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绍兴文化与经济关系尝试高职人文和创业教育

2023-02-16

文化是精神, 经济是物质, 彼此相辅相成, 若文化不繁盛, 经济就似贫瘠土地难以绽放美丽花朵。同样, 经济的发展也似雨水浇灌文化的成长与完善。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化可以展示形象, 可以吸引人才, 可以出投资环境, 可以创造财富。

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的总和。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与当地历史、民风、民俗紧密联系, 对内具有共性, 对外具有个性, 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当一个地方的文化个性形成之后, 就会对这个地方的经济活动产生隐性, 同样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总是可以从当地区域文化的某些特征得到诠释。可以说今天的区域经济发展来源于对区域优性文化的弘扬, 经济腾飞蕴藏着文化的重大作用。

1 绍兴的文化优势

绍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方, 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今天正以崭新的姿态和迅速的发展速度倍受瞩目。这座历史名城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催生了新的经济步伐, 以深远的历史精神振兴了新的文化结构。

绍兴的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我们通常称这种有积极作用的为区域优性文化。绍兴是名士之乡、黄酒之乡、书法之乡、水乡、桥乡、茶乡、戏剧之乡, 这些文化本身就是一本极好的人文读本。绍兴有众多的名人故事, 如大禹治水、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 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有陆游忧国忧民的精神、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秋瑾为革命牺牲的精神以及蔡元培先进的教育思想, 今天我们把这些概括为创新务实的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国家为社会献身的精神, 先贤们的创业精神、合作精神、信用意识等文化因子通过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激励、导向等作用, 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润滑剂, 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2 文化带来的经济发展

绍兴的优性文化突出, 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绍兴一位文史专家说, 近年来绍兴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与大禹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绍兴自1995年公祭大禹陵后, 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2007年公祭大禹陵活动升格为“国祭”后, 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大禹精神成为更多华夏儿女的精神财富。目前每年有多批前来禹陵寻根的海内外人士, 扩大了绍兴历史文化在外界的影响。

1985年绍兴市人大就以立法形式, 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中国兰亭书法节”。以后每年每逢此时, 海内外书坛名家雅集兰亭、挥毫泼墨、流觞赋诗, 盛况非凡。近年来政府把书法节和其他活动结合起来, 弘扬了传统文化、繁荣了书法艺术, 扩大了“中国书法圣地”兰亭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促进了绍兴经济的发展。如2004年同时举行的“中国水域风情节”,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的战略目标, 展示绍兴现代文明, 扩大绍兴对外影响, 进一步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和书法圣地的魅力, 进一步宣传“江南风情看绍兴, 江南古城看绍兴, 江南文化看绍兴”的旅游品牌, 促进了绍兴市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绍兴黄酒节是由丰富的酒文化酿造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新兴节会, 首自1990年基本上一年一度, 承续至今。以2000年黄酒节为例, 共有绍兴经贸、科技、人才、旅游洽谈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地方产品展销会、袍江工业区投资说明会等20余个内容。中国绍兴黄酒节虽以黄酒命名, 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节会, 经济色彩非常浓重。在当前的背景下, 绍兴由此向旅游、文化经济发展挺进, 将绍兴遍地密集的名人、文化、名产、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以变成财富。

2003年10月, 我国第一个以名人命名的文化盛会——中国首届鲁迅文化艺术节开幕, 从此这将作为常设节日, 两年举办一次。文化节既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又有多种经济活动。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于2007年10月在绍兴举行, 此后, 绍兴将作为鲁迅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鲁迅文学奖重回鲁迅故里, 使故乡人民能够再次与传承发扬鲁迅精神的作家们齐聚一堂, 感悟鲁迅精神, 感悟时代脉搏。绍兴承办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有利于促进文化强市的建设, 有利于推动绍兴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提升绍兴的整体影响力。

这些活动, 扩大了文化内涵, 打响了文化品牌, 让这些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成为绍兴文化的金名片, 带动经济发展。当然, 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促进了绍兴与外部世界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其他优秀文化的引进, 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升华。从而在更高层次上, 促使经济与文化的共生互动。

3 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面对就业的压力, 高职教育中出现了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 这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高职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 要将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素质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特别是加强对他们进行地域文化与精神的教育非常必要, 基于这种想法, 我们在对绍兴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探讨基础上, 对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人文教育进行了探索尝试, 努力为学生增加鲜活的内容, 使学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思考家乡, 培养他们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激发他们为繁荣家乡、为能在家乡立身而刻苦奋进的精神, 并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创业奠定人文素养基础。同时我们用学院自主创业成功的例子来感染学生, 学长学姐在各自行业艰苦创业的事迹, 也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创业之心, 激发起他们学习创业的积极性。生动的例子、可视性强的课件, 适当穿插故事让学生了解绍兴文化、绍兴精神及这种精神为绍兴经济繁荣带来的影响, 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 立志为家乡文化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从文化积淀中寻觅我们需要的所有养分, 把这些内容讲授给学生, 在讲授过程中不断增加关于绍兴发展变化的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新闻媒体的鲜活资料, 把握时代脉搏和就业导向, 让学生能热情地关注绍兴的发展, 从而思考自己发展自己。目前, 我们学院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自主创业氛围, 他们在学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力, 最有可能成为创业型人才。他们对当地的投资环境, 文化经济状况的了解是自主创业的前提, 我们或多或少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帮助, 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职业院校能从这些方面做努力, 对提升民族素质, 促进经济发展, 有极大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让年轻一代深刻认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使学生在前进的路上不迷失方向。

摘要: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经济腾飞蕴藏着文化的重大作用, 高职大学生对当地的投资环境、文化经济状况深入了解有利于他们为家乡文化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也是在家乡进行自主创业的前提。

关键词:绍兴,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元桂.绍兴百贤图赞[M].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4, 9.

[3] 谢善骁.古越醉话[M].1999, 10.

[4] 谭志桂.绍兴名人故事[M].2005, 9.

上一篇:对中国花鸟画的探析下一篇:市政工程技术优化调整措施