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

2024-04-30

《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共4篇)

篇1:《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

重复与渐变

教学目标: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教学重点:加深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以及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教具:课件、手提袋等辅助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教师教学用具及学生学习用具,提醒学生注意集中精神。

二、导入新课

(欣赏)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以及沙滩上鹅卵石的反复出现与从疏到密的排列,表达了节律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大自然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感受生活中的设计与装饰: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上的窗户、由小贝壳排列成的花边,都是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1、什么是重复?重复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相同的物象反复排列。

观察图片(海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什么是渐变?渐变是一种有序的变化。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排列。形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列。

3、思考:观察图片(树叶)中的排列属于重复还是渐变?

四、作业: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装饰手提袋。或徒手绘制一张重复与渐变排列的设计图案。

五、教师巡回辅导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一个手提袋,这节课就请大家做一个小小设计师,用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来为自己的手提袋装饰打扮一下。

2、在装饰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剪裁,粘贴,绘画等方式。

3、出示范作。

六、小结

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说说你应用的是什么构成原理。

篇2:路面合成坡度与超高渐变率的选用

路面积水宜使车辆侧滑,前方车辆溅水造成的水幕影响通视,使行车中易发生事故。《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在超高过渡的变化处,合成坡度不应设计为0%。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工程实践中,对合成坡度小于0.5%的路段。一般通过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以减小路面积水或设置一个或多个路拱解决,在雨水量较大的南方地区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设计中使路面的合成坡度不小于0.5%,保证路面排水畅通和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在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中,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离心力作用,小于“路规”规定的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时,应设置超高,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部或部分长度范围内过渡。为保证路面排水的畅通,减少车辆雨天行驶产生滑移的危险,确保车辆行驶安全,“路规”规定横坡度由正常路拱横坡0.2%(或1.5%)过渡到0%,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设计人员在处理超高渐变段时,一般按“路规”规定的超高渐变率至1/330之间选取,在多数情况下,此方法是适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使一定范围内的路面合成坡度小于0.5%,造成路面积水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应具体分析超高过渡段内路面合成坡度,根据路面合成坡度的情况,选取适当的超高渐变率。本文对最小超高渐变率、路线纵坡及路面合成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2 对最小超高渐变率1/330的分析

根据“路规”:LC=B△i/P,有P=B△i/LC式(1)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

△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超高渐变率。

可见超高渐变率P在超高缓和段中,由于曲线外侧路拱逐渐抬高,路面横坡接近于0%的段落路面横向排水功能逐渐丧失。“路规”规定最小超高渐变率1/330,也即车道外侧边缘坡度1/330≈0.3%,另外,“路规”规定“公路的纵坡不宜小于0.3%。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两条规定的目的是一致的,主要是满足路面排水的畅通,确保行车安全。因此,纵坡平缓处,超高渐变率的选用至关重要。

由于P代表行车道或路缘带外侧纵向坡度值,为了取值与路线纵坡一致,规定上坡为正“+P”表示,下坡为负“-P”表示(见图1所示)。

3 超高过渡变化处合成坡度的分析

·——合成坡度(%);

4 超高过渡段合成坡度与超高渐变率的选用分析

(1)当路线纵坡i较大,超过0.8%时,超高渐变率的取值不受纵向排水最小坡度限制,即不受最小超高渐变率限制,仍能满足最小合成坡度要求。因此,对于较长缓和曲线,超高过渡可以在全缓和曲线段内进行,可不受“路规”限制。

(2)当路线纵坡i接近或等于最小纵坡0.3%,并且路线纵坡与曲线外侧路拱横坡变化方向一致,超高渐变率的取值受纵向排水最小坡度限制。因此,超高渐变率按不小于最小超高渐变率1/330取值,才能满足最小合成坡度要求。对于较长的缓和曲线,超高过渡应遵照“路规”进行。

(3)当路线纵坡i接近最小纵坡0.3%,并且纵坡与曲线外侧路拱横坡变化方向相反,超高渐变率按最小超高渐变率1/330取值,此处合成坡度为0%,若要满足最小合成坡度要求,超高渐变率需大于1/125,这与“路规”中规定的高等级公路最小超高渐变率有冲突,因此应调整纵坡。

5 结语

实际设计中,再超高过渡段,应检验路面最小合成坡度,并合理选用超高渐变率,保证路面排水畅通和行车安全。

摘要: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和工程设计实践,分析了超高过渡处路面合成坡度对超高渐变率的选用影响,并提出检验方法,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合成坡度,超高渐变率

参考文献

篇3:重复与渐变

除了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重复与渐变更是被运用得无处不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向等都是它们作用的对象,而且多种类型交叉混合,以求达到更好的视觉或触觉上的效果。安迪·沃霍尔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将这位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列,只是在颜色上有所变化,这种近乎麻木的重复排列传达出的则是某种冷漠、空虚和疏离的感觉。还有草间弥生的圆点,在重复或渐变中把观者引入到一个幻想的时空中。又比如,庆典仪式上齐声高喊着口号的队列方阵总会让人感受到某种被强化的力量,等等。或许要说,人们会去追查纷乱繁杂的表象下的隐密规则,又要挖掘出简单直白下的无限涵义。这不仅仅是变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又是一场严谨的科学推理。

星际日出

这款黑色圆形墙饰的直径达到了1.5米,是上海Dupont Corian设计工作室中的一个大型永久性装置的一个部分。其表面重复排列着凸起的几何图案,且向中心收拢,图形依次变小,形成极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此后,亦有红色款问世。

该系列作品是设计师MichaeYoung以中国文化为灵感而设计的艺术玻璃器皿。它们采用电脑图像及琉园(Tittot)传统的脱蜡铸造技术制作,简单的几何图案紧密排列,层层堆叠,形成一个繁而不杂的有序结构,鲜艳的色泽配合光影的变化,展示出独特的美感。

中国时间

这款被命名为“中国时间”的时钟采用了中国折纸艺术,超过7000个大小相同的零件层层叠叠套合在起,最终形成了个牢固的圆盘,其直径达到1米。另有一款用纸币折成的“MoneyClock”,直径为0.5米

惊喜惊喜

这款灯饰是否让你想起了生日或情人节时收到的礼物?闪闪发光的花纸与丝带花下隐藏的是让人雀跃的期待。SurpriseSurprise像礼物包上的丝带花般层层绽放,只是形状更为规则,由半透明镜面P[1材料制成。它可以被安装在墙壁、天花、桌子上,还可以悬挂于半空。同时,还有更为柔和的乳白色款可供选择。

缠绵的光

这款灯的两个部分lanqe和Globe都可以分开使用。Tangle是由金色或银色金属蚀刻而成的花环,重复出现的花朵或叶子并没有显得呆板,而是更具梦幻色彩。将它放入玻璃灯罩中,内置灯泡发出的光线透过花环之后增添了种令人倾心的优雅。

PSI大厦

此为Michael Young所设计的香港PSi大厦的模型。其表皮由多面六边形组成,凸出或凹进的六边形错落排列,可根据天气和光照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光的重量

光的重量要如何测量々设计师Kouichi Okamoto是这样做的:他将16个灯泡分别置于由不可燃布制成的包裹内,束于支架的端,另一端与之保持平衡的是一块12千克的石头。一个灯泡或许连小块石头都无法抗衡,16个它加在一起则有了强大的力量。

盛开的莲花

这款立体的莲花灯是从一张平整的无纺布材料Tyvek变化而来。设计师先在平面上设计出完美对称的莲花形状,然后用户只需像翻书一样将其展开来,就会得到

盏莲花形灯具。该系列包括两款吊灯及一款落地灯,其灯罩可以向上或向下的方式安装,使用者能借此控制光线方向。

光明时代烛台

这是一款独特的许愿烛台,设计师在一张薄薄的金属片上刻出生动的图案,使用者只需用手拉,一朵朵美丽的花则竞相开放,图样均匀对称,层层叠叠地把烛光分割成动人的光影。此款烛台还可以用做普通的储藏容器。有丝缎银、深金色、彩色等可供选择。

寿司地毯

这款手工簇绒地毯是来自F&HCampana的设计,顾名思义,其图案的原型来自日本料理中的寿司。大小不等的螺旋形圆环次第变化,彼此相连,且色彩的层次分明,交替出现,让人不由觉得那些圆环正在缓慢地转动着。

烙印地毯

该系列地毯包括New Brand和Colour Row两款产品,它们的一大亮点在于其上的浮雕图案均用烙铁印制而成。New Brand对波斯地毯的图案和排列规则进行了重新诠释,打破其严谨的整体布局,使图案的分布更具动态效果:Colour Fow除了拥有浮雕图案以外,还引入尼泊尔传统的颜色渐变处理手法,形成种流动的效果。

彩色地毯

这款簇绒地毯由百分百新西兰纯羊毛制成,其颜色的分布采取了渐变的方式,由浓转淡,由浅入深,自然而流畅,形成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能为您的家居环境营造出活跃轻松的气息。

篇4:浅谈数码影像创作的渐变与拓展

一、摄影群体的扩大

数字技术的成熟以及学习成本的降低和普及, 使得摄影不是一种权贵享有的或者是专业人士所专有的一个机器,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简单化, 数字暗房逐渐的替代了传统的暗房技术, 使摄影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逐渐成为一种融合各种思想并满足不同层次要求的表达工具, 几乎达到了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概念, 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摄影团体。尤其是拍照手机、数码相机的普及, 用户无需再支出更多的使用成本以及处理复杂的程序, 可以很轻松的得到自己满意的图片。数字技术与成本上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在仅仅满足于日常的合影留念这个基本的需求, 许多人转为拍摄风光或者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人们完全可以在独自的环境下完成自己的摄影创作, 因而在题材上也可以更为私人和自由, 这也显著提高了摄影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于是, 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经常进行创作性的摄影活动。这也使得摄影在人群上由传统的摄影师发展到现在的从普通大众到艺术家、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的人都参与进了摄影的这个团体。

二、摄影创作方式突变

数字摄影的进步和数字暗房的全流程介入是造成摄影环境变化的根本推动力, 不仅仅是在人群基数上增加, 在创作和表现方式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全流程介入大大提高了摄影的表现能力, 表现方式上也要灵活多样, 更有冲击力, 数字后期的宽容度更加的广。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改变了传统的摄影的创作模式, 使得摄影完成了从“记录”到“表现”的质变, 摄影在功能上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表现出架上艺术所特有的色彩、笔触、质感、肌理等, 可以完整地再现所有视觉信息, 使数字影像技术本身继承了传统架上艺术所积累的几乎所有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数字技术的明显优势, 在摄影创作上渐渐的由注重前期的拍摄, 光的运用、色彩对比等, 逐渐的转变成重视后期的二次创作、后期处理、创作的思路以及前后期之间的合理搭配, 例如在传统摄影里面最常用的创作方式有记录、多重曝光、长时间曝光, 逐渐的转向到注重后期通过后期软件进行调节、拼贴、置换、影像重组、与合成或者虚拟建模和实拍结合等方式来满足创作者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

三、展示方式的拓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 数字设备的大发展大大拓展了照片的数字展示方式, 特别是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兴社交媒介的兴起, 使个人拍摄的图片有了更多的观众和直接的反馈。由于数字展示不仅仅可以省去复杂的纸质输出环节, 也大大的节省了展览的开支, 同时新型的媒体展示方式也带来了展览的新体验。

这样新型的展览方式降低了举办展览的门槛, 使得摄影展览更加个人化, 群体中的这种相互激励、评价、赞赏的氛围, 使得进行摄影创作成为公众心中追寻以往被隐匿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艺术理想的重要手段, 摄影成为满足公众艺术理想与成就需要的创作媒介。

比如说:我们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时, 我们不需要去展览、杂志或者书本等这种纸质展示, 还可以通过数字展示, 例如:电脑显示屏来观看和展示摄影作品, 还可以通过投影仪、数码相框、ipad、楼宇大型LED广告灯等来进行展示, 代替纸质输出。或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做一个专题展出, 这样大大的节省了展出的开支还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交流和互动, 大大的增加了展览的互动性, 这样把展览的门槛降低, 使得更多的参与者参与。

四、摄影创作观念的延展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 数码相机已经逐渐进入到普通家庭的生活, 数字技术的采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暗房技术, 给摄影作品的视觉表现开辟了广阔的新空间, 同时也给数码摄影后期的方便、快捷、直观。摄影图片的全面数字化使得专业用户更容易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当一幅美的照片容易获得的时候, 评价一幅作品的价值不再是“美”又或者清晰与否、层次如何, 而是作品潜在的思想和观念价值。正由于这样评价标准的转变, 使得摄影的创作观念也开始改变, 而不仅仅是在纯粹的摄影本体语言里进行创作, 更加注重摄影者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在作品中的体现。使得摄影创作从记录到表现这样的观念的转变。

这种创作观念开始向当代艺术转变, 当然从摄影的创作观念转向当代艺术开始, 它就否定了摄影本体语言, 客观、真实化的单极传统发展, 摄影逐步摆脱自身设置的介质局限, 走向复合化媒介、美术化、观念化表述的探索之路。

五、结语

经过以上阐述, 我们可以发现, 数码摄影的发展和普及, 参与者知识背景的多元化, 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和复杂知识的融入, 将为摄影在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思想来源和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多远化的融入会带来不和谐和不同意的局面, 但是只有在这些知识和技术带来观念改变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总结, 才能更好地开拓数码影像的未来, 使它能更加成熟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网运行锅炉应急预案下一篇:你好打劫观后感最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