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养肝智慧

2024-04-15

《内经》养肝智慧(通用8篇)

篇1:《内经》养肝智慧

《内经》养肝智慧

《黄帝内经》:春天应该如何正确养生?

▌《黄帝内经》上曾讲到春天养生的重点:“春三月,此谓发陈。”第一句话不是说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阳历,是讲阴历。这是指春天的三个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春三月”,是春季三个月,根据医学来讲,“发陈”,就是旧的换成新的,陈旧的发散了,变成新的;也就是说生气来了。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我们的身体与天地的气候配合在一起,以道家的观念讲,人的身体是个小天地,整个的天地只不过一个人身。这是旧的天文科学研究跟人体配合的观点。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早晨起来多运动,我也常常告诉许多学禅的运动家,夜里在公园山林里,吸的都是碳气;因为草木到了夜里放出碳气,早晨起来放的是氧气。这个需要懂得啊!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古人头发都是绑起来的,最好是散开,给它生长。我们人同动物一样,春天也脱毛,秋天也脱毛,动物也春秋二季换毛的。我们身上也是一样,大家没有注意。所以这个时候“以使志生”,使你意识精神来了。“生而勿杀”,医学同政治有关系,不要杀生。“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于生物世界,只能够施出去,不要罚,不要杀生。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关于春天养生,是这样一个情形。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是生长的时候,所以叫你头发也打开,心境也要好,什么都好,夜里早一点睡,早晨早一点起来,身体要这样保养,还没有讲到心理状态。

▌春天属木,木主肝。你听到肝出毛病,现在的医学以为自己有癌症了,其实是肝气受伤。“肝气”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中医跟西医不同了。后来西医解剖了,肝明明在右边嘛。我现在还承认在左边是指“肝气”;身体的神经交叉的、发动的地方在左边,就是说肝气还是在左边。

▌在身体里,肝脏在右边,但肝气的根根发动在左边。中医的把脉,心、肝、肾在左边,肺、脾、命门在右边。它是讲肝气的来源,气脉都是交叉的,上下交叉,左右交叉,这个网路是这样的。所以你违反了春的自然法则,肝会出问题。我们发脾气、忧郁的、内向的、受委屈的,都伤肝。

▌讲到养生学的理论,譬如说,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换言之,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俗话所说胆小怕事的人,便是肾气(与脑有关)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问题。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事故,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康。总之,七情六欲与生理健康关系非常大,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中国古代医学,所讲的“五劳七伤”,便是这些原因。但是知道了,也不必怕,只要明白了“诚意”、“正心”,明白了“心能转物”、“心能转身”,一切可以从“唯心”的力量自能转变。

▌春天讲到肝的问题,其实我们整个的气候一个冷、一个热,春天渐渐由寒变成暖和,到火力很强的时候就到了夏天。所以我们中国讲历史只有春秋两个。春秋是最好的,日夜时间持平,二十四节气里面,春分、秋分的时候,可以乱穿衣服。春天气候温暖过了以后,就是热度高了,是夏天来到。“夏为寒变”,夏天怎么会寒冷呢?这是说夏是寒冷的相对。“奉长者少”,生长的时候少,春天才是万物生的季节。

肝胆调理排泄物

篇2:《内经》养肝智慧

《内经》以五行为框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医学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黄帝内经》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是肝气最活跃的季节。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肝气当令,是肝藏的疏泄功能最强的时候。这时养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天不养肝,夏天徒伤悲

《黄帝内经》说:阳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同时也指出:无春即无夏!

也就是说:有了春天的肝生,才会有夏天的心长、秋天肺的收敛和冬天肾的潜藏。如果春三月肝气生发不旺,到了夏天那有能量做到:肝木生心火呢?!

因此在春天我们务必要遵守“春生”的养生之道,否则“夏为寒变”,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为你心气不足,心血无力!

现代人2大最伤肝行为

现代人伤肝行为很多,而这2个是完全可以轻松杜绝而任意放纵了。

第一

久视

《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指出:久视伤血!意思是:用眼过度伤血!

而肝主目,肾主瞳;而又肝藏血、脾生血、心主穴。因此用眼过度会伤害:肝、脾、肾、心。

重伤肝气!

因此中医养生里有“闭目养肝!”之说。

第二

熬夜

“春三月,夜卧早起”是说:入夜即睡觉,天亮就起床。

《黄帝内经》:人卧则血归于肝。每晚11点至凌晨3点,人体经络循行走肝胆经,若处于睡眠状态,肝血就可以排毒从而达到推陈出新,顺利藏血。

那些丑时(凌晨1-3点)经常醒来又睡不着的人,更要用心养肝了!

我们除了远离伤肝行为,还要顺从肝的特性去养肝。

生活中我们要调和肝气。做到不生气,不发脾气。工作间隙到室外走走,做做扩胸运动,拉拉筋、踢踢腿。

6大养肝法

一、

揉地筋

肝主筋,调筋就是养肝!

那我们找哪条筋来调,方便和顺手呢?

道家有句话“地筋隐于足”,我们把脚翻起来,就会出现一条硬筋,这里就是地筋,实际上这根筋是循行到肝经上了的。

怎么调这跟筋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一根擀面杖放在地上,你看电视的时候,用脚踩在上面滚动。等到这根筋柔软了,你的肝也就柔了!

二、

推肝经(大腿内侧)

肝经起于大脚趾的大敦穴,也就是胆经结束的穴位,然后沿脚背向上,然后由小腿内侧一直进入人体会阴部,环生殖器一周,进入小腹,然后从胃旁向上,通过鼻咽,到达头顶百会穴,直接与督脉相交。

我们可以通过每天按揉大腿内侧来疏通肝经,方法如下:

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个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

如果觉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划伤皮肤,也可涂一些肥皂或者其他具有润滑作用的油脂。

刮肝经除了可以泻肝火之外,还可以打通肝经,让这条经络的气血畅通。肝经的气血畅通,“肝主藏血”的疏泄功能就会强大起来,体内的筋也会更富有弹性,人的身体怎会不健康、不强壮呢?

三、

搓手心养血保肝

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

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13点再进行练习,是春季养生的一个不错的保健法。

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四、

按揉、艾灸太冲穴

太冲穴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穴;如果是肝气郁结上火,按揉太冲穴是非常必要的!

按揉方法:仔细找一找最痛的点,揉的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也就是从上往下揉30下。或者直接点按50下。

学完动作,还要注意饮食养肝。

五、

饮食养肝,少酸多甘

“青色入肝经”,因此我们多吃绿色蔬菜。

“酸味入肝”,但是在春天我们多吃酸味反而会让肝气更旺,肝旺伤脾,会让我们脾虚。再加上酸主收敛,反而影响阳气生发。

因此,在春天我们要少酸多甘。

甘味食物首推大枣和山药。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 米饭。

山药也是春季的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山药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等。

六、

香椿炒鸡蛋,健脾保肝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道这个季节最适合吃的养肝菜:香椿炒鸡蛋。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又名香椿芽、香桩头等,是香椿树的嫩芽。

祖国医学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的功效。现代医学及临床经验也表明,香椿能保肝、利肺、健脾、补血、舒筋。

食材准备:香椿1把、鸡蛋4个

做法:

1、摘香椿,一般从超市买回来的都不是全部很鲜嫩的,需要把老一点的干摘出来,留下最嫩的部分。

2、清洗香椿,再切碎,如果喜欢香椿的味道,可以切点大一点,不要切的太小段。

3、将鸡蛋打散,加入切好的香椿里面,搅拌均匀。

4、放一点点盐搅拌均匀就好。

篇3:《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又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同于西医,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黄帝内经》是国学经典中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共十八卷,《灵枢》《素问》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内容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和论治之道等。

理想的健康人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肌体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还应当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满状态。

《黄帝内经》中描述理想的健康人应该是合天时、合人事、惜精养神的,即:

1、合天时指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2、合人事指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意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3、惜精养神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每天都在忙碌做事的人难成大气,唯有善于思考、懂得劳逸结合的人才是最具智慧的人。休息即为放下,表面看好像无所作为,然而真正放下才能够五毒不侵、成就大事。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个商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选择了乐观对待,将其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平和心态,每天与癌细胞进行对话,与癌细胞和平相处,病情得到稳定并基本治愈。只有一个人毫无心理压力,彻底放下、合理休息,才能够变得无比强大,才可能击败病魔、重获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个人对生命进行把控,只有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谈到健康层次,《黄帝内经》讲“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根据现代寿命计算标准100-120岁是人的自然寿命,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仅为82-83岁,刚刚达到下寿标准。“道法自然,生生大德”,按照天时规律、自然法则进行养生才能长寿。广西一村多长寿老人,据采访调查,按时饮食、粗茶淡饭、素食为主、思想简单、知足常乐是其长寿秘诀。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主要有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1、未“病”先防:发现早期的疾病征兆,提前预警。

2、既“病”防变:已经出现病症后,积极治疗调理,防止进一步恶化。

3、愈后防“复”:疾病治愈后,注重日常基础保健,使病不再复发。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又称次健康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阳性指标,无器质性病变。更确切地说亚健康主要指疾病的起始阶段、疾病的早期阶段。疾病一天天地走近,而人类没有知觉,不曾察觉疾病的到来。身体的不适必有问题,要及时进行调节,不能完全依赖于医生的诊断结果。

另外现代社会过劳死现象突出,2010年8月23日神州数码原CFO贺军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无效逝世,年仅49岁。2011年7月2日凤凰网原总编辑、百视通原COO吴征游泳时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病逝,年仅39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调精神压力、起居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都是导致身体亚健康的因素。

天人相应养生观

人生于天地之间,应当具有共生意识,不能肆意的破坏环境,应当具有人与天合一、身与土不二的共生观念。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以人身体中的五脏为中心,不同脏器之间存在联系:肝胆、脾胃、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肾与膀胱,而五脏又与外部世界相互关联。

《黄帝内经》中的“四时调神,养生之道”: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四时养生的精髓即为:把握当前,弥补上一季的遗憾并为下一季做准备。

养生小妙方

补钙妙方:食用骨汤、豆类等补钙食物。

护肾妙方:下午五到七点需安静、止语,尽量避免过多应酬。

减肥妙方:赤豆、薏米仁磨成浆,早餐时食用可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注:赤豆、薏米仁磨浆可减肥;赤豆、薏米仁煮水可怯湿)。

通便妙方:直接食用蜂蜜(不必喝蜂蜜水,否则过多的水会造成蜂蜜营养成分流失)。

老人精枯便秘:芝麻、核桃仁加少许盐可治疗便秘。

食用鸡蛋妙方:不剥壳的白水煮蛋最好,营养成分容易吸收。

晨起喝水妙方:早上起床后尽量喝白开水,而非盐水、蜂蜜水等。

运动养生妙方: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习练时应注意配合呼吸。

nlc202309011201

治疗失眠妙方:要注意睡眠时间;睡前食用适量大枣(年轻人适合吃红枣,年长人适合吃黑枣);温水泡脚(选用天然盐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泡脚时按摩使脚放松)。

增加抗氧化性妙方:吃30~50粒黑加仑葡萄干(抗氧化环节可排掉身体内部的有害物质,葡萄皮、葡萄籽抗氧化性最强。注:糖尿病人慎用)。

缓解更年期症状妙方:适量食用鹰嘴豆(注:子宫内膜增厚者慎食过多豆类)。

支撑生命的三种气

支撑生命的气有三种:

自然清气——气:生命与外部世界(此自然清气是人类呼吸的气,自然清气需要注意环保问题)。

辟谷可调节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辟谷之时营养来自于食气,吸收日精、月精(注:60岁以上避免采用此法)。

先天之气——炁:生命与父母(“炁”从“无”中来,是先天而来、与生俱来的,新的生命在孕育,从无到有,如果没有“炁”,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哪怕试管婴儿也需要精子卵子。先天之气不需要呼吸得来,它来自于母体的供养给予,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婴儿呼吸第一口空气、吃第一口奶、喝第一口水都各不相同,因人而异)。

后天之气——氣:生命与水谷(吃有生命的东西,完整的东西,如米、水果、鸡蛋等,这些食物具有生发性,特别是含有胚芽的糙米,生发性最强,但食用前应先浸泡去掉有害元素——砷。注:特别疲惫时可优先选择食用水果)。

人的活动要符合天时,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例如:25岁是女性最佳生育时期;更年期的男性、女性要注意脑梗、心梗等疾病。

五脏调和,百病全消

《黄帝内经》素问篇记载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对人的身体极为重要,具有多种功能:

1.卫外:抵御外邪(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2.推动:运化,生成,输布。

3.气化:气机运行变化。

4.温煦: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人体四肢冰凉是阳气不足的表现,阳气可以保命,十分重要。四肢冰凉者可以服食适量红参。野山参、白参补气力量最强,特别是野山参必要时可以用来救命;适量生晒参则可以用于平时补气。徐教授结合自身养生经验,推荐同修在冬至时服食人参、枸杞、山药等食物。

增加阳气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灸法升阳:上古长寿之人“彭祖”有“彭祖炼脐法”,即将槐树叶置于秘制药丸下,每年中秋时节灸于肚脐处,一岁一丸,两岁两丸……以此类推。

2.运动升阳:体育锻炼,调动身体中阳气。

3.喜善升阳:人常存善心、知足常乐都可以增补阳气。

人的体质可分为九种: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需要按照自身的体质特点进行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篇4:读《黄帝内经》谈智慧

如何对待世间万物,然后能做事,这是教育的目的。

对于教育的重点,前面讲过性与情的重要。接下来探讨什么是思想。学教育的特别要把这一点搞清楚。我先不拿佛学来讲,那个太细了,就拿我们上古的文化《黄帝内经》讲。

精与神

其实《黄帝内经》是我们最古老的医书,其中,灵枢卷注重经络,对研究针灸的人尤其重要。灵枢卷二有个《本神》篇,这个本神的神,不是神鬼,是我们的精神,生命的禀赋是“神”,我们讲这个人有没有精神的“神”。《本神》篇“法风”,法是效法,风是一股气的意思,生命就是这口气,呼吸的气一断就死亡了。

黄帝问他学医的老师岐伯,什么叫做人的意志精神呢?岐伯回答说,“天之在我者,德也”。上天,这个是代号,生命的本来,我们中国讲的天或者道都是代号,已经切断了迷信的观念,是科学哲学的来源。上天是什么,“形而上”的。什么叫“形而上”?宇宙万物都有形态、有现象,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但生命的本来,最初那个功能叫“形而上”,没有形象的,更不是唯物的;但你说唯心也不对,心跟物都是因它而起的。“天之在我者,德也”。怎么解释?中国文化讲“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给你的,是禀赋的来源。

“地之在我者,气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以后,我们的生命得以维持,是靠宇宙以内一股能量。这个“气”并不是空气的气哦,也不要看成瓦斯气啊、电气啊,不要搞错了。是说,生命有一股能量的存在,要注意哦!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要认得中国古文。像我们当年十几岁在庙子里读书,自己就看懂了,要是你看成气很薄,那就错了。“薄”者,逼迫也,我们小的时候读兵书,“兵薄城下”,是说兵快要到城边。“德流”,上天给我们生命是个流动的力量,它是动态的。“气薄”,后天的生命功能随时逼迫着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我们生命的存在,四个字“德流气薄”,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故生之来谓之精”,讲到人的身体了。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变成生命的存在,就产生精。精不是男女性交出精的精哦!精就是现在讲的细胞、基因,或者荷尔蒙,我们这里翻译叫“激素”,这些都属于精。所以老了、病了,人就瘦了,细胞出了问题。

“两精相搏谓之神”,有阴阳气在里头,阴精和阳精,每个人本身有阴阳的精。“相搏”,两个互相合拢来,力量绞起来就产生“神”。所以我们老了,眼睛老花,神不够了。像我现在还可以,因为我晓得养神,养精养神叫保养精神。

魂与魄

“随神往来谓之魂”,脑 的思想叫做魂,灵魂。在中国文化的灵魂是唯物的吗?不是,但也不是唯心的,是唯物唯心两个同体变化来的。随神往来就是魂,我们思想是魂。所以看古书,或看古代木刻的画,人死了,上面出来一条线,灵魂出来了。做梦叫神游,我们古文讲自己做梦,神离开头顶去外面,魂出去了,先由脑通到心脏,全身通的,它跟着这个神跑。以前老一辈子的人,会看老人的生存时间。譬如我有一个老师,有一次我父亲告诉我,你那个老师我看不久之客了。不久之客就是活不久了,在这个人世做客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我父亲对我讲,旁边就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我父亲说,他的神已经张开了,像花一样张开了、散了,看到人茫茫然,所以活不久了。这是说“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是睡着了的那个气,我们睡着了身体还在动,会呼吸,呼吸同肺很有关系,这个叫做魄。魂魄是两件事,你要研究中国字的不同哦!什么叫鬼神呢?往下面去的叫做鬼,向上冲的叫神。鬼字旁边有个云字的叫魂,鬼字旁边有个白字的,一股气,叫魄,就是呼吸。你们如果看过死人,到医院里看到快要死的人,他那呼吸,呵!呵!呵(急促状),就是他的魄快要散了,呼吸快要完了;它同呼吸关系很大。

心、意、志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中国文化中,精、气、神、心是分开的,这个心不是讲心脏哦!心,就是我们能够思想、能够记忆、能够作用的能,用一个代号叫做心。你看我们中国的心字很有意思吧!形状同我们心脏解剖出来一样的,像半个月亮一样向上,上面没有东西,里头也是空的。另有三点在外面,这三点是什么?精,气,神,这就是心了!我今天告诉你的是小学古文,如果要说心脏,就要两个字连起来,心字加个脏字,才是心脏。

“心有所忆谓之意”。你们办教育要注意,教育儿童增强记忆,心要宁静。心随时忆念,同学说我记忆力强,我现在比以前还更强,强在哪里?心有所忆,一个好的句子或者是好的问题,我留意了又留意,记了又记,不是用脑,是用自己这个主子,怕忘记了就反复记。不像你们记忆力散乱,一天到晚在玩,自己又都在闹情绪,没有恢复到先前的记忆。心有所忆,是回忆,随时回想这一句话。

“意之所存谓之志”,人要立志,很坚定的意志。学医的人,不管中医西医,希望病人跟你配合,怎么配合?告诉病人,放心,一定会好!增强他求生的意志。所以医生晓得这个病人救不了,但还会告诉他,“没有问题”,然后转过来跟他家里的人讲,“不行啊!准备后事吧!”不能给他听到,因为要保存他那个求生的意志,给他希望,使他坚强。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意永远保存着,谓之志,志跟意是这样的差别。那么中国字呢?不同的,心字上面加个士,知识分子、读书人,受过文武教育的叫做士,士的心叫做志,坚定的意志,“我要这样做”的意志。

思、虑、智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和想两个不同。你看中国上古的医书里就有,并不是佛学来了以后才有的,可是一般的医生不读这些,可惜啊!所以中国的医学不高明了。一个好的医生,他的意志、记忆、分析,一定很坚强。因志而存变,知道内在的变化叫做思,这个是思想的思,不是想,想是粗的。你教育孩子们,看了能记得,是影像好,那是想出来的,不是

思,思是很细的,所以我们文学上叫“沉思”。科学家发明,哲学家研究逻辑,都是“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大学之道讲,安而后能虑,考虑,虑包括了思想,这和佛学不同了,它是科学的。因你的意志而存变,心里有这个观念求变化,是思想来的,因思想考虑很多,很细密,这个叫做虑。这个虑字呢?老虎的头,再下面是田,就表示这个身体的中心在胃这里,放在心里头。所以这个虑,是很内在的思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智慧是最高的,它不是思想来的。因虑,内在的研究这个问题,譬如我们讲,你要考虑考虑,我们中国话都是这里来,叫人家多想多研究,考虑完了,不用思想,不用意志,忽然灵光一现那是智慧,所以智慧不是思想出来的,也不是从心出来的,是神出来的,这又回到神了,所以说智慧可以通神。

篇5: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读后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要则,在睡眠上也颇需遵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三月指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原来节气是用来划分季节的,而且,中国的节气十分精确,精确到分。春天应该子时卧、日出即起,不得了了,春天每天就只能睡六、七个小时呀,幸亏春天就快过去了——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没天理了,原来夏天还是不让睡觉呀!唯一应该提醒的就是,无厌于日,不要满足于太阳,该出汗时要出汗,这样才能把体内积攒了一年的毒素统统排光,一年四季就指着夏天疏泄,最好不要开空调。呵呵,家里好说,我要是在公司倡议不开空调,男士们就算不反抗,那几个增之一度即嫌热减之一度又过冷的娇小姐们非把我捻出公司不可。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长出一口气,总算可以早点睡了,不过,听着鸡叫就得起,可我哪知道鸡啥时叫呢,嗯,我交着天价的物业费,回去要求物业养公鸡去,有意思,想到物业的小美女小帅哥们都牵着小公鸡,吼吼吼吼。书中还说,秋天使人燥,烦躁有个表现,坐着时抖腿,这是肾精不足的表现,相书上说“男抖穷”,表明,抖腿的男士身体不好,没有革命的本钱,很难在工作上有建树,建议老板招人时不要招这样的,以防其创造剩余价值抵不过花掉的医药费。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怪不得我不喜欢冬天呢,原来冬天就该冬眠,得等太阳晒屁股了才起床呢,呜呜,可我从来都披星戴月,没机会晚起呀!书中提到鸡属火性,鸭寒性,火性的东东不能再用更火的办法烹饪,所以我们吃烤鸭,不能吃烤鸡,烤着会失饪,鸡应该煮了吃。嗯,不知道五哥看没看这书,五哥烤翅要不火了,定找曲黎敏索赔去。不过前些时朋友吃完变态辣集体全身长大包,照书里的观点,可能也未必是辣油或者调料不卫生,而是因为火气太重了。

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

针对目前的国学热,总有人想着发扬光大国学热,其实,还没有理解国学的真谛的时候,如何能够发扬能够创新?这观点看着像针对某些人的呢。

篇6:《内经》养肝智慧

这是一份关于亚健康的调查问卷。 你经常打哈欠吗? 在中医里,经常打哈欠是胃经的病,叫做善伸数欠。胃气不舒,因胃寒老堆荽着身体,人体有自愈力,它想把这个胃气给舒展开,打哈欠振奋胃气。

另外一种病叫做但欲寐,白天总想睡觉。但,只是的意思,想睡而又睡不着。在《伤寒论》中归类为少阴症,也就是心肾方面的毛病。 你会失眠吗? 亚健康是在指标上查不出来,但健康已经出问题了。

失眠在中医里就是心肾不交,或者思伤脾,思虑太重。时间久了会很难治。也属少阴层面,已经到第五个层面了,已经是病人了。

中医能在病人没有癌症以前,就已经把脉出会形成癌。脉是气脉,当气脉出现问题时,气血发生变化时,能够把脉出来。CT扫描能扫出有形的东西,扫不出无形的。 你喜欢把腿放在高处吗? 放在高处是因为腿发沉,人老腿先老。大腿前侧,基本是胃经所主。大腿后侧,尤其是沿着腿部的正中线,一直上到头,是膀胱经所主。膀胱经是为太阳层面,是表。如果腿发沉,喜欢放在高处,中医里叫做阳虚。阳虚是太阳膀胱经出问题了。

或者经常腰酸背痛腿抽筋,我们知道腰酸,是肾的问题。膀胱经是从头从我们的精明穴一直上去,沿着头一直下来,沿着后背,在后腰处,膀胱与肾相表里。当膀胱经痛的时候,也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就明显地是膀胱经的问题。全是阳虚。

人体所有功能运化全靠阳,阴虚可补,气怎么补。这也是一个很深的病。 你在星期日晚上,会有上班恐惧症吗?

不愿意跟上级或熟人见面 这两条归属于胃肾病。肾主恐,胃经有病,如有忧郁症,会总觉得屋子特别亮,太晃眼,受不了。在胃经病里叫畏人与火,害怕与别人接触,不愿意和陌生人见面,怕光。

这些已经是忧郁症的前期,甚至已经是忧郁症了。一定会有失眠的像,没有失眠的话,也会多梦。梦特别多是虚火扰头的像。 早晨能睡多晚就睡多晚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造成的,在中医里叫做阴阳颠倒。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的阳气都在生发,人的阳气也应该跟着生发。如果此时你的阳气得不到生发,属于夜猫子型,在夜里阳气全调起来,子时以后精神得不得了,11点以后特精神,一玩就玩一夜,最后的结局就是抑郁症。很多上网瘾的孩子,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实际上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他已经沈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要从心理和身体上关心这些孩子,一定要带他多出去玩,培养他读书的习惯,而不是上网的习惯。

阴阳颠倒会造成人的心智的混乱。 经常坐着发愣发呆 经常坐着发愣发呆的人,中医认为是神不足。实际上是脑子不够用,阳气上不来也是阳虚症。很多人爬楼梯时,会觉得脚已经够到楼梯上去了,实际上没够到。

上楼和下楼如果出现脚痛,是不同的经脉在痛。上楼脚痛,是胃气不足,也是三阴经出现问题。下楼后腿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 不是很渴就想不到去喝水 中医里没有糖尿病这个词,叫做消渴症,最初的感觉容易口渴。

口不太渴属于太阴症,属于脾的问题。

如果特别口渴,就是少阴症,更低一层。

按六经辨证来讲,口不渴为太阴症,口渴为少阴症。 怎么也想不起朋友的名字了 是记忆力出问题了,中医认为是阳虚。有些四五十岁的人,会突然的出现记忆力急剧衰退,基本上是属于膀胱经的问题。同时三阳经也都出问题了,包括太阳和阳明,有可能胃也不好,或者是决断性也差。年轻时耗散太大,这时就可能出现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或被蒙蔽心智,那是另外一种。 身体体重突然下降或上升 按说是脾的.问题,脾主肌肉。肌肉突然减少或增加很多,说明你对身体已经没有能力关心了。胖了,瘦了,已经没有感觉了。 便秘,或者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 一有风吹草动肚子就不舒服,这是身体很虚弱的像,是中焦气不足。便秘属于津的功能出现问题。是元气大伤。 中医对治亚健康分不同层面。身体的病,当然要用药来治,但药不是万能的。关键是要在情志上,生活习性上,改变自己。 中医的要点(《黄帝内经》的要点) 人为本,病为标

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

强调身心互补

重视人文关系

篇7:读《黄帝内经》谈智慧

精与神

其实《黄帝内经》是我们最古老的医书,其中,灵枢卷注重经络,对研究针灸的人尤其重要。灵枢卷二有个《本神》篇,这个本神的神,不是神鬼,是我们的精神,生命的禀赋是“神”,我们讲这个人有没有精神的“神”。《本神》篇“法风”,法是效法,风是一股气的意思,生命就是这口气,呼吸的气一断就死亡了。

黄帝问他学医的老师岐伯,什么叫做人的意志精神呢?岐伯回答说,“天之在我者,德也”。上天,这个是代号,生命的本来,我们中国讲的天或者道都是代号,已经切断了迷信的观念,是科学哲学的来源。上天是什么,“形而上”的。什么叫“形而上”?宇宙万物都有形态、有现象,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但生命的本来,最初那个功能叫“形而上”,没有形象的,更不是唯物的;但你说唯心也不对,心跟物都是因它而起的。“天之在我者,德也”。怎么解释?中国文化讲“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给你的,是禀赋的来源。

“地之在我者,气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以后,我们的生命得以维持,是靠宇宙以内一股能量。这个“气”并不是空气的气哦,也不要看成瓦斯气啊、电气啊,不要搞错了。是说,生命有一股能量的存在,要注意哦!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要认得中国古文。像我们当年十几岁在庙子里读书,自己就看懂了,要是你看成气很薄,那就错了。“薄”者,逼迫也,我们小的时候读兵书,“兵薄城下”,是说兵快要到城边。“德流”,上天给我们生命是个流动的力量,它是动态的。“气薄”,后天的生命功能随时逼迫着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我们生命的存在,四个字“德流气薄”,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故生之来谓之精”,讲到人的身体了。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变成生命的存在,就产生精。精不是男女性交出精的精哦!精就是现在讲的细胞、基因,或者荷尔蒙,我们这里翻译叫“激素”,这些都属于精。所以老了、病了,人就瘦了,细胞出了问题。

“两精相搏谓之神”,有阴阳气在里头,阴精和阳精,每个人本身有阴阳的精。“相搏”,两个互相合拢来,力量绞起来就产生“神”。所以我们老了,眼睛老花,神不够了。像我现在还可以,因为我晓得养神,养精养神叫保养精神。

魂与魄

“随神往来谓之魂”,脑 的思想叫做魂,灵魂。在中国文化的灵魂是唯物的吗?不是,但也不是唯心的,是唯物唯心两个同体变化来的。随神往来就是魂,我们思想是魂。所以看古书,或看古代木刻的画,人死了,上面出来一条线,灵魂出来了。做梦叫神游,我们古文讲自己做梦,神离开头顶去外面,魂出去了,先由脑通到心脏,全身通的,它跟着这个神跑。以前老一辈子的人,会看老人的生存时间。譬如我有一个老师,有一次我父亲告诉我,你那个老师我看不久之客了。不久之客就是活不久了,在这个人世做客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我父亲对我讲,旁边就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我父亲说,他的神已经张开了,像花一样张开了、散了,看到人茫茫然,所以活不久了。这是说“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是睡着了的那个气,我们睡着了身体还在动,会呼吸,呼吸同肺很有关系,这个叫做魄。魂魄是两件事,你要研究中国字的不同哦!什么叫鬼神呢?往下面去的叫做鬼,向上冲的叫神。鬼字旁边有个云字的叫魂,鬼字旁边有个白字的,一股气,叫魄,就是呼吸。你们如果看过死人,到医院里看到快要死的人,他那呼吸,呵!呵!呵(急促状),就是他的魄快要散了,呼吸快要完了;它同呼吸关系很大。

心、意、志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中国文化中,精、气、神、心是分开的,这个心不是讲心脏哦!心,就是我们能够思想、能够记忆、能够作用的能,用一个代号叫做心。你看我们中国的心字很有意思吧!形状同我们心脏解剖出来一样的,像半个月亮一样向上,上面没有东西,里头也是空的。另有三点在外面,这三点是什么?精,气,神,这就是心了!我今天告诉你的是小学古文,如果要说心脏,就要两个字连起来,心字加个脏字,才是心脏。

“心有所忆谓之意”。你们办教育要注意,教育儿童增强记忆,心要宁静。心随时忆念,同学说我记忆力强,我现在比以前还更强,强在哪里?心有所忆,一个好的句子或者是好的问题,我留意了又留意,记了又记,不是用脑,是用自己这个主子,怕忘记了就反复记。不像你们记忆力散乱,一天到晚在玩,自己又都在闹情绪,没有恢复到先前的记忆。心有所忆,是回忆,随时回想这一句话。

“意之所存谓之志”,人要立志,很坚定的意志。学医的人,不管中医西医,希望病人跟你配合,怎么配合?告诉病人,放心,一定会好!增强他求生的意志。所以医生晓得这个病人救不了,但还会告诉他,“没有问题”,然后转过来跟他家里的人讲,“不行啊!准备后事吧!”不能给他听到,因为要保存他那个求生的意志,给他希望,使他坚强。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意永远保存着,谓之志,志跟意是这样的差别。那么中国字呢?不同的,心字上面加个士,知识分子、读书人,受过文武教育的叫做士,士的心叫做志,坚定的意志,“我要这样做”的意志。

思、虑、智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和想两个不同。你看中国上古的医书里就有,并不是佛学来了以后才有的,可是一般的医生不读这些,可惜啊!所以中国的医学不高明了。一个好的医生,他的意志、记忆、分析,一定很坚强。因志而存变,知道内在的变化叫做思,这个是思想的思,不是想,想是粗的。你教育孩子们,看了能记得,是影像好,那是想出来的,不是思,思是很细的,所以我们文学上叫“沉思”。科学家发明,哲学家研究逻辑,都是“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大学之道讲,安而后能虑,考虑,虑包括了思想,这和佛学不同了,它是科学的。因你的意志而存变,心里有这个观念求变化,是思想来的,因思想考虑很多,很细密,这个叫做虑。这个虑字呢?老虎的头,再下面是田,就表示这个身体的中心在胃这里,放在心里头。所以这个虑,是很内在的思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智慧是最高的,它不是思想来的。因虑,内在的研究这个问题,譬如我们讲,你要考虑考虑,我们中国话都是这里来,叫人家多想多研究,考虑完了,不用思想,不用意志,忽然灵光一现那是智慧,所以智慧不是思想出来的,也不是从心出来的,是神出来的,这又回到神了,所以说智慧可以通神。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处物,就是对付万物、对待世间人,如此能够做事了,这是智慧之学,教育的目标在这里,教育的作用也在这里。

篇8:从《内经图》看健身气功养生智慧

健身气功中“气沉丹田”、“意守丹田”的功用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内经图》中下丹田的位置是位于脐后脊前,前七后三的肾下方,从该图与“织女运转图”的比较可以知道,下丹田与人体双肾的大小差不多。

丹田是“性命之根本”,它分为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分别储藏“精、气、神”三宝,人的体魄强弱,生死存亡,全仰赖丹田元气之盛衰。健身气功的“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指的都是下丹田。所以,下丹田也称为正丹田,它是健身气功习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内经图》给我们感悟健身气功“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思维途径。

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汇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这些观念与《内经图》、健身气功对“丹田”的认识相一致。这些一致表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意守丹田主张相一致。历代养生家都主张意守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各经所属之脏腑。

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现的。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三者之间具有互相滋生的内在联系: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只有精、气、神充盈,机体的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

其次是对丹田的作用认知相一致。养生家认为,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气沉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下丹田前通脐,后通肾。由于肚脐是胎儿在母体中存活的根蒂,肾为人的精、命之本,所以,“意守丹田”、“气沉丹田”时,一吸则百脉皆合,一呼则百穴皆开。呼吸之间便可不断增长元气,进一步调整经脉的畅通。

第三,“意守丹田”时坚持“天人合一”、阴阳变化相一致。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形是那么柔软和谐,渐升渐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抱,首尾相连。人体也是这样,阴阳不能冒尖,一冒头不是寒就是热;五行不能冒头,一冒头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就打乱了。虽说生命的本质是一股有形的阳气,但是这股阳气应当是柔顺温煦的阳气,而不是亢烈桀骜不驯的阳气。阳气不能总是升发不降,居高不下,生命形成,生命自稳,个体维系更讲究阳气的沉降收藏——“气沉丹田”。

常言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一丸红日高悬天空;“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一息真阳下藏于丹田。作为生命个体,“阳气贵降不贵升”,阳气一定要降下来,才能形成脏腑躯体结构,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才能在“天人合一”中独立为人,否则就羽化、气化,融合在天地之间,谈不上个体生命了。

目前气候变暖致使自然界阳气升多降少,对五脏影响很大。乱心神,上肝火;肺、肾“失道寡助”,肃降、潜藏不能充分得到秋凉冬寒的“天助”。人体阳气该降不降,就是“内奸家贼”搅得人不能安生。阳气不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位置(丹田部位),分布不均匀,总是升多降少,漂浮在上面而引起上热,常见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口疮口臭,头胀痛,血压升高,疮痈肿毒等;下面则会阳气相对不足,形成下寒,常见畏寒怕冷,夜尿,骨质疏松,不孕不育,闭经痛经,腹泻便烂等。

第四,“意守丹田”与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相一致。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下丹田的左右是输尿管,上方是肾脏与肾上腺;左上方为脾胃,右上方为肝胆;正下方为小肠,再往下是膀胱,膀胱下面则是睾丸和附睾;下丹田处的水平位置有横结肠,脐上一点是胰脏,左下方是降结肠,右下方是升结肠,十二指肠在此窍穴的右方纵穿而过;再往前的分层空间是动脉和静脉的交叉处,下丹田的后分层空间是太阳神经丛及性腺神经的部位;最后面的分层空间正对位是腰椎骨,下部则是骨盆。

正是由于下丹田所处的位置特殊,使意守丹田可以调动起全身各部位、各层次的相互联系,从而激发生命力。又由于下丹田与肾、胰、肝、髓皆可通过植物神经进行联系,性腺还与脑垂体发生连锁性的条件反射,所以意守下丹田可以增强性腺功能,还能使之反馈到下丘脑的植物神经中枢,增强植物神经功能,强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新陈代谢、免疫能力以及应急能力也都会得到增强。

那么,习练健身气功怎么达到“气沉丹田”呢?一句话:“吸气时想着命门,呼气时想着丹田。”这就是本刊第三期文中所讲的逆腹式呼吸法,也叫“丹田呼吸法”。

健身气功中“提肛”、“松肛”的含义

《内视图》的下方有两个脚踏水车的图案,有一童男与一童女各自踩踏着一个水车。奇怪的是:这两个脚踏水车的轮子并没有与水面接触,而是画在了山石上面,山石下面才是河水,这样的水车怎么能搬运河水呢?

原来,水车喻示的是人体的会阴部位。会阴部位配合呼吸进行升降运动,就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元精,这是健身气功功法的机密,是古代一些养生家从来不外传的养生秘诀。

古代的传统养生家的隐语“虚危”二字称呼此处。而翻遍古医书,也不会在人体经络中找到这个“虚危”穴。所谓的虚危穴便是针灸经络学上的会阴穴。它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所以此穴一动则诸脉皆通。这里是使人长生久视的机要所在,为千古不传之秘密。

从会阴处起的任、督、冲三脉,任脉、督脉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冲脉是什么?冲脉又叫性脉。“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讲的是女子来月经的正常年龄应该是十四岁,而且月经的正常与两条经脉气血的盛衰畅通有关:一个是任脉,一个是冲脉。冲脉是伴着任脉一起从会阴出来,沿着身前往上走,“至胸中而散”。说明它散于胸中,所以女子会长乳房。现代好多妇女都想隆胸,让自己的乳房变大,其实乳房大不大,跟冲脉关系最密切。因为冲脉散于胸中,而且和女子的生理密切相关,女子的冲脉之气就是养胸的。男子的冲脉之气是往上走,“上环唇”沿着嘴唇一圈再往上走,所以长不长胡子跟冲脉有关。女子的冲脉之气不正常,就会出现胸小反而长胡子的现象,要想健康地隆胸,长满胡须,就要在青春期长身体的时候把冲脉之气调匀,胸就能长大,胡须就旺,还没有任何危险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习炼健身气功“提肛”、“松肛”……

《内视图》中为什么用童男童女与两架水车来比喻会阴呢?因为任脉为阴,督脉为阳,女为阴,男为阳。会阴穴为任脉起始处的第一穴位,所以用童女喻之;会阴穴又是督脉起始所经过的第一穴位,所以又以童男喻之。会阴一穴,通过任督二脉可以总领人体诸阴脉和诸阳脉,所以这里是养生最关键的部位。随着会阴穴的升降与跳动,意引元精自尾闾关沿脊椎循督脉上升入脑,然后再循任脉下降入腹,便形成小周天的一个循环。所以我们常说:“吸气时提肛,呼气时松肛”,“吸气时想着命门,呼气时想着丹田”等等。

理解了会阴对任督二脉中精气循环的作用,也就理解了《内经图》中为什么要以脚踏水车来比喻会阴了。这个“阴阳玄牝车”就是“河车”,千古秘而不宣的会阴穴就是河车。深刻理解会阴穴的“河车”作用,才能真正走入健身气功修炼的正途。

不练健身气功的人,阳气常把会阴穴冲开,分成任、督、冲三股流注于经脉,不能返还归元,因此无法延年益寿。因为只要会阴穴一打开,人体的百脉都动,所以习练健身气功的人一定要让会阴穴有源性且紧闭,使散乱之气得以归元,这样才能降低消耗,强身健体。

古人有一个非常传统而又保险的养生方法,叫做“回春术”。无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甚至躺着,只要你有意识地做提肛这个动作,就是在提拉、紧闭会阴穴。久练回春术,我们就能保持一个年轻态,不仅是心理上的年轻,更重要的是生理上的年轻。只要坚持每天提拉会阴穴一百次,你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试试看,一定能在自己身上发现跟以前不一样的感觉。从养生角度来说:“人的天门要常开,地户要常闭。”养生家称百会为天门,会阴为地户。天主动,地主静。所以天门要常开,地户要常闭。往上提肛就等于是将会阴穴闭上了,而上边的百会穴由于督脉的冲击此时也打开了,所以说“回春术”看似极其简单,但却是使任督二脉周行全身的强身大法。所以有人说健身气功实际也叫“保龄功”,最起码可以说:你习炼健身气功,可以延缓你的心理、生理、身体包括面部的衰老。

古代养生家为何将此穴秘而不宣呢?按摩或意守会阴穴,都会使肾脏生殖系统立即转弱为强。然而,如此对人有益的穴位,养生家却从不轻传与人,甚至有的古书还有“轻泄者必受天殃”的威吓语言,以防止了解此穴的人四处宣扬。这主要是由于会阴穴有助阳之功,可以上下滋补,使人养精蓄锐,但这一功能却同时助长了人的淫欲。普通人往往以竭精泄欲为快事,如果肾脏生殖系统增强,便容易贪念房事,不但不能使身体健康,反而会促使夭折短命。

上一篇: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监管行动下一篇:以良心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