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高考语文改革

2024-04-21

论北京高考语文改革(精选6篇)

篇1:论北京高考语文改革

论高考语文改革

北京市中高考语文改革大幕已然拉开,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而言是无比欣慰的。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汇总的名族精神和名族智慧已迫在眉睫。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的魄力,深化对祖国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发挥文学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就高考语文考试试题以及知识点分布情况做简要的分析;

语文学科内容调整重点:

1、将60分作文分为两道题。第一为微写作;第二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地方进行拓展。其一,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

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加强俗语、对联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二,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其三,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3、设置差别分数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不同分数,提升区别度;

4、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

语文教师工作目标:

1、调整形式和内容,体现内容、形式向宽的方面拓展的改革尝试。增加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与语言情境,在生活中、接触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

2、提升命题精细化水平,调整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能力。

3、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写作能力。

深度总结: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和总的高考改革方向“均衡、减负、公平”。全面考查学生进入高考学习的潜能同时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核心能力的考查,强调试题知识覆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考查学生十二年来学习的积累,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强调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受试题的平和、亲切,最大限度发挥北京学生的特长和优势,用高考的试卷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的平台。

刘东老师

篇2:论北京高考语文改革

统考语数外总分450分

根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此轮高考改革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考试科目调整和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的改革。

从20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2.英语增听力考试

明年起听力考试一年两次

从起,英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上一度流传着英语将在未来高招录取中降低权重的说法。其实,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此次的“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都明确了英语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北京新高考方案突出了英语学科的教学和考试要回归英语的工具性作用的方向。

3.自选3门等级考试科目

年高考为“3+3”模式

根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普通高考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因此,在新高考方案框架下,高考总分满分值仍为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视为符合报考条件。而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4.高一期末可“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除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外,另外11门科目一年两考,学生可在高一第二学期末必修课程结束后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体育与健康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两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各区教委根据市级要求组织实施。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学生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参加。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5.等级性考试成绩分5等

参加北京市当年统一高考的考生,可在完成各科目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选定等级性考试科目。学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等级性考试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指定选考科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合格性考试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卷面成绩60分(含)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组织补考。参加高考的考生,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统一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可认定相应科目合格。参加本市当年统一高考考生的合格性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将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高中生离校两年内以社会人员身份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合格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可补发高中毕业证书,两年以上不再补发高中毕业证书。

篇3:论北京高考语文改革

阅览北京市2015 年中考语文试卷, 浓厚的文化气息、丰富的艺术内涵、 大义凛然的正气、 力透纸背的正能量、鲜明的时代特征、 广博的考查领域、 巧妙的情境设计、 深浅难易程度的精准把握、 开放多元的选择空间, 都是这份试卷广受社会各界热评的亮点。 试对语文试卷做宏观的简单分析。

一、 充分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经典, 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 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 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 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 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 宏观而言, 试卷中设计了书法、 匾额、 对联、 兵法 “三十六计” 与诸葛亮 “空城计” 连环画、 岳母刺字连环画、 国粹京剧、 古文赏读、 传统美德等众多题目, 内容涉及面广, 形式图文并茂, 文化濡染气息浓郁, 人文素养氛围厚重。 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历代古圣先贤们呕心沥血铸成的文字集册, 记录承载着历代圣贤观天地、 萃人文大智慧的思想精华, 代表了作者生活特定时代的较高文化文明成果水平; 而且数千年之间形成了内在连贯紧密的一脉相承, 源远流长, 历经岁月的淘洗和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检验, 至今仍然散发出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的灿烂光芒。 这种文化火炬需要继续接力和传递, 社会历史发展要求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们阅读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二、 艺术覆盖面开阔

欣赏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书法作品图片, 从线条、力道、 布局、 气韵等方面展现书法魅力。 列举北京孔庙与卧佛寺、 山东蓬莱阁、 四川成都武侯祠4 处名胜古迹的匾额图片。 匾额作为古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堪称古建筑的眼睛, 多拜求名流或书法大家泼墨书写,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匾额文字融辞赋诗文、 书法篆刻、 建筑艺术为一体, 集字、 印、 雕、 色的大成, 以凝练的诗文、 华美的辞藻、 精湛的书法、 深远的寓意来指点江山、 教化人文, 反映当时当地的政治、 经济、 文化、 艺术、民俗民风等, 具有较高的历史、 学术、 文物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考生一方面可以欣赏较高的书法艺术风采, 一方面普及现代汉语规范字的书写, 辩证、 求真。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以后在游览景区景点的过程中关注这一目标。

2014 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 《 水浒传 》 连环画1 组6幅, 内容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今年试卷呈现了两组连环画共计15 幅。 连环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文化艺术和通俗读物, 集绘画、 文学、 装帧于一体, 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 刻画人物, 题材广泛, 内容多样, 寓教于乐, 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老少皆宜。 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的故事、 诸葛亮的 “空城计” 几乎家喻户晓, 前者自元代以后流播渐多, 有京剧 《交印刺字》; 后者见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后人改编成多种剧目, 名 《空城计》 而广为流传。 试卷由此延伸出针对京剧表演行当角色的考查。

三、 革命历史题材大放异彩

北京市教委课改文件要求把革命历史题材作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2 题涉及中国抗日战争, 2015 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卫国战争, 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各族人民同仇敌忾, 浴血奋战, 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该题还兼顾到了句子逻辑排序的考查。 第14 题涉及红色经典小说 《红岩》, 重温革命先烈们在特定情境中的铮铮誓言, 学习先烈们对党组织对民族革命事业无比坚定的意志, 对共产主义事业和信仰的无限忠诚。 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言:“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要让青少年学生们牢记, 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要懂得珍惜, 要有历史责任感, 要立足当下、 志存高远, 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建功立业, 才对得起先烈。

四、 紧密联系时代生活实际,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第3 题关于名胜古迹匾额, 即使不是试卷上呈现的几块, 学生们在日常旅游中也是经常见到的, 包括景区景点的楹联、 石刻书法文字等。 同时考查错别字的方式, 有利于提醒学生们日常游览时多一份注意。 第4 题借助考查对联兼顾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利用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 在特定情境中嵌入鲁迅作品名称。 在这里, 作品名称都有了双关的角色和作用, 既是作品名, 又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对于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第7 题用关联词改写句子, 设计了参观博物馆时班长工作角色的特定情境。 第9 题的默写更是直接联系日常生活场景, 提示性考查 《论语》 句子的默写。 第13 题 “空城计” 连环画中, 由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特地引入了京剧舞台表演艺术中的行当角色知识, 过渡自然顺畅, 没有生涩机械之感。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 去年底北京正式通水, 综合效益凸显, 第15~17 题内容紧扣首都时代社会发展, 穿插了近义词辨析、 图文叙事、 比较阅读中提炼关键信息的考查。 小说 《超级智能住宅》 虽属科幻题材, 但是文中部分内容已经在当今最新计算机科技发展领域初见端倪, 让人们对于智能科技有辩证的理性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一文更是直指当今的立德树人的时代主旋律, 并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现实意义。 微写作的名著阅读经验、 参观博物馆征稿, 大作文的 “对话”, 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 有利于真实可感的考场作文崭露头角。

五、 突出对阅读与写作素养的考查

综观试卷命题内容, 涉及知识面广泛, 已如前述。 学生们要读懂文字, 读懂图片, 还要根据连环画的故事情节补出相应的文字描述。 文言文部分两文的描述对象都是岳阳楼, 一课内、 一课外, 有同有异, 景致两端致作者览物之情悲喜转换。 考查古文基础, 加深了对教材选文的理解, 同时拓展了阅读视野。 名著阅读继续以连环画的形式, 引申出对京剧角色的判断。 红色经典小说 《红岩》 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 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 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 是革命先辈为国家、 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现在的中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这类红色经典的较少, 第14 题的设计虽然是相对简单的二选一形式, 分值也只有3 分, 但是毕竟是发出了一个信号, 体现了一种导向。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两则材料, 考查对一般科技类文章的理解。 小说 《超级智能住宅》 属科幻题材, 文中主人公夫妇的生活琐事却是较为熟悉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遗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而且, 跟2014 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比较, 全卷字数约8200 字, 增长约1200 字, 增幅17% 强; 直接阅读材料约4700 字, 增长约1200 字, 增幅34% 强。 对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 筛选、 识别、 运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概括、 归纳、 推理、 读图、 想象、 分析、 鉴赏、表达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阅读中穿插了多音字、 笔顺、 语序、 错别字、 修辞、 标点符号、 改写句子、解词 (包括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 近义词辨析、 补写句子、 文言文翻译、 京剧角色、 革命烈士、 南水北调工程、科幻小说、 道德建设等, 考查较为全面。

在全市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关键时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解决基础教育系统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2014 年10 月27 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 《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京教基二 〔2014〕 22号) , 其中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就改进全市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诸多改革举措,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更好地推进全市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 作文教学程式化、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问题。 2015 年7 月初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布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 的课程计划 (修订) 》, 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给予学校更多的课程建设自主权, 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15 年, 社会各界的认识逐渐统一形成共识, 即课程是教育思想、 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 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

六、 持续深化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强化干部教师队伍的课程整体育人意识

全面加强各级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意识, 高度认识课程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 学生对课程有选择权, 学校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促进全体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 着力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 教科研人员、 学校干部教师在课程的管理决策、 规划开发、 整体推进、 评价导向、 特色创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 站位视野、 能力水平等综合素养。

语文作为母语学科, 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特质, 决定了它在众多基础学科中的地位和角色, 相应地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当然, 并不因此就否认、 淡化其他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 明确语文学科课程的定位、 性质、目标及其与课程整体育人之间的关系, 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和紧密联系, 适度消除和打通学科壁垒, 把历史、 地理、 政治、 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作为 “大语文” 学习的依托和背景。 地方、 校本课程要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学校特色开发和实施, 充分发挥三级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 逐步更新课程育人理念, 摈弃片面机械、 重复、 海量的应试训练, 尊重遵循学生身心发育成长规律, 拓展基础知识视野, 增强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提高人文综合素养, 丰富学校教育生活内容, 真正关注学生生命的价值意义和质量。

2.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增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要基于国家 《语文课程标准》 开展教学, 规范课程内容深度、 广度和进度, 体现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 教材、教学、 评价的整体性、 一致性和协调性。 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 语法知识、 常用修辞方法, 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 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体会实际运用效果。 积极整合、 拓展、 丰富课程资源, 打牢学业基础、 扩大知识面,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开发与实施, 努力提供高质量的丰富的活动课程。 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相对开阔得多, 语言文字更倾向于应用, 因此要聚焦语言运用、 重视听说读写结合, 注重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体验性、 实践性和过程性, 突破教材、 教辅、 教室、 校园的限制, 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 自然的联系。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 高校、 科研院所、 各类场馆、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倡导 “玩中学”、“做中学”, 凸显体验、 合作、 探究, 与教材、 课堂、 校内所学理论联系结合起来, 在亲身参与实践中了解和掌握鲜活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 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创造的文化总和, 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 文化传统、 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情感认同、 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 思想内涵极为丰富, 包括诗词歌赋、 衣食住行、 琴棋书画、 风俗习惯、工具器物、 节日庆典、 伦理道德、 规章制度等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标志, 文化需要世代传承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得以保存下来, 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公民承担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教育工作者同样承担着教育青少年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历史职责。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 基本国情,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改变重知识讲授、 轻精神内涵阐释, 偏重知识点灌输、 单纯背诵记忆, 众课程各自为战、 课内外无法衔接的现状, 杜绝学科门类孤立化、 教育内容碎片化、 教学设计随意化的现象。

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加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整体性建设, 完善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环节全覆盖。 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深入梳理和宣讲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 道德情操、 人文涵养。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 阅读浅易文言文, 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 欣赏音乐、 戏剧、 美术等艺术作品, 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 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 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

4. 注重阅读与写作方法指导

目前教师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部分中小学生不爱读书, 特别是正统的文学名著类。 部分学生迷恋于追星、 偶像崇拜, 对演艺、 体育等圈子及其相关信息激情狂热、 积累较多, 恰恰对培育人文素养的文学类作品兴趣不高。 还有就是作业量大、 课外培训班多, 少有时间读书。 如何尽快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爱读书的积极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 提倡整体阅读、 主题阅读、 比较阅读, 广泛吸收先进健康的文化文明成果, 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 字词、 标点、 句段、 篇章, 题材、 体裁、 结构、 修辞、 手法, 立意、 中心、 主题, 摘录、 标注、 旁批, 精读和泛读结合, 流派和风格尽收, 深度和广度兼顾, 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化作品中全面汲取营养, 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陶冶情操、 濡染品行、 浸润性灵、 澡雪精神, 提升阅读品位, 增加文化积淀, 塑造高雅和谐的内心境界。

丰富的生活经历体验、 开阔的阅读视野积累、 敏锐观察勤于思考, 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前提条件, 当然还要有品德修养、 文体写作、 修辞手法、 表现技巧等知识的储备。 培养学生勤于动笔、 乐于写作、 善于写作、 精于修改, 鼓励以日记、 周记、 随笔、 摘录、 博客日志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 多角度分析看待社会现象, 培养辩证思维方式, 优化思维品质,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积极反映生活、 表达观点、 沟通交流。 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满足现实生活需要的多种实用类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 向生活学习, 向名家名著学习, 向师长学习, 向优秀同龄人学习, 也要从负面消极的现象引起警惕、 吸取教训。 既要广泛吸纳、 博采众长以补己之短, 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视角, 透过现象看本质, 穿过文字悟内涵。 文章不厌千回改, 提升修改习作的能力和方法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5. 立德树人与核心价值观

我国古圣先贤们历来重视 “德”:“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 ,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以天为宗, 以德为本” (《庄子·天下》)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 ,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大学 》) ,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论语·里仁》) 。 然而时至今日社会风气、 公共道德整体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诚信缺失, 社会宣传假大空的说教多, 教育难以真正入心入脑, 应试教育作祟,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西方文化冲击, 等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审时度势提出 “立德树人”, 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育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使命是遵循教育本质规律、 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 生动活泼地获得自身潜能良性、 充分的发展。 克服 “重智轻德” 的错误倾向,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全面开展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以仁爱共济、 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以正心笃志、 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强化基本道德规范养成, 形成高尚的品行情操、 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阅读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 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主题系列作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发扬传统美德。 增强对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的辨别和抵制能力。

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 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很大程度上需要一支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 教科研和管理队伍来保障落实。 要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 修订有关学科教材, 注重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可读性、 针对性, 全面系统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建成中小学各学段衔接贯通、 循序渐进、 协调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 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 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

七、 针对试题设计的几点商榷意见

2015 年是北京市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工作的起始年份, 试题命制工作也处在转型期, 需要一个探索并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 希望命题组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反应回馈信息, 做好总结工作, 努力使明年的中考命题质量和水平更上层楼。 部分题目的设计水平有待于提升, 谨此举几例商榷如下:

第1 题 (2) : 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 “为人民服务” 5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题目中所谓 “规范的正楷字” 的要求, 在赋分时恐怕就不便于操作。 现在不少学生的书写能力较为薄弱, 如何界定学生的书写是不是 “规范的正楷字”, 如何给出相应准确的量分, 恐怕还是难免引起争议。

第3 题: 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 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 关于书法作品, 由于古今汉字的演变过程漫长、 年代久远, 书法家个人的书写习惯与爱好、模仿书法大家的所谓 “铁写” 字帖、 古今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外在形体差异、 对帝王等特殊人物名字的避讳等等原因, 书法作品中的部分字形有别于现代规范汉字写法; 由于传统因素, 我国书法界还有一种 “书法之下无错字” 的积习。所以, 这个题目的设计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并不妥当, 日常教学或者检测时可以使用, 目的在于跟学生说明这种特殊历史文化现象。

篇4: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年底出炉 等

备受关注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阶段结束。本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本科每批次第一志愿调整为两所平行的学校;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正式方案预计将于年内公布。据了解,目前浙江省没有对高考分值进行改革的计划。

浙江新增3所“领军计划”推荐中学

清华大学最近公布了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中学,义乌中学、春晖中学和余姚中学首次入围。据了解,12月底,清华大学就将完成推荐名单审核以及面试工作。

美独臂篮球少年或打NCAA

曾在YouTube上风靡一时的美国独臂篮球少年扎克·霍金斯近日宣布,他已经接受美国篮球名校佛罗里达大学的邀请,将在那里度过大学时光,并有机会参加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比赛。

许多中国球迷通过网络看过霍金斯打球的视频。视频中,这位独臂少年投篮、突破,样样精通。霍金斯说,他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完全是因为对这项运动有很深的爱。

浙大团队研制出“隐身衣”

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衣”,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学一个研究团队最近研制出了六边形柱状“隐身衣”。

据了解,这次,浙大的师生们用的是一种与隐形飞机不同原理的技术——六边形隐身器不吸收可见光,而是让光线绕过隐身区,就像溪流绕过石头后再合拢了继续向前。人眼接收到了隐身区域挡住部分物体的反射光线,误以为视野内是没有东西阻挡的。隐身区顺利实现隐身。

不过,该六边形隐身器要在正对六条棱角的角度,看过去才有比较好的隐身效果。或许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及制造工艺的提高,将来有可能出现性能更好、更轻便的隐身衣。

美国批准氦气球游太空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憧憬起“太空游”。美国World View公司近日宣布,其氦气球太空游项目,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最早将于2016年投入服务。该项目借助氦气球,将游客送至距离地面30 公里的大气层边缘,使游客们可以俯瞰地球美景,初步定价为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6万元)。怎么样?听上去很遥远?别气馁,一切皆有可能!

他们说

@丁一晨DYC 无所事事比忙忙碌碌更叫人心力交瘁,所以,行动起来吧,少年。

来自新浪微博

@侯开亮 时光对每个人都公平,我们都同时在前进。然而多年后却人人状况不同:你我所读的书,所交往的朋友,以及为理想所做的努力,决定了五年之后的自己。想优化自己,现在就开始多阅读,交良友,并抛开世俗价值观,勇敢走自己的路!

来自腾讯微博

@老刘仁波切 土耳其的哥贝克力遗址距今12000年了,其中的人物动物浮雕栩栩如生,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穴壁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而创作这些杰作的,却是茹毛饮血不会擦屁股的原始人,WHY? 艺术创作靠的是感觉,感性思维属于大脑进化的早期产物。而科学研究靠理性思维,是比较晚才进化出来的,所以艺术的诞生和成熟要早于科学。

来自新浪微博

@鲤newriting 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

来自新浪微博

@树下野狐 网络时代,一切都得到得太快太容易,反而格外怀念从前浑无目的地逛遍大街小巷,只为淘到一张好碟,买到一本好书,发现一部好片,邂逅一个好姑娘……的充满未知与期待的幸福感。让你快乐的不是结果,而是找寻的过程。

来自网易微博

@方希 我习惯看纸质书,跟墨香无关。事实上,它一点都不香。一本书看到125页的时候,你知道后面还有100页在等你,它剩余的分量在手里,它是个外物,你对它有把控感。你记得你在某个特别精彩的地方划了线,你迅速翻动书页,它站在那里瞪眼瞅着你。你的眼光顺便扫到另一处划线,你觉得它更为精彩。我不在意精确查找,更喜欢微小的碰见。

来自网易微博

有用的

@高考直通车 #高考过来人# 自我怀疑时,要用最一针见血的言辞来刺痛自己。高三时几乎每天都在学习,然而在学了一段时间后总要反思一下。比如当成绩大幅波动、无法静心学习时,就会自然地怀疑自己。由于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浮躁和惰性,因此我总是能用最一针见血的言辞来刺痛自己,从而让自己意识到必须要改变现状。

篇5:就北京高考改革论文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备受关注。根据方案,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占3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中考英语由12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增加到50分。上面的内容是这次改革的变动,我个人觉得,这些改动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是相当的差,我觉得这根本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努力,最大的弊端就是就是教学制度。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英语减分,并不代表不重视英语。这么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英语,但学生学了十几年二十年,依然听不懂张不开嘴。这与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素养、语言环境等等关系密切。我们这次只是从考试的角度切入,来治疗英语教学的痼疾。在英语教学上的改革与变化我们不久将适时公布。”李奕的话是非常中肯的。说的也是,同学们同样是学了二三十年的英语,但效果却是相差甚大,这说到底还是制度的问题。

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以英语为主的国家,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主要科技文献是以英语为原始语言完成,甚至很多语言间的翻译是以英语为中介语言。通过上面的这些事例,可以知道英语还是一如既往的重要,也就像李奕说的那样,英语降分并不代表英语不重要。

这次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很大,总的来说,支持者的声音还是最为响亮的,这也反映了广大民众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总觉得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分数占得太高实在有点不应该,而且这也会占用孩子们大量的时间。现在就有很多人在关注着国人的汉语水平越来越差,我想汉语水平下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大家花费在学英语的时间太多。通过这次改革,我觉得应该会在汉语和英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很多人所期望的。

不管怎么说改革的好与坏只能让事实来证明了,正如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说的那样,“对教育改革有人认为向东有人认为向西,有人认为该原地不动。所以不要寄望英语降分就能拯救国学,就能终结培训热,就能解决中国考试制度的一系列弊病。它只是一个“窗口”,让人们从中看到了许多可能性。

篇6:北京2022高考改革政策

统一高考招生改革

(1)统考科目

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2)英语考试

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3)成绩构成

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4)录取方式

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别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

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北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1)考试内容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2)考试科目及对象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

(3)考试时间及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时间

合格性考试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等级性考试时间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等级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6类更容易得高分考生

1、思维活跃的考生更有前途

解读:实际上,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某些学段就是模糊的,高中又有各个学科综合的学习。而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所以,具备各学科、各板块知识融通能力的考生,更符合时代潮流。

高考中绝大多数试题的解答方法、思维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方法的选择、解题时间的长短,就能够区分出考生能力的差异。因此,能够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未来善于穿越学科边界、进行融通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是最有前途的。

支招:今后,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于迎战新高考,搞好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对于今后参加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2、广泛阅读的考生成绩更好

解读: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成为多门学科考查的重点。结合阅读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在理综、文综、数学等多个学科也都有不同程度地加强。尤其是语文卷的阅读试题,涉及古今中外各种作品。考生完整地读过和没有读过原著,最后的成绩绝对是不一样的。

信息时代和高校的人才选拔,要求学生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高考试题阅读量的加大,很好地贯彻了这个要求,并向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今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积累和知识融通、应用能力,靠死记硬背和只熟悉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

支招:要想让学生多读书,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考生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3、动手能力强的考生更吃香

解读:北京市13个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定,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按等级赋分,不再强调分数差异。

每科都除了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包含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对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今后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支招: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考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丰富学习方式提供支持。让考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研讨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做中学”。

4、亲近传统文化的考生更受欢迎

解读:高考语文科目在语文基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有较大变化,北京卷更加具有“京味”特色,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不只是语文,书法、匾额、对联、兵法、连环画、京剧、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学名著……这些内容在高考其他科目中都会出现。如思想政治等科目可能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了考生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能引导考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考生形成向上和向善的力量。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考生接受德育和思想层面教育,考生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支招: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关注传统文化,学校也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考生可以在课余学习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剪纸、曲艺、木雕、篆刻等课程,培育审美情趣,体悟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善于传递正能量的考生更受青睐

解读:近年来高考各科试题都加入了“德”的元素,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体现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甘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高尚品质的片段等,既旗帜鲜明,又与“智育”的考查相得益彰。

今后的高考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高考文科综合卷尤其是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将更加突出价值立意,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试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支招:老师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同时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6、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更有优势

解读:开放性试题将是未来高考的一大特色。专家表示,考试中安排开放性试题,供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发展空间,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在这种考查中,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强的考生更有优势。

上一篇:分纸机岗位职责说明书下一篇:1事故追查、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