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024-04-26

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精选8篇)

篇1: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围棋文化其起源于古老的华夏文明,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所沉淀出的精华。围棋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出现,经历了一个从社会的道德教化工具发展演变成为个人才能和人格的展现过程,它代表了个人文化精神修养的形式,位列“琴棋书画”四大修养之一。围棋是一项体现高级思维活动的复杂竞技运动,具有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围棋文化以围棋棋艺为基础、以方法学为灵魂,对弈双方短兵相接、千变万化、紧张复杂的战斗,体现了精湛纯熟的战术形成了围棋文化的外在形态,隐藏在神奇绝妙的棋理深处的则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哲理和思维方法。然而在多元化文化全球扩散的今天,围棋文化依靠其独有的竞技魅力和深奥的哲理内涵仍然绽放着它独有的光芒,但是,人们的视线更多的转向了现代的新生文化,围棋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缩向专业俱乐部、棋苑,变得高度的职业化。围棋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负增长的态势直到近几年有很多的围棋俱乐部在各地兴起才有所回暖,但围棋本身高难的棋理使得要使其重回大众的视线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改变现状,而基于围棋文化的产品是一个巨大的空缺。近一百年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加上新技术不断涌现让产品彻底占领了人类生活的俄各个角落,而设计理论的不断演化以及设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又为无孔不入的产品赋予了生命,能够向使用者传达被设定的情感与意图,同时产品本身的运作模式使得其能够在不断的开发、销售、再开发、再销售中完善与进化,持续不断的对人产生影响。把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研究围棋文化在产品中的可植入性及植入方式并最终通过产品将文化内涵与魅力传递给使用者,让更多的人在使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认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能单独依靠某一些产品,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产品体系。

篇2: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传统文化专指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指的是具有稳定的价值追求、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教育是传承传统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更是乘机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主阵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某个时期曾经全盘否定传统,给传统文化的承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代。直至今日还存在一些高校漠视对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我们看到在大学生中,不会上网不会外语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对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甚了解、缺乏人文素质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让许多学者感到揪心和无奈。

在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中就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教育提出了“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的具体要求。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和优秀的的道德品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我们高校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把高等教育在复归于“育人”这一本位,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使学校培养的各类高级人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诱导,才有能力分析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民族荣誉感和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融入国际社会,自然要尊重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亦应更尊重本国文化,爱护民族语言文字。大学生要读点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这是百年大计。没有自己传统历史文化的武装,是无法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因为越是国际化,越要民族化。此外在学术层面,要强调中西融会。张岂之断言,将来的人文学术的高峰,也必然在中西融会中产生。科技愈是进步,社会对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需求也将更加强烈。他解释说,科技也有科技伦理,环境也有环境伦理,自然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要尊重自然,唤起人文精神。

(三)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文化教育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文、史、哲的内容。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思想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具人文情怀。传统文化教育还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近年来天津市各高校也普遍认识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采取了很多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普通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

天津市历来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这里有着多所高等院校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1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等。这些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通识课。在学校里对否一方面的知识加强教育最主流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开设课程。大学里的课程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必修课和通识课两类。

在高校中与传统文化直接相关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课程。目前,天津市高校中,只有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不分文理的全校基础必修课,讲授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的人文、历史类课程。其它院校都将大学语文列为文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理工类学生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当然在一些思政课中对于传统文化也有所渗透,但篇幅十分有限。

绝大多数都开设了传统文化方面的通识课或称选修课。这些公选课一般都集中在人文通识课板块。课程名称类型都是五花八门。有总论式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也有某一具体方面的如《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学欣赏》、《中国古代史研究》,还有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开设的课程如《中西文化比较》、,《儒家文化与当今世界融和》,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与当今问题结合的应用价值角度开设的课程如《儒家文明与现代社会管理》、《孙子军事哲学思想与应用》等。

(二)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讲座。文化讲座的形式更轻松随意利于学生接受,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着很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天津市各高校近年来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讲座也蔚然成风。比如相声大师姜宝林现在是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音乐学院以及天津老年人大学的教授,在天津各高校开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并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很多高校都推出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讲座,形成了宣传传统文化的高潮,也大大地开阔了大学生们的眼界,补充了学生们传统文化知识,使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

(三)课下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资料,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像资料。大学教育相比中小学教育而言,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充裕,学习的主动性更强,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图书资源更丰富。最近几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社出版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出版了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系列的图书。高校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类型的音像资料。我们看到这三种方式涵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方式之间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这三种方式的传播和影响,天津各高校学生大多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教育在天津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高校的做法更是可圈可点,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例如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的:“最近一段时间,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在校学生每天都能收到老师发来的“国学短信”,许多学生的手机里甚至已经储存了近百条经典的语句。据了解,从三个月前开始,该学院的辅导员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短信,给每个学生发送一条经典的国学语句,提醒学生牢记中华传统的美德。”生物工程学院书记文峰表示,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国学文化经典,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而且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所有的学生

2都表示欢迎并且从中受益。

据了解,自这个短信平台创办以来,该院共向学生发送国学语录300多条,让理科学生也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学,并提高了个人道德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天津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天津市近九成高校都有以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必修或选修课,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国学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学校提供的资源明显不足。日前,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网络进行了一项题为“国学,你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调查,抽样调查了天津市1500多名大学生。统计显示,82.9%的调查对象认为开设国学课是有必要的。建议开设选修课、公开课、定时讲座的分别占36.2%,33.5%和27.9%。面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还存在课程少的问题。很多学生反应这方面的课程供不应求。一般每学期只有一两门相关课程,很多学生有兴趣,却由于选课系统内的名额已满,而被拒之门外,既遗憾又无奈。

第二、无论开设相关课程还是举办讲座都存在着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各高校开设相关公选课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性规划,所以存在着涉及知识面不够广,各课程之间相关性差等问题。举办相关的讲座也存在着没有形成统一的、固定的制度,内容零散、杂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传统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努力提高传统教育的实效性,使其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产生切实作用。

本人认为要提高实效性,在开设课程和举办讲座时要注意做到三结合:

第一、要把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传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与中国人天然所具有的大同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密切相关,而这些思想本身就具有原始的、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使中国人能够在心理和感情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鉴于此,我们在大学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也要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二、要把传统教育与新时代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现在我们面对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这一代人有着他们独特的生存背景,也形成了一定的性格,他们在成长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眼界和知识面更广。针对这样的一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必要,同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把传统文化与他们的性格特征、自身需求联系起来。

第三、传统教育要与今天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脱离开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难找到价值归宿,也必然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要注意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现实中的新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二)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一味依赖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和丰富的图书音像资源才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

3步热爱传统文化。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设置的特点,采取一些具体举措,如成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宣传传统文化的讲座,在图书馆开设专门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角图书区等等。只有把课堂讲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的利用新资源新技术新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书资料三种方式都属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目前的高校里,一些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技术等新形式的教育手段更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比如在校园网中开设专门的领域提供给学生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鼓励相关教师开设博客,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等等。

总之,就像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所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我们各高校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认识到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篇3: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职,文化阅读,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习近平主席对传统文化推崇和“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的政府工作目标的提出, 我国开启了全民阅读时代。阅读影响国民素质水平, 其中文化阅读更是对人文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统计数据上来看, 随着学历的提升, 在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中文化涵养不足的现象明显存在,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文化阅读不足导致的人文素质缺失。这一问题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中更加严重。如今, 高职学生占我国高等教育的46%, 高职学生的文化阅读与人文素质也是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高职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阅读进行分类, 比如精读和泛读、速读和细读、朗读与默读等。文化阅读是相对于非文化阅读而言, 是指阅读文化类书籍, 以陶冶性情、增广见识、提升修养为目的的阅读行为, 是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现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明显尤为不足, 例如对经典名著大多无知, 不懂得欣赏绘画艺术和高雅的音乐艺术, 不懂得交往的礼节和艺术。

1. 高职学生基础薄弱, 缺乏良好阅读习惯

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高职教育的定位促进了其快速发展, 也决定了伴随其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 高职在高招中的录取批次及分数划段, 主客观上都决定了低分段学生上高职的现状。除极少数是因为填报志愿不当和录取因素选择职业教育外, 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达不到普通高校的录取线而被迫选择高职院校。他们普遍文化基础薄弱, 而且偏科比较严重。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 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 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后, 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无法在互联网络、手机和纸质书籍中做出正确平衡, 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

2. 高职学生学期短、课程满、阅读时间较少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这使得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逐渐成了一对矛盾体, 重技能培养轻素质教育成了高职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1+1+0.5+0.5”或“1+1+1”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以外, 几乎没有开设其他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学团部门如学生会、团委、协会、社团等还要组织一部分文体娱乐活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 高职学生文化阅读的时间极少。虽然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和一些校内业余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但效果显然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由此造成了高职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专业的高职学生中更加明显。

3. 高职学生阅读应用化、功利化, 阅读内容单一

因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目前高职学生阅读大多注重实用性, 普遍缺乏文化阅读。根据调查显示, 高职学生阅读书籍类别相对比较集中在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考试类书籍、娱乐消遣等方面书籍。较少有同学关注古今中外传统文化作品, 也极少了解文学名著, 连时下比较流行的文化历史类“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等系列图书, 在图书馆的借阅率也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较低。针对某些行业, 如旅游服务业, 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对人文素质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人文景点的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 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严重限制了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影响到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4. 高职学生缺乏鉴赏能力, 阅读水平较低

时代快速发展, 造成现在信息更新迅速。高职学生周遭长期充斥着各类电脑、手机等新媒体, 新形势的读物, 很难再沉积下来去钻研传统纸质的文化阅读读物。高职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范围小, 特别是纸质阅读远远少于电子阅读。在电子阅读中, 关于人文精神类作品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消费时代信息的更新迅速, 也造成了对于各类信息缺乏审核、思考、辩论和批判的精神。与阅读时间短, 阅读内容少并存的问题还有阅读的水平低, 不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即使存在文化阅读, 也因为缺乏思考仅仅停留在浅阅读层面, 无法达到提升人文素质的效果, 对于长远职业发展更是起不到明显作用。

二、高职学生文化阅读与人文素质的意义

俗话说“一个家庭的文化是教养, 一个民族的教养是文化”。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教育, 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学生是以后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人员, 或者基层管理人员。他们的素质提升了, 也就意味着整个一线工人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在走过快速发展、过度扩招之后, 进入到了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就是强调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倡文化阅读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更是意义重大。

1.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道德素养

古今中外传统文化作品是各国各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 传统文化作品经历了时间检验,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有重大影响。古今中外传统文化作品积极的人生观念和自我追求, 高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品德操守等能为大学生提供很多深刻的启发和思考。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教育、引导学生, 不仅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培养健全的人格, 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净化思想观念, 塑造广阔的心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吸取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思想精华, 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 加强人文素质, 提升职业水平

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说过:“要读经典名作, 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都凝聚于其中, 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的阅读, 而代代相传的。”通过阅读书报杂志、可以积累鲜活的素材, 对写作、演讲等都颇有益处。通过阅读名人传记, 让学生去追寻伟人的足迹, 可以激励他们努力奋斗学好专业、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文化阅读, 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给高职学生以正确的指引, 并展开阅读后的讨论, 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审美和艺术欣赏。在教师引导下的阅读和审美的效果更佳, 并由此可以提高他们分辨美丑的能力, 促进他们追求上进的信心, 进而也能提高其就业质量和拓展其就业空间。通过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使高职教育在培养技术性、技能型、实践性的同时也能得到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3. 陶冶个人情操, 改善生活品位

阅读有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 更纯洁, 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古今中外众多先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都把将阅读看得十分重要。大凡事业有成的人多是喜欢读书和善于思考的人。阅读能提高人生品位, 提升爱情质量, 能让人尽快成熟, 事业走向辉煌。爱阅读的人有智慧, 懂人生, 识尽人性。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智者的智慧主要来源于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 并在阅读中思考, 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智者能判断事情的真伪、感情的真假, 不容易沉溺于物质的幻想,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十分超脱于世俗。这正是职业教育所缺少的, 通过文化阅读, 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 也懂得欣赏生活, 享受生活, 愉快生活, 这对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也是有益的。

三、高职学生文化阅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措施

1. 改革教学, 创造良好阅读条件

增设高职教育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大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 还具有人文性, 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渠道。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 使学生学会感悟经典。结合专业实际及学生整体素质拟定高职院校学生必读书目, 按时间、难易程度进行排列推荐作品。还可以开设一些中西传统文化课程、国学、语言、社交礼仪、茶艺等。以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的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阅读, 扩宽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种类, 丰富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内容, 让学生延伸阅读范围。通过引导、推荐经典文献, 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 培养人文素质高的综合人才。

2. 加强建设,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是文化阅读的外在体现, 同时又对文化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力量, 良好的校园文化, 是一种有效增加文化阅读的途径。将文化阅读宣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校园场所体现人文气息, 比如校内图片展示、校园文化长廊、图书馆、自习室等场所。这些场所不仅仅是提供阅读的场所, 应该充分利用其场地宣传文化阅读, 让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对文化阅读产生认同感, 积极参与到文化阅读和人文素质相关活动中, 这才是环境建设的目的所在。

3. 激发兴趣,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文化阅读无法引起高职学生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古今中外传统文化离他们的生活太远。针对这一问题,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阅读相关的活动。通过组织读书活动、文化节 (季) 等,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形成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将阅读与社交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特点, 举办适当主题的读书会、征文竞赛、作品欣赏、艺术节、文化节、名家讲座、诗歌散文大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不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提升阅读品位和自身修养。以学生熟悉的影视剧作品为切入点, 比如热播的《甄嬛传》《芈月传》;以学生喜爱的潮流文化为切入点, 比如日流、韩流、洋节等, 通过这些学生兴趣点来辐射相关的历史文化阅读, 让文化历史生活化, 这样高职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 一旦有了兴趣, 阅读起来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体而言, 文化阅读是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影响甚至决定了全民阅读时代下高职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人文素质水平。高职教育要长远发展, 必然要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仅仅提升专业技能, 甚至牺牲文化素质来训练专业技能, 培养出来的并不是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 倡导文化阅读、提升人文素质, 对高职教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丽.人文阅读与写作[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鸿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新理念[M].大众文艺, 2010 (22) .

[4]康新慧.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阅读的困境与出路[J].文教资料, 2014 (5) .

篇4: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地方文化 临川文化 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邹小平(1972- ),男,江西进贤人,东华理工学院学工处宿舍管理中心主任,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余修日(1963- ),男,江西九江人,东华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江西抚州344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88-02

针对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我们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批判的精神,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除了开设人文学科的选修课外,还可以通过大量健康、活泼、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来进行。在我校,可通过临川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励广大学生弘扬临川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开拓进取精神,建构一个地方文化教育的新范本,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一、临川的人文资源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宝库

在“物宝天华,人文地灵”的江西大地上,临川素有“才子之乡”“文献之邦”的美誉,是一个人才济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江西历代文化艺术家大全》中共收录1296人,其中临川籍名家有317人。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临川一县进士及第者即超过1000人。从唐圭章《宋词四考》得知,两宋词人867家,江西占153家,将近是总数的1/5。临川共有41位词家,占江西词家总数的1/4。①

在临川文学史上,作家群体呈密集性、爆发性、持久性的特点,出现了不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大家。晏殊是一个有独特贡献的临川才子领袖,是临川文化的重要奠基人,晏氏父子在我国诗词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业绩。曾巩和王安石都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也是中国散文艺术的杰出代表。戏剧大师汤显祖所创作的“临川四梦”,标志着我国明代传奇发展到了一个新高潮。

临川文化在哲学、政治、思想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有李觏、王安石、陆九渊、吴澄、吴与弼、罗汝芳等人,尤其是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所推行的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四次著名的变法之一。他所开创的“荆公新学”在中国思想界统治长达六十余年,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临川文化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医学、印刷等领域,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宋代地理学家乐史的地理学巨著《太平寰记》200卷,堪称古代地理学巨擘。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耗十年之功,绘成《舆地图》两卷,在绘制图经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②此外,盱江的医学、金溪浒湾的木刻印书、宜黄的夏布、南丰的陶瓷业等都享誉盛名。

综上所述,临川文化是一份丰富的地域文化遗产,放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也毫不逊色。勤劳淳朴、安居乐业的临川人民正是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地生息繁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也用自己的灵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在临川这块热土上学习、生活,正可以广泛地吸收临川文化的精神营养。临川文化是我们开展人文教育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可以不断地挖掘其中丰富的人文资源,建立一个地域文化教育的新范本。

二、临川文化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场所

临川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如古文化遗址、宗教圣地、古代墓碑、历代建筑与雕刻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不少的学者名流前来游览观光。

抚州市城外东北郊有晋代建造的麻石单孔石拱桥——“孝义桥”,它的名字来源于民间流传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晋代大臣王祥年轻时,带继母避难于此,时值寒冬腊月,继母病重,需要活鲤鱼治病。王祥无钱买鱼,就赤身卧冰,融化池水,捕得鲤鱼,医好了母病,这就是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后来百姓追慕王祥孝义,就在他卧冰求鲤处造桥修庙祭祀他,取名为“孝义桥”③。听着“卧冰求鲤”的故事,自然会引起大学生对王祥人格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南丰县曾巩读书岩是一处饮誉海内外的名胜古迹,它坐落于南丰琴城镇南门、盱水河畔的半山腰,是一处背山面水的天然岩洞。相传曾巩和弟弟经常并坐在石榻上晨读,嘉裕二年(1057年),曾巩与弟曾布、曾牟同中进士,“读书岩”因此声名远扬,启迪、教育和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临川士人。

抗倭名将谭纶之墓坐落于宜黄县二都乡,是临川古代一座重要的墓葬,整个墓葬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各种石刻、石雕极其精致。一代良吏董裕的墓葬,坐落于乐安招携乡,这座墓葬也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墓葬形象地展示了临川区域中两位名臣所建立的赫赫功勋,吸引了许多仁人志士前来凭吊瞻仰。他们抵御外侮,保国安民的壮举永远为人民传诵,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材料。

此外,临川区域内还保存了曾巩家族墓、王荆公祠、聚星塔、万年桥等文化古迹,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理想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教本。

三、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临川文化教育结合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认识中华文化的灿烂成就,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起码的文化素养和基本知识。临川文化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遗存物,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性。因此,要了解中国文化,可从了解身边的临川文化做起,这有利于我校学生感性地认识中国文化。开展临川文化教育,将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拓与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1.要把地方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我们可向广大学生宣传临川文化的光辉成就,在大学开设临川文化知识讲座或选修课。在大学生中,可组织地方文化教育的宣传活动,在公选课和专业课中穿插讲授临川文化知识。我们的教学内容可加入地方文化教育的新内容,我们学校老师可以着重介绍临川文化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临川文化,使学生对家乡文化产生一种自豪感,培养对家乡、对临川文化热爱的思想感情。在讲授大学语文课时,授课老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临川历史上一些著名作家及作品进行讲解、介绍。在讲授古典文学课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区域性文学《临川文学史》的基本内容,使人们对临川文学的发展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可以有意识侧重介绍临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阐述临川历史上哲学及宗教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临川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针对艺术系的学生,可以侧重介绍临川地方戏曲——宜黄戏和南丰的傩舞艺术,尤其是南丰的傩舞,历史悠久,继承、保留了古代傩舞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原始状貌,是研究殷商文化的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这是临川人民贡献给世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还可介绍颜真卿在南城麻姑山、乐安华盖山等地留下的墨宝和题诗,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遗产。此外,还有清代李瑞清的书画艺术,当代舒同的“七分半”体,都是临川书画艺术的创造与发展。针对理科学生可以着重介绍临川文化史上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临川在地理学、历史学、医学、农桑、水利、冶炼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尤其是近现代科学史上出现的几位中科院院士:饶毓泰、余瑞璜、吴式枢等,他们在自然科学上取得了杰出成就,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的。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教材。

2.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了丰富临川文化教育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眼界,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在十二个县市聘请一些特约教授,每一个学期或每一学年度到我校开设几次讲座。改革开放以来,临川文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召开了许多次全国性的研讨会,出版了许多研究著作和论文集,但是这些研究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社会教育作用,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这些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使广大学生对临川文化有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我们可以聘请一些临川知名人士来讲授临川文化,特聘的教授可以是临川文化方面的研究专家,也可以是文化教育方面的负责人,还可以是地级、县级领导。开展这样的讲座,一方面是让大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的文化知识和各县文化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是为大学生打开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这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使大学生较早立志献身于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我们同时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大学生开展临川地区文化调研工作,让学生都参与搜集整理有关临川文化的研究资料,对不同类型的名人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对前人的各种评语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每次调研都要写出总结报告,收集详细的调查数据,以便今后开展研究。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向外地学生介绍临川文化,同时鼓励外地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文化介绍给大家,开展对家乡文化的调查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同时又可以开阔广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更广泛地了解整个中国的文化,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地域文化教育的范本,掀起一股地域文化教育的新浪潮,从而把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深深地扎根在青年学子的心上,使具有历史积淀的文化心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放射出光和热。

3.发挥高等学校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文化影响。“高等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对其内部成员的思想言行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对大学外部与之不相符的思想观念则有着强烈的排斥力,并形成其特有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其所培养的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④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建设。我们通过临川文化教育,可以重新恢复临川人的自信和勇气,使每一个临川人找回失去的精神自我。我们要重建临川文化的人文精神,就必须继承临川文化中的两种精神:一是临川人“弃自守,积极进取”的精神。临川诸多乡贤都具有开放的胸襟,他们能吸纳时代精神,接受进步文化,促使本地文化迅速发展和繁荣。二是临川文化伟人所具有的“变新图强”精神。临川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不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新的思想,创立新的学说,从而使临川文化不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21世纪,但是古代文化伟人的诗文著作还在,古代人民创造的许多物质文明还在,我们通过种种历史文献和文化古迹可以触摸到这些文化伟人的思想脉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他们的精神,都凝聚成地方文化的特质,沉淀在当代临川人的文化心理之中,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也融入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之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古代文物和参与民俗活动等,去寻访古代文化伟人的足迹,增进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只要我们临川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去做,我们一定会建构起一个地方文化教育的新范本,探索出一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注释]

①吴林抒.二晏研究论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56.

②③罗传奇,张世俊.临川文化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6.

篇5: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 人文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1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内化和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质是秘书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素质的支撑点之一。

2人文素质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人文素质是高素质秘书重要的基础素质

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好的人文素质对于秘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牢秘书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基础。智是进德之基,一个人精神境界、道德情操的高低,往往与其学识深浅联系在一起。提高人文素养,可以充实精神世界,修养道德情操;而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人就很容易被坏的东西侵蚀、支配和利用。加强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能达到借古鉴今、喻事明理、提高觉悟的目的,能帮助他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素质秘书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品格。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于讲真话、报实情的勇气。如果一个人文化水平很低、知识贫乏,必然思维空间狭窄、目光短浅、发展受限。

人文素质功底不深厚势必制约其他素质的提高,影响文秘专业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获取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奠定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功底,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格文明,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和谐统一地发展。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身心素质,达到知识、品质与意志的有机统一。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能够疏导情绪、开阔胸襟、激励意志、坚定信念,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长期以来对感情的社会性、个性特点认识不足,忽视了自我疏导感情能力的培养,以致有些秘书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在挫折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一遇到困难就惊惶失措、无所适从,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是要使他们学会正确宣泄感情和表露感情,培养健康的情感取向,提高感情调节和审美能力。

3培养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思考

3.1课程结构

人文素质教育要建立文秘专业计划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计划课程是指设立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使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化、专业化,形成人文教育的专业规模和体系。计划课程主要由校内课堂来完成。活动课程是指不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由院校根据人文

素质教育需要适时开设的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临时性课程。它具有课时短、内容新、视野广、综合性强、方法活等特点,对计划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补充作用。如组织游览人文景观、观赏艺术表演、开展文学点评等等。通过社会大课堂的实地参观、现场观摩学习,让学生亲身接触人文资源、增加感性认识,可启迪理性思维、增强人文意识、提高学习人文知识的自觉性。

3.2师资队伍与教材体系的融合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教材体系是保障,二者缺一不可。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采取外引内荐、招优聘强的方式,培育、壮大人文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掘我国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遗产,在继承前人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材进行丰富和发展,形成极富时代特征的完整系统的人文科学教材体系。

3.3革新人文课程教学方法

要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确立秘书专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学习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行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等教学方式,以促使学生将学到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环境对人的思想具有巨大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塑造具有优良人文修养的人才。营造人文环境要体现秘书工作特点,强调参与意识,倡导高格调,弘扬主旋律。一是要突出隐性课程的设置。所谓隐性课程,是指那些

二、怎样利用传统文化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秘书人文素养

1重视文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为需要重视文秘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既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成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笔者以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及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互促进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对文秘专业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的人文文化因其研究对象为价值世界而具有价值导向性,这对文秘专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有无法低估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是文秘专业学生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和许多操作性较强的工科专业相比,文秘专业的学生受到的人文教育略多一些,现代文秘通常有以下工作内容:撰拟公文、办理公文、办理会务、调查研究、信息工作、督察工作、协调工作、信访工作、公务接洽。此外,组织机要、交通、管理日常事务、领导公务活动安排、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也属于秘书工作范畴。其工作具有枢纽性,所需接触的人员之广可见一斑。因此,文秘专业与工科专业相比,前者的职业服务对象往往是人,后者作为企业高级技工的来源,主要工作对象多为物。如果说工科生在校需着重技能培养,以便工作后能迅速上手,那么文秘专业除了秘书职业技能的训练外,更需要针对该专业的特性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听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常常是学生的弱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却是优秀秘书必备的基本素质。其次,和工科生明确的就业方向、岗位不同的是,文秘专业学生实际上并无明显的工种区分,所应聘的职业被很多企业以文员一词笼统地指代。这说明一方面文秘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难以起到辅佐领导和

成为单位枢纽的作用,更多是办理公文之类的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即所谓的初级文秘;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由于纯技术层面的门槛较低,许多非文秘专业学生亦能胜任文员一职,并且,与企事业专业对口的非文秘学生在工作中更易辅助领导制定正确决策,实现智能性参谋职能。这类学生亦是高级文秘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挤压了一部分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升职空间。因此,学校授课时必须将学生的职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培养目标中。由于文秘学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课程设计时应注意意识、精神层面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塑造、调整、提高自我,获得充沛的发展后劲。

2中国传统文化在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高等教育对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新时代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秘书人才,职业定位于现代企事业(主要是企业)行政助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青睐人文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秘书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对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后者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有学者认为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珍视人的生命、幸福、权利和自由,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平等的精神 ; 第二,人实现自 身价值的精神,包含人生的含义、追求、信念、理想和责任等;第三,人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互动的态度

可见人文精神既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更强调关心他人和社会。掌握一定量的人文知识是铸成人文精神的基石。不过有了人文知识未必就具有人文精神,因为后者的培养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因此整个人文素质教育应遵循这样的模式:教师选择部分经典的人文知识讲授,启发学生自悟出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他们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找到正确的生活、工作方式。综上所述,知识的传授只是素质教育最初、最基本的环节,将知识中蕴藏的精神价值内化为学生行为处事的准则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因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与科学知识教育不尽相同的教化形式,而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对人的启悟,因此结合我国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成为最好的途径之一。有学者据人才市场的调查得出结论:真正的职业秘书应该气质优雅、内涵丰富、聪明大度、善解人意。出色的秘书既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又是老板最得力的助手。秘书待人应该态度和善,善于沟通、协调,做事必须主动细心周到,而且要内敛,不能喧宾夺主诸多秘书学教材亦指出秘书应具备忠诚、机敏、稳重、坚毅、随和等心理品质,并从实事求是、谨慎细致、重诺言、守信用等几个方面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中国文化则崇尚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的人文精神,追求道义以为上的道义原则和以和谐为最高价值原则的价值观。显然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在对人还是对事、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的态度上都契合了现代企业对优秀秘书的素质要求。例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文秘专科生就业压力更甚。高昂的教育成本和现实的就业困境造成部分学生期待心理严重受挫,甚至产生读书无用 的思想,混沌度日。因此,在学生心中树立自 强不息的信念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 : 秘

书职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万金油,称其万金油 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实体,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有人从事文员的工作,因此文秘毕业生是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的,而秘书由于其接近领导、处于单位心脏部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他的重要性。有些优秀秘书甚至利用这一优势熟悉某个企业的经营领域,开创自己的事业。因此,从初级文秘到高级文秘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之前文秘专科生往往会有一段普通文员的蛰伏过程。因此必须在课堂教育中让学生对就业前景有一个充分了解和规划,培养他们刚健自强、积极有为的思想,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现代教育观认为,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还在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差别,其中文化素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文化素质的获得,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

三 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所起的积极作用

1、优秀传统文化可使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据一高校在部分大学生(理工科为主)中所做传统文化知识答卷的统计,能答对四书五经书名的人数不到 20%。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国传统的了解程度由 此可见一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许多大学生的头脑中,几乎是一个空白,这就是使得他们在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前,很难保持民族的自信心、自 尊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有 5000 年的悠久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在 3000 年以上。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唯一的文化从没有间断过的民族,在漫漫历 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对于这一份珍贵的历史 遗产,应该有更多的人去了解,不仅文科的学生应该了解,理工科的学生也应当了解。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位位世界级的文化伟人,到《周易》《论语》《道德经》,一部部凝聚着超凡智慧的文化经典,还有《红楼梦》《水浒转》、《儒林外史》《金瓶梅》《三国演义》等一部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学名著,这些对大学生无疑会起到独特的震撼作用。而这些内容是无法通过政治理论课德育课来解决的,只有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向大学生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才能真正逐步使青年人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2、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不能忽视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同 志的哲学思想与理论阐述,从中国古典哲学中可以找到若干理论的渊源。可以这样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例如,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的一个主题。重人事,轻天道,以及天道自然、天人相分的观点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有价值的理论,这是构成古代人文文化的基础变易之学,即 古代辩证思想,是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有理论思维深度的部分,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观察所得经验的理论概括,由此引发出所谓忧患意识,也是极有价值的部分。像《周易》《论语》《道德经》等书对此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3、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其注重从多方面锻炼自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特点,就是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从而丰富自

己,发展自 己,它善于相互辩论又相互吸收。既能看到其他学派的长处,又能克服自己理论上的缺点;另一个特点是,中国古代思想善于融汇吸收各门具体学科的思想成果,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影响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再一个特点就是中国 文化善于融汇外来文化,使它的精华变成自己的血肉,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精神财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思维方式,善于融汇贯通。

4、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激励,不仅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它还必将使人觉悟到一种历史责任感。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个历史感最强的民族,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不仅表现了对自 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探索的精神,同时也 表现出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这种历史责任感,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和继承,成为一种 传统。对于这种优秀的传统,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灌输教育,才能被今天的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使其把这种传统继承和发扬起来。

总之,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提高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它使学生能更充分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出色的完成工作岗位的使命。

参考文献 :

[1] 张敏.依照需求改革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J].镇江高专学报 ,2009,22(1):100-103.[2] 郭建庆.中国文化概述 [M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 版社 ,2005.[3] 徐静.涵养儒雅气质 , 提升文化品位 , 打造高素质特色人才!!吴文化教学 与秘书人才 培养 [J].苏州 教育学 院学报 , 2008

篇6:试论人文教育特征与大学英语学习

试论人文教育特征与大学英语学习

文章针对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大学生自身素质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强化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人文特征,以便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还阐述了人文教育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作 者:孙黎 李早霞 罗勇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G642.0关键词:大学英语 人文教育

篇7: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文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兼备的人才是现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才。素质教育亦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旺发达。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发展空间。但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并不太理想,很多问题和缺憾渐渐凸显出来,渐渐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关于解决途径的讨论也愈来愈多,能够形成共识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课堂学习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染,在这一点上校园文化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1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

1.1 人文素质的定义

关于人文素质的定义在各类文献中尚未有明确统一的说法,但各种说法本质是基本一致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类的一切人文科学和文化成果内化为稳定的自身素质,表现出来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1.2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一、人文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概括的讲,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前者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而后者注重的是指导这种专业技能运用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素质比科学文化素质更加重要。二、人文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多,出现了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等,这使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人文元素的参与。三、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1.3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改革开放以后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进行了大力的建设。总体来说,高等学校大都已经具有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的意识,也都采取了了相应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主要表现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专业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辅助性地位。有些院校唯以就业为导向,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教好就可以顺利就业,而人文教育则是可有可无的。

二、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硬件方面特别是一些偏科性的学校人文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图书馆人文资料匮乏,不能满足学生对人文资料和人文知识的需求。软件方面,管理者和教师人文素质缺乏,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引导。

篇8: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 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 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 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2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科学定位

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 它以文化为载体, 着眼于精神建设, 直接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高校教育的任务决不仅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 更要侧重发展思维, 启发创造, 塑造人格。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其它领域的科学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人文精神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 已成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实途径。正是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功能, 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必须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合理构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有利于克服由于教育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 科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

长期以来,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应试教育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校专业划分过细, 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 加上专业培养口径细化, 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反映了高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与办学目标的错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学校必须摆正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 合理构建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的教育框架, 积极探索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贯穿科学精神, 努力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 提升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质量。

(2) 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 社会经济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变迁之中, 由于受社会上不良现象、不良思想的影响,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的茫然以及理想信念的疑惑和道德的迷失, 甚至出现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质表现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因此, 高等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把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 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育德功能。对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来说,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以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统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以人为本, 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同时,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质, 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与科学的思维方法, 而且还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开展。

(3) 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 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不仅包括专业能力和素质, 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可以使大学生充分接受人文知识教育, 培育浓郁的校园文化, 让大学生能够在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 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他们自身也会成为人格趋于完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一代新人。可见, 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傅娥.加强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 (12) .

[2]黄蓉生.深化大学素质教育的动力源泉在哪里[J].中国教育报, 2006, (2) .

上一篇: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想象作文下一篇:初中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2012_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