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2023-01-22

第一篇: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临盘大杨学区 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打造“魅力级索”,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名师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我校“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构筑科学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以更新教育理念、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为培训重点,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镇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三、名师工作室领导及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王丽丽 田晓静 赵桂云

四、培养措施及途径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梯队式名师培养活动,构建名优教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1、以学校组建的名师办公室为主导,名师引领,整体推进。 我校将按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电子备课室设为学校的名师专用办公室,县级骨干教师赵霞为办公室主持人,成员有县级骨干教师刘芹、县级优秀教师马凤珍 杨丽丽,校级骨干教师邢增双 宁建美等教师。名师工作室的这些成员都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积极进取、善学乐思,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技能、教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我校将在刘竹友校长的带领下,认真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文件精神,积极地开展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力度进行“名师工程”的开展,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2、统筹组织,名师带头,教研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学校名师工作办公室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教研组,包干到组。每一个学期初,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将根据本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每个成员都负责一个教研组,定期开展团队研究和研讨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团队互助,进一步开阔名师的视野,提升个教研组的专业水平。

(1)、有计划地安排名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科研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提升名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2)、定期组织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

(3)、为名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开设“名师讲课”,使其能在镇及校内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 (4)、组织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学术竞赛,对有影响力的教育成果,组织权威部门进行认定、推介,形成学校的教育模式。 (5)、营造培养名师的社会环境,在学校的信息网站进行宣传,如有特别优秀的校级名师科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先进事迹的报道,以提高我校名师的知名度。

3、优中选优,精心塑造,培育专家。

从各个教研组中选拔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知识结构、高超教学技能、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洞察力,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专家型教师潜质的名师,作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对象,通过深层次、高梯度的培养活动,使之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名师乃至市级骨干名师。学校将定期的在教研组进行集中研究和教育研讨活动,通过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教学技能的展示以及教科研能力的比拼,力争挖掘一些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优秀的名师。对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校级名师的培训,对学校定为校级骨干名师的教师,学校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例如进行“名师课堂讲座”、“名师精品课研讨”、“名师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教学活动,使校级名师逐渐的成长起来,同时在学校的信息网站大力宣传他们的教学事迹,号召全体教师向这些校级骨干名师学习。同时对于推荐培养出的名师学校将有计划有选择组织校级骨干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及理念,

五、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协调。学校成立“名师培养工作室”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落实名师培养工作。“名师培养工作室”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2、学校各个教研组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的主阵地,教导处将把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学校的名师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3、学校教导处将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及发展、学习、参训、交流、科研、服务教学、示范引领、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4、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学校设立名师培养工程专项资金,保障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临盘大杨学区“名师工作室”制度

1、认真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的各项制度。

2、工作室成员要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室成员每周在工作室集合一次,成员除因公出差外,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工作室集中活动。

3、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教研活动经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围绕教科研课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坚持自觉学习和自觉反思,并做好教科研记录。

4、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上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每学期至少在全校本学科范围内讲授一节优质示范课、观摩课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5、工作室成员要认真做好“传帮带”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每位成员结对培养一名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规范,培养效果明显。工作室成员每月听结对教师的课不少于两节,听课后要及时进行对青年教师的课进行评课指导。

6、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以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自觉研究学习的习惯。名师本人每学期至少主研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在本部门或学校讲学两次以上。

7、利用学校信息网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开通名师专栏,开辟名师送教、优秀案例选登、名师风彩等栏目,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8、名师工作室主动承担学校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定期向全校展示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名师工作室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工作室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田晓静 王丽丽 赵桂云

临盘大杨学区

“名师培养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力争培养早就一支高层次教师队伍,我校力争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中心校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二、工作原则

1、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形成多梯次的名师培养机制,推动全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组织、协调、管理职能,指导各个教研组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把培养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工作室成员的个性和特长,实现成员间的差异化发展,实现教研成果与全校教师共享,促进名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3、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教研科研的研究。把培养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作为名师工作的重点来抓,促使全体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迈进。

二、工作安排(2013年-2017年)

2013年 主要工作: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各教研组有序开展工作。

第一季度:

1、制定“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制定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度、培养方案、计划,建立工作室档案。

第二季度:

1、利用学校的信息网,开通学校名师栏目。

依托信息网络开展名师观点碰撞、反思跟进、名师送教、经典案例、青蓝园地等活动,为学校全体教师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

2、学校“名师工作室”开展“四个一”活动。

3、选拔优秀的教研组进行期末特色活动汇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第三季度:

1、“名师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会。

2、学校名师担任校本研修授课任务,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

3、名师精品可展示,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名师的成长。

第四季度:

1、宣传名师工作室成果,扩大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促进名师快速成长。

2、举办名师研讨会。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4年

主要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交流活动,促进名师工作室成果资源共享,达到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1、研究探讨教育专家机制。

2、利用学校教学平台,组织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交流,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3、设立校名师论坛。就教育热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5年

主要工作: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为塑造教育专家奠定基础。

1、采取有效措施,为名师提供便利和服务,使名师在高层次的讲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学术品味。

2、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6年

主要工作:多渠道、多途径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提升知名度。

1、开展专家型教师课题研究指导、优质课堂点评、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2、继续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7年

主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激励教育专家发挥引领作用。

1、多途径对教育专家进行宣传,让教育专家成为学校的品牌。

2、利用学校信息网络,开通教育名师专栏活动。

目标:培养2名校级名师。

第二篇: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我镇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适应城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通过选拔、培养“名师”、“名校长”,促进一批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迅速成长,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加快我镇教育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特制定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和落实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名校长、名师”培养机制,建设一支适应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思想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名师”、“名校长”队伍,带动全镇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培养目标

从2011年到2015年,争取在“十二五”我镇教育发展规划时间内,重点培养15名城关镇“名师”、 4名县级“名师”、1名市级名师、1名县级“名校长”和1名市级“名校长”,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保康县和襄阳市知名的教师和校长。通过“名师”、“名校长”培养,在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形成昂扬向上、奋发有为、有序竞争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我镇教育科研的总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范围及对象

“名师”和“名校长”的选拔培养范围和对象为全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职在岗教师和现任校级以上干部。

四、选拔条件

(一)“名师”培养对象选拔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1有善学肯钻的精神和品质;

2、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县内同学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

3、具备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4、有成为“名师”的愿望和潜质;

5、在“比访”活动中成绩突出的;

6、中学教师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小学教师须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和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普通话达到规定的水平等级。

(二)“名校长”培养对象选拔条件

1、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目标明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办学特色鲜明,创新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鲜明的教育特色。

3、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办学行为规范,办学实绩突出,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处于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等方面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的知名度,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4、品德高尚、公正廉洁、作风民主、团结协作、深受教职工信任,学校教师对校长的品德、人格认同率达85%以上。

5、热爱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成为“名校长”的愿望和潜质。

6、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担任校级领导5年以上。(特别优秀,任职三年以上的校长,可破格参选),年龄不超过50岁。

五、选拔程序

1、个人申报:由校长、教师个人自愿申报,填写《“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申报表》,撰写研修计划及申请材料(不少于3000字),提交各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学校推荐:学校根据个人申报材料,择优推荐“名师”培养对象候选人。进行公示并上报中心学校。

3、评审考察:中心学校成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候选人提供的印证材料进行评比打分,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综合确定培养对象名单。

4、全镇公示。公示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及推荐本保康县“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六、主要培养措施

1、目标导向。针对全镇“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制定具体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填写《城关镇“名师”培养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表》和《城关镇“名校长”培养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表》,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培养措施。

2、学思结合。组织培养对象到其他学校学习新经验,交流新思想,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能,建立新理念。把实地考察与经验介绍相结合,把深入解剖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把问题研讨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把一线“名师”引领与专家指导相结合。重点拓展培养对象的教学思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名师”指导增长见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课题引领。培养对象要结合学校课题研究,认真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梳理自已的研究内容,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开展教育教学实验。通过有效的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形成研究序列,丰盈经验积累,提升发展高度。

4、任务驱动。培养对象要完成以下任务:⑴每年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完成不少于2万字的业务学习笔记,结合学习撰写8篇感悟体会。⑵每学期专题听课30节以上。⑶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展示活动或送课下乡活动。⑷结合专题研究每学期撰写1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⑸每学期积累1件市级以上教研成果。

5、定期考核。中心学校建立定期考核、良性竞争、动态管理的管理机制,对“名师”、“名校长”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每学年由中心学校组织人员对所有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核,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任务的,经过考核合格的,可取得继续培养资格。凡脱离教学或教研第一线,不能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不合格、违规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等有损教师荣誉的,取消“名师”、“名校长”培养资格,并停止享受有关待遇。在培养实施期间,对新涌现出来的符合培养对象条件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经考察批准,可以破格补充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6、落实经费。为了确保实施效果,中心学校设立“名师”、“名校长”培养专项资金,为培养对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进修学习、征订书刊资料、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供经费保障,落实“名师”、“名校长”相关政策性待遇。

七、培养对象的管理

1、加强领导。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培养工作,中心学校成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总支书记谭兴宏同志任组长,副校长戴剑频同志任副组长,谭绪峰、冯卫东、张相英、叶发源、肖琴、常培秀等同志为成员。副组长戴剑频同志具体负责主抓此项工作。

2、中心学校师训干部具体负责培养对象的选拔、管理、活动、考核、评价、推介等工作的落实,检查、督办、考核名师培养工作。

3、“名师”、“名校长”培养实行五年一个周期。中心学校与“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签订《“名师”、“名校长”培养协议书》,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边培养、边发挥作用的原则,突出培养过程,强化引领功能,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4、对“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按照“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科学评估”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一是档案建设。培养对象所在学校应建立培养对象个人档案,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尤其是原始材料)、数据及各类教学科研活动材料。二是学校考核。学校每年要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一年来实际完成教学情况;自身的学习进修情况(读一本专著,学习笔记二万字);与指导教师交流探讨情况;教学方面的成绩(在同级同类平均水平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主持课题研究,在市级以上刊物独立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公开课(不少于四节)、专题讲座(不少于二次)、送教下乡活动效果(不少于二次);培养指导新教师方面的情况等。所在学校要对培养对象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培养对象个人档案,同时书面报中心学校。三是中心学校考核。每年年终,中心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依据《城关镇“名师”考核细则》和《城关镇“名校长”考核细则》到培养对象所在学校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全面科学评价培养对象。考核合格的列入下一培养对象,不合格的取消培养对象资格。

5、考核优秀的“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享受如下待遇。

①优先参加学术会议,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立项,优先对其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提供经费;

②优先考虑评优表模、评职晋级;

③优先推荐为“名师”、“名校长”候选人。

八、有关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广泛动员,扎实做好“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推荐、选拔、管理和考核工作。把“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抓好做实。要为“名师”、“名校长”的成长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采取各种措施,让培养对象在岗位上培养、在工作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2、培养对象的推荐选拔工作与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各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真正推选出符合条件,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教师、校长。

3、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各校针对《城关镇“名师”培养方案》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本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校、县、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于每学年开学初报中心学校审查存档,培养情况中心学校将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4、为保证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经费要纳入预算,以保障“名师”、“名校长”培养相关培训、学习、推介等活动正常进行。培养对象所在学校也要从教学条件、科研项目、培训进修、资金待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城关镇中心学校

2012年4月30日

城关镇“名师、名校长”培养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表

第三篇:山西实施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

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从今年起实施“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确定126位中小学教师为山西省2013年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覆盖全学科的中小学教师,通过为期三年的培养,为我省基础教育打造一支教育家型教学名师队伍和学术领军人才。

名师培养对象在三年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由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称号,颁发“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证书。授予“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称号后,建立“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培养经费转为工作经费。

省教育厅对“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实行三年一周期的动态考核管理,委托各市教育局对“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的师德、教学业务、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考评,省教育厅在市教育局考评的基础上到名师所在学校进行随机抽评。

本次确定培养对象为中小学在职一线教师及具有5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的教科研人员。45周岁以下,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的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及市教学名师。中学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行政人员工作量不少于普通教师标准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教科研人员参与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每年不少于100节、作专题报告每年不少于10场、参加送教(培)下乡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第四篇:口张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实施方案

孟庄镇口张小学小学

2018.2 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落实教育体育局提出的“新郑市中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养目标

名师的培养分学校首席教师、市骨干教师、市名师、市杰出教师、市教育名家五个梯次。学校首席教师分为四个星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即学校首席教师),力争三年内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学生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师队伍,努力实现名师大众化。

三、成立名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银川

副组长:郭慧霞、张剑飞、王智林

四、校级名师培养措施

1、抓师德教育,树师表形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塑造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名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名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名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抓素质提高、提升业务水平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拥有“源头活水”。为此,要立足于名资的培训。主要是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加强学科培训,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应采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要注重名师教学科研意识的培养,根据名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名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五、抓措施落实,确保培养效果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学校星级教师(首席教师)培养方案。

2、牢固树立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关心和支持名师参加培训,由教科室、教务处组织实施,按照新课程改革和新形势下不同岗位的职务要求,对名师实施校本培训。

3、优化培养内容。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谐统一的原则,结合校情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班主任岗位、现代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开展培养。

4、完善评估体系。通过“看、听、测、评”等手段,对名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名师个人档案。

六、培养方式

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1、自主学习:鼓励名师自学,写读书笔记,学校推荐书目,组织名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名师的自觉行为,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集体讨论:成立名师共同体,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3、教学观摩:学校内部名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

5、专家指导:聘请本校、外校的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第五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实施方案

宁化县济村中心学校名师培养实施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学生要发展、学校要发展,教师要优先发展。为了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完善名师培养工作机制,激励教师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适合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局关于教师队伍培养的有关规定;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发展为本、学校发展为本”为办学理念,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县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县骨干教师、及各类名师组成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1.专业目标

(1)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教的工作作风。

(2)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文化背景性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管理、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育手段等。

2.评优创优目标:以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为载体,以“五个一”为活动内容,即每学年教师开好一截优质示范课,一节优质说课,一篇优质教学设计,一篇县级以上发表的优质论文(或案例、课件、教具等),一篇优质评课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名师培养目标:

(1)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1名; (2)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2-3名; (3)县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1-2名;

(4)鼓励、推荐骨干教师进入县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每学年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评优创优活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评选,有考核,有总结推广;以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为载体,以“五个一”活动为主要内容。

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学年初制定目标,学年末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考核,并纳入教师评优评先及绩效考核。

3.搭建平台,鼓励教师“走出去”。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培训、学历提高和教学比武等活动,并给以一定的经济支持(奖励、报销差旅费等)。

4.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

(1)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培养与样本进行研究、校本培训相结合,将它常态化。

(2)制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评选制度,拟定其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让此项工作公正、有序进行。 (3)实行“传帮带”,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结对子形式实施。

四、组织与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巫升根

副组长:王松才 张辉煌

组员:黄军文 张元和 聂发良 巫瑞旭

伍泽晖 谢荣松 巫立隆 邱庆泰 2.成立评审小组。 组长:王松才 副组长:黄军文 组员:巫瑞旭

伍泽晖 谢荣松 巫立隆 邱庆泰 根据需要从中学一级及以上教师中随机抽取。 3.主要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方案的拟定,宏观指导、协调方案的落实,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成员会议,汇总情况,整改问题。

(2)副组长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和组织考核工作。

(3)巫瑞旭做好本方案实施的过程组织,做好记录,整理好档案资料,协助教务处做好方案的拟定、修改和老师考核。

(4)其他成员做好教务处下达的各项任务。 (5)评审小组成员可根据科目需要作适当调整。

宁化县济村中心学校

2014年9月

上一篇:美术培训专家点评感想下一篇:秘书学试卷及答案重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