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2024-05-17

高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高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名师课堂培训总结 推荐度:名师考核年度总结 推荐度:名师成长之路的培训心得 推荐度:《春夏秋冬》名师教案 推荐度:幼儿园名师课堂总结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优教师队伍,把学校的教师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使我校尽快进入市示范性中学行列,学校决定实施培养新时代名、优教师工程。

二、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良好的师德。

2、认真学习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要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和全面的质量观,切实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3、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所任学科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并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形成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网络化。

4、在教学上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并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这种风格和特色必要建立在科学体系基础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三、培养目标:

在名、优教师的培养上,针对不同对象,形成四个系列。

(一)第一系列:教坛新秀的培养

在具有三~五年左右教龄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坛新秀,教坛新秀至少做到“五个一”:

(1)初中至少有一个循环,中考和平时大考各项质量均不低于平行班的平均数:音、体、美教师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并能承担起校内有关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

(2)有一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所带班级班风正;

(3)在区级以上(含区级)至少有一堂公开课或在各级评优课中获奖(其中校级必须是一等奖),并积极承担对外开课任务;

(4)至少有一个校级以上(含校级)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校级以上交流,获得好评;

(5)每学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校级以上获奖发表或市级以上交流。

(二)第二系列:教学能手的培养。

在具有八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力争使8年以上教龄的一级教师中有更多比例的人具有这一称号。教学能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以上公开课,并积极承担对外开课任务;

(2)要有两个以上初中阶段循环教育的经历,各项中考、大考指标均在平行班平均数以上,教学效果比较突出;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有关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每学年至少有三篇论文在县以上交流或发表;

(4)在教学上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要将这种风格和特色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5)在教研组内有一定的威信,成为教研组建设的骨干,教学风格、教学成果,得到组内及校内同行的.一致公认。

(三)第三个系列: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在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含中级)教师中培养一部分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对所教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造诣,课堂教学效果显着,教学成绩突出,高考成绩或竞赛辅导成绩在本区名列前茅;

(2)具有扎实、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并在县级以上作交流和推广;

(3)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研究课题要在市级以上立项,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年有2–3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交流、获奖或发表;

(4)积极承担指导新教师和同组教师的工作,在教研组内能发挥核心作用,并培养出1–2名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教师。

(四)第四系列:教育专家的培养。

努力培养特级教师与教育专家。这些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除了符合学科带头人的各项条件之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要有积极探索、敢于实践的进取精神,对所教学科有明显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每年至少有2–3篇既有教学理论,又有教学实践的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专家要有专着出版。

四、具体措施:

为了积极组织实施名、优教师的培养方案,现提出具体措施如下:

(一)发现苗子,明确对象:

本期工程的最初阶段,我们设想,在自己申请、教研组推荐的基础上,经校行政讨论,按照一定比例初步明确各级各类名、优教师的培养对象。原则上,教龄在三–五年左右的教师,只要自己申请,基本就定为教坛新秀的培养对象。教学能力、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确定,先由本人申请,并拟订出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再由教研组推荐,然后由学校行政讨论备案。培养对象的人数根据各教研的具体情况而定,先拟评选出一批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教改带头人,再逐级上报参评。

(二)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被确定为各级各类名、优教师培养对象的教师,每学期都要对照要求,认真总结自己的思想、教学和教科研情况,通过总结,明确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制订出新的措施。

(三)导师带教,相互促进:

在名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教研组要发挥集体力量对对象进行“帮、教、带、促”,要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师徒结对形式。首先将教坛新秀的培养和“导师制”结合起来,对在“导师制”活动中表现突出、进步迅速的青年教师,经学校考核,在满师时可以直接跨入教坛新秀行列:学校对满师后还不符合教坛新秀条件的老师,将继续为其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其次,在“教学能手”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也将尽可能为教学能手的培养对象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同时,作为教学能手、教改带头人和教育专家,必须承担起指导中青年教师的任务,从而在全校教师中形成导师带教、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篇2:高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名师引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根据<教育局深化师德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启动师德生成名师成长、促进教育发展工程,以提升教师职业特长为基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逐步成为名师。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职业特长是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拥有独特的个人职业特长会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职业发展中获取成功的幸福感。因此我们以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为重点,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搭建教师职业特长发展平台,实施名师成长三级梯队规划,为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提供不同的专业支持,满足教师们的不同需要,激活教师成长的潜能,实现“创名校、育名师,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目标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探索教师阶梯式成长模式,按照“面向全体、明确中心、突出重点、强化提升”的原则,设置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三级梯队。发挥教师职业特长,通过自我学习、成果汇报、特色展示、经验总结,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最终形成拥有独特的个人职业特长的教师,具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团队。

三、主要任务

1、实施“青蓝工程”,借助课堂研讨,通过师徒结对、骨干引领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职业特长发展,力争在两年内成为教坛新秀。

2、依托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职业特长的成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成为学科带头人。

3、成立名师工作室,启动“名师成长工程”,以点带面,激励骨干教师职业研讨学习,促进教师职业特长发展,并由此走向成功,力争在五年内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名师。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明确责任(2013年)

11月:根据县教育局“师德生成名师成长、促进教育发展工程 ”的活动主题,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精心研究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并通过活动宣传,让全体教师明确活动的意义、要求,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12月:引领教师做好个人职业特长发展规划,教师根据自身优势申报职业特长,并制定具体的三年规划。学校成立职业特长审核认定小组,对教师的申报进行评审,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学校依据教师申报的职业特长发展需要,积极提供条件,做好服务工作,并为每位教师建立职业特长成长档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特色发展(2014年)

按照县教育局“师德生成名师成长、促进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教师提供职业特长发展的舞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努力造 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建立教师职业特长发展档案,记录教师职业特长形成过程 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特长发展档案,客观记录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个人成长规划、职业成长要事、教学水平成果等内容,重点反映教师在团队合作、师德修养、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学资源整合、业务学习、校本教研、学生个案研究、考试评价等多方面所体现的教师职业特长,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取得的成绩。帮助教师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职业特长形成历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向更高层次发展。

档案资料按每月活动内容积累、存放。

2、扎实落实学校活动,为教师职业特长发展搭建平台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每周四,各学科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开展集体备课、研讨等不同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交流来自不同方面的教学实践感悟,鼓励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反思、在不断地反思中进步,形成各学科的教师骨干。

二月份: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师依据自己的职业特长选择阅读书籍,并写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丰富自己,转变思想,自我反思,形成阅读写作习惯。

2、师徒结对座谈会。徒弟制定本学期的职业特长成长目标,根据自己的薄弱之处,制定本学期需要师傅指导哪些方面的具体计划,师傅要发挥指导作用,除平日的教学常规指导外,每月至少要听徒弟课2节,并进行细致指导。徒弟一学期要至少听师傅课10节,虚心向师傅请教。

3、教师建立教育博客。学校鼓励教师发展自身特长,在教师中开展教育博客互读活动,并写出读后的感受,为自身发展提供帮助。

三月份:

1、教师申报课题。学校领导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带头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结合自己的职业特长申报课题,学校对于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审批、指导,并认真组织、积极发动,规范研究,形成全员参与科研的氛围。

2、骨干教师课堂展示活动。针对骨干教师的特色课堂展示,写出自己的收获。重视名师的“传、帮、带”功能和辐射、指导作用,带动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我成长 我快乐”——特色课堂展示活动。要求讲课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己的职业特长,本教研组的教师必须参与听课、打分、评课,并且实行校长、主任包年级制度,包年级的校长、主任参与所包年级的听评课活动,在听评课中促进教师职业特长的发展。并评选出年级组的第一名参加学校的特色课堂公开课展示活动。

四月份:

1、公开课展示。各教研组推选具有教学特色的选手进行全校公 开课展示,作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榜样。

2、教师基本功竞赛——展示教育特色。本次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形式是在40分钟内写一篇体现自己职业特色的教学设计,以此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促进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提升教材的自主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也促进了教师对如何应用自己的职业特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考。

3、开展校级联盟交流等活动。落实课堂教育教学研究,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交流研讨、示范引领、先行研究的作用,做好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等工作,从不同角度激发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五月份:

1、“同课异构”、“一课三讲”——打造精品课堂。借助我校的名师工作室,在同学科不同工作室内开张“同课异构”、“一课三讲”活动,通过多次磨课,进一步挖掘名师蕴含的潜在资源,激发教师的特色潜能,提升名师的影响力,在名师的指导下,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影响和带动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

2、开设教师读书论坛。学校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根据自己所读书目,写好读后感,并在论坛中交流,通过交流,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3、师徒结对评比展示活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展示自己的特色课堂,荣获校级大赛一等奖的,方可出徒。

六月份:

1、开展“我成长我快乐”科研工作坊沙龙活动。在学科组内,针对自己一学期的职业成长经历,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以及下一步的打算。以此激励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在研讨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自己快乐成长。

2、开展我的职业特长形成展示活动。名师工作室每个成员至少在本校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等,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3、教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或感悟。名师工作室成员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中进一步剖析自己的发展状态,确立新的发展目标。

4、教师职业特长发展阶段总结。学校和教师根据本学期活动情况进行反思,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及今后的发展目标。

7—8月份:学校依据教师申报职业特长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9—10月份:举办各学科磨课、公开课活动,评选各学科优质论文、教案,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促进教师职业特长的发展,并由此走向成功,力争在3—5年时间内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较大影响的“名师”队伍。

11—12月份:教师职业特长展示活动,展示教师阶段性成长成果,并广泛推广。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开展申报教师各级梯队评选活动。学校要在开展校级名师评选的活动中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艺术精湛、在市县有较大影响 的教学名师,为学校组建一支团结协作、具有教育思想的优秀教师团队。

各月具体活动安排见新学期详细安排表。第三阶段:评价认定

总结表彰

(2015年)

3月:学校成立评审鉴定小组,依据《教师职业特长成长档案》和对三级梯队教师的评价标准对申报教师进行评价认定,评价结果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4月:根据教师评价结果,结合学校开展活动参与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表彰,推选确定各专业“齐河县教师职业特长建设名师”候选人。

5月:归纳整理师德建设的系统材料,师德优秀论文集粹,教师职业特长成长档案,名师成功案例等,编辑教育专著;向县教育局“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汇报我校的工作情况,争创齐河名师,争创“德州市深化师德建设样板学校”。

具体工作安排根据2014年活动情况再做适当调整。

五、保障措施

1、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职业特长发展的实施与管理,我们建立师德建设办公室,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使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规划、有落实、有监督。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职业特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云婷 职责:制定并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全程监督实施过程,审核评价结果。

副组长: 顾云香

职责:制定具体操作过程,行为考察、组织认定和评价工作,公示评价结果。

组员:袁海霞

刘凤云

闫彬

潘彩

王敬永

李林

刘玮玮

王强侯

付娥

王娟

职责:个人申报情况统计、调查问卷、统计打分。

2、制定方案,强化落实

把师德建设作为对教师评价和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个人职业特长发展成绩与每学期的量化考核相结合、与各类评优树先活动以及岗位聘任相结合,增加教师职业特长发展外动力。

3、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学校通过校刊校报宣传报道“教师职业特长发展”的活动开展情况,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学交流,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4、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要设立“教师职业发展”活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并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奖惩工作。

5、落实督查,注重实效。学校领导要加强督查,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确保工作实效。

6、加强考核。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师特长发展活动安排表 月份 周 次

二 月 1 2.10-2.15

1、教师修改制定职业特长三年成长规划,明袁海霞 日期 工作安排 负责人

确发展目标。

付娥

2、各教研组常规教研与校本教研结合,每周四举行。

3、教师读书活动,写好读书笔记。王娟

2.16-2.22 举行师徒结对座谈会,促进青年教师职业特长成长。付娥

2.23—3.1 教师建立教育博客,开展教育博客互读活动。孙红枝

三月 4-7 3.2—3.29

1、教师根据自身特色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闫彬

2、骨干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每位教师写出听课感受,王娟 讲课教师写出教案、反思、照片。

2、开展“我成长 我快乐”特色课堂展示活动 孙红

3、特色课堂听课交流活动 闫彬

四月 9 4.6-4.12 公开课(优秀特色课堂展示)孙红枝4.13-4.19

1、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比赛,展示教育特色。付娥

五月 13 5.4-5.10 磨课活动(一课多上)(3个工作室阅读、空间与图形)王旭

5.11-5.17 磨课活动(同课异构和一课多上)(5个工作室应用题、作文)王旭

5.18-5.24 教师读书论坛,交流感悟。

王娟

2、与联盟校携手,开展教师特色展示汇报活动。闫 16 5.25-5.31 师徒结对评比展示活动。王旭

六月 17 6.1-6.7 “我成长我快乐”科研工作坊沙龙活动 闫彬6.8-6.14 工作室成员特色课堂展示 王娟6.15-6.21

1、工作室教师成长感悟交流 付娥

篇3:高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本次展示活动以“燧思萃彩, 薪火传燃”为主题, 突出专业引领, 促进内涵发展, 加快名师成长。活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体育、语文、历史、物理、地理、计算机等六个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和教学特色报告, 区“导师带教”和“市级教研员工作站”的特聘导师则分别对六位教师的表现进行了现场点评;随后, 通过观看“师心相随, 德馨永在”的宣传资料, 分享了六名学科名师的教学特色、教育理念及经验成果, 同时六位教师还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经验分别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创新与转型整合、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以及名师核心素养等话题进行了现场交流。其中, 体育教师代表孙卫华老师的成长经历和事迹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感动。

勤教善研无止境

本次体育课的展示教师是朝阳区体育教研员孙卫华老师, 他的授课内容是《篮球——区域联防》。课堂上, 他充分展现出了一名体育人的风采, 诠释了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认识, 也诠释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理念。

在指导学生练习运球时, 孙老师并没有更多地用语言提示学生降低重心, 而是自己蹲下来, 将两臂伸直, 让学生去拍他的手, 如此一来, 学生自然而然就降低了重心。而围绕本课的重点“区域联防”, 孙老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法, 实行先学后教, 充分利用微课coachnote app等让学生自主探究侧面外围防守方法, 使学生了解2-1-2联防的运用时机, 探讨2-1-2联防的优缺点。在孙老师的课中, 还能看出他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使学生自主探究, 获得技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孙老师要求学生自己讨论在联防中出现的问题, 并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 真正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除此之外, 孙老师还在课上安排了“特殊规则四对四”比赛, 通过比赛重点打造学生的团队意识, 4名队员在场上大声呼喊, 相互提醒, 真正体现了一个优秀团队应有的素质。课后, 一名教师在谈到个人感受时称, 孙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中做, 做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展示课后, 孙老师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说:“参加教学工作之初, 我就在课堂上尝试引导学生去体会‘体育是一种文化’的感受, 在相互竞争、相互激励、挑战自我中让学生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在教学实践中, 每当发现不足, 我都会一遍遍认真地练习纠正, 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为了做好一个动作我坚持不达标准绝不放弃, 手上磨出血泡也在所不辞, 因为我坚信有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由于工作勤奋, 业绩骄人, 2005年孙老师被朝阳区教委选任为体育教研员。

甘做人梯追卓越

担任教研员后, 孙老师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已经不单纯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他及时转变了个人角色, 将工作核心更多地转向“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他边筹划边走访, 足迹遍布朝阳区所有的学校, 掌握了教师们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发现这些问题很多是由于一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导致的。于是每次他自己做课题都会让大批的教师申请子课题, 通过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们的科研能力, 边研究边实践边引导。除此之外, 孙老师还经常带领一线教师搞专题活动, 通过这些专题活动提高教师实践认识能力。他对体育教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时刻准备着, 在机会来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抓得住机会。

10多年来, 孙老师不断践行“体育是一种文化”的教学理念, 曾获得全国性奖项3次, 市级奖励8次, 区级奖励20余次。在担任教研员之后, 接受过孙老师指导的一线教师中, 在全国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评比中获奖的有7人次, 在北京市各类评审中获奖的达70人次。看完孙老师的宣传片后, 褚宏启副院长称赞孙老师是一位有追求、有思想的体育人, 也是一位对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有很深刻认识的体育教研员, 并赞其是“充满正能量的火车头”。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凝练教学思想, 启迪教学智慧, 推广教学经验, 总结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 促进更多教师专业发展, 继而深化区域教学的内涵发展,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展示结束后, 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活动进行了深入总结。郭华教授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转变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体会快乐、体会思维的力量。褚宏启副院长对朝阳区的教师队伍发展和“名师工程”寄予了殷切期望。他说:“希望朝阳区的名师都要秉持思辨精神、注重创新, 希望朝阳区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篇4:高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关键词】党校教师;名师工程;对策建议

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在学科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要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必须了解党校教师自身的特殊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问题

1身份特殊。党校既是机关也是学校,但不同于一般的机关和一般的学校。它既是党委的工作部门,也是培养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学校。因此,党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甚至不同于大学教师。其身份又主要分为参公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两类。各自的薪酬激励机制也有显著的差别。管理有难度。

2工作实践经验少。很多教师从高校一毕业就到了党校,从大学校门走到党校校门。既不存在基层教学岗位的历练,也没有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毕业于非师范专业,对于教育教学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研究,对教法知识一知半解,较少从教师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上课的基本功。多数教师拘囿于党校范围内,缺少到行政管理與行政执法部门锻炼的机会,因此,也就是缺乏操作知识。

3潜心治学的人少。受到市场经济巨大利益的诱惑,部分教师急功近利,身兼第二职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忙于赚钱创收,疏于严谨治学。部分教师成天想着怎样通过投机钻营走上仕途,捞取一官半职离开党校。

4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既呆板单一,枯燥乏味,又不能与时俱进,常讲常新。不仅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跟不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时代。讲课容易“空对空”、“人云亦云”等,使学员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二、对策建议

一是成长有“帮带”。建立新老教师结对帮带制度,开展教师结对帮带活动。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优秀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具体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导师应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指导拟定学习计划,精心审阅指导教案,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听课并给出指导意见,指导青年教师撰写学术论文、咨政报告等。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活动。导师能率先垂范,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言行;青年教师能虚心学习,主动求教。共筑师生传帮带平台。

二是根基能“夯实”。规范制定备课和听课检查制度和教法知识考试制度。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进行严格检查,按照相关等次评定等级。对获得优秀等次的予以通报表彰,没有达到规定等次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扣除基本工作量。对教师开展教法基本知识闭卷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评奖,给予一定政策激励。从抓最基本的备课、听课和教法做起,以此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将教师培养模式科学化、系统化,为教师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专题有“试讲”。严格把控主体班新专题“入口关”,针对主体班授课新专题,制定相关制度,规定任何教师授新专题都必须提前申报。成立专业评审组,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新专题授课内容实行百分制评分,划定合格分数线;由评审组按照评分标准严格评分,现场公布评分结果。凡达到合格分数线者,由学校安排到具体的主体班次授课。

四是专题有“磨课”。由教法专业点评人对授课人开展全面的教法点评、教法剖析、教法视导。重点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时间是否恰当、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课堂结构是否严谨、知识传授是否准确、语言表述是否流畅、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有知识小结与作业布置(思辩设问)、教仪教态是否自然得体、课件语言是否富创意且简炼等10个方面剖析,着力突出课堂教学基本功的视导。之后由执教者剖析教法得失,重塑课堂教法。以此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授课能力,少走弯路,多出精品。调动了青年教师“从教、重教”积极性。

五是成长有“阶梯”。按照教师成长规律,为青年教师搭建“三级阶梯成长课”成长阶梯。“三级阶梯课”以“合格课”、“良好课”和“优质课”三个等级为基础台阶,每个阶梯课又有ABC三个标准。要求青年教师均需由“合格课”向“良好课”、“优质课”逐级申报考核,每学期申报一次,三年一个周期,所有人员必须达到优质课的要求。对获得“优质课”的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培训、进修学习,对未获得“合格课”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直至调整教师岗位。

六是名师有“示范”。定期开展名师示范课与教法反思活动。执教者由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当,开展30分钟授课。教师授课结束后进行分组评价、异构教法,提出小组异构教法思路。再由每组推荐一人代表小组作五分钟内交流发言,触碰智慧。最后由执教者介绍授课构思,剖析授课得失,重构授课教法。

篇5: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打造“魅力级索”,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名师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我校“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构筑科学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以更新教育理念、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为培训重点,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镇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三、名师工作室领导及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王丽丽 田晓静 赵桂云

四、培养措施及途径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梯队式名师培养活动,构建名优教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1、以学校组建的名师办公室为主导,名师引领,整体推进。我校将按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电子备课室设为学校的名师专用办公室,县级骨干教师赵霞为办公室主持人,成员有县级骨干教师刘芹、县级优秀教师马凤珍 杨丽丽,校级骨干教师邢增双 宁建美等教师。名师工作室的这些成员都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积极进取、善学乐思,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技能、教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我校将在刘竹友校长的带领下,认真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文件精神,积极地开展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力度进行“名师工程”的开展,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2、统筹组织,名师带头,教研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学校名师工作办公室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教研组,包干到组。每一个学期初,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将根据本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每个成员都负责一个教研组,定期开展团队研究和研讨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团队互助,进一步开阔名师的视野,提升个教研组的专业水平。

(1)、有计划地安排名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科研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提升名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2)、定期组织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

(3)、为名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开设“名师讲课”,使其能在镇及校内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4)、组织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学术竞赛,对有影响力的教育成果,组织权威部门进行认定、推介,形成学校的教育模式。(5)、营造培养名师的社会环境,在学校的信息网站进行宣传,如有特别优秀的校级名师科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先进事迹的报道,以提高我校名师的知名度。

3、优中选优,精心塑造,培育专家。

从各个教研组中选拔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知识结构、高超教学技能、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洞察力,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专家型教师潜质的名师,作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对象,通过深层次、高梯度的培养活动,使之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名师乃至市级骨干名师。学校将定期的在教研组进行集中研究和教育研讨活动,通过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教学技能的展示以及教科研能力的比拼,力争挖掘一些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优秀的名师。对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校级名师的培训,对学校定为校级骨干名师的教师,学校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例如进行“名师课堂讲座”、“名师精品课研讨”、“名师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教学活动,使校级名师逐渐的成长起来,同时在学校的信息网站大力宣传他们的教学事迹,号召全体教师向这些校级骨干名师学习。同时对于推荐培养出的名师学校将有计划有选择组织校级骨干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及理念,五、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协调。学校成立“名师培养工作室”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落实名师培养工作。“名师培养工作室”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2、学校各个教研组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的主阵地,教导处将把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学校的名师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3、学校教导处将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及发展、学习、参训、交流、科研、服务教学、示范引领、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4、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学校设立名师培养工程专项资金,保障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临盘大杨学区“名师工作室”制度

1、认真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的各项制度。

2、工作室成员要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室成员每周在工作室集合一次,成员除因公出差外,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工作室集中活动。

3、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教研活动经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围绕教科研课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坚持自觉学习和自觉反思,并做好教科研记录。

4、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上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每学期至少在全校本学科范围内讲授一节优质示范课、观摩课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5、工作室成员要认真做好“传帮带”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每位成员结对培养一名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规范,培养效果明显。工作室成员每月听结对教师的课不少于两节,听课后要及时进行对青年教师的课进行评课指导。

6、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以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自觉研究学习的习惯。名师本人每学期至少主研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在本部门或学校讲学两次以上。

7、利用学校信息网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开通名师专栏,开辟名师送教、优秀案例选登、名师风彩等栏目,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8、名师工作室主动承担学校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定期向全校展示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名师工作室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工作室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田晓静 王丽丽 赵桂云

临盘大杨学区

“名师培养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力争培养早就一支高层次教师队伍,我校力争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中心校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二、工作原则

1、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形成多梯次的名师培养机制,推动全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组织、协调、管理职能,指导各个教研组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把培养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工作室成员的个性和特长,实现成员间的差异化发展,实现教研成果与全校教师共享,促进名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3、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教研科研的研究。把培养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作为名师工作的重点来抓,促使全体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迈进。

二、工作安排(2013年-2017年)

2013年 主要工作: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各教研组有序开展工作。

第一季度:

1、制定“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制定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度、培养方案、计划,建立工作室档案。

第二季度:

1、利用学校的信息网,开通学校名师栏目。

依托信息网络开展名师观点碰撞、反思跟进、名师送教、经典案例、青蓝园地等活动,为学校全体教师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

2、学校“名师工作室”开展“四个一”活动。

3、选拔优秀的教研组进行期末特色活动汇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第三季度:

1、“名师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会。

2、学校名师担任校本研修授课任务,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

3、名师精品可展示,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名师的成长。

第四季度:

1、宣传名师工作室成果,扩大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促进名师快速成长。

2、举办名师研讨会。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4年

主要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交流活动,促进名师工作室成果资源共享,达到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1、研究探讨教育专家机制。

2、利用学校教学平台,组织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交流,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3、设立校名师论坛。就教育热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5年

主要工作: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为塑造教育专家奠定基础。

1、采取有效措施,为名师提供便利和服务,使名师在高层次的讲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学术品味。

2、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6年

主要工作:多渠道、多途径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提升知名度。

1、开展专家型教师课题研究指导、优质课堂点评、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2、继续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7年

主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激励教育专家发挥引领作用。

1、多途径对教育专家进行宣传,让教育专家成为学校的品牌。

2、利用学校信息网络,开通教育名师专栏活动。

篇6:名师锻造工程实施方案

“名师锻造工程”是继“职初教师引领工程”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之后,推动优秀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培养工程。

——培养目标

立足我校发展实际,遴选一批有潜质的优秀教师进行较高层次的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逐步成长为在县市级以上较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在全校教师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我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培养方式

学校为名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采取各种措施,立足在岗位中培养,让名师在工作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1、搭建平台,建立各层次、各类别名师培养机制。搭建综合与单项两个平台,综合类为名师队伍评选和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单项评比有优秀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论文、教案评比、优质课大赛等,定期进行有关项目评比,选拔培养名师后备队伍。

2、在特级教师,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中拟定推荐名单,经专家小组筛选后,将名单报领导小组审定,经公示无异议后发给证书。校内名师每三年评选一次,实施动态管理。

3、名师后备队伍和名师队伍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培训学习。学习内容由学校教科室统一制定。

——评选条件

1、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师德高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严格按照《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从教行为,坚持教学一线从事本学科教学且课时数达到规定的工作量。

2、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思想先进,经验丰富,教艺精湛,风格鲜明,富有特色,勇于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带头、示范作用和推动我县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或学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和教育对象的赞誉。近三年来,主持过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或承担过本学科教改实验任务并取得明显成效;承担过一次市级公开教学、专题讲座或应邀作学术报告并获得较高评价;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具有指导性和应用性;或近三年正式出版过水平较高的学术专著(与他人合著者,本人至少承担一半以上的撰写任务)。

3、在指导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成绩显著,其中至少有一人为县(市、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有二人获得县(市、区)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或科研成果奖。

4、获国家、省、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教育硕士,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以上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专业人才,省、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心理健康教师、优秀教科研人员等称号或近三年在国家级各类教育教学重大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

——名师职责

学校名师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旗帜、表率和专家,名教师除做好所在学校本职工作外,必须承担以下职责:

1、加强师德修养。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训练,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责任感、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

2、学习科学理论,提高综合素养。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在聘期内完成规定的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读书随笔,努力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

3、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改实践能力。要把教育科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学改革实践。主动申报和承担县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牵头或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和教改探索,并出成效、出成果。

4、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力争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德育工作等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一定成绩,形成特色。每学期至少上两节校级示范课。

5、做好传帮带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承担指导和培养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工作,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树立形象,提高自身的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专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与各类专题研讨,开设讲座、举行教学示范课,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切实掌握主持教研活动、阐述教育教学见解和指导教研、教学的能力,发挥好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

6、开展各类培训,更新技能和知识。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学术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

息,激活教育思维,丰富教育经验,增强教育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想象力。要珍惜每一次学习、考察、交流、研究的机会,广泛搜集资料,及时把握教育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动态,积累理论学习成果和科学实践经验。

7、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升华教育教学理论。名师要增强经验意识,珍惜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及时积累、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力求能够将其提炼、升华为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写出独具特色和有独到见解的教育教学文章或专著。

8、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其它任务。

——组织保障

篇7:名师工程实施意见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巩固和扩大朝阳区2004-2008年“名师工程”工作成果,结合新时期学术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特点、任务和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2004-2008年“名师工程”工作基础,持续推进名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工程”、“推出工程”和“引进工程”,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创新“关爱工程”和“校本工程”,进一步建设具有模范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并打造在市、区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名教师典型,引领全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推动朝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工作原则

开放多样原则。坚持机制开放、灵活多样的名师队伍建设形式。多渠道、多途径选拔培养对象,多形式、多层面成就名师。

注重实绩原则。坚持工作过程与工作效果相结合,明确具体工作目标,选拔具有名师潜力的培养对象,科学设计和落实名师培养、推出和宣传计划,对名师实行动态管理和定 1

期考核,增强名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效益。

持续发展原则。坚持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为对象的梯次培养、层级分布的名师成长体系。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各项工作措施,重点打造2-3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领军人物,为5-10名学科教学特色显著、学术影响力较大的名师召开教学特色研讨会,形成50名左右学者型、专家型的特级教师群体,200—300名左右在全市有一定学科影响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0—600名左右在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中坚作用的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0—800名左右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构建一直数量适度、结构合理、层级分布的名师梯队。

四、基本策略

通过组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推出工程”、“引进工程”、“关爱工程”和“校本工程”,实现“名师工程”各项工作目标。

1、培养工程

建议名师分层级、分梯队培养的工作体系。鼓励学校依托校本培训为本校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承担教科研课

题、推荐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搭建平台,使逐步他们成长。多种形式开展区级以上层面名师培养,继续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带教组、骨干高级研修班等培养名师的有效方式,开拓外省市高校和境内外教师培训渠道,尝试建立人才成长资助制度,以项目资助的形式帮助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著书立说、学术交流、推广教育教学经验等,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实现区级学科带头人以上骨干培养进室、进组、进班、进项目、进基地。加大对学者型、专家型优秀教师的再培养,以“名师讲堂”、“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形式物化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

2、推出工程

聘请专家指导,对2—3名知名教师着力进行塑造、展示、宣传,重点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树立朝阳教育品牌;通过搭建平台、媒体宣传和表彰激励,扩大不同层面名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举办名师教学特色研讨会,宣传“特级教师工作室”实体工作室和网上工作室的工作成果,继续与朝阳有线电视合作举办朝阳“名师讲堂”,继续举办“特级教师讲坛”,分阶段在全国、北京市有影响的较大媒体上集中宣传推出名师。

3、引进工程

建立和完善多种工作形式引进名师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明确引进人员和引进智力的条件、范

围、程序、形式和保障措施,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3年内面向全国引进专家型、学者型教师3-5名,招聘具有一定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30-50名,扩充骨干教师队伍,提升我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4、关爱工程

加强对各类名师的关心、激励和管理,建立关爱名师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提高骨干教师待遇,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建立特级教师优诊医疗、学术休假和定期体检制度,设立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津贴,做好对优秀教师的节假日和困难慰问;做好对引进名师的关心、扶持和管理工作,使其尽快适应朝阳教育的要求,扩大影响,充分发挥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朝阳教育的发展。

5、校本工程

以学校为主体,建立基层发现名师、培养名师、推荐名师、关心名师的工作机制。立足学校内部培养,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支持力度,以任务驱动和人才项目推进的方式,调动基层学校发现、培养名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学校层面名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奠定名师不断涌现的工作基础。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在教工委、教委的领导下,成立由主管人事人才工作的领导任组长,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宣传部门、业务部门、继续教育办公室、朝阳分院、教研中心、教委教育发展指导团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负责“名师工程”的培训、评审、考核、引进、科研及有关具体管理工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教工委人事科设立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制度保证

制定并完善推进“名师工程”各项工作开展的管理制度和落实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做好总结,保证“名师工程”整体工作的顺利实施。

3、基地建设

篇8:高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研教学”名师工程即指在“研教学”校本教研活动中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素质好的优秀的教师团队。

一、“‘研教学’名师工程”的构建

1.“名师”构成

分高中教师 (含职业中专教师) 、初中教师、小学教师 (含幼儿园教师) 三个系列。每个系列分中老年组、青年组。每届全县评选“教育名师”10名、“学科带头人”40名、“骨干教师”100名。

2.“名师”评选程序

⑴学校以“德、勤、能、绩、学、研”为内容, 从基本素质 (含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学习三大指标) 、工作状况 (含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教科研、出勤与工作量五大指标) 、工作效绩 (含反馈意见、教育教学效果、教科研成果三大指标) 三个方面, 采取自评、生评、家长评、同事评、考核等方式对全体“一线”教师进行考核。

⑵县“名师工程”办公室从学校对“一线”教师考核结果中按约8%的比例, 采取民意测评的办法确定“名师”候选人, 按照评选细则从“名师”的“基本条件”、“教学终端业绩”、“理论考试”、“教学面试”四方面考核认定县“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⑶“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县“名师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公示后审定, 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3.“名师”的管理

实施一年一考核管理制度。要求“名师”带头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社会公德, 认真、有效地指导同行工作, 做到为人师表。承担示范课、巡回教学任务, 主动到偏远农村山区学校讲学、送教下乡。指导本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 开发校本课程, 开展富有成效、富有特色的教研教改活动。任期内为本校或薄弱学校培养1~2名青年骨干教师。每年“教育名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学科带头人”在市级以上刊物、“骨干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篇以上。

二、“‘研教学’名师工程”的实践

目前, 我们评选了两届“名师”, 第一届评选“名师”134人, 第二届评选“名师”131人。围绕评选“名师”, 举办了新教材培训、学科专题例会、中考研讨会、送教下乡等区域性校本教研交流和观摩活动。活动着眼于课堂教学, 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以“听”帮教, 以“导”促教。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县“研教学”名师送教、教学开放日示范课、区域教研活动累计27次, 送课354节, 讲座85次, 为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做出了积极贡献,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践“‘研教学’名师工程”的收获

1. 构建了教师评价体系

经过两届“名师”的评选, 我们构建了如下的评价体系:

学校按照“德、勤、能、绩、学、研”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 教师签名认定考核结果。只有学校考核优秀的“一线”教师, 才有资格参加县级组织的民意测评活动, 民意测评达标的教师进入理论考试活动, 理论考试成绩加教学终端业绩成绩 (个人荣誉、能力业绩、教科研业绩量化积分) 优秀教师进入教学面试活动。教学面试分上课和评课。每次活动都公示结果, 体现公正、公开的原则。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县“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根据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申报条件产生。

2. 形成了我县“名师”培养特点

⑴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县中小学实施“‘研教学’名师工程”。“名师”由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 并由县人民政府颁发证书, 每月享受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

⑵评选“名师”是手段, 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 均衡教育发展是目的。“名师”的评选采取在教科研、教学竞赛等活动中累加积分晋级评选, 也达到了参与面广、受益群体大的效果。

⑶重视“名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等方面有问题的教师评选“名师”一票否决。

⑷“三公开”。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结果公开, 评选活动中累加积分公开, 各级别“名师”入围人选公开、公示。

3. 收获了一批教研成果

我们围绕“教师成长”这个主题的实践, 得到省、市专家领导的好评。《江西教育》、《赣南教育》等杂志做了相关内容的专题介绍。

调研报告《新课程实施下农村教师适应性问题调研报告》在“全省教研系统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中评为叁等奖。

4. 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

“名师”评选提倡“能者上, 庸者下”, 不看身份, 不分区域, 只认能力与业绩, 懒惰者, 不思进取者, 在荣誉中生存者被边缘, 激发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 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优秀教师群体注入了新鲜血液, 教师队伍“新陈代谢”呈现了“比、学、赶、帮、超”的态势, 有付出, 才有收获, 成为了教师的教学文化。评选既关注个人特长、素质, 也重视个人的努力, 敬业精神, 它使教师知道了成长目标, 即“我如何发展”, “我怎样取得发展”。“教育名师”是教育教学上“出类拔萃”的教师, “学科带头人”是教育教学上“鹤立群鹤”的教师, “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上“脱颖而出”的教师。有了优秀的教师群体, 教育质量有保障;有了优秀的教师群体, 素质教育、新课改就能顺利推进。

四、思考

1. 理清主体职能是区域推进名师工程的关键

实施“‘研教学’名师工程”目的在于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评选名师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措施, 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实践活动, 也是项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 在“工程”的实施中需要理清各主体职能, 这是保证区域推进的关键, 任何一个主体职能未尽好职责, 都将影响整个工程的推进。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 把好督导、审核关, 并加大力度, 将“名师”工作列入学校目标考评中, 以保证各项评选制度的顺利执行。县教研室作为教学管理的业务部门, 在教师的成长上起好指导、引领、资源共享作用, 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 工程的开展既是名师的评选, 也是教师锻炼的机会, 更是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学校应挑起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任, 构建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开展校本教研, 多开展教学竞赛、案例评比、教学反思等活动。教师要做好职业规划, 思考与行动并行, 切实提高职业生存能力。

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是区域推进名师工程的基础

名师工程涉及到评选, 有评选就有评价, 有评价就有竞争, 有竞争就有压力。“名师”的评选应采取自评、生评、教研组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各种评价在最终评价结果中都应占有一定的权重。教师对自已的评价有知情权和申诉权, 每学年的评价结果即学校上交的教师最终的评价结果务必有教师的认可签名, 没有教师签名的认可的结果不能作为评价的最终结果。对入选教师要组织民意测评, 切实把师德高、业务精, 水平高的教师选拔上来。以量化考核方式评选各级别名师, 让分数说话, 让实力说话。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一票否决。我们评选了两届名师, 未出现一例举报案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个人简历词汇下一篇:我的家乡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