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2024-05-08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通用10篇)

篇1: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分层走班教学的相关内涵,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

所?^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原有的班级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个年级或者一个学校看作一个整体,对此展开教学策略的研究,让学生不再受到原有班级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结合家长、老师的意见来进行层次教学班的选择,展开一种流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层级教学班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学习方式,完成本层课程任务后进入更高层级学习。学习目标是适合本层学生的发展水平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可能。在高中时代,学生不仅仅是在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更能说是差异巨大。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加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较少甚至是没有,多数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才开始轻微的接触到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老师对于知识的传输也不太重视,因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农村小学、初中来说,更是不能够奢望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些出于形式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最终也都没有受益于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一般表现在,有的学生会基础的打字;有的学生会熟练的操作电脑流程;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解决网络问题等等,这些都还能算得上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连鼠标键盘都不会操作。

因此,在面对这样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采用课堂理论知识对他们进行教学,学生是远远不能够理解知识,并且在面对电脑时仍然不知道怎么操作。并且,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难以吸收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造成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共同学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可以找到自信心,并且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老师结合家长的意见,给学生制定一份信息技术能力层次书,供学生参考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在层次教学班中,老师积极的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学生的信息技术难题,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二)班内分层弊端明显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老师或者学校针对这样的现象对班内情况进行了调整,采取有目的的进行分组教学,采取班内分层的方式,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高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各位一组,在上课的时候依然是在一个班级,老师对此进行讲解,对不同层次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此,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作业、考试等方面也不同。这样的班内分层教学妨碍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的教学效率也降低,难以较好的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知识。

采取班内分层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但是弊端也是较为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中课堂时间本来就比较紧凑,学生在短时间也难以吸收,这样实施下来的难度较大,也不适用于高中的学习环境。因此,采用分层走班教学策略可以较好改善这一问题,将学生统一层次的安排在一个班级,对于一些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统一进行回答。

三、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学校如果有两个机房就可以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应用,两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将学生分的层次越多,其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在分层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师资的搭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加强,许多农村的孩子逐渐在城里上高中,因此,农村孩子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也可以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一些高中学校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逐渐的改良学校的机房设施,增加了机房,促进了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良好实施。

分层走班教学方式可以改善传统的快慢班模式,对学生进行平行的分层,让学生不会在班级中感受到压力和失落,也不会让学生滋生骄傲的情绪。比如,对学生采取信息技术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还可以跟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讨论,以此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学生不会感觉到自卑。在层次教学班级中,学生可以积极的发言,老师给出统一的回复,学生学习快,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也快。比如,在对计算机不熟练的层次班级中,部分学生对如何使用鼠标仍有疑问,这时老师就应该采取统一回复的方式进行答疑,方便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使用鼠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社会中处处都会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十分必要。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采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积极的探讨适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策略,有效率、有质量的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会不断的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去,并且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创新与进步,同时,学校也要响应社会的需求,及时的更新机房设施设备,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邹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彝族地区异地办学中的问题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S1).

篇2: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分层走班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学期间上课方式的一种下放体验,在高中阶段实行分层走班制需要把大学的灵活性进行有效的管理调控,而不仅仅是照猫画虎的生搬硬套,在高中实施中有一定的风险和机遇。下面就是对我校所进行的高三分层走班制实践的分析和探索。

一、分层走班在我校高三年级实施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素质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我校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走班制”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分层走班制”是对“分层次教学”的完善和提升的,同一班级里仅仅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多层次需求,这对教育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对学生来说也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人都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一定的共性的。如何合理的缩小差异性发挥共性的优势,发扬团队作战精神,达到教育最优化,这是分成走班制的优势所在。

分层走班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走班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在各学科分成多个层次,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老师的适应认识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走班制在我校具体的实施细则。

1、行政班级划分:按高二原有行政班级划分为19个班,原有班主任担任行政班级负责人,对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管理,早中午自习在原所在班级上课。

2、分层班级划分:各科分层,全年级统一安排课表,也就是说相应文理分科,文科生每个人的课表是完全一样的,理科生亦是。

3、阶段性考试后微调:每月进行阶段性考试,对于“限线生(在分层线上线下波动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次调整前,如果学生自愿调整层次需要提出申请,结合成绩、行政班级班主任和分层班级任课教师意见综合考虑进行调整,杜绝频繁调整,造成学生很大的波动,影响其发展,每人每学期只有2次机会。

三、分层走班制的基本实施程序

1、教学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高三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四、分层走班制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下来,学进去。”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五、分层走班制在我校进行了一个月后夭折的原因分析。

一开始没有做好学生以及家长的动员工作,学生在分层走班过程中管理不到位,缺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自由散漫,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时间。最关键的问题是分层走班制选取的班级有待考量,高三作为高考前最重要的一年,不应该作为实验对象,分层走班缺乏学生对学习上的紧张和压力,不适合高三年级操作实施。

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篇3: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体会

一、学生分层

学校选择了两个“快班”和两个“慢班”的学生,在认真调查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几次数学考试的成绩,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因素,把学生分成了A、B两个层次。B层为优秀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他们学习基础比较扎实,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其余的学生全部在A层, 把他们均分在三个平行班:A1班、A2班、A3班。学生原来所在班级被称为“行政班”,分层走班后的班级被称为“教学班”,各数学老师为教学班班主任,专业实行分层走班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学生创造力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学生分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分层

1.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我们4个教学班的老师,每周都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时,对A、B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和不同的课堂活动。

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两个层次:对A层学生,要求应达到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以会考为目标,立足课本知识,注重实效。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B层学生,要求则应达到大纲中的较高要求。以高考为目标,在A层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数学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 堂 分 层

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精心挑选的训练内容、严格设置的分层练习就派上了用场。在课堂的前15~20分钟时间内,面向全体学生,我们使用“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基本能力训练,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对A层学生而言,他们在这短时间内接受知识有一定困难,我们就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阅读教材、完成例题。老师通过辅导,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再讲解指导,使他们利用课堂时间达到基本要求;而B层学生基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新课内容, 我们就对他们在新知的运用能力上提了较高的要求。同样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我们设置的分层练习。老师在其间进行指导,若有疑难,也可进行个别指导。下课前的8~10分钟,对所做练习进行讲解及小结,突出培养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情况设置了“全体”、“提优”、“补差”三条线索。在课堂容量上,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也有所区别。

3.作 业 分 层

为了在教学里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我们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我们将作业的题型分为三类:基础题、选做题、思考题。一般来讲,A层学生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以能够独立完成为目标;而B层学生则以选做题为主,当然基础题也要求他们快速解决,还要加上一定量的思考题。我们的作业数量一般为3—4题, 难度设定在不抄袭的前提下各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三、检测分层

在数学测试中,我们的试题采取“120”(80+20+20)分制。其中基础题80分、中等题20分、选做题20分。A层学生做完了基础题即得100分,若是可以完成中等题题量的一半,就可记为120分 ;B层学生则要完成基础题和中等题才可得100分 , 若是再完成选做题题量的一半,也可记为120分。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主,注重课本,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既能够按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测试卷,又有努力提高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达标中取得好成绩,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篇4: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需求;学习成绩

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将学生进行分层的方式作为教学依据,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带来自尊心的伤害,而且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也会给其带来更多学习上的压力。因此,分层走班教学是利弊并存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认清其教学实质,进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给予教学方式上的选择建议。下面,我主要探讨一下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利与弊,希望能为分层走班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利

1.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分层走班教学是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班级划分,一般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学习成绩最好的班级,B层次则处于中端,C层次是学习水平最差的班级。通过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没有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之前,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学生,这也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教学困难,老师无法依据班上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符合每位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只能按照班上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来说都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以“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为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此项内容时,老师的教学会存在些许差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学生来说,要掌握几何法和代数法等不同的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对于B层学生来说,如果太多的判定方法在一时之间难以掌握,可以先在学习初期掌握一种判定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对于C层学生来说,由于数学基础较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通过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不急于让学生将较复杂的方法学会,要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2.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对于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来说,洞察力是其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老师需要对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入洞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方法的决策。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老师更易于对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刻洞察,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处在一个区间范围内,老师很容易将各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掌握,这有利于老师成为一名研究者,即能够对学生进行充分研究,继而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策略。由于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大体相同,老师的教学安排也更容易使更多学生得到满足。以C班学生为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数学基础不牢固的问题,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度较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得到的课堂反应也是基本一致的,这些学生对于老师课堂讲述的反馈也不会被湮没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相反的反馈声中。所以,老师在经历过几次课堂教学之后,就能准确掌握这个层次的学生适合怎样的教学进程。比如,在学习“空间集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老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力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当,空间想象力也不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便于老师快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准确测定,以便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掌握讲课的难易程度。

3.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由于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讲课进程也就更加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将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理解吸收,而在之前没有进行分层时,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都由同一个老师进行授课,老师不可能会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只能按照班上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这样会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太多自己需要的知识,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则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状况,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实行分层教学之后,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都是符合自己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将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得到提升。

二、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弊

1.榜样的缺失

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之后,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榜样的缺失,尤其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进入的班级中其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都和自己不相上下,学生找不到一个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当作参考的榜样,在课下时间也不能找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自己进行辅导,长此以往,学生在自己班级的数学成绩可能名列前茅,但是与其他层次的学生相比可能还处于较低水平,只是学生缺少参考榜样,便难以知晓自己与榜样的差距,这样会使一部分学生安于现状,止步于当下,没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影响学生的进取心。

2.学习压力增大

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虽然班上的所有学生都被分到了最高层次的班级,但是班级内部还是会对学习能力进行重新划分,仍会有学生处在班级的中下游。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班级层次较高会成为其压力的来源。因为这种班级的学习氛围较浓,而且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学校中是处在前面的,那么处在班级中游和下游的学生便会更加努力向着学习成绩上游的学生追赶,但是却很难实现超越,自身无法进一步提升,那么便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较大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3.C层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

在进行学生分层的那一刻,或许C层的学生便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这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这些学生原本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较差,落后于其他同学,在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追赶时,却被告知今后将与其他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起学习数学,这会让这些学生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也會使这些学生变得更加不自信,自尊心受到一定的伤害。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心态摆正,那么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便会使得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变得更差,甚至还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由原本的努力追赶变成了“破罐子破摔”,再无努力之意,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能够营造更加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教学氛围,但是,从学生的心理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还是存在较多的弊端,不仅会给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增添更多的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样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可能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还需要谨慎行之,老师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式真正符合学生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军海.综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6).

[2]刘颖.如何发挥学生身边的榜样作用[J].教学与管理,2013(22).

[3]赵秀芬.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4.

篇5: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所发展。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着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克服这一问题,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差距的问题,保证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可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保证教学的公平性,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几年。信息技术课才逐步被人所重视,成为广泛开设的新学科。高中学生由于在初中时期各个学校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教学设施有所不同,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有很大的水平差距。同时学生们在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兴趣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会逐渐出现明显的分化。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整体素质的差距异,进行不同层次教学的方法。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十分适合开展分层教学。下面就具体如何开展分层教学谈几点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在讲授信息技术课之前,教师应该查阅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成绩以及通过基础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在分层时必须要坚持隐形的原则,避免让学生知道对其根据水平分层,以免影响学生对今后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分层后,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科学安排,把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到靠近教师主机的地方,便于教师在课上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基础较差的学生周围适当的安排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让这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利用server-u软件在局域网内设置一个ftp服务器,给所有的学生都设置独立的个人账户。每节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上传到公共服务器从而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掌握,对教学进行改进。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应该把教学目标划分成“基础型”“强化型”以及“扩展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基本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这一目标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强化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后,对其布置一些有适当难度,需要独立思考,对知识有着较深理解才能完成的任务。对这一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只要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扩展型”教学目标,是指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全面地掌握之后,学生通过创新思考,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是少数具有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实现的。

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设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基础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一个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模板,布置与会考的操作难度相同的题目,让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模板上学会修改。强化型,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自己动手模仿制作出一个网页。扩展型,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独立制作个人的个性化网站,让学生自己探索色彩的搭配、位置布局等。这样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实现对“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和“提优”。

三、对学生分层辅导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对教学目标分层的辅助手段和补充形式。对水平较低的学生辅导时,要遵循“抓基础,低起点,分步走,多鼓励”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其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确实可以逐渐地掌握知识。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遵循“巩固基础,多练习,提思维”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巩固并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要采用“多变化,小综合,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布置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拓展一些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课外知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 要:因高中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不同,致使高中信息技术实施统一化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弊端。针对此,文章基于差异化视角,结合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具体要求及实施策略,以期帮助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76-02

由于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中生在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程度不一,存在一定的“分层”现象。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因差异化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应当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加以应对。所谓的“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其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分成“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小组,之后,再针对不同小组的情况,制定与其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层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再配合层次化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基础存在差异

与统一教学注重整体教学相对的是,分层教学更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是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满堂灌”方式来进行知识灌输,而是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学习的实际能力等,来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课堂,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然而,由于当前的高中生之前所处的教学环境、接受的课程教育等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与综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易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实施分层教学,则恰好有助于减小这一不利影?,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还能极大程度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端正学科认知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逻辑原理的课程。但因为该学科不属于高考学科项目,导致不少教师和学生对其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该门课程不重要,或者是将其等同于“打字教学”“上网教学”等。而一旦深入该门课程进行学习以后,又很容易因为其中蕴含的艰涩难懂的知识而产生“畏难”情绪。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同时也为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当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知,并逐层深入对该课程的学习,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分层、训练分层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层

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前提之一。在具体操作当中,教师应当在熟练备课的基础上,按照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以鼓励性教学为主,设置难度较低的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则可强化其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争取使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可适当做些拓展训练,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如针对语言编程类的选修课教学,对中、高层次的学生,可作一定的要求,而对低层次的学生则不作选修要求。

(二)操作训练分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于一体的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除重视理论教学外,还要重视操作训练。在进行操作训练时,也要坚持分层的策略,具体可将其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练习,该层次主要为了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初步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第二层次为综合层,以简答的综合题训练为主,旨在开动学生脑筋,促进中等层次的学生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思维;第三层次为提高训练,主要以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题为主,训练的主要对象为基础水平高的学生,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适当地得到一些延伸与拓展。总的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且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对于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则应当进行不同的操作训练。若无视学生差异,对全部学生提出统一的训练要求,则很可能出现优秀的学生不够做而后进生做不完的情况。

三、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实施备课分层

为保证分层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也为保障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备课过程中,则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备课分层,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强、知识接受效率高的学生,可适当提高其练习的难度,反之,针对学习能力差、知识接受效率低的学生,则应当重视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在对《用照片编辑器处理图像》一课进行备课时,针对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则只要求其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基础功能即可,而对于基础能力较高的学生,则除了要求其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求其能熟练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快捷处理方式。备课分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其不仅要求教师要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保障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教学过程分层

重视教学过程的分层,是保障分层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对于一些基础牢固、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放宽对其约束,主要强化引导教学。而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知识水平较低且学习自觉性、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强化对其约束,严格规范其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归纳而言,即对于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主要引导其尝试自主操作与解决问题,对基础于信息技术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主要引导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教师要强化指引与约束,确保其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例如,在教学《用图像素材组合作品》一课时,其中的习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十分简单,此时教师就可以在他们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布置一些难度更高的练习题,如要求其在课余时间尝试使用软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优等生对图像素材的处理水平与掌握程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止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任何学段、任何课程的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差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若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则容易加剧这一现象,且难以使学生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与提升。为此,教师要善于使用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差异化作为切入点,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实践,不断厘清思路,并实施有效教学,从而,确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要:高中是学生整个学业中的重要阶段,其中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重中之重,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相关教育部门,对高中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非常关心,因为只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采纳。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其实就是根据教学计划的需求,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而分层教学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本质意义就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合理的划分,分成不同层的几个组,根据每个组不同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能够保证任何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都能够完全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教学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为了更加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层教学计划。首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根据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组,对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一组、对知识掌握程度中等的学生一组、对知识掌握程度较高的学生一组,或者交叉分组,能力强的学生分散到各组,帮助提高其他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难度。其次,分层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不能太过于心急,认为分层教学既然有一定效果,那么就必须快速见效,是不合理的,也不可取的。教师在情感上要时常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兴趣;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由易而难,逐渐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逐渐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

2.在教学内容方面,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只是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进行清晰的划分不同的层次,对于成绩较好的那组就要适当的提升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而对于成绩较差的那组来说,就必须要适当的降低知识难度并且还要放缓教学进度或加以单独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减轻差生学习困难的压力,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练习内容的分层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平时的测验进行结合,根据学生当月的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测验,要保证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练习时,主要将整体教学计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重点练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教学受众人群就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练习,能够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提升,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起到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第二部分就是适当的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综合题,综合题的难度不宜过大,综合题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综合题思考理念,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信息技术综合题练习,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个部分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综合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提升,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延伸和拓展。例如在讲授文字排版与编辑的时候:①第一部分练习内容:输入一首古诗,对其进行简单的文字大小、段落格式调整,这个练习考量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基本都能完成。②第二部分练习内容:对古诗标题进行简单美化,给学生加以提示,可以使用艺术字的形式对其美化,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形式的艺术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③第三部分,根据古诗内容搭配插画或配上背景图,让学生从互联网中去搜寻图片,插入图片,改变图片的大小,图片与文字的位置协调,叠放次序,色彩搭配,这部分练习内容知识点涵盖比较多,要求较高,供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完成。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点注重备课过程的分层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要将主要教学计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为总体成绩较好的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此类教学计划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上的延伸制定的教学计划,适当的提升学生的信息计划教学难度,能够使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必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同一种教学时,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知识掌握度应当明确划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只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运行原理就可以了。但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和全部运行原理,还要拥有一定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分层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松对成绩较好学生的控制力度,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教学任务,不要规定完成步骤。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其的控制力度,严格控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参照老师的每一个步骤去完成,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从而提升他们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整体成绩为目标,通过适当的划分层次,使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全面提升。

(三)小组教学分层,共同进步提高

1.分层学习。由于很多学生来自农村,不少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动手能力不足,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一上课,经常有很多学生不懂,举手提问,光靠老师一个人指导不过来,而且还经常影响课堂教学。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自县城,家庭条件较好,家里都买了电脑,小学初中也开了信息技术课,因此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好,课堂知识点能较快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小组,提倡优生帮助差生,互补互助,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共同进步提高。这样又能保证课堂教学不被中断,学生都能积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2.分层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还有对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加以记录,加以点评和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标准不一,对优生考核标准要求要严格,高标准,使之成为操作能手、课堂明星和老师的好帮手。对中等学生不要遗忘他们,要以鼓励为主,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之处,也要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好的进步。对差生要不吝啬表扬,要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通过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从而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划分教学时间,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仙.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10)

[2]方志明.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2)

篇8: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走班制”基本内涵

“走班制”是指教师和教室固定,学生根据原有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与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走进同一间教室共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自我认知。“走班制”促使教师不断加强教学设计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水平,有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走班制”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选择“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的学生来自江苏省常州市七所不同层次的高中,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根据每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注:为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充分利用优质师资和学科教室等资源,常州市教育局整合各学校资源,在2015年前期试运行的基础上,2016年5月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面向市局属7所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展基于走班制的技术类课程教学。)

1.课程组成

课程分为家庭网络组建和小型办公网络组建与应用两大板块。在具体教学时,笔者围绕家庭网络和办公网络两大板块的典型任务项目,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不同的子项目和实践任务,并分组、分项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与实践的融合。

2.课程价值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融入互联网世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其终身学习。

3.课时安排

为了方便走班教学,课程教学课时安排为20课时(两天半),其中理论部分为4课时,实践部分为16课时。

4.课程实施

采取大组长负责制,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结合问卷调查,注意不同基础学生的搭配,由组长负责协调分工,每人自主完成一个小任务,在自主实践和小组合作中认识与理解项目功能。

●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

教学内容分层设计是“走班制”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由于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任务进行分层设计。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代表学优生,B代表一般生,C代表学困生)。

在同一大组中,A层学生与C层学生一对一结对子,A层学生负责帮助B、C层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实践,A层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时,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思考、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B、C层学生在A层学生的帮助下,有效完成了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根据七所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笔者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多项实践任务,其中网线制作、无线路由器简单配置、家庭网络组建、交换机简单配置、网络中心参观、常见网络故障及排除、撰写实验报告等作为必学内容,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会制作和配置。此外,针对部分基础好和需求较高的学生,笔者还准备了拓展内容(如网络模块压制,无线路由器有线、无线桥接配置,网络设备选购,三层交换机配置,小型办公网络组建,服务器系统安装及配置应用等)。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小组、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层设置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发展。

●教学方法设计

1.任务驱动教学法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紧密相关且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连贯性、软件基本功能的递进性;再次,布置任务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已学过的内容,又探索了新知识,并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笔者设计的“基于两台无线路由器的家庭网络组建”任务,包括画网络拓扑图、制作网线、网线测试、配置无线路由器、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基本网络故障排除、家庭网络基本应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内涵。

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要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选择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两台无线路由器地址配置讨论中,笔者以两台无线路由器的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配置及DHCP分配为任务,在任务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然后明确WAN口和LAN口的差异,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内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观看教师指定的视频,并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式,按要求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形态。在具体应用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基础和任务进度的差异,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典型实践任务的微视频(如网线制作、无线路由器配置、交换机配置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使用一台无线路由器组建家庭网络的实验中,首先,笔者制作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可以通过任务单明确实验的目的、重难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其次,笔者制作了无线路由器配置的微视频,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无线路由器配置的基本过程,方便学生反复观看。

翻转课堂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任务、理解概念,还能更好地促使其主动学习,进一步内化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设计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走班制”教学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1.问题式学习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即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例如,笔者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家庭无线网络组建方案。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发现可能的方案有多种,包括一般家庭、复式结构家庭和别墅等家庭多台无线路由器、多设备无线上网等,然后自主选择方案,逐一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倾向、知识储备、个性特点以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为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而开展互助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完成共同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在利用交换机组建办公局域网的实验中,学生需要完成分析并画出办公局域网的实验拓扑结构、硬件连接、配置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计算机、网络故障排查等诸多任务,因此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教室容量,笔者将每4~6人分为一个大组,2~3人为一个小组,采取大组长负责制,注意异质学生的搭配,避免学生孤立,由组长负责协调分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和进行知识的建构。

●基于“走班制”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管理上,一方面,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出现玩游戏或偷懒等现象,教师应及时提醒,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课后还要进一步和学生沟通,引导其强化对选课班级的归属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建立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增加学生课程教学的互动、建立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组建“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QQ群等,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索与实施多元化评价。多样化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篇9: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层走班;模式探析

民族地区高中生源基础较差,英语能力普遍不高。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多样化发展,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充分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

一、深入掌握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理念

当前,全省很多高中都在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例如石阡民族中学高一高二的分层走班制教学实施过程中,早上第一节和第三节课都是上英语课,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行政班到流动班级去上课,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

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操作方法

1.宣传力度要到位

以石阡县民族中学的分层走班制教学为例,在分层走班前期,要对师生进行大量的集中与分散宣传,打消教师和学生心中的顾虑,要向学生明确表明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好处,使其不会对分层教学产生心理负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这一措施是为了提高各种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的,使学生对此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适应教学的改革。

2.正确处理好学生分层

在分层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两次或以上的考试成绩作为参考,高二年级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及课堂表现等,正确分出ABC层次的学生。A层是针对学科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较差,接受知识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而设。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例如石阡民族中学A层有A1、A2、A3、A4等班级,方便教学。

3.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分层后,有的学生会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班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例如石阡民族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A层以基础为主,掌握词汇量和语法,难度适当降低,弥补初中的遗留问题;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的难度有所增加,适当地增加课外阅读,通过不断的积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提高速度;C层多采用精讲精练,通过选择与教材贴近的英美文化和习俗的阅读材料,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相应提高学习效果。

三、民族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积极影响

1.分层走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现在各地进行的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发展方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展示能力的机会,通过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课堂表现的机会,避免了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分层走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层走班制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但这个分层的结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断地对分层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但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比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个追求上进的竞争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3.分层走班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不断成长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去搞教学科研,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英语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分层走班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总之,在高中英语分层走班制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所有ABC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锋.浅谈高中英语的分层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2).

[2]毛雪.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对策[J].学周刊,2011(14).

篇10: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一、分层教学的相关概念

分层教学是指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制定适合本小组情况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展开教学。总的来说,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将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

1.针对学生做出科学分层。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因素上,为了对学生做出科学的分层,教师可以在上课的前两周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从而将学生分层高层、中层、低层三个等级,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学生填写,收集问卷通过问卷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分层。在问卷中可以包含诸如学生使用电脑的频率、对软件的使用情况、对电脑的兴趣等内容;(2)访谈法。在接手班级的初期,应尽量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來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特长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到哪些学生在初中中小学已经学过word、excel等软件的使用,哪些学生是游戏方面的高手,哪些学生可以黑别人的网站等,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到有特长的学生,从而方便以后在课上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与一些初中或者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交流,了解其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学生对哪些方面感兴趣等;(3)观察法。在上课期间,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比如在操作技能上,有的学生对鼠标、键盘等的使用很不熟练,甚至不会打字,有的学生打字速度非常快,对电脑非常熟悉。再比如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上,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有的学生甚至到下课都完成不了。通过观察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并记录下来,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4)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哪些学生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能够认真完成,哪些学生没有交作业,哪些学生任务只完成了一部分等,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再对比平时了解到的学生基础技能情况,便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2.教学目标分层。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应当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的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教学目标能够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一课,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初级:能够利用魔棒工具抠图并合成到另一张图上。中级:除了学会图像合成的方法外,还要学会根据图像的`大小对抠出的图像进行大小的调整、旋转等操作。高级:除了实现中级目标外,还要学会利用图层对图像进行美观等方面的设置。通过对这三个目标的落实,不仅使基础差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使基础好的学生更大地发挥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很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布置的练习分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要占整堂课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此可见课堂练习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处理得好,将会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应当注重练习的布置与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差异性能够设计出不同的练习,以适应各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从而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例如,在布置《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一课的练习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练习。初级:根据教师下发的图像合成的样板对两张图像进行合成。中级:从教师下发的多张效果图中选择一张作为合成的样板进行图像合成。高级:提供大量的图像素材,学生自订主题并合成图像。通过这样对练习的任务进行分层,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最简单的图像合成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步骤;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图像进行合成;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自订主题完成图像合成,不仅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也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的培养。

三、结语

上一篇:协管员工作评语下一篇:鲁人版九年级思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