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阅读

2024-05-23

重复阅读(精选十篇)

重复阅读 篇1

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说:“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图画书最合适孩子阅读, 因为它特殊的表达方式与孩子心理特点相适应。当前幼儿园在“图画书阅读”方面虽有较多研究, 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前期问卷及调查, 呈现出三方面比较集中的片面理解现象:教师、家长和孩子都并不清楚“读什么”、“怎么读”及“读得怎么样” (如图1) , 而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阅读特征进行解读并形成系统的资源库非常贫乏。在这一背景下, 我们自2008年开展了幼儿园“重复式四级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二、“重复式四级阅读教学”的资源库构建———读什么?

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重复”, 再有耐心的父母都会忍不住抱怨:“总是重复一个故事多没意思?”“重复练习”是孩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曲线是先快后慢。心理学认为, 信息经常重复刺激大脑, 能增强记忆。丰子恺创造过“二十二遍重复阅读法”。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立足于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从情感的发展变化、自我成长中的认识、探索欲望的增强等五方面确定主题网路, 如图2所示。

三、“重复式四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怎么读?

我们根据大班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 了解孩子在重复中记忆、体验、认知、想象。他们只有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 重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每一次都能让孩子获得越来越丰富的想象内容和情感体验。我们提倡的“重复式四级阅读教学”是指以图画书为教学材料, 通过看图—听图—说图—演图, 由浅入深地进行重复式阅读教学, 以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 如图3所示。

我们倡导的“重复式四级阅读教学”策略在每一环节都有创新与侧重点。

1.“看图”采取留白式的观察重复, 侧重于提高观察、理解和前阅读能力。

我们在反复阅读整个图画书, 但并不是“放羊式”地阅读, 而是阅读前有问题, 阅读后有梳理, 从了解图画书主要人物逐渐过渡到发现故事情节。

(1) 观察能力的留白———看图的封面, 保持适度悬疑。

孩子在阅读中会遇到一些疑问, 面对孩子的疑问, 我们就要“留白”, 让孩子带着疑问往前走, 主动探究, 自主建构。

案例:小猫想吃小鱼吗?

《亲爱的小鱼》 (图4) 讲述了一只小猫和一条小鱼之间的爱,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观察扉页, 目的是让孩子发现小猫和小鱼是好朋友的关系。但孩子的回答是:“小猫笑眯眯地看着小鱼, 它想吃小鱼。”教师试图让孩子通过观察动物表情说出答案, 但效果不佳。教师就匆匆小结, 进入下一幅画面的阅读引导。

类似现象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很常见, 当孩子的回答与教师意见不统一时, 教师总会非常着急, 不断追问直到孩子给出正确答案。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疑问。根据书的扉页, 孩子认为小猫要吃小鱼非常符合幼儿生活经验, 不妨暂时停下艰难的诱导, 适时地抓住这个疑问引导孩子继续看下去:“到底小猫和小鱼是什么关系?”接下来的每一幅画面都描述出小猫与小鱼爱的行动, 孩子完全可以通过继续阅读反思自己对扉页的理解。这是孩子自主探究的过程, 也传达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策略———前一页看不明白的可以通过阅读后面的画面寻找答案。

(2) 理解能力的留白———悬而不答, 让孩子带着疑问往前走。

图画书阅读中还存在一种疑问, 是由教师设定的, 促使孩子有效阅读。教师在适当时候“留白”, 通过设疑, 有意识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后面的情节开展预测和联想, 然后将图画书实际内容与孩子猜想的内容进行比较。

案例: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做?

教师提出疑问:“小鱼渐渐长大, 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做?”

孩子A:“因为小鱼长大了, 小猫可能会换个大的水缸。”

孩子B:“小猫可能会把小鱼放进大海里。”

孩子C:“小猫觉得每天要给小鱼吃得少一点。”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孩子依据画面 (图5) 所提供的线索 (如小猫和小鱼的表情、动作等, 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为阅读预测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信息) , 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 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预测。在预想和推测中孩子的理解能力得到升华:“原来小猫太爱小鱼了, 就让小鱼到大海中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3) 前阅读能力的留白———让孩子尝试自主阅读。

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经常看到师幼共读和教师引读的行为, 教师读得多, 孩子听得多, 缺少自主阅读的时间。教师在图画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停止自己“一人读”的行为, 适当地留白, 让孩子捧起书自己阅读。

案例:“唯一”是什么意思?

《亲爱的小鱼》中“小猫把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 (图6) 的情节时, 教师提问:“唯一是什么意思?”孩子在自主阅读中围绕教师的问题“在你身上有什么唯一的东西?”纷纷表述:“我是爸妈唯一的孩子!”“奶奶把唯一的项链送给妈妈了!”

因为在前两个情景的引读过程中, 教师已经通过提问传递给孩子观察画面的要素, 所以根据图画书结构的重复, 在第三个情景, 教师停下脚步, 让孩子先走, 这样就可以检验前面采取的引导策略是否有效, 同时可以为孩子运用、迁移先前的经验提供机会。当孩子已经理解了图画书的主要情节, 我们就围绕重点“你从哪些画画中感受到小猫真的很爱小鱼?”在重复式阅读中帮助孩子梳理对图画书的主要情感的展现, 如图7所示。

2. 听图采取欣赏式的倾听重复, 侧重于提高倾听、理解及记忆能力。

孩子倾听时, 尤其偏爱具有“重复叙事”特征的文本, 诸如《我妈妈》都采用了语言、动作、情节上的反复, 以及叙述思路的重复。孩子在重复倾听中对情节越来越熟悉。

(1) 裸听的重复———倾听习惯大养成。

我们倡导“裸听”, 即听故事时没有提供图画书、不配合背景音乐。教师将每个富有感情朗诵的图画书以mp3收集成资源库共享, 固定在午餐前后及离园时光让孩子裸听。

(2) 欣赏的重复———视听结合常体验。

与倾听的重复所不同的是, 欣赏的重复更侧重于过程体验, 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美与乐趣。我园每个班级都有电视机, 教师将图画书的各种多媒体课件拷贝在U盘中, 让孩子固定在每天午餐前后及离园的休闲时光观看。在重复欣赏中, 文本内容变得越来越熟悉, 包括人物的特点、性格, 以及故事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3) 记忆的重复———家园共读进行时。

每个孩子发展水平不一样, 由于受到年龄、知识水平、审美能力及意识等限制, 无法完全独立地接受、消化和理解图画书的信息。我们积极倡导“家园共读”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图画书, 有的是家长在前引导孩子阅读, 有的是家长在旁支持孩子阅读, 有的是家长在后观察孩子阅读。针对家长, 我们着重从营造氛围及指导策略两方面入手:

(1) “亲情加温”的延续———营造温馨之氛围。

看图和听图———我们更多地采用“听读启蒙法”, 让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 引导孩子听和看。鼓励孩子注意图画中的事物或猜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 在他们这样做时给予表扬。读给孩子听时, 尽量把气氛搞得轻松愉悦, 朗读时, 让手指在读过的字下移动, 不要强迫孩子看这些字或者跟随你的手指读字。

(2) “有效共读”的策略———强化指导之方法。

说图和演图———我们更多地采用“讲述提问法”和“角色扮演法”, 让家长与孩子拥坐在一起, 家长讲述, 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 引导孩子阅读理解。家长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 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融, 激发兴趣, 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帮助孩子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3. 说图采取跃进式的重复, 侧重于提高讲述、表达及复述的能力。

图画书阅读教学中, 教师很少停下来倾听孩子讲述, 更多的是教师听到孩子以短句或者词语的形式回答问题之后, 就匆忙赶往下一个问题。在以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许多教师忽视对孩子观察和描述方法的提炼, 剥夺让孩子自己读一读、讲一讲的机会。我们构建了跃进式的重复, 从而提高孩子的讲述、表达及复述能力, 如图8所示。

(1) 讲述能力的跃进———重复式, 跟随说。

午餐前后, 我们会播放孩子喜欢的图画书多媒体, 不过, 教师要注意为孩子讲述的重复选择恰当的阅读时机, 在保证孩子每日都有阅读活动的情况下, 进行弹性调整, 一般讲述的重复适合放在孩子较为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如餐前、午睡前和离园前。同时, 讲述的重复应避免演变为孩子的学习任务, 变成一种负担, 使孩子从此害怕阅读。

(2) 表达能力的跃进———朋友间, 互相说。

教师要利用一些可视的、可操作的、孩子感兴趣的辅助手段, 帮助孩子理清绘本脉络, 真正理解绘本传达的内涵和意义, 领悟其中的真善美。如阅读《亲爱的小鱼》时, 教师舍弃了PPT, 特别设计、制作了长卷式的大书绘本, 在活动中随着图画书阅读, 一页一页地展开绘本, 最后所有的画面同时呈现在孩子面前, 教师提出“找找故事里小猫和小鱼爱的表现, 找好朋友说说”。教师辅助形式和方法也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和需要有所不同, 从不便于记忆的作品中提炼出一定的情节结构, 提高阅读兴趣和形象记忆能力。

(3) 复述能力的跃进———小舞台, 大胆说。

很多绘本在结构上都会出现重复, 重复一般会有一个比较相同的框架, 非常有利于孩子理解、运用和迁移经验, 教师要善于分析、利用绘本中的重复结构, 切忌“教绘本”“赶环节”。如果教师每个小单元有提升、有跃进, 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从需要教师引读发展成能自主阅读, 并能进行连贯复述。我们引导孩子连贯复述还可以使孩子通过连贯复述, 形成完整印象。教师根据需要在段落或故事结束时给予孩子连贯复述的时间。

4. 演图采取体验式的重复, 侧重于提高表演、创造及再现的能力。

演图是孩子表现图画书的另一种形式, 具有丰富内容的图画书最适合于表演的重复。孩子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与形态语言, 逼真地表现他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尤其是作品中诙谐、风趣的场面, 是孩子最爱表演的内容, 他们往往会对其进行特别处理, 或高声朗读, 或惟妙惟肖地再现角色特征。我们把他们的“重复表演”称之为“精彩镜头重播”。我们的演图是情景体验, 就是借助情景, 开展体验式学习。

(1) 借助图画书环境, 以假想某个角色来演图。

过生日是孩子最喜欢的话题之一, 大班的孩子也有相关的丰富生活经验。我们在《熊叔叔的生日派对》中创设了森林情境, 孩子扮演喜欢的动物角色, 来到熊叔叔家的门口, 一起去参加熊叔叔家的生日派对。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编演图画书, 比如:熊叔叔, 我是长颈鹿, 我的脖子是长长的!我是大象, 我的鼻子是长长的!还能卷木头呢!……在演图中拓展对已知动物的特征描述及表达, 也可以逆向思维通过描述动物的特征让熊叔叔“猜猜我是谁?”, 从而激发孩子演图的激情。

(2) 借助图画书环境, 以扮演真实自我来演图。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 好像少学了什么将来就会没有竞争力, 会被社会和时代淘汰。但是什么是竞争力呢?是我们从小所习惯的“你比我强”、“我赢你”那种一较高下的对立能力吗?因此在人生哲理系列中, 我们根据大班孩子“爱游戏”、“不服输”的心理, 借助图画书《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让孩子通过扮演真实自我来演图, 领悟到生命比比赛更重要, 体会坚持与放弃及友谊的重要性, 如图9所示。

(3) 借助图画书角色, 以解决生活中问题来演图。

生活当中有矛盾有问题, 老师的讲解过于抽象, 或者过于说教, 那我们就要记住图画书的那个角色, 所以那些角色应该是孩子们熟知而崇拜的, 譬如《一寸虫》会教给孩子们生活当中测量的技能问题, 还教给一种强大的心理, 它不惧怕任何的再强的鸟类, 如图10所示。借助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技能, 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四、“重复式四级阅读教学”的效果呈现———读得怎么样?

1. 为我园的“书香校园”特色创建打响了品牌。

自我园开展课题以来, 家长及社会对幼儿园倡导的“快乐阅读终身阅读”的理念大大认同。孩子在质疑能力、材料阅读能力、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阅读方法技巧的运用能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孩子阅读技巧和习惯的养成, 为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奠定基础。

2. 全方位地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拓展艺术想象力。

(1) 孩子的阅读习惯明显改善, 阅读能力飞速提高。

(2) 孩子的各方面情感得到提升, 会主动关心周边的人与事。

◎胡佳哲妈妈:他对周围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看到服装店广告牌上写着“春装打八折”, 他就和我说, 这个和《春天来了》这本图画书上的“春”是一样的。

◎王蕊爸爸说:亲情感更强!她每天主动阅读一本书, 并且主动念给弟弟听。

(3) 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

借助图画的表现力, 孩子们编讲故事能力大大提高了, 语言表达及连贯性、完整性也得到了发展, 尤其是原来语言能力较差的孩子更是有了长足进步。他们在涂涂画画、编编讲讲中, 做的书中有剪贴画、也有手绘画等, 虽然稚气十足, 却体现了图画书的神韵。

3. 在环境的创设和实践成效上引起了全县乃至各市区同行教师、县教育网及工会网等方面的关注, 并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1) 教师纷纷表示:开放活动越来越多, 专业能力大大提升。

(2) 家长纷纷表示:教养态度越来越好, 亲子情感越来越深。

家长具备了一定的亲子阅读技巧和选择素材的经验和能力、主动选择素材的能力及幼儿亲子阅读和互动的意识, 愿意尝试各种方法和技巧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互动。

重复是人类发展的特有节律, 是孩子独特的成长方式, 让孩子不断验证自己的预期, 体验到新奇的变化, 获得无比的乐趣。我们倡导的“重复式四级图画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有策略的引领, 不要对孩子总是喜欢重复感到大惊小怪, 认同、满足他们, 让孩子在“重复”中成长。只有这样, 孩子才有时间和空间主动探究、自主阅读, 能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尝到阅读的乐趣, 体验阅读为自己带来的益处和影响, 爱上“悦读”。

参考文献

[1]柯南.图画书.幼儿文学的现代形式[J].浙江师大学报, 1994 (06) .

[2]赵寄石, 搂必主.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 2000, 4.

[3]颜晓燕.早期阅读教学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 2009, 1.

[4]张晓怡.不同亲子阅读策略对3-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能力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赫广才.好绘本, 如何好[J].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 10.

[6]珍.杜南著.宋珮译.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J].台湾雄狮图书, 2006, 3.

重复阅读 篇2

关键词: 自动化 重复阅读 启示

引言

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阅读既是一项基本技能,又是学习者获取英语输入的重要方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流利(而非快速)的阅读者。阅读流畅度的基本成分包括:解码的正确性,辩词的自动性,以及运用适当的韵律特征如重音和语调三个部分(Allington 1982;Chall 1996;Dowhower 1991;Kuhn&Stalhl 2004)。解码的正确性是指能发出正确字音,认字的自动性是指将句子作为一个整体的单位处理,而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单词的组合,从而直接快速地从长期记忆的词库中提取单词的读音和词义的相关信息,而恰当运用韵律特征是指读者能运用声律的特征阅读,如重音变化、意群停顿等表达文章的内涵。也就是说,一个流畅的英语阅读者不仅要能快速辨识出文本中字词,还要以恰当的音调、断句表现出对文章意义的理解。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现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在读写课程中进行,通行的教学步骤一般为三步:(1)阅读前活动: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各种热身活动;(2)阅读中课文讲解:学生通过跳读或略读等阅读技巧找答案,教师就课文结构和语言点的详细分析和讲解等;(3)阅读后活动:主要包括仿课文结构写作。在这一模式的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准确性是教学关注的重点,阅读的流利性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较低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词汇和语法、句型知识的缺乏,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英语阅读时间不够,没有阅读的动机,缺乏阅读的信心。水平高的阅读者跟水平低的阅读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花在阅读上的时间(Rollanda 2007)。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加强阅读流利性的训练非常有必要。

二、重复阅读理论

国外对重复阅读(RR)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muels将阅读的流利性定义为“准确、快速地阅读并能够正确理解”。他提出阅读的自动化理论(Automaticity Theory),认为流利的阅读者能够自动解码文本,在达到一定自动单词识别水平后,就不必在单词的识别和辨认上消耗过多的时间,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同时由于用于单词识别的认知时间缩短了,学习者可将更多的认知精力放在材料的理解上,理解力就会得到提高。Samuels提出重复阅读(Repeated Reading),试图将自动化理论运用于教学中提高母语学习者的单词识别度,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在Samuels之后,很多学者对重复阅读(RR)在母语学习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了重复阅读获取的更快的阅读速度如何转化到新的材料的阅读中,证实了RR对母语学习者阅读能力提高有效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有学习障碍的(Chard 2009)、情感或行为失调的学习者(Staubitz et al. 2005)的帮助甚大。

三、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通过重复练习能提高学生对特定文本的阅读速度,单词识别度,积累阅读经验,进而将重复阅读训练策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提高整个阅读的流利性。因此,课堂活动中我们可以探究重复阅读中朗读和默读的次数和时间的比率,根据阅读内容正确使用音频作为辅助手段,选取材料时考虑语言的韵律特征,尽量选取能朗朗上口的内容;注重同伴重复阅读和个人重复阅读的结合,阅读的反馈及附带的词汇学习训练。我们总结出计时阅读、小组阅读、同伴阅读、跟随录音磁带阅读等模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研究重复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从解码的正确性方面:解码是辨识文字符号以使其产生意义的阶段,分为配对(matching)和译码(decoding)。这个过程牵涉次文字单位,即因素、音节、词素,因此运用重复理论可以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次文字单位教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另外,在阅读理解中,正确的解码技巧是相当重要的,如使用上下文的脉络线索、关联词等。

第二,从辩词的自动化方面:所谓自动化,指的是原本需要非常关注才能完成的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变成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即可完成的过程。阅读自动化通常需要正确率高,速度快,不费力。重复阅读能帮助学生快速辨认单词并选择其合适的词义,探索词汇学习的训练模式。

第三,从音韵特征方面:当学生在阅读中能根据声律特征来朗读,表现出适当的强调、停顿、语音的轻重急缓及音调高低时,就代表他们解码技巧已经成熟,并从句法结构的基础线索理解文章意义。因此,重复阅读可以探索语音教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结语

将重复阅读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探索重复阅读的模式,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沉闷的传统模式。

参考文献:

[1]Chard,D.J.,Vaughn,S.,$ Tyler,B.A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for Building reading Fluency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ournal of Learning Disbalities[J].2002,35:386-406.

[2]Rollanda E.OConnor,Annika White,& H.Lee Swanson[J].Repeated Reading Versus Continuous Reading:Influences on Reading Fluency and Comprehension.Exceptional children,2007,74(1):31-46.

[3]Samuels,S.J.The Method of Repeated Readings[J].The Reading Teacher,1979,32:403-408.

[4]Sarah L.Dowhower.Repeated Reading:Research into Practice[J].The reading teacher,1989,42(7):502-507.

重复阅读 篇3

衔接是语篇的显著特征之一, 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语篇的句子在语言表层结构中的连接方式, 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语篇内句子和句子之间如何保持连贯性。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 研究语篇的衔接在许多情况下就是研究词汇衔接。胡壮麟把词汇衔接定义为:篇章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的联系, 或重复, 或由其他词语代替, 或共同出现。认识词汇重复关系有助于我们掌握词汇, 解读篇章。

一、语篇词汇重复模式

现在语言界对重复模式类型进行界定时, 标准不一。现参考Halliday和Hoey的词汇重复模式, 分类如下:

1. 简单词汇重复

指一篇章中一词项被重复时其形式变化不大于语法词形变化中的变化, 即词类与词形不变, 有时仅根据语法要求作细微调整。这是最基本的重复模式, 如bear—bears, man—men, London—London。

2. 复杂词汇重复

当两词项共有某个词素但形式不同, 或虽形式相同但语法功能不同时, 就发生了复杂重复, 如manage一management, economy一economic, human (adj) 一hu-man (n) 。

3. 简单释义

若一个词项在语境中替代另一词项, 替代时另一词项的意义不丧失也不增加, 其特殊性也不发生可辨认的变化, 这种情况为简单释义。如photo一picture, teacher一lady (Their teacher is very kind.The whole class likes the lady.)

4. 复杂释义

对两个没有共同词素的词项下定义时, 一个词项的定义如果包含有另一个词项, 那么两个词项就构成了复杂释义关系。如果我们说简单词汇释义重复主要是通过词汇的同义性和近同义性来实现的, 那么复杂释义重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词汇的各种形式的反义性来实现的。相反关系, 如cold一warm/hot, happy一unhappy;互补关系, 如win一fail;对立关系, 如teacher一student;序列关系, 如first一second等等, 词汇关系都可在篇章中建立一种意义有区别的对比关系, 故都可以归入反义性的范畴, 属复杂释义重复。另外, 若一词项与另一词项具有复杂重复关系, 如“speech”和“speaker”, 同时又和第三个词项简单释义, 如“speech”和“address”, 则第二个词项和第三个词项构成复杂释义关系, 即“speaker”和“address”。

5. 上下义重复和共指重复

例如:在同一语篇中The biologist is a famous scientist中biologist一scientist称为上下义重复。并不是所有上下义关系都可视为重复, 只有当下义词在前, 上义词在后, 并没有意义增加时, 方可视为上下义重复;在80年代的英国报刊中, MrsThather一the Prime Minister就构成了共指重复。

6. 搭配关系

每一个词都有其本身的搭配词汇群, 并通过它们进人词汇重复的链条, 也就是说, 某一词项带着它的某一项词进人特定的篇章环境, 实现在该篇章中的衔接作用。如介绍学校情况, 与school进入重复圈的词可有:teacher, student, classroom, blackboard, chalk, texthook等, 以上各词可称为进入重复圈的搭配词汇群。

二、词汇重复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阅读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各种不同的阅读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种:自下而上阅读模式 (bottom一up model) , 自上而下阅读模式 (top一down model) 和交互式阅读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

“自下而上”阅读模式, 主要特点是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由低级的单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 即读者只需逐句弄明白文字的意思, 便可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 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阅读方法。“自上而下”模式, 认为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 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熟练的读者无需精确地辨认和理解读物中每个字、每个词, 阅读理解是通过阅读过程中一系列的推断、预测来实现的。实际上阅读理解既需要读者“自下而上”地解码, 也需要把已有知识和篇章的符号相联系, 进行“自上而下”的推测, 即交互式阅读。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词汇重复模式贯穿在交互作用过程中, 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语篇微观语义和对语篇宏观信息结构的快速把握的技能。

1. 对语篇微观语义的把握

外语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可以是多种阅读方式和技巧的训练, 其目的是保证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和阅读的速度。学习一个新的篇章, 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一种情况是一味地让学生忽略其不认识的词, 对阅读水平不同的学生来说, 并不都能保证阅读的流畅性而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语篇信息的目的。另一种情况是传统教学在处理新词汇时, 不考虑其在篇章解读中的意义, 而统统予以解释, 往往从各种参考资料和字典中寻找释义例句, 把一个词项的多个意义和盘托出, 这种不择贪多求全的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对诸多的词义感到力不从心, 其结果有可能是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 从而妨碍了教学意图的实现。而词汇重复理论却不是这样, 它只强调实现篇章衔接的重复词汇中的词项, 因此列入重点解释范围的词汇必须是在篇章中能够找到以各种形式对其重复的词项, 从而把词汇和篇章联系起来, 而通过将重复词项置于实际篇章中让学生解读, 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词汇关系, 并根据观察将一些词项依据特定语境集中起来认识, 从文体、语用和篇章技巧角度学习, 掌握词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词汇重复理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依靠背景知识, 语篇知识, 找出语篇中的同义词, 反义词, 上下义词等词汇重复手段,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该模式去猜测生词的意义, 从而尽可能快速地扫除理解障碍。如:

例1:We think of plants in general as absothing water and food;Of animals as ingesting or eating it.

通过or可知其前后的单词的意见应相同或相近, 故ingesting的意思是eating。

例2:In the past, the world seemed to run in an orderly way.Now, however, everything seems to be in a state of turmoil.

从however及in the past与now的对比, 可以看出前后的语意是相反的, 所以turmoil应是ordedy的反义。

当然运用词汇重复模式猜测生词的意思, 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篇衔接、连贯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应有意识地把我国传统阅读教学中注重字词讲解的方法与语篇知识结合起来, 将字、词、句、段、篇作为整体加以传授。

2. 对语篇宏观信息结构的把握

按照Hoey的词汇重复联结理论, 对于篇章的解读, 在于读者对文章中各种信息的取舍, 如果我们“取”有三个或更多词项重复连接点的句子, 而“舍”去少于三个词汇重复连接点的句子。虽然所得到句子有可能互不相邻,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重复照应点, 读者就能找到解读的背景, 并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即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信息结构。

在语篇中与其他句子构成词汇衔接最多的句子是最重要的, 可以看作是语篇的主题句。如果对语篇中句子之间词汇项重复模式进行分析, 那我们就可以很准确地提出语篇的主题句。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事先找出语篇中一个中心句作为主题句, 引导学生从语篇中找出与该句构成3个以上词汇重复衔接的句子;也可以给出核心词汇项, 让学生找出核心词汇项重复较多的句子, 将找出的句子缩成概要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语篇的主要内容, 增强学生的解读信心。

本文对词汇重复模式作为一种篇章衔接策略作了实践性的概括和分析, 阐述这种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随着语篇分析研究的深入, 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也必将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学生语言水平不同, 以及对语篇分析运用能力的不同, 可能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困难, 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进一步探索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街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广告:重复制造记忆 篇4

这个号称“麦迪逊大道的坏小子”的大人物,的确有资格讲这种话,他的创意令人疯狂,因之创造的奇迹随处可见。他用胶布卖车的不过是其中之一:

1960年,一个雷诺汽车的地方经销商向乔治·路易斯求救,他打算通过降价300美元的方式促销一批1960年款汽车,但需要一个绝佳的创意把销售活动包装得更诱人些。

乔治做了一则“受损雷诺车减价拍卖”的广告,买了六卷胶布,在每辆雷诺汽车上至少贴了三道,“你得从显微镜里才能看到这些刮痕。”在广告里,经销商形容它是轻微碰触所生之刮痕,如果不告诉明确位置,是无法被发现的。

广告在星期五刊登出来。那个周末,雷诺的展示中心人流拥挤,闻讯赶来的人们在每块胶布下偷看,想检查出几乎看不见的“刮痕”——因为他们知道这每一条胶布可以让他们少付100美元,如此一来因为这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刮痕会省下多达300美元(在1960年时,300美元可是个极高的折扣),他们开始抢购雷诺汽车,到周六晚上,所有1960年款的雷诺汽车都被抢购一空。整个广告活动的费用仅花了六盒胶布和一则小广告。

所以广告人往往喜欢把创意摆在金钱之前,相信小钱可以办大事,而类似于上面这一则案例也使得广告主即品牌管理人也深信创意的力量,对广告人寄予厚望,

事实上呢?

打个比方,我们翻看一本杂志,比如《读者》,其中有“幽默与笑话”的栏目,同一版面,同样用文字形式,却因内容的不同引起了我们不同的反应,有的看了微微一笑,有的看了会急于转述给朋友,有的看了则大笑不止,完全失了常态。

可见创意的差别的确存在。

可惜的是,无论多么有趣的笑话,就是我们刻意想记住的那种,离开这本杂志半天的时间,大都忘得一乾二净,除非其中有特别的线索可以提示到你,否则当你试图要转述出来以博人一乐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抛在脑后了。

这就是广告的本质,也是广告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想要别人记得住,就得不断重复播报。

当几岁的小孩子稚声稚气的说出“收礼还收脑白金”的时候,不要以为是脑白金多么有趣,其实不过是由于他的耳朵里听了太多次而已。

说起来有意思,有资格入选CCTV广告盛典“年度十大恶俗广告”之列的,往往是不断重复的广告,其实比之更恶俗的广告数不胜数,却因播报频次不够而无缘入选。所以有人以销售力证明俗广告的存在价值,纯粹自欺欺人:你减少投放量试试?不但谈不上什么销售力,绝对连被骂的资格也没有:谁会去注意你呢?

品牌建构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在几天时间里卖几款汽车,想让消费者留有印象,重复是绝对不可少的。

重复,不断的重复,记忆才能坚实。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篇5

作品参加:“首届中国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等展览。

出版个人画集:

《李洋水墨画创作》1993年,广西接力出版社;

《信天游·李洋》2001年,香港收藏出版社;

《李洋·彩墨心象》2001年,广西美术出版社;

《走进画家·李洋》200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中国主流画家创作丛书·李洋(卷)》2004年,河南大象出版社;

《名家逸品·李洋》2005年,四川美术出版社;

《高等美术院校基础教学教法·中央美术学院李洋水墨人物写生》2005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中国当代人物画十家·李洋》200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洋·水墨风格》2006年,四川美术出版社。

——陈子游(中央美术学院院刊编辑部记者)

彭筠(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整理

陈子游(以下简称陈):目前你在创作中有没有面临某种困惑?

李洋(以下简称李):画家在年轻的时候,通常较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创作,而中年以后,却会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美术现状更为关心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作品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就目前中国画的现状而言,社会提供给画家的平台还是不够宽广,学术氛围也不够纯粹,当然,这也许和那些大师级人物的相继过世,学术上缺失权威有关。近些年,社会上的主题性展览愈演愈烈,而这恰恰是学院画家的弱点。毕竟,学院画家一直以来是更偏向于学术性研究的。人到中年以后,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滑落到一种边缘状态了。自以为自己所关注的是所谓的学术研究,然而在社会大美术的平台上显得很滑稽。

陈:你还有这种危机感?

李:这种危机感其实早就有了。我刚才说过,年轻时候总是一股脑儿地关注自己的创作,对学院内的事情则极少过问。而如今学校的事务已逐渐移交到我们这批中青年教员的手里,我们已然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我现在担任中国画学院人物教研室的主任,必须全盘地考虑人物专业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毫无疑问,个人绘画创作以外的事情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陈:责任感增加了。

李:所谓责任感只不过是一种美丽的说法。你看,我原先从不参加社会上的主题性展览,但现在的局面是,主题性画展越来越多,于是你不得不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沦为一种边缘人了。即使你参加在中国美术馆组织的一个学术性展览,也很难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这和八、九十年代我们举办展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94年,以我、田黎明、唐勇力,还有几个外地院校中国画画家为主,搞过一个“水墨延伸”纯学术性画展,在当时很是轰动,连续搞了几年,各地的反馈也非常热烈,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可现在的展览已经完全商业化了,不仅仅是展览,甚至绘画本身也成了一种商品。

陈:那么你对当下火爆的书画市场又持何种态度?

李:如果站在学术的角度看这是对纯学术研究的一种伤害。我不否认,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卖画。

陈:毕竟物质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

李:回想八、九十年代的美术学院,艺术环境还是相当纯净的。而如今的这种火爆的艺术市场早就把原来那些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学术研究群体撕得支离破碎了。现在组织学术性的展览完全成了一场滑稽的闹剧,身处此种环境不由得让人的身心产生一种沉重的疲惫感。我的老师卢沉先生在世时也说过,“人生活在物质社会里面不得不被各种物质利益所引诱”。

陈:那么你对学院的发展抱持一种怀疑态度,是这样吗?

李:不是怀疑。学校的发展必须顺应社会的需要方能求得生存,中国画也强调“笔墨当随时代”。面对目前的中国画现状,专注学术研究会显得很尴尬,很滑稽。一场学术性的展览过后,一方面是引起大的反响,另一方面也会招致很多尖锐的批评,十年前的“水墨延伸”画展也不例外。所谓学术性也只能局限于小群体内部,并不能得到社会普遍的理解和认可。

陈:成为一种另类了。

李:对,另类了,边缘了。我去年曾想画一批外来农村打工人员的作品,这群人毫无疑问是处在城市边缘,并且无法进入城市的主流。

陈:实际上,现在成功的画家,基本上都是一边进行自主性创作,一边做市场。

李:两条腿走路嘛。其实许多老先生早已看到这一点,曾经提出过这种观点。

陈:那么在您二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和朋友都有哪些?

李:卢沉、周思聪和张立辰先生是我最早的三位老师。也是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三位恩师。七十年代初,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很有幸地结识了这几位老师。那时社会上搞“批林批孔”展览,学校停课,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我那时喜欢画宣传画,其中一张画被东城区选送中国美术馆参加展览。当时政府组织了一批中青年画家辅导这群中学生完成展览的创作,卢沉、周思聪、张立辰先生都在其中。我由张立辰先生辅导,于是就这么认识了我的老师。可以说,我很幸运,在学习绘画的道路上基本没走过什么弯路。张先生教我如何画速写,教我临摹中国画,后来又认识了周思聪和卢沉两位老师。插队时在乡下画了大量的速写,不断地求教这几位先生。之后便顺利地考进了美院。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学院里的艺术氛围相当浓厚,教学非常严格,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包括田黎明、唐勇力、陈平等等。当时,中国画系由叶浅予先生任系主任,系里有几个试验班,我是山水试验班的学生,陈平则是人物班的。毕业后,他们画了山水,我反而画人物了(笑)。后来,我的毕业创作《左权将军》受到了周思聪先生的大力推荐,那张作品的背景运用了丝网版画的效果,在当时在生宣纸上用丝网制作出肌理和形象,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探索,所以得到了老师们的赏识。于是,毕业后被留在了中国画系任人物教员。

陈:创作上应该还是受卢沉、周思聪先生的影响更多一些。

李:是的,卢沉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也就是说,要努力让每个阶段的创作都有所区别,甚至每一张作品都有所变化。艺术应当是你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表达,而你的感受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不是一尘不变的。所以,艺术创作上的重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卢老师还有一句话,就是“在现代的基础上发展”。现在有理论家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这样便是忽视传统的重要性。实际上,卢老师本身传统的功底非常扎实,甚至影响了80年有以后的一大批画家。我对他这句话的理解是: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中国画传统的功底,然后在现代艺术的平台上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地融汇中西和古今。只有不断地为传统注入新的养分,中国画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可以举另一个例子来说明,京剧之所以无法向前发展,正是因为京剧本身是一种过于完整的艺术形式。它的唱、念、做、打,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范,失去了发展的空间,于是成了阳春白雪。所以,我一直以来都试图将艺术探索进行下去。可以说,这些大师级人物在世时,是我们中国画的一面旗帜。

陈:学校教学的目的也变了,是提高素质。

李:现在本科生的培养成了一种素质教育,而八十年代初,我们上学的时候,美术学院门前的横幅上写的是“美术学院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入学后,同学们情绪振奋;仿佛人人都是艺术家了。而现在的学校,学习氛围完全不同了,甚至师生关系也变得很冷漠。

陈:这么多年来,你的个人风格一直比较善变,但是在某个阶段肯定还是有某种明显的创作倾向吧。

李:九十年代,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比较有热情,偏爱抽象水墨研究。当时我在卢老师的指导下,在系里开了一门新课——“水墨构成”,主要专注研究水墨画的形式构成语言和表现技法。卢老师主讲形式分析,都是以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为范本。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形式手段和表现方式。而我主讲材料技法的内容,主要是进行毛笔表现之外的制作性技法的研究。卢先生退休后,担子基本就落到我的身上,到现在这门课已经基本边缘化了(笑),但我在个人的创作中还是坚持了这种技法的探索,包括90年代画面上出现的那种青绿颜色,主要吸收传统壁画的样式,试图丰富中国画的形式语言,那个阶段的变化还是比较丰富的。2000年以后,造型上有一些回归,更注重对生活的感受。这可能和年龄的增长有关,但我的首要原则还是力图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变化,无论是重彩的还是水墨的。

陈:但我发觉你画面上的色彩好像越来越不像原来那么张扬了。

李:对,现在越来越温和了。我一直偏爱在中国画中注入大量的色彩元素,在色彩的运用中吸收传统壁画以及民间美术的设色规律,甚至在造型方面也吸收了很多民间的元素,显得比较夸张。我经常去陕北地区采风,而陕北农民画本身就是十分夸张的,拿到国外展览,很容易被认为是中国的现代艺术,视觉感染力非常强。2003年以后,我又转而创作了一批水墨作品,之前一直使用一些比较火爆的色彩,所以有意识地收敛自己一下,回归到纯水墨的领域中去。当然,这类作品中也包含了很多形式的变化,比如,线和团块的对比,赭石色与墨和空白处理等等,但水墨语言更纯粹一些。

陈:那么你目前在创作方面常常思考的是哪些问题呢?

李:这两年重彩的创作比较少,就像刚开始所说,内心困惑太多,所以水墨的作品就多一些。当然,这种作品仍然是纳入我个人的语言系统之内的。不论走向如何,我仍然坚持我个人的创作主题。

陈:只有自己认可了,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李:对,就个人来说,色彩和水墨我都不想放弃。我刚才说过,去年我曾想画一批城市边缘人的形象,但困难重重,所以今年还是打算从人物写生入手。

陈:前些日子和刘进安聊天时,他也说到想画这种外来民工人员题材。实际上,民工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符号。

李:民工这个外来群体已经成了每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人群。城市人的日常生活都不能离开这些人,他们深入到了城市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包括卖菜、物业、保洁,等等。但这个人群又长期徘徊于城市的边缘,无法成为城市的主体。因此,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自然就成了目前艺术创作关注的一个焦点。一旦城乡差别消除,关注也会随之消失。实际上,美院内的模特儿基本都属于这个人群的范畴,他们穿着城市人的衣服,努力地试图融入这个城市,这种状态中包含了强烈的文学性,但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表现有一定难度。

陈:那对自己在今后几年的创作有什么打算?

李:学校最近给我批了一个课题,“水墨人物写生教学研究”,这实际上也正是我近来关注的一个问题。人家都忙着创作,忙着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人物写生教学,尤其在中国画系显得相当薄弱,这可以说是中国画教学中一个潜在的危机。相比之下,人们通常认为中国美术学院才是继承中国画传统的,而中央美院则是注重中西融合,以造型为特点。那么,一旦我们自己把造型这一块也失掉了,中央美院的优势何在?就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画写生的,这可能与卢沉老师的言传身教有关,而且特别喜欢和学生一起画。实际上,美术学院现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教员即使是写生,也总是按照自己创作的模式去画。教学是应该讲授艺术规律性的方式、方法。

陈:这样就走进一个误区了。

李:对,因为我们的老师都是从传统一步步走过来的,以此为基础,凝练出自己的语言系统。而学生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老师创作风格模仿的层面,那么基础性的学习机会便就此失去了——学生离开学校就不会画画了!周思聪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早已提出这个问题,他说,一个人吃了四个馒头,那么再吃第五个馒头就饱了;但如果学生单纯地模仿老师的创作,就好比是只吃了第五个馒头。没有前四个馒头垫肚子,即使吃下这第五个馒头,又如何会饱?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前一二三四个馒头,然后由他们自己去体会那第五个馒头。这实际上就是在说,学校应当教给学生的是艺术的规律,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样式。所以,我现在正在努力将这一套水墨写生艺术的规律整合出来,好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中国水墨人物写生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从而将蒋兆和先生到卢沉、周思聪先生的人物画写生传统延续下去。

陈:我常常觉得你绘画中表现出的书写性非常强,你怎么看待书法与人物画笔墨的关系问题?

李:我比较喜欢书法,几乎每天都坚持写字,案头上也总是放着各类字贴。我个人偏爱在画面中张扬线条的美感,有时是纯粹的线描。我从研究书法里得到了大量有关线条的启示。书法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修养。我从上大学就喜欢写字,一直坚持到现在。书法是中国画的灵魂,古人说“书法用笔”“书法入画”,意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现在很多人物画家所用的笔墨已经不是中国画的笔墨了。甚至有画得很好的画家不会写字。

陈:全部简单化了。

李:对,有些可能是受西洋画方式的影响,已不是水墨的表达,甚至是追求一种肌理的罗列。但这种样式目前比较流行,所以吸引了很多年青人加入。但是书法用笔是中国画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放过,否则你会很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陈:那么,在过去一百年中出现的诸多艺术大师当中,哪位对你的影响至深?

李: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蒋兆和的伟大。昨天半夜醒来,就想起蒋兆和的画。即使是我们现代人,也无法达到《流民图》的高度。我们且不管这件作品的产生背景和创作目的,只单从艺术表现力的角度出发,它所展示出的笔墨的表现力和震撼力都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可以说,那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大师,他们的艺术成就我们今人至今无法望其项背。现代人可能情调更多了,情趣更丰富了,但人物画领域却充斥了一种阴柔之气,显得阳刚不足。蒋兆和先生画《流民图》时,那种纵情挥洒的线条,完全是在人物画中张扬线条的强悍和力量。

陈:语言更单纯。

李:对,现代人笔墨的表现可能更多了,但墨多,见笔的却少了。块面的东西越来越多,古希腊、罗马雕塑式的线条越来越多了。但要知道,雕塑的线条是立体的,有空间量感的。中国画的线条,所谓“骨法用笔”是平面性的,它所表达的是绘画空间。这种模仿雕塑式的线条反倒是成了一种新式的画法。

陈:成了一种流行。

李:是啊,大家都觉得是一种新奇。所以,我在一开始说自己现在感到很迷惑。当然,我必须承认当代艺术的多元化,所谓气象万千,谁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或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甚至很多理论家都已经云里雾里了(笑)。

陈:要是让你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对自己做个评价,会怎么说?

李:身处学院,应该是比较单纯吧,没有社会上来得那么复杂。另外,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交朋友,喜欢热闹,白天除了上课,通常都闷在画室里,晚上就出去和朋友喝喝小酒,聊聊天,大多数时间还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重复阅读 篇6

农科类电视节目即农业科技服务类电视节目, 是以电视的表现方式将农业科技、信息、政策等内容传递给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电视节目。主要是为了推广新兴的科学技术, 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水平, 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此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且种养观念陈旧, 所以要想让他们看得懂听得清, 就要求此类节目在涉及科学道理时, 一定要讲清讲透, 尽可能的通俗易懂。要做到这些, 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提高农业电视节目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真正了解农民所需, 比如调整农业节目的制作方法, 把抽象的政策技术变成通俗的语言解读出来, 多使用图表、动画, 使受众能一目了然……下面要提到的“重复”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农科类电视节目的“重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单个节目中内容的重复、选题内容上的重复和节目表达观念的重复

细心的话不难发现, 农科类电视节目中“重复”无处不在, 虽然大多数重复在表面上看都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重复, 迫使观众不得不去细细地感受重复背后的含义, 继而体会到节目的深刻内涵。下面就来通过具体的电视节目, 谈谈农科节目中的重复。

(一) 节目中内容的重复

电视节目内容的重复即在同一集电视节目中, 播出内容上出现重复。

对于农业科技类节目, 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 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能够更快更细致直观地把最新最好的农业科技带到农民朋友的身边, 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自己所关心和关注的农事。但是电视本身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由于电视是线性媒体, 具有“一瞬即逝”的特性, 在传播上的可记性和总结性功能较差, 节目内容的重复在农业科技类节目中, 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农博士在行动》栏目为例, 在这个15分钟的农科服务类电视节目中, 每期都会有两到三个农博士提示, 将片中涉及到的农业科技的精华部分进行总结, 其中包括品种特性、病害的防治处方、种植养殖效益的核算等内容, 再次用字幕的电视表现方式来重点提示, 这样观众就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在片子的播出过程中很关心但却又没有记下来的内容。对于节目本身而言, 起到强调和总结的作用, 是画龙点睛之笔, 对于受众而言也是对此类知识的又一次补充加固, 两全齐美。

(二) 选题内容的重复

农科类电视节目的服务主体是农民, 服务的载体是农业科技, 表现形式是农业的种养技术。农业上一个不可改变的规律就是周期性, 从种植到收获, 从繁种到出栏都是农业的周期性, 年复一年, 周而复始。电视节目也要遵从这个规律, 这就形成了农业科技节目在选题内容上的重复。

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农科大讲堂》栏目为例, 该栏目生存时间是9年, 其中日播形态存在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中, 在相同时期采编相同内容播出, 占到了这个节目的33%, 特别是在河北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玉米、梨树等作物的种植关键时期, 其相同率更是高达81%, 每年相同的时期, 相同的作物, 相同节目形态就形成了选题内容上的重复。但在每年相同的选题上, 不同的是当年个性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管理方法, 新技术下的不同种养方式, 在照顾最大观众群体的同时, 传播最新的种养技术, 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看似重复, 但每次都会有新鲜血液注入, 也许是一个点, 也许是一段话, 都会给这次重复带来新生。

(三) 节目表达观念的重复

农科节目知识的传播首先是观念的表达, 节目表达观念的重复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 农业科技的发展的周期性比较长, 一个好的品种要通过数年或十数年的南繁北育才能成功, 好的种养技术亦是如此, 继而在推广过程中, 还要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才能逐渐地推广开, 而这也是农科类节目的主要工作。一项好的种养技术的推广过程一般需要5—7年的时间,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停的重复。第二, 在推广的过程中农民的接受能力弱, 现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这也是农业科技类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 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 而且传统种植经验丰富, 所以要想让农民改变以往的种养经验, 就要首先改变他们的观念, 而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重复的过程。

还是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农博士在行动》栏目为例, 这个组从2007年成立开始, 就在每年的9月份播放至少3期以上的果树秋季施肥节目, 以此来改变农民传统的施肥习惯。通过我们的调查, 经过这6年多的努力, 这种我们期待的改变, 现在已经初现成果。2007时几乎没有农民知道果树秋季还要施肥, 2009年已经有一小部分果农开始秋季施肥, 到2012年大约有40%的受访农户能够做到秋季施肥, 85%的农户知道秋季施肥, 这就是6年的累积, 重复的成绩, 重复的作用。

三、重复在农科类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 重复在农科类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是节目中的内容重复还是选题内容的重复, 抑或是节目表达观念的重复都在逐渐影响着中国农业的种养水平, 提升着电视媒体的社会效益。

1.节目内容的重复, 选题的重复还有表达观念上的重复, 其实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重复6年改变当地果树施肥习惯, 逐渐改变受众的传统观念, 让受众慢慢接受并逐渐开始将新的种养模式运用到日常的生产过程中;重复每年在特定的时期采编播出大宗作物的种养技术, 坚持为大众服务;每一期节目都坚持总结重点内容, 归纳技术要点。三者结合, 从宏观的观念转变到坚持不懈的服务, 再到对每期节目的坚持, 这其中无处不体现着重复, 体现着重复的力量, 重复的价值。

2.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创新的重复

节目内容的重复, 体现着电视媒体对农业技术的二次加工和总结, 以求做到更容易让受众理解牢记, 同样更容易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

以农科类电视节目中最为常见的种植业作物病害救助为例, 前面主体部分重点是通过各种电视手段的表现, 来让受众明白如何防治当前病虫害, 最后在提示中, 通过总结和提炼出防治病害的具体处方, 一病一方或一喷多防, 清楚明白, 方便受众记录。选题内容的重复, 在坚持了服务的同时, 还加入了每年的不同情况和新近的先进技术, 是在不断融入新元素的重复, 以每年6月初小麦收割, 玉米播种在即为例, 每年这个阶段是玉米播种技术的固定播出时段, 播出的选题内容不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重复, 但播出的内容每年都会发生变化, 比如当年的播种时间会根据当年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农机具会和当年的科技发展为改变, 种子也同样会和当年良种补贴的更新而发生改变。节目表达观念的重复最为难能可贵, 在不断坚持传播观念, 不断改变受众意识的同时, 还给受众传播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还是以秋季施肥为例, 从最早的尿素、二铵到复合肥, 再到生物肥料, 从最早的遍地撒施到沟施、穴施, 每年都会有新的科技成果溶入到了农科节目的重复当中。

农科类电视节目就是在不断的重复, 不断的重复着创新, 在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的受众, 为中国的农民群体服务, 也在悄悄地改变中国农业的种养水平,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就是农科类电视节目重复的力量。

摘要:重复的表现手法在现在追求信息量和快节奏的快餐式电视栏目中, 尤其是新闻资讯类节目中使用的越来越少, 但在农科服务类的电视节目中却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基于此, 首先阐述分析重复在农科类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然后发表对重复手法在节目中的使用方法的观点, 最后研究表明重复就是力量, 就是农科节目的灵魂。

重复阅读 篇7

一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柯林斯( Collins) 在其《改变秩序: 科学实践中的复制和归纳》一书[2]中研究了美国物理学家韦伯( Joe Weber) 的引力波探测试验,发现要先确定引力波的存在,才能对引力波进行探测,而要确定引力波存在与否,则需确保实验操作正确,而要判断实验操作正确与否,则需要知道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即存在引力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限回归的悖论———“实验者的回归( experimenter’s regress) ”。

柯林斯通过提出“实验者的回归”这一悖论,颠覆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认为实验的可重复性是无法实现的,从而从实验的前提条件解构了传统的科学观。但是,在对引力波案例的具体分析中,“实验者的回归”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实验者韦伯既不确定自己的实验仪器是否正确,也不知道引力波是否存在———即实验结果是否正确。那么,在生态学实验中是否存在上述情况呢? 首先要考察一下生态学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在一本常用的生态学实验教科书[3]上列出了如下常见仪器。

从上表可见,与柯林斯所研究的引力波案例不同,生态学实验的仪器大量应用了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规仪器,都是较为成熟的仪器。此外,生态学实验对象是否存在通常是比较确定的,并不像引力波那样,存在与否都无法确定。因此,柯林斯提到的引力波实验的情况在生态学实验中是极少的,并不能利用“实验者的回归”这一悖论来完全否定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如何,应当从其特点来考察。按照实验场所的不同可将生态学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野外实验两大类[4]。要讨论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必须对它们分别进行分析。

所谓实验室实验,即在实验室中开展的生态学实验。其特点是实验对象的尺度较小,通常包括从分子水平到生物个体水平。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微宇宙( microcosm ) 。1934 年,苏联生态学家高斯( Gause)[5]用容器中两个草履虫物种的模型系统在实验室中研究了两个物种的竞争排斥现象。高斯的这个实验早已成为生态学实验中的经典实验,被一代又一代的生态学专业学生在实验室重复着。此外,也有学者对微宇宙的可重复性进行了研究,如艾伯特( Walter Abbott)[6]建立了18 个大圆玻璃瓶微宇宙,结果发现,在恰当的条件下,水生微宇宙显示出了可重复性。

可见,实验室实验的可重复性还是较高的,但是,对于大尺度的野外实验来说,例如景观生态学实验、生态系统实验等情况就不同了。如辛德勒( David W. Schindler)[7]认为,对大尺度生态系统实验进行重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湖泊实验为例,由于不同湖泊之间的存在差异———动物区系( fauna) 不同、决定化学变化响应速率的湖水更新时间不同、化学浓度也不同,所以即便他找到了46 个可用来做实验的湖泊,但是仍难发现近似重复的湖泊。埃里森( Aaron M. Ellison)[8]认为生态学现象是背景依赖的,而且背景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精确或量化地再现任何单独实验或观察性生态学野外研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哈格洛夫( Hargrove)[9]认为,除了费用等原因,随着时空尺度的增大,稀有事件也会变得常见起来,因此在大尺度上进行重复生态学实验是很困难的。

实验室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的,但野外实验则难以被重复,这是由生态学实验的时空特征和对象特征所决定的。此外,生态学家还发现,生态学实验存在伪重复问题,那么,什么是伪重复呢?

二生态学实验的伪重复

在生态学实验中,重复具有双重性。可重复性的“重复”,是指对整个实验的重复,可称之为外部性( inter - experimental) 重复( 英文常用repeat和reproduce) ,此外,生态学实验内部还会设置“重复”,可称之为内部性( intra - experiment) 重复( 英文常用replicate) 。

根据费希尔( R A Fisher) 的实验设计,实验室实验和野外实验通常都采用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中的内部性重复是指接受同一处理的实验单元( experiment Unit) 数量,也就是处理的重复,处理( treatment) 就是实验者对实验对象所做的有目的的人为干扰,如浇水、施肥、光照等。

伪重复就发生在对照实验的重复设置过程中。美国生态学家赫尔伯特( Stuart H. Hurlbert) 在1984年最早提出并定义了生态学实验中的“伪重复”这一概念[10],“伪重复”被定义为,实施一项实验时,要么处理没有重复( 虽然可能重复了样本) ,要么重复在统计上不是独立的,然后对实验所得数据使用推断统计( Inferential Statistics) 检验处理效应,这时候所得出的统计结论就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重复( 即处理的重复) 被张冠李戴成了“取样”或“测量”的重复,或者重复不具备独立性,不能区分无关因素对处理的影响。“伪重复”被分为以下3 类: 简单伪重复( simple pseudoreplication) 、时间伪重复( temporal pseudoreplication ) 和牺牲的伪重复( sacrificial pseudoreplication) 。

赫尔伯特图示了“伪重复”的三种最常见的类型,见图1。其中,黑、白方框表示接受不同处理的实验单元。每个点表示一个样本或测量。

图示1 是简单伪重复的情形,即,实验没有设置处理( 和对照) 的重复,只有一个处理和一个对照,在实验过程中,分别对处理( 黑方框) 和对照( 白方框) 进行了4 次测量或取样,分别为X1、X2、X3、X4和Y1、Y2、Y3、Y4,在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将X1、X2、X3、X4当成了处理的4 个重复的( 或来自4 个实验单元的) 值,将Y1、Y2、Y3、Y4当成了对照的4 个重复的( 或来自4 个实验单元的) 值。

图示2 是时间伪重复的情形,即,实验没有设置处理( 和对照) 的重复,只有一个处理和一个对照,在实验过程中,在连续的时间上分别对处理( 黑方框) 和对照( 白方框) 进行了4 次测量或取样,分别为X1、X2、X3、X4和Y1、Y2、Y3、Y4,在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将X1、X2、X3、X4和Y1、Y2、Y3、Y4分别当成了处理和对照的4 个重复的值。图示3 是牺牲的伪重复的情形,即,实验设置了处理( 和对照) 的2 个重复,在实验过程中,对处理的第一个重复( 即第一个黑方框) 进行了2 次测量或取样,分别为X1、X2;对处理的第二个重复( 即第二个黑方框) 进行了2次测量或取样,分别为X3、X4; 对对照的第一个重复( 即第一个白方框) 进行了2 次测量或取样,分别为Y1、Y2; 对对照的第二个重复( 即第二个白方框) 进行了2 次测量或取样,分别为Y3、Y4; 出于某种原因,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将处理的2 个重复的2 组测量数据X1、X2和X3、X4合并为一组数据X1、X2、X3、X4; 并将对照的2 个重复的2 组测量数据Y1、Y2和Y3、Y4合并为一组数据Y1、Y2、Y3、Y4; 在进行统计处理的时候,将X1、X2、X3、X4和Y1、Y2、Y3、Y4分别当成了处理和对照的4 个重复的值。由于实验本来是设置了重复的,但是合并数据之后,重复相当于被“牺牲掉了”,而且原来重复之间的信息也被“牺牲掉了”,例如,处理的2 个重复的2 组测量数据X1、X2和X3、X4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差异,可以反映处理重复之间的某些信息,合并之后,相当于忽视了这些信息。因此,赫尔伯特称之为“牺牲的伪重复”。

在生态学实验中,伪重复问题很常见。例如,赫尔伯特[10]对发表在1960 - 1980 年间的生态学期刊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伪重复”所占比例为48% 。牛海山等[11]在2009 年的一项对中国生态学文献的调查发现,简单伪重复占该次调查论文总数的8. 6% ,如果考虑到疑似简单伪重复的情况,这一比例会达到22. 9% 。时间伪重复占5. 7% ,如果考虑到疑似情况,这一比例会达到8. 6% 。这些统计中出现伪重复问题的以野外实验为主,实验室实验中基本上不会出现伪重复的问题。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与传统实验相比,生态学野外实验的对象尺度太大了,空间异质性很大,很难设置或找到两个及以上类似的实验单元。例如,缪世利[12]在研究野火时,发现由于火烧的尺度非常大,火烧这一“处理”是无法设置重复的,若在火烧后的样地内随机选取几块作为重复,则会导致简单伪重复问题,因为选取的这几块样地实际上是对整个火烧区域( 实验单元) 的多次测量或取样。哈格洛夫等( Hargrove W W,et al)[9]认为,对于大尺度生态学,“伪重复”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区域或景观不需被“重复”,实际上也无法被重复。

总之,伪重复问题源自生态学实验的实验设计,对应的是实验内部设置的处理的重复,伪重复问题会导致统计结果的错误。此外,生态学实验的时空特征和对象特征也是导致伪重复问题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态学实验的伪重复问题呢? 伪重复与可重复性又有什么关联呢?

三伪重复与可重复性的关联

综上所述,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与伪重复问题是两个层面,前者是指外部性重复,后者则是指内部性重复,即实验间及实验内的重复。前者通常被认为是旨在消除实验误差,并为统计( 通常是方差分析) 提供数据进行分析; 后者通常是旨在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一般性或普遍性。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考察生态学实验的“内部”,发现其与传统实验有很大不同。传统科学实验内部所采取的手段通常是将复杂实验对象简化,或者将其从复杂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去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或者将混合物提纯,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从而考察某种因素的效应。但是,鉴于生态学实验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复杂的生物系统及其非生物系统,不能进行物理学和化学实验那样的简化和纯化,因为根据混沌理论( Chaos theory) ,复杂系统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实验中任何一个小的扰动或变化就往往会引发系统结果的巨大差异。赫尔伯特[10]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实验工作台一端的电灯不亮,就会沿着工作台产生一个我们没有觉察到的光照梯度,这种梯度就是一种不在实验设计之内的偶发的变异性,会对我们所设计的处理造成干扰,令我们的实验结果截然不同。

因此,如果要研究某种生态因子是否为引发某种生态效应的原因,生态学实验通常会设置几种处理的梯度,其中包括未施加处理的对照,然后进行对比,如果某种处理的效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就说明这种处理所对应的生态因素的量可能就是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若每种处理( 包括对照) 梯度下只有一个实验单元,即处理( 或对照) 只有一个重复,这种情况下所得出的实验结果是靠不住的,因为无法判断效应是处理引起的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要设置多个处理( 或对照) 的重复,并且要随机地穿插分散,以消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

如果纵向地看,在这种实验设计中,内部性重复( replication) 相当于在实验内部对同一个实验重复( repeat) 了多次。而外部性重复则是一个完整的实验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由不同实验者进行的重复。在科学上,有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一个实验越能超越时间和地点,越能说明其普遍性和正确性,但是,实验都具有地方性特质( local idiosyncrasies) ,因为它包含了独特时间和地点的地方性情境,以及具体的实验、实践技能和程序。祛地方化( delocalization) 就是能够使实验超越时间和地点的手段,具体方法就是做重复实验,检验实验的可重复性。如果一个实验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能够被重复,则说明从该实验得出的知识具有普遍性。生态学实验的这种设计也是秉持了这一原则。尤其是野外实验,实验内部的变异性就很大,接受处理的实验单元所处的位置与其他位置可能具有很大差别,即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情境,那么通过实验内部的重复,就在实验内部进行了祛地方化。而一个完整的生态学实验也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实施的,那么通过外部性重复,进行祛地方化。因此,从祛地方化这一意义上来看,内部性重复与外部性重复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野外生态学实验可重复性降低的问题和伪重复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本质上也是一致的。

在祛地方化的过程中,目的是要通过人为设计,去除与实验“无关”因素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地消除实验的地方性情境,追求实验的可重复性,希望得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态学规律。但这与生态学实验的现实情况和要求恰恰是背道而驰的,现实是,由于生态学实验尺度和变异性增大,无法设置处理的重复,即无法在实验内部进行重复,若实验者强行进行重复,就会导致伪重复问题。很多生态学家指出了生态学实验与祛地方化相冲突的问题,例如,埃里森( Aaron M. Ellison)[8]认为,局部的生态学研究通常会假定同质性和平衡,这些初始假定恰恰排除了区域生态学研究中试图检测到的东西,即异质性区域中的时空相互作用。宏观生态学强调尺度和空间异质性的重要性,强调生态系统的等级特征,还强调空间格局与生态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景观生态学的一个目标就就是要量化并非平衡的景观组成部分的生物、物质或能量分布[13]。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与传统科学实验相比,生态学实验大大拓展了其时空尺度。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方向向多尺度、全方位扩展,随着技术的进步,生态学实验也从生物个体扩展到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生态学在景观、区域和生物圈上,空间维度通常大于10 km,时间维度大于年。在这样大的尺度上,生态学实验对象的变异性更大、更强,野外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降低和伪重复问题主要是由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复杂性、大尺度和高度变异性所导致的。那么,如何看待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和伪重复的关联性问题呢? 对于大尺度的生态学野外实验来说,是否必须要求在实验内部设置处理的重复,在实验外部要求实验的可重复性,非要祛地方化不可呢?

重复压裂机理研究 篇8

1 重复压裂机理

1.1 重复压裂涵义

重复压裂是指对那些己经采取过一次或一次以上压裂措施的井层再实施压裂改造。由于重复压裂裂缝穿越了井筒附近的污染带, 通过高压重新建立了井筒与储层及高孔隙压力区之间良好的渗流通道, 形成了高的导流能力, 采用重复压裂措施可以使得产能很低的油气井恢复原始产率, 甚至更高,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2 重复压裂方式

根据国内外的重复压裂实践可知, 重复压裂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2.1 继续延伸原有裂缝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由于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 必然引起油井产量的下降。例如, 结蜡结垢堵塞原有裂缝, 或者原有裂缝闭合。这类井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裂缝, 穿透堵塞带就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另外, 压裂改造规模不够, 或者支撑裂缝短, 或者裂缝导流能力低, 这类井必须加大压裂规模继续延伸原有裂缝, 或者提高砂量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这是目前最通常的重复压裂概念。为了获得较长的增产有效期, 必须优化设计重复压裂规模。

2.2 层内压出新裂缝

由于厚油层在纵向上的非均质性, 油层内见效程度不同, 层内矛盾突出而影响开发效果。可以通过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 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实质上, 这是对重复压裂的早期认识, 严格地讲应当属于分层压裂的技术范畴。但国内以前主要基于这种认识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

2.3 改向重复压裂

油田的低渗透层已处于高含水期, 原有裂缝控制的原油产量已接近全部采出, 裂缝成了水的主要通道, 但某些井在现有采出条件下尚控制有一定的剩余可采储量。这时如果采取延伸原有裂缝的常规重复压裂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将原有裂缝堵死, 重新压裂, 在与原有裂缝呈一定角度方向上造新缝, 这样既可堵水, 又可增加采油量。 (图1)

3 重复压裂机理研究

重复压裂油井中地层应力分布是影响水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 研究重复压裂井井眼附近的应力分布状况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在重复压裂过程中裂缝是否重新定向。对于重复压裂井而言, 由于存在初次支撑裂缝和天然裂缝的应力场分布以及生产活动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 从而导致了井眼附近应力的变化, 产生了诱导应力场, 在两个水平主应力方向上均附加诱导应力。最大诱导应力等于裂缝闭合后作用在支撑剂上的净压力, 该应力垂直于初始支撑裂缝, 而最小诱导应力平行于初始支撑裂缝。在近井筒附近, 新裂缝将在应力最弱点开始启裂, 如果在井筒和初始裂缝周围, 两个水平主应力相等椭圆形区域内, 原最小水平主应力与最大诱导应力之和大于原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诱导应力之和, 则在重复压裂时, 二次裂缝将重新定向, 裂缝启裂的方位将垂直于初次裂缝方位。即产生新裂缝的条件为:

式中:σ’m a x-最大诱导应力;σ’min-最小诱导应力;σmax-原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σmin-原应力场最小水平主应力。随着裂缝向远离井筒方向不断延伸, 诱导应力场的影响逐渐减小, 在两个水平主应力相等椭圆形区域外, 向初始裂缝方向旋转。但是由于裂缝生长的惯性作用, 裂缝沿重定向方向仍将延伸一段距离, 最终裂缝沿初始裂缝方向延伸。以上表示了一个裂缝重定向的理想情况, 然而, 重复压裂处理是否会产生重定向, 取决于许多因素, 包括原始地应力、天然裂缝、储层的渗透率以及油井生产变化等情况, 所以井眼附近应力场分布十分复杂。Chris A、Wright等由许多现场数据分析表明, 新裂缝启裂一般偏离初始裂缝30°~60°, 并不是90°。 (图2)

3.1 重复压裂井破裂压力分析

通过部分重复压裂井初次压裂瞬时停泵和重复压裂瞬时停泵所测的数据, 可以看出, 初次压裂施工瞬时停泵压力普遍高于重复压裂时的瞬时停泵压力。这说明重复压裂的破裂压力要低于初次压裂的破裂压力, 这很可能是由于重复压裂裂缝重合于初次压裂裂缝所致。由于初次压裂岩石的抗张强度要高于重复压裂时岩石的抗张强度, 因此, 重复压裂时的破裂压力要低于初次压裂时的破裂压力。

3.2 闭合压力变化

随着油田的开发, 油层压力和孔隙压力要逐渐降低。另一方面, 初次压裂施工, 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 将产生一个水平孔隙压力梯度。靠近井筒的孔隙压力降低, 使得裂缝闭合压力增大, 导致初次压裂使用的支撑剂破碎或嵌入地层, 从而使初次压裂形成的水力裂缝导流能力大大降低。因此, 重复压裂时要选择比初次压裂强度更高的、与地层匹配的支撑剂, 这是保证重复压裂有效的一个重要条件。

3.3 重复压裂裂缝张开平面的方位

有两个因素可以改变局部的地应力方位, 一是支撑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二是孔隙压力在油藏中重新分布产生的诱导应力。通过本区块其它井的生产和注入, 或该井自身的生产, 可以改变其油藏压力, 井眼周围应力场的变化可以改变重复压裂的裂逢方位。 (图3)

3.4 重复压裂最优时间确定

为了确定重复压裂的最优时间, 需要考虑裂缝转向之前的长度和当时的孔隙压力分布。试验表明:重复压裂的间隔时间越长, 裂缝转向之前的长度越长。几年后虽然孔隙压力继续下降, 但裂缝转向之前的长度增长却很缓慢。重复压裂的最佳时机是此时裂缝长度可以达到很长或裂缝将延伸到的区域孔隙压力仍很多, 当地层应力分布及油藏特性诸如孔隙度、渗透率、地应力等控制压力分布的因素已知时, 可以确定重复压裂的最佳时机。当地应力大小不能精确确定时, 仍可利用应力分布较好地估计重复压裂最优时间。

摘要:重复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增加单井产量、确保油田稳产、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手段。文中详细阐述了重复压裂的涵义和机理, 介绍了重复压裂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重复压裂,机理,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和平, 重复压裂技术在江汉低渗透油田的应用[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9, 3 (2) :45-46;[1]:陈和平, 重复压裂技术在江汉低渗透油田的应用[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9, 3 (2) :45-46;

[2]:童智燕, 重复压裂技术探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6:131-133;[2]:童智燕, 重复压裂技术探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6:131-133;

[3]:叶芳春, 李红, 重复压裂技术综述[J], 钻采工艺, 2007, 20 (6) :27-30;[3]:叶芳春, 李红, 重复压裂技术综述[J], 钻采工艺, 2007, 20 (6) :27-30;

如何避免房屋重复登记 篇9

1. 建立房产地理信息系统

避免房屋重复登记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房产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即GIS系统, 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由于实行地、楼、房一体化管理, 完整的房产地理信息系统将能杜绝房屋重复登记现象的发生。

2. 建立司法行政联动机制

目前我们已与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等行政部门初步建立了联系制度, 如存在房屋不符合规划、建设要求或所在土地违法用地等情况, 国土、规划部门都会函告我处暂缓进行房屋登记。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失误, 各行政职能部门应联动起来, 建立一个共同的操作平台, 各部门在此平台上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工作, 使房地产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到竣工验收、登记做到全过程监控、全方位展现。由于各方面信息资源能得到全面及时的共享,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房屋登记也就不可能有重复登记现象发生了。

3. 及时更新房屋档案

重复广告的利弊分析 篇10

于不败之地。因而, 在规划信息化项目时, 就必须将辅助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化项目置于优先建设的地位, 同时集中注意力将这些项目搞好。而对于非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原则上往后排, 并且鼓励这些部门的人员自己主动创造条件, 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3.科学决策, 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 注重投资效益, 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 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 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要分阶段、分模块,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 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 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 有市场因素, 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 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 企业一次投资过大, 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 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 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 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 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 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 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 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第二, 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 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 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 制定标书, 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第三, 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 充分比较各系统, 选择较成熟, 可扩展性强的产品, 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通过这种模式, 企业对互联网络的运用就不仅仅局限于广告信息的发布和简单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 而是将网络“突破地域限制”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帮助企业解决以往在管理信息化方面遇到的成本高、维护难等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它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我们不可否认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的IT运营带来了新的选择, 对于某些企业而言甚至是一种更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罗鸿等编著:《ERP原理、设计、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2]甘利人主编:《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潘成华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一、重复广告:颇受争议的广告形式

所谓重复广告是指一则广告作品通过某个特定的载体每轮重复多次、连续推出的一种广告形式。按照媒体的不同, 又分为电视重复广告、广播重复广告、网络重复广告等多种类型。而电视是最佳广告媒体, 这就使得电视重复广告自然成为广告商青睐的一种广告形式。

电视重复广告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一种是广告语的重复, 如连续三次重播的“恒源祥, 羊羊羊”的广告;一种是广告画面或广告镜头、广告内容的重复, 如“排石饮液”广告、“脑白金”广告等。至于选择在不同时段、不同频道、不同媒体推出的同一广告, 则不属于重复广告的范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恒源祥, 羊羊羊”这一广告语通过每轮连续三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 一下子在全国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恒源祥也因此而开了重复广告的先河。其实, 恒源祥是无意间创造了重复广告形式, 因为当初制作的广告片太短, 而电视台要求一则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这样只好将广告片连续播放三次。没想到效果却是出奇得好, 以至于直到今天恒源祥也不轻易放弃这种形式。但今天的广告商也许并不了解恒源祥重复广告的由来, 只是盲目的模仿, 自然也就不可能取得恒源祥当初那样的成功。而且恒源祥也走进了广告的困境, 似乎除了重复广告就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广告形式了。

在广告业还不甚发达, 尤其是受众的眼光还不太挑剔的情况下, 重复广告自有其不同凡响的效果, 这也正是当时的恒源祥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复广告具有永远的生命力。今天, 对重复广告的态度已形成了一冷一热的对峙, 即广告主热衷而消费者冷淡。也许重复广告仍然具有一定的销售力, 但是, 如果无视受众的感受, 广告的影响力定会差强人意。厂商不禁要问:重复广告究竟还会走多远?受众也纳闷:重复广告何时休?要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重复广告, 就必须对其利弊有充分的了解。

二、重复广告的正面作用

不少广告主崇尚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哲学, 他们对重复广告情有独钟, 正是看中了其不同寻常的作用。重复广告可以促进和强化受众的记忆, 这是其他广告形式所难一企及的。面对纷至沓来而稍纵即逝的信息, 受众的记忆难免显得模糊不清, 而重复无疑是一种能唤起受众注意进而得以识记的有效方法, 尽管其感受并非愉悦。在中国, “恒源祥, 羊羊羊”连三岁的孩童也能吟唱, “送礼只送脑白金”更让消费者耳熟能详。

突出产品或品牌是重复广告的又一显著作用。重复广告的狂轰滥炸、轮番播出而形成的巨大冲击波, 迫使受众不得不加以关注, 从而使产品或品牌的知名度着实提高不少, 尽管还谈不上美誉度。重复广告使得恒源祥、哈药六厂、脑白金早已名噪大江南北。

重复广告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产品的销售, 这也是广告主最中意的。大凡广告都有促销作用, 但重复广告却有令厂商心动的销售力。脑白金的广告在近几年的广告作品中是公认的最缺乏创意、最枯燥乏味的糟糕广告。但是, 它却创造和延续了保健品界的神话, 使最多风骚三五年的产品畅销了近10年。尽管人们极其厌倦它, 但是, 消费者在选购礼品的时候, 又不得不自然想起它。诱人的销售业绩, 更坚定了厂商的决心, 使得他们义无返顾地将重复广告进行到底, 而全然不顾受众的感受。如果说恒源祥首创了重复广告的形式, 那么, 脑白金则将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至。

应该承认, 重复广告在广告业发展的初期, 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取性。但是, 随着广告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重复广告的负面效应已日益凸现。

三、重复广告的负面效应

重复广告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 单一、陈旧的广告手法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恒源祥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早期中国整体广告水平的低下和其首创效应。而目前市场上更加精彩的广告作品, 已令重复广告相形见绌、枯燥无味。广告说到底是一种技巧性、艺术性很强的文化产品, 赏心悦目的广告作品, 不仅令受众难以忘怀, 而且促使其产生美妙的联想。“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曾令无数人士为之心动, 而由冯巩、葛优演绎的“双汇”火腿肠的故事至今仍回荡在人们胸中。这二则经典之作并未使用重复手法, 却让受人过目不忘, 且回味无穷。

缺乏创意的广告往往很难唤起受众的兴趣和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大凡烩炙人口的广告都离不开独到的创意。而重复广告说到底是一种缺乏创意或毫无创意的广告。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 广大消费者难免显得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一则广告要能有效地抓住顾客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没有别出心裁的创意, 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诸多的啤酒广告中, 百威给人留下的印象相当深刻。其广告画面上呈现的蚂蚁设计从园丁手中巧夺啤酒的镜头, 至今仍历历在目。当人们需要啤酒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指向百威。

强人所难的唠叨只能引起受众的反感与不满。重复广告试图强行要求受众记忆, 但是, 即使受众接受到了信息, 也未必愿意储存;纵使储存了, 也未必愿意购买。殊不知, 在逆反心理、求异心理等消费心理的支配下, 厂商愈急于兜售产品, 顾客愈不愿接受, 这就使得重复广告的促销作用大打折扣。

缺乏创新的广告有损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广告表现力的强弱,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企业活力的强弱和产品的优劣。国际上著名企业的新产品上市时, 总要推出与之相匹配的精湛广告作品。而几乎黔驴技穷的重复广告极易扭曲顾客对产品和企业的看法, 尤其是一成不变的广告画面长时期的重复, 难免让消费者感到产品和企业缺乏创新, 从而降低对产品的期望, 导致顾客消费取向的转移。

重复广告的沟通性差, 厂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最露无遗。现代营销者应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 将传统的“请消费者注意”的营销理念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现代营销哲学。多研究和尊重消费者的需求, 关注其感受。只有沟通性好的广告才能真正引起受众的共鸣, 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和接受。而重复广告带有明显的强者姿态和一厢情愿的表现欲望, 对消费者的好恶、感受、需要等视而不见。此类广告的力度不管有多大, 都不可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不难看出, 重复广告的消极性盖过了积级性, 它已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桎梏和受众建立产品偏好和品牌忠诚的障碍。那么, 重复广告能否走出误区, 实现创新?

四、重复广告的出路何在

只要仔细审视中国的广告市场, 就不难发现, 重复广告的时代已经蓦然过去。随着中国广告设计和制作水平的日益提高, 新的更具个性和魅力的广告作品已不断涌现, 过去被广告主视为香饽饽的重复广告已变成索然无味的鸡肋。无论是专家还是一般受众, 都愿意欣赏颇具创意的广告作品。其实, 令人赏心悦目的经典广告, 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而且也具有不凡的销售力。“农夫山泉”的矿泉水和“农夫果园”的果蔬饮品就凭借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和差异化的广告策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相比之下, 重复广告在现代营销条件下的影响力已日渐衰微, 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制造出脑白金那样的神话了, 因为消费者对广告的依赖性已大大降低, 不会轻易被其左右, 更不会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了。

即便广告主依然选择重复广告, 也要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首先应遵循适度的原则。切忌长年累月、千篇一律、肆无忌惮地重复播放枯燥无味的广告, 每期播出时间控制在6个月内为宜。广告的内容和画面要适时更新, 以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其次, 合理把握重复广告的适用范围。较之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而言, 重复广告相对较适合一般企业的产品或品牌使用, 有助提升其知名度, 便于受众识记。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国际名牌企业的重复广告, 原因在于其业已知名, 无须多此一举。在产品上市初期, 重复广告有利于新品快速进入市场, 一旦产品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时, 重复广告就要让位于精心策划的精彩广告了。除此之外, 为了增加广告效应, 还可以通过减少每轮广告重复的次数, 以降低受众感官的疲劳感和心理的反感度。可以将每轮三次的重复降为二次, 将同一声音的重复变成不同声音的重复, 将单一画面变成多样的画面。“北京骨股头医院”的广告就值得广告主借鉴。

上一篇:稳步发展下一篇:人才资源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