更有利于实现教育选拔的社会公平,更有利于实现多元化选拔,尊重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这也是整个社会期待通过改革达到的高考目标。

新法甫立,很难完善。比如“全国一张卷”后,在基础教育质量远未实现地区均衡的现实中,也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教育部文件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出规定,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然而,除学业水平外,大部分内容目前都难有客观标准,更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因此,文件规定综合素质仅供大学录取时参考,也就是说,先看高考分数,当分数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才会起辅助作用。有专家分析,目前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需各中学建立一套评价机制,但目前没有任何相关标准,短期内综合素质评价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教改后各个高中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比如分班、一年多考课程的设置、师资调配、课时设置、教室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等等,这么多任务面前,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依旧是个考验。但无论如何,教育改革总要迈开步走。良法需要善治,抓好落实执行,密扎篱笆,是眼下的新期待。

篇5:高考改革新方案

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多考,综合320分

学生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

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一:政策解读

1、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致使各大院校会设置自己的专业线,好高校,好专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2、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3、明面上,英语不再统一在高三进行统考,其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你不断提高成绩。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可以通过优势学科拉分。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

4、三科等级考的存在,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二:应对策略

1、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2、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3、极其重视英语,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

4、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招”做准备。

三:准确定位英语

1、高考改革后,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2、英语课程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规划。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的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

四:英语课程规划

1、英语考试无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不会改变。英语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

2、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xx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3、20xx年,英语将一年两考,三年六考,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20xx年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按最高分记入高考成绩,英语满分100分。

文科综合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考试分值由300分提高到320分。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是,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将在高一就可提前参与通考,高考统考变为社会化考试,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高三高考可能只有一天,“只考语文、数学两门”。

篇6:山西2021高考改革新方案

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异地高考招生计划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山西2021高考改革新方案,山西2021高考改革新方案

“3+3”模式

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

单一依据高考成绩,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模式

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山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将于2018年全面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掀开面纱。在5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省招考中心主要负责人深度解读高考综合改革 【高考考试科目、时间和分值】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2021年参加高考的高中学生开始实行,之前参加高考的学生继续按现行高考模式进行。

省教育厅厅长张文栋表示,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改革后的高考一大变化是高考科目,即高考科目将由现行“3+x”模式调整为“3+3”模式。“3+3”,即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其中,统一高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科。

“3+3”模式中,高考总成绩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仍为6月7日和8日;外语改为“一年两考”,一次是在6月份与语、数一起进行全国统考,一次是在4月份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进行,最后将其中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语、数、外3科分值均为150分。

纳入高考的6科选考科目,考生参加由我省统一命题组织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的4月份进行。学生自主选考3科,各科分值均为100分,按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据介绍,各科考试成绩将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下还会进一步细分等级,折算分数后再计入高考成绩。

省招考中心主任马骏表示,在高考科目中,除了外语是两次考试机会,其余科目都只有一次考试机会,特别提醒考生珍惜考试机会。需强调的是,所有符合报考条件、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参加统一高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的考试。马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改革后,高校录取不分文理科。“目前实行的是分文理科,包括艺术类、体育类都分有文理科,并且招生计划下达时也按文理科分别下达。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高校录取时可以根据专业与学业水平课程的关联度,提出选考科目的要求,可以提出一门、两门或三门,也可以不提。”他特别强调,高校对科目的要求会提前告知考生,一般会在2018年提出且3年内基本不变。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准备。【高考录取模式办法的变与不变】

张文栋表示,高考综合改革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的另一大变化是录取模式。

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录取模式将由现行的单一依据高考成绩,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模式。“两依据”指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这是首次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既增加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也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更大空间。

在高考改革中,我省还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录取方式。马骏表示,目前的录取方式有两方面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的方式,二是坚持推行完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这两方面目前实行效果很好。同时积极探索两方面改革:一是取消高校录取批次,目前的高考录取批次会逐渐减少直至取消;二是逐步改变志愿填报方式,目前填报志愿时以学校来划分,比如一本、二本等,将来会试行“学校+专业”的填报模式,即根据选报的专业来填报志愿,下一步会制定详细方案。

高考改革还将减少并规范高考加分项目。马骏表示,从2018年起,我省普通高考只保留两项加分项目,一是对归侨和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市民,录取时降10分投档;二是对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和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降20分投档。其余所有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在改革后的高考评价体系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发挥作用?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我省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教育厅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表示,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以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分为两种: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其中,等级性考试即为纳入高考的6科目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学生要完成高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科目设计上覆盖所有高中课程,共14科,考试则由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随课程进度安排,学完一门考一门,分布在高中三年,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我省还将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会在现有普通高中综合发展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对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进行调整,由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平台”的基本程序,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为每位高中学生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张卓玉表示,综合素质评价有两大特点:一是关注过程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考试成绩。二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恰恰是纸笔考试无法体现的。比如,一个高中生在校三年,通过各种活动体现其管理组织才能,或组织学生社团,或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等;一个高中生非常喜欢动手制作,搞了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甚至还获得了专利,这些能力在任何一份试题中都无法体现,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则可以很好地记录下来。

篇7:高考改革新政策

孙小娟(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212001)

2008年,我省为了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普通高考将实行新的方案,即“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是指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必选测试科目两门(物理、历史),必修测试科目五门,成绩处理采取“等级计分”;“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的评定。尽管上上下下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的声音,但是笔者认为,我省2008年方案已基本成为定论,不会有大的改变。我市各高中的师生们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做准备?

一、体味高考新方案的真正价值 当前,教育最敏感的“指挥棒”仍然是高考。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高考怎么改革,总的来说,是要让素质教育成为高考的指挥棒。通过高考来发挥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指挥棒的作用。” 可以看出江苏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六个结合(统考与水平测试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指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考试中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原始分与等级分相结合、统一录取与自主录取相结合), 它更加适应高中新课程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更加关注人的培养和发展,让我们基层教育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此前人们常戏称教育界“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而新方案的三门学科文化统考、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看出是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能够促进中学认真实施课程计划,提高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能够促进所有学校开足、开齐素质教育规定的所有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且是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全面考察和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突出了基础学科的中学地位,同时兼顾到学生不同的发展倾向,语文、数学还设计了40分的附加题,预计此举可以拉开学生的档次。学业水平测试分单科进行,测试必修内容,总量并不大;必修学科学生在校期间有两次测试机会,成绩3年有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分散测试科目(几个学科不集中在一次进行);也可以一个学科测试两次,选择自己满意的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也突出了“有用性”: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合格,是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基础,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归纳与总结,形成直观的表格,体现了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

二、积极适应新考试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2008年的高考改革,学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知识准备,切实而恰当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以及各阶段的学习侧重点。明年4月,2005级学生就将迎来首场“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计分,选修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分A﹢、A、B﹢、B、C、D六个等级计分,其测试结果与学生报考志愿挂钩,报考不同层次的高校、报考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全省统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计算等级。在这样的统一中间,每个考生都有排序问题,所以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放弃。值得注意的是新方案规定“第一次参加测试,六门科目成绩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记入统考成绩。” 预计这会成为四星级高中志在必得的分数。作为基层的教师,我认为不管怎么改革,机会和难度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有准备得充分与不充分之分。对于2005级学生来说,首先要对自己准确定位,每个学生固有的潜能及所对应的发展空间不是完全一样的,能否上大学、能 1 上什么样的大学、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努力等,新方案这方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学生应根据情况合理定位。其次进行合理选科,选科时考生第一要注意的是根据学校、自己的学科优势并兼顾学科特点选择(关键是看在全省范围内拿到什么样的等第)以便顺利进入高校。第二应根据所报考的高校专业需求来决定;第三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

地理学科与以往高考模式不同,一是有选修和必修之分,在选修测试科目中,地理可以和历史或物理组合。估计选考地理的学生数量会多于于往年,但素质上与往年差不多。二是成绩采用等级计分,必修科目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75分为B级,74~60分为C级,59分以下为D级。单科C级以上的比例在95%以上。选修科目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前5%为A﹢级,前15~20%为A级。前20%~30%(含30%)为B+。31%~50%为B级,50%~90%为C级,90%以后为D级。三是考试内容和形式上,选修地理的考察地理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主要在环境保护、旅游地理、海洋地理、城乡规划中选择2个模块)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必修地理科目测试是考察高中新课程规定的地理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可测试两次,选择自己满意的成绩。四是选择的灵活性,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要求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采用不同的模块(教材),特别是对一部分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较容易的教材,如环境保护、旅游地理。

三、备考要注意的问题

2008年是高考实施新方案的第一年,在方案明晰前,按照“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是最“保险”的。新高考方案中虽将地理学科定为学业水平测试,并不意味着对地理教学降低要求,从2007年与新课程配套的全国地理考试大纲来看,地理学主干知识内容并没有变化,但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方面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考察要求,这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2008年高考备考教师和学生都要处理好以下4个关系:

一、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即基础与深度的关系;

二、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教材的关系:我省高中地理教材有3个版本(鲁版、人教版、湘版)被使用,虽然这些教材都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但还是有不小的差异,要尽可能考虑到三套教材的共同点。老师和学生应直接依据考试说明,全面依托课程标准,而教材只是提供地理复习的一个基本材料,而课时学案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关系:新课改教材入口浅、寓意深,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授课理念都要有所改变,处理好平时身边地理知识的积累与教材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

四、处理好知识理解与解题的关系:不仅要考虑知识的科学价值,更要注意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篇8:《英美概况》改革新探

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加强学生丰富的文化修养,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都是这一课程所能达到的效果。以往传统教学存在着一些缺点, 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通常情况是教师机械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同时, 由于课程涉及的内容广, 里面有很多生词, 所以这门课程经常被讲成了综合英语课和英语阅读课, 被学生看作了词汇学习、词汇记忆、增加阅读量的课程, 从而课程的专业位置被降低了, 最终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课程设置的真正意义没有得到全面体现。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学生的态度和认识存在着问题。

尽管有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英美概况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诸如能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便于在交际中准确地表达信息和接收信息以及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各种实际能力等, 但仍有部分学生只把通过考试作为他们的最高追求, 因此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其实, 这也是中国目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学生考前死记硬背, 考完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更不会应用在语言交际中, 其结果就是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2. 教材内容本身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任何教材的选择都应该适应时代要求, 都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而目前的情况是:一本教材可以教几届学生, 这是很难体现时代特征的。而且太多的专业词汇出现在这门课程当中, 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产生了问题, 对于刚刚升入大二的学生来说, 单词成了一大难题, 学生们每天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查生词、背生词上, 反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3.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更注重内容本身, 而没有考虑交际这一目的。在课程设计上教师较多考虑如何把内容传授下去, 如何让学生记住单词的意思和文章的意思, 自然语言技能方面的实践和发展就考虑的较少。虽然重视内容教学能够保证内容的连贯性, 但同时课程的交际性和趣味性就被忽略了。

二、利用各种有效方式转变《英美概况》的教学模式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

《英美概况》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一门具有着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的实践意义的课程。因此, 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是不全面的, 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和多元文化思想的形成才是这一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所以, 在这门课程的教授上, 教师的责任应该是引导学生, 让学生去了解英美文化, 以此来增加文化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一盏明灯, 指引着学生的方向。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提问及让学生做Presentation来实现的。了解了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之后,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做适当的补充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讲。另一方面, 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概括、学会总结并能及时、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培养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 以备课后复习。除此之外, 布置课后作业也是必要的, 课外作业可以通过让学生读一些关于史实、人物、事件等辅助性材料来完成, 之后要进行分组讨论, 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同时, 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阅读材料、网站等。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以自学的资源, 并据此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最终达到改进学习的效果。

3. 选择合适的教材

有的教材设计的内容虽然很广, 包罗万象, 但是难易程度却是处理不当, 没有突出重点。而有的教材虽然设计合理, 但是现实意义却不大。在教材的选择上, 教师要做出正确选择, 避免选择的教材不适合中国学生的需要。要进行比较, 这样才能达到切实的学习效果。

4. 正确运用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教师是主体, 从头讲到尾, 课堂教学单一而乏味, 学生特别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而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可以利用多媒体去进行教学, 如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涉及到餐桌礼仪的影片, 也可以通过涉及到餐桌礼仪的图片去介绍英美国家的餐桌礼仪文化, 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完之后, 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比较分析一下中美餐桌礼仪等, 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最终给出自己的总结, 这样就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 最终是能达到交际目的的。

《英美概况》这门课程本身所包含的知识面量大, 历史跨度也很大, 在学习时如果学生不注意方法, 就会觉得课程内容太多、太难, 最终会丧失兴趣的。因此, 多媒体技术应该在教师的教学中广泛应用, 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图片, 影音,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用多媒体还有一个好处是:事先做好课件, 只要一点鼠标, 内容就马上呈现出来, 这样书写的时间减少了, 课程的进程加快了。同时, 教师也可以提供更多交际性的课堂任务, 像编个对话等, 去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总之,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教学重点也能更有效、更全面地突出出来。

5.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英美概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课前做Presentation。课下给学生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对于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 或者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问题, 让学生通过读书, 上网等方式自己去寻找相关内容, 并进行总结, 在上课前做个Presentation。这样会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进行测试。可以定期进行文化小测试, 以Paper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去介绍英美国家最新的文化信息。这样的测试可以把写作训练与文化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讨论。教师事先给出问题, 在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 并进行课上讨论、分析、总结, 这样就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师上课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的情况, 从而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同时, 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并同教师进行讨论, 用问题来引出整个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效果明显, 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英美国家两个城市进行对比, 对比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城市面貌等, 通过对比使学生能更容易地掌握内容, 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 能提高表达、分析能力。

(5) 课后作业。课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 这样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自学。自学是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来完成的。课后有目的的自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 《英美概况》这一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及自主学习能力, 并且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一课程, 积极发挥这门课程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康淑教, 王雪梅.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1) .

[3]刘爱心.文化认知与语言得体[J].外语界, 2000 (2) .

上一篇:【普通用药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下一篇:心理海报展板比赛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